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今往來權力的交接都是父亡子替,太子朱標雖然去世,但朱元璋還有20多個兒子,並且朱元璋深知朱允炆不是朱棣的對手,為什麼非要把皇位隔代傳給孫子朱允炆?
5
回覆列表
  • 1 # 笑傲江湖11823

    每個皇帝立儲的決定都不會是毫不猶豫,大多經過深思熟慮,除非沒得選擇。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問親信大臣:燕王朱棣繼位如何?大家都知道朱允炆崇尚仁義,受當朝知識分子尊重;而燕王朱棣是守邊疆皇子,是塞王,崇尚武力,(事實證明他不愧是馬上天子),文臣大都喜歡朱允炆這種柔弱的君主,所以就說朱允炆繼位天下無憂;

    朱允炆照

    當然朱元璋不會只考慮這麼多,立儲絕非小事,他也有自己的考慮,一來朱允炆是皇帝長孫,而朱棣不是長子;二來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標和皇后的兒子,而朱棣是朱元璋和妃子所生;三來朱元璋是打天下的,希望繼承皇位的是個守成的主,本分的人;這一點朱棣又不符合,朱棣有戰功,經過戰爭歷練,尚武,有雄心和野心,朱元璋對此又愛又恨。

    朱棣照

  • 2 # 先秦史

    在古代,“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是一種預設的皇室立儲君的規則。可以說,絕大部分皇帝都或多或少受到這個規則的影響,畢竟身在封建社會有一些封建思想是在所難免的。

    朱元璋開始的時候就是立自己的大兒子朱標為太子,一則受到以上思想的影響,另外,朱標為人寬和溫順,深受朱元璋的喜愛。朱標死了之後,朱元璋非常傷心。其實,朱元璋的兒子很多,就包括燕王朱棣,此人也是能征善戰之人,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是朱元璋還是愛屋及烏的把皇位傳給了皇孫朱允炆,其實朱元璋也是非常疼愛這個孫子的。

    另外,在朱元璋的內心,他可能希望透過自己立太子的方法,告訴大家大明江山立太子的法則是這樣的,以後都不要為了爭奪權位而兄弟殘殺。

    朱元璋晚年在立太子之事上應該說是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畢竟自己的兒子還有很多健在,也不缺乏能人。越過兒子立孫子,難保手握重兵的兒子們不爭權奪位。當然朱允炆自己也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自己才登基半年,就發動削藩,這不明擺著往槍眼裡鑽嗎?

  • 3 # 梨棗果凍

    據史書記載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之多,但是合格的皇位繼承人卻挑不出來,在皇位繼承上朱元璋其實也是猶豫過的,為什麼傳位給孫子主要因為以下原因。1、皇位傳承潛規則 大家都知道,皇位傳承中預立太子是比較常見,從漢朝到明朝大多如此,而立太子的潛規則是“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朱元璋肯定知道很多因為爭奪皇位父、子、兄弟間自相殘殺的歷史事例,所以他為了避免兒子們爭奪皇位早早就立朱標為太子(13歲),並聘請名士宋濂等人精心教導。可惜,精心培養了25年的朱標卻因病突然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讓朱元璋很痛心,居然連續28天沒有處理朝政。遵照隔代繼承的規則,朱標死了只能從朱標的兒子中選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10年前已經死了,於是朱允炆就進入了候選名單中。

    2、文人集團的支援

    朱元璋就立儲曾問過翰林學士劉三吾立燕王怎麼樣,就遭到發對。

      作為文官的劉三吾,擁護朱允炆。因為朱允炆在世人面前是文人、孝子等等,完全符合文官利益——繼位後實行文明德化之治重用文官集團,而不是延續開國時的高壓獨裁統治(朱棣在他們心目中就是個武夫)。

      

  • 4 # 我愛吃糖蒜

    朱元璋非常喜歡他的大兒子朱標,在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就立他的大兒子朱標為太子,但是可惜朱標的命不長久,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就已經去世,所以朱元璋就立他的孫子朱允炆為太子。

    朱元璋比他的孫子為太子,可能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感覺最大的原因就是朱元璋想恢復立長的制度,為了這個制度,殺了很多人。比如說著名的胡惟庸案,藍玉案。

