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豌豆菠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尋找世界上和主人公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一次有趣的旅行。就安利到這了,就不放圖了。

  • 2 # 植TALK

    紀錄片一定要看《航拍中國》

    彷彿即使隔著螢幕,依舊能感受到微風、河流、陽光和杏花。在這部片子的每一幀裡,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美到炸裂。

    一定要看超清!一定要看超清!

    用上帝視角重新審視莽莽神州、祖國大地時,

    才發現天地有大美,大美中國有風光無限。

    人們把大地劃成一道道波紋

    人們在波紋上種種花種草種小麥

    自然用它的畫筆描繪出一幅最美的抽象畫。一間房子

    一畝青田

    一方天地雲海翻滾

    相約傾瀉到人間有人家的地方必有沽酒

    雪地對酌

    一夢浮生

    鮮豔的口紅

    撐起了大地的顏值杏花多的像天上的星星

    定是上帝想要獨享

    偷偷藏在荒漠中的綠洲

    帶一卷書

    走十里地

    和身青草綿綿處睡去除了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國還有300萬平方公里藍海

    它們親吻大地

    也瞭望星空

    曾何幾時

    你也想像一匹自由的野馬

    奔騰於遼原之上一隻東北虎看向鏡頭

    動物的眼睛中也裝滿了好奇

    推薦這部記錄片,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愛,只想一直放照片!甚至還有地理老師說,這部作品中的每一幀畫面都是考點,其分佈之細密超過以往所有紀錄片,可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題目,覆蓋考點之全面簡直令人髮指。

  • 3 # 鄉村梁小雨

    【親愛的,不要跨國那條江】

    2014年,在韓國上映的這部記錄片,

    是以兩位老人為主角,

    他們是一對平方的夫婦,

    可恰恰是他們的愛情感動了整個韓國,

    其實說到愛情片

    我的淚點也是很高的

    一般的車禍,背叛很難換取我的眼淚

    但打臉的是這部記錄片讓我哭的慘無人寰

    他基本沒有什麼劇情

    前半部分就是講的爺爺奶奶的生活點滴

    後半部分講了爺爺病倒

    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時候

    奶奶無比煎熬的心路歷程

  • 4 # 發現一科技

    一星:《故宮100》、《中國古建築》、《敦煌》、BBC漫遊世界系列、《手藝》系列、《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梁思成 林徽因》等。下面大體說一下這幾部片子,主要是覺得體現了一定典型性。

    這三幅圖代表的節目分別為《故宮100》、《中國古建築》、《BBC漫遊世界建築群》,如果對中外建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來看看,《故宮100》時常4到6分鐘不等,是原來拍攝《故宮》的團隊製作的故宮小片,或者講一座殿、或者講榫卯結構、或者講一個傳說、或者體現一種後現代的故宮藝術呈現,都比較有意思。如果看小片不過癮,大家也可以去看《故宮》,對它的歷史,講的是非常詳細了。<br>《BBC漫遊世界建築群》是對世界建築的一個綜探,不管是現代理念還是傳統建築,呈現了多彩的空間以及設計風格,主持人非常有經驗。我常常覺得BBC漫遊世界系列是窮人福音,不用出門,就能領略世界,當看到各種獨特建築時,那種感覺,非常震撼。同類的還有《BBC花花世界》,漫遊世界花園的,各種各樣的花園,都非常有意思。

    《敦煌》旨在記錄敦煌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深入揭示了敦煌兩千多年來的文化內涵,這部紀錄片拍攝了許多遊客不能進入的洞穴,非常有助於大家體驗古中國的藝術之美。結尾許巍的歌一響起來,令我非常有想哭的衝動。

    《手藝》系列紀錄片,科教頻道已經做完第四季了,不好意思,網上就找到這張圖,湊合看吧。《手藝》系列對我國傳統的手藝例如泥塑、木雕、人偶、酥油花、草龍、首飾龍燈、廊橋等等都有非常好的呈現,拍攝精良,製作精美,但由於體量太大,一百集,導演水平也不同,所以良莠不齊。同時35分鐘的節目長度導致“注水”較多,影響觀賞性。如果大家想看的話,推薦大家看紀錄頻道的改編版,紀錄頻道改編的是其第三季和第四季,25分鐘的長度保留了節目的精華部分,適合傳播,個人認為節目表現最好的還是臺灣的手藝人,不管是古瓷還是漆器、木雕還是陶器,臺灣的手藝人那種底蘊,和大陸民間的手藝人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臺灣藝人偏於古風,自然內斂含情脈脈,大陸民間的手藝人大多是下里巴人式的質樸,在高階藝術上,大陸的可能偏商業也多一些。如果為節省時間,我推薦大家必看的兩集是《古瓷新生》和《徽韻巧雕》,一臺灣、一安徽,兩人都是業界翹楚,但是追求、品味,是完全的兩種風格。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鏡頭非常炫,嘗試了很多紀錄片方面的表現手段,總導演是我非常喜歡的王沖霄老師,他的另一部片子《扎溪卡的微笑》,我會在二星裡推薦一下。王老師是一位非常注重藝術感覺的人,為人說話也很溫柔,啊,這個不談了……總之,《茶》作為媒體紀錄片是不錯的。同類的紀錄片還有《與全世界做生意》,(我推薦紀錄片有時候根據內容,有時候根據表現方式,希望大家不要覺得好像不大搭,其實看了就知道它們的相似了),《與全世界做生意》是講中國商業的擴張,非常有意思,衣索比亞的中國工廠、在印度做生意的中國人、中國義烏等等,都用了一種舉重若輕的方式來表現。

