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句書館

    ◇性格的型別與特點

    心理學家們為了研究的方便,便根據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特點,將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的人通常活潑好動,善於交往,喜聞樂道;內向型的人則往往沉靜、孤寂,獨往獨來。極端內向者在面對外界刺激時常常會表現出其明顯的弱點,因為他們比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傷害,並且總是把悲歡埋在心裡,不願意告訴別人,與別人共同分擔,從而使自己在進入應激狀態後久久不能平靜,心理危機常不能很快解除,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所以,過於內向者應儘可能使自己變得外向一些。

    那怎樣改變憂鬱性格?

    每個人都有憂鬱的時候,都可能會由於某事而突然愁眉不展。但有少數同學卻經常被一種憂鬱的情緒所籠罩,這就屬於性格異常了。這類同學的性格特徵是:情緒低沉,心胸不開闊,常常把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加以誇大,為之深深煩惱,不能自拔。他們鬱鬱寡歡,不願與他人交往,好生疑,常孤獨,對一切事物缺乏興趣,精神萎靡,常常認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嚴重的甚至會產生輕生念頭。這種性格如不及時糾正,勢必會影響個人身心的健康成長。

    這種性格產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可能由於家人的教養方式過於粗暴、冷漠,使自己從小就受到心理上的創傷;②可能生活單調,情緒壓抑,胸中的憂鬱、苦悶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洩;③由於學業負擔過重,長期處於焦慮狀態,對事物的認識就出現偏差;④由於生理上有缺陷或殘疾,時常遭到他人取笑。

    要改變憂鬱性格,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一、 不要追求盡善盡美。比如偶爾被老師批評了一下,就覺得自己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接著又埋怨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幹不好,處處都倒黴。

    二、 不要胡亂下結論。人的生活都在發展變化,草率地下結論只能導致一個又一個的錯誤和偏見。例如,一個好朋友突然背棄了自己,於是就認為世界上的人都不可靠;一次考試考砸了,就說自己一輩子沒用;別人隨便地說一句話,可能並不是衝著自己來的,卻偏偏覺得他是諷刺自己。

    三、 改變後悔習慣。自己心愛的衣服被刮破了,這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實,可是卻總在想:“如果今天不上街就不會發生這件事了。”這樣,什麼事情做完之後都挑剔一番,都能找到後悔的理由,當然就沒法幹好將來的事情,人也變得瞻前顧後、畏畏縮縮了。

    除了上面所說的改變思維模式方法,還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1. 把消極的念頭不要放在心裡,而是寫在紙上,再坐下來讀幾遍。這樣就會發現自己的有些擔心是多餘的。第二天,心情可能已經輕鬆了許多,再看一看前一天寫的東西,就更覺得自己的想法多麼可笑、幼稚。於是就慢慢地與杞人憂天式的擔心告別了。

    2. 走出狹小的封閉圈子。毅然走到新環境中去,到人群中去,找朋友去,到能引起心情愉快的地方去,讓新環境驅散你的壞心境。

    3. 肌肉鬆弛法。心情憂鬱的人一般肌肉處於緊張和萎縮狀態。如果在體態上改變這種狀態,抑鬱就會減輕。憂鬱者每天可以進行一二次伸展身體的練習。方法是:靜靜地躺在床上,伸直腿,閉上眼,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空氣從鼻腔、口腔、喉部進入肺部的過程,讓全身處於鬆弛狀態。默默地體驗肌肉放鬆時的愉快感。然後,試著走路時,放鬆四肢,直至輕鬆地昂首闊步地前進。

  • 2 # 我叫大晨chen1

    我覺得性格這種事情挺難改變的,但是事在人為啊。只要你想改變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啊。你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啊

    一,找出自己性格的不足。想要改變首先就要找出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的改正啊。

    二,強迫自己。性格是一件很難改正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想要改才會有希望啊。你必須強迫自己養成某種習慣,當你重現性格不足的地方的時候強迫自己改正,當你習慣了之後就會發現原來不過如此的。

    三,正視自己。每個人的性格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啊,不要輕易的為了某個人改變自己。但是適當的改變是可以的,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所以你可以正式自己,發揮自己獨特的性格啊。

    最後希望你可以早日改掉你自己不滿意的性格缺陷,麼麼噠。

  • 3 # 宇澤歷史

    首先得從自身的性格說起,你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然後需要改變成什麼樣的性格,然而這些都還是要從自身開始,那麼這裡我就拿怎樣讓自己的性格變得陽光開朗做個例子吧。首先當然要積極運動了,運動對於人來說當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了,要想讓自己的性格變得陽光開朗的話,每天可以早上傍晚的時候去操場跑跑步加強運動加強鍛鍊,不僅可以讓自己結識更多喜歡運動的小夥伴而且還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強壯,這不就是兩全其美嗎?所以要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就要多運動,因為這樣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熱愛生活熱愛運動從而性格有所改變,陽光開朗。​

