-
1 # 科技秋田君
-
2 # 哆啦啊咪
那是因為目前有無線充電功能的都是高階手機,絕大多數人並沒機會體會到它的便捷,僅憑自己的臆想、揣測它沒用。實際上,以我的親身體驗,無線充電是非常實用的一項功能,特別適合坐辦公室的職場人士,每天到辦公室後把手機放在充電器座上,既可以當手機立架又可以充電,開會或出門辦事時手機幾乎都是處於滿電狀態。或者睡覺前的隨手一放就可以充電,不用摸黑到處找線找插頭。插著充電線玩手機的事情我是從來不幹的,這樣容易導致插頭鬆動、甚至起火(華為手機有多次起火事件是因為插頭引起的)。至於無線充電的速度,大概2.5個小時能充滿S8(我習慣於用慢充,線充也是如此,因為快充溫升高傷電池)
有人說距離太近不方便,我要說的是,正是因為近距離,才保證了無線充電不會干擾到其它的裝置,無線充電歸根結底也是靠電磁感應傳輸能量,對其它電器肯定會有干擾,近的有效距離可以有效的規避這個問題。
有些人在期待支援遠距離的基站充電的實現,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這東西即使出現了,也不適合個人使用,那輻射、干擾可不是一般人、一般的家電能承受的起的,後果就是,一開充電器,所有家電全燒燬,人也會被電磁輻射搞得神經紊亂。
-
3 # 寧_採_宸
我每天都用無線充電,白天玩手機沒電了,晚上往床頭無線充電座上一撂倒頭就睡,早上手機鬧鐘叫醒,把手機隨手一拿按滅鬧鐘,電已充滿。反正覺得無線充電很爽,不用睡眼惺忪地插拔電線,省事!就像網路,能無線的肯定比有線爽,不管現在發展怎樣,無線充電是未來大勢所趨!
-
4 # 醜弟
不知道你用過沒有?如果你用過,有車,真的太實用了,根本離不開。買一個車載出風口無線充電坐(淘寶百八十塊很多)。車裡沒有了亂七八糟的資料線不說,而且上車隨手一放手機,就無時無刻不在充電,不會像資料線,經常忘記充電,真的太實用了,用了根本離不開這個功能。
-
5 # fmed
效率低下,卻在手機設計中增加了很多。所謂無線充電 ,又不是近場充電,放在一個充電平臺上,與插入充電又相差多少呢,有本事距離幾米內都是充電。一點不實用,反而增加了電池的危險。
-
6 # 天空之城在我心中
現在的無線充電只能把手機放在一個座上充,離開了就不行,這就坑爹了,除非晚上整夜充電,我不可能在充電的時候完全不動手機一下,還要拿起來用的,這樣電流斷斷續續的肯定對手機不好,而且無線充電速度很慢
-
7 # 江南寧恰白相
小便和你說了幾千萬遍了,這不叫無線充電,這叫放置充電,這種偽技術以後別拿出來說事。什麼叫無線充電,小便你可以好好研究下。
-
8 # Rayse
大多數人噴無線充不好,都是說不能邊充邊玩。其實無線充的本意就不是這樣玩的。
我從Nexus5開始就使用無線充,感覺很方便。無線充就是利用碎片時間充電,當你用手機的時候就拿起來用,用完了就放回去。除非你長時間玩手機,不然手機基本上不需要邊玩邊充。
晚上黑的時候,不用對著孔插半天,放上去就好了。
如果有邊玩邊充這種需求,加條線就完了。
-
9 # 滴答科技
無線充電器之所以不被接受,可能是因為目前普及率不夠,對於新的事物不夠了解導致的,人們往往是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其實一旦瞭解無線充電原理後,相信很多人都會願意使用無線充電。
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特斯拉隔著一個屋子的距離成功點亮了一顆電燈泡,正式拉開了電力無線傳輸技術的大門。但受限於手機設計以及充電效率等因素,在手機領域一直難以快速普及,但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相當嚮往無線充電帶來的那種自由。
