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棗Ayo96
-
2 # 亮子交易簡說
1、通貨膨脹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上漲,原因是貨幣供應量過大,市面上流動的錢多,經濟發展過熱,加息限制貨幣供應量和流通速度,表現為投資的減少。
2、經濟衰退則是投資不足,減息可以提高貨幣供應量和流通速度,從而提高投資,促進經濟的發展。
通貨膨脹是由大量的印刷幣流入市場,從而造成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物價上漲錢幣貶值,大部分商品物價下調,原因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了,意味著百姓不願意花錢。
【知識拓展】
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的區別?
1、含義和本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物價總水平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
2、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
4、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又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
3 # 熱血一腔壯志滿
簡單的回答一下:
通脹的加息的簡單理解的把銀行的存款與貸款利息提高,讓一部分的資金迴流到銀行,市場的錢流動性會減少,這樣子的話呢,物價就會慢慢的下來。另外,由於加息造成貸款利率的提高,大家沒那麼容易拿到錢,或者拿到錢的成本就會高,大家投資就會謹慎,抑制了投資的快速增長,也就抑制了物價。
經濟衰退減息的目的呢,簡單講,就是讓市場上更容易拿到資金,拿到資金投資的成本會低,從幣政策上加大投資回報率,去刺激經濟,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
-
4 # 鞅論財經
美國在1971年推出“佈雷頓森林體系”以後,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開始了十年之久的貨幣貶值,通貨膨脹變得異常嚴重。到了1980年前後,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也是達到了13.5%以上的高位,應該屬於超級通貨膨脹。1979年美聯儲主席沃爾克走馬上任,全面展開的抑制通貨膨脹的工作,利率也是從低位增加到了最高點的年利率21%。總算把這匹脫韁的Mustang制服了。美國經濟在此後的幾年裡出現了飛速發展。
在1995年日本經濟進入到了失去的20年期間,不斷地擴大的市場的流動性,採用了及其寬鬆的貨幣政策,日元的利率也是一降再降,直到後來的-0.1%的負利率,如今也是幾乎接近於零利率。可是,經濟還是沒有走出萎靡不振的局面。這種貨幣大量投入、利率不斷下降,而經濟卻上不去,物價也高不起的病態經濟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那麼鞅哥就說一說,為什麼通貨膨脹要加息,而經濟衰退要減息?通貨膨脹主要的原因就是貨幣氾濫引發的(結構性調整除外),那麼貨幣貶值的就會加速。居民手中的存款就會不斷貶值,投資人透過購買固定資產或投資賺錢機會也會增加,對貸款的需要也會加大。這樣就需要透過增加利率來維持這個貨幣市場的平衡和物價的抑制。
同樣,經濟出現了衰退,而居民的收入也減少。決策者需要透過刺激作用來推動經濟的回暖,這樣就可以透過降息方式,讓投資者的投資財務成本降低,同時在低通脹下的降息讓存款者焦急不安,匆匆忙忙參與投資刺激經濟增長。大水漫灌後的水稻自然也就避免了枯萎,經濟也會出現向好的方向發展。
以上所有的這些假設也都是一種經濟學理論的理想狀態。可碰到了實際情況就不一定如願。比如日本的低息刺激經濟卻掉入了流動性陷阱,而最近中國出現了CPI十年來的最高(20年1月5.4%),可近日卻把LPR下調10個基點,貸款利率從4.85%降到了4.75%。也就是說,不能一概而論,要從現實的情況出發,看那種策略最有效。
-
5 # 財經小助理
可以負責任地說,當今主流學術界和政策界的共識是,通貨緊縮的破壞力遠遠大於溫和的通貨膨脹。
一、惡性通脹
在討論通脹與通縮對經濟的具體影響之前,我想先講一點背景知識。首先,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是貨幣現象,個別商品價格的浮動主要受市場供需影響,在此並不討論。經濟學中有名的貨幣數量理論指出,價格指數由經濟產出,名義貨幣存量和貨幣流通速度決定。因此,當一國經濟出現持續的通貨膨脹,可以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央行的貨幣供給持續高速增長。
