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張遼歸降曹操時,被任命為中郎將,關內侯,而張郃歸順時,則被任命為偏將軍,都亭侯。無論是官位還是爵位,確實都是張郃比張遼高了許多,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兩人投降對曹操的意義大不一樣。

    張遼歸降曹操,是在呂布兵敗被殺以後。此時呂布所佔據的地盤大多已經被曹操平定,雖然張遼、臧霸等人領兵在外,不過已經大勢已去,他們的實力有限,沒有多少抵抗之力。張遼除了投降曹操外,選擇餘地不大。

    對於曹操來說,張遼投降是好事,不投降就消滅,影響並不是太大。所以張遼投降以後的封賞也就不是特別豐厚了。

    而張郃來歸降時完全不一樣,當時曹操雖然偷襲烏巢成功,官渡之戰已經勝利在望,但是畢竟袁紹大軍還沒崩潰。張郃等人主動來降,對於曹操來說這有助於瓦解袁軍,大大有利於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而且袁紹在河北還有相當的實力,實際上曹操後來也是花了好大功夫,最後因為袁氏兄弟內訌才得以平定。因此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僅僅是第一步而已,張郃長期在河北軍中服役,熟悉河北軍情,他的歸降對於以後攻擊河北也有極大的好處。

    所以張郃歸降曹操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張遼,自然這個封賞也就有很大區別了。

  • 2 # 水清瀮

    張遼和張郃的待遇不同,我有以下幾各觀點:

    一、曹操與張遼、袁紹本為同僚,都在何進手下任職過。而張郃卻只是袁紹下屬;

    二、張遼非戰敗而降,下邳之戰當時張遼任北地太守、魯相等職,不在下邳跟曹操對戰。聽聞呂布戰敗後張遼立馬率領呂布軍餘眾歸降曹操,少了曹軍出軍收服所應有的傷亡又直接增強曹軍實力,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而張郃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直接參於戰場。

    三、戰功看法:建安十年(205年),袁譚敗亡後,張遼受命安撫海濱一帶,徵破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討平矣平賊從錢等。曹操上表漢獻帝,稱張遼、于禁、樂進說:“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鼓,忘了疲倦。他們單獨領兵征討,統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論功記職,應該給予顯要榮寵。”收復東萊諸縣後的張遼引軍還鄴城,曹操親自出城迎接,邀請他同乘一輛車,任命他為蕩寇將軍。王歆:“張郃名將,遼之亞匹,而可與徐晃等比肩。張郃打過敗戰而張遼沒有過且戰功累累,張遼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小說有張遼敗跡但史書沒有)。而張郃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但大多都屬於副將。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也是副將。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蕩寇將軍。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張郃戰功比較少上升慢,後期戰績大漲都在曹操逝世後才有的戰功。

    四、張遼公私分明、顧全大局,曹操很欣賞。當年關羽投於曹操營下,張遼與關羽為好友,曹操便派張遼問關羽去留之心,關羽表明只會跟隨劉備,張遼想到如果照實說給曹操,怕曹操殺關羽。但不說,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嘆息:“曹公,是如父親般的君上;關羽,是兄弟而已。”最後選擇了照實說給曹操。此舉被後世認為是為臣下者懂分輕重、能識大體的表現,如南朝宋左僕射劉穆之曾說:“我蒙公(指劉裕)恩,義無隱諱,此張遼所以告關羽欲叛也。”尚書右僕射何尚之亦曾言:“臣思張遼之言,關羽雖兄弟,曹公父子,豈得不言?” 張遼曾與護軍武周不和,後來受胡質勸解,便與武周和好。與李典、樂進等雖然有不和,但在面對東吳大軍之際,同樣能不計前嫌。而張郃在曹操在位時少有表現。

    五、張遼為將時多進言,有兼任軍師、參謀。南北朝時的文學作品中,庾信《哀江南賦》有“張遼臨於赤壁,王濬下於巴丘。乍風驚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未辨聲於黃蓋,已先沈於杜侯。落帆黃鶴之浦,藏船鸚鵡之洲”之句。元代雜劇中,張遼主要有兩個身份:一是呂布手下“八健將”之一,二是曹操的親隨軍師,更有“百計張遼”之稱。 託名關漢卿所作的雜劇《關雲長千里獨行》中,張遼的開場白就已道出其出身:“筆頭掃出千條計,腹內包藏七字書。小官姓張名遼,字文遠。幼習儒業,頗看韜略之書。先曾在呂布之下為健將,後在於曹丞相手下為參謀。”而在不少雜劇劇目,張遼與許褚分別擔任曹操軍中重要的文武代表,二人經常作為曹操的心腹愛將而並列。如《劉玄德醉走黃鶴樓》中有“曹操以雄兵百萬,虎將千員。左有百計張遼,右有九牛許褚,獨霸許,虎視中原”句,《諸葛亮博望燒屯》中則有“則仗著主公前關將張飛,那裡怕他曹操下張遼許褚,更共那孫權行魯肅周瑜”句。 《三國志平話》中,張遼仍然擔任曹軍軍師,有“智囊先生”的稱號。而張郃沒有。

    六、史書記載的名人評價:曹操:“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孫權:“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魏略》:“張遼為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眾破走,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杜佑:“張遼審計,立擒賊首,亦同料敵之義。” 張仲宣:“張遼運籌之方,可以歸之於先軌;關羽搴旗之效,可以論之於後塵。” 《全唐文》:“張文遠身先士卒,果立殊功。” 《舊五代史·列傳五·李存孝傳》:“(李)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智證傳》:“魏將張遼,唐將王彥章皆有威名。當時小兒啼不止。其母呼兩人者名。而兒啼止。” 張預:“設若奮寡以擊眾,驅弱以敵強,又不選驍勇之士使為先鋒,兵必敗北也。凡戰,必用精銳為前鋒者,一則壯吾志,一則挫敵威也。故《尉繚子》曰:‘武士不選,則眾不強。’曹公以張遼為先鋒而敗鮮卑,謝玄以劉牢之領精銳而拒苻堅,是也。” 王文鬱:“賊眾我寡,正當折其鋒以安眾心,然後可守,此張遼所以破合肥也。” 蘇籀:“錯捐金帶子輿臺,李典張遼安在哉。濟溺我應知大略,摧鋒人自得高才。” 洪邁:“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 葉適:“孫權十萬攻合肥,守者七千。旁無近援,固已不自保。而遼乃募士八百,擊其未合,以至尾追,幾獲大丑。非操之智,無以使張遼;非遼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勝負成敗,蓋誠以人,不在眾寡。士常如此,則立於積衰甘弱之地,為預怯莫前之說,以自附於明哲者,可察矣。” 陳元靚:“天造草昧,君子經綸。篤生晉侯,為魏元臣。千載嘉會,一代偉人。風雲千載,孰繼後塵。” 郝經:“張遼、徐晃諸將壯猛有謀,亦關張之亞匹;然失身於操,終為勇而無義。” 朱元璋:“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羅貫中:“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 黃道周:”魏圍昌豨,糧盡欲歸。遼請少緩,當中有機。屢視以目,發矢又稀。似可挑誘,因示德威。先附大賞,豨降不違。軍中忽亂,絕不驚疑。不反安坐,反者自知。有頃有定,首謀殺之。魏恐賊至,封教相遺。賊來開教,教意頗微。唯遼有識,力戰破圍。孫權敗走,安守合肥。為將若此,方稱出奇。 袁枚:“然而公始則霽雲斷指,繼乃公孫洞胸。小白未僵,大黃猶射。又典韋臨危之戟,橫貫數人。衝張遼已出之圍,再呼殘卒。淺色黃衫,蓋棺之衣早備。玄緌新篋,歸元之面如生。可以謂之勇矣,可以謂之烈矣。” 毛宗崗:“張遼之守合淝,其真大將之才乎!大將之才三:既勝而能懼,是其慎也;聞變而不亂,是其定也;乘機以誘敵,是其謀也。宜其為關公之器重歟!惟大將不懼大將,亦惟大將能知大將。” 趙翼:“其以少擊眾,戰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戰,張遼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孫權兵十萬。” 曾國藩:“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於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於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戰將也。” 王歆:“曹魏多名將,而張遼為第一。從徵柳城,格斬蹋頓;並鎮合肥,突權麾下。以八百破十萬眾,賁育不過其勇也。合肥之戰,勝不僥倖,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敵於先,乘敵不備,破敵未合。權以重兵來犯,以為當者披靡,城守皆深溝高壘,不敢出應,是以惰將統驕卒。逆而擊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眾,以強踐弱,前指渠魁,立奪三軍氣也。設權杖槊當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勢在,則遼必無功矣。不體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敵,是權在合肥之謂也。遼既破賊,長屯居巢,以懾吳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將,鮮能終始,時移勢易,勝負難以逆料。而‘張遼雖病,不可當也’語,是真畏敵也。遼能全功,或端賴權之功耶?一笑。” 梅公毅:“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膽大則勇,心細則智,所以能戰勝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敗塗地。三國時將材,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 韓兆琦:“不僅智勇雙全,而且為人忠厚坦誠。在曹魏武將群中,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格典範。”

