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王儒枰

    吳三桂駐守山海關的軍隊大概是五萬精銳,並不象電視劇裡說的三十萬大軍,如果有三十萬大軍,他還會怕李自成的十萬農民軍嗎?如果,他有三十萬大軍,他還怕有十四萬清軍的多爾袞嗎?電視劇寫得也太誇張了。如果,有了三十萬大軍,吳三桂自己還不稱王了。

  • 2 # 不沉的經遠

    根據不同史料記載,吳三桂所部戰兵大約有2-5萬人,這也可以從一些資料得到驗證。

    吳三桂的部隊主要是關寧軍和松錦之戰逃回來的明軍。松錦之戰明軍總兵力是13萬人,8個總兵只有吳三桂和王樸帶兵逃了回來,這樣算下來,不過3萬多人,即使再收容一些潰軍,也不會超過5萬。

    李自成在吳三桂拒絕投降以後,帶兵去攻打吳三桂的時候,根據《明清之際山海關戰役的真相考察》考證,大順軍東征部隊大約在六萬人左右。如果吳三桂的兵力很多,李自成應該不至於只帶這點部隊。

    除了戰兵之外,山海關還有一些從事運糧和後勤的民夫,這個數量就不好考證了。

  • 3 # Smile語過添情

    吳三桂率領的是關寧鐵騎,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忠心度裝備戰鬥力世間難有匹敵,人數不超過一萬人,加上一些雜牌地方部隊和收攏的潰退殘兵,加起來不超過三萬人

  • 4 # 小玥歷史

    當時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有四萬人,在陳圓圓被李自成抓了後吳三桂投降清軍,關寧鐵騎戰鬥力挺不錯的,4萬人和李自成20萬大軍打成平手。

  • 5 # 郭來說歷史

    明朝後期財政睏乏,文官貪汙嚴重,一百萬兩的軍餉到手裡能有二三十萬兩就不錯了。因為軍餉不足,將領只能吃空餉,只能保證自己家丁的軍餉,當時明朝所有的軍餉優先保證關寧軍,所以,吳三桂的情況好點,在入關是有五萬人馬,真正核心可能更少。

  • 6 # 語文360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關寧鐵騎3萬,號稱10萬。

    關寧鐵騎是明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騎兵,可以和滿清鐵騎抗衡,但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城。吳三桂在山海關抵禦滿清的軍隊,無法救援紫荊城,崇禎帝自縊身亡。

    吳三桂等明軍投降滿清,引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入住中原。

    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後又反清復明,三藩作亂,一度佔據半個滿清。康熙帝穩定局面,平定三藩之亂,吳三桂起兵失敗。

  • 7 # ww3721王建文

    吳三桂是大明遼遠鎮的總兵,是薊遼總督洪承疇的部下。

    總兵是明朝高階將領,全國也不過二十人左右,相當今天省軍區司令員。

    總兵在朱元璋的洪武二年開始設立。但鎮守薊鎮的不得稱將軍,掛帥印。

    總兵官為鎮守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是大明專門指揮作戰的將領,後期在遼東改變,吳三桂總兵有上方寶劍形成軍事專權,稱霸一方,擁兵自重局面。手下有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遊擊將軍之下,還有巡撫,守備,把提調官。正常時代管轄軍力是一萬伍幹人左右。

    吳三桂是寧遠總兵,擔負抗擊滿清重責。崇禎十四年(1641年)前二年,為挽救遼東錦州危局,挽救錦州。鞏固錦一一寧抗清防線,洪承疇調為薊遼總督,他從陝西而來,領遼東和山海關馬科,寧遠吳三桂,兩鎮合兵守錦州。1641年又率大同王樸,密雲唐通,薊州白廣恩,玉田曹變蛟,前屯衛王廷臣八鎮總兵馬,領兵十三萬人馬,匹四萬多,加上還有遼東巡撫方一藻在錦州與皇太極率領後金軍決戰。解救錦州之圍,卻在松山戰役中失敗。