而隨著技術的革新,應用了無線充電技術的消費級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據TechNavio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消費電子無線充電器全球市場總量約為125.08百萬臺,而到了2020年更會增長至168.18百萬臺,市場總量突破44.9億美元。
在今天,已經有不少手機可以透過無線充電座進行充電,而到未來,我們的手機更有可能透過連線WiFi進行充電,電力透過無線網路傳輸到手機。
而在目前,透過WiFi傳輸電力的技術依然不成熟,因此無線充電座如果提升充電效率,如果變得更好用才是正事。
大牌手機無線充電功能的加入,讓無線充電技術漸漸被大眾所知,這個不是什新奇的技術,卻很多人對它還不瞭解。其中一點就是無線充電有無輻射的問題。有網友甚至說:“無線充電器的輻射比手機網路輻射還要大?”那麼,看似高科技的無線充電器,我們在日常使用的時候,到底會帶來多大的輻射呢?會不會傷害我們的健康安全?下面筆者詳細的給大家分析一下。
無線充電,原理其實非常簡單,著名的電磁感應原理作為其理論基礎,簡單來說就是電流在流過線圈的時候,會產生磁場,而靠近磁場的線圈,就會產生感應電流,從而實現了電流的無線傳遞。整個過程其實非常簡單,就像變壓器一樣,兩兩線圈之間鐵塊連線,而無線充電則將鐵塊變成了空氣,從而實現無線充電。對比而言,傳輸介質的不同,效率也會有很大的區別,磁場在空氣中,能量的損失非常大,解決的方案就是增大電壓和功率,實現能量的集中傳輸,從而抵消能量在空氣中的散失。
在瞭解iPhone8無線充電之前,先看下行業一直以來的踐行者——三星。首先來看看三星的無線充電發展史。
三星無線充電器從誕生起,就一直在功能和形式上不斷進化。 2015年初,三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新設計,將無線充電積體電路嵌入Galaxy S6和S6 edge中,力使每一位智慧手機使用者觸控到科技所帶來的便捷生活體驗。2016年,三星又創新性以無線充電臺(EP-NG930)增強體驗,它可讓使用者在充電時更方便地檢視通知或觀看影片,同時它還具有兩個嵌入式線圈,允許手機在水平或垂直位置上進行充電。
到了Galaxy S8,新的無線充電器已然成了S8的時尚輔助工具。其新穎的創新設計使其可以充當充電墊和支架,垂直或水平放置手機,讓你在充電時還能以舒適的視角觀看手機。當定位為支架時,裝置允許使用者與他們的手機進行互動,例如打電話,查詢歌曲或檢視他們的通知,而不會中斷其充電。而且它非常容易摺疊,更加易於攜帶。
當然,凡是電磁場都會帶來一定的磁場輻射,關鍵就在於磁場的強弱和磁場感應距離的不同,而帶來輻射的強弱。手機無線充電器,確實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輻射,但電磁輻射等級較低。同時,由於日常使用時,無線充電器與手機只能近距離工作,又與人之間距離較大,真正帶來的傷害少之又少。
-
10 # 超能網
無線充電與有線充電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簡潔,沒有線纜的束縛,隨用隨拿,用完放下即可。但是這個有是在目前是難以體現的,因為現在的無線充電依然無法擺脫充電底座,線纜的束縛只是從手機轉移到了底座上。另外對於重度手機玩家來說,無線充電難以實現手持時的邊玩邊充,打斷他們遊戲的時間這點實在讓他們喜歡不起來。