    張遼樣樣都勝於張郃,所以曹操對待兩位降將,永遠是比較重視張遼。

  • 3 # 倚天利劍佑中華

    張遼是曾經追隨呂布的舊將,比較忠義!在曹操假裝殺他時,張遼臨危不懼,關羽也為張遼求情!張郃是袁紹部將,同樣武藝高強,受袁紹手下謀士陷害轉投曹操!兩人都受到了曹操的重用,成為曹操的愛將!張遼威震逍遙津和張郃大戰張翼德寫得都很生動!我是從《三國演義》小說而言的!發表一下個人看法,覺得曹操不愧為是政治家,很會籠絡人才並量才施用。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一個是走投無路,一個是棄暗投明,一個是錦上添花,一個是雪中送碳,當然不一樣了。

    張遼投降曹操就是走投無路和錦上添花,張郃投降曹操就是棄暗投明和雪中送碳,兩人投降時的形勢和情況都不相同。

    張遼投降曹操是在曹操攻破了徐州的治所下邳城,擒殺了呂布、陳宮、高順等人,收降了魏續、宋憲、侯成等人,整個徐州地區除了張遼和臧霸等原來依附於呂布勢力外,全都歸屬了曹操。

    張遼與呂布同鄉,雖然張遼也歸屬呂布手下,但張遼在呂布手下算是一支相對獨立的勢力存在,張遼先後在呂布手下任北地太守和魯相,這都是鎮守一方的官吏,所以當曹操攻打徐州治所下邳城時,張遼都不在下邳。

    呂布敗亡後,張遼在徐州也成了一支孤軍,無法持續,徐州周邊的勢力除了曹操,就沒別人了,張遼無處可走,除了投降別無他路,曹操也算定了張遼會投降,不過張遼投降曹操還是帶領軍隊投降的,曹操理應對張遼有所獎賞。

    兩漢以功封侯,就算是投降,沒有功勞也封不得侯,官職任命是一回事,封侯又是一回合,張遼投降曹操後,被封為中郎將,並且封為關內侯。

    中郎將官職並不高,至少比將軍官職要低,關內侯也是侯爵位中最低的,而且不能繼承,像之後的關羽投降曹操就被封為偏將軍,但是沒有封侯,原因就是關羽名聲比張遼響,但是投降時沒有功勞,是個人投降,沒有像張遼一樣帶兵投降。

    不過就算是這樣,曹操也算是對張遼厚待了,像呂布手下的魏續、宋憲、侯成等人在投降曹操後基本上就沒有了訊息。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張遼的投降對曹操的局勢沒有任何影響,換句話說,張遼投不投降,都一樣,對曹操當時在徐州的勢力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張郃就不一樣了,張郃投降是曹操官渡之戰獲得勝利的轉折點和決定性因素。

    官渡之戰時,曹操面對強大的袁紹,始終處於下風,雖然曹操獲得了一系列的區域性勝利,比如袁紹的先鋒將軍顏良與文丑先後戰死,到後來的許攸投降獻計燒烏巢存糧,到最後的曹操大破淳于瓊火燒烏巢袁紹糧食,但是如果張郃不投降的話,曹操在官渡仍不算取得勝利。

    官渡之戰袁紹投入了11萬軍隊,就算之前一系列失敗和烏巢之敗,袁紹軍主力仍沒有重大損失,至少還有七八萬人,曹操這個時候如果想要取勝也是非常困難的,曹操在官渡之戰總共投入的兵力也只有三四萬人。

    如果袁紹能火燒烏巢後採取正確的策略穩定軍心,官渡之戰曹操仍然難於取勝,而正是因為袁紹內部鬥爭,張郃受到郭圖的陷害,最終導致張郃與高覽反水投降,才最終決定了袁紹在官渡前線的崩潰。

    張郃和高覽至少帶走了袁紹的三到四萬軍隊投降,他們原本是攻擊曹操大營的軍隊,人數不會少,救援烏巢的軍隊人數反而更少,只有一萬多人,所以張郃的投降不僅讓袁紹實力大損, 而且導致了多米諾效應,引起袁紹軍的恐慌和潰敗。

    而曹操對張郃的投降也是相當重視的,史書上記載曹操對張郃的投降是相當重視,一是曹操親自迎接張郃,二是曹操還用了兩個典故來形容張郃的投降,這就是:“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

    曹操把張郃的投降比喻為“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這分別是兩個典故,微子是商紂王的哥哥,因為看不慣商紂王的作風,屢次勸諫商紂王而得不到回覆,於是微子選擇投降了周武王,並且微子還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帶走了,協助周武王來攻打自已的親弟弟商紂王,商朝滅亡後,微子被周成王封為諸侯,其封國就是秦秋戰國時期的宋國。

    韓信歸漢的故事就比較熟悉了,韓信原本是項羽手下的執戟衛士,因為在項羽處得不到重用,因此投靠了漢王劉邦,最終幫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

    微子和韓信都是棄暗投明的故事,他們的投降對周武王和劉邦都非常重要,同樣的道理,曹操把張郃的投降比喻成微子和韓信的故事,說明曹操是相當重視的,而且這個張郃在曹操所有接收降將中得到的封賞算是最高了。

    張郃被封為偏將軍,並且封侯為都亭侯,都亭侯是列侯中最低的一等,但是高於關內侯,列侯有亭侯、鄉侯、縣侯之分,縣侯是二十等軍功爵位中最高的等級,之下是鄉侯和亭侯,亭侯有爵位有封地,並且可以世襲。

    張郃的偏將軍官職也高於張遼的中郎將官職,與關羽官職一樣,張郃的爵位都亭侯也高於張遼的關內侯,所以從曹操的角度來說,他認為張郃投降比張遼投降重要得多。根本原因還是張郃投降帶給曹操的利益比張遼投降所得利益要大得多。

    張郃投降,不僅得到了張郃所屬的數萬軍隊,而且曹操還贏得了官渡之戰,而張遼投降,曹操就是得到了張遼的數千軍隊而已,不可同日而語。

  • 5 # 劉坤忠120

    呂布敗亡時,張遼並不屈服曹操,在關羽對曹操的求情下,張遼才歸順曹操。張遼為呂布八健將之首,文武雙全,曹操挺欣賞張遼的,賜封中郎將,關內侯。。。官渡大戰中,關羽斬了顏良文丑,河北四庭柱只剩張頷高覽。袁紹令張頜高覽襲擊曹操大營不勝,謀士郭圖說二人作戰不力,張頜高覽怕受處罰,加之袁紹糧倉烏巢被曹操所燒,袁營一片混亂。二人領兵乾脆降了曹操,曹操大喜過望,有河北兩位猛將相助,戰勝袁紹起了決定性作用,重賞了二人,封張頜為偏將軍,都亭侯。地位比張遼降時高了三級。。。張遼張頜武藝相當,後同為五子良將,張遼才智略高於張頜。張遼逍遙津一役一戰著名,發展迅速,地位高於張頜。張頜是曹睿時期的肱股之臣。

  • 6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張遼和張郃雖然都是降將,但是他們兩個人被招降時環境不同、意義不同所以待遇也是不同。

    張遼

    招降張遼時,呂布已經大敗而且已經被曹操殺了。曹操聽劉備、關羽的保舉,細想以後才想招募這個人。事件起因,袁紹差人傳信曹操,說要攻打公孫瓚,要借兵借糧。曹操起疑怕是袁紹趁機攻打許都,郭嘉對袁紹意圖詳細的解釋給曹操,袁紹意思是他要攻打公孫瓚,防止曹操在後方偷襲袁紹,造成公孫瓚、曹操聯手攻打袁紹的危局。並且以曹操現在的實力聯合公孫瓚夾擊袁紹勝算和意義都不大。所以郭嘉建議曹操支援袁紹,趁此機會攻打徐州除掉呂布。郭嘉曰:“徐州呂布,實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摘自《三國演義》。)”曹操聽了郭嘉的建議。荀彧一旁出策:“可先使人約劉備,待其回報,方可動兵。(摘自《三國演義》)。”曹操差人送信給劉備,約劉備一起攻打呂布。劉備同意曹操的計劃,回信給曹操,結果回信被陳宮截獲,告訴了呂布。呂布當即出兵攻打劉備駐守的小沛,劉備兵力不足,星夜差簡雍去曹操處求援。曹操知道後命夏侯惇為先鋒率領五萬大軍先行救援劉備。曹操大軍到達後,久戰不下。郭嘉獻計,呂布有勇無謀,不必硬碰硬。圍困呂布在城內是軍士將領毫無戰意後城可破。圍困呂布三個月後,呂布部下反叛講呂布綁了,開城投降。呂布手下一干文臣武將均被俘。白門樓上,曹操聽劉備、關羽保舉招降張遼。曹操只聽說張遼能力強,並不曾見過,只想招降這個人留下備用,所以給的待遇相對差些。