在本世紀初之前,各國流通的貨幣多是貴金屬貨幣(如銀元、金幣)或與貴金屬掛鉤的銀行券(金本位時代的貨幣),央行的貨幣發行取決於貴金屬的儲量和開採速度,因此高通脹的情況相對較少。自從各國央行開始發行法定貨幣,貨幣發行漸漸與貴金屬脫鉤,一方面為央行實施彈性的貨幣政策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也導致一些國家難以消除的高通脹。在一些央行不獨立,財政存在嚴重赤字的國家,依靠央行發行貨幣彌補財政赤字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了持續的高通脹。這樣的高通脹扭曲了價格調節供需的效果,亦對國民財富造成掠奪,肯定是不好的。各國公眾之所以對通貨膨脹十分警惕,也是受這樣的印象影響。但必須強調的是,當今大多數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並不存在如上的惡性通脹。
二、溫和通脹
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伴隨著經濟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各國相繼推進了獨立央行和金融自由化等系列改革。如上的惡性通脹問題雖然還存在於部分欠發達國家(如辛巴維(威)),但大多數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只存在溫和通脹,即年通脹率低於5%。通脹的破壞性在於扭曲價格訊號,使市場供需調節失靈,但如果通脹率較低且比較穩定,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往往可以預期到未來的通脹水平,進而合理地制定計劃。比如基於費雪等式,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減去通脹率,如果通脹率基本穩定在2%上下,儲戶便可以預期儲蓄的實際回報是名義回報減去2%。如果實際利率太低,儲戶就不會儲蓄,而是拿錢去消費或者投資。僱主和僱員在簽訂勞工合同時,往往也將通貨膨脹的預期列入計算的範疇。因此不難看出,溫和而穩定的通脹其實不會實質上影響我們的生活。
溫和通脹的害處不大,甚至有一些好處。首先,基於費雪等式,央行可以具有更大的政策空間。如果均衡狀態下的真實利率是2%,通脹率是2%,那名義利率就是4%。而一旦經濟面臨衰退,央行就擁有了4%的下調空間,最低可以下調到零利率,亦即當今美聯儲和歐洲中央銀行的政策利率。如果平均通脹率為0%,即不存在通脹,那央行的政策空間就只有2%。如此說來,甚至可以認為稍高的溫和通脹率可以更好地維持經濟穩定。這些不是個人妄言,乃是筆者2014年夏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任實習生時,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在實習生培訓時提到的觀點。
三、通縮的危害
其實通縮的害處說簡單也簡單,如果所有人都知道明天商品價格會下降,那大多數人今天還會去消費或者投資嗎?可能會,一些需求彈性比較小的商品肯定還是會買,比如日用品、今天的晚飯等等。但是對於一些價格高昂的耐用商品,或許消費者就要仔細盤算一下到底是立即享受還是坐等降價。其實,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真實利率。即便銀行的存款利率是零(比如日本),如果物價持續下滑,消費者還是會持幣待購。如果消費者認為通縮會長期存在,那經濟總需求就會長期低於均衡水平,也就是漫長的衰退了。
回顧歷史,通縮的危害還可以藉由幾個觸目驚心的例子加以證明。通貨緊縮導致總需求不足,因此一方面經濟產量低於均衡水平,另一方面價格水平不斷下跌。美國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就是伴隨著嚴重的通貨緊縮,大蕭條的第一階段是股市泡沫崩潰和大量銀行遭遇擠兌帶來的金融危機,但當時美聯儲缺乏現代研究工具和貨幣理論,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隨之而來的通貨緊縮嚴重增加了剩餘的企業和家戶承擔的實際債務,進一步壓垮了消費和投資需求。
最近幾十年,通縮的陰雲其實也從未散去。中國上一輪通縮還是十多年以前,知乎上的很多使用者(包括我本人在內)那時都還小,因此並沒有深刻的印象。當時中國出現了長達數年的通貨緊縮與總需求不足,所幸沒有對經濟造成太大的打擊。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伴隨著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陷入了長達二十年的經濟蕭條和通貨緊縮(或者基本是零通脹)。最近的例子是歐美,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歐美髮達國家陷入經濟衰退,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隨即推出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寬鬆,希望利用貨幣政策拉動經濟,但都敗在通貨緊縮和超低通脹之下。