    《梁思成 林徽因》這部紀錄片評分高達9.4,胡勁草的片子,非常文藝,推薦文藝的男男女女們去見識一下民國時代的人物品格和文采。胡勁草去年拍了《甲午》在一套播出的,我打算也放在二星裡。

    二星:雅克貝漢系列、《扎溪卡的微笑》、《甲午》、《高三16班》、《人類星球》、《冰凍星球》、《舌尖》一、《槍》等。

    雅克貝漢應該是紀錄片愛好者入門必看的一位導演了,他的《鳥的遷徙》、《海洋》、《微觀世界》都被許多人所稱道,如果我排名的話,應該是《鳥的遷徙》、《微觀世界》、《海洋》,海洋雖然進了院線,但是在探索和表現力上,都不如前兩者深刻動人。大家應該對他比較瞭解了,我就不細說了。

    《扎溪卡的微笑》是我喜歡的王沖霄老師(捂臉……)的作品,雖然是紀錄頻道出品,但帶有濃郁的個人紀錄片風格,講的是微笑列車協會對藏族地區唇顎裂兒童的救治過程,至今還記得當時看到這部片子時的驚豔,完全具有國際競獎水準。我因為這部片子深深地喜歡上了王沖霄老師。王老師也是一位不斷探索的體制內紀錄片人,之前的作品包括《頤和園》、《千年菩提路》、《外灘》(《外灘》我覺得拍的挺差,雖然有金世傑和許瑋寧來演杜月笙和李香蘭……)、《故宮》,以及前面提到的《茶》等。

    《甲午》是胡勁草的作品,這是一部對家國命運具有深刻反思的紀錄片,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我們國家的程序將會是怎樣。依舊的文藝腔,女導演可能都比較溫柔範兒。

    《高三16班》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紀實性較強的紀錄作品,去年引起較大反響的紀錄頻道出品的《高考》,其中的前一二集《毛坦廠的日與夜》就是參考了《高三16班》,我個人喜歡《高三16班》所呈現出的樸實,能夠看出導演紮實的表現功底。《高考》的前兩集,還是能夠看出一些刻意與小小的惡意,可能也是為了傳播效果。這部片子同樣有紀錄頻道25分鐘的剪輯版本,非常有助於大家追憶當年。

    舌尖上的中國我就不說了,很出名的美食紀錄片

    喜歡槍的男士可以看看這部紀錄片,《槍》非常有意思,每一種槍,導演都給了專屬音樂,以及不同韻律,或爵士、或搖滾,節奏與解說語速都非常快,是一部不錯的國內媒體紀錄片樣板。

    三星:《七年》、《尋找小糖人》、《浮生一日》、《輪迴》。

    《七年》是那種我們夢寐以求的紀錄片,導演追蹤了十多個孩子從七歲至今的故事,如今已經拍到《56up》,七年一跟拍,人物時有缺席,但大多數人,我們都從小看到了老。我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得到一些啟示,希望少走一些彎路,希望知道是否某個決定影響了我們之後的生活,就如同七年中的人,結婚、離婚、走出貧困、陷入流浪,誰也無法判斷一個人的人生走向,但是看到他們的56歲,各個都體現出一種平靜的狀態,還是會感覺到內心的欣慰。

    而更神奇的是,《七年》的主人公,不論是貴族還是乞丐,都願意讓攝像機參與他們的生活,這是一件很殘酷的事,相信人人之間都會存在比較和後悔,今天你對身邊人說我愛你,七年後,他可能就離你而去了,如何面對,在大眾面前坦誠,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感謝他們,都沒有缺席。

    建議大家從《7UP》開始,《14UP》、《21UP》、 《28UP》、 《35UP》、 《42UP》、《 49UP》、 《56UP》一部部看下來,對你的人生一定會有相當的啟發。

    與此類似的紀錄片,還有一部《俄國人生七年》,中間有蘇俄解體的歷史背景,人物命運更加波折。

    如果說《人生七年》是一部人生的縱深,那麼《浮生一日》則展現了豐富的人生橫切面,二者殊途同歸,在《浮生一日》裡,有人戀愛、有人出生、有人死亡,有人勇敢,但是這一日,或許也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就如同《人生七年》,你希望它是一部《聖經啟示錄》般的人生存在,可是看下去,你或許也會覺得人生,就是那麼的平靜。

    說到人生的平靜,相信沒有一個人會比羅德里格斯更加懂得人生的平靜,《尋找小糖人》是一部驚豔的作品,不論是其藝術表現還是片中人物的人生觀,一位在南非巨紅的神級偶像,在自己的家鄉底特律卻籍籍無名,靠在工地上搬磚為生,當他知道了自己在南非被當做神一樣供奉、甚至自己的音樂引導了南非的人民革命的時候,他卻非常平靜,沒有抱怨,沒有懊喪,依舊在舊的房子裡平淡的生活。這一種巨大的反差力量,帶給人深刻的人生觀震撼。