    1642年松山城破,洪承疇和巡撫邱民仰被清軍俘虜。錦州守將祖大壽出城率眾投降。塔山,杏山也相繼落入清軍之手。

    明軍錦寧防線崩潰。就剩下了寧遠孤城,吳三桂收集大明的潰散殘兵敗將,使寧遠鎮軍力到達四萬多人。

    吳三桂是原錦州總兵吳襄之子,世襲得位。當時是錦州總兵祖大壽的外甥,1644年吳三桂時年二十七歲。

    明朝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攻破,京師陷落。崇禎在煤山自縊後。吳三桂就開始為自己尋找新的主子,同各方各種政治勢力進行聯絡。進行政治投機。李自成多次招降,他都再三猶豫,有過投降念頭。但更多是早就和舅舅祖大壽的清滿多爾袞達成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保住南明的,向多爾袞求助的利用清軍。才使得被勝利衝昏了頭的李自成,對存在非常重大危險軍事危機認識嚴重性看輕,沒有既時東征,緩慢出兵征戰遺誤了戰機。使吳三桂利用拖延戰機,等待清軍入關的陰謀得呈。等李自成發現吳三桂假投降真實託延意圖後,晚了一個月,使清軍大軍在山海關外十五里集結,多爾袞利用吳三桂即將被李自成徹底打敗危急的局面,逼迫吳三桂放棄條件,徹底投降清軍。充當其走狗入關嚮導。在一片石戰役中,李自成大軍在兩天激烈戰鬥仿若己經看見勝利了。清軍突然襲擊,擊潰李自成率領六萬精兵,和原先唐通率先帶領去接收吳三桂的軍隊二萬官軍。使清軍在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佔了京師。開始成為統治中國的滿清政權。有了使中華大地三百年滿清皇帝統治。

    回憶歷史,文學家說吳三桂是為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擄去,因而衝冠一怒為紅顏,是不對的。

    吳三桂和滿清多爾袞早就有勾結,留出了降清的後路,也和明朝殘餘勢力保持著聯絡,才提出以黃河為界,分割而治的條件,他看誰更為優厚條件,才和李自成託延戰機,使李自成東征遺誤了戰機,沒有能滅了吳三桂,反而一敗再敗失去一切。

    吳三桂當然是賣國賊,臭名遠揚。

  • 8 # 梅145676513

    清初明末,兩朝交替,群雄四起。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時期。那時有多股勢力角逐,三藩各守一方,大清帝國已經建立。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時被大明朝授予遼東總兵,兵力多少有兩個版本,弟一個版本說吳三桂有20幾萬,弟二個版本說吳三桂鎮守三關有4萬精銳部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就有4萬人。後期三藩合併也就有幾十萬人了,去掉看守大本營和其它服務,能出戰打仗的也就是20來萬。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時,吳三桂已經玩起了心機,暗中引清兵入關,四處征戰,屠殺漢人,藉口恢復大明朝。明朝皇帝朱由榔認為吳三桂有功被封為平西王,同時吳三桂也被清朝封為鎮南王。吳三桂為自己今後稱王打下了基礎。

    吳三桂被清朝封為鎮南王時他已經為清朝服務13年了,康熙十二年開始撤藩,福建靖南王,廣東南平王撤藩投降。那時吳三桂兵力最強,怕自己也走上兩藩之路。吳三桂起兵反清,自己稱帝為周王,那時的吳三桂以獨霸一方,軍事上還有實力但他已進入暮年了,吳三桂從起兵反清經歷了八年,他的宏偉目標成為泡影,在他65歲時報病歸西,為漢人所不齒。

  • 9 # 坐看東南了

    山海關又叫榆關,是明朝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九邊重鎮之一,也可以說是明朝重要的邊防重鎮。萬曆初年,明軍駐守山海關的編制是14萬人左右,後來核查軍隊實際人數時,發現山海關在編計程車兵只有7萬左右。後萬曆中後期,明軍在遼東失敗越來越多,山海關計程車兵肯定是越來越少。

    特別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萬曆皇帝組織了十幾萬軍隊在遼東薩爾滸與後金決戰,企圖一舉殲滅後金主力,結果明軍在遼東的主力被消滅殆盡。

    後來,遼東的瀋陽、遼陽都陷落,明軍不斷損兵折將。1641年,明朝以洪承疇為統帥,集合明朝13個總兵的兵力和滿清決戰,13個總兵加起來才13萬士兵。但是明軍不久就被皇太極打的土崩瓦解。