  • 5 # 凝望星空的倒影

    立長不立賢

    從蒙古帝國到元朝建立,都是用的舉賢制,而到了忽必烈大哥蒙哥突然發病去世,忽必烈搶到汗位並建立元朝。從那時起,周邊幾個汗國開始聽調不聽宣。朱元璋就是吸取元朝前期不立太子造成內耗,選擇立長不立賢。

    各司其職

    朱元璋建立軍戶制度,嚴懲貪汙等等,在他的設想裡,當兵的就好好當兵,當官的就好好當官。只要人人都能在這個社會中有序的運轉,那這個皇朝就能長久。同樣的,太子只能是長子也是一個道理,繼位的只能是皇長子,皇長孫。如果一直這麼進行下去,皇位從一生下來就確定了,誰也不用爭,其他幾個兒子自己去當土王爺去。

    太子朱標的死

    與朱元璋不同,太子朱標從小學習儒家文化,性格與在亂世中當上皇帝的朱元璋截然不同。曾在朱元璋要殺以前的舊臣時候,說過:“先有堯舜之君,再有堯舜之臣”。把朱元璋氣個半死。但也正是這樣,朱元璋才喜歡他,自古是武人打天下,文人治天下,朱標的儒家性格很符合他的胃口,曾把一根佈滿刺的荊條遞給太子,太子不敢拿,他說:“我把刺給你剃光了你再拿不好嗎?”。只可惜太子從小養成的性格和世界觀與朱元璋的截然不同,面對父親日復一日的壓力早死了。在太子死後朱元璋大開殺戒也證明了太子在他心中的地位。而太子的兒子朱允炆卻是從小受父親和儒家的影響溫文爾雅,朱元璋不管是思念親子,或是喜愛孫子,都是對建文帝寵愛有加。

  • 6 # 老麥說說

    朱元璋並不是毫不猶豫的將皇位傳給朱允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不得已舉措,接下來就聽不講鬼故事的老麥,與大家一起說說那些歷史吧。

    38歲皇太子朱標的死,讓六十五歲歲的老皇帝朱元璋傷心不已,雖然作為一代霸主的開國皇帝,對自己這個長子怎麼看都不順眼,覺得他太過於仁慈,不能駕馭皇位,但他畢竟是皇長子,也是自己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的繼承人。而這個繼承人居然在自己愈發感到力不從心,準備把皇位傳給他的時候,突然離世,這何嘗不是一件悽苦的事。

    朱標死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加讓老皇帝頭疼不已的事情——立儲。按照老規矩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朱標沒了,應該立長孫,可是朱標長子朱雄英早逝,只有次子朱允炆,時年十六歲。朱允炆年少聰慧,很會讀書,但最大的問題是和他父親朱標一樣,缺乏決斷力。還有個小瑕疵就是朱允炆,額頭還有點偏,賣相不是很好。

    而此時的大環境是,朱允炆的幾個叔叔,親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等都是手握重兵,駐紮一方的硬茬,尤其是燕王朱棣,更是野心勃勃。其實,打心眼裡來說,朱元璋對燕王朱棣更加喜歡,燕王朱棣無論是膽識還是謀略,還有長相和自己都很像,也覺得他是將來皇位的最佳繼承者。可是,立朱棣為接班人,亦有諸多的問題,問題來自於老朱家內部。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的祖訓,立朱標為接班人,哥幾個頂多發發牢騷,也說不出別的來,同樣立朱允炆為接班人,也是合乎常規,最多是看這個偏頭皇帝不順眼而已。但是,如果立了朱棣為接班人,那麼秦王、晉王肯定會極為不服氣,擁兵造反的可能性較大。這之於朱元璋來說,無疑是不想看到的,一個專制王朝的長治久安靠的就是規矩,一旦規矩破壞了,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尤其是在立儲這樣的大事上。

    猶豫不決的朱元璋,滿心鬱悶,卻不能與他人提及,尤其是立儲這樣的事情,一旦透漏出了些許口風,必然立刻導致聞風而動的朝野拉幫結派。實在憋的不行不行的朱元璋,找到了一個80多歲的老頭劉三吾談心,並表露出了想立朱棣為接班人的想法,劉三吾愣愣的看著朱元璋,好半天說了一句話:若然,陛下置秦、晉二王於何地?

