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讀了這麼多年書,感覺自己是個沒文化的人
4
回覆列表
  • 1 # 趣味心理學

    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慧。文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條件中形成。

    品位、道德、智慧,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 2 # 求之

    文化,天地萬物(包括人)的資訊的產生融匯滲透(的過程)。是以精神文明為導向的融匯、滲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導向。

    文化(culture)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文化的兩大要素:語言(聲音)和文字(符號)。

    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造的並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以文字為主、以影象為輔)與聲音(語言為主,音韻、音符為輔)的體系總和。用更簡煉的文字表達,則可縮寫為:文化是語言和文字的總和。但這個提法,必須在瞭解原義的基礎上,才能使用。不然,就會讓人有不夠準確,甚至是有點含糊的感覺。

    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臺;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臺;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的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識形態,也不是絕對排他的。對葛蘭西來說,文化霸權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赤裸裸的壓迫和被壓迫關係。"統治集團的支配權並不是透過操縱群眾來取得的,……統治階級必須與對立的社會集團、階級以及他們的價值觀進行談判,這種談判的結果是一種真正的調停。……這就使得意識形態中任何簡單的對立,都被這一過程消解了。"……它成為一種從不同階級錨地取來的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動態的聯合。

  • 3 # 小紅59825606

    我認為文化分為3種,一種是高學歷的文化。一種是高素質的文化,比如說文學作品的欣賞,比如說茶道、攝影、旅遊、電影。還有一種就是哲學,有佛教裡的哲學、有卡耐基人性哲學、有孔子論語的哲學、最後就是聖經裡上帝的哲學。

  • 4 # 山水一樣之間

    所謂文化只是一個泛指,並不是特指書讀了多少。它所包含的含義包括:社會閱歷、人生經歷、個人素養、個人儀表、涵養性、善惡心、文化程度等等。

    一個人文化程度再高,如果沒有一個公眾的心態;沒有涵養或者是滿口粗俗的語言,也不叫有文化。

    文化程度的高低,雖然和有文化有一定的關係,但沒有必然的聯絡。一個文化程度低的人,如果他的社會閱歷深,生活經歷豐富,有涵養,職業技能又好,你能說他沒文化,當然說他有文化更貼切。

  • 5 # Abcbgcbg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關於文化的分類根據文化的結構和範疇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文化即大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狹義的文化即小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廣義地說,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 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內容。狹義的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等。文化又可以分為資訊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資訊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語者所掌握的關於社會、地理、歷史、等知識;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內部結構包括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組建的各種社會行為規範。 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風俗等形態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

    心態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意識活動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相當於通常所說的精神文化、社會意識等概念。這是文化的核心。

  • 6 # 歲月如歌138700967

    首先文是指一個人一生所能表達的總和。化當然是指變化。文化是指個人根據現實的變化是拿槍還是拿筆。是破還是立的一種選擇。古人云惟精惟一永執厥中就是這個道理。文化如果脫離實踐脫離了自身現實條件談文化基本上是毫無意義。故從自身到家到國以致於整個社會才能全面把握文化的全貌。因此文武之道相得益彰。除此扯得太遠何益於個人。不益個人何益於國家。因此本人認為文化就是掌握變化的人。

  • 7 # 炎黃子孫143448246

    什麼叫文化?什麼是知識?為什麼社會人群中經常聽到:“你有知識沒文化!你有文化沒知識”!因為知識在我們教課書裡可以讀取,存在世界人類大同的認識一致性,而文化是世界人類存在疆界、種族、發展淵源而產生不同的傳統觀念!所以什麼叫文化?文化是世界人類發展、歷史演變成的傳統習俗。

  • 8 # 水倒流2

    就人自身所謂文化而言,其實就是一種長期修行,沒有終點……也可以說是人一生不斷否定的一個過程,以及人由於受外在影響而發生內在變化或者說侵染的蟬蛻過程……前些天看到有關於文化的四句話感覺可以表達:

    1.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2.無需提醒的自覺;

    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4.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 9 # 土的金次方

    有文化與有學歷是有區別的。有學歷甚至高學歷不一定有文化。講一個人有文化包括這幾個方面:一,對人生有自己的哲學思考,否則就是行屍走獸;二,對社會歷史百態有基本的瞭解,否則與白痴無異;三,有一定的傳統文化功底,比如書畫。時下,有好多高學歷的人,要他寫幅對聯都搞不好,毛筆字一塌糊塗,你能說他有文化?就是農村人都會鄙視你,你到底學了什麼啊?感覺你只是學會了一定的謀生技能而已。

  • 10 # 西城雜事

    文化: 1.考古學上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 例如:仰韶文化 2.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例如:中國文化 3.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例如:文化水平.