    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是這13個總兵之一,吳三桂在這場戰役中算是表現英勇,但是無力迴天,吳三桂沒有戰死,而是逃回了山海關一帶,收拾殘兵繼續鎮守寧遠-山海關一線。這時候可想而知,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沒有多少兵力了。

    1644年,李自成佔領北京,從北京帶了6萬主力去打山海關的吳三桂,開戰後,吳三桂的部隊不敵李自成大軍,多爾袞大軍這時才介入,殺得李自成大軍人仰馬翻。

    李自成6萬部隊勞師襲遠,吳三桂尚且擋不住,這大體能說明當時吳三桂的部隊數量不多。如果吳三桂計程車兵在5萬以上,肯定不至於在李自成大軍進攻下很快就落了下風。

    甚至有人說吳三桂有10萬大軍,更是大錯特錯。如果吳三桂有10萬大軍,吳三桂肯定飛奔北京解救崇禎皇帝,立下不世之功,而不是拖拖拉拉等著李自成佔領北京。

    我綜合各方情況看,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時的兵力在3萬之內。

  • 10 # 天翼使用者9811648474728

    從民族角度看,吳三桂是漢奸,從歷史角度看吳三掛是填定中華民族大統一的功臣,沒有清朝一統華夏,東三省內蒙,新疆,乃至長城之外,都不會成為大中華的疆士。更沒有現在具有五十六民族的大家庭。

  • 11 # 子非魚2048焉知魚之樂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的精銳是關寧鐵騎,人數在1萬2到1萬4之間,若講三四萬是把差役和閒雜人員加入了。關寧鐵騎是騎兵部隊,後勤人員龐大,是非戰鬥人員。明朝的一個九邊總兵,擁有四五萬精銳,祟禎帝對他也不放心

  • 12 # 中國歷史研究所

    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歷史上有名的漢奸。前後幾次投降,先是背叛大明,後來又反叛大清。在歷史上可以說是被萬人唾棄的一個人。

    崇禎十六年的時候,也就是公元1643年的時候,當時整個關外只有吳三桂鎮守的寧遠了,其餘的全部落入清軍手中了。這個時候其實寧遠已經是失去戰略意義了,很多人都在懷疑這個時候的吳三桂其實已經是投降滿清了。

    其實關於吳三桂這個時候到底有多少人馬。歷史上也是有很多分歧的,有的說四萬,有的說二十幾萬,不過比較讓人接受的是四萬關寧鐵騎。所以說這個時候吳三桂手裡只有四萬人,但是吳三桂就是靠著這四萬人一路坐到了平西王,最後反叛大清,和大清分庭抗禮,擁有幾十萬大軍,半壁江山,這是後話了。

    崇禎十七年的時候,崇禎徵召天下兵馬入京勤王,吳三桂只到了山海關的時候,北京就被攻破了。吳三桂也就不去北京了,這個時候就開始選擇是李自成還是滿清了,最後衝冠一怒為紅顏,選擇了滿清,以四萬人打敗了二十幾萬的大順軍。一舉為清軍入關奠定了基礎。之後也是被封為平西王。

  • 13 # 玄坤文史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時期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有人說他衝冠一怒為紅顏,有人罵他漢奸走狗遺禍中原,其實吳三桂放滿清入關陳圓圓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因素罷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自保,畢竟闖王李自成那群人真的不可靠,就算打下江山了也就是朱元璋第二,當然李自成在政治上還遠沒有朱元璋那麼成熟,所以最終也就只能停留在了農民起義軍這個階段。

    山海關之戰是明末農民起義的終點,又是吳三桂正式投清的起點,也是清朝建立的開端之戰,但是對於這場大戰由於清史記載的水分很大,其中對各方兵力到底有多少,傷亡情況如何,戰果怎樣的記載存在著很大爭議,清軍數量雖然沒有書面的記載,但是在順治皇帝時期統計,滿八旗男丁是6萬左右,蒙古各部在3萬左右,總兵力應在9萬,考慮到之前在戰亂中損耗計程車兵數量,按照《沈館錄》的記載推測,多爾袞時期清軍的兵力應該在10-12萬左右。

    而李自成的大順軍按順治年間的《東華錄》,《東明聞見錄》等的記載,到山海關的應該是十幾萬的軍隊,但是不同的是其中很多並不是戰鬥力,只起到了壯大聲勢的作用,真正能打仗的部隊只有6-10萬,當然前面說到清朝的10-12萬人是60以下的男丁都算在內,具有作戰能力的清軍多8萬多人,那麼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寧遠團練總兵,崇禎親封的平西伯吳三桂手上有多少部隊呢?