通縮的害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可以說有兩點:其一,通縮極大地限制了央行運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的能力。依據上文中提到的費雪等式,實際利率等於名義利率減去通脹率,因此想要降低實際利率拉動經濟,央行只需要調低名義利率就可以了。但當經濟出現嚴重衰退和通縮時,實施有效的貨幣政策就困難得多。因為名義利率的下限是0%,因此通貨緊縮可能造成央行基準利率觸及零點,但實際利率依然過高的狀況,亦即“流動性陷阱”。歐美和日本當前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因此各國政策界和學術界近來一直在討論如何拉高通脹,讓央行重獲貨幣政策的主動權。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央行甚至被迫採取負利率政策以提振總需求。中國上一輪通縮雖然也面臨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但央行尚未降息至零點,說明並沒有出現流動性陷阱,不過亦是聞者足戒了。
通縮第二大的危害是加重債務人的實際負擔。絕大多數債務合約採用名義貨幣簽約,也就是約定相關金額時,不考慮物價水平。因為通縮相對於通脹來說,發生的次數少得多,因此大多數債務人簽約時不會過多考慮通縮的風險。一旦出現通縮,借貸方的實際償付負擔會加重,而企業和高淨值家戶的槓桿率一般比較高,因此通縮肯定會抑制消費和投資需求,進而造成宏觀經濟下滑。
四、通脹與通縮的政策應對
相比於通脹,通縮之所以可怕,在於學術界和政策界都缺乏足夠的理解,相應的政策工具也比較少。由於廣大發展中國家長期面對通脹,而美國在七十年代也深受通脹之苦,學術界對於控制通脹早有深入的研究。在高通脹向溫和通脹的轉型期,政府一般透過制度設計向公眾傳遞嚴控通脹的訊號,通用的方式包括減少財政赤字、中央銀行獨立、幣制改革等。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採用與美元掛鉤,透過幣值掛鉤美元約束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實踐證明這些方法十分有效,可以在很短的週期內遏制住惡性通貨膨脹。
相比而言,通縮的政策應對就困難的多,一般仰賴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配合。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將名義利率下調至零點,以期改變公眾對於真實利率和未來通脹率的預期。最近這次金融危機還見證了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應用,比如定量寬鬆,即央行大量購入有價債券,向市場注入資金。財政政策包括大量推行減稅和政府投資計劃以增加總需求,這類政策最早的倡導者是凱恩斯。但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表現看來,這兩類政策在應對通縮方面都不盡如人意。
有些人可能會問,既然通縮這麼可怕,央行為何不直接發錢製造通脹。我個人在本科階段也提出過類似的問題,還向教授們請教過。因為按照典型的宏觀經濟學理論,這樣“粗暴”的政策干預應當可以直接創造通脹。但現實操作層面,有兩點問題:首先,如果央行給每個人發錢,大家肯定會把錢用掉,這是因為財富效應,即手上的財富變多了。央行實際操作時,並不是印鈔送錢,而是和實體經濟交易。交易對手要不然拿有價證券和央行換錢,要不然透過回購協議臨時借錢,因此財富效應並沒有這麼顯著。其次,央行注入貨幣的行為,總是要透過金融中介機構,而不是直接傳輸到公眾的錢包裡。金融中介到實體經濟這一環節是我們所說的貨幣政策傳導階段,這一鏈條在本次金融危機後基本是斷裂了,美國貨幣乘數持續下降就是這一問題的鮮明寫照。儘管美聯儲不斷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但這部分錢並沒有流轉起來。
五、總結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通縮的實際危害是遠大於溫和通脹的。公眾對於通脹的恐懼多半來源於惡性通脹國家的經濟危機以及通縮帶來的實際購買力增加的錯覺。其實,惡性通脹往往並不是經濟危機的元兇,深層的經濟問題才是根本原因,惡性通脹只是表象罷了。而溫和通脹的危害更是不值一提。相比之下,通貨緊縮可以直接造成經濟衰退,同時極大限制央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其危害不容小覷。當宏觀經濟衰退時,個人獲得的些許額外購買力恐怕不足以彌補失業和減薪的損失。不論對宏觀經濟整體還是個人而言,通縮都更為可怕。
最後,基於中國經濟談一下通脹和通縮的影響。大家看通脹率主要關注消費者物價指數,不過基於消費者物價指數又會有各種解讀。有人認為物價指數低估了通脹率,這十年來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上升速度肯定遠超官方統計值。但其中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享受的生活品質比以前也有大幅提高。
