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李衛一生為官清廉,不畏權貴,不論所任何職,在位時能體察民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而李衛之所以能夠善終,秘訣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忠”!

    而年羹堯不同!年羹堯可以說是戰功赫赫,起初非常受雍正皇帝的信任,後來年羹堯掌握兵權,尤其在平定羅卜藏丹津一戰中,年羹堯表現出色,幫助雍正皇帝穩定了朝局,這讓雍正皇帝對他非常感激。但是沒想到的是年羹堯班師回朝之後,竟然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時時刻刻以皇帝的恩人自居,這讓雍正皇帝難以接受,雍正皇帝多次在奏摺中警告年羹堯要收斂自己的行為,但是年羹堯卻不以為意,繼續肆無忌憚,最終逼的雍正皇帝在奏摺中大罵年羹堯,最終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賜自盡!自古帝王最怕的就是功高震主!可惜了一代名將連“兔死狗亨”的道理都不懂!可悲可嘆!

  • 2 # 細說簡史

    對於雍正而言,年羹堯和李衛都是重要的功臣年羹堯在康熙皇帝去世之時為雍正穩住了十四皇子,使得雍正得以順利登基。在雍正登基之後,年羹堯又為雍正保家衛國,平定了西北羅卜藏丹津津的叛亂,可謂是戰功赫赫,那為雍正為什麼處死年羹呢?

    恃寵而驕

    1、正是由於他對雍正的這份功勞,才獲得了雍正皇帝的特殊寵遇,就連他的妹妹在宮中也十分得寵。但是,風雲忽變,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雍正最終會將年羹堯處死,這也驗證了伴君如伴虎的說法,年羹堯最後落得慘死的下場。世人認為最可能的原因便是,因為年羹堯仗著自己的功勞恃寵而驕,不將任何人放在眼中。

    2、年羹堯打了勝仗回朝之時竟然讓直隸總督跪在路邊迎接,到了京城之後又直接坐著馬車在皇帝的御道上行駛,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挑釁皇帝的君威。雍正知道後,心中自然是不喜的,也警告了年羹堯,但是他並不放在心上,反而愈發無法無天。對於年羹堯之死,有人認為年羹堯居功自傲,根本沒把雍正和大臣們放在眼裡,引起了大臣們的不滿。而且年羹堯還任人唯親,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勢力,甚至用人權力他一人說了算,被人稱為“年選”,於是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年羹堯集團。

    居功自傲

    1、年羹堯自以為立了大功,因此在雍正面前也沒有盡人臣之禮,甚至藐視皇權,有擁兵自重之嫌。而且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帝派來的人宣旨,無論官職大小,大臣都要尊重接待,還要行三跪九叩大禮。但雍正兩次下詔到西寧,年羹堯竟然“不行宣讀曉諭”。更為放肆的是,年羹堯與督撫、將軍往來的行中,擅自用令諭,而且語氣還模仿皇帝。更讓雍正生氣的是,年羹堯曾向雍正呈上了他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皇帝看後,本想為這本書寫序言,但沒想到年羹堯竟然以不敢“上煩聖心”為藉口,替雍正皇帝擬了序言,如此膽大妄為,僭越無度,雍正肯定起疑心。

    2、雍正將年羹堯的行為看在眼中,早有不滿,因此便等待時機除掉這個無禮之人。這一次雍正是給足了面子,甚至打算讓各省督撫同時進京,作年羹堯的陪襯。歡迎儀式完成之後,雍正讓年羹堯參與朝政議事,目的就是為年羹堯留京做鋪墊。但是,年羹堯沒明白雍正的用意,以為這是自己政治地位的體現,行事就更張揚和肆無忌憚起來。比如,年羹堯出行,沿途要鋪路墊橋,兩旁的商鋪也要關門,甚至接受巡撫一級的高官行跪拜禮,遇到王公貴族,對方下馬行禮,而他只是騎在馬上點一點頭。

    3、更過分的是,在雍正面前,年羹堯居然大大咧咧地叉著腿坐,毫無恭敬的儀態。不僅如此,他還大肆插手京城的政務,甚至還左右人事安排,宛然一副北京城他做主的樣子。這一切都讓雍正感覺到,沒有辦法控制年羹堯。所以,哪怕雍正知道年羹堯此時沒有造反的舉動和心思,他也沒法保證年羹堯在將來不會有,因此在雍正心中,必須除掉年羹堯。而又因為,年羹堯此時的地位和雍正曾經的表態,就註定了除掉年羹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名正言順,就必須想方設法讓他萬劫不復。

    結語

    雍正實在是一個心思極遠、城府極深的皇帝,他誇年羹堯的時候,毫不吝嗇,殺年羹堯的時候,毫不留情。甚至每一環,每一步都想得非常到位,讓年羹堯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 3 # 房產專家大兵哥

    年羹堯為什麼被殺?而且還是李衛去殺!

    年羹堯和李衛都是雍正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年羹堯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李衛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賞識,歷任戶部郎中、浙江巡撫、、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可以說兩人都是位極人臣,又都有皇恩加身,按理說應該會有個好結局!

    可是他偏偏不按常理走!人最難的是什麼?就是不忘初心!年羹堯隨著自己的官越做越大,逐漸迷失了自己。他最不應該的就是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以為自己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就可以為所欲為,以為雍正的江山是他打下來的,他就可以指點江山。他恰恰忘了在皇權時代,所有的人都是為皇權服務的,誰都不能挑戰皇權。他忘了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這個道理了,所以在他一次次挑戰雍正底線的時候,他的命運已然發生改變。

    李衛則不然,他不管官做的有多大他都很清楚自己是誰。他知道自己永遠都是雍正皇帝的一個奴才,而且是一個聽話的奴才,離了雍正自己什麼都不是。他牢牢記著自己為人臣子的本分也就可以安然無恙。

    所以我們可以說,年羹堯、李衛兩人截然不同的命運是他們對自己身份定位造成的。即為人臣,就要守臣子的本分。不管做什麼都要認清自己,一旦自我膨脹也就離自我毀滅不遠了!