    朱元璋沉默良久,悵然一嘆,在皇長子朱標去世後5個月,立朱允炆為接班人。朱允炆順利的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第二任準接班人。在狂喜之後,朱允炆眨巴著小眼睛,問朱元璋:爺爺,外族入侵,有叔叔們扛著;但是如果叔叔們起了異心,誰來對付他們?

    朱元璋怔怔的看著朱允炆,內心翻江倒海,當年那群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良將讓自己殺的差不多了,如今朝廷確實幾乎是無人可用,他怔怔的看著朱允炆,沉默良久嗎,反問道:你待如何?朱允炆眨巴眨巴小眼睛說,我先和他們講道理,道理講不通,我就削藩,削藩再不行,只能兵戎相見了,用武力去征服他們。

    朱元璋又沉默了。良久之後,說道:你的辦法不錯,沒有比你這個辦法更好的辦法了。或許,朱元璋此時真的是老糊塗了,或許他真的希望自己的子孫之間不會自相殘殺,或許他太累了,只是想休息了。

    歷史沒有或許,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之後就是削藩,在之後就是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最然後就是朱棣登上了皇位,朱允炆下落不明。

  • 7 # 古月234119626

    誰告訴你老朱知道小朱不行的?小朱又不需要和朱老四單挑的,個國家在手,誰能想到小朱竟然蠢的這麼驚天地泣鬼神的?老朱根本就是被小朱的精湛演技給騙了,以為他多善良仁孝呢,又不需要他多好的能力。沒想到剛繼位就對幾個叔叔下死手,完全和當初對老朱說的不一樣。下手就下手吧,還蠢得要命,就沒有一步是又對的。朱棣完全是被逼反的,再不反就死定了,根本就是垂死掙扎罷了,沒想到朱允炆這白痴這麼配合。靖難第一功臣非朱允炆莫屬

  • 8 # 在下古麒

    與太子朱標相比,連朱元璋自己也承認,朱棣是最像自己的一位皇子。並且太子柔弱,而朱棣則勇武過人,並且對於兵道也有著一定的敏感度,這在朱棣後來的所作所為也能夠看出來。

    按理來說,從古自今以來,如果太子英年早逝,那麼皇帝將會在眾皇子中從新選取接班人,從來沒有說直接將皇位傳給孫子的道理。

    其實,仔細想想,朱元璋這樣做的緣由有以下這麼幾點。

    一,朱標是馬皇后所生,愛屋及烏

    毋庸置疑,朱棣與馬皇后是歷史上有名的模範夫妻,馬皇后以自己的賢良淑德受到朝臣百姓的愛戴,並且,馬皇后以其自身的睿智在朱元璋遇到困難的時候出謀劃策,著實可謂是一位出色的賢內助。如此完美的一位女性,朱元璋也是打心底的對她敬愛有加,他可以辜負天下人,卻唯獨沒有辜負自己這位患難與共的真情妻子。

    而作為朱元璋與馬皇后愛的結晶,朱標所受到的器重是庶子朱棣(儘管朱棣自稱也是馬皇后的兒子,但是這很明顯是假的)永遠也比不上的。而在朱標死後,朱元璋也直接將皇位直接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正可謂是愛屋及烏在及烏。

    二,朱元璋擔心會造成兄弟不和,索性直接傳給朱允炆

    早在朱元璋分封諸位皇子為王的時候,就有人當眾提出來分封的弊端,而當時朱元璋因為深信自己的兒子們不會有異心,於是力排眾異,用雷霆的手段推進分封事宜。當時朱元璋倚重的是朱標仁厚有威望,能夠受到其他皇子的尊重,所以才不擔心。可是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他對於之前的想法也產生了質疑。如果在眾皇子們選繼承人,無論選誰都會讓其他的皇子覺得自己厚此薄彼,並且在心底對接班人產生嫉妒之心。

    既然從眾皇子中選繼承人會造成兄弟間的不和,那索性直接傳位給朱允炆,都是眾皇子的侄子,這樣也就沒有厚此薄彼的意思了,也不會使得諸位皇子不服,畢竟是自己的侄子嘛,誰還好意思和後輩爭皇位呢?