    在李自成的大順軍即將攻克大明的京師時,崇禎皇帝多次下詔讓吳三桂火速率兵前去救駕,因為這個時候崇禎皇帝也真沒法了,只能把希望押寶在關外握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結果吳三桂一拖再拖,直接把崇禎皇帝拖到上吊了,崇禎皇帝等人認為吳三桂率兵來就可以阻擋李自成的大順軍,那麼就簡單的進行數量運算,吳三桂的軍隊數量應該和李自成的軍隊數量差不了多少,吳三桂卻一拖再拖,也許他另有企圖,但是吳三桂長期駐守關外,對自己部隊的情況應該是有所瞭解的,那麼他拖延的原因就應該是認為自己手上的兵力可能打不贏李自成。

    吳三桂的部隊主要組成是四萬多騎兵,當年他父親吳襄就指揮過這支部隊,但是在最後關頭臨陣脫逃,後來吳三桂接替了吳襄擔任總兵,在這期間也和清軍多次交戰,立下不少的戰功,吸納了其他被清軍打散的部隊,所以在李自成征討吳三桂時,吳三桂應該有5-6萬的部隊,但是這裡的是實際作戰部隊,按照慣例還會有一些壯丁,根據記載除了五萬多的部隊,吳三桂還有三萬鄉勇,所以實際鎮守三海關的至少應該有八萬多人,要面對李自成的大順軍的確有些吃力。

    在後來山海關大戰之初吳三桂和李自成基本上打平了,就在雙方兩敗俱傷的時候,多爾袞率軍趕到,並一舉擊潰了遠征的大順軍,這時吳三桂也無力阻擋清軍,另外大順軍在關內還有十多萬萬精銳,於是吳三桂投降清軍,清軍率8萬精銳部隊入關南下。從此滿清開始了長達276年的統治時期。

  • 14 # 大秦鐵鷹劍士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時兵力約為五萬,這五萬明軍是威震遼東的關寧鐵騎,是在正面戰場上可擊敗八旗軍的勁旅。關寧鐵騎並不是明朝傳統的軍戶衛所兵,而是跟戚繼光的戚家軍一樣屬於僱傭兵性質;關寧鐵騎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戚繼光鎮守漠北時訓練的戚家軍。《明季北略》記載:三桂手下有"關寧鐵騎"數千,皆敢戰,建州為之懼。決定明清命運的一片石之役,李自成的大順軍有十萬餘眾,吳三桂有遼兵五萬,清軍有兵七八萬。

    關寧鐵騎指的是祖大壽的家將入關所帶的軍隊,這些軍隊都是祖大壽的家丁,是他自行招募的軍隊。鐵騎者,山北近河北、山西、遼陽人,俱控弦習戰之士,許多蒙古善戰者也被祖大壽招募到軍隊之中。由於關寧鐵騎是僱傭兵的性質,因此他們打仗需要軍響,士兵的榮華富貴全靠戰場上立軍功而得。明朝財政一向十分拮据,經常沒有錢給軍隊發軍響,這也是關寧鐵騎最終降清的一個原因所在,沒有錢誰給你賣命?

    明太祖朱元璋設計的軍戶衛所兵,通常是沒有軍響的,衛所兵從軍戶中徵召,軍戶們有專門田地供他們生產。軍戶們平時種地,他們種地不納稅;不納稅的代價就是戰時軍戶們入軍作戰。這種制度就是朱元璋引以為傲的雄兵百萬,卻不費朝廷一粒粟;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軍戶們的土地被豪強兼併,不少軍戶逃亡;軍戶衛所制名存實亡,吃空響的軍官越來越多,軍戶卻越來越少。這就是戚繼光不得不招募浙江鄉勇組建戚家軍的原因所在,因為衛所兵沒有戰鬥力,數量也是十不存一,也就是在冊軍戶有一萬人,實際上服役的兵一千人不到。