    《輪迴》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紀錄片,沒有一句解說詞,全靠音樂和畫面支撐,被許多人評價為“死前必看”,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心態不大好,覺得它太悶,沒有看完,第二次看完後卻深受震撼,有種突然理解宇宙浩淼的感覺。圖片中喇嘛們正在製作的,就是壇城沙畫,做好後就會焚燬,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看完《輪迴》,如果想了解壇城沙畫,可以看《手藝 壇城沙畫》這一期,對其製作過程、含義表述非常詳細。

  • 5 # 一隻白d

    《大明宮》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明朝的宮殿,看了之後才知道是大唐的皇宮。繁華的宮殿伴隨大唐的昌盛和衰落,見證了中國萬國來朝的輝煌時代。紀錄片製作也很精良,以唐朝歷史時間軸線來展開大明宮的介紹,實則又為世人展現了大唐的絢麗多姿。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宮》同名主題曲非常感人彷彿把人帶到了唐朝一樣,為之驕傲和自豪。強烈推薦。文辭有限,請各位看過此記錄片的大咖補充。(圖片來源於百度)

  • 6 # 嘻哈足球

    BBC曾經制作出《藍色星球》的紀錄片攝影團隊,再次集結奉上了這部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紀錄片《地球脈動》。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看到了Okavango洪水的漲落及其周邊賴以生存的動物們的生存狀態,看到了罕見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獵食的珍貴畫面;看到了冰原上企鵝、北極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嚴苛情景,也見識了生活在大洋深處火山口高溫環境下的驚奇生物。當然還有地球各地的壯觀美景與奇特地貌,無私地將其最為光豔的一面展現出來。 《美麗中國》是由中英聯合攝製小組拍攝的一部關於中國野生動物和自然風光的系列記錄片,其中有些野生動畫和風景的鏡頭從未在銀幕上出現過。

      這部系列片將成為中英兩國聯合電視製作的一個里程碑,片名為《美麗中國》,在北京的一個典禮上上映,現場觀眾有幸對這一將成為經典之作的記錄片投以驚鴻一瞥。

      《美麗中國》由世界聞名的英國BBC自然歷史製作小組和中央電視臺影視製作主力——中視傳媒——合作製作。該片也是BBC和中國電視臺的首次合作。

      《美麗中國》將全部以高畫質晰度方式拍攝,將使觀眾置身於中國的多彩風光中,包括漢代宮殿、蒙古草原和維吾爾的沙漠、絲綢之路、青藏高原。影片還包括罕見的大熊貓和一種珍稀的中國特有的食魚蝙蝠的珍貴生活記錄。《超級工程》是央視繼《

    舌尖上的中國

    》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紀錄片。 該片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參與“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呈現了奇蹟背後的艱辛歷程和付出,使得這一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相信這部紀錄片“將給海內外觀眾帶來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震撼,向世界展示一個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中國。

  • 7 # 履述君

    part:1

    夜幕降臨,忽然想起一部好看的紀錄片安利給你們。深夜放毒啦

    不用謝,我是雷鋒。

    CCTV紀錄片《小海鮮》,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拍攝,全面再現了藤壺、蟶子、牡蠣、佛手、青蟹等小海鮮的獨特魅力。

    part:2

    推薦一部好看的紀錄片《蘇東坡》,共六集,每集大約25分鐘,別隻顧著追《我的前半生》啦,那些製作精良的人文類紀錄片真是補充知識很好的途徑。作為一部可以系統梳理文學知識,以及可以從文學的角度反應北宋歷史的走心紀錄片,很推薦,看完可以很地瞭解一下這位一千年前的男神了。

  • 8 # 天涯倦客說書人

    《百家講壇》

    《第三極》

    《我在故宮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國1》

    《舌尖上的中國2》《河西走廊》

    《金陵佛緣》《塔里木河》

    《美麗中國》《山脈》

    《大國崛起》《玄奘之路》

    《佛國記》《超級工程》

    《草原我們的故事》

    《一代賢后孝莊的傳奇人生》

    《遷徙的鳥》《家園》《絲綢之路》

    《偉人毛澤東》《中國通史》

    《神秘的西夏》《地球脈動》

    《復興之路》《中國的風水文化》

    《江南》《貿易戰爭》《華爾街》

    《公司的力量》《水問》《故宮》

    《問道武當》《圓明園》《問禪大洪山》

    《遠方的家》《西藏》《一起去西藏》

    《最美中國》《行疆》《看鑑大揭秘》

    《我要去旅行》《我是誰》《北洋大時代》

    《大師》《雅安日誌》《六祖慧能》

    《中國古建築》《這裡是北京》《大美青海》

    《喀什四章》《法門寺》

    《未觸碰的星球》《宇宙》

  • 9 # 使用者6098161830

    強力推薦一部在大陸沒有公映的紀錄片《沖天》。講的是抗戰期間中國空軍與敵人戰鬥的故事。如果可以翻牆,YouTube有放

  • 10 # 額不似神

    中國目前最好的紀錄片《中國超級工程2》,包括《中國的路》,《中國的橋》,《中國的車》,《中國的港》四集。充分表現了中國工程師的勤奮,智慧,視野和雄心。同時也不忘記科技助力經濟,經濟反哺科技的良性迴圈,同時也強調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成就是與世界加強聯絡的結果。反過來,加強與世界的聯絡,更會助力中國騰飛。而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

