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瞭解你的家鄉嗎?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分享一下哇
12
回覆列表
  • 1 # 第一百個人

    福建省武夷山市。世界雙遺產地。

    由原來的“崇安縣”改名為“武夷山市”

    而武夷山這三個字的由來卻有一個傳說。

    相傳古時候,武夷山的幔亭峰上住著一位姓彭的老人。那時,武夷山洪水氾濫成災,逼得老百姓只好躲進山坳裡過著窮苦的日子。 俗話說,山有頂地有主。老人就帶領老百姓披星戴月,餐風飲露,含辛茹苦地開山治水。到了白髮白眉白鬚的時候,他已是遠近聞名的開山始祖了,於是人們尊稱他“彭祖”。 彭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彭武,一個叫彭夷。說來也怪,他倆一落地便見風就長。 一陣春風吹過,他們能喊爹叫娘; 二遍春雨飄灑,他們能站立行走; 三瓣春茶綻芽,他們能下地奔跑。 兄弟倆聰穎過人,智勇雙全,從小就跟隨彭祖翻峻嶺,鑽密林。因彭祖長年累月開山有功,當八仙在武夷山棋盤巖上飲酒時,鄉民們便去求仙人為彭祖賜壽。彭祖活到880歲的時候,被玉帝召上天成仙去了。臨走時只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鋤頭和一彎弓箭,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日夜不停地開山治水,為百姓造福。 彭祖走後,兩兄弟不忘父親重託,扛起鋤頭,拿著斧子,背上弓箭就進山了。 他們挖呀挖,挖了360天,挖出了九曲十八彎,治住了咆哮的山洪。他們砍呀砍,砍了720天,砍倒了一叢叢荊棘,開出了一片片良田。 他們種呀種,種了1800天,種上了壟壟巖茶,栽上了稻穀和果樹…… 兄弟倆又用弓箭射死了猛虎,除掉了惡豹,把山上捉來的野兔、野雞、野豬等送給村裡的鄉民飼養。他們還在山上種了琪花瑞草和珍貴藥材,把山山水水裝點成人間仙境,百姓們過上了雞犬相聞,安寧幸福的日子。 彭武、彭夷死後,人們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為了紀念這一對開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此山,稱這碧水丹山為“武夷山”了。

  • 2 # 她說娛樂

    “不越雷池一步”――古雷池,今湖北省黃岡市龍感湖就是我的家鄉。

    由於很多古地名現在都存在爭議,古雷池也不例外。但是,經過考證!

    雖然我的家鄉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我們這兒空氣特別好,適合居住。龍感湖還有一個國家自然溼地保護區,很多珍稀鳥類都喜歡到我們這裡過冬,去年冬天大約有兩萬多隻天鵝飛到了溼地來過冬,場景特別壯觀,也特別美。
  • 3 # 涼水煮白開

    我的家長在新餘,而新餘有個最著名的風景區,就是仙女湖啦。

    仙女湖是江西省開發最早的湖泊型景區,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仙女湖是東晉文學家幹寶所著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毛衣女下凡”傳說和“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

    2015年8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仙女湖“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稱號,仙女湖被推崇為“愛情聖地”和“演繹愛情經典的搖籃”。

    名稱由來

    仙女湖的名稱源自1600多年前

    東晉

    文學家

    幹寶

    所著《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美麗傳說: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飛去,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氣候特徵

    仙女湖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7.5℃,溼度80%,平均水溫26.8℃。日照1677.4小時,降雨量1532毫米,無霜期265天,相對溫度70%。

    島嶼

    桃花島桃花島位於仙女湖風景區新碼頭,因島上遍植桃花而得名。景區大門是一座仿古城牆式的建築,島上闢有古城樓,歲寒三友園,彈跳飛人等諸多景觀。其中以明代古碑“魯班先師神位”和麵積20多平方米的千手樹根為最,那樹根古樸蒼勁,虯枝(虯,古代傳說有角的小龍。虯枝,盤屈的樹枝)盤結。鳴禽苑鳴禽苑是觀賞百鳥的景點,位於仙女湖舞龍湖景區中心部位,四面環水,三面水又被山環抱,北面與若虹群島隔湖相望,恰如一顆龍珠。島上觀鳥區有“百鳥天堂”,“孔雀園”,“鴕鳥園”。名人島名人島位於仙女湖東部舞龍湖的西北部,是舞龍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座以新餘古今名人為主要展示內容,按照中國江南園林古樸典雅風格建造的島,總面積65畝,由兩個島嶼組成,主要有名人雕塑園、抱石園、紅軍炮臺、醉筆堂四大景點。