    張郃招降張郃時,官渡之戰正在進行中。張郃因被郭圖陷害所以率部投奔曹操。張郃的投奔舉動不僅滅了袁紹軍的銳氣,也增長了曹操軍計程車氣。曹操想更多袁紹的將領來投,所以當然要厚賞張郃,待遇自然要高於當時的張遼。官渡之戰,袁紹平定公孫瓚後欲圖曹操。命陳琳寫一篇曹操的罪狀,討伐時好師出有名。此時袁紹兵強馬壯,討伐曹操就是以眾克寡,以強攻弱的狀態。這讓袁紹感覺戰爭毫無壓力,也沒把曹操放在眼裡,再加上袁紹好謀無斷的性格,使得張郃諫言袁紹說:“曹操兵少,糧食也不充足,只要守住烏巢糧草重地,緩而圖之,曹操必敗。”袁紹未採納張郃的建議。曹操也成功的偷襲了袁紹軍的糧草重地烏巢,焚燬糧草,使得袁紹軍軍心大亂。袁紹得之烏巢被襲,後悔不已。加上郭圖將此次失敗原因歸到張郃救援不利。張郃走投無路只能聯合高覽,投奔曹操大營。曹操偷襲烏巢成功士氣正高時,又有敵軍大將來投,無異於錦上添花。曹操接受張郃投降,會讓袁紹軍士氣大跌;厚賞張郃則會給了更多的袁紹部將來投的念頭。所以張郃所得到的待遇比張遼時期要高。

  • 7 # 歷史哨聲

    是否待遇不一樣,先來看看張遼、張郃投降時曹操所封的官職:

    張遼,“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張郃,“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

    中郎將,主要是統領禁宮、皇室的職責,更多是護衛性質,表示的是信任程度,品秩比二千石。

    偏將軍,負責側翼作戰,和主將相對,品秩二千石,曹魏九品中正制後為五品官。

    關羽投降曹操時,官職就是偏將軍。張飛在劉備投靠曹操時官職是中郎將。馬騰歸順曹操時馬超得到的官職就是偏將軍。黃忠在劉表時是中郎將,投降曹操時是代理裨將軍。趙雲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奪下長沙四郡時官職是偏將軍。赤壁之戰後,周瑜從中護軍升任偏將軍。呂蒙擒獲黃祖,升任中郎將,赤壁之戰和周瑜奪取荊州,升任偏將軍。

    因此,偏將軍相對中郎將地位高,主要原因是偏將軍有領兵作戰權力,中郎將更多是偏重護衛,雖然偏將軍和中郎將在待遇上都是二千石俸祿。

    關內侯和都亭侯誰高?

    漢朝爵位有20個級別,有三個層次,最高是20級的徹侯、19級的關內侯,中間是10-18的卿,底層是1-9級的五大夫。

    徹侯,又稱為通侯、列侯,在東漢時細分為三等:縣侯、鄉侯、亭侯。

    因此都亭侯是20級徹侯細分,比關內侯高一級。

    張郃的偏將軍、都亭侯,比起張遼的中郎將、關內侯,高出一個級別。從級別上來說,曹操比較重視張郃。

    比較張遼、張郃投降時的情形

    張遼是呂布兵敗跟隨呂布投降曹操: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張郃投降有兩種說法:

    1、袁紹不聽從張郃建議,導致後方糧草被曹操所燒致使官渡之戰失敗,反而怪張郃說話不吉利,張郃恐懼之下投靠曹操;

    2、袁紹派遣張郃、高攬率兵攻打曹操軍,在後方糧草被燒後,主動投降曹操,導致袁紹軍拜。

    簡單說,就是張郃投降曹操有兩種相反情形:袁紹官渡之戰擺後張郃才投降曹操、張郃投降曹操導致袁紹官渡之戰失敗。

    如果是張郃投降曹操,導致袁紹官渡之戰失敗,曹操因此封張郃高官也就合情合理了。

    曹操封張郃更高一級官職的原因還有張遼、張郃二人原官職不同:

    張遼在呂后手下時官職是魯相,張郃在官渡之戰時是中郎將。

    曹操不可能在張郃投降後還擔任中郎將,否則體現出重視人才呢?肯定要提升一級。

    為何曹操更重視張郃但張遼功績更高?

    原因大致有:

    1、張遼比張郃投降更早。袁紹官渡之戰失敗時,張遼已經從中郎將升任裨將軍。

    2、張遼有獨擋一面的獨斷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張遼拒絕在糧草耗盡時聽從曹操的撤軍命令,假傳曹操命令,單身入城招降昌豨。

    討伐陳蘭的天柱山之戰,張遼堅持進攻,因此戰得以假節。

    張遼七千破孫權十萬軍的合肥之戰更是經典。

    相比之下,張郃主要都是跟隨曹操作戰的多,難以有單獨表現的機會。夏侯淵死後張郃的表現就非常好,讓失去了主帥的曹魏軍依然能夠堅守漢中,劉備沒有辦法奪取漢中,保持對峙態勢。

    曹丕繼位後,張遼官職是前將軍、都亭侯,張郃官職是左將軍、都鄉侯,在爵位上張遼稍遜一籌,在官職上張郃稍遜一籌。

    比較下蜀漢時的五虎將軍: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趙雲的中護軍是劉備死後、劉禪繼位才被封。

    曹魏五子良將在曹丕稱帝后官職:前將軍張遼(夷陵之戰後所封)、右將軍樂進(曹丕繼位前被封)、左將軍于禁(關羽北伐樊城前被封)、左將軍張郃(曹丕即位所封)、右將軍徐晃、後將軍文聘。

    從官職升遷而言,張遼戰功並不比張郃更大,因為張郃被封都鄉侯一年後張遼才被封。

    只是張郃的戰功沒有張遼記錄那麼詳細,可能是因為後期張郃和司馬懿不和,陳壽在西晉時期不敢過於讚美張郃,只能簡單一筆帶過。

  • 8 # 有風物語

    張遼,199年,在徐州降曹。張郃,200年,在官渡降曹。張遼降曹時,“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三國志》張郃降曹時,“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三國志》雖然看上去,張郃受封的官職爵位比張遼要高,但是需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張遼降曹的時候,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曹操甚至連漢朝的一州之地都沒能佔據。而官渡之戰時,曹操已經穩定了徐州,乃至跨河奪了河內,自身的勢力也強大了不少,已經有了一統北方的氣象。所謂水漲船高,對於將士的封賞自然也就高了起來。

    張遼和張郃投降時得到的待遇不同,實不過是隨著曹操勢力的變化,此一時彼一時罷了。

    張遼與張郃降曹時的官爵淺析

    先說張遼。

    中郎將,在漢朝時,將軍、中郎將、校尉是武官的主要級別。但是隻有打仗的時候,領兵者才掛上將軍銜,所以平日裡,中郎將已經是武將所獲得的最高官職了。

    但是到了東漢時期,黃巾起義這麼一鬧,仗是沒完沒了地打,於是將軍就如同雨後春筍般愈來愈多,在官職規定中就低於將軍的中郎將的地位一下子就尷尬起來,從和平時期頂格的武將官職變成了中級軍官。

    關內侯,始創於老秦,為了鼓勵士兵奮勇作戰,設立了二十等軍功爵,漢朝也延續了這個爵位制度。關內侯是第十九級,僅次於徹侯,也就是列侯。

    再說張郃。

    偏將軍,其意思是作為將軍的助手,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這個軍職。偏將軍雖在將軍之下,但是位肯定是高於中郎將。

    都亭侯,更是二十等爵中的第二十級,屬於徹侯了,是徹侯中的第三等,亭侯之上是鄉侯,再之上就是頂尖的縣侯了。

    張郃的亭侯是有食邑的,而張遼的關內侯則沒有。

    至於都亭侯,意思是張郃的食邑是在都城之中。當然這個食邑已經與周朝時不同,只是能夠享受賦稅而無實際統治權。

    兩相比較,張郃的封賞自然是高過了張遼。

    但是不代表曹操對張遼不重視,只是那時候還是地域軍閥的他,對於隊伍中的新人,能拿出手的官職爵位也就這樣了。

    張遼所受封賞的官職爵位淺析

    (幷州人張遼 雖屬呂布 卻有自己的班底和獨立性)

    中郎將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武將官職。西漢時期的中郎將可是負責掌管皇帝侍衛的,可謂是親近之臣。比如曹操的兒子曹丕,幫著輔助處理政事的時候,就被任命為“五官中郎將”。

    當然這是後話,那麼與張遼同為中郎將的又有哪些人呢?

