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生產力那麼低下,難道所有人都被拉去打仗了麼?從秦朝開始凡是打仗就是幾十萬的兵力碰撞,真能湊的起這麼多人麼?
6
回覆列表
  • 1 # 般若自在

    古代打仗,軍隊人員數字對外也是一種策略,比如當年曹操在赤壁大戰號稱有八十三萬大軍,其實真實數量應該連二十萬都不到。這樣的例子很多,一方勢力大時都會把軍隊數量擴大,顯得有力量,對一方有強大的壓力和震懾。

  • 2 # 王建國HIST

    這個問題很好

    首先古代打仗確實有誇張的成分。

    畢竟兩軍對壘肯定要放出話來說自己的軍隊的數量,而報數量的時候往往會多報,以此來威脅對方,恐嚇對方,使對方士兵計程車氣下降,這樣會有利於自己軍隊的戰鬥,大大的降低對方軍隊的戰鬥力。

    比如曹操30萬人說成是80萬人。秦講白起坑殺45萬趙軍也只是虛數,真正的可能有20萬左右。

    當然這種方法也只是前期有用,到後來的朝代,軍隊的統領一般不會相信這種鬼話。之所以後世還在用這種方式,多數是用來壯膽和壯大自己的聲威,畢竟知道真相的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還是不知道的。

    這樣也就是的軍隊的數量動輒幾十萬,上百萬。

    其次,古代的打仗計程車兵人數確實很多。原因有以下幾條。

    1.晉升途徑

    軍功爵制是在秦朝商鞅變法時候確立的,普通百姓也可以透過這一條道路快速晉升,但前提是軍功足夠。即便後世有了科舉,可以憑藉科舉做官,但是真正有本事考取功名,文舉武舉的都是鳳毛麟角,用古代的話說,那就是天上的文曲星武曲星下凡。

    對於廣大的老百姓來說,卻只有這一條可以改變命運的道路。

    2.兵役法

    每家每戶的男丁到了適當的年齡都要去服兵役,對於廣大的人口基數來說,這個數字無疑是恐怖的,所以幾十萬軍隊是完全拿的出手的。

    在今天如果要按古代的徵兵方法徵兵的話,有個上億的軍隊也不足為奇。

    3.府兵制

    古代很長時間實行府兵制,戰時應召入伍,裝備糧食自備,這樣就而國家僅僅需要免除一兩年的賦稅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兵源,沒有多大的負擔,當然戰鬥力比起後代的募兵制要低,這個時候數量便成為了優勢,這也是動輒人數很多的原因。

    綜上,我認為一,古代行軍打仗有誇張的成分,而且不小 二,古人打仗拼的就是人,人數自然很多,不足為奇。

  • 3 # 吾趣歷史

    根據我對古代戰爭史的瞭解,古代是可以聚集那麼多的軍隊,但如果聚集八十萬的軍隊,這些人吃要吃多少糧食啊?一個個壯漢飯量也肯定驚人,吃不飽肚子就得鬧事。古代運這麼多糧需要的運糧兵也得一二十萬人,這些人在運糧的過程中就得吃掉不少。所以聚集幾十萬人很容易,但這些人的吃飯是個大問題。

  • 4 # 如川

    有些有誇大的地方,幾百萬軍隊的戰役在古代是沒有的。比如三國赤壁之戰,曹操軍隊實際20萬,《三國演義》說是80萬號稱百萬,官渡之戰曹操也才5萬左右軍隊。大多數大型戰爭軍隊都在十萬左右,也有五六十萬的。

    春秋以前基本沒有超過5萬軍隊的戰爭。大多數戰爭都是幾千人,越國滅吳稱霸諸侯也只用三千軍隊。戰國各國變法,尤其秦國變法最徹底,動員力量也最大。趙國長平之戰被坑的降卒都有20萬(一說40萬《史記》),比如秦王發動對楚國的統一戰爭,就動員了60萬軍隊。15歲以上的男子都徵發前線了。