    非常值得觀看。

  • 11 # 電視貓影片

    BBC出品的《地球脈動》、《人類星球》、《冰凍星球》、《Hunt》以及非洲系列,個個都是精品。除了BBC,還有國家地理出品的紀錄片,NHK的紀錄片,都值得閒時一看。

    而國內的《舌尖上的中國》太火不提,知名的有《我在故宮修文物》、《大國崛起》,而其他的都略顯小眾。

    但除了這些,同樣是一部讓人長見識的紀錄片,要強烈安利一下:《億萬富翁們的饕餮盛宴》。

    主角不是神奇的大自然,而是在倫敦生活的億萬富豪們。

    這是一部非常拉仇恨的扎心紀錄片,對比自己的生活,只能一邊看一邊哭。

    紀錄片一開頭,就表明了有錢人和普通人的區別:當我們在逛超市買食材時,億萬富翁們看的則是米其林指南。

    300英鎊一杯的貓屎咖啡

    5000英鎊一口的白蘭地

    800鎊一盒的手工巧克力

    還有2.4萬英鎊一罐的頂級魚子醬

    在沒看這個紀錄片之前,這種價格的食物,想都不敢想。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5000英鎊一口酒,頂多少人一年工資了。

    這種等級的食材,自然不會在超市出售。富豪們有專屬的奢侈食品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分散在倫敦城中,為富豪們搜尋世界各地最頂級的食材:魚子醬,松露,葡萄酒,咖啡....

    富豪們的需求,催生了食品高定行業。

    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十分清楚,做富豪生意,價格從來不是問題。

    重要的是,你的食材是否能講一個好故事,能否給富豪們帶來獨一無二的體驗。簡單點說,就是富豪吃了你的東西,能不能出去裝逼。

    為了取悅難伺候富豪們,奢侈食品的供應商們絞盡了腦汁。

    丹尼爾是一家專為私人飛機提供餐飲的公司老闆。對於已經擁有私人飛機的人們來說,錢早已不是錢,他們絕不會忍受難吃的飛機餐。

    經濟艙的飛機餐,人均成本在1到2鎊,頭等艙稍貴些,成本在4到5鎊左右;你能猜到私人飛機定製餐的人均成本嗎?

    這個價格,都相當於經濟艙的飛機票價了。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個世界上,沒有花錢的不是。不受成本限制的私人飛機餐,完全是按照米其林星級的標準來準備。

    從食材,口味到擺盤,每一步都要做到最好。

    但一道完美卻常見的米其林餐還不夠,富豪們想要驚喜。

    於是丹尼爾帶領他的廚師團隊,研發了一道全新的奢侈甜品。

    裡面有世界上最貴的蘇門答臘咖啡,有馬來西亞椰奶,馬達加斯達香草,頂端覆蓋24克拉的金箔做裝飾。

    這樣一道甜點,最終的售價超過400鎊,頗受富翁們喜歡。

    製造驚喜,是高定食品行業競爭的不二法門。

    這個行業所服務的富翁名流們,可不是我們身邊的有錢人級別。我們身邊的有錢人,北上廣三四套房,只能歸於中上階層,遠達不到億萬富翁的標準。

    香奈兒包包,百達翡麗手錶,甚至勞特萊斯跑車,這些象徵身份的奢侈品,在億萬富豪眼裡,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用品。

    更何況,這些奢侈品,並不是只有他們才消費得起的。普通人咬咬牙,也買得起香奈兒;中產階級的有錢人,狠狠心也買得起勞特萊斯。

    如果這些品牌已經不是隻有富豪才能擁有的,那麼它們象徵身份的使命就無法達成。

    人們購買奢侈品,並非為了物質本身,而是為了身份。

    在高檔香菸行業,軟盒香菸比硬盒香菸的價格高出一截,即使裡面的香菸一摸一樣。

    原因並不是軟盒包裝比硬盒包裝成本高,而是軟盒難以保持硬挺乾燥,擠地鐵的人,把煙盒放到褲兜裡的人,無法維護這樣的軟盒。

    一樣東西難以獲得或者難以維護,都能讓其成為某種身份象徵。

    穿高跟鞋,做美甲也是如此,高跟鞋和美甲,都不適合體力勞動的場景。所以上班白領們,名流小姐太太們,都喜歡蹬一雙不舒服的高跟鞋出門,某種程度上,它們代表了嬌貴。

    而對於億萬富翁們來說,軟盒香菸,高跟鞋和美甲顯然都不足以象徵其身份。

    在BBC出品的另外一檔紀錄片《富豪與我們》中,某位百萬富翁說:

    真正的有錢人想要的是獨一無二的體驗,比如環遊太空,這些其它有錢人做不到的事情。買輛勞特萊斯有什麼了不起,一個足球運動員也能買得起。

    翻譯一下:富豪們要炫耀出更高階的逼格。

    瞭解了這點,也就理解了《億萬富翁們的饕餮盛宴》中,為何一位土豪會花5000鎊買一口酒喝。

    據說那是一瓶極為稀有的白蘭地,高階俱樂部的酒保大叔說,這瓶酒不是你花錢就能喝得起的,只有特定的人才能配得上這瓶酒。

    做高定行業的人,拍馬屁於無形的功夫的確一流。

    很多人在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都覺得裡面的富人是傻子,被奸商們忽悠了,花大錢買了無用的東西。

    比如300鎊一杯的咖啡,純屬是騙傻子的;

    以及專門給富豪們取餐的小哥,居然要收4000鎊的人工費,你知道餓了麼外賣只要五塊錢嗎?