    周瑜:建威中郎將。

    諸葛亮:軍師中郎將。

    而且這兩位擔任這個官職,都是剛剛加入到孫劉陣營之中。

    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三國志》先主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三國志》

    由此可見,極受器重的新晉之人才能被任命為中郎將。

    樂進,從曹操起兵就跟著他,“五子良將”之一,199年的時候,才被封賞為討寇校尉(雜號校尉,不能與漢朝定製的典軍校尉等相提並論)。

    于禁,“五子良將”之一,剛成為曹操手下的時候,僅被認命為“軍司馬”。

    有了對比,才知道,曹操實則很重視張遼。

    重視張遼的原因,一則是年僅三十歲的張遼確實能徵慣戰,曹操手下信任度排名第一的夏侯惇都敗在他手。

    二則是,張遼並不是呂布的手下,而是漢臣。他本來是受何進之名出去募兵,結果一回洛陽,董卓把何進殺了,於是就成了董卓的手下。呂布殺了董卓之後,張遼並沒有和西涼人一樣叛逃而是加入了漢軍,被任命為北地太守。

    張遼之所以跟著呂布,是因為他們都是幷州人。呂布武裝集團的中堅力量就是幷州人,張遼與呂布僅僅是上下級關係,有著自己的人馬和獨立性。曹操得張遼並重用他,就能很容易地掌握呂布先前的部下。

    從封賞看曹操對張郃的重視程度

    (張郃反了袁紹之後 袁軍中就再無有名大將)

    張郃在官渡之戰最後的關鍵時刻領一軍來投,使得袁紹陣營備受打擊,一下子就做了鳥獸散,這是很大的一份功勞了,可是竟然連將軍號都沒給一個,偏將軍,是不是曹操不重視他呢?

    當然不是。偏將軍也是這時候的曹操能給予新人的最好封賞了。

    先看看曹操任命過的偏將軍。

    關羽:“曹公東征,先主(劉備)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三國志》

    馬超在其父馬騰入朝廷為官後,所得封賞和張郃是一模一樣。

    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三國志》

    徐晃,與張郃“五子良將”之一,197年就投靠了曹操,直到官渡之戰,才被封為偏將軍。

    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三國志》

    曹操所任命的偏將軍都是世間留名的一時良將,可見曹操對張郃軍事能力的認可。

    而封侯上,更能看出曹操對張郃的籠絡之意。當然,曹操的目的也在於日後攻略河北,能夠讓那些河北武將可以少做抵抗。

    關羽在殺了顏良後,被封“漢壽亭侯”,曹操的拉攏之意就很明顯了。

    馬超,因為要留著他帶著馬騰的部下鎮守西涼,所以這個都亭侯必須得封。

    但是其餘人想要食邑封侯實則很難。

    比如曹仁,曹操族弟,屢立戰功,但是直到205年平定河北之後才成了食邑封侯。

    錄仁前後功,封都亭侯。《三國志》

    由此可見,曹操對於張郃的能力自是十分看重。而後張郃也用自己的實力證實了曹操的眼光。

    結論 雖然一步在前步步領先 但熬得久就沒什麼差距了

    雖則看起來降曹後的初次封賞,是張郃比張遼高一些,但是戰亂之世,當兵打仗立功升官是很快的。

    在張郃還沒有降曹之前,張遼就升官了,200年一躍成為了將軍。

    率軍救援白馬,在關羽斬顏良後,張遼又“數有戰功,遷裨將軍”《三國志》

    202年又成為雜號將軍。

    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

    206年,張遼因功成為四平將軍之下雜號將軍中的頂級將軍。

    “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

    隨即又轉戰荊州,終於成了有食邑的徹侯。

    “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潁,封都亭侯。”

    而這一段時間內,張郃的官爵並無變化。

    297年,曹操遠征烏桓,在白狼山以萬餘精騎大破烏桓和袁尚聯軍,臨陣指揮者就是張遼,“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此次遠征,張郃也在其中,終於是成為了雜號將軍。

    “從討柳城,與張遼俱為軍鋒,以功遷平狄將軍。”《三國志》

    之後,張遼主要對陣江東孫吳,而張郃則是對陣蜀漢。

    (威震逍遙津的張遼雕像)

    不過要說有交集,應該是在315年。

    “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 “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

    就是說,張遼從雜號將軍升格為了四徵將軍,成為可以獨鎮一方的軍事指揮官

    而在這一年,

    “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近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拜蕩寇將軍。”

    也就是張遼成為徵東將軍後,空下來的蕩寇將軍職給了張郃。

    可見雖然前後只是差了一年,但在天下戰亂不休之時,慢上一步就可能步步落後。不過三國畢竟一打幾十年,前期的那些差距到了後期,大家資格都夠老了,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220年曹丕代漢自立,張遼為前將軍、晉陽侯。

    張郃為左將軍,鄚侯。二人同為大將軍之下的四將軍。

    至於前將軍與左將軍哪一個大,這個問題一直頗多爭議。但是,張遼卻是死於張郃之前。不過張遼是病死於曹丕朝,而張郃是戰死於曹叡朝。

  • 9 # 小姐姐講史

    張遼與張郃都是曹操麾下的大將,但是與其他大將不同的是,這兩位也都是從其他陣營“跳槽”過來的降將。這兩人中,張遼是武廟七十二將之一,成就和名氣最大的也是他,但是當初投降時張郃卻比張遼更受器重。這到底是為何呢?

    投降之初,張遼被曹操拜為中郎將並且賜他爵位——關內侯,而張郃投降的時候曹操則拜他為偏將軍,並賜爵都亭侯。關內侯的爵位不如都亭侯,中郎將也比偏將軍低一個級別,所以大家才會對此議論紛紛,都說曹操區別對待。

    當然,曹操做如此決定肯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絕不會隨意就給兩人任了職。

    第一,與兩人投降之前的職位有關在二人投降之前,張遼在呂布手下任騎都尉將魯相,降了之後被曹操拜為中郎將,都尉與中郎將之間還隔了一個校尉,所以說張遼的職位已經是越級提拔了,另外還給封了爵位,比起以前已經高升了。而張郃投降之前在袁紹手下的軍職是寧國中郎將,投降之後由中郎將升為偏將軍,也算是越級提拔,同樣也封了爵位,能看出曹操也是比較器重的。由此看來,兩人投降之後的待遇不同,是因為兩人的起點就不同。第二,兩人投降的情形不同張遼並非是戰敗而降,下邳之戰的時候,張遼任北地太守和地方官職,並沒有與曹操在下邳對戰。他是聽說呂布戰敗,所以才立馬率領呂布餘下的部隊全部歸降曹操,有些牆頭草的作風,但是因為他的歸降既直接增強了曹操軍隊的勢力,也免了曹軍出兵收服費的功夫和兵力,所以被越級提拔為中郎將。而張郃與他不同,張郃是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當時直接參與了戰爭,曹操很是欣賞他的實力,所以歸降之後根據他之前的職位也越級提拔了。第三,兩人投降的影響 不同張遼的投降是在呂布敗亡之後,除了投降他無路可走,所以只好帶兵投降,其實張遼的投降對曹操的局勢沒有任何的影響,當時對於張遼也就兩條路,派兵收復或者滅掉,但既然張遼帶兵投降了,曹操倒也省事了。張郃就不一樣了,官渡之戰時,對袁紹曹操一直處於下風,雖然曹操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如果不是張郃投降,這場仗還是很難打的。在關鍵時刻袁紹陣營內亂,張郃受到郭圖的陷害,所以才選擇投降,他的投降也導致了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潰敗。所以說張郃對曹操的重要程度自然要比張遼大得多,越級提升也不為過。

    在戰爭上,當然也是看重利益的,誰帶來的利益更多,誰自然就更受重視。

  • 10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正是曹操高明的馭將之術。

    如何給後加入的人才以合適的待遇,一直是一個很講究的問題。這方面,曹操的做法值得今人借鑑。

    “起步待遇”的差別

    張遼初投曹操帳下,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張郃初投曹操帳下,拜偏將軍,封都亭侯。

    就官職而言,偏將軍比中郎將大;就爵位而言,張遼在加入曹操集團後好幾年,才“定江夏諸郡,還屯臨潁,封都亭侯。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內部公平

    在給外來人才安排待遇時,“待遇平衡”是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你辛辛苦苦幹了好多年,工資從5000漲到1萬,還來不及高興,老闆從外面招來一個人,和你做一樣的事情,一來就工資3萬,請問你是什麼感覺?

    同樣,樂進、于禁這些老兄弟辛辛苦苦打天下,張遼、張郃一來,就高太多,說不過去呀!

    張郃比張遼晚來一年,期間曹操的官職並沒有變化。

    但是,曹軍眾將的職位發生了變化。

    張遼加入時,樂進還是討寇校尉、廣昌亭侯;于禁還是平虜校尉、益壽亭侯;徐晃是稗將軍、都亭侯。

    相比之下,張遼的中郎將、關內侯已經是很有誠意的待遇了!

    而張郃加入時,于禁、徐晃,都已經是偏將軍了,張遼也已經升為稗將軍了。

    因此,張郃一來就做偏將軍,與于禁、徐晃相當,是符合“待遇平衡”原則的。

    外部競爭性

    (1)、長期競爭性

    透過給跳槽過來的人更高的待遇,可以增強曹操集團的吸引力。

    因此,曹操對投降人才的態度是:一般人,原職留任;稀缺人才,升職任用。

    這種態度給曹操集團帶來了相當的吸引力。

    赤壁之戰前,眾人勸說孫權投降,魯肅一語道破:我們這些人投降,都可以繼續當官,搞不好還能升職...