-
6 # 投研負責人泉老師
通貨膨脹:市場流通的貨幣量增加,購買力超過商品供給,導致物價上漲。
一般情況下,個人收入,主要用於投資和儲蓄、消費。通貨膨脹,說明消費佔比高。那麼,提高投資、儲蓄佔比,即加息方式,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簡單來說,若央行加息,提高儲蓄利率,人們更願意把錢存銀行,則相應減少市場流通貨幣,削弱購買力,達到物價下調目的。另外,儲蓄利息是投資回報基礎,投資回報高,則變相抽走市場的流通貨幣,緩解通貨膨脹壓力。
經濟衰退:經濟低迷,物價低廉,市場流通貨幣少。那麼,其道理和通貨膨脹截然相反。透過加息的手段,減少銀行儲蓄,增加市場流通貨幣,盤活經濟,刺激物價。
-
7 # 幻象小蚊子
通貨膨脹的意思就是錢在市場上太多了,可能所有的東西都要漲價了,如果不加控制,就會增加經濟風險,錢就不值錢了,例子非常多,參考民國和辛巴維(威)。
加息是一種調控手段,
透過加息來回流貨幣,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
舉例說,如果你借了100元,原來利息10塊,你共需要還110。加息後,利息20塊,你共需還120。這樣,多餘的10塊就回流到了銀行。
市場上的錢就少了。
經濟衰退,並不是通貨緊縮,可能市場上的錢還是比較多,但調控依舊會減息。
為什麼?
首先,經濟衰退,是因為市場上的供需比較疲軟,錢的流動比較慢,產生價值比較小,生意難做,失業增加,國家機關收入也受影響。
這種情況下,銀行的刺激手段就是減息,透過減息來刺激資金的流動,透過資金流動來刺激經濟發展。
舉個例子,你想做件事,但沒有足夠的錢,經濟不好,如果你用100,只賺10塊,銀行利息就是10塊,你不會借。如果銀行利息降低到5塊,你就可以賺5塊。這樣你就又開始做你的生意了,經濟就好轉了。
-
8 # 莊周曉夢迷蝴蝶
現代經濟學理論證明:溫和的適當的通貨膨脹是有利經濟發展的,除非嚴重的通貨膨脹才需要加息。通脹主要影響人們的預期。
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過快,是由於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大,加息會增加貨幣流通的成本,增加借貸難度,使得貨幣流速降下來。有時央行還會發行央行票據,回收貨幣,降低通脹。
經濟衰退是需求端萎縮,庫存增加,企業生產積極性不強。這時央行一般會降息,增加市場的流動性,這樣有兩個好處:1、為企業現金流護盤,因為庫存和日常運營需要資金,降息不至於企業日子太難過。2、減少資金成本,維持企業生產增加員工的收入;還有一個就是降低國債成本,經濟衰退,按照凱恩斯主義觀點,國家一般會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低息將減輕國債成本。
每個企業都有生產週期,在生產週期內,如果的原材料的價格漲幅小於銷售端的價格漲幅,企業生產就是有利可圖的,而且銷售端的價格漲幅小於消費者收入的漲幅。在這種情況下,通脹對經濟是沒有傷害的,反而有有利於經濟增長。
-
9 # 財經金融資訊
通貨膨脹歸根到底是因為錢多了。
解決辦法就是減少貨幣供應。
加息,也就是提高貨幣價格,這個說法比較繞口。這麼說吧,加息之後,企業貸款要還的利息多了,利潤少了,可以迫使企業減少貸款;此外,加息可以刺激居民存款。這樣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就減少了。
另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銀行要把更多的錢存到央行,這樣可以貸出去的款就少了,也可以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貨幣。
經濟出現了衰退,而居民的收入也減少。決策者需要透過刺激作用來推動經濟的回暖,這樣就可以透過降息方式,讓投資者的投資財務成本降低,同時在低通脹下的降息讓存款者焦急不安,匆匆忙忙參與投資刺激經濟增長。大水漫灌後的水稻自然也就避免了枯萎,經濟也會出現向好的方向發展。
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
10 # 思之遠方
通貨膨脹即流通中的貨幣總量超過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時加息,有利於使貨幣回籠,有利於穩定金融貨幣市場,防止擠兌,有利於保持幣值,有利於控制投資增長和物價上漲,實現經濟軟著陸。而經濟衰退時減息,可以使流通中貨幣供給,有利於刺激投資增長,有利於刺激消費增長,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
-
11 # 小華笑談
在一個時期,資金總量是一定的,通貨膨脹時,需要收緊資金,以便市面資金量減少,提高購買力,而經濟衰退時,需要放寬資金,放出資金,以便市場有足夠資金來進行流轉,提高資金利用率!