    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傳說中的人傻錢多沒錯了。

    但是,億萬富豪們的生活,是我等吃瓜群眾難以想象的。他們的1000鎊,也就相當於我們的5鎊。

    對於他們來說,食物不僅是食物,裝飾品也不僅是裝飾品,它們帶來的額外快感,也是其價值的一部分。

    10塊錢一袋的雀巢速溶咖啡,能和328鎊的貓屎咖啡比嗎?

    2塊錢的義烏小商品,能和用真金手工打造的小松果比嗎?

    等半天才來的外賣,能和送到嘴邊的米其林餐相比嗎?

    有錢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不用言不由衷,好東西就是好東西,越貴,它的品質和品牌溢價就越高。

    即使最後這東西不對口,但起碼人家有能力嘗試一下,試過後,不喜歡不再消費就是了。

    他們是花錢買個新鮮,而我們,還在實用主義階段。

    就像片中這位伊朗女模特說的,重要的不是奢侈品,而是買它們時的感覺。太美妙了。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尤其是當錢不是問題的時候,人就愈發地作妖。有些富豪們的行為,的確只能用獵奇來形容了。

    最好笑的,是一位女士說,她吃的燻鮭魚非常特殊,是私人供應的。這些鮭魚在熏製的時候,會有人給它們彈爵士;富豪女士聲稱:聽了爵士的燻鮭魚的確更好吃。

    我: 黑人問號臉。

    但凡這些魚是個活物,你放音樂給它們聽就算了;它們都是一片片的鹹魚了,能聽見個鬼的音樂啊?!

    但是有需求就有市場,不管有錢人提出多麼無理的要求,總有人能夠滿足他們。

    因為他們能付得起可觀的價格。

    在高定行業,是不能對客戶說不的。

    其實不光普通人難以理解富豪們的生活方式,高定行業的從業者們,即使他們一個個人精似的,像富豪肚子裡的蛔蟲,對於他們的生活方式,也無法完全認同。

    私人飛機餐提供商的員工說:

    我覺得這些食物的價格貴得離譜,富人們花錢,好像就是為了揮霍。

    但整個高定行業的人也明白,富豪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正是他們有這樣的需求,才催生了這個行業。

    給私人遊艇提供貨物的老闆特別實誠:他們養活了整個行業。

    相比之下,私人遊艇上的私人廚師王師傅,就不怎麼地道了。

    王大廚辭掉了餐廳的職位,到遊艇上給富豪們當私人大廚。雖然大廚從富豪那裡賺了錢,但心裡是很看不上這群貪婪的有錢人的。

    王大廚心繫天下,幾次想去教訓他們,讓他們睜眼看看阿富汗的難民,看看在貧窮線掙扎的人,還好意思揮霍無度嗎?

    看來仇富心理,哪個國家都有。

    且不說自己賺的錢,愛怎麼花天經地義。

    聖母最可怕的一點,就是太容易自己感動,以至於情緒失控,不考慮後果。

    推薦大家去看看這部紀錄片,雖然它的拍攝手法,後期製作,在優秀的紀錄片中都排不上號;但是它有很強的生活指導意義。

    一共五集,它反覆地重申了一個觀點:有錢真好。

    記住這一點,非常重要。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句廢話,誰還不知道有錢好呢?

    事實上,很多人在潛意識裡,扭曲和醜化有錢人的生活,認為他們傻,被商家忽悠著花錢;認為他們一味只追求貴的東西,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好東西。魚子醬有什麼好吃的?還是豆漿油條吃著舒坦。

    任何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多選題;

    在私人飛機上,他們可以點麥當勞歡樂餐,可以點很辣的咖哩,也可以點2000鎊一瓶的98年紅葡萄酒。

    而我們只能選擇飛機餐;

    金錢給人帶來的自由,就是多選擇性。當別人遇到難題無路可走的時候,你永遠有迴旋的餘地,這就是極其幸運的人生了。

    這麼一部扎心的紀錄片,居然還讓我強行熬了這麼一鍋毒雞湯。實話告訴你們,我在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根本沒想這麼多,全程腦子裡就回蕩著五個大字:有錢真好啊!

  • 12 # 夢星淚50013876

    cctv4《遠方的家》挺好的!最喜歡《邊疆行》和《沿海行》。一邊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學到許多關於地理的知識!想去旅遊,但又不知道去哪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 13 # 電影爛番茄

    每次說到推薦的時候,其實都只是帶有個人情感的推薦。我個人對那些看起來特別豪氣的紀錄片沒什麼感覺,最多是去感嘆它豪氣的鏡頭畫面。相對於這些加以修飾的紀錄片,很多時候我都更傾向於畫面雖然粗糙但是更讓人感覺接近真實的紀錄片。下面就推薦幾部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看的可能偏小眾的紀錄片吧。

    《幼兒園》

    “我要回家!”影片一開始就是撕心裂肺的叫聲,多麼熟悉的聲音讓我想到了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也同樣如此。也正如影片所說“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影片是在湖北武漢一家全託制寄宿幼兒園拍的,導演除了拍攝他們日常的生活之外,還會對他們進行採訪。在他們的生活和話語間,他們無所顧忌的語言、爭執時的大打出手,讓我覺得童真就是一種直接與爽快。其實感動我的很簡單,就是孩子的天真與爛漫。