    張遼、張郃這樣的人才,自然是升級任用。

    張遼在投曹之前,是騎都尉,跳過校尉,直接上中郎將,夠意思了!

    張郃在投曹之前,已經是寧國中郎將了,投到你這裡,你老曹總不能還給人封個中郎將吧!

    呂布自己官位小,自然連累張遼也官不大了。

    (2)、短期競爭性。

    一般來說,從直接競爭對手那裡挖人,待遇要優厚一些。

    張遼來投時,呂布已經撲街,張遼來投,是一個破產的公司的失業高管再就業,對他的任用,主要考慮的內部平衡和外部長期競爭性。

    但張郃不同,張郃來時,儘管官渡之戰的大局已定,但袁紹集團依然十分強大,曹操格外優待張郃,以求進一步瓦解袁紹軍的人心。

    動態平衡:依功、補功

    依功:前面我們提到,張遼在立功後,才升為與張郃相當的昌亭侯。

    可是,後來,張遼升為徵東將軍時,結果他蕩寇將軍名號的,正是張郃。

    看來,儘管起點不同,但此後二人的發展軌跡,基本靠著戰功來執行的。

    補功:前面我們的描述中,樂進的進步十分緩慢,一度被徐晃、張遼、張郃後來居上。

    在迅速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適當的“倒掛”幾乎難以避免:後來者比老黃牛獲得更多的激勵。因為,這比擺資歷還是有活力得多。

    可是,在206年,曹操一次補功:于禁為虎威、於進為折衝、張遼為蕩寇,補上了老兄弟的功。

    人言曹公善於用人。可是,一直以為來我們多在他的氣度、性格上找原因。

    事實上,他在各種細節上的拿捏,也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與君共勉。

  • 11 # 愛尚文史

    公元199年,呂布下邳兵敗被俘,張遼率領所部投降了曹操,曹老闆拜其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同年,曹袁官渡之戰爆發,張郃、高覽等由於被袁紹所猜忌,遂臨陣倒戈投降了曹魏。曹老闆拜張郃為偏將軍,進封都亭侯。

    二人加入曹營的時間大體相同,都是公元199年左右。而張遼加入曹營之前,官拜魯相、北地太守,張郃只不過為袁紹麾下的寧國中郎將。從官職地位來說,在加入曹魏之前,張遼的官職地位遠高於張郃。

    但是!加入曹營之後,二人所受待遇截然相反,張遼無論在官職或者爵位上,都低出了張郃一個檔次。

    同為投降曹魏,為何會兩般待遇呢?第一、投降的時機把握

    張遼投降曹魏,是在呂布兵敗被俘之後發生的。曹操曾定下過一條軍令“圍而後降者不赦”。具體內容如下:

    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參考,《三國志·于禁傳》

    張遼在曹操破呂布之後投降,難免會降低在曹老闆心中的地位。

    而張郃恰恰相反,張郃投降之際,是河北袁紹軍一家獨大,曹老闆在整體實力上處於下風。張郃的投降,更像是棄暗投明的舉動。

    第二、二者的作用不同

    張遼雖然是徐州呂布麾下將領,但他畢竟不是徐州本土,跟長期盤踞徐州一帶,根深蒂固的泰山臧霸沒法比。對曹操治理徐州,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張遼雖然是帶兵投靠,但他的主動加入,只不過為曹營增添了一員虎將,以及兵馬錢糧的小小加成。

    對曹魏集團的作用非常有限。

    ——反觀張郃!

    張郃加入曹魏集團,是在官渡之戰曹袁對峙期間。張郃的加入,對曹操擊敗袁紹作用很大。

    雖然在曹操與袁紹長期對峙,疲憊不堪,軍糧極度缺乏之際,是許攸的率先倒戈,改善了曹魏的頹勢。

    但是,烏巢的糧草被燒後,袁紹的主力大軍損失不大,並沒有一敗塗地。袁軍兵力甚至仍然優於曹操。雖然部隊無糧,陣腳稍有不穩,但撤退問題不大。

    直到張郃、高覽等人的臨陣倒戈,使得袁紹方陣腳更亂。袁紹一度無將可用,被曹軍追斬,一敗塗地。曹操又讓張郃攻打鄴城,張郃知己知彼,對擊破袁紹幫助很大。

    所以!無論從投降的時機,以及對曹營的作用,張郃都有絕對的優勢。

  • 12 # 大飛熊騎士

    張郃一進曹營,就被封為“偏將軍”,這在“五子良將”當中是絕無僅有的,比如張遼,是從裨將軍升為中堅將軍,到蕩寇將軍,跳過了偏將軍;樂進,也是從校尉升到遊擊將軍,折衝將軍,也跳過了偏將軍;于禁,一樣從校尉做起,直到破袁紹後才封偏將軍;徐晃,先是被提拔為裨將軍,白馬破文丑後升偏將軍;所以,五子之中,張郃在軍中的起點最高,放眼整個曹營,僅次關羽一人。難道曹操對張郃特別賞識嗎?

    確實,曹操對張郃的歸降,是一種很欣喜的態度,當場說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這已經說明了張郃來投的價值。眾所周知,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役,曹實力遠不及袁,無論人口,控制的區域,糧食物資,甚至兵力之精(河北突騎),都和袁紹有著很大的距離。而且,即便曹操偷襲烏巢成功,即便打贏了官渡之戰,袁紹手裡還有四個州呢,曹操要一口吞下,是不可能的。後來,袁紹因軍事失敗而病亡,三子一甥互相爭鬥,河北勢力才真正意義上的分崩離析,曹操才有了可乘之機,吞併整個河北。

    那這些和張郃有關係嗎?當然有,張郃,高覽是河北名將,可能不及顏良,文丑的官職大,名氣大,但是起碼也只是僅次。關鍵是,張郃曾經勸誡過袁紹,卻被郭圖破壞並構陷,這才導致張郃的歸降《三國志.張郃傳》。所以,曹操才連用“伍子胥”,“微子”,“韓信”來比喻張郃,前兩個都是因為奸臣當道,領導昏庸導致死亡和脫離,也暗合袁紹必亡的必然性,後一個,肯定了張郃的軍事才能和見解。因此,張郃,高覽來降,對河北的中層將領等人來說,影響力是很大的,對曹操日後拿下整個河北都有莫大的政治,軍事,人才效應,曹操不高興嗎?從結果來看,袁紹一死,三子一甥更不是曹操對手,先後投誠曹操有呂曠,呂翔,焦觸,張南等等,這和張郃這個“榜樣”恐怕不會一點關係也沒有。

    再說張遼,先前的履歷太複雜了,先是被丁原賞識,又被何進派去募兵,這兩人被殺了,張遼只能聽命於董卓,董卓被殺,尷尬的張遼自然歸屬呂布,成了呂布手下一員大將,又和高順聯手打敗過援救劉備夏侯惇等等。換句話說,張遼現在加入曹營,其“政治成分”在五子良將中最為複雜,甚至一開始曹操並沒有對其加以重用。也因此,張遼在五子中起點最低,在前期,張遼主要的工作甚至只是充當曹操和關羽之間的橋樑,無論關羽的去留,都需要張遼出馬,詳見《三國志.武帝傳》和《關羽傳》。直到白馬之戰對顏良,才讓張遼上陣衝鋒,而且是和關羽一起的。

    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當曹操知道張遼隻身勸說昌豨,於是責罵張遼:“此非大將之法”,其實精明的曹操已經知道張遼對自己的忠誠了。果然,此後張遼平梅成,陳蘭之叛,討伐北方袁紹殘餘勢力,斬殺蹋頓單于等等。建安十一年,曹操上表表揚了張遼,于禁,樂進這三人,分別授予蕩寇將領,虎威將領,折衝將軍。此時,張遼在軍中的地位和兩個元老持平,越居張郃之上了。後來,張遼在合肥之戰,逍遙津之戰的表現更是震動天下。由此,張遼得到了曹操,曹丕兩代人的禮遇和倚重,這一切可以說張遼是拿命和能力換來的。

    當然,也不是說張郃能力不如張遼,升遷才沒張遼快,二人都可以說是良將之選,難分高下。張郃雖然起點高,但是主要的功績在後期,特別是和蜀漢爭奪漢中時,讓劉備忌憚,即便斬了夏侯淵,劉備都覺得十個夏侯淵不如一個張郃。後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重地街亭就是被張郃攻破的。所以,後來張郃官至車騎將軍,這也是五子良將中,官職最大的一個。

  • 13 # 史研

    這個當然是張郃的武功高強了,在三國演義裡面誰的武功高強就會擁有很好的待遇,尤其是在戰爭這個年代裡,誰擁有這強大無力,那就是真正的大英雄,擁有槍桿子就有話語權,所以曹操才會對那個張郃那麼尊敬。