  • 4 # 風裡有云煙

    我的家鄉在廣西百色市。百色是由壯語中的原始村落"博澀寨"的稱名而來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百色還被稱之為"鵝城"。

    百色古為百越之地。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後,百色屆象郡。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百色屬桂林郡增食縣地。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羈縻添州(州治在城南之古城角,今那畢鄉大和村)、羈縻歸樂州(今永樂鄉境內)和武隆縣地(今百蘭鄉及巴馬縣部分地區),屬邕州都督府管轄。元朝,百色稱天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設廳制,遷思恩府理苗同知駐百色,設百色廳,次年建城。這是百色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光緒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歸流,升百色廳為百色直隸廳。

    民國元年(1912年),改百色直隸廳為百色府。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爺爺等人百色起義勝利,建立百色縣臨時蘇維埃政府。

    1949年12月5日百色縣解放,歸百色地區領導(行署駐百色城)。1983年10月,百色縣改為百色市。2002年6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百色地區和縣級百色市,設立地級百色市。後又設立右江區,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右江區。

    百色是具有紅色歷史文化的城市,文化底蘊濃厚,旅遊景點雖然不多,但是也值得來品味紅色文化以及百色的石墨精神。

    下圖為百色起義紀念館

  • 5 # 園藝仔

    保定以“保衛大都,安定天下”得名,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清代,保定為直隸省省會,是直隸總督駐地,在此後200多年間,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區域性政治中心。新中國成立後曾兩度為河北省省會。保定也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境內文物古蹟眾多,如大慈閣、直隸總督署、清西陵等。

    保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也是中國首個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市,WWF低碳試點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戲曲之鄉、游泳之鄉,也被人們稱為“長壽之城”“冠軍之城”,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沖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涉及保定市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割槽域。

  • 6 # 南山囈

    我的家鄉叫“紫陽”,紫陽得名於道教南派創始人張伯端(號紫陽真人)。據《陝西通志》載“縣南紫陽灘旁有三洞,乃紫陽真人所居,稱為紫陽洞,縣本此名”。紫陽是全國唯一用道教號命名的縣。所以我們高中的校訓就是“沐紫承陽,自立自強”。

    紫陽不僅是名字而已喲,我們當地也是全國土壤含硒量最高的地區之一。當地所生產的糧食,茶葉等都是富硒的。比如富硒魔芋,最富盛名的是富硒茶。

    富硒茶

    富硒魔芋

    雖然當地交通不便,不夠發達。但是也沒有受到任何汙染,空氣清新,山清水秀。紫陽雖在陝西轄區之內,但與川渝相鄰,所以當地美食也頗具特色。涼皮肉夾饃有,火鍋串串亦有。當地的特色美食,也是風味獨特。 這個還沒調好…歡迎大家來玩玩來吃吃,小編可以帶你江上泛舟,江邊垂釣,吃遍紫陽。

  • 7 # 愚樂娛吧

    對電視劇大宅門印象深刻的可能知道其中一個情節白景琦到安國採購中草藥。安國就是我的家鄉,位於河北省。“安國”之名歷史悠久,寓意深刻。據《漢書》載,秦末楚漢戰爭開始後,王陵率軍歸順劉邦,在滅楚建漢中屢立戰功。為表彰王陵的功績,漢高祖取“安國寧幫”之意,封他為“安國武侯”,其封地即為今安國一帶。漢武帝,取其封號,置安國縣。“安國”之名的語意內涵可謂深遠。

    我的家鄉以中草藥聞名。安國市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中藥文化發祥地之一,素以“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享譽海內外。安國藥市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藥文化

    安國藥文化是中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國在明清時期是國內北方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中藥集散地,匯聚了全國乃至世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藥商,不但交易地道藥材,也帶來了中藥鑑別、種植、加工、使用的資訊在這裡集中交流。各種文化相互影響、碰撞融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安國藥文化。

    安國藥文化的一個最有特點的現象,就是安國的藥王廟。廟裡供奉的藥王最初是當地人藉助皇權的影響所創造的,傳說是一位醫術高明、德高望重的民間醫生(並非邳彤)。一直到了清朝,人們才把漢朝大將邳彤封為藥王,接受各方藥商和香客的祀拜。可見,安國人早期對藥王的崇拜反映出安國藥文化的一個重要觀念意識特點,就是:平民化,生活化。

    除了中草藥以外,還有一系列養生產品。具有本地特色的甘草雞甘草鴨,養生茶。

  • 8 # 米斯爾伯爵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秦磚漢瓦數過去,

    酒喝好,飯咥飽,

    到咱陝西走一遭,

    走咧!

