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泥水勞人1
-
2 # 杭州龍圖刀具
優質解答
這個1+1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並不是只是證明1+1=2.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數學家們證明這個猜想的艱辛歷程說起. 1742年哥德巴赫(可參看其人百科資訊)發現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他驗證了很多大偶數,都成立.但是驗證相對容易,證明就很困難.因此,猜想任意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和的形式,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條件是大於6的偶數. 後來的很多年裡,數學界對此研究都沒有進展,因為素數的定義是以乘法為基礎的,現在把素數和加法扯上關係,證明起來就很困難.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有些進展.數學家看到,直接證明任意一個大於6的偶數能寫成兩個素數的和很困難,那麼能不能採取一個先包圍,後縮小包圍圈的方法證明呢?於是,就有人做了這樣的證明,證明一個大偶數,能寫成兩個數的和,這兩個數是由有限個素數相乘得到的.第一個得到證明的是:一個大偶數,可以寫成兩個數的和,這兩個數的素因子不超過9個,簡稱9+9.接下來,又有人證明:一個大偶數,可以寫成素因子不超過7個的兩個數的和,即7+7.就這樣,只要逐步縮小範圍,證明到1+1,即一個大偶數,可以寫成只有一個素因子的兩個數的和(只有一個素因子,那麼就是本身就是素數),那麼哥德巴赫猜想就得到了證明. 因此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來說,1+1只是一個簡稱而已,並不是實際說的算術1+1=2.我國數學家分別證明過2+3(王元),1+5(潘承洞),1+4(王元、潘承洞),1+2(陳景潤). 最通俗易懂的說明資料,可以參看作家徐遲所寫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 百度不謝
-
3 # axeandy365
數論在計算機二進位制基礎上,一定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還沒有達到高度運用數論的地步。
但是,金鑰加密技術,已經敲響了數論的大門,使得電子郵件資料傳輸非常安全。
一項數學領域的發現與成果,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運用到現實生活,這是千百年來伴隨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
4 # 飄落大人
首先陳證明的是1+2,=2是你腦補的
百度瞭解下哥德巴赫猜想吧。至於意義,你能知道一個初生嬰兒的未來嗎?
數學是基礎科學中的基礎,它支撐著所有自然科學的發展,也代表著人類邏輯思維的最高水平。一項技術革命往往是這樣的,百年前的數學工具發明,才有五十年前的理論突破,最後才有現今的技術發展。
舉個例子,黎曼幾何出來的時候誰也不知道到底有什麼用,然而60年後確成為了相對論的數學基礎。換言之沒有黎曼幾何根本不會有相對論。
所以,儘管哥德巴赫猜想目前看不出有何意義,但仍不失為是人類理性思維的一次重大進步。畢竟一些人腳踏實地,就必然需要另一些人去仰望星空。
-
5 # 1快樂的源泉立方
這個我還真回答不了,我記得我以前也困惑過這個然後去百度了一下,用處還是挺大的哈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
6 # 手心沒有毛
問題就問錯了
人家並沒有研究1+1=2的問題,而是大多數人只能把複雜的猜想問題這麼理解
附上陳先生的論文題目和結論
此外…這個問題下面出了幾個抖機靈的和真的用心回答的,剩下的回答不但讓我認識到了我國普及教育依然任重道遠,還讓我知道了網路實名制推行的必要性
-
7 # 風帆fengfan
這個是指哥德巴赫猜想,即: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所以人們用“1+1”代指兩個質數之和,“2”代表那個偶數。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不是指我們平常說的整數運算。
中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已經證明到了“1+2”(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可以寫成一個質數與不大於兩個質數乘積的和,如:8=2+2*3, 12=3+3*3),離最後證明只有一步之遙。這種證明最早是從“9+9”開始推進的。
數學中有很多類似的難題,這些數學難題的最大意義在於數學家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會發明和創造出新的數學方法、理論,會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以及理論基礎。因此這些難題被稱為“能下金蛋的雞”。
-
8 # 熱血小龍蝦
如果不懂就不要出來提問,或者你可以先查一查是怎麼回事再出來問好嗎?那根本不是我們認為的1+1=2的問題,是哥德巴赫猜想吧,具體內容你可以去百度下,為了簡化稱呼才說成是1+1=2,我沒有文化,具體的說不明白。
-
9 # 工程師小勤
1+1並不是1+1=2,
另外陳景潤的研究成果也並不是1+1,而是1+2,已經很接近1+1。但是,1+1仍至今無解。
可以先網上查一下,鬧笑話了。
-
10 # 曲名世界
研究素數(質數)是一個純數學命題。歷史上有很多人在研究,也有很多猜想,如外國大數學家尤拉高斯黎曼都研究過,中國的大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也研究過。陳景潤研究的哥德巴赫猜相比黎曼猜想要簡單。簡言之哥猜就是一個無論怎樣的合數是由兩個素陣列成,簡稱1+1。這個猜想是指在十進位制,實數正數軸上(一維)的素數分佈規律。至於其作用,由於素數的唯一性現階段用於數字訊號加密(現階段將模擬訊號轉換成數字訊號用光纜傳輸),隨著科技的發展研究素數的作用會擴充套件擴大。
-
11 # 為什麼是上海
百度一下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並沒有證明1+1,他證明的是1+2。其實這個問題本質意思是兩個質數相加而不是1+1
-
12 # 數學你新哥
陳景潤研究的1+1的問題,注意是1+1,而不是1+1=2!