    其次就是要多看書,因為書對人也是有很多益處的畢竟書能給人指引前進的方向啊,所以要想自己的性格改變,就例如變得陽光開朗吧,就應該多看一些文學方面積極向上的書籍讓自己的內心充滿對生活的嚮往,充滿正能量從而改變自己的性格,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以上就是我個人關於改變性格的一些小見聞~

  • 4 # 愛籃球沒理由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否性格是與生俱來、終生不變的呢?其實不然。

    在瞭解性格之前有必要了解人格。人格在心理學上有時叫個性,是一個人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表現出的一種獨特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的特徵,也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特徵之一。因此人格就表現在思維能力、認識能力、行為能力、情緒反應、人際關係、態度、信仰、道德價值觀念等方面。一般地講,人的形成與生物遺傳因素有關,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所以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格包括兩部分:即性格與氣質。性格是人穩定個性的心理特徵,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上。從好的方面講,人對現實的態度包括熱愛生活、對榮譽的追求、對友誼和愛情的忠誠、對他人的禮讓關懷和幫助、對邪惡的仇恨等等;人對現實的行為方式比如舉止端莊、態度溫和、情感豪放、談吐幽默等。人們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模式的結合就構成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獨特的性格。在性格這個問題上,恩格斯曾說,人的性格不僅表現在做什麼,而且表現在怎麼做。做什麼說明一個人在追求什麼,拒絕什麼,反映了人對現實的態度,怎麼做說明人是怎麼追求的,反映了人對現實的行為方式。性格從本質上表現了人的特徵,而氣質就好像是給人格打上了一種色彩、一個標記。氣質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方面的特點,賦予性格光澤。同樣是熱愛勞動的人,可是氣質不同的人表現就不同:有的人表現為動作迅速,但粗糙一些,這可能是膽汁質的人;有的人很細緻,便動作緩慢,可能是粘液質的人。氣質和性格就這樣構成了人格。

    性格可以雕塑

    有人談到性格就說它與遺傳因素有關係,說生就的脾氣,長就的命,改不了了,其實不盡然。英國有個心理學家叫愛森科,他在人格理論方面主張人格緯度,緯度的一個極端是外向,另一個極端是內向,所以在緯度之間就有許多等次。他認為極端內向和極端外向的人是少數,大多數人是綜合性的,或者偏內向些,或者偏外向些。愛森科的人格緯度理論的產生對心理學界的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認為人格是可以在緯度上移動的。

    近年來,日本學者長谷川洋三則認為,透過行為可改變性格。這就給我們的心理治療和兒童教育提出了一個新的任務:我們要培養人們尤其是兒童良好的行為,以此幫助他們改變性格上的弱點;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性格,孩子幼小時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黃金時期。

    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來的,心理學家做過“情感剝奪實驗”:把一同生下的小猴子分成兩組,一組放在鐵籠子裡,用奶餵養,什麼也沒有;另一組給它們用長毛絨做了個假媽媽,吃完奶它們可以在假媽媽身上玩。實驗結果表明:小猴子慢慢長大後,沒有假媽媽的這一組膽子比較小,反應暴躁,不合群,與人不好接近;有假媽媽的這一組正好相反,不膽小,合群,與人容易接近。這說明在嬰幼時期特別是兒童時期剝奪了母愛就會使他們的性格扭曲,造成不好的行為和個性的表現。情感剝奪實驗說明在嬰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心理環境的撫育對一個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其次,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員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比如,一位母親是強迫症患者,她有一對雙胞胎,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來,總是馬上就給他們洗臉,洗腳,都洗完,放在床上,不許下地,不讓他們和鄰居小孩子接觸。她有潔癖,怕髒。強迫症是在完美性人格的基礎上產生的,完美性人格在醫學心理學中就是強迫性人格。這種人格的缺陷表現在愛思考、多疑、辦事很守規矩,平常擔心的時候多,放心的時候少,總有一種不安全感,辦事求完美。所以這種性格如果再受到一些心理刺激,就很容易誘發強迫性神經官能症。如果從小用這種方式培養孩子很可能導致孩子將來也成為強迫症患者。