    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他在入關勤王時將軍隊一分為三:一部分留給吳三桂鎮守山海關,一部分派到中原平定李自成叛亂,另一部分他自已率領抵禦八旗兵。松錦大戰之後祖大壽戰敗降清,關寧鐵騎就只剩吳三桂一支了。吳三桂以關寧鐵騎為班底,招募敢戰之士,收攏遼東潰散下來的明軍,苦心經營,最終有了一支五萬人的可戰之兵,這也是吳三桂叫板李自成,投降清軍的資本。

  • 15 # 潤物細無聲5421

    我不多說,閻崇年老先生在明亡清興六十年裡早就交代過。吳三桂鎮守山海關的兵力不超過四萬,隨多爾袞南下的關寧鐵騎三萬六千人,留守山海關三千老弱殘兵。多爾袞統領滿洲兵力十三萬六千人,號稱二十萬。

  • 16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吳三桂是明朝末年最後的幾員大將之一,崇禎帝命其駐守山海關防備大清入侵,然而天不佑明,李自成在西安稱帝,率領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取北京,崇禎自殺殉國。在吳三桂還在猶豫大清和大順如何抉擇之時,噩耗傳來,吳三桂愛人被李自成大軍強佔,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一氣之下放清軍入關,中華成為了滿人的天下。那麼問題來了,吳三桂究竟有多少兵馬?如果清軍硬攻能不能拿下山海關呢?

    其實吳三桂只是明朝一總兵,當時明朝內憂外患不斷,不管是虎視眈眈的關外大清還是關內如火如荼得農名起義都需要派兵,然而崇禎帝能直接控制的兵馬並不多,吳三桂的兵馬就更少了。

    據《三垣筆紀》記載,在投降清朝多爾袞之前,三桂曾經“募兵七千”,加上自己本部兵馬大概有1.5萬人左右。而大順攻取北京後,據《庭聞錄》記載三桂收潰卒,降唐通兵“約2萬人”。況且大明已滅,無人供應山海關糧食對戰關外的八萬清軍,吳三桂是真的守不住山海關了。

  • 17 # 茫茫人海lxy

    吳三桂當時的兵力大致有5萬正規軍,而且是關寧鐵騎,由於常年與滿軍交戰,所以戰鬥力很強。當接到崇禎的急報後,當然是勤王為重了,要知道當時大明手裡僅剩這張王牌可打了。因為三大主力已經被李自成消滅了兩個,西北軍的孫傳庭剛被消滅,江南的左良玉早被打敗,所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大明的氣數已盡,也可以說,正面臨著巨大的變化,而李自成喊出的口號又深得民心,所以對於吳三桂來說,即使回援,也根本無濟於事,這就是大勢的力量,你想啊,李自成從西安進軍北京,一路上基本是望風而降,此消彼長,雖然大順軍主力為10萬,可是這些收編的降軍也應該有10萬左右,不過多數都留在原地治安了。再看大順軍的主力,主要有三支,一個是跟隨李自成的核心力量,大致為10萬,二是分兵從河南經河北進攻的劉芳亮,主力也是10萬,當然這個戰鬥力就次一點了,當時暫時駐紮在保定待命,三是駐紮在襄陽的袁宗第,也為10萬,當然是大約數字,這個部隊是為了防備左良玉的,而留守在西安的田見秀屬於後勤部隊,也有數萬不詳,這是大順的主力作戰部隊,而說的有百萬之眾,也不錯,在早期會有大部分裹挾的流民參與,以造聲勢,後期因為糧餉問題,很多都解散了,當然在作戰的時候,不排除會有誇大的成分,以達到嚇唬的目的。

  • 18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說實在的一個午覺醒來,叮口一毛一根的老煙,順手就刷到了這題,這口老煙直接就頂老梁的肺泡裡了,好懸沒把俺叮趴下,眼淚嘩啦啦的往下落。

    吳三桂?這鱉.孫呀,咱大華夏讓這貨也算害苦嘍。你也說大明後期名將他不多,混蛋卻不少。前有李成梁這後有吳三桂,把個滿人養的膘肥體壯。

    滿人拿下中原,這吳三桂吳大腦袋,就這主衝鋒陷陣,剁起漢人的腦殼那叫個利索,掄起大刀片子血洗城池,滿人第一,他第二。

    往少了算,滿清一半的天下就這貨帶著一幫子叛徒打下來的,捎帶手最後把自己個原來的主子用弓弦活活勒死了。

    這還是在滿人的要求下,畢竟是皇帝的身份好歹留個全屍,按照他吳三桂原來的答案那準備是剁了腦袋獻給他新主子的,跪地上準備再進一步用的。

    當然,滿清還是給了他很好的待遇,一頂異姓王的帽子妥妥的就扣在了這吳大腦袋的腦殼上,嘚瑟了老半天。

    也對,滿清時期能做到異姓王位置上的也就開頭這幾個,吳三桂嘚瑟嘚瑟他也算回事!不過俺還得說聲:“不要臉!”

