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資本尋寶

    李嘉誠處理的資產都是40年產權的商業地產,雖然這些地產都是在一線城市或者說主要城市關鍵地方,但是由於是商業地產40年的屬性,他處理這些地產是非常正確的,畢竟他拿地到出售已經經歷20多年,這20多年他的房租已經很客觀,再加20多年土地增值,他出售後的主要城市關鍵區域的商業地產價格收入就是很可觀。

    李嘉誠出售地產並不是他看不好我們經濟,更不是他跑路,而是他把他的多餘地產變相的變現而已,李嘉誠現在入局我們的土地市場,他正是看好目前房地產市場低迷,再次殺入我們的資本市場,還會用以上方法,繼續套現。

    這也是投資的一種屬性,叫做處理不良資產,購買更為有價值的資產。

  • 2 # 人間有愛32859485

    李嘉誠先生作為一個大企業家,有著獨特、獨到的眼光,他管理著上萬億的資產,無論他計劃、決定到哪裡投資,都很正常不過,都有他自己的考量,旁人永遠無法真正瞭解,否則,世界上豈不到處都是“李嘉誠”!路人個個都是大“企業家”!何來普通老百姓!何來市井小民!何來窮人!

  • 3 # 李廣眾66866

    這樣的人屬於真正的奸商,撈錢就跑。有利就到,不請自來。他又看到了商機,主要就是鑽國家的空子。有他不多,無他不少啊。

  • 4 # 慎獨精思

    大陸進一步的改革開放政策利好,依法治國法制公平持續好轉,14億人口紅利還在,龐大的市場機遇可操作空間廣泛。

  • 5 # 紅滿天4861

    很簡單,英國正式脫歐了,而且英國國內又在鬧獨立,很可能英國面臨分裂。那麼,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就不怎麼保險了,所以,他再一次到中國投資也是為了減少對英國投資的風險了!

  • 6 # 劉大流

    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沒有仇恨,只有利益。李嘉誠是個商人,自然具備商人特性,那裡有利可圖,就投資那裡,這很自然的事情。

  • 7 # 丁臻宇

    李嘉誠無疑是中國人心中的經營之神,更是房地產行業的執牛耳者。他的一舉一動不僅僅牽動著開發商的心,也引起眾多老百姓的爭議。

    他在商業上成功得近乎神一樣存在,幾乎每次重要時代時點,他都踏準了節拍:1950年代成為塑膠花大王、1967年冒險抄底香港地產、1970年代末大陸改革開放後投資內地...曾經他是時代的弄潮兒,後來,他是商業帝國的神話。

    然而,從2013年李嘉誠開始從大陸逐步撤資,引發巨大的爭議。“被放跑了李嘉誠”一度都成為熱議的話題。對於李嘉誠這樣的華人首富來說,無論多麼低調,都難以避免被煤炭,被大眾所消費。

    很多人都說李嘉誠是因為擔心兒子處理不了政商關係而從內地淡出;也有人說李嘉誠是因為看到內地房地產過熱後潛在的危機。

    我更相信後者,低買高賣,是李嘉誠投資致勝法寶。曾經在orange電信上,李嘉誠一筆淨賺1000億港幣。以他在國內的投資體量來說,也很難做到說撤離就撤離。就我的理解來說,充其量是高拋低吸而已。

    英國脫歐僵持了3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英國局勢動盪,很多企業都開始撤離英國。英鎊也在不斷縮水,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產,也一度縮水了近千億元。

    眼下他似乎又開始重新佈局內地的商業地產。

    從長遠的角度看,投資就是買未來。所以投資於未來最有活力的經濟體,才是最佳選擇。李嘉誠走過,又回來。說明中國經濟經過近10年的調整,已經重新成為推動全球經濟上行的重要力量。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或許,李嘉誠從未離開過。

  • 8 # 大中華AAA

    李嘉誠是個商人,商人麼唯利是圖,他前幾年從大陸撤資,今天又返回來投資,只能說明他對大陸經濟發展環境預期的變化,就是他前幾年不看好大陸經濟,現在又看好大陸經濟發展了。

    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是網民們前幾年太高看李嘉誠了,非要讓他與大陸人民共進退,其實他就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商人,用不著給予過高的期待。因此,今天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就一句話——大陸經濟發展前景看好!OK!