    三,朱允炆同父一樣,生性仁厚

    朱元璋很懷念自己的已經去世的妻子與兒子,恰好朱允炆如同馬皇后與朱標一樣寬厚待人,孫子這種思念就如此轉移到了朱允炆的身上。雖然朱允炆還小,但是他本來就沒有什麼顧慮,早在朱標還是太子的時候,朱元璋就把該做的的做好了。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可是朱元璋和大多數的中國父母一樣,就喜歡為兒孫做馬牛。

    收拾好一切的繁雜瑣事,自己背下了許許多多的罵名,就是為了能夠讓兒孫做一個太平皇帝。既然將所有的事情都打理好了,那麼所要的繼承人也並不一定要是很有作為而英明神武的人,而孫子朱允炆自然也可以坐這個江山,所以朱元璋才如此毫無顧慮的將這片天下交給孫子朱允炆。

    當然,也許朱元璋也想過一種最壞的打算,才有後來所謂的錦囊,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 9 # 亮仔學史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病逝,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孫朱允炆,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建文帝上位之初就大刀闊斧的削藩,給了朱棣造反的理由,最終在一系列近乎蠢豬式的指揮之下,被朱棣成功篡位,建文帝也不知所蹤,給了後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雖然被朱棣奪走了皇位,我覺得他也就是比朱棣少了些果敢和狠心,太過慈悲心腸被對手抓住,如果他能有康熙一半的決心,朱棣也斷不會成功。

    至於說朱元璋為何要傳位給建文,我想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分析一下。

    一、朱元璋親自制定嫡長子繼承製,太子雖然不在,但太子也有兒子,長子長孫不管是在皇家還是在平民百姓家都是合法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二、朱元璋對太子感情太深。含辛茹苦的培養了20多年,眼看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可天不假年,使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想彌補太子,正好建文和他父親脾氣性格很像。

    三、要知道,朱標在世時滿朝文武都對他畢恭畢敬,心悅誠服,大臣們更希望是朱標一樣的仁君繼位。朱標死後,由於對朱標有些很深的感情就一致建議立朱允炆做儲君。

    四、朱元璋太想當然了,他認為他的後人都是骨肉親人,血總會濃於水,孫子當皇帝,兒子們在外守衛邊疆,他十分看好這種配置。但可惜皇家從來無親情,只有無情的權利慾望。

    只不過建文帝的下場讓我們很是同情,如果他能夠成功削藩,大明不知會走向何處?

  • 10 # 勿忘勿念勿嗔

    1、朱元璋非常喜歡其孫,認為其是最佳接班人

    2、朱棣起初並無反意,被逼的,老朱也不會想到他孫子在他死不久就削藩

  • 11 # 景東影業

    這個就涉及到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法。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規則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朱標死了,他的太子之位自然由他兒子朱允炆繼承。如果朱標沒有兒子,皇位則由他的二弟秦王朱樉繼承。以此類推。