  • 4 # 南昌一根草

    李衛也沒你們說的那麼清廉。。年的死是功高蓋主,而又不懂得低調。正好就被人攻擊,然後順勢殺了。李衛懂得一心只為雍正辦事,不論對與錯。就拿曾靜一事說,他鞭打曾靜就是為了雍正辦事,辦了雍正不能辦的事。雍正會怪他麼?為官者,貪點拿點,沒啥的。重要的是你能辦事,能為主子辦事。年是會辦事,但是把自己放得太高了。李衛會辦事,但始終把雍正放在第一位。這兩下比較,也就是為什麼李能善終,而年不能了。

  • 5 # 史學長空

    年羹堯與李衛兩人都雍正的寵臣。

    李衛是知恩感恩的人,按照的雍正的指令為國為民辦事。而年羹堯恃寵而驕,狂妄自大,狂想在西北稱王,自設小朝廷。觸及了雍正的底線。愛新覺羅家的江山怎麼可能拱手送給年羹堯。所以才落得被殺的結果。

    李衛是江蘇人,靠捐贈到一個閒職,後雍正繼位後,得到雍正的器重,晉升為五品官布政使。他為官清廉,不畏強權,不論他任什麼職位,在位時,能體察民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

    雍正繼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李衛是忠擁戴,並按照雍正的指令行事。經歷10年時,從五品的員外郎,晉升朝廷一品大員,成為朝廷的封疆大吏。直到他死,乾隆都非常賞識他。

    年羹堯在康熙年間,考入進士,進朝為官,政績顯著,被提升為四川總督。在雍正繼位後,年羹堯是雍正依賴的大臣,晉升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後來平定西藏叛亂,封為三等公。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被雍正封為一等公爵。

    年羹堯官越做越大,他的性情也跟隨變了,驕橫跋扈,獨攬西北大權。更盛的是結黨營私,朝廷派往西北的官員,根沒有用,變成水沷不進。遭到朝廷大臣的彈劾。

    最主要的是貪斂財富,對雍正對著幹,當時雍正整頓吏治,頂風做案,還妄想在西北稱王。觸及到了雍正底線。

    雍正本想與年羹堯為千古君臣的楷模,哪知年羹堯,一步步走向深淵。最後遭到大臣彈劾,雍正只好殺他,來震攝朝廷其他官員

  • 6 # 歷史的影子

    而且在《雍正王朝》中,他也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在雍正皇帝還未成為皇帝的時候,他就已經跟隨雍正並且成為了他的奴才和僕人,算起來也是老資歷了。不過,或許也正是由於他常年作為一個奴才而活著,因此當他後期手握重權時才會無法認清自我,最後引火燒身,自取滅亡。

    劇中最能夠凸顯出他自我膨脹的人物性格的部分也就是“血洗江夏鎮”了。當時雍正還是皇子,但是他已經是成為了提督,地位已經比較高了。在胤禛的命令下,他連夜帶領五百精兵對江夏鎮進行了大屠殺,沒有留下一個活口,連婦孺老人也都沒有放過。

    儘管這一橋段是《雍正王朝》中虛構的,而且在正史中也並未記載過關於他曾做過這種如此兇殘的舉動的事蹟。但是,也不能就此肯定這就是完完全全虛構的,因為也許正史是執政者所寫,因此對於屠殺可能會有所隱瞞。那麼,在這次屠殺中,年羹堯到底殘害了多少無辜的百姓呢?

    劇中並未明確的表示數目,不過透過胤禛與張伯的對話我們可以就此推測出一些來。當時張伯說,江夏鎮總共有一千餘戶,古代並未講究什麼計劃生育,而且在他們的觀念來看,生的越多,勞動力也就越多,那麼就此推測這個鎮大概能有五六千的人口,因此也並非一個小型的鎮。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江夏鎮應該是處於安徽的南端的。而在清朝統治的時期,皖南以及其周圍的地區都是屬於發達地區,經濟非常領先。而就這麼一個富饒並且人口不少的鎮,年羹堯竟讓它一夜之間變成了鬼鎮。並且,在這個鎮附近還存在一支軍隊的淮安營。為了讓這件事不走漏風,他連帶這個營都一起剷除了。

    他的做法已經完全超出了原本胤禛所下達的命令的範圍。那麼為什麼他會顯得如此意氣用事呢?劇中,當年胤禛和他的下屬們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來到了這個鎮子,但是在鎮裡卻受到了欺辱,不但不讓他們在莊裡歇息,還不準皇子在馬上穿過莊子,想要過莊必須下來步行。作為胤禛的忠實的奴才,自然對此也是懷恨在心的,那麼他能夠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不過,關於這件事發生,任伯安的叛變也成為了另外的導火線。任伯安曾是八皇子的心腹。但是隨著局勢逐漸變得有些混亂,而使得八皇子放棄了這顆棋子。被人當做棄子,這也使得任伯安非常生氣。

    因此,他便想要去投靠太子。而且任伯安身上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有一本叫做《百宮行述》的書,而這本書上記錄的都是那些高官身上的秘密。對於大臣們來說,這個任伯安是個巨大的威脅,他手上有這些官員的把柄,奪嫡也就有著更大的把握。

    因此無論是這本書在誰手裡,都會對胤禛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除非這本書能到他自己的手裡。因此他的原本的意圖是想要把任伯安抓住,並且將這本書偷偷帶回來,而不被自己的八弟知道。不過,沒想到年羹堯卻做得更絕,並且讓整件事都有些進退維谷。

    並且,還有就是那個鎮的富裕也讓年羹堯萌生了貪念。整個鎮子中的富饒是人盡皆知的,年羹堯又怎會不曉得?因此這次突襲的命令剛好就給了他充足的藉口,他令手下所有人一個不留地全殺了,再將鎮中的金銀珠寶都裝上馬車帶回四川。

    不過也許是出於對年羹堯的信任,雍正當時也並未對他產生什麼懷疑。還是後來經過鄔先生的提醒,胤禛才幡然醒悟到了這件事情的內幕。不過,經過十三弟的勸說,他倒是沒有對年羹堯做出什麼太多的懲罰,但是其實在雍正的心裡已經是對他產生了一些變化。這也為後來年羹堯被賜死而做下了鋪墊。