    性格定型後也非一成不變

    60年代後有一種理論——“預限理論”,認為刺激超過了預限的值以後就可以使人的性格發生變化。孩子先天的個性、素質只是奠定了基礎,孩子以後的發展道路是漫長的,和以後的生活經歷也有關係。比如,一個孩子很膽小,不願與人交往,後來的工作環境是在軍隊裡,這是個集體,需要他與人交往,需要參加許多集體活動,甚至殘酷的鬥爭,這樣的環境就會使他變得堅強、開朗、豁達。又如一個很開朗的人,很愛笑的人,到了一個嚴密封鎖的環境中,不許他和別人相處,最後,他也可能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所以環境影響著人的心理活動,同樣也影響著性格的形成。生活、環境、時間都是改變性格的最好的雕塑師。

    每個人都應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自己要不斷反省,不斷完善,應該有追求良好性格目標的努力。良好的人格有幾個特點:一是應該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人生觀;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熱愛勞動,能夠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廣闊的胸懷,不以自我為中心;三是富有同情心,能經常想到別人,不一時衝動感情用事;四是遇事能客觀冷靜地分析,正確理智地進行處理和判斷,不固執己見,不主觀;五是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沒有依賴性,勇於克服困難,善於解決矛盾。當然,這些是很完善的性格特徵,我們應該把它作為我們一生中追求和完善的一個目標去努力,這樣就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康起來,還能使自己充滿魅力,有利於將不利的情況變為有利。健康的人格是人生成功之路的墊腳石,可以說,如果你有一個健康的人格你就獲得了一生事業成功的財富。

    具備上述幾點完善性格的人可能外向型的人多一點。不過,內向型的人也不必氣餒,因為性格可以鍛鍊,您不妨從打招呼開始,見面點點頭,問個好,日久天長以後人們也會覺得某某變了,她和人說話了,這樣受到鼓勵以後,她可能也增強了人際交往的信心和能力。不必把自己性格內向或外向作為一個包袱,因為每個人的性格和氣質有所長也有所短,只要在實際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短處,你就可能擁有成功的人生。

    不同的性格可閃耀不同的光芒

    性格和氣質不能決定一個人智慧的高低和事業的成就。不同性格氣質的人都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傑出代表人物。比如俄國的普希金,據心理學家分析,他是一個膽汁型特徵的人,克雷洛夫具有粘液質特徵,果戈裡具有抑鬱型特徵,他們都成為俄國偉大的文學家,在文學領域裡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對於氣質,希布格拉里很早有一個古典分法,即將其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這種分法直到現在人們還在延用。

    希布格拉里的學說與後來的巴甫洛夫高階神經學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膽汁質相當於巴甫洛夫的興奮型,多血質相當於活潑型,粘液質相當於安靜型,抑鬱質相當於懦弱型。膽汁質表現為精力旺盛,態度直率,易激動,有時暴躁。這類人是由於神經活動具有很高的興奮性,因此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平衡。其工作特點是帶有周期性,能夠以極大的熱情去工作,克服困難,但一旦失去信心,有時會灰心喪氣。巴甫洛夫說,如果這種型別的人沒有這種平衡,只要他迷戀上一種事情,便會將自己的精力和資財揮霍無度,以致最後竭盡所能,消耗過度,直到真正感到忍無可忍之前才會善罷干休。多血質的人有很高的靈活性,善於交際,很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在集體生活中容易處事,朝氣蓬勃。巴甫洛夫說,多血質類的代表熱忱,多是具有顯著工作效率的活動家,但是他們持久興備只停留在感興趣的事上,如果對這個事業沒有興趣,他們就會感到無聊,在與興趣不符合的時候,很難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血質的人往往智慧敏銳,對新事物敏感,能從事多樣化、多變的工作,他們的成績也是顯著的。粘液質的人最適合從事有條理、永續性的工作,其缺點是不夠靈活,有明顯的惰性。由於不夠靈活,故在集中注意力或轉移注意力到別的事情的時候就需要時間。惰性使他們的創造性差,比較守舊。巴甫洛夫說,這種人是安祥的,是平衡的、堅定的、頑強的實際工作者。由於其神經過程的穩定性和一定的惰性,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埋頭苦幹,不為無關的事情分心。優點是細心、謹慎、感受能力強,在友好團結的集體中能和人融洽相處。所以每個人的性格和氣質是不同的,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成為某個領域裡的好的活動家。

    性格不同的人一直是文學家描述的物件。文學家抓住了最生動、最本質、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來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比如《紅樓夢》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潑辣的王熙鳳;《水滸》中有勇無謀的魯達;巴金的《家》中猶柔寡斷的大少爺……這些個性各異的人物因其性格的特異性在文學作品中閃耀著各自的光芒,散發著不同的魅力。

