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工作重心有所分心?
2
回覆列表
  • 1 # 卓越同行網

    1)源起:改革開放初期,基層年輕幹部的劃分被界定為35歲以下,自此人們普遍接受了用35歲來衡量人才年輕與否的思維定式。

    2)目前隨著技術的發展,知識密集型企業逐漸增多,公司的平均年齡多數在27歲左右,35歲的員工會對公司年輕的管理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3)35歲一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思維模式,融入全新的單位相比年輕人難度略大。

  • 2 # 六哥Charlie

    這個可能主要從兩幾方面來看:

    1.自身方面

    男女不一樣,男人35以後正開始發力,在這個時期的男人大部分已經成家,同時工作經驗比較豐富了且一部分佼佼者成為了一些企業的給高管,他們這時候已步入穩定期,一般也不想動了;另一方面,如果他們再次擇業,那麼選擇的方向基本也是企業的高層或自己創業。女人在這時候,經過前幾年的拼搏和婚嫁,家庭的收入逐漸穩定,基本喪失拼搏的動力,況且家庭孩子已到了10歲左右年齡,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如果丈夫自己做事或在企業任職高管,工作壓力巨大,更多的家庭事物將由自己承擔。同時由於生理原因,精力已大不如前。這就造成大部分35歲女性面對一些職場不如意,已無心跳槽了。2.外部原因

    男人在35歲後,人脈已逐漸建立,無需再透過公開渠道投遞簡歷找工作,且一般這個年齡階段基本都是企業中高層,正常情況要換工作都會有企業主動拋橄欖枝。在普世的眼中看35歲後還在外面找工作,將不被人認可,覺得這樣的男人有點無能!而且企業對外的公開招聘基本都是中低階職位,高階職位都會動用獵頭,而不會選擇公開招聘;女人在這時候相對剛畢業的那些小鮮肉們,已經顯得不再年輕,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對企業找這麼個歲數的人,來和小她好幾歲的小妹妹一起搶飯碗,會遭到鄙視的,況且這個階段的女性也不屑這樣一份工作了。而且,一般的企業崗位中除了會計和後勤採購等崗位,隨著年齡越長能力越被認可,其他崗位對女性而言基本都是青春飯。這樣就造成很多企業木有這樣的空崗為其提供合適的機會。

  • 3 # 董永根

    常言道,男人三十一枝花,三十為上,四十為下,三十愛財。這些俗語恰好說出了男人的心裡話。

    35歲以下的年齡,正好是男女青年們賺錢養家餬口的時候,也是年輕有為,思想活躍,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對事業有上進心的時候。

    35歲以下的年齡,正是發揮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最佳時期。這個年齡階段在企業工作生產上,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從而降低了成本,老闆賺錢就更多。如果年齡在35歲以上,有些男女手腳緩慢,腦子不靈活,相反,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從而成本增加,老闆賺錢就更少。加上35歲以上的男女買社保的多,公司就多出一些費用開支,老闆賺錢的壓力就比較大。而35歲以下的男女青年們想到自己年輕,買社保|5年滿後,還不到5o歲,領退休養老金需在6o歲以上才可領到,因此,乾脆不買社保。這明顯就給企業老闆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費用開支。介於諸多因素,好多企業招生都有個35歲年齡限制的原因。

  • 4 # 燕墨天

    主要問題就一點:

    35歲的人都是有家有孩子,企業給不起工資,剛畢業的大學生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企業都是抱著實習的名義從基本工資開始。

    如果我是老闆我願意用35歲左右的員工,第一都有生活壓力,他們明白不拼命家裡人就要唉餓。總比領導一批評,一給點壓力就吵吵不幹的年輕人強。

    第二:工作經驗豐富,能舉一反三,工作思路活,企業不光需要執行力強的人,也需要有頭腦的。而且還能帶來一些其他公司的優秀管理經驗。

  • 5 # 河馬福的暖意

    35歲竟成職場老人,一過了35歲似乎就很討人嫌……在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之下,一種日益突出的“35歲現象”引發網友熱議,不僅

    公務員

    招考年齡要求35歲以下,很多企業也將進人的門檻限定在35歲,35歲儼然成為職場“生死線”。在解放碑、觀音橋的部分單位、招聘會現場進行了調查,網友、市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種現象是年齡歧視,並不合理。專家也認為,招聘中對年齡“一刀切”的處理太武斷,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除了

