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錟之星空

    李廣出名在景帝時期。他和程不識的軍隊和作戰風格帶點實驗的性質,那現在我們流行的說法,李廣就是朱日和的藍軍。他一生未封侯個人認為運氣實在太差。都說迷路是個硬傷,其實同時期誇沙漠作戰迷路的多了去了,還有個特點就是凡是迷路的都是要求在規定時間與主力匯合。你想想那時沒有實時通訊,沒有導航,沒有精確的地圖,沒有天氣預報,要在沙漠地區與主力匯合,我都懷疑主力能不能把自己精確的位置說清楚都是問題。我個人覺得李廣最有機會封侯的一戰是元狩二年那次,霍去病,公孫賀一路。李廣,張騫一路。兩人戰術幾乎一樣,自己帶兵深入腹地吸引敵人,副將帶兵匯合包圍殲滅。霍去病這路公孫賀迷路,結果霍去病還真牛打贏了,不過也是帶去1萬人回來3000不到(從此霍去病打仗就不再硬抗,發揮了騎兵機動力的極致戰果也是輝煌)。而李廣那路你能相信最有旅行經驗的張騫迷路了,結果就是李广部被圍不過李廣也是牛也帶出來3000兵士,不過戰役目標為完成,功過相抵不予封侯,你看好不容易做了主將還有偏將配合結果被張騫坑了。從此以後連武帝也認為李廣運氣太差也就不愛重用他。

  • 2 # 簡約主義1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小學生都會背的古詩,但是許多人都理解詩中“飛將軍”都錯誤,這裡的“飛將軍”指的是衛青而不是李廣,正史中龍城是衛青拿下的,和李廣一點關係都沒有,李廣因為作戰勇猛,騎兵機動快,來去如風如果飛的一樣,加上和士兵同甘共苦沒有架子所以敬稱飛將軍,兩個飛將軍,一個是匈奴人稱,一個是漢朝稱,因該是理解有誤造成的。如許多人把小說,評書,演義當成歷史一樣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說岳全傳,岳飛傳,等等

  • 3 # 啟蒙學堂

    首先吹捧李廣的是司馬遷。司馬遷在李陵兵敗詐降的時候替李陵辯解受到宮刑,當時普遍都認為李陵投降了匈奴,只有司馬遷仗義執言。從另一方面來看,司馬遷和李陵關係不錯,而李陵的爺爺正是李廣。司馬遷在獄中寫史記時,寫到李廣自然會聯絡到自己和李陵的遭遇,對於飛將軍李廣多少就會多一些好感。雖然,李廣軍功乏善可陳,戰績平平,但是他的個人武力值爆表,射術一流,所以司馬遷著重從李廣個人能力下著墨。另外,李廣一生都奉獻給了對付匈奴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連他的堂兄和兒子都封了侯,李廣作戰一生不得封侯,司馬遷自然會認為是他的仇人漢武帝故意為之。他寫李廣越厲害,就表明對漢武帝越有不滿,可以說他也是借李廣不封侯來影射漢武帝的昏庸。事實上漢武帝不昏庸,李廣也無封侯之能,司馬遷多少有情緒在裡面。

    自史記後,文人們終於找到了表達自己仕途不順的出口,那就是:皇上無能,皇上昏庸,我這麼忠君的人不得重用,我就是當朝李廣。

    “初唐四傑”的王勃因《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親路經洪州,恰逢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大宴賓客,吟詩作樂。

    王勃在席上即興作《滕王閣序》感慨自己:“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以後很多文人都開始用李廣難封來比喻自己仕途不順和對當朝皇帝的不滿。

    我認為,文人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是有失偏頗的,文人們喜歡忽略細節,忽略主次。像李廣本無將才,喜歡射箭,只適合當前鋒,不適合當將軍,這樣的人漢武帝多次委以重任都不能取勝,怎麼可能封侯。文人們就以其勇猛來遮蓋其它的缺點,然後放大到皇帝身上,真是沒有道理。很多文人都有很多的缺點,鮮有說自己沒有當好官的本領。事實上,會寫詩不會當官的大有人在,只是他們不想承認罷了。沒有做官的能力在文人看來這就是恥辱,那怎麼行呢,就自比李廣吧,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別人:不是我沒能力,是沒給我機會吶!