    不過,年羹堯雖然後來做了將軍,但是以他暴戾的性格,他是沒什麼軍望的。在古代,一個優秀的將領都是愛兵如子的。諸如岳飛、郭子儀等。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就一世英名,能夠在戰爭中屢戰屢勝也不僅僅是在於懂得多麼精妙的兵法,更重要的是他們得到了軍心。

    因為那份愛兵如子的情懷,士兵也會更加拼盡全力地去保護自己的將領。不過顯然年羹堯是不懂得這個道理的,對於自己的手下他是非打即罵,所有人都對他怨聲載道。

    而且年羹堯不但沒有發現自己暴戾的性格不斷為自己的人生造成阻礙,還沒發現當初那個乾淨簡單的四皇子已經成為了心懷天下的雍親王了。

    其胸襟和氣度早已經不是當年能比的,如果不是因為任伯安手裡的那本書,對於當初在江夏鎮受欺辱的事情他早就已經一笑置之了,根本也沒有放在心上。也正是這種氣度和胸懷,鑄就了他日後能夠一統天下的局面。

    不過,江夏鎮事件總的來說對於胤禛還是利大於弊的,唯一的不足就是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了一絲陰影。

    果不其然,僅僅到了雍正二年他就被髮落下獄了。九十多條的罪名就這樣扣在了他的身上,最後他就被賜死了。

    而對於年羹堯被賜死的原因,史學家們也是一直為此爭奪不休的。從罪名上來看,年羹堯的死是由於他貪贓枉法,他結黨營私,但是卻有更多的人認為他其實是死在了功高震主上。那麼對於年羹堯的真正的死因,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呢?

  • 7 # 深夜聊趣史

    這個問題我回答得簡單點,兩方面的原因吧。一方面是因為年羹堯因家奴出生,本來一直都是“人下人”這樣一個狀態,加之他本來野心勃勃,也心狠手辣。因此一受重用立馬就膨脹起來,按照清史稿不把百官放在眼裡,騎馬進皇城就可以知道其心昭昭,因此也招來很多人的記恨,最終被賜死;另一方面,自古都是“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功高震主,雖然記載雍正想和他做個“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但實則不然,觸動到封建統治者的根基必然不會有好下場。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

  • 8 # 貓哥講故事966

    李衛做人不忘本,時刻牢記自己是個叫花子,是四爺一手將他扶起來的,所以致死效忠雍正。而年羹堯則是小人得志,一旦手握重權後就營造自己的天地,讓下屬眼裡只有他沒有皇上,生活奢靡,飛揚跋扈處處都犯了侍君的大忌,他自持功高蓋世,卻忘了兔死狗烹的道理,最終身敗名裂被逼自盡,都是他咎由自取。

  • 9 # 重岐真好

    伴君如伴虎,這是在古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句話,年羹堯,隆科多,李衛都是雍正最寵信的大臣,年羹堯被雍正冠以大罪九十二條,賜他自盡。對於年羹堯的結局,雍正認為死有餘辜,並給出解釋:“朕御極之初,隆科多、年羹堯皆寄以心腹,毫無猜防。孰知朕視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權納賄,擅作威福,欺罔悖負,朕豈能姑息養奸耶”?

    可李衛卻能深受雍正賞識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得以善終,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李衛:一心為主

    李衛文化不高,可情商非常之高,而且對雍正極度忠誠。李衛還是一個普通官員時,他不畏權貴,尤其在戶部郎中這個位置上乾的非常出色。小職位上乾的出色,為他被雍正重用奠定了基礎。

    與清朝其他皇帝用人不同,雍正十分重視用人問題,“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耳!”道理大家都懂,可究竟怎麼用就不好說了。雍正有自己的絕招,一句話,“朕從來用人,只論人才。”雍正認為,一個人只要忠誠,又有才能就必須大加重用。李衛之所以得以善終,其實就是他會兩項絕技,“忠心”和“低調”。

    年羹堯:一心為己

    年羹堯作為臣子,把他個人的利益擺到了雍正的利益之上,這在雍正看來就是不折不扣的背叛。於是雍正變換了手法,對年羹堯採取邊拉邊打,邊用邊防的策略。他娶年羹堯之妹年為妃,使得其不得不對己赤膽忠心。後來又在年羹堯徵西大軍中安插各種明線暗線,還把孫嘉誠送到年羹堯的身邊,誘使其背上殺忠臣的惡名,以此抵消其平定青海之功。

    其實我認為雍正一開始並不想殺年羹堯,使雍正最終下定決心殺掉年羹堯,也不僅僅是因為朝臣們眾口鑠金,相反卻更像是洞察了年羹堯所作所為之後的必然結果。雍正即位之初,朝政極度不穩定,反對派實力強大,西北用兵連年不絕,國家稅賦大半都流向了年羹堯那裡。但是年羹堯卻遲遲不願出兵,在青海與羅布藏丹增乾耗著。

    年羹堯對外宣稱是找不到敵軍主力,還暗中給叛軍提供補給,因為年羹堯知道,他的徵西大將軍已經是人臣之極,要想維護這個人臣之極就必須保持西北戰事不停。所以羅布藏丹增才會在被圍困之後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於每日殺幾個斥候巡兵,那不過是掩人耳目之舉罷了。這就是古代領兵將軍最常犯的毛病——養寇。在養寇的過程中,年羹堯可以肆無忌憚地僭越禮制,享受種種飛一樣的感覺。等到事情敗露後,年羹堯不得不出手剿滅叛軍。甚至在嶽鍾琪受命取代他的時候,他還準備給蒙古王爺提供軍火——可見其心中巴不得再來一場叛亂,使得自己可以永遠留在西北大營之中。

    對於雍正來說,年羹堯這樣的親信就屬於板上釘釘的“有才無德之人”,他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卻不顧及主子或者全域性的利益。他的心中除了自己,再也沒有別人,所以他不懂政治,不懂朝局,不懂君臣之道,最終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 10 # 守護天使132816560

    李衛處處表現出忠誠,從給孩子起名字可見一斑。李衛也從工作中聽雍正的,百分之百執行皇帝下達的命令。劇中的李衛對雍正一直懷有感恩的心。聰明。知道暴露一些小毛病讓皇帝抓住自己的小辮子。而年羹堯卻飛揚跋扈仗著自己的戰功忘記了自己的出身。還有年羹堯和老八他們也是私下頗有接觸也犯了雍正的忌。年羹堯說話不知收斂,居然敢和皇帝討價還價,讓雍正覺得年羹堯已經成為自己皇位的威脅者。

