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廣東文藝青年

    提起廖化,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廖化嚴重被低估。廖化雖然武不敵關、張、趙之勇,智不及諸葛、姜維,但是他也是個既能運籌帷幄又能上陣殺敵,可以說是個全才。

    廖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一生堅守這四件事,這四件事對今天的人們還有很強的借鑑作用。

    第一件事:選擇。人的一生面臨很多選擇,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正確的。廖化就是這樣,沒有選擇最強大的曹操,也沒有選擇江東孫權,而是選擇最弱小的劉備,最先成為關羽的主簿,成功加入劉備集團。找到讓自己發揮才幹的舞臺。我們現在人也一樣,在人生中充滿無數選擇,我個人認為,有時候選擇對的比選擇好的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阿里的蔡崇信放棄500萬年薪選擇拿500元月薪和馬雲一起幹,那時候許多人認為他瘋了,但是現在看來,蔡崇信多麼明智。

    第二件事:忠誠。忠誠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立生之本,而且往往決定一個人在組織中的地位。廖化在關羽敗亡後,詐死,重歸蜀國。廖化對劉備的忠心日月可鑑,所以馬上被重用。在我們工作中,領導首先看的是你是否忠誠,然後才是看你的能力,你的能力再好,但是沒有一個忠心,有奶就是娘,這樣領導肯定不敢用你的。所以說,忠誠決定了你在組織中的地位。

    第三件事:實幹。實幹意味著腳踏實地,敢於擔當,領導需要你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能夠準時完成領導交付的任務。廖化在關羽麾下,每次都能完成關羽交待的任務,危急時刻,決不縮退。領導最喜歡這種人,做事踏實、不爭功、還能臨危受命。這種人肯定是領導的心腹,可以得到重用。

    第四件事:堅持。金子總會發光,付出總有回報。廖化的一生都在堅持,最初隨關羽攻樊城、克襄陽,多次打敗曹軍。後來隨諸葛亮七擒孟獲,出祁山,跟姜維北伐中原。功績一點點積累,自己也在不短成長,水到渠成,他本人也走到人生巔峰,中間要是有一點放棄,就沒有後來的廖化。我們在學習和中作中也一樣,要堅持下去。我有個朋友,他一年內換了七八個工作,不是嫌這個工資不高,就是嫌工作太累。但是他不想想,哪裡有工作又輕鬆工資越高的崗位,除非是富二代。只有堅持了,學到技術了,老闆自然給你加工資,或者這個時候你跳槽了,也有大把老闆掏錢來挖你。

    回到前面“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句話,我認為應該這樣理解:一個團隊中新人能力不足需要老將坐鎮。廖化將軍值得我們尊重。

  • 2 # 小鴻哥

    廖化一直在蜀漢政權是受到重用的。在公元219年是關羽的主簿(任職時間不詳),這時應該是三十歲左右。公元261年諸葛瞻開始進入內閣參政,廖化去找宗預要一起去拜訪諸葛瞻。宗預講:我們兩人都年過七十,沒有多少日子了。怎麼去拜訪後輩。所以推測公元219年時是三十歲上下。三國志: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廖化又叫廖惇,是荊州襄陽人。是荊州的豪強。襄陽記:世為沔南冠族。就是世代豪門士族的意思。廖化文武雙全。主簿在魏、晉時統兵開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參機要,總領府事。楊修、司馬懿都做過曹操的主簿。公元219年關羽丟失荊州,廖化不得已詐降吳。公元221年廖化詐死,東吳都信以為真。帶著老母晝夜西行,在秭歸碰到劉備伐吳大軍。這劉備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併兼任別督率攻吳(劉備從南郡劃分的一個郡。)三十歲左右能做到一州主簿、一郡太守、別督也是不差的。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任命廖化為丞相參軍、督廣武。後任陰平郡太守,公元238年廖化率偏師北伐,廖化大破魏國南安太守並射殺廣魏太守。三國志:詔敕未到,奕軍為惇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公元248年涼州羌胡叛魏降蜀,蜀漢派姜維廖化率軍前去接應。在重山築城,擋住郭淮進攻。幫助姜維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三國志:姜維出石亭,從疆川,乃西迎治無戴,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築城,斂破羌保質。公元249年廖化和姜維進攻雍州。姜維留廖化在白水南岸紮營,與駐紮北岸的魏將鄧艾對峙,欲牽制鄧艾軍,藉以出兵襲取洮城。但被鄧艾識破,搶先佔據洮城,漢軍於是隨撤兵退走。這時廖化應該六十歲左右,和姜維的人馬一起不超過萬人。之後廖化參與北伐 。