  • 4 # qzuser201346118

    李廣處在了漢景帝和漢武帝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是大漢王朝的黃金事情無論文景的文治,還是武帝的武功都達到了一個王朝的鼎盛,對於一個有才能有抱負的人來說處在這個事情是最容易出成果最容易升官發財的,尤其是武帝對軍事的重視,對於一個生處這個時段的高階將領來說也是人生的大幸,武帝的賢明和各類人才都能加已利用讓他們儘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李廣將軍個人能力自然不必說,而且李廣在對匈奴的作戰中並非大家說的一無是處,在衛青和霍去病沒有出現之前李廣對於匈奴的作戰也是有一定的成效,跟其他將來相比起來還是很厲害滴,首先李廣到漢武帝時期他年齡已經大了,對於一個從青絲熬成白髮長期在邊塞作戰李廣將軍來說不容易,其次武帝對匈奴作戰分格的改變李廣也未必全能領會到,其三李廣作為一個悲情的將軍,也值得大家同情,其次李廣未被分候跟很多因素有關,升官是跟政治因素有關的,當然軍功事重要因素還並非主要因數,李廣家族在武帝身邊並沒有特別牛逼的人物提李廣說話朝中也沒有李家牛逼人物佔據重要職位,在被衛青和霍去病耀眼的光輝下,李廣的軍功就好像螢火蟲一樣顯的微不足道,李廣本人也比較心胸不太開闊,導致背後也得罪不少高層,打壓你還是戳戳有餘的,李廣本人能力也有限,但是李廣作為忠義的化身,當然被後人稱頌。

  • 5 # 我心與明月

    李廣見了匈奴就敢打,僅憑個人的勇猛就打得匈奴不敢進犯他的防區,可謂才氣無雙,橫勇無敵。文人手無縛雞之力,就崇拜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箭能穿石的猿臂將軍。與李廣同時代的衛青是個放羊娃,靠他姐姐的關係才當的將軍,而李廣卻是個身經百戰,每戰必衝鋒在前的英雄好漢。文人也夢想想躍馬揚鞭,馳騁疆場,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自然非李廣莫屬。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盧城是指盧龍城,詩也寫作龍城飛將,與衛青偷襲的籠城毫無關係。三國時期的呂布勇猛無雙,騎射第一,才和李廣一樣被人稱為飛將,而象衛青這種在士兵後面動嘴的將軍,是決不可能稱之為飛將的。龍城飛將,無論是古代的翰林大學士,還是今天的教科書,都解釋單指飛將軍李廣。

  • 6 # 50後男人

    首先,李廣不是一次都沒有打過勝仗的。李廣打過什麼勝仗,其他問答已回答了,我就不再哆嗦了。著重說說李廣為什麼會那麼多人捧他。

    一、李廣的確是為抗擊外族侵略立下功勞的。在衛青、霍去病未出現之前,李廣是漢朝僅有少數幾個拿得出手的,能與匈奴人對抗的將領,且的確多次打得匈奴人不敢輕易犯邊。這樣的將領老百姓是熱愛的、也願意傳頌他的事蹟的。李廣在世時,人們就有他的事蹟傳頌了,“飛將軍”就是一個例子。這點,史馬遷在記述時當然願意事無鉅細了。

    二、李廣與漢武帝關係不好,同時,漢朝第一筆桿司馬遷與漢武帝關係也不好(這點很關鍵)。司馬遷利用了自己的筆桿子,透過記述李廣的歷史(基本上是事實,只是遣詞用句多有褒獎),貶損了一下漢武帝,出一出自己被宮的惡氣(罵人不帶髒字的鼻祖啊)。因為太史公的無韻離騷影響太大了,自然就給後人留下了李廣高偉岸的形象,再經歷代文人一再拔高,李廣就火了。

  • 7 # xfl7233890

    李廣是防守型戰將,在惡劣的條件下守住了一方大門,這功勞就可標榜史冊,這是歷史的必然,為後續的進攻贏得寶貴的時間和準備。個人戰鬥力很強,可惜在大反攻之時火氣不好,最後自覺受辱而自殺。