1+1=2這個基本事實,三歲小孩都知道,而且這件事情也不能被證明,因為1+1=2是被人類定義出來的。
而陳景潤研究的1+1問題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代名詞!
哥德巴赫猜想的來歷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給尤拉的信中,提出了一個命題:“任何大於5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但這怎樣證明呢?,比如77=53+17+7;461=449+7+5。”後來尤拉把這個猜想進行了下一步完善: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尤拉的版本,故而簡化叫法:“1+1”
哥德巴赫猜想的發展數學家的證法是證明每個大偶數N都可表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個數分別不超過a和b,故此可以簡化記為“a+b"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先後證明了“5 + 7“,“4 + 9“,“3 + 15“和“2 + 366“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稍後證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965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 “1 + 2 “
也就是說陳景潤證明出了一個偶數能寫成1個素數+2個素數的積,是最接近1+1的人!
哥德巴赫猜想的意義那麼,證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意義呢?
個人感覺哥德巴赫猜想在現在如此完備的數論體系下,還沒被證出來,一旦被證明很可能會誕生一個新的數學分支!也許對現實意義不能起到什麼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長遠來講的作用也許功不可沒!
因為一個定理的證明過程,它的附加產品會很多,對生活或其他科學可能會有很重大的意義!
這裡舉一個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魔方
大家看世界比賽,頂級選手六秒七秒就可以把一個魔方復原!但是數學家想的不是這個,數學家,想的是一個魔方,最少需要幾步就能復原,人們把這個數字起名為“上帝之數”。
這一問題困擾了數學家長達三十多年,一個三階魔方有43252003274489856000(約合4.3×10^19)種不同的組合狀態,這個數量之大,多少臺計算機放在一起也要好幾十年。後來數學家用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他們找到了一個工具:“群論”,依靠群論的威力,終於證明了任何一個三階魔方,均可以在20步之內還原。因而,上帝之數被定格在20!
群論的誕生不是為了解決魔方,但是現在學習群論,魔方是最好的教具!
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如此,誰知道什麼時候它能展示它的魅力!我們拭目以待! -
13 # 刁博
30年前,陳景潤是國內有名的科學明星,他將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到了1+2,即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這項成果到目前也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最終結果1+1的證明。注意,這裡的1+1不是指1+1=2,指的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1個質數再加1個質數的的形式。
陳景潤證明出了1+2後並沒有停下來,繼續向最終目標1+1挺近,遺憾的是他投入了幾乎所有的時間也沒有完成。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的一道著名題目,數論是研究數的規律及性質的一門數學分支,目前看數論是非常基礎的數學,除了基本的運算,在技術領域很少用到數論知識,也很少用到質數的分佈。在自然科學領域同樣也很少用到這些。
這並不意味著數論不重要,研究數的數學分支,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數學部分。人類對數的認識也是逐步深入的,最開始人類認識了正整數,之後再到有理數,後來根據畢達哥拉斯定理發現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可以不是有理數,繼而認識發現了無理數。再朝後還發現了虛數,並將虛數投到了應用,目前複變函式已經有了很大的空間。
哥德巴赫猜想會產生什麼數學價值,目前還不得而知,就像發明複數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描述微觀粒子的薛定諤方程中會出現i。數學是一種工具,是科學的語言,掌握好了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夠更好地為科學服務。研究數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不是為了獲得經濟效益,也不會去考慮如何用其獲取經濟效益,作為最基礎的學問,必須要有人去研究。
-
14 # 我就是數論天才
至今數學家沒有弄明白的是,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題是一個無須證明的偽命題:哥德巴赫猜想命題不是求證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之和,而是求證任意偶數x能表示為兩素數個的個數
D(x)=?
而這個命題已被徹底證明——
-
15 # 唐明皇TYM
陳景潤所證明的結果是:任何≥6的偶數等於1個質數與1個合數的和,其實離所猜想的命差十萬八千里之遠!