    史上一次動員兵力最大的戰役是淝水之戰。前秦軍隊87萬(《資治通鑑》),東晉正面主戰場軍隊5萬。

    幾十萬的軍隊是能徵發的,戰爭殘酷的時候成年男子全部都上戰場了。杜甫《三吏》《三別》可知。

    能發動幾百萬人的戰爭要到清朝了。

  • 5 # 飛魚營

    古代打仗要是手裡有二十萬人馬,就敢號稱一百萬,第一是嚇唬對方,讓他們感覺四面八方都是軍隊,第二就是除了正規軍隊,把後勤也給算一起了,仍然有一半是虛數,還有第三就是根據自己將領謀士的水平 比如張合,張遼要是領著一萬人馬,就可以頂對手十萬人,騎兵有一萬精銳就可以頂對方十萬步兵戰鬥力,要是頂級謀士加超一流將領在手裡,光這倆人就頂得二十萬人馬

  • 6 # 一縷尾牙

    稍微對數字有點概念的就知道,古代的數字一定是虛假的,誇大的

    古代根本沒有能力供應百萬大軍同時出現在戰場上,百萬大軍人數並不難,難得實在後勤的供給上

    百萬大軍的後勤供給,說的再直白點,即便是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上也做不到

    不信的話可以參考海灣戰爭,朝鮮戰爭等,同時供應百萬大軍的供給是何其困難

  • 7 # 歷史飛凡觀

    冷兵器時代,如果是滅國之戰確實是需要運用很多人馬的,而古人也喜歡誇大其詞,比如李白的詩歌中就非常能夠看出來古人的誇張了,什麼“白髮三千丈”啦,什麼“飛流直下三千尺”啦等等。

    想當年曹操率二十萬大軍攻打孫劉聯軍,就號稱八十萬大軍;前秦的苻堅與東晉軍隊在淝水前對峙時,也是號稱八十萬大軍,並且苻堅還吹噓“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當然再大規模的軍事較量應該不會太多了,畢竟冷兵器時代看起來人多,但是好多人根本照不上面,在沒有通訊裝置的情況下,全靠認旗等原始的祼視裝置指揮,進攻退後全靠擂鼓吹號衝鋒鳴金收兵,超過萬人的大會戰基本都是一片混亂的場面,更是往往會出現人多形不成戰鬥力反而被人數少的精銳部隊打穿。

    比如當年完顏阿骨打滅遼的關鍵一戰護步達岡之戰就是以兩萬對七十萬,縱然遼國人誇大其詞,三五十萬人總是有的。

    而且兵仙韓信也曾經說過,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帶很多兵員的,像劉邦那樣的最多也只能統兵十萬,再多可能就管理不過來了,而韓信自己這樣的軍事天才則沒有人數的限制。

    古代兵力最大的制約問題就是補給,若是守城作戰還能好一點,若是就食於敵碰到堅壁清野的那就麻煩了,所以計毒莫過於斷糧,《三國演義》中許多著名的戰役都發生了擾敵糧道的戰例。

    在古代的各種運輸途徑中,消耗最大的是陸運,無論是人挑還是車拉,損耗都是相當大的,古代有句名言叫做“百里百挑一擔一”,也就是說陸運的損耗在1.1%左右每百里地,如果路程漫長可能還會超支。

    最節省開支的就是船運,直到現代空運和鐵路高速發展的今天,船運仍然是花費最低的運輸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要攻擊孫劉聯軍必須先降服劉表,因為他要取得荊州的水軍,雖然在赤壁一戰都葬送了,後來孫權北上攻曹要經過合肥也是因為從長江可通巢湖,從巢湖走濡須口可到淝水,南船北馬的孫權要攻打北方肯定要靠船隊運送補給,所以被曹操事先安排在合肥的張遼在逍遙津大敗其軍。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軍隊人數是要在一定比例之內的,因為供養軍隊的成本很高,尤其是騎兵,一個騎兵的開銷甚至能養十個步兵,馬吃的口糧也是特別的多,而且作戰時馬光吃草是不可以的,需要吃上好的豆料,有條件的還要搞點雞蛋給馬吃吃,光吃草的馬是沒有力氣載人征戰的。