  • 8 # 浴簾幽靜

    古代一些觀念和現在的觀念不一樣!用現在的觀念和古代較真就是傻!比如說某某在古代記載、小說傳記裡描述是無敵戰神,你非要用現在的一些瞎編亂造小說、神話影視劇裡的觀念去較真說:一群人圍攻一個,你他媽打醬油收人頭,還好意思說自己是三界第一戰神(比如西遊記裡,書中明寫楊二郎一群人在孫悟空打了個天翻地覆之後圍攻加偷襲才勉強捉住孫悟空,很多花痴的人看個同人便歪曲事實說:楊二郎是三界第一戰神!單打獨鬥勝了孫悟空!很搞笑!)?圍觀看熱鬧的神經病才對吧?這樣就不對了!因為古代的戰神不是光指單打獨鬥無人能敵!還包括一些謀略等其它因素 。光單打獨鬥秒天秒地,在古代那叫萬人敵!不是真正的戰神!比如關羽、岳飛、孫悟空、刑天這種傳說、小說裡的萬人敵型戰神,只出現在神話傳說、小說虛構加工裡!用現在的觀念就叫文人吹捧!真實的形象是武力、謀略等夾雜在一起的活生生的普通人,而不是各種秒天秒地!即使小說裡,也沒給安排個無敵戰神的名頭!基本都是現代人無聊YY給安裝的!2333333

  • 9 # ximujian

    這個題目足以證明,小編你欠罵了。李廣不是文人吹起來的,史記你讀過沒?李廣死了之後,是老百姓自發上街悼念的,至於沒打過一仗勝仗,小編你純粹放屁。李廣他爹是誰你知道麼?你不知道,說明李廣不是官二代,李廣不靠打勝仗,靠什麼能做到太守衛尉的,漢武帝難道是傻子,讓一個只打敗仗的人替他守皇宮?公眾場合,小編你發言就算不過大腦,最少過過腦幹行不。

  • 10 # 南風寄雨

    李廣不是沒有打勝仗,他年輕時也打了不少勝仗,但那主要是他武力值高,加上作戰勇猛,所以幾十人幾百人的小型戰鬥,他可以靠他的武力值,取得勝利,可碰到幾千人,乃至上萬人的大仗,個人武力起不到作用的時候,他就開始吃敗仗了,因為第一,李廣的領軍特點是散漫自由,機動靈活,不拘章法,長於遊擊,不擅長大兵團作戰,所以一遇到大兵團作戰,李廣就容易出狀況。

  • 11 # 嘟嘟讀讀

    李廣沒打過勝仗?你是不是隻看漢武帝時期李廣的兩次失敗了?太狹隘了。

    李廣在漢文帝時期就開始參軍了,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在漢景帝時期,李廣在邊疆守衛,整天和匈奴打。打的匈奴相當的蛋疼。後來周亞夫評定七國之亂的時候,李廣又是周亞夫手下的將軍,奪了敵軍的帥旗——軍功裡面第一。

    第一次,漢武帝派遣了四路人馬去試探匈奴,沒路人馬都是一萬人。分別是李廣、公孫賀、公孫敖、衛青,結果是李廣一出去就被當成了漢軍主力,匈奴主力都他媽去幹李廣了,結果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俘,後來李廣逃了出來;公孫賀、公孫敖一個在大草原旅遊了轉了一圈,一個碰到匈奴部隊,損失了7000兵力。衛青奔襲龍城,殺敵700,把龍城攪了個一塌糊塗。

    第二次是漠北之戰,漢武帝認為李廣的“命奇”,就是運氣不好。告訴衛青在遇到匈奴主力的時候,把前將軍李廣調開。在衛青深入漠北的時候,衛青抓到了一個俘虜,得到了大單于的位置。於是衛青把李廣調離,調到了右路軍趙食其一路,因為沒有嚮導。所以迷路延誤了和衛青匯合的的時間。當時衛青詢問原因,李廣拒絕回答;衛青就讓李廣到大帳中做筆錄,李廣此時已經60多歲,所以為了尊嚴自殺。當時士兵和百姓知道後都痛哭流涕。