  • 5 # 曉氷氷氷

    ​ 要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可以在腦海中假想出一個適合自己、而且自己很喜歡的性格,按照那個給自己的定型,然後慢慢對自己進行塑造。平時可以多看看自己喜歡的影視和書籍,對於其中喜歡的人物性格,注意研究和學習。為了使自己的性格變成理想中的那樣,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要進行改造。

    也可以透過改變自己以前的生活、說話做事的習慣,覺得不好的地方,都要“消滅”。為了變成自己所希望的那種性格,嘗試去做一些跟從前做法截然不同的事,並不斷地那樣去做,形成新的習慣。比如以前不喜歡跟人打交道,現在就去做一門專和人們打交道的工作。過去很自私,現在學會去幫助和關愛別人。這樣,別人對你的看法就會發生轉變,情感也會產生變化。受到積極的鼓舞,你更加有信心,自己的性格也就改變了。

    還有有什麼事情,不要悶在心裡,記住多和別人商量。當然,必須是陽光樂觀的人,才值得你這麼做。繼續下去,你會變得開朗起來。不要總是沉浸在自己個人的世界中。有些重要的東西,對你的影響非常巨大,能夠改變你的觀點和做法,漸漸地就會影響你以後的為人處世,性格自然也會發生演變。

  • 6 # 翔遊與鵬

    很難改變,也不需要過多的改變,可能影響你的不是性格而是習慣。

    無論你現在是不是喜歡自己的性格,或者說,無論你現在的性格究竟是讓你在工作和生活當中順風順水,抑或屢遭不順,我都要跟你強調的一個事實就是——無論現在如何,你的性格都是你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無時無刻不在守候和保護著你、給你活下來的能力和可能的守護神!

    如果自小開始,一個孩子在表達自己真實情緒的時候就總能得到大人在肢體、語音和情感上的鼓勵,那麼他身上與生俱來的“自由型兒童”部分自然就被好好的保留下來。與之相反的,每當孩子表達自己真實情緒的時候,總是得到大人的忽視甚至制止,反而是在壓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沉默的時候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那也就在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順從型兒童”,而原本與生俱來的“自由型兒童”則是被逐漸打壓和消磨下去了……

    我們穩定的性格,其實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逐漸形成的。或許,你對於自己的性格並不滿意,但是它的的確確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見證人——見證我們擁有能夠適應降生之後的環境的能力!見證我們能夠順順利利的戰勝這個環境當中的挑戰的能力!見證我們透過與環境達成天衣無縫的配合,而堅強的活了下來的能力!

  • 7 # 路過的一隻522

    怎樣改變自己的性格

    改變自己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工作、說話、做事的習慣,就是為了達到你所希望的性格而做一些和以前做法不同的事,並不斷的這樣做,使之成為習慣,這樣別人對你的看法就會有所轉變,你的情感也會產生變化,這樣你的性格也就變了。這就是“外相整而內相自熟”。人改變性格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以前的行為慣性的過程。

    上大學以後,我就覺得自己的性格似乎不太適應現代的生活,於是開始了性格改造的歷程。可是時隔6年,我發現很多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單靠自身良好的的願望去改變自己力量太微弱了。 我想談談我的體會。 在唸本科的時候,受一位室友的影響,我看了三本書——《一股奇妙的力》,林語堂譯的《人生進取指南》,還有一本是《你的誤區》,這些書,尤其是第三本書,使我意識到了原本習以為常而不自知的許多弱點,讓我有一種危機感,不改變,你的一生將庸庸碌碌。憑著這種朦朦朧朧的感覺,我不斷地挑戰自己,試圖讓自己變得果斷、變得勇敢、變得豁達、變得獨立。可我總髮覺自己深層次的一些東西並沒有改變,一切依然如故,我發現單靠意志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改變自己,首先必須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缺點。 後來,我看了一些日本人寫的改造性格的書,使我更堅信了這一點。我突然領悟了一點:自己一直以來認為的討厭的性格其實並不象我想象的那樣壞,神經質正說明我的感受性強,善於思考,能夠體諒別人的疾苦。以前我沒有把我的這種性格看作我的一個部分來看,總是以為這種性格是應該堅決予以摒棄的,它不屬於我,我要改變。以如此排斥的態度去對待,不可能真正看清楚自己的,都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談何改變自己呢? 從道理上講,改變性格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改變行為-形成習慣-改變性格,但是我的體會是,有時候即使經常做了那些有悖於自己性格的事情,內心的衝突還是難以避免,自己並沒有獲得快樂。而且我這種性格的人(有點森田神經質)往往思考得多,行動得少,所以在我的心裡,改變的呼聲越來越弱,另一個聲音開始變得越來越響亮:接受自己的性格,將它向積極的方向引導。重要的不是改變你的短處,而是發揮你的長處。摒棄自己的特質硬要去做另一種人,反而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就像邯鄲學步一樣,那位燕國的少年不但沒有學到別人的步法,連自己的步法都忘了。 我還要說一點,在開頭我之所以說“單靠自身良好的的願望去改變自己力量太微弱了”。還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環境。我們千萬不可低估環境而過於誇大意志的作用。所以我覺得刻意改變自己的行為不如換一種能讓自己容易做出這種行為的環境來的好。