    不過他這嘚瑟勁,讓蹲在龍椅上的康熙咋瞅咋不待見,一個叛徒居然能撈這麼大好處?本著兔死狗烹的原則,這就想拿這貨當下酒菜,成就一世英名。

    你還別說,康熙的眼光還是很毒的,就知道這貨就是一紙老虎,瞅著是壯,但天下的老百姓可不咋待見他。

    而吳三桂就不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傢伙下去沒嘚瑟多久,在一幫子漢人的幫助下,滿清把這主就給剁了。(特別說明,拿下吳三桂的可不是啥八旗大兵,是漢人的綠營,這個時間點上八旗大兵其實已經廢了成了老爺兵)

    寫到這裡,老梁就送他倆字——活該!一個沒有底線的傢伙想要坐擁天下,哪有那麼美麗的事捯飭你身上,想多了吧!

    哎!老梁就這毛病,一張開嘴他就把不住門,叨叨叨叨就嘮叨遠了,咱拉回話頭接著聊。

    話說這吳三桂他蹲山海關有多少兵呢?

    不多!五萬!有人說這五萬人全是關寧鐵騎,老梁咧著嘴就樂了,啥玩意五萬全是關寧鐵騎。

    你快拉倒吧,吳三桂手上的關寧鐵騎就幾千人,沒上一萬。其餘的大頭兵那叫關寧兵,關寧兵和關寧鐵騎這是兩碼事。

    俺先給大傢伙解釋一下,這關寧二字是啥意思,這關他指的是山海關,這寧他指的是寧遠。

    這麼說吧,這關寧鐵騎是明末三大主力軍之一,他可以拿來和那些個一出生就蹲馬背上玩馬術的八旗兵正面槓,而且還能捎帶著懟死對方。

    就是因為有這幾千關寧鐵騎的存在,再加上山海關的險要這才把那滿清給擋在外邊。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這關寧鐵騎是咋來的?最後咋就落到吳三桂的手裡?為啥只有幾千?”

    您這問題可真夠多的,俺就一個個的回答。

    這時間點咱得掐到明末的時候,袁崇煥小夥伴們應該知道,他認為“南兵脆弱”。這南兵指的是江南的兵。也就是說想要守住遼土,南兵是不行的。和滿人拼還得是民風彪悍,善於騎馬的遼人才成。

    所以他就提出了遼人守遼土的主張,從歸附的十萬流民(都是遼人)中挑選身體強壯,塞到隊伍裡。所以這支軍隊人數不多,也就兩萬來人。

    那麼為什麼選流民呢?這問題問的好,這是因為這些個流民就是因為滿人的燒殺搶掠才流離失所,他們對滿人的恨意是一點都不少。

    想當年袁崇煥帶著著關寧鐵騎把滿人的八旗大兵算是打怕了,但可惜的是,當年袁崇煥勤王救駕跑北京這地來,讓崇禎帝感覺袁崇煥辦事不利,用一竹筐把袁崇煥從城外吊到城裡頭,直接給弄死了。