    河南大學歷史學教授王立群講述的——李廣難封,告訴你真實的李廣。

    http://tv.cntv.cn/video/C18571/17550e3f7e6d4fa44c771fbcd0c0fc76

  • 12 # 何輝27

    大小七十餘戰還沒戰死,,下打敗敵人早被斬殺了!漢自白登之圍後,制訂了政治上和親納責,軍事上堅守不出的防禦戰略。不出擊是當時國家戰略。李廣守關塞幾十年,使匈奴兵無力大規模破關南下,穩定邊境就已經很成功了。其它地段都有被匈奴攻陷過。邊民人員牲口多被掠奪。能獨善其身就相當成功了。

  • 13 # 小巷裡賣花的

    李廣的“飛將軍”之名可不是吹出來的。

    李廣出身將門,精於騎射。漢武帝曾經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分頭迎擊匈奴。匈奴人集中兵力專攻年事已高的李廣,寡不敵眾的李廣受傷被擒,被臥放在兩匹馬之間的繩網上。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李廣騰身躍上敵兵的坐騎,策馬衝出敵陣,並一連射殺了好幾名匈奴追兵。從此,李廣被匈奴人成為“飛將軍”。

    匈奴軍隊害怕他的威名,恐懼他的勇猛,一般不敢進犯他所在的城池。直到唐代,王昌齡仍對他仰慕有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14 # 史學達人

    首先這個題目就不成立,

    誰說的李廣沒有打過勝仗,李廣從文帝時期

    就參軍了,而且還是從最普通計程車兵做起的。

    就在漢文帝時期,短短的幾年之間,年輕的他已經升遷為中郎將了。

    若是沒打過勝仗,他怎麼可能升遷的這麼快。

    只不過他是生不逢時而已,那時候國內相安無事。

    漢文帝時期,大漢的主要敵人是匈奴。

    而漢文帝對匈奴的政策又是以和親為主,

    所以,李廣即使和匈奴打仗,也是小打小鬧。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被提拔為了中郎將。

    可見,他打了多少勝仗。

    漢文帝曾經就為他惋惜過,

    說他生錯了時代,若是生在劉邦那時候

    肯定是會被封侯的。

    到了漢景帝時期,國內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

    又是李廣充當了先鋒,配合梁王劉武打敗的吳王。

    這次對抗吳楚七國之亂,可以說李廣的功勞最大。

    事後他之所以沒有受到漢景帝給的封賞,是因為他擅自接了梁王劉武給他的將軍令。

    這是讓漢景帝最氣憤的地方,漢景帝想的是一個地方諸侯王,就能調動你,你可是我朝中的大臣。若是哪一天梁王劉武讓你來打我,難道你也會發兵嗎?

    這就是李廣第一次錯過封侯的原因。

    到了漢武帝時期李廣更是被重用,

    他做了護衛都城安全的一把手。

    在他第一次和衛青,公孫賀,公孫熬

    出征打匈奴的時候,和其他三人相比,他是最慘的一個。

    但是,你們知道為什麼他最慘嗎?

    要知道當時漢武帝派出去的四支軍隊,

    就屬李廣的名聲大,匈奴在得知這個訊息後

    都把兵力用在對付李廣的身上了,

    也就是李廣,能在遇到匈奴主力的情況下還能逃跑。

    若是衛青,公孫賀等人的話,估計早就死於亂軍了。

    正是因為李廣牽制住了匈奴的主力,

    衛青才得以炒掉匈奴的老窩的。

    只不過這次李廣差的是運氣而以。

    李廣的“飛將軍”的稱號可是匈奴人給的,

    當時的他們見到李廣,

    可都是比見到猛虎還害怕。

    縱觀整個中華民族,除了李廣得了敵人給的,這麼牛叉的封號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人了吧。

    再說李廣最後一次去打匈奴,這次正好是李廣迎戰匈奴主力。

    這次李廣本想一雪前恥,等著打敗匈奴,讓漢武帝封侯呢。

    可是,大將軍衛青在得知遇到匈奴主力的時候,他竟然為了一己之私,

    把李廣給調開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李廣才錯過最後一次和匈奴交戰的機會。

    他竟然誤了期限,最終他選擇了自殺而亡。

  • 15 # 沒有大姨夫

    在戰功封侯的漢朝,衛青、霍去病無疑是無人可比的,但同樣被後世熟知的飛將軍李廣,似乎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成績(除了武藝不錯,守家可能還行),但是他的知名度無疑較高!文人之所以歌頌李廣,我認為有兩點∶1.李廣是一個較好的“文學素材”,李廣似乎很有能力,但是不能建功立業,比較賦有悲情色彩,正好讓文人們暢舒懷才不遇、不得志的情懷,李廣無疑最適合這個形象;2、大家都寫李廣,形象這麼典型,自然後面越來越多的人用,李廣的知名度自然越來越高!