    公元259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當時蜀漢的人說道: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公元262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勸阻說: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伯約(姜維)啊。智謀並未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詩經》說‘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趕上這個時候’,講的就是現在的事。果不其然,姜維在侯和被鄧艾擊敗,退軍駐紮於沓中。公元263年魏國伐蜀,廖化和張翼一起率軍支援姜維。和姜維匯合在劍閣拒鍾會。鍾會糧草已盡,沒有辦法準備退軍。這時阿斗投降了。 公元264年魏國徵召廖化入朝,在途中病。世人嘲笑廖化和蜀漢的原因是清朝小說《掃迷帚》: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就是說蜀漢沒有大將了,廖立也成為先鋒。也有講蜀漢沒有人才了,讓年老的廖化為先鋒。我認為這個評價是對廖化不公平的。世人皆嘲笑蜀漢廖化,獨不見東吳丁奉。東吳的丁奉昔日不過是甘寧的小將。丁奉年紀應該跟廖化差不多,但丁奉在孫權時代不過是偏將軍。直到公元257年才封為左將軍,公元259年升為大將軍。之後丁奉以統帥的身份北伐,難道不更能說明東吳無人嗎?

    廖化在蜀漢做的官職爵位:右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假節(假節得殺犯軍令者)領幷州刺史(奉詔察州。雖然幷州在魏國那裡。但蜀漢認為是正統,整個天下都是他的。這叫遙)封中鄉侯。(縣侯。大臣能封的最高爵位。漢書地理志—兗州—山陽郡—中鄉縣) 廖化於公元264年在遷往洛陽的路途中病死的。

  • 3 # 人者仁義也

    廖化作為蜀漢後期蜀漢軍方宿將和大佬,可以簡略的談一下。

    廖化本名叫做廖淳,是東漢末年襄陽人。當然《三國志》記載中的廖化是一個文人,而不是武將。按照《襄陽耆舊記》的記載廖化的家族在襄陽沔水南岸居住,在當時是有名計程車族。也是一個小有名氣計程車族家庭,也就是廖化是儒生,而非一開始就是武將,這是值得注意的,這和《三國演義》裡面的廖化有很大區別。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看廖化進入蜀漢,應該是受到鎮守關羽的徵辟,關羽徵辟廖化為自己的主簿,漢代主簿一般都要參與機要大事,並且總管大事。所以廖化當時的官職地位還是比較高的。關羽鎮守是從建安十六年(211年)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廖化,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關羽發動北伐戰爭,但是同年十二月孫權派呂蒙襲擊荊州,關羽戰敗被殺,而廖化忠義,他不想投降孫吳,於是詐死得以逃脫孫吳的控制。但是荊州全部被孫吳佔領,廖化想去往蜀漢所在的益州,只有一路向西,就這樣廖化帶著母親往西方走去,這個過程經歷了三年,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在蜀漢章武二年(222年)春,劉備東征孫權,軍隊出發的路上,在秭歸遇到了廖化。

    廖化的忠義讓劉備十分感動,劉備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隨後廖化隨軍出征,蜀漢軍隊進至猇亭,廖化擔任別督與東吳的陸遜相對峙。但是同年六月,陸遜火燒連營,東吳軍隊全軍出擊蜀軍大敗,劉備隻身逃回益州,廖化也隨著敗軍撤回益州。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廖化歸於諸葛亮麾下,開始隨軍北伐,諸葛亮去世後,費禕蔣琬執政,當時的蜀漢收縮,並無大事。蜀漢延熙元年(238年)之後,廖化開始跟隨姜維北伐,蜀漢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但是廖化已經開始厭惡北伐,在景耀五年(262年)秋,廖化因為姜維出兵北伐曹魏而批評姜維,他說姜維智謀超不過敵人,蜀漢的國力也小於敵人,反覆用兵,怎麼可能勝利?