  • 11 # Ghtfhjh333

    應該說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超過李衛 給年羹堯的聖旨說朕都不知道要怎麼疼你才好 怪自己居功自傲不懂收斂 擁兵自重是皇家大忌

  • 12 # 史事求是君

    雍正曾經對年羹堯的寵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此後的年羹堯志得意滿,進而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終招致雍正的警覺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其被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年羹堯影視形象

    1、驕橫跋扈

    1724年十月,年羹堯進京陛見,赴京途中,他令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時,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

    2、結黨營私

    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

    3、貪斂財富

    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在這種節骨眼上,雍正對他的貪婪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最終雍正將其革職入獄,賜其自盡,但沒有加害年羹堯的兒子。

    李衛畫像

    年羹堯恃寵而驕,恃功而傲,歷朝歷代帝王都難以容忍這種作風,何況還有窮奢極欲、貪財攬財,這是因腐而敗,自尋死路。

    同樣是深得雍正賞識的李衛卻為官清廉,不畏權貴,忠心耿耿,在位時能體察民間疾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愛戴,最重要的是李衛能守住臣子的本份,深得雍正的信任結局自然是善終。

  • 13 # 月夜羽夕

    雍正皇帝是中國最為勤奮的皇帝之一,在他在位的十三年內撥亂反正,重視民生,奠定了乾隆盛世的基礎,但他對臣子的嚴厲程度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在他執政的十三年內,朝中重臣少有善終者包括他的寵臣親信。

    雍正皇帝有兩個寵臣,他們都是從雍正藩邸提拔出來的重臣,都是雍正皇帝最為信任的人,他們都飛揚跋扈目中無人,但他們的結局卻完全不一樣,一個獲罪自殺,一個則高官厚祿終其一生。他們就是年羹堯和李衛。

    網路配圖

    論起兩人家境年羹堯出生於官宦世家,妹妹是雍正皇帝的寵妃,可以說在這一方面秒殺靠著捐官入仕的李衛。而在才能上年羹堯康熙時期的進士,後參與平定西藏和青海的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文武全才,而李衛則是一個不識字的官員,倚仗著雍正皇帝的信任,靠著忠於雍正,敏於政事,利用各種無賴手段達到高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靠著自己的機警混跡於雍正朝中,不可不說是奇蹟。反觀年羹堯死於非命無不可惜。

    有人說年羹堯之死是雍正皇帝兔死狗亨的結果,其實不然,年羹堯的才華和性格也註定了他的悲劇。雍正元年,年羹堯奉命取代大將軍王允?的位置成為撫遠大將軍,都督西北軍事,瞬時間成為炙手可熱的封疆大吏。而年羹堯也沒有辜負雍正皇帝的信任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平定的青海,不僅鞏固的清朝在青海的統治,也為雍正皇帝立下的即位以來的第一項武功。雍正皇帝自然非常高興,便稱年羹堯的功績:“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這話儘管有灌年羹堯迷魂湯的嫌疑,其中也不乏警示的意味。年羹堯卻沒有意識到,而憑藉皇帝的信任,便開始飛揚跋扈起來,他開始結黨營私,欺壓青海當地督撫,雍正二年年羹堯準備回京的時候,竟然逼迫當地督撫給他下跪送他離開。

    而李衛他儘管沒有年羹堯的才能,卻同樣飛揚跋扈,他在雲南任鹽驛的時候就有人參奏他:以氣凌人,恃才傲物,粗魯無禮,受人饋贈。在自己執事牌子上書寫“欽用”字樣,還接受別人的饋贈。而雍正皇帝沒有處罰他,而是硃批對他進行教誨,李衛也因此有所收斂,但跋扈的氣息依然不改,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李衛終其一生都高官厚祿。兩者情況相似,而境遇不同這是為何呢?

    首先年羹堯才華橫溢,善於用兵,又掌握兵權,實際上他掌握的力量已經威脅到雍正的統治,雍正那樣討好年羹堯其實早就看出這一點了,可年羹堯沒有看出這一點,並將雍正皇帝的話當成是皇帝的信任,最終變本加厲,導致後來不可收拾的局面,年羹堯有兵、有錢、有能力,如果造反完全可能超出雍正皇帝的控制,因此雍正皇帝必須除掉他。而李衛才能不及年羹堯,一個粗鄙的文盲,能夠做到高官完全是靠著自己的信任和自己認真做事的性格,因此離開的雍正皇帝,他什麼也不是,所以雍正能夠對於他的飛揚跋扈加以容忍。

    其次飛揚跋扈的程度不同,李衛的飛揚跋扈最多隻能看做是一種流氓習性,一種小人得志的裝逼樣。而年羹堯就不同了,他讓當地督撫跪迎他回去,又讓蒙古諸王公跪著見他,就連清朝的額駙也一樣,簡直當自己是西北王。縱觀整個大清的歷史,臣子中能夠享受這種待遇的只有睿親王多爾袞,但多爾袞他帶著清兵入主中原,奠定清朝在整個中國的統治,雖是臣子,卻已經是當時清朝的實際統治者,被封為皇父攝政王。當時多爾袞受這樣的禮節的時候尚且戰戰兢兢,而年羹堯功勞遠不及多爾袞,權勢聲望更不用說了,竟然強迫西北督撫和蒙古王公行此事,這完全是作死行為。

    最後李衛雖然跋扈,但卻唯雍正之命是從,同時公私分明,敏於政事。而年羹堯則不同,檢閱部隊的時候他學周亞夫來個只聽將令不聽君命的論斷,調離撫遠大將軍的時候,他上書陳情,試圖繼續留在西北做他的西北王的美夢,但最終命運告訴他他什麼都不是,只是雍正皇帝的一個臣子奴才。

    年羹堯和李衛都是雍正最信任的人,都飛揚跋扈,但年羹堯文武全才,天下無雙,因此受到雍正的猜忌,最後死去的性命,而李衛卻因為做事認真,文化短板因此保住爵位,其中意味值得深思。