-
12 # 獵戶財經ORION
加息降息到底是在做什麼?
加息降息:講的其實是【基礎利率】
利率有兩個名字:對於資金的借出方,是【收益率】;對於資金的借入方,是【資金成本】。
簡單來說:【市場利率】=【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
所以,加息降息調整的是【基礎利率】,透過基礎利率的變化,進而影響【市場利率】。
經濟強勁和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有什麼關係?一般來講,是有著一一對應關係的,但是也不絕對。
通貨膨脹:大範圍、長週期的價格增長。
通貨緊縮:大範圍、長週期的價格降低。
經濟強勁:伴隨著通貨膨脹。其中一種解釋是因為需求強勁,市場上的貨幣不足以支撐交易量,在貨幣量不增長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價格上漲。
經濟衰退:伴隨著通貨緊縮。其中一種解釋是因為需求衰退,消費者的支出減少,商品價格被迫降價。
例外:滯漲現象。就是說經濟在衰退,同時出現了通貨膨脹,這在上個世紀的美國就有過經典表現。
那麼利率的調整,為什麼能應對不同的經濟形勢呢?貨幣乘數效應:市場上大量的貨幣存在,但其實真正印刷出來的貨幣只是幾十分之一。這就是因為銀行透過收集儲蓄,發放貸款,不斷地迴圈,製造出了大量的用於交易的貨幣。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構成裡,一部分是由於經濟正常的增長導致的,我們把這個叫做良性通脹;但是另一部分就是因為貨幣量大於市場需求,我們把這個叫做惡性通脹。
面對惡性通脹:在面對惡性通脹時,我們要減少市場上的貨幣量。於是提高【基礎利率】,這樣提高借入方的【資金成本】,由於成本提高,貸款人意願就會降低,借款就會減少,透過【貨幣乘數效應】的放大,市場上的貨幣量就會縮小許多倍。
通貨緊縮:我們一般不認為是好事情,當遇到通貨緊縮時,第一要務就是解決它。因為通貨緊縮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消費降低、生產下降、失業增加。
面對通貨緊縮:於是降低【基礎利率】,這樣降低借入方的【資金成本】,由於成本降低,貸款人意願就會上升,借款就會增加,透過【貨幣乘數效應】放大,市場上的貨幣總量就會增加,由於貨幣增加,會帶動商品價格的上漲,以符合自身的價值。
在這兩類的傳導效應中,最終都是要起到鼓勵生產、消費或者抑制生產、消費的結果。
因為生產和消費是經濟生活的基礎,擴張和收縮,由生產和消費決定,也由生產和消費反映。
-
13 # 明子曰
加息、降息都是中央銀行調控調控貨幣政策的一種手段。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透過膨脹,通貨膨脹就是市場上的錢太多了,物以稀為貴,同樣的道理,錢多了就不值錢了,以前2塊錢買一顆大白菜,可能現在需要4.5塊了,變相的錢不值錢了,同樣通貨膨脹也會帶來儲蓄下降,失業率高增的危害。這個時候中央銀行就開始加息,減少市場中流通的貨幣數量。
經濟衰退時,那麼國家就需要往市場投入更多的錢,刺激市場,這個時候中央銀行就開始降息,讓市場流通的貨幣多起來,通常對於股市降息就是一個利好的訊息,老百姓手裡邊的錢多了,就是開始消費、投資,從而帶動GDP的增長。
-
14 # 黃金挖礦工
加息的一個結果:減少貨幣供應。
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是市場中流通的貨幣多或者流通的速度過快,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加息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提高利息的行為,從而使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借貸成本提高,進而迫使市場的利息也進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減少貨幣供應、壓抑消費、壓抑通貨膨脹、鼓勵存款、減緩市場投機等等。加息也可作為提升本國或本地區貨幣對其它貨幣的幣值(匯率)的間接手段。
減息的一個結果:釋放流動性,促進消費。
經濟衰退的原因,消費熱情不高,增長乏力,物價指數較低,居民儲蓄佔用資金較多。
減息或者加息是指央行利用利率調整,來改變現金流動。當央行降息時,把資金存入銀行的收益減少,所以降息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出,存款變為投資或消費,結果是資金流動性增加。一般來說,降息會給股票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因此有利於股價上漲。當央行加息時,則反之。利率調整是貨幣政策實施的重要手段。