    《高三》

    高三這樣一個階段是我怎麼都不願意去感受第二遍的。這部高三生活的紀錄讓人感受到的有為理想奮鬥的浪漫,也有如鯁在喉的悲哀。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紀錄片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你可能是那個奮鬥成功的少年,也可能是失望落榜的少年,也可能是一直都不務正業的壞學生。而我作為那個失望落榜的少年,看完之後則是不盡的懷念與悲哀。

    《排骨》

    我想很多人會對這個名字感到好奇吧,排骨其實就是主人公的名字。因此,很明顯這是一部關於名叫排骨的人物紀錄片。

    排骨初中畢業,在深圳和朋友賣盜版DVD,而且全是藝術電影。有很多深圳朋友看過《排骨》這部紀錄片會驚歎,自己曾經認識排骨還在那裡買過碟。像排骨這樣的底層人物,他們從農村湧來城市,漂泊在這個城市中。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愛情的認知和對未來的茫然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最後你會發現,自己也和他們一樣茫然。

    《算命》

    算命似乎是對自己命運無常的困惑,影片中無論是給人算命的厲百程還是算命的唐小雁尤小云還是沒有算命的石珍珠,他們都是命運無常之人。

    有人說導演拍的不是底層,而是江湖。他們或身無長物、或家徒四壁,用自己的手段和方式,努力的求生。有總結地下電影的順口溜:“警察妓女黑社會,窮山惡水長鏡頭。”這部紀錄片裡,你會真實接觸到你以前認為是隻有電影裡才會有的死裡逃生的人生。

  • 14 # 路人甲

    在這裡推薦一部2017最值得看,也必須看的紀錄片——《輝煌中國》,這一部片子講述了我們國家在這5年來在各個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國家為人民付出的努力,更是一次中國實力的展示。畫面場景大多采用航拍,非常宏觀,現代感非常強。

    《輝煌中國》8個攝製組歷時3個月,走遍全國31個省區市,拍攝了近3200個小時的高畫質紀實素材、300多個小時的航拍素材,採訪了108位人物,記錄下眾多珍貴的歷史瞬間。

    我覺得看這個紀錄片,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瞭解自己的國家。還有就是生活在中國,享受著這個國家特有的便利,卻渾然不知。一些你覺得非常平常的事情,其實國家在這背後付出了連續幾十年的努力,突破了多少個科技難點。比如:全國化的移動支付模式;短短几個月實現共享單車的出行模式;智慧快遞的分揀運輸;我們理應知道,這些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都有國家在背後大力推動。

    其次,他更值得看的點是,能讓我們知道中國在哪個領域有著傲人的成績。相信大家都知道蛟龍、知道中國的航母 ,但你們也一定要知道”振華“、知道“藍鯨”等等。最震憾我的是中國的科技化和智慧化成果,裡面的每個專案:他們先提出大膽的不可能的想法和假設,歷經幾十年,將很多不可能實現,一步一步的實現的這個過程。幾十年,他們在泥湯裡挖隧道,實現南北水調,架構西氣東輸...很多不可思議的工程。工程量之巨大,從下面這一張圖就能看出來。

    總之,無論是從科技紀錄和社會寫實的角度去欣賞它,他都值得我們去觀賞。科技涉及領域:超級工程,重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無所不及。看完以後,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心中滿腔的熱血,每一個鏡頭都會讓我們心生自豪!

    還有很多....我不例舉了,就兩個字:驚豔...

  • 15 # 乾貨來啦

    1)久石讓在武道館:與宮崎駿動畫一同走過的25年(音樂演奏)

    豆瓣紀錄片排行榜第一名:

    9490人評價9.7分!

    豆瓣短評:

    2)三十二 (2013)

    你體會過那種刺痛嗎?能擊穿整個民族心靈的那種!

    "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3)人生七年(共八部)

    英國有一部堪稱偉大的紀錄片:《UP》系列

    影片開始拍攝於1964年,從當時的英國選取20名來自不同階層背景的7歲孩子,拍攝他們當時的生活學習狀態,詢問他們關於未來的展望、對異性的看法、對其他成員的看法、對節目的看法等等問題。

    影片每間隔7年拍攝一次,追蹤這些孩子的生活。在中途有些人因為一些原因而選擇徹底退出或是暫時離開.

    2012年,《56UP》完成拍攝。

    處於上帝視角,探索人生意義。

    我們現在走的每一步,正是過去無數步累積而成的結果。不能回頭,所以請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 16 # 卡爾Karl科技

    真實紀錄片,很有意義!留著有空觀看!推薦《黑象》迷你紀錄片,看完瞬間淚目!揭露大象旅遊業背後的殘忍黑幕,呼籲建立大象庇護所,用和諧與關愛的方式和大自然相處!