  • 14 # 一杯枸杞走天下

    康熙末期,平定西北戰亂一直是清朝的首要軍機大事,康熙對此很重視,手下缺乏良將可用,發掘並培養軍事人才自然成了當時的國家大事。

    年羹堯和康熙的關係

    年羹堯是正兒八經透過科舉考試一步步走入官場。當初殿試之時,年羹堯的成績名列前十名。按照考試製度,前十名的成績需要皇帝過目,康熙這時發現年羹堯這個年輕人是個可造之才。但年羹堯是高官子弟,其父官至湖廣巡撫,為了避嫌,精明的康熙將其列為三甲進士的倒數前十。後來的朝考,康熙又將其安排進翰林院深造。可見,年羹堯是康熙一手栽培的人才。

    從他當年的晉升速度也能看出端倪,從七品升到二品僅僅用了5年時間,可以說是做著火箭直穿雲霄。僅僅憑藉其父親從二品的關係顯然難以做到。這都是康熙帝在背後的提攜和培養。

    當然,年羹堯也沒讓康熙失望。在平定西藏亂事,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年羹堯和雍正的關係

    在位居高官前,年羹堯是在雍正府邸服務,當時的雍正還只是四皇子。進入府邸後同年,年羹堯就被提拔為四川巡撫,時年僅僅29歲。既然在四皇子眼皮子底下做事,自然也少不了他推波助瀾的幫助。不過歸根結底還是他在四川的政績得到了康熙的賞識進而加官進爵,一路高升。年羹堯可以說對康熙是感恩戴德,對四皇子胤禛卻並不是特別熱情。還有一點就是年羹堯的第一任妻子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宰相納蘭明珠的孫女,這個關係為他的仕途增加了不少助力。因此從雍正這邊得到的資源並沒多少。而且,在九子奪嫡之時,年羹堯並非完全將寶壓在四皇子身上,畢竟當時誰當還不一定。

    雍正可是個敏感之人,對這種兩面派行為早看在眼裡,放在心上。

    但在西北軍事上的能力和功績,除了年羹堯,再無人選。後來坐上皇帝的雍正也只能極力拉攏他。

    年羹堯為何會失寵被殺?

    按說只要年羹堯以奴才身份好好聽話做事,為雍正帝服務,倒也會平安共事。可年羹堯後來展現的行為讓雍正感覺對他已經失去了控制。

    比如,年羹堯每次出行,排場甚大,不僅沿途要鋪路墊橋,街道兩旁的商鋪也要關門。還要巡撫級的高官行跪拜禮,遇到王公貴族,對方下馬行禮,而他只是騎在馬上點一點頭。更讓雍正滴汗的是,在他面前,年羹堯居然叉著腿坐,毫無恭敬可言。如此小節或許還能忍受,但過分的是,他竟大肆插手京城的政務,甚至插皇帝之手左右人事安排,完全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就是這種張狂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淵。

    雍正是個城府極深的皇帝,想要名正言順的把功高蓋主的年羹堯直接扳倒也不容易,因此他重用年羹堯的死對頭蔡珽,步步為營,將年羹堯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首先,雍正將四川和陝西的重要官員全部替換,等同於削弱年羹堯的實力,讓他們無法作亂。

    緊接著,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之職,收回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如此調虎離山之計,就如釜底抽薪,將年羹堯完全架空。

    之後,看清形勢的內外官員,紛紛揭發他的罪狀,有92條之多。

    雍正說:其中可判斬立決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賜其自盡。至此,在皇帝面前不以奴才自居的年羹堯命歸西天。

    李衛何許人也?

    李衛和年羹堯不一樣。年羹堯是官宦家庭的官二代,靠自己的才學、能力位極人臣。而李衛是個富二代,家住今天的江蘇徐州豐縣大沙河鎮,靠著家裡的錢財避開科舉正途捐資員外郎進入仕途,此時還屬於康熙年間。

    李衛雖然文化沒多少,可是他卻是個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一心為民的清廉之官。

    在雍正還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已認識了李衛,那時就發現李衛是個可造之才。當時李衛在戶部管理銀庫事務,而有個親王利用權職謀取暴利,每千兩白銀多收幾兩餘銀,說是防止虧損實則中飽私囊。李衛因看不慣此事,竟冒著得罪親王的風險,把此事曝光了。雍正知曉此事,認為一個買官之人,竟然不想著貪財,還如此剛正清廉,很是歡喜。雍正登基後,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李衛至此得以重用。

    李衛每到一個地方為官,總是體恤民情,為民著想,不乏卓越功績。

    幫助恢復了浙江考試製度,讓當年因文字獄一案而被停止考試的浙江讀書人能再次進行科舉考試。

    監管油水巨大的鹽務一事,清廉的他讓雍正很是放心。

    對於官場不平之事,勇於揭發,不僅向雍正帝直接呈彈劾奏章,更是把奏章謄抄一份送至被他彈劾的官員面前,公開宣戰!如此耿直倔強之人,讓那些犯事官員恨得咬牙切齒,卻讓雍正暗自竊喜。

    雍正帝本身是個“以勤治天下”的勤政皇帝,吏治之嚴格刻薄古來少之。因此,李衛作為一個靠錢買官的官員,能夠在雍正王朝官運亨通,實際是他的為官之道正合雍正帝的口味。

    在皇帝面前,一個始終以奴才自稱、忠貞不二的清廉之官李衛,自然長命於目無天子、張揚自大的年羹堯。

  • 15 # 聚焦一眼

    年羹堯與李衛同為雍正皇帝的肱股之臣,但人生結局大相徑庭:一個解權罷官被賜自盡;一個優渥至終壽寢正中,不同的人生結局,一定富含不同的行事風格。

    影視劇裡的人物出身,基本都是根據劇情需要而被導演任意設定的,如果你信了那就奧特了。

    年羹堯出生於官宦之家,進士及第;李衛出生於殷實的富戶人家(並非影視劇裡的叫花子),捐資入官,這一點就看出年羹堯要比李衛具有較大優勢。

    說到功勳卓著,舍“年”其誰?他以雷霆手段平息西藏暴動,指揮十萬清軍平定西北羅布臧丹僧叛亂,鞏固了雍正新朝,讓剛剛繼位的雍正皇帝,從容可以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新政,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李衛是最能準確揣摩聖意的能臣幹吏,在江南率先推行新政,排除來自各方面的阻力,讓朝廷守舊之臣和黎民百姓親眼目睹新政帶來的豐碩成果,深的雍正賞識並不斷委以重任。