  • 16 # 美人像

    李廣勝仗少,敗仗也少。這是因為飛將李廣是典型的生不逢時。據史記記載,李廣年輕時非常勇猛,但漢文帝漢景帝對匈奴和親,不對外用兵。皇帝見了李廣都說他太可惜了。要是他生在漢高祖打江山的時代,肯定能夠封侯拜將,建立大功。等到漢武帝對匈奴用兵的時候,李廣已經老了。漢武帝更願意用年輕的外戚衛青、霍去病作為主帥帶兵。所以,李廣在年輕巔峰的時候,其實沒有打過多少仗。他經歷過的戰鬥,大都是在守邊疆時與小股匈奴的接觸,只能體現出他的武藝和射術的精湛。

    總之,時光是一把殺豬刀,誰也逃不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一個哥舒。就是那個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描寫的英雄。安史之亂之前,唐玄宗前期,哥舒年輕勇猛,鎮守邊疆帶兵打仗,少數民族聞風喪膽。正如那兩句詩所描寫的。可惜英雄人間見了白頭,哥舒晚年趕上了安史之亂。他已經老了,朝廷無人可用,仍然派他去打仗。結果他兵敗被俘,投降以後身敗名裂,受盡屈辱而死。如果他年輕時死去,會千古留美名。可惜,英雄活的太久了。

  • 17 #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王夫之說李廣“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心”,依我看評論最為公允。其實綜合來看,李廣是名將,但是並非良將。他終生未封侯,被後人評為“數奇”(運氣不好),最主要是他治軍不嚴、缺乏戰略眼光導致軍功不夠。前有司馬遷史記的偏愛,後有王勃滕王閣序的名篇,飛將軍李廣更多時候是個文學形象。

    有些人認為李廣為人陰險、殘暴,這個印象是根據兩件事得出的判斷。 一是李廣曾誘降隴西羌族叛軍,然後殺掉了降卒800餘人。自古有“殺降不祥”之說。二是李廣曾經公報私仇,殺掉了一個與他有過節的霸陵校尉,顯示其氣量狹小。

    歷史上對李廣的欣賞多出自文人,兵家少有對李廣的讚譽之詞。李廣一生對匈奴大小交戰七十餘次,勝仗卻屈指可數,史書記載多是個人英雄主義行為(如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等等),而損兵折將、兵敗不敵的次數卻也不少。

    司馬光認為:“效不識(即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李廣心高氣傲,常常意氣行事。李廣任上谷太守時,典屬國公孫上書皇帝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但是“自負其能”,擔心他冒然與匈奴交戰會吃大虧。李廣因此被改調上郡太守。

    自古兵家崇尚治軍嚴謹,而李廣治軍寬鬆,部隊紀律性很差,雖然因此得到了士兵的支援和愛戴,卻犯了兵家大忌。歷史上很多人的評價都認為,司馬遷僅從李廣豪情飛揚的個人魅力方面著眼,過度抬高了李廣,並且淡化了出身低賤、謙遜低調但真正有功於社稷的衛青。

  • 18 # 海盜船27

    李廣之所以名氣大,是因為本人精於騎射,作戰勇猛。常常孤身殺入敵陣,又能全身而退。他在當時就受到漢文帝的稱讚,而且威名遠播,連匈奴都忌憚他,以至後來自唐宋以降由朝廷到百姓都很推崇他。

    李廣之所以有名在於他是個悲劇性的人物,悲情英雄。人們往往期盼成功,渴望勝利,但人們較多談論的卻是失敗的英雄,荊軻失敗了,人們吟誦風蕭蕭兮,易水寒。項羽失敗了,人們傳唱力撥山兮氣概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關羽走麥城,後成武聖。李廣也屬於這類。李廣之所以有名在於文人墨客的傳誦,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更用“數奇”為他鳴不平。王勃的一句“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更是引起了後世無數人的共鳴。的確,像衛青霍去病那樣建不世之功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像李廣那樣命運不濟,遭遇坎坷的人卻大有人在呀!