    3 再談改造性格-曉松 讀了前面的大作我深有感觸。到底人的性格是否能透過改變行為來實現?許多會員和我本人的體會是很難!比如有人對面試很恐懼,不斷的堅持參加面試就一定能改變這種恐懼感嗎?害怕上臺演講,不斷的迫使自己去講就能不害怕嗎?自己缺乏自信,不斷的去做自己不願去作的事自信嗎?心胸狹窄,不斷的去做大度的事就能心胸開闊嗎?在內心衝突的情況下能不斷的堅持行動嗎? 到現在為止,大家可能對行動轉變性格產生了懷疑,包括我。可是為什麼參加森田訓練的學員為何能改變自己呢?我想這可能是迴歸自然的緣故。比如我以前缺乏自信,後來學習了森田療法,懂得了順應自然,理順了感情與行動後,自己卻變得非常自信。至少別人看我是這樣,但我自己卻不知為什麼會變得這樣;可是當我想保持住這種改變時卻無法再次達到前面的這種狀態了。難道自己的各種不喜歡的性格都是內心的衝突造成的嗎?難道那些所謂性格很好的人都是沒有內心衝突嗎?我想,對森田神經質來說,內心的衝突是性格難以轉變的重要原因。如果本著樸實的純真之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去期待性格的改變,性格可能會奇蹟般的改變。看來我們對性格應該有一個更確切的定義了。我想性格就是自己做事的一種傾向性,而其根本乃是外向性與內向性。如果能堅持外向性的做法,對自己的性格、感情都能順其自然,可能性格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自然的轉變。所謂去病去根不知用來形容這種情況是否合適。 總之,我想改造性格更重要的是不要試圖改變自己種種的不好的性格,而是發揮自己的長處,迴歸坦誠、樸實的心態,在做事的時候多考慮別人,堅持參加家務勞動、工作和學習。希望會員們和我一道,透過不段的實踐,共同摸索出性格的真諦所在。

    4.給希望改造自己性格的人一點建議(非常重要) 交恐怖症狀。 我看過《自覺和領悟之路》這本書,裡面介紹了一個人,為了改變改變自己的性格,總做出一些不同常理的鍛鍊方式,結果最後導致了神經質症狀。在他接觸了改變森田療法後,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改變自己的性格,做最真實的自己,性格反而發生了大的改變。 所以,我想說,不要強求去改變自己的性格,弄不好會弄巧成拙。舉個例子吧,如果你是一個膽小的人,你想改變自己的性格,要求自己在眾人面前做一個大方的人,對神經質性格的人來說,他就會非常注意自己在眾人 集中在自己好膽小的特點上,形成一種惡性迴圈,導致了執著。 在發現會上的大多數會員可能都是神經質性格,對神經質性格的人說,不適合提出改造性格這個話題,不要正面強求去改變自己的性格,做最真實的自己,只要自己的性格不給別人帶來麻煩,不對周圍的人造成壞影響就 行。自己性格的某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自己過於膽小,不敢冒險,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膽小的特點會使你非常細心,所以性格的優點和缺點是並存的。 最好的做法是:做一個坦誠的人,做最真實的自己,向別人和自己展現自己最誠實的一面,不做作,不偽裝,勇於承認自己所做過的一切事,大聲地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作的一切事情要發自內心,而不是由於外 界的原因才做的,這也是森田思想的宗旨。當然,當你做到足夠坦誠、真實後,也可能會失去一些東西,但你同時也會贏得很多東西,舉個例子,坦誠、真實的人一般人緣好,做任何事情容易得到別人的信賴等,更關鍵 的是你的心情會變得非常輕鬆自在,省去很多煩惱,因為你已經拿下了面具,這對你一輩子都是受益無窮的。當你做到足夠坦誠、真實、自然後,你會發現你的性格已經在悄悄發生變化了,這比你正面去要求改變你的性 格要自然多了!