    歷朝歷代,凡是能形成左右時局的龐大實力集團的首腦人物,哪一個不是功勳卓著之能臣干將,營私結黨,任人唯親,恃功倨傲,陽奉陰違,這一切被雍正視為大忌的行為,,年羹堯一樣也沒落下。如果年羹堯能像李衛那樣忠心不二侍君,夾著尾巴做人做事,斷不會落得個一條白綾自縊而亡悲哀下場。所以,年羹堯的最後結局,從他一開始籌謀團團夥夥的關係網時,就已經註定了。

  • 16 # 行走的川娃

    做人做事要學會擺正自己的位置,李衛矜矜業業辦事,時刻提醒自己是四爺的奴才,懂得收斂光芒。年羹堯卻不一樣,仗著自己的軍工,恃寵而驕,慢慢的有點脫離了四爺的掌控,試想哪個領導會願意有這樣的下屬啊[酷拽][酷拽]

  • 17 # 歷史微點

    年羹堯和李衛都曾是雍最寵信的大臣,但後來倆人的追求不一樣,作事方法各異,從而讓雍正對他們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最終的結局二人也是迥然不同。

    先說年羹堯。一直到現在,人們也說不清雍正究竟是如何當上這個皇帝的,年羹堯在雍正沒當皇帝時,與他的關係就非同一般,他手握重兵,對於鞏固雍正的皇權,穩定國家的局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雍正清除握有軍權的親兄弟後,位高權重的年羹堯繼續加官進爵,並在平定判亂,穩定邊疆做出了重要貢獻。雍正對功勳卓著的年羹堯非常寵信,他們之間的感情比親兄弟還親,甚至超過了君臣的界限。

    但隨著年羹堯的倍受親寵,他的心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氣焰囂張、擅權專斷、結黨營私,達到了極致,這讓雍正產生了警覺。

    當初雍正必須重用年羹堯,支援自己即位,穩定局勢,壓制反對派,拉攏多數官員,使自己的皇權力量得以建立。但一切理順之後,年羹堯無所顧忌的專權存私,又形成了與皇權抗衡的勢力,對雍正形成了威脅。

    在政局穩定後,年羹堯的為所欲為,讓雍正忍無可忍,而年羹堯卻不以為意,還拿自己當皇帝的兄弟,一副唯我獨尊的架勢,過於膨脹 的他最終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說年羹堯咎由自取也好,說雍正卸磨殺驢也罷,反正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這讓早就對年羹堯心懷不滿而又善於揣測聖意的大臣們,發起了對年羹堯的群毆,紛紛上書論罪,作威作福、貪贓枉法、排除異己、侵吞國庫、濫殺無辜、殘害百姓,罪名五花八門,罄竹難書。

    雍正順從民意,年羹堯的官職一降再降,但大臣們卻痛打落水狗,一致要求將他處以極刑,雍正索性就坡下驢,最終賜年羹堯自盡。

    反觀李衛,雖出身大戶人家,但卻大字不識,滿臉麻子,還帶點桀驁不馴,按理說這樣的人不容易成為高官,沒想到在花錢捐了個小官後,卻遇到了雍正這位大貴人。

    對於李衛來說,也許只有雍正能重用他,李衛什麼時候與雍正相識無從考證,但從雍正即位起,李衛開始飛黃騰達,在8年的時間裡,他從一個四品道員升到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

    李衛能獨善其身,與其忠心、公正、有才能有很大關係,他對雍正的提攜感恩戴德,對其忠心不二,能準確把握自己的心態,對與雍正的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

    他本身潔身自好,公正無私,操守優良,雍正曾暗中調查他多次,但每次調查結果都讓他對李衛高看一眼,不貪不受賄,讓李衛身正無憂。

    李衛還很有才能,這位不識字的大員在各個位置上都能幹得有聲有色,比大多數總督巡撫都更稱職,而且他不畏強權,對屬下和百姓都很好。雍正對他的才幹十分欣賞,也可以說雍正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則與李衛的素質和才能相符,也才有了李衛的大好前程。

    雍正對李衛的寵信從始至終沒有改變,對大臣們打李衛小報告,雍正都儘量予以解釋,但對刻意詆譭和別有用心的人則嚴加打擊,可見雍正對李衛的袒護。

    李衛不僅在雍正期間屹立不倒,而且在乾隆時期也很受重用,但在乾隆三年不幸病逝,壽終正寢榮耀一生。

    年羹堯與李衛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年羹堯的所作所為,別說是喜怒無常、心狠手辣的雍正,換成別的皇帝他也是這個下場,而李衛的為官之道卻讓後人敬佩,既能為百姓造福,又能讓自己風生水起、屹立不倒,這才是高人。

  • 18 # 鴻涵先生

    年羹堯和李衛的確都是雍正信賴的人,可是二者的最終的結局卻大相庭徑,年羹堯於雍正三年被賜死,而李衛得到善終,死後乾隆皇帝還賜諡號“敏達”,可謂榮耀至極。

    既然問題提出來了,這裡面涉及的歷史人物有三個,年羹堯、李衛和雍正皇帝,那麼他們三者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年羹堯最後被殺了?