    天啟死了,他沒有兒子,皇位由他弟弟崇禎繼承。正德死了,他既沒有兒子,也沒有弟弟,皇位由他堂弟嘉靖繼承。

    中國古代只要是漢人王朝就嚴格遵循皇位繼承法。繼承人能力無所謂,關鍵是規則重要。我們要保的是萬世,而不是一時。

    關於皇位繼承問題《大明權力場》有詳細講述。

  • 12 # 農夫說歷史

    朱元璋早就將朱標立為太子,可是卻在朱元璋前面早走了,可能是朱元璋覺得自己的殺伐太重,帶走了自己的兒子,於是在一眾兒子當中看了一圈,把皇孫朱允炆反倒是推上了皇位,這就讓皇子們納悶了,大臣們也是一頭霧水,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把皇位給他孫子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個。首先,最根本的因素那就是對長子朱標的厚愛,朱標喜歡無為而治,主張施以仁政,可是朱元璋知道,天下大定,有功之臣都在貪圖安逸,作奸犯科的事情屢屢發生,怎麼剎住這股不良風氣?殺!藍玉案,胡惟庸案等等,無一不是牽涉巨廣,而太子呢,施以仁政,天下就好管些,這些是其他皇子所欠缺的,而朱允炆呢,繼承了他父親朱標的寬厚,這點正是朱元璋所想要的。其次,避免兄弟骨肉相殘。這麼多的皇子皇位給誰,都是個問題。當然了,寧王,燕王似乎夠格,但是寧王善謀,燕王善戰,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其他皇子就更差一籌了,皇位就一個,權力對帝王之家的孩子們以為著什麼,朱元璋會不知道?所以乾脆不選皇子,來個隔代選擇也不錯,可惜的是,他朱元璋想到了皇位可能帶來的兄弟相殘,卻沒有能設想到叔侄有打對臺的一天。最後,遵從長幼嫡庶之別。朱標為嫡長子是正宮馬皇后所生,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朱標的兒子在,就輪不到二兒子,至於朱棣就更沒戲了,排行老四,還是庶出,至於寧王排行在十幾,就只能看看吧,就這一條拿出來,朱元璋也能堵住其他人的疑惑的目光,當然也有人會說,暢遊有序也不盡然,關鍵是皇帝就是這麼看的,你能跟朱元璋辯論嗎?就這樣,諸多王孫貴族也就接受了事實,可惜的是朱允炆太急切了,一番削藩不成,反而把自己逼得無路可走的窘境。

  • 13 # 左咚

    1 朱允炆不堪大任,只是相對而言的。他的叔叔們都是跟著太祖打過江山的,就軍事能力來說,他是不及他的叔叔們。他只當了四年皇帝,而朱棣在位22年,創下的永樂盛世。他跟前後兩位皇帝一對比,自然就平庸了。

    建文帝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說他不堪大任有點欠妥。

    2 權利交替是父亡子替,但明朝講究的是立嫡立長,而且皇帝在位時就立太子,並沒有選賢而立的說法。朱標雖然去世了,如果朱元璋在兒子中選一個立太子的話,也輪不到朱棣,朱棣非嫡非長。皇位的繼承順序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可以影響到封建帝國的興衰,所有的朝代都有證明。或許朱元璋想建立一種繼承順序,就是立嫡立長,其它的啥都不好使,嫡子去世就嫡孫繼位。他的這種理念是成功的,後世之君一直很好的遵循,即使朱棣以旁系篡位,也無人敢更改這個規矩。

    3 朱允炆在朱元璋身邊長大,為人寬厚純孝,和他父親很像。太祖皇帝的觀點就是武將打江山,文人治江山。在開國後,大興殺伐,功勳老將死了一批又一批,毫不念及舊情,不是沒有他自己的道理的。治理江山用武將是不行的,要靠文人。朱允炆的溫文爾雅,脾氣性子極好,又修習儒家經典,有自己的治國理念,他會是一個很好的守成之君。

    4 朱元璋是雄才偉略,做事狠絕的皇帝,如果他自己來處理朱棣,可能也就分分鐘的事。不處理諸藩王可能是因為自己年世已高,對兒子下不去手,也可能他沒想到朱棣真的敢反,也可能沒想到朱允炆這麼弱。

    這些過去的問題沒法爭論,

    想起生活中的一句話;父母疼小兒,爺奶愛大孫,這樣說感覺一切都豁然開朗。就是疼愛,沒有理由。

  • 14 # 語文360

    朱允炆宅心仁厚,是個坐江山的好皇帝,朱元璋的選擇是正確的。

    朱元璋在建文帝登基之前,已經清洗了很多悍將,為朱允炆順利繼位鋪平道路。

    但無奈的是朱元璋的兒子們能征善戰,手握重兵,割據勢力強大。

    建文帝登基後,就開始削藩,遭到皇叔們的反對,朱棣起兵靖難,最後推翻建文帝,成為永樂帝。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朱元璋分封了兒子們藩王,是想讓他們協助建文帝統治大明。