    蜀漢景耀六年(263年)八月,曹魏權臣司馬昭三路伐蜀,廖化帥兵前去支援漢中,但是曹魏大軍攻擊猛烈,最後廖化和姜維退守劍閣,鍾會十萬大軍頓守劍閣不得進入成都平原。到了這一年十一月,鄧艾偷渡陰平道,直接進入成都平原。劍閣的蜀軍在得到鄧艾軍隊進入成都平原,諸葛瞻兵敗的訊息後,從劍閣撤退到廣漢郡郪縣一帶,廖化也在軍中,但是隨後劉禪投降的訊息傳到,劉禪下令從劍閣撤退的蜀漢軍隊投降鍾會,蜀軍無奈只好投降。此時的廖化也在軍中成為了俘虜。

    隨後鍾會把投降的蜀軍將領姜維,廖化了帶到了成都,姜維在成都勸說鍾會造反,結果鍾會造反的時候猶疑以至於鍾會的謀劃失敗被殺,駐紮在成都的魏軍失控,衝入成都大殺四方,劉禪的太子劉璿,蜀漢老將隨廖化投降的張翼也在這場浩劫中被殺。廖化目睹了蜀漢都城成都淪為廢墟的過程,這場浩劫之後,魏軍押送廖化等將領北上,在路上病死。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於《三國演義》,有句俗話大家都知道,叫“人中廖化,馬中赤兔”。

    意思是在《三國演義》這部著作中,有兩個特別能活的神物:一是赤兔馬,二是廖化。先說說赤兔馬。

    赤兔馬第一次出現是在董卓進京的時候,董卓用來收買丁原的義子呂布。

    漢靈帝駕崩,董卓進京,這是公元189年。按照漢朝的對馬匹管理的法律規定,馬匹必須長到一定高度才允許上陣場。

    赤兔馬“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馬兒最起碼需要生長五年,才能達到這個標準。赤兔馬此時應該有五歲了。 呂布死後,赤兔馬被曹操贈給了關羽,直到關羽走麥城,父子二人和赤兔馬都被俘了。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赤兔馬絕食而亡,終年36歲。大型騎乘馬通常壽命為25年。赤兔馬就相當於咱們人類的120歲,還駝著關羽在戰場上馳騁。

    所以說,關羽後來武力值下降明顯,應該與他堅持騎著如此老邁的赤兔馬有很大的關係。

    再說說廖化。

    赤兔馬已經很牛了,但要和廖化相比,根本就算不上事,這個廖化簡直是個大神。

    廖化在《三國演義》的首次出場是在關羽千里走單騎的路程中(演義第27回)。關羽保護著二位嫂嫂千里尋兄,過關斬將,路上遇到了粉絲廖化。

    廖化想追隨關羽同行,但關羽不太樂意,因為嫌棄廖化是“黃巾餘黨”。 瞭解歷史的朋友都道,黃巾起義爆發於公元184年,於188年基本上結束了,如果廖化15歲就參加了黃巾起義,到他遇到關羽千里走單騎的時候(公元200年),廖化已經有28歲了。

    關羽不收留,廖化只好怏怏而去。到他再次出現,已經是劉備率軍入川的時候(演義第60回)。

    有那麼一句話,叫“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質疑廖化的軍事才能。其實這是不對的,廖化很早就當先鋒了,關羽北征襄樊的時候(演義第73回)。關羽北征,原本是任命傅士仁、糜芳做先鋒,但這倆混蛋醉酒誤事,導致糧草被燃燒,關羽一怒之下,差點宰了他倆,眾人勸止,饒了狗命。但先鋒之職就讓廖化擔任,關平為副將。