這些題只能邊工作邊研究,如果放下手中工作去專門潛心研究的話,我認為是不值得的思想短路行犭
-
16 # 基礎數學教研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達為2個質數的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1+1)的問題。其實,提問者問證明這個猜想究竟有什麼用?這個心態從《心理學》角度可以看出提問者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其實很多科學發明或者發現,都不是“刻意的有目的性的直奔主題”來研究的,很多科學發現是“不經意間”發現的,或者叫“意外收穫”,不論“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還是“瓦特”發明蒸汽機,很多時候,發明者本身甚至不是該領域的專家學者,甚是是“門外漢”,而很多著名的科學問題,人類在研究它的時候以外“產生了很多副產品”,而這些副產品甚至比主產品(問題本身)對於人類更有“應用價值”,但問題是,如果沒有這些所謂的主產品(問題)本身出現在人類的視野,又怎麼能拋磚引玉呢?所以,我們國家為什麼會有“錢學森之問”?就因為社會風氣扭曲變形,大部分人思考問題的“導向”畸形發展,社會氛圍被這種輿論導向搞得一塌糊塗。所以,是時候做些事情了,改變中國社會輿論導向,從你我他做起,再不改變社會氛圍?恐怕不單單是回答不了“錢學森之問”那麼簡單了,我們這個民族就要完了!所以不要那麼急功近利的思考這些猜想有啥用。那我問你,你活著有啥用?所以,不論哥德巴赫猜想有啥用,都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包括《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黎曼猜想》等等,每一個世界級的難題,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就好像你為什麼還活著?都是一個道理!
-
17 # 使用者創維
哥德巴赫猜想的內容:任何一個大於或等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
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公理定義告訴我們,任何兩個奇數相加,必定是一個偶數,不用去證明。質數就是奇數(奇數包括質數與合數,所以奇數不一定只是質數,它也可以是合數,但質數一定是奇數),兩個質數相加,就是兩個奇數相加,結果一定是個偶數,證畢。
-
18 #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陳景潤的成果是證明了1+2,而1+2又是距離1+1最近的一步,因此陳景潤在有了這麼大的聲譽,然而很多人都以為陳景潤證明了1+1=2,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因為1+1=2是公理不需要證明。
在1742年,數學家哥德巴赫給另一位數學家尤拉寫了一封信,信裡有一道證明題“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比如4可以寫成2+2,8可以寫成3+5。
質數是一種大於1且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數整除的數,比如2,3,5,7,11都是質數。
陳景潤證明的1+2說明了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這是目前為止人類距離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一次,此後陳景潤致力於攻關證明1+1但到死都沒有成功。
其實哥德巴赫猜想算是數學猜想中很簡單的一個了,任何人都能看懂哥德巴赫猜想的意思,但就是看起來如此簡單的猜想卻一直困擾了數學家們兩個多世紀。
數學的發展短時間內是看不到什麼重大意義的,19世紀中期的黎曼幾何在20世紀初期的廣義相對論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黎曼生前絕對想不到的,而哥德巴赫猜想一旦證明很可能會衍生出新的數學分支,屆時這種新數學分支又可能為新的物理理論提供支援,最後像廣義相對論一樣革新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
19 # 平和286679958
有誰聽說過華羅庚、陳景潤標榜自己是數學家了?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都無私地奉給了人民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從未張揚自己。華為的科學家(包括數學專家),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臥薪嚐膽,發奮圖強,突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創造出了令西方焦慮、令國人驕傲的科研成果。那些自稱“專家”的大人,你們吃著國人的奉祿,也請你們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亮出來,也讓西方焦慮焦慮,也讓國人驕傲驕傲!有涵養之人,不會厚此薄彼,更不會貶低他人抬高自己。有能力有水平之人,多謙虛深藏不露,善於熱心幫助他人,助人為樂,而不是高高在上,自我標榜為ⅩX專家!
-
20 # 香密湖仙居
沒鳥用,我們學習了很多知識,到社會上被專家顛覆了;我們學習了很多做人道理,結果被官員和商人顛覆了;我們鼓勵誠實守信,結果被電視廣告和新聞顛覆了;我們很笨一直不理解三個代表,現在終於明白了,原來是代表黨、代表政府、代表人民,我弱弱地問一句:我們沒同意你憑什麼代表我們,黨和政府也沒讓你代表強取豪奪呀!發明這個詞的人太有才了。
回覆列表
1+1=2,這是最初級的數字理論,科學家如果依然在此級別中,那就沒有原子彈爆發的可能。一個人加一個蘋果,等於幾?加的意思是什麼?吃了?還是放在兜裡了?或者藏起來了?特朗普加美國等於總統,加世界等於飯桶!不是嗎?因為他愛錢病狂,不是飯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