    明朝的開國功臣們被罷免的、被殺的,導致建文帝的文臣居多,但帶兵打仗的武將卻很少。這也是朱元璋埋下的隱患之一。

    總之,建文帝登基後,就採納文臣的建議開始削藩,過於著急,應該安撫勢力小的蕃鎮,先削弱勢力強大的藩王,效果更好一些。

  • 15 # 大雄世界

    朱元璋晚年殺的功臣太多,加之在馬皇后死後,也做過一些錯的事情,因此朱標的死也與之有關。朱元璋傳位給朱允炆是因為其不僅是皇長孫,而且還帶著一些對朱標的愧疚感,才堅持要把皇位傳給朱允炆

  • 16 # 這些歷史要讀

    成王敗寇,朱允炆的無能懦弱和不堪重任,多半是因為朱棣最後奪得了天下,後世史官為了標榜朱棣靖難之役的“合法性”和“正義性”,所以摸黑所致。

    事實上,朱元璋並不覺得朱允炆不堪重任,而是很欣慰他的仁孝和好學,也相信他日後將會是一位仁君。朱元璋要擔憂的,也只是怕他政治手腕不夠強硬罷了。

    公元1392年,朱元璋苦心栽培的儲君朱標先他而去,對他的打擊固然很大。但朱元璋也是個特能生的皇帝,除了朱標,自己還有20多個兒子,尤其是常年戍守北境的燕王朱棣,其文韜武略足以堪此大任。因此,大明儲君大有人選。

    但是,朱元璋一心想避免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所產生的紛爭,所以他希望透過嫡長制來顯示皇位繼承的合法性。按照嫡長制的原則,嫡長子不在就應當立嫡長孫為儲君。加上對長子朱標的顧念,所以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嫡長孫朱允炆作為儲君人選,並加以培養。

    而當年朱標病死後,朱允炆守孝期間,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曾經安慰的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朱允炆的德行是很肯定的。當然,對於朱允炆的軟弱,朱元璋也是有所顧及的。不過這都不要緊,因為朱元璋早就為自己的後代子孫蕩除了功臣悍將,以免他們威脅自己後世的皇權。

    只不過,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反而把朱允炆給坑了。由於明初能征善戰的名將都在接連的政治殺戮中,被一個個幹掉了。導致朱允炆在面對朱棣的叛亂時,幾乎到了無將可用的地步,硬生生的被軍事指揮素養更強的朱棣給奪了江山......

  • 17 # 可可潘琴

    朱元璋為什麼會把皇位傳給朱永文呢?有這麼幾點。第一個呢他和馬皇后生的兒子,朱允文爹!死的早。是長子!第二個按照中國傳統思想傳嫡不傳庶的原則,他明知道孫子不堪一用。但堅持這麼做了。第三個主要原因是他一手帶大的。他希望呢父慈子孝。希望他的幾個兒子呢能夠輔佐朱允文把大明能夠發揚光大下去!這四個呢就是他和馬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刻!朱允紋是他和馬皇后的兒子的孩子這份感情始終割捨不下!

    就是因為這樣幾個原因。朱元璋在他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文!

    上述的個人觀點!

  • 18 # 希望星晨58298869

    眾所周知:朱元璋對朱標寄予厚望,可乞丐出身的皇帝對培養太子沒有正確的方法,總是當朱標的面製造血淋淋的恐怖事件,把一個好好的太子活生生地嚇死了,悲痛欲絕的朱元璋萬般無奈,只好重新選擇太子。

    《明太祖實錄》中記載了這段故事:朱元璋說:燕王朱棣在某些方面很像我,他賢明仁慈、勇敢威武、雄才大略,想立朱棣為太子.而翰林院的書呆子劉三吾說:燕王確實如你所說,但是立了燕王,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朱標是老大,這二位分別為老二、老三)怎麼辦?