    公務員

    還有很多職業拋棄35歲去年12月13日,

    重慶市

    有關部門聯合釋出了通知,明確公務員招考年齡要求一般在18週歲以上,35週歲以下,任何機關部門不得隨意更改。重慶就此展開的網路調查,吸引了7646名網友參與。8%的網友認為,不算歧視,這個限制圈出的就是精英範圍。43%的網友表示,年齡不代表能力,年齡限制就是歧視,只要有口氣還活著就可以考。23%的網友認為,可以有年齡限制,但不是歧視,可適當放寬上限,45歲以內都可以。還有26%的網友表示,對此不感興趣。其實不少行業都有預設的年齡限制。比如前臺接待、通訊業的客服代表,年齡限制在25歲以下。“30歲以上做銷售的都很少,我們公司35歲的幾乎沒有。”江北一從事置業顧問的王麗講,公司除了管理層,幾乎都是80後。而對許多IT人來說,35歲則意味著技術生涯的結束。記者在網上看到,事業單位、高校教師、金融、廣告行業等的招聘條件裡,不少也將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不少應聘者因年齡被拋棄,成了邁不過去的一道檻。

  • 6 # 不管事的東家

    我來說個實話,請不要罵人,謝謝。首先,說佔企業數量最多的中小企業吧。每個中小企業的中高層崗位一定是有限的並且非常少的。最關鍵的是這些人基本上是在本企業工作5年以上的相對優秀的老員工。他們基本上剛好處於35歲左右。對於這些中層管理技術人員而言,他們根本就不願意招比他們年齡大的,或者比他們更優秀的人才進來。而是更傾向於選擇比他們至少小個5歲以上的下屬。在管理學上這個叫“帕金森定律”。其次,老闆不是不想招35歲以上員工,而是這些人的簡歷到不了老闆面前。原因你們懂的。當老闆對自己的管理技術團隊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時,或者某個重要職位長期空缺時,這個時候老闆會選擇自己親自看簡歷,或者委託獵頭,或者親自去人才市場,這個時候,這些35歲以上候選人簡歷才能擺在老闆面前。對於擁有若干個子公司的企業集團來說,他們的中高層管理技術人員都是優先從下屬子公司晉升的,下屬公司的空缺則透過校園招聘直接從大學招人補充,或者透過社招補充。所以很多35歲以上職場人士感嘆難換工作。其實,35歲以上以上可以找到高階職位,關鍵在於你有沒有那個資格。35歲以上你想應聘總監或高工,你問下你自己,碩士學位有沒有?高階職稱有沒有?系統的管理思維和工具你有沒有?發明專利有沒有?如果這些你都沒有,人家憑什麼相信你有這個能力?當你沒有,而別人有的時候,這個面試機會自然是別人的了。所以,真正阻擋你晉升和換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你放棄了在職學習。個人意見,歡迎各抒己見,文明交流。

  • 7 # 旺旺142195755

    35歲的限制可能是有點受到公務員招考的影響,企業管理層或技術人員較少35歲的限制。35歲主要應該針對基層非技術性崗位來說,相對來說對35歲以下的人學習能力更強,更有上進心,更容易溶入團隊,接受招聘方的企業文化。企業招人本身就存在一定用工風險,萬一招個閱歷“太豐富”的白花錢不說,要是留下些“太先進的”想法,那哭都沒人聽,而且養老保險需交足15年才能退休,如果新招的是女同志又沒參過保,到了退休年齡卻退不了,就會可能存在法律上的風險。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 8 # 保險解密局

    我認為這和"招聘的職位有關,但凡公開進行招聘的職位一般不會很高,大多是基層員工或稍高。這樣的職位"最好的年齡是在26-35歲之間,一是有了幾年的工作經驗,入職上手都很快;二是精力充沛,能夠應付加班或出差,三是還有可培養的空間!