    這關寧鐵騎,之後就被一分為三,一部歸祖大壽,一部歸吳三桂,最後一部被調進了關內和農民起義軍玩起了花活。

    好吧袁崇煥在的時候,崇禎帝那一百萬兩的軍餉能維持這支軍隊的開支,並且保證他的戰鬥力,但袁崇煥一死,這每年一百萬兩的軍餉就成了各部擁兵自重的本錢。

    給錢可以,玩命沒有,這事弄的。

    鎮壓農民起義這支,最後也被玩殘了,而祖大壽這支投降了滿清。所以關寧鐵騎最後一點血脈就留在了吳三桂的手上。

    就這幾千關寧鐵騎才是吳三桂玩命的本錢。就這點人,吳三桂打頭,跪地上領著八旗大兵,這就進了北京城,接著又是當先鋒,把李自成這貨追的滿地球跑,最後徹底按在地上摩擦。

    過了沒幾年的安生日子,又被吳三桂帶著和滿清的康熙玩奪江山的戲碼。

    康熙丟掉了整整五十萬的兵馬,才平掉三藩之亂,這關寧鐵騎算是徹底的走向了消亡。

    咋說呢?這關寧鐵騎他就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角色,當年是明軍的時候,因為是袁崇煥當老大,所以明朝對他只是輕輕的一筆帶過。到了滿清的時候,又因為和八旗大兵死磕過,而且八旗大兵九千對數萬還被按在地上打,這臉丟不起,接著又反叛。

    那麼滿清去記錄關寧鐵騎那也是一貶再貶的寫了,而且還是能不寫儘量不寫的角色。所以到現在咱瞅見關寧鐵騎的資料是很少的。

    話說關寧鐵騎是厲害,那為啥在和康熙對壘的時候,就沒有替他拿下天下呢?

    很簡單,不得人心,加上當年的饒勇之將老的老,走的走,沒幾個了,所向披靡的戰鬥力也就下降了。

    加一句蒼天他老人家又饒過誰呢?

  • 19 # 闡釋君

    我是歷史工匠我來回答,不知為何一想起山海關吳三桂總是瞬間很心酸,不是因為心疼吳三桂,而是心疼吳三桂之後華夏民族幾百年的愚昧不前,和艱苦歲月。而山海關是連線東北和中原之間的重要隘口也是連線明清之間的分界線,清朝兵不血刃拿下山海關也透過投降的漢人幾乎沒有多費力就拿下了整個中國。而說起山海關的兵馬就不得不說起關寧鐵騎這支前半生守明土,後半生殺明人的傳奇軍隊。

    山海關的巨炮

    當時的山海關大約有五萬人馬,屬於關寧軍編制,天啟七年,戶部尚書郭允厚疏言:"關門內外兵馬自樞輔裁定,而後連匠役雜兵一萬一千三百八十一員名在內共一十萬七千三員名馬騾五萬三千八百五十二匹頭 。”在經歷寧遠,寧錦,松錦,大淩河,等戰役後關寧軍折損嚴重,到了吳三桂時期也只剩下,不到五萬人馬,因為按照一片石戰役之前,李自成親率六萬兵馬招降吳三桂就可知,實際吳三桂能夠作戰的人馬不會超過四萬。其中歷史著名的關寧鐵騎有三千,

    真正讓吳三桂心裡有底氣的也正是這三千關寧鐵騎,明朝當時在野外作戰敢於和鼎盛八旗作戰的也只有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的成立來源說法多種其中由袁崇煥建立的說法最多,但也有文史記載關寧鐵騎也是祖家軍的一部分。

    袁崇煥最為著名的遼東戰略政策,就是“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遼人自然說的是遼東地區的包含漢人,遼人等,歷史上這裡先後誕生的遼國和金國政權,可以說遼人和女真是這片土地上的霸主,在八旗逐步統一東北後這一部分的遼人被驅逐,成為了流民,流民的悽慘人儘可之,遼人對於女真人的恨意也是十分入骨,加上遼人屬於遊牧民族,和女真漁牧民族在騎術上是難分伯仲的,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蒙古有十多萬人投靠明朝被分給遼東,祖大壽就按照蒙古人組建了一支騎軍。所以說關寧鐵騎是和很厲害但忠誠度就十分薄弱,在袁崇煥在時還聽從調遣,打仗賣力,作戰勇猛,以九千之兵力大戰數萬八旗軍,血戰而退之,只可惜崇禎的糊塗殺死袁崇煥後,關寧鐵騎從此軍心大變,只要錢再也不出力了,在崇禎讓士兵用竹筐將袁崇煥調入城中下了大牢後,副將祖大壽直接帶兵毀城門而出,如果不是讓獄中的袁崇煥寫信安撫,當時的祖大壽就可能會叛變,可嘆一代名將在死前還為大明發揮餘熱。在隨後的關寧鐵騎跟著吳三桂投靠清朝後,也在征討西北張獻忠和南明政權發揮餘熱,可以說所向睥睨,誅殺無數南明軍士和誓死不屈的明朝百姓,動輒屠城,也是其在歷史上留下的一筆血債。在隨後康熙平定三番後,這支傳奇兵馬正式消失在史書上。