    看過年代大劇《雍正王朝》的朋友們都知道,李衛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去江蘇找鹽商籌款賑災路上收的小乞丐“狗兒”,其實不然,電視劇畢竟是文學作品,人家李衛在真實的歷史中出身可是挺高的。

    李衛出身於江南一富戶人家,他是在康熙五十六年透過“捐資”而當上了京官“兵部員外郎”一職,因出色表現於康熙五十八年當上了“戶部郎中”,這個職務已經算是中級官員了,在戶部中僅次於侍郎的地位,但是他真正得到重用還是在雍正一朝,在雍正時期,李衛先後擔任雲南鹽道、雲南布政使、浙江巡撫、江浙總督,最後還做過九大總督中最厲害的“直隸總督”,並且還加“兵部尚書”銜,他於乾隆朝去世,以總督禮下葬,賜諡號“敏達”。

    ✪ 李衛的升遷可以說就像“坐了火箭”一般,原因很簡單,第一、李衛家境良好,不貪財不求利,李衛為官清廉,當官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第二、李衛為人耿直,善於直諫,不結黨營私;第三、雍正時期革康熙朝弊政,開始實行改革,屢屢受阻,而李衛能夠做到堅決推行並執行新政;第四、李衛雖然不是科舉出身,但是辦事能力很強。綜上所述,李衛必然要受到雍正皇帝的寵愛和信賴了。

    言歸正傳,咱們來說說年羹堯吧!

    一、年家的出身

    年羹堯的身份非常特殊,他的祖上是明朝官宦世家,年家人在明末崇禎十三年——崇禎十五年間的“松錦會戰”中被清軍俘獲,從此便編入漢軍包衣佐領下,變為奴僕身份。

    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於順治年間考中了進士,於是脫離“奴籍”,隸屬漢八旗中的“鑲白旗”,成為了“正身旗人”。他的父親年遐齡於康熙三年入仕,為官清正有作為,後官至湖廣巡撫並署理“湖廣總督”,加“尚書銜”。

    年羹堯的妹妹是雍正皇帝的敦肅皇貴妃,值得一提的是,這樁婚姻是康熙皇帝賜婚,當時年羹堯的妹妹由康熙皇帝指婚為雍親王側福晉,這與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描述的有很大出入,無論是年羹堯還是他的妹妹其實都是沾了他們的父親年遐齡的光,因為年遐齡深受康熙皇帝寵信和重用。

    所以年羹堯初入仕途的時候跟雍正皇帝一點關係都沒有,年羹堯祖上深受皇恩,且年羹堯是進士出身,人家是飽學之士,再加上老父親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而且年羹堯個人能力突出,所以他於隸屬雍正之前就官至“內閣學士”了,已經是高階官員。

    二、年羹堯是如何和雍正皇帝扯上關係的?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封四阿哥胤禛為雍親王,當時雍親王旗籍關係落在了鑲白旗,而作為親王必須在旗內要有自己所屬的佐領和旗眾,於是年家所屬的佐領一併劃給了雍正,自此年家和雍正扯上了關係。

    還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提拔年羹堯為四川巡撫,而年羹堯不負所望,入川之後很快便將四川的山川地理以及民風習俗等探究的一清二楚,並且據此制定出一整套詳細的方略和措施,年羹堯深受康熙信任和寵愛,這主要原因還是年羹堯的工作能力很強,當然,這也和雍正的舉薦有很大的關係。

    ✪ 當然,隨著“九子奪嫡”序幕的拉開,以及年羹堯和雍正又成了親戚的關係,二人越走越近,年羹堯是雍正的大舅子,你說他能不希望自己的妹夫當皇帝嗎?所以他定會盡心盡力的為雍正辦事。

    三、雍正早在做王爺的時候就罵過年羹堯“......況妃母千秋大慶、阿哥完婚之喜,而汝從無一字前來稱賀,六七個月無一請安啟字,視本門之主已成陌路人矣......”——《和碩雍親王諭年羹堯》

    這事最初發生在康熙五十六年,皇太子胤礽“二次被廢”,新一輪的“奪嫡”之戰拉開序幕,三阿哥胤祉有一個門人叫孟光祖,其實就是個騙子,他打著三阿哥的旗號遊走各省封疆大吏處,當來到年羹堯這裡的時候,年羹堯表現出示好結交之意,贈與孟光祖馬匹和金銀等物,當康熙五十八年的時候,年羹堯又幫助“撫遠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取得了多次大捷,這下就把雍正給惹惱了,於是便有了這道密諭責備年羹堯。

    在這一次事件中,雍正一共給他總結了五條罪過:

    1、在寫給自己的摺子上總是加上自己的官位,而且屢教不改,違背了旗人的祖制,不講禮數。(因年羹堯隸屬於雍正旗下,所以應該自稱為“奴才”,這是有定製的,無論外放多大官,在於自己主子的稱呼上永遠是“奴才”。)

    2、私自結交孟光祖,事發之後還想矇混過關,這是對皇上不忠心的表現。

    3、雍正生母德妃烏雅氏大壽,以及雍正王子成婚之時,竟然六七個月沒有賀禮和祝賀,顯然是把主子給忘了。

    4、指責年羹堯對欺負年遐齡不孝順。

    5、指責年羹堯在四川驕縱不法。

    ✪ 不得不說,雍正皇帝“誅心”的招子堪稱千古皇帝第一啊,雍正最後告誡他,“所有的罪狀先給你留著,你若改了那還好說,如果不聽話,馬上就呈奏皇上,讓皇上來定奪。”年羹堯看到信後,馬上就心領神會了,他先將隨軍入川的子侄們全部都送到了北京伺候年父,其實這樣做也有點人質的意思,這下雍正才放心了。

    四、雍正繼位後,年羹堯的恩寵上了天

    雍正繼位後,年羹堯的妹妹側福晉封為貴妃,又將年家一族人由鑲白旗“抬旗”到了上三旗中的鑲黃旗,同年,發生了“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皇帝年羹堯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並節制雲貴川三省督撫,總鎮軍中,替皇帝親征,放眼全大清的歷史上,獲此殊榮者也是鳳毛麟角啊。

    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重託,解決了叛亂,雍正皇帝一高興,又晉升他為一等公。另外還賞賜給他兒子年斌一個世襲的子爵爵位,加封其父年遐齡為一等公爵位。此時此刻的年家可以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 雍正不光對年家大肆封賞,而且對年羹堯的私人生活上也是關愛有加,舉個例子,古代有唐明皇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事,在雍正時期來了個翻版,為了讓年羹堯吃到新鮮的荔枝,雍正下令從京城六天之內要送到長安,堪比楊貴妃啊!不過到了此時,在雍正蜜罐裡泡著的年羹堯已經離死不遠了。