    但如果一個人過了35歲還混跡於基層崗位,只能說明此人是能力有限,或者這些崗位都不適合,因此對於招聘方來說此人沒有可培養空間。另外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工資,一般做到35歲,即使是基層員工,工資也不會很低,再跳槽,新公司不好給價格,降工資的話沒幾個人會願意來,漲工資的話,在這個崗位你又不值這麼多錢。

    至於35歲以上的精英其實是不需要自己費心找工作的,因為有很多獵頭公司都在盯著,而他們所在的職位一般也不會透過公開渠道去招聘。

  • 9 # 吃貨雜記

    35歲這個年齡界限應該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形成的一個慣例,慢慢形成職場陋習,因人而異,35歲以上的人不見得就不合適,只要自己真正有能力和工作激情,在求賢若渴的公司來說,年齡並不是問題,尤其新時代新模式新崗位造就了更多工作機會,當然,時代變化很快,35歲以上職場老司機的老經驗在需要新思維的崗位來看反倒是一種執行阻礙。

  • 10 # 使用者2768559862

    那是讓一些人在34歲之前早做準備,如果在時間限制內,要麼就是努力工作,要麼就是工作年限已死,只能告別工作之年,35後就不要找單位工作,可以找些體力活,然後攢錢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

  • 11 # 前端Bart

    我23歲時就發現公司裡沒有30 歲的人,危機感和緊迫感讓我意識到30歲是要脫離打工狀態的,當年在北京註冊了一家公司開始創業,賺了一百萬元過上了寬裕小康的日子。回頭反思打工是件浪費生命的事情,因為即使你能打工到退休你也會很辛苦,會搭很多時間在工作上而非享受有限的生命。

    只要你想想死之前沒做哪些事情會後悔,那麼現在就是該去做的時候了。我的同學35歲在北京下班後回家死了,甚至連思考該怎樣度過餘生都沒來得及。因此,35歲應該出去長時間旅遊,看看人生本可以這樣活而不是那樣活。一線城市工資高不假,但那是你的人生追求嗎?未必是。 我去了西藏、模里西斯、紐西蘭一些小地方看到了許多種活著的狀態後,覺得井底之蛙是沒法選擇生活環境的。無論你生活在地球上哪個城市,無論城市多大,在地球儀上都是一個比標識點還小的點,幹嘛那麼留戀一個點而放棄一個球呢。 賺錢是首要考慮的問題,35肯定不能拼基礎技術職位,必須拼見識、經驗和認識。另外要掌握一種金融交易工具,能使資產增值實現複利,類似巴菲特老爺爺。剩下就是拼健康長壽了。現在我每天鍛鍊身體堅持控制健康飲食,現在當初的一百萬連續複利了10年已經千萬級別了,雖然不及買房賺得多但也找到了代替打工的方法。 好了,說這麼多時間也差不多了,不趕緊回病房吃藥會被電擊的。

  • 12 # 張大志leo

    年過40歲,曾任企業HR,回答下這個問題。

    1、企業HR的真實想法

    企業高管和HR多半想的是:”年過35歲,您還不能靠朋友找到份工作,那多半是沒能耐。“不得不說,這麼想有道理。要知道老闆說的更噁心:”如果你有能耐別給我打工啊?“

    年紀大了之後,體能下降,更容易出問題,這也是企業不願意招年過35歲人士的原因。你沒跟我共過患難,為什麼讓我承擔風險呢?企業不願意冒風險。

    如果你比部門經理年紀還大,別人怎麼管你呢?說深了不是,說淺了也不是,不如您就別來了。

    所以,企業不願意招35歲以上的員工,如果你是老闆或者HR會更能理解這種心情。

    年輕時多投入精力維護好朋友,上年紀靠朋友介紹機會,靠能力創造業績是一條路。

    2、年過35歲如何應對

    我本人年過30歲就有”年紀大了找不到工作咋辦?“的擔心,尤其是在做了HR之後看過太多實際案例。很多年紀大的應聘者,狀態只能用”心酸“來形容。

    別說雖然年紀大,我仍然很努力。您到我這個年紀就會知道身體確實不如以前,看書也慢了,學習速度也慢了。

    我本人的應對之法是:

    A.多技傍身

    以前人總說一技傍身,現在變化太快,只能是多技而非一技。HR、管理、諮詢、寫作、健身的技能我都有,都可以多少換些錢,如此就不必把自己綁在一家公司。如果繫結一家公司,萬一公司倒了還是麻煩。

    B.學會反思

    建議反覆問自己”我能為別人提供什麼價值,什麼是我憑能力得到的“,以此為出發點指導自己的決策。我靠這種反思的能力躲過了幾次風險。雖然沒有爆富,但也生活安穩。

    C.堅持鍛鍊

    只有身體是陪我們走到最後的,堅持鍛鍊,保養好自己最為關鍵。周有光老先生已111歲,目前還健在,估計所有的敵人都死絕了。

    最後,年紀多大是否是關鍵考慮因素,要看你有沒有能耐!