    一個人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系統知識的是學問;文化不是雄偉的博物館、華麗的音樂廳和偉大的藝術家等。 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的社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生命。 對“價值”和“秩序”有所堅持,對破壞這種“價值”和“秩序”有所抵抗,這就是文化!

  • 11 # 蓋世神算

    既然定出“文化”這個名詞,創造這詞語的先賢必有明確定義。可是後世為學從教的方法,多數“循形而學”不抓本質意義,許多詞意漸失原義寬泛模糊了。

    這種心理就體現沒文化!什麼是文化?知而為文所化,是最初原始定義。學知識,是學先人經驗智慧,縱觀歷史興衰,一件小事正確無誤做法;吸取後總結最正確,代價最小最經濟明智做事為人處世經驗,叫有文化。學而知之,雖知而無用稱有文;知而有感想能悟出得失道理為自己所用,稱為有文知化,受一國一族傳統所有知識育化了的“有文化”!文,指人文風土,具體常常以文字元號記載而已!非獨指文章。化,已然被傳統人文風土融通教化。

    畢竟大眾化目光點豆式微觀教學的應試教育,只捕捉了有知識等於有文化的這樣一種直觀印象概念。

    現在許多高學歷犯罪飛昇知識分子品德下滑,正是文而不化!文而不化!理解了麼?迷失的這一代啊!

  • 12 # 曇棣

    “文化”一詞很廣泛,但我國大體分為兩個部分:典籍、傳統文化。其實我偏愛典籍文化,從古至今,有很多古典故事,引人入勝,古為今用。而且包含:哲學、軍事、人理道德、禮儀、為人處事、詩歌、詞賦、歷史等等。

    一,典籍文化

    從古代傳承和遺留下的書籍與傳說,包括考古學家研究所獲得都屬典籍之列;要先學文言文,看古代書籍,才能領悟其中的意思,才能體會其中的意義。

    1.人理道德:每個人無論做事,都要講究做人原則,人的底線,要講道德,不能超出道德之底線。但在當今社會,有些人哪裡有?人理道德之底線。

    2.為人處事:與人和睦,有禮有節,禮貌待人,為人謙虛,和平相處。

    3.人的氣質:氣質是天生的,是無法改變的,但是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古代之人最講究的,讀書能做人。其實,讀書並非要文憑多高,能懂得做人之根本,讀書不是讀書而讀書,是要懂得讀書之含義,提高自身氣質。

    4.人的素質:修養與涵養,懂得道理,讀書能提高人的素質,讀書能修身養性,涵養是讀書,從書中知識積累沉澱,經過社會的實踐,提取金華與累積。

    5.歷史:全稱“中國歷史”而包含有,古代歷史,近代歷史;瞭解古化歷史,能知道古人文化,古人怎樣創造,文字的由來,怎樣演義成今天的文字文化,人類的起源,北京猿人怎樣站立行走,舊石器時代,怎樣人工取火,新石器時代怎樣過渡。如今的飛機,古人早就在研究,才知古人之偉大。近代歷史:瞭解近代歷史,才知道抗美援朝的意義與重大,而不是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而是稱“中國人民自願軍”奔赴朝鮮意義之重大;瞭解近代史,才知道我們今天的生活,現在擁有的一切,來之不易,才能好好珍惜,才能知道先烈們的鮮血染紅整個大地。