    哈哈哈。我的家鄉在陝西西安臨潼!

    臨潼有什麼呢?

    臨潼有兵馬俑,華清池,and驪山!

    臨潼有火晶柿子,大石榴,and幹饃!

    臨潼有讓你來了就不想離開的衝動!臨潼有山有水,有美美的人!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臨潼的主要景點和特產!

    一、兵馬俑

    兵馬俑距西安市區約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陵園從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時間已達37年之久,到完工共用時38年。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有內外兩城,南部是陵園的中心。內城方形,周長2525.4米,外城長方形,周長6294米,今墓冢為四方錐形,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55米。全部陵園面積為218萬平方米。陵園裡有大規模的宮殿樓閣建築。由於陵墓尚未發掘,墓內實況還是一個謎。據《史記》記載,秦二世登基後,曾命工匠在他父親秦始皇的墓內“以水銀為百川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關部門對秦始皇墓進行了初步探測,果然發現很強的汞異常。1982年,在封土中間部位15.2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圈出了1.2萬平方米的汞異常區,從而證實了中國史書的有關記載

    兵馬俑多用陶冶燒製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先燒後接,有的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豔和諧的彩繪。當年工匠犯了一個錯,他們在燒製過後才上色。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區域性還保留著鮮豔的顏色,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一個小時瞬間消盡,化作白灰。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壯、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髮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這麼有歷史傳承的一個我長這麼大竟然還沒去過

  • 9 # 言情小說迷

    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闢為通商口岸。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1951年1月改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1955年5月重歸廣東,1956年降為縣級市,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縣級鎮,1964年恢復為縣級市,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1983年10月恢復為地級市。1984年4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北海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1°29′~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24.74平方公里)、斜陽(1.8平方公里)二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20.2海里。

      北海市與海南省隔海相望,鄰近東南亞諸國,背靠大西南雲貴川諸省,處於大西南、海南及東南亞的中樞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957平方公里。

  • 10 # 糯糯如米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淮南第一州、月亮城 。中國大運河高郵段及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8個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

    揚州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源地。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縣1個縣,代管高郵市、儀徵市2個縣級市,是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

    揚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揚州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自漢至清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並伴隨著文化的興盛。揚州在歷史上有曾有過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漢中葉;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趙宋時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時期。總體上,揚州城市的繁榮總是和國家的盛世重合。歷史上繁華的揚州城,即今揚州市老城區——廣陵區。

    揚州重大體育賽事有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環高郵湖國際腳踏車賽、高郵大運河半程馬拉松賽、高郵卸甲美麗鄉村半程馬拉松賽、橫渡高郵湖游泳賽等。

    揚州將舉辦2017年世界體育賽事與旅遊峰會、世界地理標誌大會,2018年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

  • 11 # 酷酷的警官先森

    我的家鄉在湖南——郴州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割槽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湖南自古有“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之譽。 ”

    郴州市位於 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 長江水系與 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帶。“北瞻衡嶽之秀,南峙 五嶺之衝”,自古以來為中原通往華南沿海的“咽喉”。既是“ 兵家必爭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

    郴州是國家優秀旅遊城市,有“林中之城,創享之都”的美譽,山地丘陵面積佔總面積的75%。別名“福城”、“林城”,為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是湖南對接粵港澳的“南大門”。 2016年12月,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有遠近聞名的——莽山

    莽山以林海莽莽,蟒蛇出沒而得名。仍儲存有6000公頃的原始森林,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森林公園,這裡是南北植物的彙集地,亞熱帶和少數熱帶、寒帶的森林植物在這裡雜居共榮。據調查統計,公園有維管束植物219科、929屬、2659種,佔湖南科數的88.3%屬數的74.1%,森林公園擁有國家重點野生植物21種,其中一級有南方紅豆杉等四種,二級有香果樹、華南五針松等17種。莽山植物區內古老植物種類豐富,莽山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很少,很多第三紀或更古老的植物得以保留下來,屬於第三紀森林良好的儲存地,是古老植物的“避難所”,白豆杉、穗花杉、長苞鐵杉、華南鐵杉、南方紅豆杉、百日青等裸子植物大量成群地分佈。寡種屬甚多的安息香料等特別集中,共有8個屬、22種,均標誌著植物系的古老性。