  • 13 # 李子栗子梨1

    因為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最缺的就是錢。企業可以挑挑揀揀,設定各種條件進行所謂的篩選,這其實是對人力的揮霍和浪費。這種現實反映在人的意識中,造成了對35歲以上人士的歧視性對待。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35歲年齡線正在慢慢往上提

  • 14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988

    實際上歸根結底,在中國用工大多數老闆首先考慮的是錢,而不是成本。談到成本,就是熟練技能的與無經驗或者經驗少比較。所以,企業老闆在目光短淺的前提下,肯定會招35歲以下。35歲以上人員優勢:性情穩定,能力成熟,遇事一般能夠做出正確決策,除非特別沒有上進心的。

  • 15 # 玉蟬破曉

    個人覺得,企業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1.過了35歲,基本都是已婚已育,家庭方面會分散工作精力,不利於工作效率。

    2.過了35歲,學習能力相比畢業生要差很多,且工作的積極性已沒有年輕人那麼強,影響工作效率。

    3.過了35歲,身體沒有年輕人好,已不適高強度的工作任務,經常高強度上班身體吃不消,容易出事故,對企業來說是有風險的。

    4.企業需要注入新鮮血液,沒有新活力,公司很難提升創造力,年輕人就是首選。

    5.過了35歲的人,在所在的行業經驗豐富,個人自身價值也高,對於公司來說,人力花費成本加大。

    作為企業,必定以自身利益為主。畢竟企業不賺錢,是活不下去的。

  • 16 # 秋名山丶老斯基

    主要國家不重視技術型人才 工資低 又髒又累 你要沉澱到一定程度才吃香 我大學學的機械進工廠實習1500元一月 一年後轉正也才3千多 後來實在忍受不了就去幹銷售 幹了三年掙了點錢 貸款在學校附近幹了家打字影印店和奶茶店 自己當老闆挺好的

  • 17 # 珍視映畫

     在最近的一年的職業規劃觀察過程中,我明顯地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於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時間點的把握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如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我遇到的客戶中,往往是兩類較為極端的案例:一類是已經做到一定級別,至少是總監級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於20萬的人;另一類是工作多年,但依然處於一個相對低的位置,無論是職位層級和物質回報,還是個人的價值感,均無法得到較高認同。

      透過對比,我們發現,但凡那些在職業發展上獲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長的領域,至少精耕細作了10年以上。

      而那些在職場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屬於每隔一兩年換方向,從來沒有在某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下去。當然,除了頻繁跳槽的因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已經在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但這種積累屬於重複勞動式的,並沒有上升,致使職業發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認,你都必須重視“35歲現象”。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如果你的年齡到了35歲卻還在透過招聘不斷跳槽的話,你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根據我們的實踐諮詢經驗來看,如果你真到了35歲甚至更高的年齡才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很有可能這個問題你已經無力解決了,很多現實的困難會讓你有心無力,束手無策。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會因為當初的選擇後悔不迭,但卻欲哭無淚。所以,無論是為了避免走更多的彎路,還是邁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須提前思考你未來的謀生之路。已經有太多的案例證明:未雨綢繆會比臨時抱佛腳有用得多。

      在我的客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80後,也是職業規劃問題的高發區。年齡最大的一批80後,已經過了“三十而立”的年齡;但還有相當一部分80後,正在邁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說年輕是上帝給予你的犯錯的資本,你還有時間去彌補;但如果你已經到了二十歲的尾巴上,這種資本將不再是你的專利。從畢業到你的而立之年,這個時間已經足夠長,讓你有足夠的機會去了解社會,適應社會,並反思自己的成長。