    五、略析年羹堯之死

    雍正三年的時候,雍正皇帝又拿出康熙五十八年寫給年羹堯密諭的那套說法,說年羹堯再給自己寫奏摺時“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其謬誤之處斷非無心”,把他革職了,將其調任杭州將軍(此官職屬於駐防八旗,也是正一品的朝廷大員),沒過多久又連續給他降職好幾等,而且同時還有大量的官員彈劾他,於是在雍正三年九月裡,下旨削掉了年羹堯所有的職務和爵位,一共列舉了年羹堯九十二項罪名,賜死了他和他的一個兒子,其餘的家眷全部流放。

    筆者認為,年羹堯之死是必然的,年羹堯雖然是一代名臣、名將,但是他有自身的缺點,他太自負,而且行為驕縱,他仗著自己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又作為雍正皇帝的大舅哥,便結黨營私,甚至做出僭越皇權之事。

    當時有一項罪狀就是說他命蒙古王公的額駙對他叩拜,這絕對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並且他經常身著黃色,這在封建社會是萬萬不能的,黃色只有皇帝才可以用,除非是皇上恩典,可是即便有恩典,那受賞之臣哪一個不是小心謹慎,可年羹堯不是,他確實是驕縱跋扈,任人唯親,干涉朝政,以至年羹堯屬下,“只知道有年羹堯,而不知道朝廷”,這便是犯了雍正皇帝的大忌了。

    而此時,大清的西北邊疆已經安定,年羹堯久握重兵,雍正難免不心存忌憚,並且雍正坐上皇位還並不穩妥,八爺餘黨還在,雍正滅了年羹堯也是將八爺餘黨最後的希望澆滅。(因為年羹堯之前和八王爺胤禩也曾有過交往,年羹堯雍正都給他一筆一筆記著呢。)

    總結:

    雍正給過年羹堯機會,可是他真的不珍惜啊,雍正三年,年貴妃病重之時,雍正還晉升其為皇貴妃,這在東宮之中可是二把手的地位啊,並且雍正並沒有將年家斬盡殺絕,年羹堯的父親和兄長都活的好好的,一生中也都是高官厚祿,僅僅是將與年羹堯一門殺了兩人,其餘的年羹堯家眷都流放了。

    雍正可以稱的上是一位好皇帝,他在位期間革除前朝弊政,任用賢臣能士積極推廣新政,雍正一朝可以說的上是整個大清歷史上官場風氣最為清正的時代,老百姓安居樂業,清朝的“康乾盛世”如果沒有雍正的努力是不可能展現在歷史的舞臺上的。

    李衛,作為能臣深得雍正的寵信,他能守住自己的心,並且一心為民,為皇帝辦事;而年羹堯卻不能把持住自己的行為,所以他最終獲罪。

    而根本原因還在於封建社會時期皇權的集中,當皇權要是受到了挑戰,那麼挑戰者必死無疑,年羹堯就是個例子,同樣,我們不能光看到雍正殺人的一面,在雍正一朝得了善終的大臣和王室也是很多很多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是最好的說明,胤祥後來成為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雍正雖然善於“誅心”,可是他也是一位非常善於籠絡人心的皇帝,厚黑手段,雍正堪稱史上第一人。

  • 19 # 小妖趣談

    年羹堯之所以會被雍正殺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太作死了。

    雍正在還未繼位的時候,年羹堯給了他很多支援,並且年羹堯的妹妹是雍正的寵妾,所以兩人既是君臣,又是親戚,雍正繼位以後給了年羹堯很多信任,重用年羹堯推薦之人,國家政事也都會與他商討,甚至說出了“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從這裡也能看出雍正對年羹堯的信任。

    當然最終年羹堯還是被殺了,但我覺得歸根結底還是年羹堯這個人太作死了,因為雍正的寵信他越來越囂張,不僅不把那些臣子放在眼中,最後更是在雍正面前愈發無法無天,“臥榻之畔又豈容他人酣睡”,雍正最為一個帝王怎會允許自己臣子挑釁自己帝王權威,這也是年羹堯死亡的原因。

    而李衛就不一樣了,他雖和年羹堯一樣是雍正早期的臣子,但他非常聰明,做事圓滑,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這也是為什麼他最後和年羹堯的結局截然不同的原因。

  • 20 # 胖狸愛吃魚

    年羹堯和李衛同樣歷經兩朝,都被皇帝委以重任,最終卻有不同的結局,這是因為年羹堯大權在握時“飄了”說,他不僅恃功驕橫,更是僭越了君臣之別,而李衛哪怕生居高位,也始終記得自己的本分!

    年羹堯出生官宦之家,他的父親年遐齡官至湖廣巡撫,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九年之後升任四川巡撫,此時不到三十歲的他成為了封疆大吏,康熙一朝,年羹堯很受器重,康熙帝曾御賜弓矢,並升他為川陝總督。

    雍正帝即位後,年羹堯更為得勢,他妹妹年氏曾是雍正潛邸側福晉,後入宮初封為貴妃。年羹堯可以說是外戚,他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據史書記載,雍正還親密地對年羹堯說:“你此番心行,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

    可見在雍正朝初期,皇帝對年羹堯寵信優渥,並希望他們彼此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年羹堯因平定青海、西藏的戰事而立下赫赫戰功,後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正因如此,志得意滿的的年羹堯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終招致雍正的警覺和忌恨。年羹堯所上的賀表中把“朝惕夕幹”寫為“夕惕朝幹” ,雍正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將他降職為一個小小的杭州將軍。

    朝廷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給年羹堯開列九十二款大罪,最終,兩朝元老、軍功顯赫的年羹堯被賜獄中自盡,其家人也紛紛問罪,這位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李衛是富家子,家境富裕,他在30歲那年花銀子捐了個兵部員外郎的官,後來因為不畏權貴、認真辦差而被後來的雍正帝賞識,後來君臣兩人書信往來頻繁,李衛可以說是雍正帝一手指導栽培的心腹重臣。

    李衛雖然讀書少,但是,他的政績頗多,比如緝查私鹽、圍剿江南七府五州盜案、重視修築海塘抵禦海潮侵襲。但他從不居功自傲、結黨營私,所以李衛的官越做越大,後來還加上太子太傅、兵部尚書、刑部尚書的官銜,甚至死後諡號“敏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的渣女有多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