    最後今天李廣有名氣還與學生的教材有關係,描寫李廣的詩詞大多出現在中小學,比如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比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小學生都會背。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雖然描寫衛青霍去病的詩更多,但很少被編入教材,這或許也是造成李廣名氣大的原因之一。

    我們固然應該記住飛將軍李廣,更應該讓人們知道歷史上還有比李廣更傑出的勇冠三軍的霍去病 ,一生不敗的衛青。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19 # 目西

    這個問題純屬放屁?

    漢武帝時期,軍人當官兒靠的是軍功爵制度,沒有軍功李廣能做到邊地重鎮的太守(相當於今天的省長+省區司令)?

    你用腳趾頭想想也該知道,李廣打了多少勝仗。

    早在漢景帝時期,李廣就做到了驍騎都尉,這都尉的官職是兩千石的高管。

    吳楚七國之亂,李廣隨著周亞夫評判,事後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以王的名義賜給李廣將軍印,這就是又升級了!因為李廣要回長安,這個賞賜沒有給到!這時候李廣本來有被封侯的機會,但是因為李廣接受梁王的封賜,讓漢景帝有點惱火!

    接下來就是在各個邊地重鎮做一把手。

    上谷太守、上郡太守、隴西、北地、雁門中雲中太守。

    基本上是來回的平調,原因有二。

    其一是,李廣為人好戰,做上谷太守的時候就經常找匈奴人打架,朝廷的意思是害怕李廣戰死,其實本質上不想讓李廣挑起爭端,因為這時候還是和親為重。

    其二是,李廣為人善戰,雖然喜歡找事兒,但是邊地的防禦還是要靠這位將軍。

    漢文帝曾經這麼評價李廣!

    “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

    提問的朋友,你說李廣一輩子沒打過勝仗,難不成你比漢文帝都清楚李廣?

    等到漢武帝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李廣能打仗,於是從邊地郡守調到中央,做未央衛尉,官至九卿。

    不識曰:“李將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而其士亦佚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憂,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為名將,然匈奴畏廣,士卒多樂從,而苦程不識。

    這段話你琢磨琢磨什麼意思

    李廣的戰敗是在漢武帝出擊匈奴的時候。

    馬邑之謀後,第一次出擊,李廣遇見了匈奴的主力部隊。

    這次出擊,總共四路人馬,兩路戰敗,其中有李廣

    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廣軍,生得廣。

    這事情之後,李廣被貶為庶人

    匈奴入遼西,殺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後徙居右北平,死。於是上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數歲不入界。

    匈奴好幾年不敢攻打右北平,什麼原因?

    難道你比匈奴人更瞭解李廣?

    我們說的李廣沒有戰功,一般是漢武帝四次大規模的出擊匈奴。第一次出擊李廣有50多歲的老名將,衛青才20多!那個會成為攻擊的重點不必多說!

    之後的三次李廣做的確實差勁兒,這個必須承認!

    但是你要是說李廣沒打過勝仗,那就純屬放屁了!

    以上

  • 20 # 立志成蟲

    把李廣吹上天的不是文人是匈奴人!匈奴人犯邊,碰上李廣就是找刺激,幾十次被李廣打的滿地找牙,次數多了,匈奴人只好避開李廣。匈奴人鄙視整個漢軍,卻畏懼敬佩李廣。當然李廣也有致命的短處,他的軍功都是在漢朝被動防守匈奴的時代立下的,而且每次戰鬥規模都不大,上千人的戰鬥規模很少。李廣擅長被動防守,沒有與時俱進。漢武帝實行主動出擊進攻匈奴的策略是以騎兵為主的千里大奔襲包抄迂迴,李廣顯然缺乏這種能力。衛青和霍去病璀璨奪目威震塞北時,李廣黯然失色了,確實再沒有建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動漫史上最好的作品前五有哪些,大家能說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