另外無線充電從效率上來說,目前還是偏低的,畢竟無線充電涉及到轉換效率,從電流變為磁場,再從磁場變為電流的過程本身就會有所損耗。再加上目前手機領域中,也只有三星可以做到10W的充電功率。10W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那就是5V/2A的水平,也就是常規的充電,算上損耗以及為了保證手機不過熱而做的保護措施,實際手機的充電功率可能還得折半,也就是5V/1A或者高一點的水平,這樣的速度真心不能算快。
那麼無線充電是不是一種雞肋呢?我們不能這麼說,相反這是一種大勢所趨,未來手機的發展必然是走無線化的,從耳機、資料傳輸、充電等都實現無線化之後,手機的外表完全可以不留任何開孔,這可以大大地提升手機的防水效能,使得手機可以隨著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隨後手機還會進一步地小型化,便攜化,在機上雲計算技術的發展,或許未來的手機真的就只有一個螢幕而已。
-
11 # 科客
近年來,不少廠商都在自己的手機上引入無線充電功能,諸如Lumia手機,三星Galaxy S系列手機。但無一例外的,無線充電功能並沒有給它們帶來更多的銷量,甚至很多使用者直到換手機都沒用過無線充電功能。在最新的iPhone上,終於加入了無線充電功能。一直被認為技術不成熟就不用的蘋果,這次為了無線充電,還要釋出一款適配iOS裝置的“AirPower”無線充電板。
無線充電聯盟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在2010年推出這一具備便捷性和通用性的無線充電標準。Qi最大的特點便是突破了不同品牌和不同裝置間的“次元壁”,讓大規模普及無線充電成為可能。了Qi標準作為背書,電腦、相機、智慧手錶、手機等廠商大可放心的加入無線功能,只要需求上來了,公共場合隨時無線充電也不無可能。當然,有了蘋果這一巨頭的加入,更是加快了這一程序。
十分明顯,在新iPhone釋出之後,各種支援無線充電的店鋪和產品便多了起來。星巴克作為果粉最愛的裝腔場所,自然首當其衝地為無線充電出一份力。據悉,星巴克正在將店內原有的無線充電系統Powermart更新至支援最新的Qi標準,目的當然是迎接手持iPhone 8和iPhone X的果粉們進店消費。而除了iPhone,Apple Watch和新的AirPods充電盒也支援Qi標準的無線充電。
然而Qi標準也有不少缺點,首先其最高僅支援7.5W的功率,相比較QC 4.0的28W著實不夠看。這意味著你必須停留在某個充電臺很久時間才能充夠電,充電場景瞬間又受到了不少限制。不過iPhone 8已經支援快充了,或許也是在為未來的Qi技術做技術儲備。
除了充電速度慢,Qi標準無線充電對手機後蓋材質也有要求,目前最常用的金屬材料因為會遮蔽訊號只能遭到遺棄。剩下最常用的就是玻璃和塑膠,前者易碎後者又沒腔調。
就目前來看,普及Qi標準無線充電並非難事,但對使用者來說其相較於線纜充電的優勢仍然不夠明顯。特別是對於重度手機使用者來說,線纜充電反而能滿足邊玩手機邊充電的需求。目前的充電技術還是無法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拋開技術問題不談,線纜充電和無線充電之間的配件價格差距也會是阻礙後者發展的一大因素。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無線充電技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變得更加成熟了,我們才能真正的進入無線充電時代。
-
12 # 人大鬼小666
手機無線充電是一個未完成的技術革命。終極目的是為了讓手機不再需要什麼線纜。手機沒有外部介面有什麼好處?就可以放在水裡使用了啊。
聲音走藍芽,資料走wifi,充電也無線。手機才能繼續有想象空間。現在的手機,已經沒什麼能讓人眼前一亮的點了吧。