    還有……醉美的東江湖

    東江湖位於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的資興市境內,是南嶺和羅霄山脈南部(八面山脈和諸廣山脈)合圍的一個湖,南距廣州370公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東江湖是湖南省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六位一體”的旅遊區。

    天下第十八福地“蘇仙嶺”

    蘇仙嶺因蘇仙神奇、美麗的傳說而馳名海內外,嶺上有白鹿洞、昇仙石、望母松等“仙”跡,自然山水風光久負盛名。由秦少游作詞、蘇東坡作跋、米芾書寫的《踏莎行· 郴州旅舍》被篆刻在蘇仙嶺的巖壁上,史稱“三絕碑”。陶鑄1965年來郴州視察,寫下了《新踏莎行》。

    郴州還是國家旅遊城市、衛生城市,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國家文明城市。

    好吃的……多的嘞……

  • 12 # 祝福88

    我的家鄉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我們內蒙古烏蘭察布寫情書是這樣的。

    親耐的:

    克多時麼見你蘭,不知道你過的雜咋地個?你還記不記得我蘭。說句淘心窩子話,我克想你了,眼窩一疙機住就想你。夜來我們村裡一個後生結婚來來,你是不知道乃人有多少。乃娶親的車都是霸道,碰見點糖貨們克把乃個後生給耍笑灰蘭,以巴杆子都朝天蘭!

    親耐的!等咱們結婚也開寶馬,昂!叫他們也眼紅眼紅。今天我出個個轉了一陣陣,隨便走了個照相館,老殺了一眼裡頭照相的人。有個女女張的和你一樣習人,就是乃狗的照相的時候穿的克漏了。只背露的混麻不溜的,看的我心猴兒就害叫貓兒挖蘭。有一個男人也站哈照了半天,失笑的我來來。你將來長圓不敢那樣,昂!對了,我夜來黑夜夢見你蘭。

    我夢見咱倆趕一群羊在大青山上的乃個個個梁樑上放羊了,你在陽坡坡地下還給我唱五哥放羊、蘭花花來來,後來你唱的乃個今年克流行的歌子“小蘋果”克好聽了。你以後天天給我唱行不?今天早上我還和我媽說來來。我媽說估計我想吃羊肉蘭。我笑了一哈。其實是我想你蘭,真的。咱們兩個一搭搭張大的。都調皮的不好好學習,老師常說咱們倆個了“相跟上快回家給你媽放豬瓜。咱們那會愣的就醒的害,我娘娘經常罵我灰猴。你那會常來我們家吃飯。你還說我們家的山野芥芥酸燜飯和豬骨頭燴酸菜克香了,我媽還說你是一個好閨女。我看見你那正正張的次毛圖沙的克不出奇了,尤其是看見你拿guer袖日擦鼻日的時候克各影了。

    不知道雜來來,長大了、醒的蘭,我一哈就看上你蘭。咱們都是農村娃娃,你心不高,我也挺老實的。要不咱們就一大大過剛景哇!好蘭,我就寫在這兒這兒哇!一切盡在不言中。想你的夜,黑的是求也看不見!

    想你的二楞

    你能看懂嗎?哈哈!

  • 13 # 仙裡糖

    家鄉安徽安慶,因何得名,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安慶大學安慶大學也指安慶師範大學,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全國首批擁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入選第二期“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專案。省屬二本。二、風景安慶不僅有天柱山、花亭湖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有五千年文博園,有大龍山、小孤山、浮山、白崖寨、鷂落坪、妙道山、薛家崗等數十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或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是黃山、九華山、廬山等世界著名風景區之間的交通樞紐。潛山縣境的古南嶽天柱山,一柱擎天,萬嶽歸宗,以雄奇靈秀著稱;嶽西縣境的司空山,為佛教禪宗二祖慧可“遁跡修禪”之處,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宿松縣境的小孤山,聳立大江之中,世稱“海門天柱”;“白崖寨”則有“南國小長城”之名;樅陽縣境的浮山,幻若水上蓬萊,是典型的火山地質公園;市區的迎江寺振風塔,塔影橫江,有“過了安慶不說塔”之譽。