    而張遼的話是非常喜歡呂布的,對呂布是忠心耿耿,而曹操非常的討厭呂布,要不是有別人替他求情的話,他早就把張遼殺死了。但是因為張遼非常有骨氣,曹操也是非常敬佩的,所以最後選擇留下了他,沒有把他當做一個真正的人才去用,這個也是可惜了。

    張郃是主動投降的,而張遼的話是不肯投降,曹操是有點討厭。

    當年的曹操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和其他厲害的人物相比的話的確是這樣子的,但是曹操是有雄心報復的,慢慢的從亂世之中起來了,建立了一定的勢力,但是這也是微不足道的,而這個時候張郃投了過來對曹操給了很大的幫助,而張郃的實力是三國武將一流的水平,曹操非常的感激,所以對他非常好,自己能夠給他什麼就給他什麼。

    所以張郃在曹操這邊當了很大的官,職位也是非常高的,都能夠和曹操那些親屬相比了,就比如曹洪這些人的話,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張遼就不一樣,當時他是曹操最討厭的人呂布手下,而且對呂布是忠心耿耿,這個讓曹操非常的氣憤,但是也沒有辦法,那就只能夠打敗呂布,最後把他捉住了。

    當時曹操直接將呂布殺死了,因為呂布是一個出爾反爾的小人,但是沒想到呂布手底下居然有這麼忠誠的人,曹操本來是想要殺死他的,但是劉備為他求情,最後只能夠選擇放棄了,他沒把張遼當做一回事,只是收留一個人而已,後來張遼有了一定成就,這都是他自己做好的。

    張郃適合當統帥,張遼適合當將軍

    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張郃總是率領著一群大軍去攻打蜀國,而且很多次都和張飛打。雖然是被打敗了,但是曹操還是對張郃非常的好,總是給他一定的幫助,雖然很多人覺得他不行,但是在歷史上他還是非常厲害的,能夠帶一支軍隊說明他還是具有很大的才能,只不過蜀國是太厲害了。

    而張遼的話,他帶的軍隊不多,可是他帶著一群人就夠了,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曾經都打敗了孫權,這個也可以知道他適合當一個將軍,要是換了很多人的話,這是堅持不了的。

  • 14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張遼和張郃在投降曹操時誰的待遇更好呢?

    歷史上張遼是在徐州呂布滅亡後投降的曹操(史書中沒有《三國演義》那樣的情節,只說張遼率領自己的部隊投降曹操),當時曹操封張遼“中郎將,關內侯”。

    而張郃是在官渡之戰時投降曹操的,曹操封他什麼呢?“偏將軍,都亭侯”。

    那麼張遼和張郃誰的待遇更好級別更高呢?

    答案是:張郃。

    中郎將在漢末比較寬泛,時高時低,比較厲害的比如曹丕的“五官中郎將”,但是普通中郎將大多級別比較低,大概相當於雜牌軍旅長長團長的樣子。

    而偏將軍則是正規軍的正規編制,比中郎將高了至少一個級別,曹魏的軍制大約是這樣的排的:都尉—校尉—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四徵、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大將軍。

    如果說普通中郎將是雜牌軍的旅長團長,那麼偏將軍大約可以算作正規軍的師長副師長了。

    在爵位上,也是張郃高於張遼。張遼的關內侯在漢末只是一個空頭銜,也就是說沒有職務津貼或者是津貼很少。而張郃的“都亭侯”則大多有職務津貼,漢代的所謂“職務津貼”在侯爵之中過去都是“食邑”。

    漢末動亂,情況特殊,侯爵無食邑情況比較普遍,張郃的都亭侯最初也沒有食邑,但是都亭侯待遇高於關內侯還是可以確定的。

    張郃投降之初高於張遼很正常。從勢力來說,呂布只是曹操的一個絆腳石,而袁紹當時是曹操最大的敵人,張遼歸呂布,張郃歸袁紹,倆人代表的意義明顯張郃高於張遼。

    從實力來看,《三國志》只說張遼率眾投降曹操,沒說帶了多少人,從呂布當時實力和張遼在呂布軍中地位來看,估計張遼的兵也不會太多。

    而張郃就不一樣了,張郃在袁紹軍中是一員大將,他和高覽投降時帶的都是袁紹的精銳部隊,這個意義又大於張遼。

  • 15 # 哪吒擒龍

    讓我用今天經常看到的幾個名詞起義、投誠、投降,來為網友做個簡短說明。

    首先是雙方還沒開打,就開始聯絡對方,請求反戈一擊,這時就定義為“起義”,張郃高覽在官渡之戰的總決戰前夕,因為內部猜忌等原因 ,主動和曹操聯絡,獻上偷襲烏巢等重要情報和建議,給予了原老闆袁紹致命一擊,功勞大大滴!所以張郃肯定被曹操認定為棄暗投明的起義將領,必須重獎!

    其次是等到在戰爭開始了,一方部隊面臨敵軍包圍,但是還沒未交戰,這時候一方決定投降,這叫“投誠”。無疑張遼是等到老闆呂布給曹軍擒殺,自己走投無路,但還沒與曹軍衝突的情況,主動請求曹魏公司吸收合併自己的殘軍。張遼加入曹魏集團的行動,對於整個滅呂戰役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就是為曹魏集團省下了一些消滅呂軍殘部的成本開銷,所以張遼只能被曹老闆定位成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投誠將領。

  • 16 # 豹眼看歷史

    無論出於何種情況,只要是降將,無非就是背主、賣身求榮。

    既然要賣身,最好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才能賣上一個好價錢。

    在官渡之戰前夕,比較著名的降將有三撥,一是張遼在呂布投降之後,無奈地選擇投降;二是賈詡鼓動張繡主動投降曹操;三是官渡之戰最關鍵的時刻,張郃、高覽投降。

    只要略微看一下當時曹操面臨的處境,就清楚這三撥人投降的時機大不相同,作為買主的曹操,給出的價錢自然會不一樣。

    曹操也是猴精猴精的老闆,豈能不識貨,不懂得能省點就省點嗎?

    張遼投降時曹操面臨的軍事態勢

    《魏書·武帝紀》記載:

    九月,公東征布。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時公連戰,士卒罷,欲還,用荀攸、郭嘉計,遂決泗、沂水以灌城。月餘,布將宋憲、魏續等執陳宮,舉城降,生禽布、宮,皆殺之。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在徐州被呂布擊敗,向曹操求援。曹操派遣夏侯惇援救劉備,又被高順、張遼擊敗。

    九月,曹操親自東征呂布;十月,屠彭城。隨即圍困下邳,以泗水、沂水灌城,一月之後,呂布部將宋憲、侯成、魏續等捆綁了陳宮等投降,呂布、張遼等看到大勢已去,隨即投降。

    當時,作為呂布集團的核心人物,呂布、陳宮、高順等人都被曹操俘獲了,而且呂布、袁術在徐州地區的主要對手劉備,帶領關羽、張飛等一干人馬,統統歸附了朝廷。

    在這種情勢下,作為降將的張遼,所處的境遇最為不利。曹操已經控制了徐州,張遼對於曹操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人。

    儘管曹操求賢若渴,愛惜人才,但也不是剜到籃子都是菜,他是分別對待的。此時,呂布的另一部將高順,無論地位、能力、威望都在張遼之上,說殺就殺了,曹操毫不足惜。

    可想而知,此時的張遼投降,曹操並沒有很器重,也就不會給與很好的待遇。

    據《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記載: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數有戰功,遷裨將軍。

    張遼率部投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之後,數有戰功,才升遷為裨將軍。

    張繡、賈詡投降時曹操的處境

    在張遼投降之後、張郃投降之前,還有賈詡鼓動張繡的投降,這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重頭戲,值得說一下,以此做個比較。

    《武帝紀》記載:

    三年春正月,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三月,公圍張繡於穰。夏五月,劉表遣兵救繡,以絕軍後。

    建安三年(198年)春正月,曹操回到許都,設定軍師祭酒,這是專門給郭嘉安排的崗位。

    三月,曹操圍困張繡於穰城。五月,劉表派遣軍隊救援張繡,欲斷絕曹操的後路。張繡與劉表聯合,成為了曹操心腹之患。

    曹操單單對付張繡與劉表,就已經很吃力,但曹操又聽到了更嚴重的訊息。

    據《獻帝春秋》記載,袁紹的叛卒對曹操說:“田豐建議袁紹儘早襲取許都,假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之內可以指麾而定。”

    曹操擔心袁紹要進攻許都,吃驚不小,急急忙忙撇下張繡,就回到了許都。

    可氣的是,袁紹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並沒有立即攻打許都,而是繼續進攻久攻不下的幽州公孫瓚。

    曹操虛驚一場,就此機會騰出手來,滅掉了徐州的呂布集團,作為天下英雄唯二的劉備也歸屬了朝廷。

    此事儘管比較順利,但北有袁紹,西有張繡,南有袁術,對處於四戰之地的曹操來說,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局勢。

    武帝紀:秋八月,公進軍黎陽,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齊、北海、東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還許,分兵守官渡。冬十一月,張繡率眾降,封列侯。十二月,公軍官渡。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平定了公孫瓚,一統河北,解除了後顧之憂,而且兵強馬壯,決定進攻許都。

    此時,曹操面臨著嚴峻的局勢,儘管曹操底氣十足,荀彧、郭嘉都在為曹操打氣,但對於戰勝袁紹,的確沒有足夠的把握。

    如果此時,張繡在曹操背後給他一下,恐怕是比較難受的。

    但令曹操意想不到的是,張繡在賈詡的鼓動下,拒絕了袁紹的誘惑,決定投降曹操。

    這令曹操喜出望外,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曹操不吝封賞,給與張繡、賈詡很高的待遇。

    曹操親自接見賈詡,握著他的手說:“使我名揚天下的人就是你啊!”