  • 8 # 文都肉多多

    01

    改變性格的方法: 我們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性格缺陷,知道自己的缺點,然後辯證的看待自己的性格;

    02

    試著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他人對你的意見,然後改變以前的生活、說話做事的習慣,覺得不好的地方,都要“消滅”。

    03

    然後敞開心扉與他人交朋友·相處,特別是和那些性格活潑開朗·陽光的人交朋友,這樣你也可以變得陽光,以此能夠改變你的觀點和做法,漸漸地就會影響你以後的為人處世,性格自然也會發生演變;

    04

    為了變成自己所希望的那種性格,嘗試去做一些跟從前做法截然不同的事,並不斷地那樣去做,形成新的習慣。比如以前不喜歡跟人打交道,現在就去做一門專和人們打交道的工作。從而獲得與人相處的好方法和改變性格;

    05

    但你要相信性格是一個人從小到大積累成的 是經過環境 經驗 家庭 教育等因素在一起而形成的!而想要一下子就改變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再以後的日子裡慢慢的,一點點的改變 !!從身邊的一點小事或是某一些方面來改變!同時你的心裡也要有改變的意識的!

    06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時刻保持微笑,對生活充滿希望。

    溫馨提示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都有自己的好處; 遇事要沉著冷靜,不驕不躁。

  • 9 # 就很YC

    我覺得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但不是說變就變的。在經歷一些重大事件,對心理打擊和衝擊特別大的情況下人的性格是發生變化的,這也是人的成長經歷,有的會完善性格中的不好之處,有的會完全改變開朗的變不開朗;不開朗的變開朗!正常情況下不要隨意去改變吧,性格中有不好的就注意一點,慢慢改正,其實我是不贊成特意的去改變,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 10 # 東語東願

    據我所知,一個人的性格是基本改變不了的,只有努力控制,遇到事情多想些正能量的事情或聽下歡快點的歌,讓自己再重新振奮起來,加油

  • 11 # 李好喲

    人的性格很難發生大的改變。但是想要完全不同的性格,那就需要用不同程度的偽裝。

    像《楚喬傳》裡的李沁飾演的元淳公主。在年少時,天真無邪,對一切事物都顯得純潔,愛一個人也是至善至純。

    但在後來燕洵的燕北大軍把她輪姦之後,她說自己已經死了。

    然後就黑化成一個心機深重的女婊。

    這雖然只是電視劇,但也說明人的性情大變一定是受了什麼刺激的。

    你想要得到你從未得到的東西,也意味著你要失去你從未失去的來換。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性格是一個人很難改變的條件。如果你需要某種性格,就只能學著去偽裝自己的某一面。當偽裝了自己的天真就會顯露給別人成熟,偽裝了你的內向,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外向。

    學會展現給別人想要看到的性格,這也是需要去不斷嘗試的。

  • 12 # 是小精靈王木木呀

    事實上,一個人的性格基本上不可能徹徹底底的改變,只能說改變了表現形式。

    其實我們都是缺愛的十歲孩童,卻總要扮演百毒不侵的超人。

    如:一個人的性格是本來就是比較內斂的,但是由於外界的因素,他所呈現的性格表現形式是相對外向,或許是因為他的工作性質、他的自我保護、他的無可奈何……但是你不能單純的判斷這個人就是外向的人,如果有一天,他卸下“面具”,完全展現他的本真性格,你不能說他徹底改變了他的性格吧,而且在現在的社會里,外向的孤獨患者的確很多。

    一個人真的改變了性格可能有這兩個因素

    1.潛移默化的環境影響。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有這樣的機會,如果周圍的夥伴都是陽光☀正能量滿滿的,比較活潑開朗的,即使自己是一個負能量的內向者,在長期的帶動下,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性格變得漸漸外向,也和周圍的朋友一樣,陽光☀☀滿滿。這也是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2.突如其來的變故。無論是電視劇還是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記得我高中的時候,前座的同學的朋友跳樓自殺了,其中他朋友跳樓的前天晚上和他說過,可是他沒理他,最後悲劇真的發生了,這個前排的同學也很自責,本來外向的人在我和他同學的時光裡,再也沒見過他笑過,基本不太和其他朋友親近。

  • 13 # 文具實驗室

    世界上想成為有錢的人佔99.9999999%,而我相信剩下的那麼一小撮並不想成為有錢人,或者說他們悟道了!

    要成為前者足夠努力就可以了,成功的機率還是很大的;而要成為後者可就難了,說不定三生三世都不夠!

    你的問題和成為有錢人是一樣的,並不難,只是你不夠努力,或者說不夠不要臉!