    6.哲學:包含政治、軍事、邏輯等,哲學之深奧,而政治包含每個人的覺悟與愛國。而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覺悟和愛自己的國家,不管國家窮與富。其實我的愛國之覺悟與認識,是“自衛反擊戰”打響,當時我還在課堂聽課,我的班主任老師,走進教室立馬安排,每位學生必須,給解放軍叔叔寫一封慰問信,一個針線包,當時我看見老師的表情十分嚴肅,而從未看見過這種表情,當時我還沒真正意識到,真正認識和體會,做這些事的意義。當時我也沒工夫多想,半天時間全都要完成,從沒做過針線活,憑自己想想做了一個桃心針線包;特別是寫慰問信,當時感覺難度之大,由於年齡小,沒有理會其中之意義,感覺之空洞,無法提筆,由於沒有接觸過軍人,不瞭解我們的解放軍的生活,當年課本有一篇是“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就是寫的解放軍在朝鮮戰場上的片斷,所以我寫的哪篇是根據這篇課文,慢慢體會而完成。從那時起,我開始對戰爭片感興趣,只要寫有軍人生活或軍人之事,我都要看幾篇,想多瞭解,多體會其中的意義。從那時起,我愛祖國,愛我們的土地,愛所有的人和事。去年我國人民對南海聲援,我在微信看見我兒子也加入南海聲援,當時別提有多高興,因我只能讓兒子知道和了解歷史,學知識,但不能深入其他內心世界,點點滴滴,包括他頭腦所想。看見如今的社會,不好的風氣,也怕他吸收歪風邪氣,所以我限制他從小到大,都不準跟其他人接觸,只能跟同班同學;之所以我今天寫這些,只是平常我發現如今的年輕人,有的對歷史不瞭解,而感到困惑,理解能力之堪憂。“文化”一詞,其中之深奧、深遠、愽大浩翰,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 13 # 愚翁良知

    文化一詞是目前用的最混亂的一個詞彙。準確的意義應當以國內外百科全書為準。我記得大概四層意思。人類的一切遺存包括古今中外,好的壞的都叫文化。第二層是指意識形態,如人的文化背景,文化信仰。第三層指學科分類,文史哲等社會學科叫文化課。第四層最簡單學認字就叫學文化的。平時說有沒文化,是說有沒知識,有沒風度,指修養的更多些,主要是文史知識和修養 ,不會指不懂相對論的人沒文化。

  • 14 # 貪生螻蟻

    其實,真正的文化與你的學識沒有關係而與你一生中形成的品質有關係。我一直覺得凡是品行好的人,他們就是有文化的人,也一定會在歷史長河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真正的文化包含了四個層面,那就是一個人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懂得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時刻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如果一個人具備這四個層面,那麼我相信他一定是個有文化的人。

    如果你真的聰明,那麼請不要再到處宣揚你是多麼地有文化,你所謂的學識在別人看來根本不值一提,因為你對文化的理解在他們看來就是個笑話。

    如果你願意,那麼就做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吧,這對你的一生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 15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給你一個提示:茶文化!

    有一片茶葉,叫“健神”!

    有一種使命,叫“健神州”!

    北京健神文化傳媒企業策劃案。企業名稱:健神文化傳媒;註冊商標:健神州;從業:茶業經營。

    這就叫做有文化。

  • 16 # 利劍擱

    簡而概之:

    文,原為“紋”。生物活動留下的遺蹟(主要指的是人)。

    化,個例不能成化,普遍了,大眾了,被人們認可了,正確了……約定成俗了……才稱之“化”

    對上述的東西瞭解,把握,知曉……並且踐行與自己言行,溶於三大實踐,稱之為有文化。

  • 17 # 學民思考

    我理解:文化,就是文明之教化。人類在生存的基礎上,產生的經驗、教訓和精神的感受,用口口相傳的語言和文字或動作等表演記錄等形式以傳達。生活中的智慧結晶和傳承發揚,以及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宗教、信仰、教育及戲劇、歷史、地理、醫學等,總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文獻。也可以說有形的無形的理論總結!不知道我理解的可對?