    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冀州被袁紹佔據,便留賈詡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曹操的兒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同樣是投降,張繡、賈詡等與張遼相比就風光多了。這是賈詡替張繡精心選擇了一個最好的時機,也就賣上了一個好價錢。

    張郃投降曹操時的情勢

    曹操準備與袁紹決戰前夕,張繡主動投降,對於曹操來說是求之不得。再看看張郃投降時,曹操的處境。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曹操幾乎已經撐不住了,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儘管荀彧、郭嘉鼓勵曹操一定要頂住,只要頂住就會有機會,但誰也不清楚機會究竟在哪裡。

    此時,袁紹謀士許攸來降,獻上了偷襲烏巢火燒袁紹糧倉的計謀。

    曹操聽從了這一建議,併火燒烏巢成功。

    這雖然是很大的勝利,但袁紹七八萬大軍基本勢力還在。就在此時,圍攻曹操大營的張郃、高覽率部主動投降了曹操。

    張郃等人的投降,徹底震動了袁紹大軍的鬥志,袁紹潰敗,僅帶領大約八百騎逃回了河北黎陽。

    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最後勝利。

    火燒烏巢是非常關鍵的軍事行動,但袁紹真正的潰敗與高覽、張郃的投降不無重要關係。

    如果袁紹在烏巢失守之後,決定撤軍,張郃等選擇跟隨袁紹撤回河北,歷史的結局將很難預料。

    因此,對曹操來說,張郃投降是有重大意義的。

    袁紹決策失誤,招致這一結果,理該自己承擔責任,這沒有話說。但作為河北四庭柱之二的張郃、高覽,選擇這個時候投降,對袁紹來說,打擊是毀滅性的。

    這時候,曹操就不能再去考慮張郃等的投降是否仗義,從利害出發,就應該對張郃等人合厚加封賞。否則,誰還會揹著背主求榮的罵名主動投降呢?

    張郃傳: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

    張郃等的投降,起碼提前結束了官渡對決,並讓曹操取得了勝利。曹操非常高興,認為張郃的投降與韓信歸漢相提並論,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

    這也給張郃一個很大的面子,擺脫賣主求榮的惡名。

    張遼投降以後,僅僅封為關內侯,經過數戰有功,才拜為裨將軍。無論是關內侯還是裨將軍,都比張郃的都亭侯、偏將軍差很多。

    但張郃與張繡、賈詡相比,得到的封賞還是差點。賈詡雖也是都亭侯,但執金吾、冀州牧的職位還是很高的,雖然冀州牧是虛職,但也不是隨便就給的。張繡直接是揚武將軍,雖也是個雜號將軍,但比偏將軍要高一些。

    從他們都是降將但待遇不同來看,主要是投降的時機不同,這與能力不是直接掛鉤的。

    張遼與張郃以後都成為曹魏的“五子良將”,而且張遼還是五將之首,這才與個人的能力和機會有直接關係。

    由此看見,選擇很重要,選擇的時機更重要。

    這是他們這些降將留給後世的思考。

  • 17 # 血色長纓

    這是因為二張歸順曹操時,曹操所處的環境和態勢不同。

    張遼本是呂布部將,下邳城破後同呂布被曹操擒獲,後經關羽等人求情,曹操沒殺張遼,並收服為自己將領。可以說張遼是否投降對戰局沒有任何影響,自然待遇也不可能太高。

    張郃就不一樣了,張郃歸順曹操時,袁紹和曹操正打得不可開交,曹操雖然在前期取得一定的戰果,但整體實力上還是袁紹佔優。張郃高覽作為袁紹手下數一數二的大將帶兵歸曹,直接改變曹操的處境,對整個官渡之戰有決定性影響,故此曹操對於張郃自然是高看一眼。

    總體上來說,張遼是被俘投降,張郃是起義將領,待遇自然會有所不同。

  • 18 # 歷史笑春風

    在曹操的五子良將中,有兩位都是姓張的將領,他們都是投降曹操的將領。這兩位將領就是張遼和張郃。在五子良將中,張遼排在第一位,而張郃則排在倒數第二。可是,如果我們看兩個人的傳記,就會發現,兩個人雖然都是降將,可是曹操對兩人的待遇截然不同。張遼投降曹操時,“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數有戰功,遷裨將軍。”張郃的待遇則是,“(曹操)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

    我們從雙方的待遇可以看到,兩人的待遇相差十分懸殊。張遼的中郎將軍階比起張郃的偏將軍要低,在多次立功後才提升為裨將軍,和張郃持平。在爵位上,張遼的關內侯也比不上張郃的都亭侯。可是,我們知道,張遼的軍事能力出眾,在後來的合肥之戰中,他以八百壯士打敗了孫權的十萬大軍。他在五子良將中排名第一是當之無愧的。既然不是能力問題,那為什麼曹操對他們兩人的待遇相差如此之大呢?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人投降時候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這裡,我們才能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曹操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用意的。再加上雖然張遼和張郃的投降待遇雖然不同,也沒見張遼對此有什麼怨言,還為曹魏的使用盡心盡力,這就讓人感到更加耐人尋味了。我們看,可以發現有以下的一些原因:

    首先,是兩人的投降方式不同。我們看兩個人的投降方式,就可以看到,張遼投降,是因為呂布兵敗的時候,被俘之後,被迫投降了曹操。而張郃的投降,則是因為在官渡之戰中,被袁紹身邊的奸臣郭圖陷害,主動率領軍隊投降了曹操。

    其實,對於投降的方式和待遇,在後來我們的戰爭政策中,有著明確的規定。在戰場上,戰鬥沒有分出勝負的時候,主動投降叫做起義。而在戰鬥已經分出勝負,但是戰鬥還沒有結束前主動投降的交戰投誠。在戰鬥已經分出勝負,失去作戰能力的情況下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叫做投降,至於說被殲滅俘虜那就連投降都不是了。

    對於這以上幾種情況,我們的政策裡對於待遇也有著明確規定。起義的軍隊不打亂編制,改編為我軍,投誠的軍隊要進行改造,視情況再做下一步處理。而投降的就是留用和遣散兩者方式,被俘人員除特別情況留用外一般予以遣散。不過這個是一般規定,當然也有特殊的情況。

    如果套用這個標準,張郃應該算是戰場起義,而張遼算是被俘。那麼兩者的待遇在任何時期都不會相同的。張郃率領了一支軍隊投奔曹操,當然要有相應的待遇。張遼只是一個階下囚,給他中郎將、關內侯的待遇,是曹操看中了張遼的才幹,給了他相當的待遇,張遼對此,當然會對曹操十分感激了。

    其次,是雙方投降的效果不同。張遼投降曹操的時候,是呂布兵敗被俘的時候。整個呂布的勢力已經被曹操摧毀,化為己有。在這種情況下,張遼的投降效果基本為零。在呂布的部下中,有一位能力比張遼還要強的將領高順,就是因為不降而被曹操所殺。對於張遼,由於他的對抗態度,曹操在剛開始也是想要殺掉的。多虧有劉備、關羽的求情,才保留了性命。在有了關羽的保舉後,張遼才投降了曹操。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曹操對張遼的態度。

    而張郃投降曹操的時候,正是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正是因為張郃的投降,造成了袁紹軍隊的混亂。在曹軍的趁勢攻擊下,袁紹全軍崩潰,輸掉了官渡之戰。不過,袁紹雖然在官渡之戰中失敗,他在河北依然還有著龐大的勢力。有著河北四州之地,袁紹還可以恢復元氣。而曹操打勝了官渡之戰,可也筋疲力盡。由於無法消化俘虜,曹操乾脆將俘虜的八萬多袁軍全部坑殺。

    在這種形勢下,張郃的投降,對於袁紹勢力更有象徵意義。曹操透過對張郃的優待,能夠給袁紹內部造成更深遠的影響。這樣,張郃投降帶來的效果會達到最佳,為曹操下一步消滅袁紹勢力減輕阻力。果然,在日後對袁紹的攻略中,袁紹軍中有大批將士不戰而降。

    結語:

    張遼和張郃都是投降曹操的降將,可是曹操給予兩人的待遇是不同的。張郃的待遇要明顯高於張遼,這是因為兩人的投降的環境,投降的影響不同造成的。在投降的時機上,張郃的選擇要強於張遼,這也給張郃帶來了相當的好處。

    但是,在亂世之中,個人的才能是第一位的。雖然張遼在曹操陣營中的起步低,但是張遼憑藉自己的戰功迅速彌補了這一差距。從張遼的經歷可以看到,張遼通過幾次戰功,很快就使自己從中郎將升遷至裨將軍。後來,張遼又成為五子良將之首。這都是張遼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這也印證了那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 19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武將投降之後享受的待遇,跟武將投降前的名氣,武將投降後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張遼和張郃在投降曹操之前,分別是呂布和袁紹帳下的大將,因此張遼和張郃在投降曹操之後,都受到了曹操的重用。不過由於張郃投降曹操,直接影響到了官渡之戰的戰局,在張郃投降曹操之後,曹操直接破格提拔封張郃做了偏將軍。

    為什麼張遼投降後的待遇不高

    張遼本來是呂布手下的大將,呂布在徐州被曹操俘虜之後,張遼率領自己的部眾投降了曹操。曹操在接受呂布投降之後,將呂布集團的核心人員呂布、陳宮、高順全部殺死,只接受了張遼等非核心將領的投降。

    張遼能夠從曹操手下保全性命,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曹操接受張遼投降的時候,呂布的勢力已經覆滅,曹操也不需要再拉攏張遼。因此在張遼投降後,曹操只封張遼做了中郎將。後來張遼在官渡之戰中立有戰功,才被升為了裨將軍。(裨將軍比偏將軍低一個級別)

    為什麼張郃投降後的待遇更高

    曹操偷襲烏巢的時候,袁紹派遣張郃進攻曹操的大本營。曹操的大本營十分堅固,張郃無法攻克曹操的營寨,又擔心袁紹會處罰自己,只能率部投降了曹操。張郃投降曹操的時候,袁紹的勢力還很強大,張郃能夠離開袁紹投奔曹操,無疑是給曹操雪中送炭。

    曹操見到張郃之後,對張郃棄暗投明的行為大為讚賞,直接封張郃做了偏將軍。在官渡之戰時期,曹操手下的老將於禁和樂進都還沒有晉升偏將軍。關羽投降曹操之後,幫助曹操斬殺了顏良,才獲得了偏將軍的官職。由此可見,曹操給張郃的待遇,確實是非常高的。

    個人努力很重要

    雖然張郃在投降曹操之後,直接獲得了偏將軍的封號。不過由於張遼在曹操手下的表現更加出色,張遼的官職最終還是反超了張郃。在曹操遠征烏桓的白狼山之戰中,張遼已經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的大將,曹操將自己麾旗交給張遼,讓張遼臨時指揮諸將作戰。

    白狼山之戰結束後,張遼又憑藉著戰功數次升遷,張郃的名望逐漸不如張遼。合肥之戰結束後,張遼在五子良將中的地位僅次於于禁,是曹操最依仗的大將之一。而張郃一直在西北跟隨夏侯淵征戰,雖然張郃的名氣也非常大,但是如果張郃和張遼一起統兵,張郃充其量只能做張遼的副將。

    總結

    曹操封張遼做中郎將,封張郃做偏將軍,主要是因為兩人投降後產生的影響不同。雖然張遼的起點不如張郃,但是張遼憑藉著後天的努力,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反超了張郃。唐宋時期張遼被列為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地位跟周瑜和關羽平起平坐。

  • 20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引言:曹操打天下的過程中,除了宗親諸曹夏侯外,就屬外姓的五子良將功勞最大,在這五個良將中就有兩位姓張的名將,堪稱曹營裡的頂樑柱存在,一個在是白狼山之戰力斬烏桓踏頓和合肥前線威震逍遙津力破孫權的張遼,一個是在三國後期街亭破蜀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的張郃。相比張郃,張遼的武功韜略更勝一籌,為後世推崇,併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曹營裡功勳卓著的五子良將

    回想起這兩人都不是一開始就追隨曹操,而是半路上投降的,當初張遼投降與張郃投降的待遇大不一樣,明顯張郃的待遇是高於張遼的,為何是這樣呢?

    曹操素愛人才,求賢若渴,為此還曾三次頒佈求賢令,更是下令要不拘一格降人才,那麼是曹操走眼了,還是另有原因呢?

    先看下張遼與張郃投降時的待遇

    張遼投降時正值曹操征討徐州呂布,白門樓上呂布和陳宮、高順等人殞命,張遼當時不在下邳,聽聞呂布已經被曹操所破,於是率部投降。

    《三國志》史書記載張遼率領呂布軍餘眾歸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中郎將官職高於校尉,低於將軍,但張遼作為一個剛投在曹操手下的降將,賜了最低階的侯爵,也算不錯。

    張郃投降時,曹操與袁紹正處於僵持階段,但曹操缺糧處於劣勢。張郃投降時,《三國志》史書記載曹操對張郃的投降甚喜,親自出營迎接並稱“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此後擔任著偏將軍、封都亭侯。

    張郃待遇明顯高於當初投降的張遼,張郃投降曹操任命為偏將軍,封都亭侯。

    官職上張郃的偏將軍高於張遼的中郎將,爵位上都亭侯也是高於隨意封賞的關內侯。

    為何張遼與張郃的待遇差別這麼大?

    曹操是用人、識人的高手,這麼做肯定有深意,我們根據當時的形勢及兩人的作用來分析下。

    1.投降時的情形不同造成待遇不同。張遼的投降是迫不得已,當時徐州的戰事結局已經明朗,呂布兵敗被殺,張遼作為呂布的下屬,試想下張遼當時不投降,下場就會如高順一般,曹操雖然愛才,但如果不能為己所用,殺掉張遼也是情理之中。張遼投降曹操升為中郎將,其實是升了張遼的官職,畢竟張遼是帶了呂布計程車卒來降,但不能太高,畢竟張遼是剛投降過來的新人,並未有任何戰功。

    張郃與張遼的情況大不一樣,當時官渡之戰處於僵持階段,許攸來降時曹操正在為營中缺糧犯愁,許攸獻了火燒烏巢斷袁紹大軍的糧草之計,張郃本意應當去救援烏巢,但袁紹聽取謀士郭圖的建議讓張郃和高覽去攻打曹操大本營結果卻久攻不下,郭圖的計謀失敗後,誣陷張郃攻打不利,張郃與高覽懼怕被追究,於是投降了曹操。

    張郃與高覽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

    雖然火燒烏巢斷絕了袁紹的糧草,但曹操並未有完勝的把握,正好此時張郃率部來降。張郃這一舉動,無疑是瓦解袁軍鬥志最好的一劑猛藥,缺糧有無鬥志的袁軍只好撤軍,所以曹操對張郃的投降格外高興,把張郃的投降比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韓信是何人,大家都知道,楚漢相爭要是沒有韓信,哪有後來劉邦出關中,擊敗項羽成就大漢王朝的豐功偉績。

    2.投降前兩人的官職也不一樣。

    張遼投降前當時的官職是騎都尉兼魯相加北地太守,張遼在呂布帳下並未有多大的戰功,可以說是一直被埋沒的,到了曹操那裡才大放異彩,脫穎而出,成為炙手可熱的名將重臣。

    張郃投降時已經很有名氣和戰功了,張郃早在黃巾之戰就有過戰功,袁紹入主冀州後在與公孫瓚的數年戰事中張郃因戰功升為中郎將,因此作為河北的名將之一,曹操更加重視張郃,張郃來降時曹操封的官職要高於中郎將,要不然顯示不出來曹操的誠心和愛才之意。

    3.兩人的作用對當時曹操而言大不一樣。

    張遼投不投降無關緊要,作為呂布手下第一大將高順,陷陣營的統領曾經打敗過劉備與夏侯惇,只因高順不降就被殺了,說實在的張遼當時對曹操沒啥重要性,張遼主動來降,曹操順勢接受了。

    但張郃不一樣,張郃本就是河北袁紹的大將,熟知河北的軍事部署和內情。官渡之戰後,張郃頗受曹操重用,曹操放心交給他部隊,讓他跟隨自己攻打鄴城,佔領了鄴城後張郃又跟隨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譚,他單獨率軍包圍了雍奴,擊潰了袁軍。

    可以說在後來攻佔冀州,擊敗二袁的過程中,張郃的作用是很大的,曹操也深知這其中的利益關係,待遇給高點很正常。

    總結:別看張郃投降的起點比張遼高,但張遼善於抓住時機,敢於表現,在很早就出類拔萃,鶴立雞群,成為了曹操最倚重的大將之一,在後期張遼更是得曹丕的重用和喜愛,官職和爵位更勝張郃。所以說就算前期張遼不如張郃,但只要有才能,是金子總會發光,後來居上也不是不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貨車走長途高速拉菜免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