-
15 # 白話經濟學
因為通貨膨脹時需要減小市場貨幣投放量,加息可以有效減少市場貨幣投放;經濟衰退的時候需要給市場足夠的貨幣供應保證市場正常執行,而減息有利於市場貨幣增加。
-
16 # 京城往事Vlog
1、通貨膨脹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上漲,原因是貨幣供應量過大,市面上流動的錢多,經濟發展過熱,加息限制貨幣供應量和流通速度,表現為投資的減少。
2、經濟衰退則是投資不足,減息可以提高貨幣供應量和流通速度,從而提高投資,促進經濟的發展。
-
17 # 朱凡192
吃飯一樣,吃飽了,就要去走走,餓了,就要給你飯吃。加息,就是把市面錢收起來,降息,就是把存銀行裡的錢放出去流通
-
18 # A股趨勢投資
加息、減息都是是國家為控制經濟維穩發展所提出的貨幣政策。加息簡單說就是將民眾手裡的錢回收,加大貸款風險銀行的錢減少流出。以此維穩已通貨膨脹而造成的經濟假虛高,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反之減息是國家鼓勵命中獲得銀行貸款,減少銀行存款,讓貨幣充分的在市場上流通。增加商品間的交換次數,促進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家穩步不前的經濟發展。是否加息還是減需需要政府透過對經濟發展的判定來做決定。
-
19 # 一起來玩呀
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加息。降低存款派生係數,從而縮緊銀根,降低銀行放貸能力,從而減少流通在經濟活動中的資金流通量,進而降低社會總供給,最終降低社會商品平均價格,從而抵禦通貨膨脹。
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減息。目的是釋放資金流動性,促進消費。減息會使得資金從銀行流出,存款變成消費或者投資,盤活社會經濟從而使得社會經濟穩定發展。
-
20 # 二元觀財經
加息和減息都是央行動作,而央行職能就是保持適當通貨膨脹前提下,維護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超過了合理值,必然會傷害經濟增長,所以央行要透過加息來控制,當經濟出現下行,央行則透過降息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
一:為何加息會消減通漲壓力
合理通漲在2~3%之間,一旦超過了3%甚至更高,勢必造成短期消費增加,而投資不足,中期造成增長不足,消費也不足。
所以說法,通漲猛如虎,一旦發現通漲苗頭,避免對經濟中期傷害,央行需要控制市場的資金存量來遏制通漲.
包括提高準款準備金提高基礎利息這兩塊都可以引導資金迴流商業銀行或央行,起到控制通漲的目的。
二:為什麼降息會有利經濟回升
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和個人,會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減少消費,減少投資
經濟下行對企業的資金壓力也構成傷害。
央行為了減輕企業個人資金使用壓力同時滿足企業投資資金需求,就會降息,降存款準備金,把更多資金錢從商業銀行,央行驅趕到實體經濟中。
回覆列表
1、通貨膨脹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上漲,原因是貨幣供應量過大,市面上流動的錢多,經濟發展過熱,加息限制貨幣供應量和流通速度,表現為投資的減少。
2、經濟衰退則是投資不足,減息可以提高貨幣供應量和流通速度,從而提高投資,促進經濟的發展。
通貨膨脹是由大量的印刷幣流入市場,從而造成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物價上漲錢幣貶值,大部分商品物價下調,原因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了,意味著百姓不願意花錢。
【知識拓展】
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的區別?
1、含義和本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物價總水平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
2、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
4、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又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