  • 18 # 自橫舟主人

    什麼是文化,什麼叫有文化?這是個很有意義的話題。我不想作論述,而是結合我最近重讀《人生》的感受,從“斗大的字不識幾筐”的劉巧珍身上,說說文化這個話題。

    讀過《人生》,大家都為高加林和劉巧珍沒能走到一起而感慨和遺憾。在惱怒高加林背棄巧珍的同時,也為巧珍吃了不識字、沒有文化的虧而惋惜。高加林到了城裡,再也無法面對“只會講老母豬生崽”的巧珍,最終離她而去。巧珍沒上過學,“斗大的字不識幾筐”,是沒錯,可她就真的沒文化嗎?

    巧珍不識字但識事,懂得尊重,知心人、解人意。在幫高加林賣饃一事上便可見一斑。她知道,從沒做過營生的高加林是不會做買賣的。那天,她一直不遠不近地跟在加林後面,看見親愛的人在集市上提著籃子躲躲閃閃的窘迫,她臉上的淚水也“刷刷地淌著,手帕揩也揩不及”,但她沒有跟上去找他,直接說幫他。而是守在大馬橋上,在那裡等他過來,“從中午一直站到下午……”看到高加林走到大馬橋上時,她主動走過去,假裝與他偶遇,一陣寒喧後順勢提出幫他去賣饃。她還說,“我知道哩,你怕丟人,你乾脆把饃給我去賣。”一句話讓高加林感到他以為丟面子的事,巧珍卻常做,也就不感到難堪了。她給高加林留足了面子,也讓高加林感到自然與溫暖。巧珍的出現,如拂過湖面的春風,化解了他的內心苦楚,也拉近了兩個年輕人的距離。

    巧珍是一個普通農村姑娘,但她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也很有主見。在找物件問題上就能充分看出這一點。依她的條件找一個公社一般幹部,或者農村出去的國家正式工人,都很容易,但在她看來,那些人連農民都不如,她根本看不上。在剛懂得人世間還有愛情這一回事的時候,她就愛上了高加林,愛他的飄灑風度,愛他的男人味,更愛他的一身本事,但她的自卑感使她連走近他的勇氣都沒有。高加林上高中時,每次目送他去縣城上學,她都眼淚汪汪;高加林高考落榜,灰溜溜回到村裡,她高興得幾乎發了瘋,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可當加林當了教師,她的希望光芒又暗淡下來。而當高加林失去了教師身份,又一次當了農民的時候,她簡直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洪流。於是,就有了“蓄謀已久”的大馬橋偶遇。這“三落三起”,正是巧珍敏感而豐富的內心真實寫照啊!

    巧珍視愛神聖,對愛率真,且毫無保留。她自己早就認定,“如果真正有合她心的男人,她就是做出任何犧牲也心甘情願。”為了加林,她拋開女人的矜持,主動向他坦露心扉;為了加林,她不顧鄉親們的嘲笑,開始刷牙,甚至一天換三遍衣服;為了加林,她被父親打了一頓後,依然每天都在那棵老槐樹下看著他;為了加林,她敢於在眾目睽睽下與他一起騎車去縣城。她不是不講臉面的人,但為了加林哥,她連崖都心甘情願地跳。對待愛情,她不會像那些文化人思前想後,曲裡拐彎,一旦感情得到了迴應,那便是熱烈的、長久的、直白的、純粹的迸發,不摻雜絲毫雜質,也沒有任何水分,令人難以抗拒與迴避。為了愛情,她可以拋開一切。

    巧珍懂得愛的真諦,愛不是禁錮,而且默默無私的奉獻與支援。高加林在“衛生革命”後,心情十分糟,更想早點走出去。巧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痛在心裡。她何嘗願意心愛的人離她而去,也怕他一飛出去將不會回來,但她知道,加林的心是在外面的。於是那個晚上,還是在那棵老椿樹下,她說出了加林的心思,並鼓勵他出去。當加林跟她開玩笑說,“不怕我不要你了嗎?”“不怕,只要你活得暢快,我……”說完這句話,她一下子笑了,緊緊抱住他,像菟絲子纏在草上一般,說“你什麼時候也甭把我丟下……”巧珍沒讀過書,可她的心比誰都細膩、柔軟、敏感,而且知輕重、識大體。為了心愛的人“活得暢快”,她可以把一切委屈、擔憂、不捨深深地埋在心裡。