  • 9 # 東方上院

    他內心很清楚,祖國的錢最好賺,從大陸到香港都給了他巨大的商機,目前上海在國際商界的地位做為商人都知道,可以離開香港但不能失去上海,對他來講一生中也許是最後一站了。必競是中國人。

  • 10 # 老金財經

    曾經中國首富的李嘉誠在前面已經從內陸撤資,把資金從內陸撤資轉投資到海外,現在又回到大陸殺了一個回馬槍;李嘉誠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哪裡有賺錢就去哪裡投資,現在李嘉誠資金再度回大陸投資,說明大陸有商機。

    李嘉誠創辦的亞騰資產管理公司(ARA Asset Management)與Straits Real Estate以及工銀國際組成合資聯合體,共同收購位於上海浦東的三林印象城,此項交易預計在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李嘉誠本次交易價格為3.47億美元(24.2億人民幣)。

    李嘉誠此次又耗巨資收購大陸資產進行投資,此時李嘉誠再度回到大陸投資我認為都是有以下巨大原因:

    (1)李嘉誠海外投資踩雷,從大陸空手套線了1700多億之後,把這些資金轉移到海外,根據報道李嘉誠在海外投資接連失敗,虧損超1400多億,也就是來回坐過山車。而此時李嘉誠再度回到大陸投資,還想從大陸賺得盤滿缽滿的,又要從大陸空手套白狼了。

    (2)李嘉誠看好上海浦東的三林印象城,由於三林印象城覆蓋人群超過40萬,而周邊也是唯一已經有競爭力的購物中心。從而李嘉誠看到這個商機之後,再度回到大陸上海進行投資地產,又想再度在上海紮根,從這片區撈取一筆重金。

    (3)李嘉誠在大陸已經有足夠的投資經驗,已經摸清了大陸的商機規律,畢竟之前李嘉誠在大陸已經投資成功案例。正所謂要投資熟悉的市場,類似李嘉誠在香港很多資產都是他的,所以此時回到大陸,他的鼻子嗅到了錢的回到,再次回到大陸投資。

    總之資本市場就是這樣的,玩的是資本,玩的是頭腦,這些熱錢哪裡有賺錢,熱錢就是會進入到哪裡。而此時李嘉誠再度耗資24個億回到大陸投資,肯定又是看到了上海的商機,這個原因就是李嘉誠再度回到大陸投資的真正原因。

  • 11 # 天邊那一抹雲霞

    商人逐利輕別離,李嘉誠是商人,別用更高的標準要求一個商人。李跑到英國去是看到了英國的機會,現在英國脫歐,原先看好的機會沒有了,於是跑到中國來了,商人嗅覺是靈敏的,李一定是看到大陸某些方面能給自己帶來發財機會了,僅此而已。

  • 12 # 落地繡才

    李嘉誠還是要掙大陸的最後一個銅板,他投資外國的資金虧損的多,掙錢的少,還不如穩賺大陸這個最後的銅板,這就是他的精明之處,外國虧的在中國撈回來!