      從30歲到35歲,這其中有5年的時間。假如給你足夠犯錯的時間,那麼,為了不讓你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變得一塌糊塗,你至少應該在30歲就確立明確的目標,並利用5年的時間去追趕。

      這可能是你成長的最後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個時機,你已不再年輕,社會也不會再以包容的心態去原諒你的年少輕狂。否則,你多走一步錯路,就必定要在以後以十倍的代價補回來。從30歲到35歲,你應該學著為你芸芸眾生般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以便讓你下半生的職業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夠重來”的悔恨和遺憾中度過。

      02

      所以,為了避免“35歲現象”的降臨,我們得在30歲時就開始注意這三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家庭與責任

      大多數的人,到了這個年齡,都必須要考慮一下家庭問題。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你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你的職業到底該如何發展,才能確保讓你支撐整個家庭的負擔?這不僅僅包括你的愛人,還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

      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壓力是成倍增長的,但如果你在職場上的成長無法實現倍增,甚至還在以某種形式進行著倒退,那麼,你以後的職業發展就會面臨更多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更多的時候,會使你沒有餘力去謀求更好的發展。

      很多人在跳槽時,往往會有一個很大的顧慮: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沒有現在的高,那麼,現在的工作,我還會輕易再動嗎?說得更不客氣一點:我還敢輕易再動嗎?我還有那個膽量與勇氣嗎?

      所以,要想行動,就趁早,趁你還沒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時候,輕裝上陣,拼盡全力向前衝,這是你唯一的選擇。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享受安逸,否則,你的後半生都將永遠在碌碌無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個問題:能力與年齡的匹配度

      為什麼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明確規定要5年經驗、10年經驗等等類似的工作經驗要求呢?因為工作時間意味著與之匹配的能力等級。同樣的工作,5年經驗和10年經驗所積累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能承擔的責任也是不一樣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長,往往也意味著你的能力越強,這二者之間是一種正向倍增的關係。但如果你違背了這種關係,那麼,你就無法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進而喪失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在我們的很多客戶中,其中較為棘手的一種情況,就是能力與年齡不匹配的問題。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所以當他們的職業想向上突破時,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導致這種情況的產生有兩種原因:一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方向上積累,無一技之長;二是雖然在一個方向上長期積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長的,剩下的幾年都是在做重複勞動,原地踏步。

      所以,對於那些年齡30歲的朋友來說,從現在開始,你必須要慎重審視一個問題:從畢業到現在,我工作幾年了?我身上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與我的年齡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麼,你一定要及早樹立危機感,並跑步前進,以彌補與那些先知先覺者之間的差距,確保自己不會在競爭的過程中被他人擠下馬。

      第三個問題: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提升

      我們曾經服務過一個客戶,做銷售做了五六年,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戰操作經驗。有一次跳槽去應聘某知名快消企業的區域營銷經理的職位。在面試的過程中,所有關於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他都能夠對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統層面及戰略層面的問題時,他的腦子就一片空白。

      我相信在職場上做過五六年的人都有這種感受:感覺在具體的操作層面,無論是流程,還是技巧與方法,都能夠熟練掌握;但如果從更高一層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職場,不同職位等級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他們所具備的眼光與思維模式同樣也有差別。同樣,每一個不同層級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識結構。層級越高,你看問題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體知識結構層次也要向上發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遠只能停留在具體的基層操作層面上,不會有大的發展,職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從溝通的層面來說,你的職位越高,你與老闆的距離就越近,你與公司最高領導接觸的機會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問題的思路無法與老闆們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麼,你的能力是無法得到認可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向上晉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職業生涯也會就此止步。

      03

      那麼在30歲之前,我們該如何打好基礎?