    朱元璋無言以對,沉默半響,兀自傷心痛哭!歷經艱辛,出生入死的朱元璋深深懂得以能力與自己的喜愛來擁立太子會麻煩一大把,而最為穩妥的辦法就嫡長子繼承製。

    估計燕王搶了侄兒的江山後,篡改了史實,因為《明太祖實錄》必須由朱棣欽定,這明顯有為自己臉上抺粉的意思,說是不要臉沒有人否認。但透過以上對話,我們能體味出朱元璋選擇接班人的心路歷程充滿了艱辛與無奈。

    忠厚的朱標死去的時候,朱樉和朱棡還健康地活在世上,作為皇子也有榮登寶座的意願與機會,縱使朱元璋有意讓燕子一飛沖天,這哥倆會俯首帖耳嗎?退一步說,就算這二位寬厚仁慈,為息事寧人而善罷甘休,自己如何面對天下百姓與朝臣的質問和輿論呢?

    所以:設身處地,你是朱元璋大概也會讓朱標的兒子當接班人!

  • 19 # 小二精品剪輯

    請問你怎麼知道朱元璋就知道朱允文不堪大任了!你親自問過他嗎?好了!開個玩笑說正題!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親自選的帝國接班人,苦心栽培二十五年的帝國二號人物太子朱標暴斃身亡,朱標的死可以說是徹底打亂了朱元璋的大明繼承傳統。悲傷之餘的朱元璋力排眾議的選擇了帝國新的接班人,朱標之子朱允文。我覺得朱元璋之所以會選朱允文為接班人有以下兩點。

    第一對已故太子的懷念之情導致朱元璋愛屋及烏的選擇朱允文接替他爹朱標成為新的帝國接班人。我前面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朱標是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太子的文章,主要介紹了朱元璋是如何對他這個嫡長子的喜愛的。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了,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後就把朱標立為國之儲君,並且對他寄予厚望讓他跟著名明初大才子宋濂學習經傳,朱標勤奮好學,敦厚老實。不僅如此朱元璋還放權與太子好鍛鍊太子獨當一面的能力,可以說朱元璋為了好培養這個接班人是煞費苦心。可是誰知道天不遂人願,太子朱標突然暴斃身亡,朱元璋在悲傷之餘出於對朱標的懷念之情選擇了朱標嫡子朱允文代替他爹做新的帝國接班人也是人之常情。第二點我覺得是朱元璋覺得朱允文和他爹朱標一樣性情溫和若是繼位會推行仁政。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得江山不易,所以對自己九死一生得來的江山非常珍惜生怕有人搶走。為了鎮住那些所謂的驕兵悍將他不惜"一日斬十候""火燒慶功樓",為了廢除兩千多年的丞相制他前前後後殺了不下兩萬人,導致整個帝國都陷入白色恐怖中。這個時候朱元璋認識到人已經殺的差不多了,帝國需要推行仁政來休生養民了,如果這個時候再選個和自己一樣的性格的接班人那就適得其反了(比如很像自己的四皇子朱棣),和其父一樣性格溫和的朱允文是最好的人選,朱元璋覺得朱允文繼位後以期溫和的性格一定會推行仁政讓充滿白色恐怖的帝國慢慢的穩定下來。對於一個新生的王朝來說維穩是最重要的。我個人覺得朱元璋是出於這兩點才選的朱允文為接班人的!

  • 20 # 濁酒話煙語

    不知道提問者從哪個歷史資料認為朱元璋感覺朱允炆不堪大任的。選擇朱允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朱元璋是為了保證嫡長子繼承的延續,知道如果在嫡長子合法繼承上出了錯,可能國家真的就國運崩塌了。從唐的玄武門之變就可以看出,因為李二開的壞頭,後代中謀反者云云。

    其次,朱元璋的好殺,使得他更欣賞朱允炆身上的仁善良。可能自己得不到的就是別人羨慕的,朱元璋更希望朱允炆接管以後更多的是仁治,就好比漢武帝之前得文景之治為漢武帝打下了好基礎,才成全了漢武帝。

    最後,我想說朱元璋絕對沒有認為朱允炆難堪大任,他更是希望朱允炆可以接替,畢竟是家天下,天下安危風向更系身於一人上,憑藉朱允炆的仁和可以善待他的叔父們,但是沒想到叔叔確造反了侄兒的反,這個是朱元璋沒有想到的。主要是朱允炆的消藩急攻進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透過節食快速減肥,這種方法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