  • 13 # 穗基779

    正如李嘉誠說的“我就是一個商人”,商人就是講利益的,只要有利益他就會去,他另外的意思是政治、公平、正義、民族大義都不是他的首選,其實所反映的是在中國大陸教育和他的理念不同,他就是實用主義者,但是現在這個世界有多少不是現實主義者呢?現實世界人的區別只不過是做了承認,做了不承認,做了沉默,沒有能力做或者沒做不說,沒有能力做沒做大聲說自己不會做,有能力做不說,有能力有機會做不做大聲說不做。李嘉誠就是一個為了利益會去做,做了以後承認的人罷了。

  • 14 # 睿思天下

    李嘉誠在內地還擁有不少的物業,這次投資內地可能是李嘉誠有一些迴歸的考慮了。

    李嘉誠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也作為一個世界頂級的企業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全球化佈局了。因此,李嘉誠的企業佈局是以全球化的視野來進行運籌帷幄的,也是以全球化的格局來考慮問題的。

    這次李嘉誠建立的亞騰資產聯合Straits Real Estate以及工銀國際收購了上海萬科三林城,這次收購花費了大概24.2億元。這是亞騰資產在2019以來在內地的第二次收購物業的舉措了,在2019年年初的時候,亞騰資產還收購了位於成都春熙路商圈的一個晶融匯購物中心專案。

    這些收購有可能是李嘉誠開始從新考慮迴歸內地投資物業專案了。現在來說,李嘉誠這十幾年投資英國4000億元,雖然賺到了一些錢,但是跟李嘉誠原來設想的賺大錢可能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而這些年內地經濟發展迅猛,可能也是遠遠超過了李嘉誠的想象。而且最近兩三年內地房產專案持續調整,有些商場價格較為便宜,這個也可能是亞騰資產開始大手筆收購內地物業專案的目的了。

    這些李嘉誠建立的亞騰資產收購了上海萬科三林城,可能也是一個訊號,這個訊號可能標誌著李嘉誠投資的重心有可能從英國,加拿大等國家轉移出來,有可能會在今後持續加大在內地的投資。

    畢竟從未來發展來看,我們的GDP增長速度達到了6.6%左右,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而放眼國外,只有美國維持著一定的增長,歐洲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增長率持續低迷,這個也讓李嘉誠的投資收益較低,這個可能就是李嘉誠最近十幾年財富總額不變的原因之一了。

    綜上所述,李嘉誠也是一個在全球佈局的頂尖企業家,這次李嘉誠建立的亞騰資產開始投資內地商場專案,可能預示著李嘉誠已經看到了內地經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在未來李嘉誠有可能將投資重點放在內地。

  • 15 # 知識廚子

    因為發現判斷錯了

    我覺得針對題主說的李嘉誠為何又在大陸投資?的問題,應該是老李覺得,當初自己的判斷有點失誤,導致錯過內地的很多機會。在利益面前,他依然選擇打自己的臉。

    預判失誤

    當初李嘉誠作為商業大鱷,有著神一樣的預判和傳奇經歷。而且他曾經的名言:“不賺最後一塊銅板”,讓我們很多人為之敬仰,覺得這格局,這前瞻性,都是沒sei了。感覺這輩子都學不會,學不了的。結果,當老李的產業在英國開花結果的時候,以及在英國的基礎設施上斬獲成功的時候,英國突然要脫歐了,這樣就有點不好玩了。如果英國在整個歐洲體系裡面,還是可以讓李嘉誠活得比較滋潤的。但是一旦脫歐,那事情就不好玩了一個孤苦伶仃的英國,以及英國的人均消費能力,無法支撐龐大的老李家族產業。

    錯估形勢

    老李錯誤的把自己在資本主義社會學到和悟道的形勢判斷邏輯,應用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當他以為我們的樓市會想日本那樣崩盤,失去20年的時候,提前做出了自己的判斷決定。當他已經完成勝利大逃亡的時候,他發現他的預判不準了,而且好像也沒有因為他的離開,造成市場行情的變化。最後經過幾年的觀察的總結分析,老李一拍大腿,發現自己錯了,而且錯的挺深。這不開始悄悄地回來繼續投資,因為這裡的誘惑讓他無法自持。我們的市場和消費能力,怎麼是英國那樣日落帝國能比擬的呢。

    最後總結:

    所以我覺得不僅是李嘉誠,那些被李嘉誠帶偏的商人們,都會回來的。因為在臉面和利益面前,他們都會選擇不要臉的。

  • 16 # 許嶽炳

    商人利益大於天,但他是中國人,知道中國人的工作創新。熱愛工作不怕苦。只要出錢加班了也無冤言。熟悉中國風氣。不怕苦不怕累。到了外國投資本地人沒有國人勤勞。素質也不好。一對比看不慣了。還是在中國投資佳。

  • 17 # 明觀大盤

    所以,他又回來了! 無論是買還是賣都是正常現象,但是買有買的原因,賣有賣的邏輯,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是否適合。

  • 18 # Tiger142565882

    [捂臉][大笑][呲牙]有人說李嘉誠投資英國虧本??扯淡吧!投資英國民生產業,那是穩賺滴,細水長流,每年有10%的投資回報率,對於大資本來說,就是難得的。至於一時股價波動,不妨礙。不知道你們怎麼算錢的?[摳鼻]家國情懷?鋪面大把大把租不出去,房子大把大把賣不動。如果這是家國情懷,那麼,現在面臨倒閉的房地產公司就是愛國者。[捂臉]走,不會因為人家說什麼而不走,來,也不會因為他人看法而來。這次可能是剛到要加大開放國際金融進入吧。應該有錢賺咯。[捂臉]

  • 19 # 魚磊衛靜

    我的看法:

    1、象李嘉誠這樣重量級的人的生意視野是全球性的,是對全球各國各地形勢把脈對比,從中尋找自己的機會。他們往往是選優,即優中選優,次中選優。

    我們絕大多數人未處在那個平臺,往往不好理解。就是在一個平臺,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狀況。

    2、李嘉誠是個商人,不是政治家。他的思路就是商人思路,當然是權衡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後的思路。

    這一點,我們與他還有個資訊不對稱的區別的。

    3、李嘉誠是個人,再具體點是個華人。我們應該著重去看他的生意能力和業績,著重去看他參與慈善事業的表現。當然,做為華人,當然要看他在慈善方面對他祖國的傾鈄程度了。

    大家應該知道,慈善事業是既考慮慈善本身,又考慮利於生意,也考慮個人形象和企業形象的。往往不是那麼單一的。

    4、李嘉誠過去在大陸的投資也是雙刃劍。一方面,為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缺少資金的大難題,注入了大量資金和活力,同時,帶動了許多海外華人在祖國的投資,也帶動了一些海外非華人來華投資。另一方面,李嘉誠也享受了很多優惠政策和照顧,賺的盆滿缽滿。

    5、李嘉誠這次在上海的行動,是不是與亞洲金融中心的有可能轉移有關?這個只有李嘉誠及其核心成員知曉。

    6、李嘉誠的血統是華人,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可是,誰知道李嘉誠有多少個國籍?李嘉誠子孫有多少個國籍?我敢說無人知道。

    對於這樣的人,想加入某個國的國籍的話,大多數國家都是開綠燈的。說穿了,允許國是為自己國家利益,本人是為自己的利益,往往是一拍兩合。

  • 20 # 晴天財經閣

    對於李嘉誠的投資思維和方式,我們必須得按照最直接的商業思維和商業行為出發,始終圍繞著資產的增值和避險從利益的核心點出發,拋棄所謂的家國情懷就能完全理解了。

    截至目前為止,李嘉誠最大的投資依舊屬於英國,現在對於大陸的投資,只能說是出於當前世界經濟環境的考慮。截至目前為止,世界經濟的下行壓力始終圍繞著主要的西方發達國家,從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形勢一切大好,目前的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外資,爭分必奪之地。

    如果英國的資產投資受到未來的風險抑制,那麼作為完全的商業行為,從利益出發點而言,李嘉誠勢必會重新佈局在大陸市場的份額。這並不是出於討好,只是完全的尊崇利益主義。

    並且我們看到,李嘉誠現在的商業佈局也只是針對一部分一線城市的商業購物中心,比如最近的收購上海某購物中心也只是試探性的佈局至於後續的如何遞增還得看後續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系統哪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