  • 20 # 溫讀

    提起吳三桂,有很多人都說他是漢奸走狗,同時,也有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此人當時鎮守山海關的時候,手下究竟有多少兵馬呢?山海關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吳三桂奉命帶兵駐守此地,但是卻讓敵軍拿下了山海關,難道是因為他兵馬少打不過嗎?吳三桂當時手下的兵馬並不多,僅有5萬兵馬,而對面清軍有七八萬,所以這一場戰爭若是真的打起來,誰輸誰贏還真不知道,畢竟差距並不是很大。

    山海關之戰的結局就是吳三桂投靠了清朝,關於這一部分歷史沒有太多的記載,僅有的一些記載也不能夠全信。當時李自成的帶領的軍隊到達京城之後,皇帝特別著急,讓吳三桂趕緊去救他,畢竟吳三桂手中有重兵!但是吳三桂接到命令之後這並沒有趕緊去救駕,而是慢慢的拖著時間,皇帝一看這下是指望不上吳三桂了,所以自己心中也就有數了,弄了個繩子把自己吊死了。皇帝認為吳三桂手中的兵力是可以抵擋李自成的,皇帝的這種想法並沒有錯,畢竟雙方的兵力懸殊並不大,這要真打起來誰輸誰贏還真的說不準。吳三桂的做法讓人不禁懷疑他別有用心,有人猜測吳三桂是認為自己的軍隊肯定打不過李自成,所以就沒帶軍隊去送死!除此之外還有人猜測,吳三桂早就另有所圖,對皇帝早已經產生了二心。

    吳三桂在此之前帶領自己手下的5萬軍隊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且還有一些清軍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這些都是之前作戰的時候被打敗的!吳三桂雖然表面上有5萬多手下,但其實這其中有很多人都不能夠上戰場,有一些人年紀已經很大了,所以打起仗來確實勝算並不大。在山海關大戰剛開始的時候,吳三桂還能夠勉強與李自成相抗衡,但是打著打著對方的援軍就到了,這個時候吳三桂的軍隊已經受到了重創,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再與敵軍相抗衡了,所以吳三桂就選擇了投降。皇帝死了,吳三桂也投降了,所以滿清統治的時期就到來了。

    吳三桂投靠了滿清之後,小日子確實過得不錯,不僅成為了異姓王,而且在朝中的地位也極高。不過吳三桂的下場並不好,畢竟此人不得民心,而且又做了那麼多的壞事!他在為滿清效力的時候仍然非常的得瑟,而滿清長時間看吳三桂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蹦噠,難免會生氣,所以吳三桂最終的結局並不好!吳三桂這個人非常看重權力,總是想把天下據為己有,他的狼子野心其實很多人早就已經看清楚了。

    吳三桂本是明末的將領,一直奉命駐守在山海關,後來此人投靠了清朝,隨著他的勢力逐漸的壯大,此人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康熙12年的時候,康熙看各地藩王的勢力越來越大,所以就下令撤藩!就是康熙的這個做法徹底激怒了吳三桂,吳三桂看自己的權力和利益受到了那麼大的影響,就開始著急了!他一怒之下就帶兵反擊清朝,吳三桂用了8年的時間佔據了半個江山,有10多個省份都被他緊緊的握在了手中。之所以吳三桂反清計劃能夠如此順利的實施,是因為當時很多的漢人對滿清都非常的不滿,所以這些漢人願意去支援吳三桂,有很多人都投奔他了,所以他的兵馬逐漸的壯大,而且吳三桂本人也是非常棒的一位統帥,作戰經驗十分豐富,所以他的反清之路走的比較順暢。

    吳三桂得到了清朝的半個江山之後,他的年紀也很大了,所以早就沒有了當時的雄心壯志,這個時候的吳三桂不想把整個清朝全部都推翻,而是想要和清朝分江山各自統治,因此吳三桂就沒有繼續帶兵去攻打其他地方,而是選擇了休養生息!但是,最終這半個江山也逐漸衰退消亡了,吳三桂最終還是沒能留住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這半個江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旅遊最遠的一次是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