  • 17 # 八納德

    如果真得需要推薦一部紀錄片給別人的話,那麼我會推薦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

    準確地說,這是一系列紀錄片。

    1964年,英國導演邁克爾很想知道為什麼英國社會是“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於是他找到了14個孩子,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

    邁克爾開始追拍這14個孩子。

    並且每隔7年,就重新記錄一次這些孩子的近況,讓他們講述自己這七年究竟在做什麼。

    這些孩子第一次露面的時候,都是7歲。

    7歲的小孩子都各自有各自的天真,都各自有著獨特的迫不及待地想和大人們分享的快樂與秘密。

    《人生七年》,真是一部殘酷的紀錄片。

    當這些孩子14歲的時候,殘酷就顯露出來了。

    事情就像導演邁克爾的疑問那樣,為什麼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那樣繼續下去了。

    來自社會中上層的孩子去了私立的學校,而那些社會底層的孩子進入了公立學校,或者去技術學校。

    所有的孩子從天真變得沉默。

    14歲的他們都變得不太喜歡交流了。

    截止到目前,這部紀錄片拍到了2012年,那一年,這群孩子已經成為56歲的老人了。

    的確一切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除了如NICK這樣的漏網之魚從社會底層考入牛津大學成為大學教授之外,其他的人,並沒有實現鯉魚跳龍門的飛躍。

    可是這部紀錄片讓我覺得其實沒有什麼殘酷的。

    大部分人,所能想象到的人生界限,最終能夠實現的,也就是達到這個界限。

    所謂的階級差距,如果不是媒體反覆地提,或許社會大眾並不會有意識。

    而這些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英國孩子們,最終發胖的發胖,脫髮的脫髮,離婚再婚。

    但是時間真是奇妙,他讓所有的人都變得溫潤。

    他們小的時候,所有人都期待他們像超級英雄那樣發出絢爛的光芒,但是殘酷得是,一個都沒有。

    可是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給予,只要你覺得生活還有可能,所謂的差距,所謂的磨難,所謂的求不得愛別離,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56歲的時候,回顧一生,也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傳奇了吧。

  • 18 # 經典動漫殿堂

    推薦的紀錄片主要屬於社科類,因為不管你處於什麼行業做什麼,瞭解一些社科總能開闊你的視野。

    1、網際網路時代(The Internet Age)

    內容簡介:全片共十集,每集50分鐘。全片以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改變為基點,從歷史出發,以國際化視野和麵對未來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尋網際網路時代的本質,思考這場變革對經濟、政治、社會、人性等各方面的深遠影響。該作品旨在引導全社會更準確、全面地認識和理解網際網路,更深刻地思考網際網路,有準備地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推薦理由: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資訊時代,技術力量不斷推動人類創造新的世界。網際網路,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全球範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很有必要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正在發生的變化。

    2、 華爾街(Wall Street)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一共10集,每集44分鐘,華爾街是世界金融的中心,該紀錄片邀請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Value Engine公司創始人陳志武為學術總指導,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為學術總顧問,以華爾街金融危機為契機,梳理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從地理層面、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三個角度出發,呈現世界金融史,關照、對應中國問題。

    推薦理由:金融從成立之初就與我們息息相關,甚至能左右國家的命運,這部紀錄片能幫助我們瞭解金融市場的運作。

    3、 公司的力量(The Power of Corporations)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以世界現代化程序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講述著公司到底是什麼?對於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幸福,公司究竟意味著什麼?公司的驚人力量源自哪裡,有無邊界?未來的公司將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世界?作為最具代表性公司背後的“領航員”,柳傳志、傅成玉、孔棟、馬雲、李書福、王傳福等國內知名企業家出現在該片中,講述了企業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歷程以及時代感言。

    推薦理由:公司是至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數百家乃至數十家跨國公司正左右著世界的經濟執行。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絡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今天,公司的力量已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愛恨交織。

    4、 生命禮讚(Life Story)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又稱“生命的故事”,一共6集,每集60分鐘,耄耋之年的老爵爺大衛•愛登堡老驥伏櫪,再度擔當BBC大型自然歷史紀錄片的主講人,講述自然界生命的故事。對於動物而言,生命的目的只有一個,用繁衍的方式延續他們的血脈,這是永恆不朽的另一種方式。這個系列向我們展示,動物如何克服重重險阻,從而在面對他們生命中的六個關鍵階段時(第一步、成長、尋找一個家、獲得權力、贏得配偶、成功當上父母),贏得最終的成功。

    推薦理由:大自然是神奇而美好的,人需要對生命對自然多一些敬畏,我們也可以從動物身上學到堅強勇敢的理由,每個生命都會遇到重重困難,但是都堅強勇敢地去面對,那作為最高階動物的我們怎能不堅強勇敢。

    5、 美麗中國(Wild China)

    內容簡介:這部紀錄片一共6集,每集60鍾,全片拍攝中國50多個國家級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和30多個民族生活故事,從長江以南的稻米之鄉開始,到酷熱的西雙版納雨林,極寒的珠穆朗瑪峰,中國的標誌長城,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萬公里海岸線……採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拍攝裝置,展現了中國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觀,立體展現中國不為世人所知的獨有魅力。

    推薦理由:作為一箇中國人,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國土自己的文化,如果有機會,去旅遊下,真切地去感受祖國之美。

    6、 誰建造了美國 ( 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 )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也稱“美國商業大亨傳奇”,一共8集,每集40分鐘,講述了青年時期的美國如何在一幫先行者的引領下,對鋼鐵,石油,電力及汽車(製造標準化)不斷革新並動美國進入現代化並跨入一流強國的行列。洛克菲勒、範德比爾特、卡內基、阿斯托、福特和摩根,他們的名字幾乎是美國夢的近義詞,也代表著美國夢的歷史。他們轉變了他們所接觸的每個行業:石油、鐵路、鋼鐵、船運、汽車,還有金融。他們的付出改變了一個國家。出身貧寒,他們卻多次涉足總統選舉,設立經濟政策,影響他們那個年代——內戰到大蕭條時期。