  • 14 # 楊山談心

    首先如果想改變性格的話,有三點很重要:

    1、自我認知能力,這點是前提,就是對自我優缺點的認知能力,不會盲目自大,也不會盲目自卑,擁有了這點你就相當於是一臺擁有自我進化能力基因的機器.

    2 、自我分析能力,這點是基礎,發現優缺點後能夠理性分析其原因及改進或發揚辦法,擁有了這點你就相當於是一臺理論上能夠自我進化的機器.

    3、 自我約束能力,這點是關鍵,根據自我分析的結果時刻提醒約束自己去實踐,擁有了這點你就相當於是一臺真正能夠自我進化的機器.

    人改變性格有3個辦法從主動漸進式到被動突變式分別是:

    自我改進,完全靠自己,要求上述3點能力都強.成功率很高,風險性最小.

    他人輔助改進,自己首先得有改變的意願,輔助良師益友幫助分析和約束,也能改變.成功率較高.

    環境改變,這個就是說環境的突變,比如說你生活中遇到了大的變故,就看看環境怎樣能把你逼到什麼程度,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最大,有可能是生命危險也有可能是事業危險,而且變化的方向不一定是對的,就像基因突變可能會病變一樣,比如仇視社會等等.

    最後還是想說要多讀書,多事上磨鍊,內心強大起來,好的事情慢慢就會朝你走來,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 15 # 健心家園App

    舊的想法模式和行為模式,都是我們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形成的。如果想改變必須經過一個過程,而且改變的初期會讓你感覺更不舒服,因為離開我們的舒適區就是會感覺痛苦,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

    而且舊的想法模式會反反覆覆的出現很多次,就需要你一次次的來糾正,一次次的用新的想法和習慣去替代。。這個過程也能要重複上百上千次。這就好比從今天開始讓你用左手吃飯,半年一年後你也會用的很好了。

    這裡我推薦一個方法,有助於你改變舊的習慣,形成新的習慣,那就是認知行為療法(CBT)

    CBT幫助我們調節自身情緒,反思自己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征服那些挫敗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幫助我們積極有效地克服壓力,處理憤怒、憂鬱、恐懼、焦慮、挫敗感等負面情緒,使我們能夠保持快樂、平衡的心態,從容地面對當下的生活,從而擁有幸福的人生。

    貝克起初發現錯誤和扭曲 的思維方式會導致人們抑鬱。貝克 用“不利於適應的思維”來形容導致不必要憂鬱的認 知。跟艾利斯一樣,貝克也認為治療的目的應該是幫 助人們認識並改變錯誤的思維方式和自我挫敗的行為 。 艾利斯用“非理性的觀念”來形容那些造成情緒 不安的認知活動,其他專家用的則是“消極思維”“ 無益的認知”“不現實的想法”“錯誤的思維”或者 “自己打敗自己的認知”,意思都差不多。

    那些讓我們感到難受的想法和觀念時,上述 不同的術語可以被交替使用,雖然CBT不同流派在某 些技術或術語上有所差異,但根本目的都是幫助個體 透過修復無益的認知和行為來減輕壓力。 CBT的治療方法 CBT包含以下方面: 學會識別那些使我們感到難受的想法和信條,並 把它們改變成更現實、更健康的思維方式。 去做那些讓我們在各種場合都能反應恰當、感覺 良好的事情。這些好的行為包括勇敢面對我們害怕的 情境、果敢地交流、練習深度放鬆的技術、解決問題 、設定目標、利用社會支援,以及對自己的活動做出 安排。

  • 16 # Miss張小豆

    性格是一種集合的模式——思想、行為和感覺——這構成了一個人的整體。模式可以改變。改變需要功夫,但如果你真正投入到這個想法,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這裡是如何開始一個全新的你。首先,你要有自信,你需要正確對待自己的決定,沒有絕對的決定,所以相信你自己的選擇,別再為自己的決定猶豫不決了。不要擔心別人反對,因為在現在的社會,很多人的決定不一定真的就是對的,只是喜歡說出自己的決定,所以你也是有權利說出來的。而且時間久了還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可靠地好夥伴。有些人總是一副熱心腸的樣子,所以誰的請求都不好意思拒絕,這樣就是俗話說的爛好人了,這樣不但有些人不領你的情,反而覺得都是應該的,所以好心也要留給適合的人,不要變成爛好人,要學會懂得拒接,不要猶豫,這樣就會給別人你答應了他的暗號。如果你又開始猶豫不決了,就自己冷靜下來思考一下,不要再繼續盲目前行了,你需要的是冷靜,思考過後你也許就能慢慢的找到答案了,慢慢學會放下一些讓你焦慮不安的事停下來。當你認為自己害羞而保守,你會將這種想法作為支點。你為什麼不要去參加週五派對呢?……沒錯。你根本沒有理由。當你不再給自己貼標籤,整個世界就為你打開了。