    所以說,廖化的軍事能力還是得到了關羽的認可。關羽麥城被困,廖化突圍向上庸求救兵被劉封拒絕,只好孤身入川,向劉備報信。

    兄弟關羽死了,兒子劉封也死了,劉備率大軍徵吳,出夷陵時遇到了廖化,但劉備心裡有坎,沒有帶上廖化。

    這以後,廖化就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諸葛亮北伐中原,廖化才重新出現。 廖化再次擔任先鋒一職,是在諸葛亮四出祁山的時候(公元230年),此時的廖化已經58歲了。這一仗廖化立下了功勞,奮勇斬殺了魏軍前鋒大將秦良。

    “秦良死戰,被廖化一刀斬於馬下”(演義第100回)。

    公元234年,62歲的老將廖化隨諸葛亮六出祁山,再立新功。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運送糧草,司馬懿率兵劫糧,卻中了埋伏。廖化追擊司馬懿,差點活捉了他,司馬懿聲東逃西,廖化撿到了司馬懿的帥盔,被諸葛亮錄為首功(演義第103回)。

    諸葛亮五丈原歸天斤,姜維繼承先師遺志,率兵於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再次北伐,廖化擔任先鋒。

    此時的廖化已經是81歲高齡了,還親自上陣與曹魏猛將徐質對戰(演義第109回),但年齡不饒人,廖化被徐質打敗。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姜維再度揮師北伐,86歲的老將廖化又擔任了先鋒。在這次戰役中,廖化奮起神勇,陣斬了郭淮麾下先鋒鄭倫(演義第113回)。

    這應該是三國諸將中斬將的最高年齡紀錄了。

    司馬昭弒殺魏帝曹髦(公元260年),魏國政壇發生劇變,姜維趁勢起兵,再度北伐。此時廖化已經88歲了,仍然被任為先鋒大將,拖著老邁的身軀,隨軍出征(演義第114回)。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維又要興兵出師,此時的廖化已經90歲了,實在跑不動了,他和主帥姜維發生了爭執。姜維一怒之下,這次就沒有帶廖化出徵,而是讓他留駐在漢中(演義第115回)。

    公元263年,魏國派鍾會、鄧艾、衛瓘率三路大軍伐蜀。廖化已經91歲高齡,仍然強撐著老邁的身軀,率部支援姜維防禦劍閣。 鄧艾偷度陰平關,兵臨成都,後主劉禪開城投降,此時廖化還在前線,隨著姜維一同投降了鍾會(演義第116回)。

    姜維發動兵變,意圖復國,事敗被殺。 蜀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公元264年),92歲的廖化稱病不隨,不久後去世。

    廖化經歷了漢末三分整個時代的變遷,從最初黃巾起義,直到蜀漢滅亡,廖總的足跡貫穿於始終,見證了波瀾壯闊,也參與了滄海桑田。

    他很平凡,也沒有什麼輝煌的成就,但以自己的方式書寫了一段偉大的傳奇。

  • 5 # Mer86

    廖化是個運氣極差,非常苦命,卻又很讓人很是佩服的人。

    廖化本名廖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人。他的出生時間不詳。

    不過根據《三國志》記載推算,他應該出生於公元190年前後。比曹丕的年紀略小,比曹植略年長。

    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三國志·宗預傳》

    景耀四年就是公元261年,那一年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初統朝事。蜀漢老臣宗預在那一年對廖化說“吾等年逾七十”。反推下來,就是廖化生於公元190年左右。

    公元210~219年期間,劉備主政荊州,當時二十多歲的廖化在這個時間段投奔了劉備。

    這裡插一句,當時除了廖化外,荊州的一批賢人,如馬良、馬謖、向寵、董恢等,也都是在這一時期投身在劉備的賬下,成為後來蜀漢的脊樑人物。

    不過與老百姓心中大鬍子將軍的形象所不同的是,廖化早期是以文官身份進入仕途,而不是武將。

    跟據《三國志》記載,廖化最早的官職是關羽的主簿,也就是秘書長。這份工作主要是幫助關羽典領文書、辦理事務等。如果廖化不通文墨,想必是難以勝任的。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三國志》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