    所以即使是唐朝時期威震西域,但是在安西四鎮也沒有安排多少大唐的正規軍,與大食的怛邏斯之戰,大唐的正規軍只有兩萬人,其餘都是僕從軍,而且還是由於僕從軍裡面的葛邏祿部叛變,要不然大唐軍隊也未必會輸給二十萬大食軍,而之所以大唐府兵只有兩萬人則是因為此地距離玉門關尚且有幾千裡之遙,再多人馬補給就跟不上了。 歷史上大部分的朝代軍隊都不會超過10%的比例,唯一例外的可能只有三國之中的蜀國,據說當時天下人口經過東漢末年的廝殺只剩下 400萬左右,魏國就了其中的一大半,蜀國只有大概七十萬人左右,而就是這七十萬人還要供養將近十萬大軍,這也是為何鄧艾奇襲成都,劉禪放棄抵抗的主要原因,因為蜀國實在折騰不起了。

  • 8 # 八苦之愛別離

    古代,十個運糧的供應一個戰士口糧。冷兵器時代,押糧的就沒有能力殺敵了嗎?20萬前線主力200萬運糧奇怪嗎?難道古代可以空投嗎?文成公主去西藏出嫁走了八年?自己算算怎麼打仗的

  • 9 # 飛紅入海流

    唐朝人口八千萬,但常備軍才五十萬,養兵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尤其是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時候,不從事生產的人越多,國家就會越貧困的。但是,戰爭年代就另說了,號稱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裹挾百姓,所過之地,寸草不生,可不動輒幾十萬軍隊了嗎?但是戰力,可能不如人家一萬精兵!

  • 10 # 元勝

    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廣,在勇! 古代一些以少勝多的戰例,比如項羽的鉅鹿之戰,赤壁之戰,等,想想勢力對比挺誇張,但是結合現實一想,卻很正常!

  • 11 # 暗夜隨筆

    我之前看到一個小姐姐做科普,說的就是古代打仗的事情。

    看完她的影片,我就感覺古代打仗跟鬧著玩一樣。

    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對手,你只能打你的對手,不可以打其他人,如果遇到兩個國君對陣,雙方計程車兵還要給對方的國君行禮,以表示尊重。

    而且,如果打仗打輸了,戰敗方逃跑,勝利方只能追五十步,五十步之後就不可以再追了。

    據說有一次打仗(那兩個國家我忘了)戰敗方準備逃跑,然後發現戰車壞了,然後勝利方就問他們為什麼不跑,他們如實回答,之後勝利方就開始幫戰敗方修戰車,修好了之後,戰敗方就趕緊逃跑,勝利方就在後面追。追了一會兒,戰敗方又停下來了,勝利方又問是咋回事,他們回答說戰車又壞了,然後勝利方又給他們修,最後等戰敗方跑了五十步之後,勝利方停止追擊,轉身返回了。

    如果那位小姐姐說的是真的,也怪不得古代打仗一打就是幾十年,上百年了。

  • 12 # 小淞沉醉

    都是為了擴大影響力和對敵震懾力。

    以赤壁之戰為例。曹軍號稱八十萬,但透過《三國志·吳主傳》《江表傳》《周瑜傳》記載的綜合推斷,當時雙方實際兵力:孫劉聯軍至多五萬,曹軍10-20萬,人數水分很大。

  • 13 # 創業的小天

    咱們所聽到的古代打仗 動輒幾十萬之類的話 大多來自小說演繹 或者電視劇

    第一: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對戰 肯定是有過 但不是每次戰爭都這樣 大多數 號稱幾十萬幾百萬的口號都是虛張聲勢

    第二:古代打仗 有一句話叫做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的時候幾十萬的隊伍 一多半都是提供後勤保障的人 舉個例子講 真正能打仗的有10萬人 配合輜重的10萬人 直接或者間接參與進來的民夫 百姓 相關人又有10萬 這就等於是30萬人 開戰之前 下個戰書 就號稱50萬 真正的有生力量還是10萬人

  • 14 # 喜洋洋111888

    兵者、詭道矣!兵不厭詐,即指此!帶了一個營、說是兩個團。帶了一個團、說成兩師。其目的恐嚇敵方,所謂的虛張聲勢!古代帶兵打仗明明帶了一萬人,偏說到五萬人馬。帶了兩萬人、就交流成十萬大軍耒了。其目的先聲寺人耳!