不過,技術未完成,革命未到來。黎明前的黑暗讓大家無法看到它的潛力。
-
13 # 黃浦江畔一閒鶴
首先充電速度慢,其次,無線是為了方便,它反而麻煩,因為這不叫無線充電,如果這叫無線充電,那我們家有無線電磁爐,有無線熱水起,我們家基本上都是無線了。最好說一遍,這種技術不能叫無線充電,或者說沒有意義的無線充電
-
14 # 網際網路評論家
1,之前是標準比較混亂,無線充電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目前無線充電還有三個行業標準,分別是:1、無線充電聯盟(WPC),2、無線能源聯盟(A4WP),3、電力聯盟(PMA)。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行業採用最多的就是無線充電聯盟,也就是採用的QI標準。其中,蘋果,三星,索尼,高通,微軟,東芝等都加入其中,國內的小米,華為也紛紛加入。隨著標準的統一,無線充電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2,充電速度慢,也就是效率比較低下。無線充電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透過手機內建的無線充電的線圈,透過磁場來產生電流。但是目前市場上的無線充電的功率還是很低的,比有線的充電至少慢一倍的速度。現在都在流行快充和大續航,無線充電的慢充很難被市場接受的。雖然三星已經推出了無線充電的快速充電插座,但是價格卻很昂貴,大規模推廣還需要時間。
3,無線充電看起來方便,擺脫了有線的限制。但是它也有很多弊端,有線充電的話,可以用線進行延長。而無線充電只能在無線充電插座上才能使用,距離很短。並且無線充電時,手機需要一直放在充電插座上,而且使用者不能使用手機。
4,價格比較昂貴,目前來說,推出無線充電的手機基本上都是高階旗艦機。普通的使用者比較難以接受這個市場,只能說是正在慢慢開啟。未來可能還會有所突破。
2017年,蘋果年度手機發佈會帶來了三款手機:iPhone8、iPhone8plus、iPhone x,其中的一款手機除了iPhone x,其他的兩款手機都可以說是差強人意。設計延續iPhone6,配置上稍微升級一下。但無一例外的,這三款手機都增加了一個功能,那就是無線充電。未來無線充電可能會成為蘋果手機的標配,而這將會帶來眾多國產手機的模仿。
畢竟蘋果在手機行業還是很有號召力的。從蘋果的設計開始,再到推出的指紋識別,以及取消耳機插孔等等。蘋果總在引領著行業的潮流,因為蘋果有著強大的預判能力,以及眾多手機廠商對蘋果的模仿力,還有蘋果對使用者認知力,以及對產業鏈的影響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將要推出無線充電的功能。
-
15 # 滄浪亭dn
原先也是覺得無線充電是雞肋,沒什麼用,因為還是需要一根線,還多了一個盤子,根本不是想像中的無線畫面。但是——
但是,出於對蘋果的信任,在蘋果商店買了一個498的無線充電,一用方知妙不可言,確實方便,非常方便,誰用誰知道。
方便在哪呢?方便在不用拔插充電頭,不要小看這一拔一插,心裡感覺完全不一樣了。感到無線充電方便後,我又在某寶上買了二個百元左右的綠什麼無線充電,辦公室一個,客廳一個,床頭櫃一個。不用手機時隨手一放立馬就充電。
無線充電雖然貴一點,但是因為不用一拔一插,感覺便用時間會比較長,不容易壞。另外,大家都說要隨充隨看,但是一個人畢竟需要工作,對坐辦公室的人來說,肯定是空時間充電的,因為方便,只需一放。
相信我,只需一放就充電的感覺絕對妙。
-
16 # Double豆科技
沒別的原因,主要還是慢!