    推薦理由:在謳歌企業家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和麵對挑戰的勇氣的同時,對這些巨頭不擇手段的計謀,冷血無情的個性,對工人的剝削……等等並不迴避。南北戰爭之後的殘酷競爭的叢林法則,鑽法律空子,串謀壟斷,勾心鬥角,甚至操縱總統選舉也客觀地一一呈現。

    7、 不走尋常路的人/商界大咖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共5集,法國Upside公司出品。透過對菲爾•奈特、理查德•布蘭森、比爾•蓋茨、史密斯•喬布斯、英瓦爾•坎普拉德的訪談來了解商界大咖和他們的時代。

    菲爾•奈特: 出生於1938年的奈特在青少年時期曾是一名田徑選手,只是成績始終平平。後於1964 年,和他的大學長跑教練比爾•鮑爾曼各自出資500美元創立了“藍帶公司”,成為日本虎牌運動鞋在美國的獨家經銷商,開始了最初的創業。這家“藍帶公司”就是耐克的前身。

    理查德•布蘭森: 學業常常不及格的浪子理查德•布蘭森在學生時就會辦雜誌拉廣告,然後賣唱片賺到第一桶金。當他做維珍唱片公司順風順水賺得缽滿盆滿時,卻異想天開進軍航空業。沒錢做廣告,他就創造新聞事件,乘熱氣球飛躍大西洋,吸引媒體眼球。他成功擊敗了英國航空公司,成為商業傳奇。

    比爾•蓋茨: 是微軟的創始人。他的奇思妙想是他的聚寶盆和商業帝微軟公司壯大的基石。

    史密斯•喬布斯: 他不是工程師,不是電腦奇才,也不是科學家,但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蘋果機、ipod、iPhone、ipad。

    英瓦爾•坎普拉德: 廉價組裝傢俱這一商業模式讓瑞典品牌“宜家”大獲成功。

    推薦理由:前進的路上,也需一些成功的案例來激勵著自己,乾了這碗雞湯。

    8、大國崛起(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一共12集,每集40分鐘,講述15世紀以來,隨著地理大發現,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瞭解和競爭,先後出現了9個世界性大國,他們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大國之間的興衰交替都有著歷史性必然原因,有新航線、美洲新大陸的發現,有殖民地的迅速掠奪,有工商業的發展,有兩次工業革命的興起,有政治王權的更替,有思想文藝的解放、有學習變革,有世界大戰的影響,有新制度的建立。縱觀整個大國興衰更替的過程就是一部世界史,一部有靈魂講述因果變化的世界史。

    推薦理由:讀史可以明智,開拓視野,更何況是一部有靈魂的世界史。

  • 19 # yumekei

    推薦一部國內的紀錄片——《平衡》

    這是國內比較優秀的一部現實主義紀錄片,講的是保護藏羚羊小隊的故事。他們同盜獵分子戰鬥,同自己的內心戰鬥。他們沒有國家的經費幫助,卻願意以生命的代價保護這些大自然寶貴的財富。

    這部片子拍攝的理念很獨特。特別地內斂,不張揚,質樸。沒有一點刻意煽情的東西,沒有一句解說詞。《平衡》記錄的就是人們尋找生態平衡,尋找心態平衡,尋找人文平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觸動了一些敏感的神經和經歷正視現實的陣痛。

    影片的最後,主角哽咽地說出“我覺得不平衡”,是點題,同時也是我們現在生態保護面臨的很重大的問題。

    很值得所有的人一看的一部紀錄片。

  • 20 # H哥30

    沒看過《河西走廊》的,枉評中國紀錄片。十集《河西走廊》是中國歷史紀錄片巔峰之作,知乎丶豆瓣丶B站觀眾對這部大氣磅礴的片子評價極高,豆瓣評分9.6,目前無出其右者!一部讓國人淚目丶自豪和感懷的紀錄片。劇情丶攝影丶音樂、文案絕佳,被觀眾譽為連片頭片尾都捨不得跳過的神作,,秒殺國內大片和電視劇,勘稱世界級水平。《河西走廊》是中國最牛的歷史記錄片,沒有之一!B站有官方高畫質片,免費觀看。大師雅尼作曲的片頭音樂《河西走廊之夢》超讚。

    另外,歷史紀錄片《大明宮》也算佳作,沒看過的可一觀。從幾個網站觀眾評價看,閱歷廣的成年人更愛《河西走廊》,好評度更高。《河西走廊》以人物經歷串起歷史,憾動人心,格局大且涉獵內容廣,從縱向和寬度上給人更多感概和深思。《大明宮》宮殿還原特效好,音樂也有味,但敘事略嫌單調,解說有點類似"啊,輝煌,偉大!“乾嚎式的意味,古人的信念、使命、風骨和精神沒有透過事例充分展現出來。看《河西走廊》的故事幾乎每個人都會淚目,但看大明宮被毀了多數人只會嘆息,這就是片子的不同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職前交四萬元培訓費,培訓結束後承諾月薪五千,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