    大腦的美妙之處在於它是你,因此你能夠控制它。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想,“我的天啊,我不能,我不能,我不能,我不能,我不能,”你可能真的就不能。當腦中出現這種聲音,塞住它吧。這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改變你的身體語言,實際上可以改變你的感覺,從而改變你的想法。

  • 17 # 周初東

    人的性格是不可能徹頭徹尾,完全把他改變過來的?如果真能改變得了他,那就不屬於是你個人自己了,那就成為了另外一個人了。古人云: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意思是:人的性格是父母遺傳,基因天生形成而來的,後天是根本無法改變的。

    最好的方法,只有透過自己刻苦學習與磨練自己的控制意志能力,讓他得到適當控制或者自律而已。這樣就不會讓他隨著自己個人性子來,也就是感情義氣用事的意思。當然如果你是個急性子的人,控制自己性格不發脾氣,心裡肯定也難受?俗話說:忍字心上一把刀,可見一個性格剛烈之人,如果遇到了欺負他的人,要讓他控制自己不發脾氣,心裡是多麼難受。如果是天生性格脾氣好的人,那讓他控制自己脾氣,肯定心裡不會那麼難受?因為本身他就是個沒性格脾氣的人。所以說:人的天生性格是改變不了的,只能是透過自己的修煉,把他適當控制一下,自己的激動情緒而已。

  • 18 # 德哥工作室V

    一個人的性格是從小養成的,想要徹底改變比較困難,我認為要從多方面入手,持之以恆。

    一是要多看書學習,博覽群書,提升自身素質,做到知書達理。

    二是要多與人交往,特別是與性格好的人交往,俗話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潛移默化。

    三是要心懷善意,為人處事以善待之,懷善意,行善事,寬以待人,嚴於律已。

    朋友們,我認為要能做到以上三點,我們一定能修身養性,徹底改變自己的性格,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這樣我們就能掌握好自己的命運。

  • 19 # 青崖微筆記

    我依然認為,性格無優劣,優柔寡斷是有問題,但同時也可能是考慮問題比較周全,總想著找出更好的方案,以致有時候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這種情況,一方面要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可能是客觀條件還不具備,或者複雜因素太多,而不要一味懷疑自己的性格有問題。

    另一方面,確認屬於自己性格上的瞻前顧後,不夠果斷,那麼就注意多觀察一些有魄力的同事,向他們學習,遇到具體事可以試著快刀斬亂麻,錯了也無所謂,久而久之會有效果。

  • 20 # 橋上有喬女

    1.優柔寡斷,多愁善感

    2.你很瘦

    3.睡眠質量差,精神狀態不好

    從以上綜述,以我判斷你應該是雙重性格,你不光優柔寡斷,你內心應該處在一個很自負的狀態,你的人生其實就差在一個轉折,你正好處在一個轉折點上,所以你才優柔寡斷。為什麼你會有這種狀態?

    你有顆自負的內心,你總覺得你要處理很多事情,而這些事情你有些不情願,而且還不得不做,於是你就是不停的消耗自己,就算你怎麼吃都不會胖,因為你身上的肉基因,一直處在一個戰鬥狀態。這就是你一直不長肉的原因!

    生活中你精神上也是處在一個戰鬥狀態,所以你睡眠質量差,很累很累,因為這些都不是你願意的,你想要停下來,卻停不下來,你開始用酒精麻痺自己,假想自己可以停下來,於是你開始變得優柔寡斷,我到底是做還是不做,因為做的成份大於不做的成分,你就處在一種對立模式,內心不停工作,外在不停的否定。你進入死迴圈當中,不知該如何走出?

    因為生命一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被教導說除非你取得成功,否則你什麼都不是,否則你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每個人都被灌輸這樣的恐懼:除非你非常強,非常完善,完美,否則你就會被壓扁,淘汰,拒絕。我們所有的問題都來自這種錯誤的、戕害人性的教導。

    你應該怎麼做才可以改變這種狀態呢?其實你可以否定自己,允許自己不好,允許自己的不完美。

    在這世間本沒有對和錯,沒有好與壞,只是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好壞,對錯之分!大多數人掌握的也並非真理,你就真理,允許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允許別人犯錯,也就是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犯錯,也就是原諒自己,所以你要學會原諒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通貨膨脹要加息,而經濟衰退要減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