      30歲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年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如果你30歲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積累,那麼,30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要想獲得突破是十分困難的,有很多現實的問題無法解決。這是硬傷。所以,要想讓你30歲以後的職業生涯不後悔,順利渡過30歲這道坎,你就需要在30歲之前對自己負責,未雨綢繆。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

      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雖然經驗並不一定與能力相關,但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

      

      所謂核心競爭力,一定要有一個核心才行。圍繞著這個核心,你才能構建你的競爭力。而這個核心,就是你的職業目標方向:我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解決了,方向明確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彎路的人走得快,因為你明確你的目標,你一直在朝著你的目標前進,你是在走直線。捷徑是什麼?捷徑就是不走彎路,永遠走直線。

      04

      身在職場,無非要做兩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如果說找準目標為是了積累更多的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話,那麼,學會做人,則是你要職場發展要考慮的第二件大事情。

      在做人的修煉中,有四項要素,是能夠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致命性影響的:

      第一項要素: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這其中包括與你的上司的關係,以及與你的同事的關係。與上司的關係不好,直接決定著你的升遷。所以我經常說:“如果你與上司的關係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著你在這個公司的職業生涯就此終結。”而與同事的關係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遷了,成為了他們的領導,你也會因為缺乏“群眾基礎”而導致權力被架空,你的下屬對你不是陽奉陰違,就是故意挑釁,你會發現領導這個位置其實很不好坐。

      第二項要素:樹立不斷學習的能力

      我們應注重學習的重要性。我去年曾經碰到一個客戶,已經近40歲的人了,做會計做了14年,但仍然只是一個基層主管的職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晉升的機會,也已經好多年沒有加薪了。我們問了他一個問題,“在這14年中,你有沒有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電?”他說,“沒有”。“從來沒有嗎?”“從來沒有。”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但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卻是非常普遍的。

      關於自己的學習與成長,你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與一年前相比,我的專業能力明顯進步了嗎?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嗎?假如遇到職責範圍內的事情,我一個人是否能夠獨立搞定,是否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厚度決定高度。你所以會有厚度的積累,原因在於你不斷強化的學習能力。沒有學習,你的職業發展就會在原地踏步。你以為你沒有退步,但實際上別人在進步,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你也就退步了。

      

      第三項要素:立職業化精神

      不管你有沒有目標,不管這項工作是不是你願意做的,只要你在這個崗位上,你就應該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謀其職,這是最起碼的一種職業素養,也是任何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種職業精神。既然在這個崗位上,你的崗位職責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別在這裡浪費大家的時間。良好的職業素養,有時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良好的職業化精神,是很多優秀人士身上必備的成功素質。即便這份工作你不喜歡,也不要用消極的的方式去對待,因為你不僅在浪費公司的時間,更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身在職場,你能收穫的無非是兩種東西:一是回報,二是成長。在沒有明確的目標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把所有你能夠在這個職位上得到的東西,統統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你會兩手空空,什麼也得不到。

      第四項要素:有強大的內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實內心裡都很脆弱,無法經受漫長人生道路上所降臨的各種苦難。要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即便是耶穌,又何嘗不會遭受苦難的洗禮?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一個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極悲觀只會讓你在希望面前錯機良機。《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你沒有本事成為聖者,但一定要變成強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永遠是自然進步的永恆法則。你只有適應這個法則,才能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獲得生存之地。

      最後,借用我最喜歡的喬布斯語錄,作為本文的結尾: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 18 # 健爾馬裴老師

    古語三十而立,現在看看三十五對於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差不多工作十年了。十年磨一劍,如果工作十年了還沒有工作起色,估計以後轉行都夠嗆了。個人觀點。本人三十有一,本科畢業。至今仍乾電話銷售,這個工作就是個中專也能做。但是我覺得自己雖然學歷看起來高些,但是我肯定會做好本職工作的。

  • 19 # 陳建軍80261860

    跟社保有關係,中國最早可以退休的年齡是50,而保險最少要交滿15年才能領取退休金,如果超過35歲,很可能會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領到退休金而與企業發生糾紛,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才會有這樣要求

  • 20 # _桃之妖妖_

    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在27歲時生了第一個孩子,之後進入房地產公司工作,在公司四年後生了第二個孩子,現在人已經34歲了,三線城市年薪十一萬每月到手八千多塊,老公也差不多,有三套房,兩輛車,沒貸款,身邊好多做生意的,日子也不好過,作為女人應該也知足了,職業規劃沒有,只想安心養好兩個孩子就行了,身邊很多同學出國的,外企當高管的,但自己真不怎麼羨慕,可能在一箇中等的城市中,安穩的日子更讓人塌心,也讓人失去了野心,不過作為女人,還有什麼比守著老公孩子吃飽飯更好的日子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願帶孫子”的老人,兒媳該不該盡孝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