現在都流行快充了,4000+的電池,一小時就充滿了。
就算不用快充,普通充電的話,3000的電池也就兩小時而已。
但如果是無線充的話,三星目前最新的是第四代無線充,充滿三星S9那3050mah的電池好像要三四個小時,現在在賣的三代無線充要4小時。
而目前主流的無線充電器大約也就是三星三代無線充的水平。
所以,儘管無線充各種牛逼各種炫酷,但就是慢,用一兩次還能接受,真要是一直這麼慢,那就不能忍了。
三星社群裡經常出現求三代無線充的,再過兩天便成了出二手三代無線充了ε-(=`ω´=)
-
17 # IT小埋
近兩年無線充電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新科技被引入了手機數碼行業,實現了脫離資料線的,放在特定區域即可充電的便捷新生活方式,過去常有報道稱某人因為在使用連線資料線手機時,手機與資料線之間猶豫電壓不穩定或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火災等事故,那麼無線充電的加入就能夠有效避免該類似事件的發生,而且無線充電技術能夠降低手機裝置的磨損程度,進而使得手機的使用壽命更長。當然所有的東西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我們不必去羨慕擁有它的人。
1、無線充電技術的確是擺脫資料線的,但是你可以看到現在支援無線充電技術的手機需要在特定的充電板上才可以實現充電,所以現在即使支援無線充電技術的手機仍然要給你配一條資料線,因為你不可能走哪裡都把充電板隨身攜帶著,而且這充電板要是一不小心摔壞了,那價格可是要比普通充電器貴得多!
2、現在無線充電技術並不成熟,手機充電效率比快充技術要慢得多,所以才說它對電池的損耗要小得多,那麼問題來了,現在大家的生活節奏都很快,你願意把手機放在充電板上慢慢充電,還是用快充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呢?
3、現在的手機加入無線充電技術其實就是提高自身利潤的一種形式,無線充電技術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普及到很多咖啡廳、酒店、餐館等,所以即使你擁有了一部支援無線衝那個店技術的手機也只能在家或者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享受,並不能太大程度地將這種服務的“喜悅”帶給他人,因為在普通人的眼裡,你的手機還是有充電介面,並不能看出有何差異。
當然未來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將會是不可預料的,而且以蘋果為主導的手機科技公司已經開始逐步脫離線的困擾,脫離了手機資料線,取消了耳機介面,脫離了耳機線,但是要發展到全國各地每個餐飲服務地點都有充電板還是需要一定的發展時間的,在這個空白期間,手機充電器和資料線仍是人們充電的最主要方式!
-
18 # 頭號玩家小六六
一、無線充電充電速度極慢,這是硬傷。現在是大功率快充的天下,雖然各家快充解決方案不一樣,但功率根本都維持在18w左右,高的甚至到了24w,習慣了一個半小時以內充滿,現在卻要回到過去那種,5w 8w最大才10w的充電速度,確實不能讓人接受,而且還不能移動,位置偏了,速度更低。
二、無線充電並不能邊衝邊用,我們一天中使用手機的場景太多了,快沒電的時候,只能邊充邊用,我們都知道,無線充電頂多能傳輸8mm,所以無線充電手機不能離開底座,甚至連偏移都不行,那就只能放在底座上看著它衝完再用,但有時候有些事卻是十萬火急,刻不容緩。
當然,既然無線充電存在肯定有其合理的地方,例如免去插拔線的苦惱,尤其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老是摸不著線,摸著了線,也是半天對不上插孔,有個底座,往上一扔,非常方便,而且不用擔心充電線混亂的事情,有些人不止一部手機,還有家裡人的手機,充電器總是亂成一團,家裡有無線充電,可以輪流為手機充電,也不用擔心介面不對。
-
19 # 找靚機
之所以無線充電這幾年一直不溫不火,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無線充電板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諾基亞算是比較早做無線充電的公司。2012年出的Lumia920就已經支援無線充電了,但一款920的無線充電板的售價為50英鎊,大概在450元左右。這個價格,可以買10套普通的安卓充電器和資料線了吧。