    三、安慶方言

    很多人印象中,安慶方言特別難懂,而且安慶人講話聲音特別大。也有人說安慶人吵架特別厲害,特別兇。也不知道這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

  • 14 # 劇常道

    我的老家是河南。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甲骨文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國、中原、中州、中土、神州之稱。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從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建都於河南偃師至清王朝覆滅的4000餘年中,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河南處於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長達3000年,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 七朝古都安陽、 商都鄭州。 河南是是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地區,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新鄭、淮陽等中華古都。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 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等古都,為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區。河南有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商鞅、張良、張衡、杜甫、吳道子、岳飛等歷史名人。

    河南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勞動力輸出大省。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位居中國第五位、中西部首位。2014年,河南糧食產量1154.46億斤,佔全國總產量的9.5%。河南省鐵路、高鐵、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均居中國前列。

    河南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截至2014年底,河南全省共有A級旅遊景區327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126處,5A級旅遊景區11處。 截至2014年6月23日,河南省共有5項24處世界文化遺產。

    神龍文化:神龍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的象徵。河南是龍的故鄉。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

    姓氏文化:中華姓氏無論肇始與大量衍生都與中原關係密切。《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在當今的前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前1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練、黃為代表的南方大姓,其根均在河南。河南以“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為主題舉辦姓氏文化節,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認可與響應,在全球華人中掀起了尋根、朝覲、拜祖的熱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獨有的文化現象。

    儘管為了生計,家已經遷到南方,但時不時的就要回老家一趟,我為河南驕傲,每當有人問起我是哪的人時,我也會毫不猶豫的說我是河南人。

  • 15 # 願你愛得像孩子

    家鄉甘肅省白銀市

    白銀(Baiyin)是一個美好的名字。白銀市是一塊寶地,早在漢代就有采礦業。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20座”,採礦點30餘處,開採人員盛時達三、四千之眾,“日出鬥金,集銷金城”,官方在據市區10公里處鳳凰山、火焰山、銅廠溝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市緣此而得名。

  • 16 # 來疑滄海盡成空

    安徽淮北,淮北市原名濉溪市。濉溪因濉河和溪河在此交匯,而取名濉溪口。濉溪口和蕭縣的瓦子口,成為連線徐蚌的戰略要道。

    淮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四千多年前,商湯十一世祖相土建城於相山南麓,發文明之濫觴,此後歷代王朝在此設郡置縣。有蹇叔、桓譚、嵇康、劉伶等先賢聖哲。風景名勝有相山公園、龍脊山、南湖溼地公園、華家湖、石板街、臨渙古鎮、隋唐運河古鎮、大坊寺等,紀念地有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雙堆集戰場舊址等,被譽為皖北江南。

    淮北是運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國酒鄉。口子窖名酒出產於此,口感“香氣馥郁,窖香優雅”,是中國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被評為中國白酒工業十大影響力品牌。

  • 17 # 雜小工

    啦啦啦啦啦,我大中國這麼多地方有著這麼多的文化故事。

    那就來看看中國各個省得名是如何而來的吧!

    北京市(京)

    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

    天津市(津)

    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篡位。為紀念在這裡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

    上海市(滬)

    北宋時期,這裡已形成居民點,從這裡上海,所以稱上海。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

    重慶市(渝)

    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是蒙古族聚集地,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維吾爾自治區(新)

    轄區古稱西域。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後,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全稱中的“新”字作為簡稱。

    西藏自治區(藏)

    元時稱西藏地區為“烏思藏”。“烏思”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明代設立兩個都指揮使司。清代稱西藏東部為“康”(喀木),中部為“衛”,西部日喀則一帶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國西部,故稱西藏。1965年設立西藏自治區。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另一說認為簡稱源於故稱“烏思藏”。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這裡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明朝初年建廣西省,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簡稱桂

    香港特別行政區(港)

    宋代以前,這裡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蠔”。後又稱做“澳”,即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蠔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門”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內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台山(蓮峰山)相封成門。總之,既是澳,又是門,故曰澳門。1999年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取全稱中的“澳”字作為簡稱。

    黑龍江省(黑)

    1671年為抵禦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築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定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一說簡稱源於河流黑龍江。

    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於“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將軍。1907年將其轄區改稱吉林省。取全稱中的“吉”字作為簡稱。

    遼寧省(遼)