  • 15 # 0511靈石

    古代戰爭因為是近距離搏殺,所以基本都是先對敵軍進行恐嚇戰術,最簡單的恐嚇就是人數,5萬號稱15萬、30萬號稱70萬………,這是古代戰爭的手段之一。

  • 16 # zxcvbnm123456789asdf

    古代打仗雙方兵力都是號稱幾十萬上百萬那是為了震攝敵人,兵力實際人數水分很大,最典型的戰爭就是三國時赤壁之戰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實際兵力也就二十萬左右,東吳聯軍的兵力也就五萬左右。古代人口少連年戰爭那有那麼多的人參與戰爭。

  • 17 # 自煤體原創工作者

    首先,告訴你。古代人民都很窮的,他們生在戰爭年代。只求溫飽,為了能吃飽飯。只能去當兵!誰能給一頓溫飽,就會拿命去拼的。所以:每當見有點實力的霸主,他們就會去當兵。百萬雄兵是有可能的!

  • 18 # Liaokong了空

    古代雙方打仗,大多數是騎兵或步兵作戰,步兵靠人海戰術取得優勢獲得勝利。往往號稱幾十萬的部隊,如果說有十萬軍隊,實際上有七、八萬就不錯了,而且號稱精兵,虛張聲勢而已。如果說有五十萬兵力,其實也就是四十多萬兵力,頂多四十六、七萬人馬。這是對敵軍一種’心裡震懾,讓敵軍感到害怕,瓦解軍心作用,從而達到不戰而驅人之兵。

  • 19 # 智源135145

    在古代,超過三十萬大軍的記載那只是一個傳說。越是古代,信的人就越多,到了明末,仍然把人數說得無比多。據考證,古代軍隊最多不超過二十萬。

    例如明朝第一次討伐努爾哈赤的時候,八萬多明軍和一萬多朝鮮軍就敢自吹是四十七萬大軍;乾隆派雲貴總督楊應琚討伐緬甸,區區三千人,居然對緬甸王說,他帶領五十萬大軍來討伐他們來了。乾隆53年討伐尼泊爾,把幾千清軍吹噓成了幾十萬大軍。

    中國自秦朝開始才統一,在此之前,這片土地上擁有眾多國家,別說是幾十萬大軍了,有幾萬大軍就已經很不錯了。春秋時期,有三萬大軍吳國就敢發起滅楚戰爭。後來秦國統一天下以後,蒙恬麾下有20萬秦軍,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軍隊,不包括輔軍、民夫,以及抓來的壯丁和俘虜等等。

    到了二戰時期中國大力擴張人口才達到了4萬萬,也就是4億人口。從中也就能看出在古代的時候中國人口基數並沒有多大,顯然關於中國古代幾十萬大軍,甚至上百萬大軍的資料是杜撰出來的。

  • 20 # 星球永恆

    看了很多網友的評論。大家一致的意見都是。過去戰爭的兵力都是誇大的,虛假的。我倒不這樣認為。我個人認為。他們的兵力推算。是以實力來計算的。什麼叫實力呢?比如說步兵。如果1000人的步兵是精兵的話。那麼計算兵力的人數就是一萬。為什麼呢?因為精兵可以以一當十。來對抗敵方。還有一個騎兵可以抵100個步兵。一輛戰車可以抵1000個步兵。一員大將可以抵一萬個步兵。這樣計算下來,不就是應該有這麼多人數嗎?過去是冷兵器時代。全部靠的是人力的衝鋒陷陣。後來又發明了佈陣。把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史料記載。以少勝多的戰例。都是因為出動的是精兵,或者是騎兵以突襲的方式完成戰役的。西安的兵馬俑又能說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步兵與戰車混編,又能極大地提高戰鬥力。秦漢時期,國家的人口並不多。男女老少全上前線,也沒有這麼多人。西安的兵馬俑。史書記載是百萬軍隊。如果按我說的計算的話,也真的差不多。可見古代計算戰爭的人數。是以兵力來計算的。而不是按人頭來計算的。個人見解,歡迎大家評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詩人辛棄疾、蘇東坡、柳永、李清照四人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