三星不少旗艦也支援無線充電,但三星無線充電板單獨購買需要588元,iPhone8和iPhoneX雖然支援無線充電,但是無線充電板需單獨購買,可以預見,蘋果官方的AirPower一旦問世,價格自然不菲。
小米最近倒出了一款99元的無線充電板,但長期處於缺貨的狀態。話說回來,人民群眾還是會覺得99元的價格也還是太高了。
另外的原因就是充電效率的問題。
無線充電板的充好電效率普遍不高。功率大部分在10W以內,而大部分快充的功率都在18W以上了,在手機續航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的今天,無線充電的慢時效性使得使用者對它不是特別感冒。
另外,由於手機的材質經歷了塑膠,金屬到玻璃的轉變,但在無線充電最應該爆發的2014到2016年,主流手機都是採用的是金屬後蓋,無法進行無線充電,使得無線充電的發展滯後了。
個人覺得,無線充電確實是一個剛需功能,它絕對不是一個雞肋功能。
試想一下,如果無線充電板的價格還能繼續下降,充電效率能達到18W以上,我相信無線充電板會自然而然普及的。
-
20 # 太平洋電腦網
雷軍說了一個很經典的原因:無線充電不能充電,就是無線充電器太貴了,大家買得起差不多一萬塊的手機,買不起一千多的無線充電器。
雖然錢是一個問題,但是無線充電本身也是一個問題,畢竟無線充電本身的體驗並不是那麼好。
無線充電的體驗是一個問題目前的無線充電的充點範圍比較小,無線充電的充電器多數需要把手機放到充電器上,而且不能拿起來玩。現在的typeC的資料線這麼方便,直接插上了,真的不費什麼功夫。而且插上資料線之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拿起來。現在的人很多都忍不住充電玩手機,無線充電就限制了這一個了因素。
無線充電便攜性比較低,大家出門要麼就帶移動電源要麼就帶個充電器。無線充電本身就跟移動電源一樣的,非常不方便,但是移動電源自帶電力支援,所以無線充電就不那麼適用了。
同時,無線充電的速度也跟不上。現在的手機最快已經去到25W甚至更高的充電功率了,無線充電都是7.5W或者10W的充電功率,速度還跟不上。充電速度對於大家來說,真的挺重要的。
無線充電的體驗並不比目前typeC資料線的好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差,大家還不如繼續使用資料線,更不要說多買一個無線充電了。
多買一個無線充電器很多人都花得起,但是很多人感覺這個錢花的不值。以為無緣無故又要多花錢,貴的上前,便宜的一百幾十塊。而且多花錢,體驗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所以大家就不願意了。
很多旗艦機都是配備快充,無線充電器並不是必須的。(iPhoneX等沒有 快充裝備,要多花600多塊去購買)
但是,如果無線充電的技術發展,距離越來越遠,速度越來越快,直接的裝置越來越多,那麼無線充電就有可能大規模普及了。
回覆列表
因為它是一種半生不熟的產品。
無線充電是三星作為S4手機的額外附件推出的。它的基本特點是,你把手機放在機座上,它就會自動充電。感覺很酷,但沒有別的賣點。
它的出現讓人們驚歎,席捲全球,但仍然沒有賣點。所有人講起來都是,晚上你只消把手機插在基座上,看不到哪裡有累贅的充電器。
我說,這都是廢話。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手機還在使用玻璃後蓋。我專門寫過一個回覆,回答了為什麼不應該用玻璃後蓋手機。可以在這裡檢視。
我認為,玻璃後蓋手機沒有意義,除非能夠提供真正的無線充電。我覺得,無線充電應該是這樣一個系統,它有一個基站,在某個半徑之內傳送能量。如果你的手機是在這個半徑以內,那麼它就可以無線充電。
如果手機不提供類似的功能,它就不應該有一個玻璃後蓋。
從根本上說,手機公司就是開發了一種技術,但還沒開發成熟,就把它用到旗艦產品手機上去了。
“為什麼這樣做呢?”那又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最近,羅技推出了無線遊戲滑鼠。
這就是我所謂的善於使用技術。它就是一隻滑鼠,帶有一個內建無線充電板的滑鼠墊。滑鼠以無線方式充電。這是一個很酷的概念,使用的是一項老技術。
總之,無線充電並不流行,因為它還沒有完全開發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