    秦漢魏晉時代,在遼河以東設遼東郡,以西設遼西郡。北宋時,在今河北、遼寧一帶,契丹族建立遼國。遼金時代設定遼陽府。元設遼陽行省。明設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因遼河流域為清朝發源地,取“奉天承運”之意,改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改稱遼寧省。取全稱中的“遼”字作為簡稱。一說因境內有遼河,故簡稱“遼”。

    河北省(冀)

    戰國時,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轄區與今有出入。1928年設河北省。轄區相當於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冀州,故簡稱“冀”。

    山西省(晉)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西的地區稱為山西。元時,稱太行山以西為山西,設河東山西道宣慰司,這是山西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明處設山西省。轄區為春秋時晉國地,故簡稱“晉”。

    青海省(青)

    因境內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據《水經注》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時,這裡就稱青海了,也有寫作西海的。唐以後多以青海為正名。1928年設青海省。取全稱中的“青”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青海湖故簡稱“青”。

    山東省(魯)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稱為山東。金時,在開封以東地區設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清初設山東省。轄區為春秋時魯國地,故簡稱“魯”。

    河南省(豫)

    古稱黃河以南地區為河南。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轄區相當於《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

    江蘇省(蘇)

    清康熙6年(1667年)設江蘇省,取兩江總督駐所江寧(今南京市)和巡撫駐所蘇州(今蘇州市)兩府首字組成江蘇省。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

    安徽省(皖)

    1667年,取當時的政治中心安慶(今安慶市)和經濟都會徽州(今歙縣)二府首字組成安徽省。安慶府是春秋時皖國故地,別稱為皖,故安徽簡稱“皖”。一說認為因境內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稱皖公山,故簡稱“皖”。

    浙江省(浙)

    境內浙江盤迴曲折,以錢塘江(也稱浙江,浙江是錢塘江的古稱,意為曲折的江水)得名,故簡稱“浙”。

    福建省(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設閩中郡。漢時稱福建為閩越國。唐開元年間設福建節度使,管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兩州的名字組成的。元設福建行省。明設福建省至今。轄區古為閩越族聚居地,故簡稱“閩”。一說因境內有閩江,故簡稱“閩”。

    江西省(贛)

    唐代設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設江南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後皆設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故簡稱“贛”。

    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定湖南省。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定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廣東省(粵)

    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由此出現廣東一名。元設廣東道。明設廣東省。轄區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

    臺灣省(臺)

    臺灣一名源於西拉雅族的臺窩灣支族。臺灣在秦漢時稱“東鯷”。三國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曆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臺灣一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臺灣省。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

    海南省(瓊)

    因其位於南中國海域,境內最大島嶼又稱海南島,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後稱這一帶為瓊臺、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甘肅省(甘或隴)

    甘肅一名始於11世紀西夏王朝設定的十二監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掖縣),轄甘州、肅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組成甘肅。元設甘肅行省,明代併入陝西省,清代恢復省治。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稱“甘”。由於甘、陝兩省間有隴山,甘肅古時別稱隴西,故又簡稱“隴”。

    陝西省(陝或秦)

    陝西一名,源於周代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陝塬,當時的陝西就是陝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宋設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設陝西省。取全稱中的“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

    四川省(川或蜀)

    轄區秦時設蜀郡。漢設益州部。唐設劍南道,又分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節度使。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後將西川、峽二路分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產生。元時合併四路,設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

    貴州省(貴或黔)

    宋代以前設矩州,因當地語音“貴”“矩”難分,故也寫做貴州,元初正式命名為貴州。明設貴州布政使司。清設貴州省。取全稱中的“貴”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貴山,故簡稱“貴”。轄區東北部秦時屬黔中郡,唐屬黔中道,故又簡稱“黔”。一說認為境內有黔靈山、黔靈河,故簡稱“黔”。

    雲南省(雲或滇)

    因在雲嶺以南,故名雲南。西漢時設雲南縣。三國蜀漢時設雲南郡。元設雲南行省。明設雲南布政使司。清設雲南省。取全稱中的“雲”字作為簡稱。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一說因境內有滇池,故簡稱“滇”。

    看到這裡我就想說一句話→→大佬給個贊吧

  • 18 # 淺安時光137943094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沒錯,這是描繪江蘇鎮江北固山,今天來說說鎮江,鎮江是