    巧珍深明大義,她珍惜愛,但也懂得有一種愛叫放手。高加林帶信把她約到大馬橋,她是滿心喜歡地來的。可沒曾想,一見面,心愛的加林哥竟冷冰冰地告訴她,要到千里之外去工作,她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多少個日日夜夜,她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來了,而且這麼突然,讓她一下子從酷暑跌進了冰窖。頓時,兩串淚珠從巧珍的臉頰靜靜地淌了下來。她雙手痙攣,她話語哽咽。心已被刺得流血,可她仍強忍支撐著,向心愛的人道出了她的全部心思。實在說不下去了,她掏出手絹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裡。沉默了好一會,巧珍迅疾轉過身,輕輕地說了句,“加林哥……我走了!”便搖搖晃晃地走過去,困難地騎上她的腳踏車,頭也不回去飛跑而去。縱然她愛高加林愛得要命,縱然分手的打擊於她而言甚至是致命的,但她知道,愛一個人,就是要讓他過得好。高加林怕提出分手後,“不識字沒文化”的巧珍會大哭大鬧,可他哪裡知道,巧珍身上有著他們腳下這片黃土地一般厚重的品行啊!

    巧珍的善良是她最鮮明最寶貴的品質,深深打動著每一個人。高加林被開除回來的訊息傳回到村裡,全村人都很感慨。巧珍的父親認為老天爺開了眼,姐姐巧英和母親甚至策劃著要把高加林堵在回家的路上,狠狠地奚落他一通。已嫁到馬店村的巧珍知道後,一大早就趕回高家村,跪在姐姐面前苦勸她不要給高加林難堪。不僅如此,還求姐姐找她公公高明樓,能不能讓加林再教書。她愛加林,雖再不可能回到從前,但她仍心疼他,希望他好,不希望牆倒眾人推,讓可憐的加林更加難堪。他雖然給她帶來那麼大的傷害,但她不會恨他,永遠都不會。相愛時她無私地給予,被棄後也不去怨恨,這是怎樣的一顆金子般的心啊!可惜,高加林從前視而不見,如今不可能復得,他把生活中最寶貴的東西輕易地丟棄了。他撲在黃土地上,痛苦地呻吟著,而這一切都晚了。巧珍的大度與善良,不正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嗎?

    龍應臺說,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也許農村人不知道孔子曾說過“爾愛其羊,吾愛其禮”,但他們舉手投足之間,無處不是“禮”。文化不單是看得見的知識,更是人們一代代積累、沉澱、傳承的習慣和信念,它不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企及的高山雪蓮,它是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根植在我們內心的修養、道德、智慧與善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上過學、不識字的劉巧珍,比高加林、黃亞萍們所謂的“文化人”更有文化。

  • 19 # 於鴻雁老於

    有文化,不僅僅是腦袋裡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而且是能夠用自己的思想感染到別人,這才叫有文化。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個墨水瓶,裝在墨水瓶中的墨水相當於“知識”,用墨水瓶中的墨水寫成文字叫“文化”,書寫下來的文字傳播出去並被人接受才叫“有文化”。

    文化的定義是:“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有文化關鍵在“有”,有一句俗話叫:茶壺煮餃子,說的就是肚子裡有但毫無用處,因為倒不出來,無法展現出來,更無法影響別人;這樣的頂多算是“文化人”,不能表示你“有文化”。

    如何倒出來比如何裝進去更難。十年寒窗大家都學了一樣的知識,灌了一肚子墨水,但是能夠書寫成完美答卷的才能學而優則仕,仕途上能說會道的才能做官,官員中能夠影響他人的才能稱為政治家;可見“知識”、“文化”、“有文化”是三個不同的境界。只有學會表達並影響他人,感染到社會才能叫有文化。

    看了我的文章,不能幫您獲得博士文憑,但是明白了裡面的道理,您就能有文化。

  • 20 # 立面圖

    有學者認為文化由六種文化維度組成,可以用來判斷不同的文化是否能共存並融合在一起。這六個文化維度如下:文化要包含以下六個維度的內容 1)人的本質 、2)人與世界的關係 、3)人際關係 ,4)行為方式 、5)時間的觀念,6)空間的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遠嫁了就跟沒生過女兒一樣,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