    江蘇省

    所轄

    地級市

    ,位於江蘇蘇南地區,中國東部沿海、古時稱“

    潤州

    ”,京口,南徐州,朱方,北宋末年稱鎮江,

    民國

    時期為江蘇省

    省會

    。是

    長江三角洲

    北翼中心、

    南京都市圈

    核心層城市和國家級

    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

    江蘇長江經濟帶

    重要組成部分;

    長江

    京杭大運河

    在此匯就中國“江河

    立交橋

    ”座標,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

    中國大運河

    鎮江段入選

    世界遺產

    名錄。

    鎮江是全國聞名的江南

    魚米之鄉

    ,市內有

    金山寺

    西津渡

    等眾多名勝古蹟,也有

    江蘇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

    等著名的

    高等學府

  • 19 # 南風北巷N

    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變寧為安,其意相近。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

  • 20 # qzuser9484929

    濟寧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接地帶。濟寧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808.19萬人。

    濟寧地區歷史文化悠久,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儒家創始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於此。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使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01.82億元,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91.52億元、增長9.0%。[1]

    濟寧市11縣市區人文旅遊資源豐富,[2]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和境內的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孟廟、孟府、水泊梁山、微山湖、寶相寺、嶧山、少昊陵等1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四座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曲阜師範大學、濟寧醫學院等高校,以及世界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

    中文名稱

    濟寧

    外文名稱

    Jining City

    別名

    運河之都,孔孟之鄉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山東省

    歷史沿革

    夏朝,境內設任國,也稱“仍國”。

    商朝,境內除任國外,還有奄、厥、卞明等封國。其中,奄曾為商王南庚的都城。盤庚遷都於殷後,奄為商屬國。

    西周,境內有任、厥、邾、極、茅、魯國。其中,魯乃為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周公旦於奄的封國。

    東周,境內的任國,春秋時屬魯,戰國時屬宋又屬齊。魯國於公元前249年為楚所滅。此時,境內的封國還有茅、極、鄒、方與、胡陵等。

    秦朝,廢任國,置任城縣、亢父縣,屬薛郡。曲阜還設有魯郡。

    西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屬濟東國,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濟東國改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改為東平國。

    東漢,境仍屬東平國。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析東平國置任城國(微山縣魯橋鎮)。此外,還有魯國。

    三國,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任城國改為任城郡(微山縣魯橋鎮)。境內還置有山陽郡、魯郡。

    西晉,境內建南平陽侯國。晉武帝咸寧三年(277年),又復為任城國。此外,境內還置有高平國、魯國。

    東晉,境內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所據,曾置有任城郡、魯郡、高平郡。

    南北朝,境內仍置高平郡。宋永初元年(420年),任城併入亢父縣,屬高平郡。北魏神龜元年(518年),復置任城郡。

    隋朝,境內先後置有高平郡、魯郡。

    唐朝,境內設魯郡,後又改為濟州、又為濟陽郡、泰寧軍。

    宋朝,境內仍置濟陽郡、濟州。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境內的兗州升襲慶府。

    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原以鉅野為治所的濟州遷往境內的任城。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境內的濟州升濟寧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境內設濟寧路,置總管府,領3州7縣(州又領9縣)。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濟寧路為濟寧府,仍治任城,領3州12縣。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改府為州,只領3縣。同時,兗州升兗州府,駐滋陽縣,領27州縣。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濟寧州升為直隸州,領3縣。雍正八年(1730年)改為散州,不領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升為直隸州,仍領3縣。當時的兗州府,轄10縣;它和濟寧直隸州同屬兗沂曹濟道。

    中華民國, 1912年廢濟寧直隸州。1913年1月,設岱南道。1914年6月,設濟寧道,轄25縣。[3]

    新中國,1946年1月,濟寧第一次解放,晉冀魯豫軍區第七縱隊進駐濟寧,以城區和近郊設立濟寧市。同年9月又被國民黨軍隊佔領。1948年7月14日,山東兵團再次收復濟寧,濟寧第二次解放,仍稱濟寧市。同年8月劃歸山東省,屬魯中南行署。[3]

    1950年5月,濟寧市降為縣級市,改屬滕縣專區。1953年,滕縣專區和湖西專區合併為濟寧專區,專署駐地濟寧市。1954年10月,濟寧市曾改為省轄市,由濟寧專署督導。但不久,又改為縣級市,仍為專署駐地。1967年,濟寧專區改稱為濟寧地區。1983年8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濟寧地區,改置為地級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蘿蔔最好吃的做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