    不久後,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殺,荊州落入東吳之手。

    與《三國演義》中內容有所不同的是,廖化當時並沒有殺出重圍,入蜀求援,而是在荊州做了俘虜,被迫歸順了東吳。

    不過與《三國演義》又有點類似的是,廖化對劉備很有感情,他“身在吳營心在漢”,對孫權並不感冒,只想歸蜀為劉備效力。

    為了實現心中所想,廖化就幹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透過裝死,騙過了所有人,而且也不忘盡孝,潛逃時帶上了老媽,一路上翻山越嶺,晝夜西行,逃亡益州。

    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三國志》

    廖化的這一路,走的非常艱難。畢竟他是通緝犯。所以一直到幾個月後,至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揮師東征時,廖化才在秭歸和劉備相遇。堪稱是真實版的“過五關斬六將”。

    劉備對廖化忠孝兩全的行為非常感動,覺得他太了不起了,於是當即就委任廖化為宜都郡太守,予以重用。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三國志》

    三國時期的宜都就是現在的宜昌一帶,也就是夷陵之戰主戰場。

    廖化受領宜都太守,等於處在孫劉交鋒的最前線位置。所以宜都太守這個職務,廖化幾乎沒在位置上呆過一天。他當時選擇棄文從武,成了一名軍官。

    據《陸遜傳》記載,廖化棄文從武后,擔任了馮習的部將。

    (劉備)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三國志·陸遜傳》 

    PS:廖淳就是廖化。(後面也一樣)

    半年後,劉備被陸遜擊敗,退回益州,廖化也隨劉備一起撤退。又過了半年,劉備病死白帝城。臨死前劉備託孤於諸葛亮,蜀漢進入諸葛亮時代。

    諸葛亮全面主持朝局後,廖化沒有迴歸文職工作,而是繼續著軍旅生涯,成為諸葛亮身邊的一名參軍,變成了中級軍官。

    隨後,廖化經常被安排在邊疆參與戰事,歷任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廖化在諸葛亮北伐期間的具體事蹟不詳)

    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三國志》

    諸葛亮病死後,廖化繼續兢兢業業地奮戰在一線工作崗位上。

    公元238年,司馬懿大舉進軍遼東,關中防禦空虛。廖化逮著這一機會,率領一支偏師北伐。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聽說後,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阻擊,以夾擊之勢包圍廖化。

    廖化得知這一資訊後,臨危不亂,他先是突襲遊奕部,擊退遊奕,接著與王贇大戰,並在混戰中將王贇打死。(這一戰是廖化在正史中,唯一的一次單獨領兵作戰的記載)

    蜀陰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遊奕將兵討惇。……奕軍為惇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魏書》

    此後的十年時間,廖化的記載不詳。一直到蜀漢延熙十一年(248年),由於魏國境內的羌胡叛魏降蜀,廖化隨姜維率軍西迎,他才又一次出現在了史籍記載中。

    蜀漢延熙十二年(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出征。(按姜維十一次北伐算,這是姜維第四次北伐,若按九伐來算,這是第二次)

    這一次,廖化隨姜維進攻雍州。姜維留廖化在白水南岸紮營,故意與駐紮北岸的魏將鄧艾對峙,想讓廖化牽制鄧艾,藉機讓自己趁機襲取洮城。但姜維的計策被鄧艾識破,鄧艾甩開了廖化,直奔洮城,姜維見鄧艾已經趕到,只得撤兵退走。

    嘉平元年,(鄧艾)與徵西將軍郭淮拒蜀偏將軍姜維。……維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結營。……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潛軍徑到,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三國志·鄧艾傳》

    這一戰後,廖化又消失在了史籍記載中。一直到十年後,才再一次出現。

    蜀漢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並封中鄉侯。官位與張翼相等,排在鎮軍大將軍宗預之上。僅次於姜維,地位非常之高。

    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三國志》

    不過,儘管官位升了,但廖化對姜維不顧國力空虛北伐用兵的行為產生了疑惑。

    公元262年秋天,已經用兵成癮的姜維再度北伐。這一次,廖化終於忍不住發飆了。

    廖化對姜維說:我們實力弱,你姜維的智謀也並不比鄧艾強。你如果用兵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

    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漢晉春秋》

    然而姜維並不聽他的,硬要出兵,事後果不其然,被鄧艾擊敗。而姜維之敗也給了蜀漢朝中對他不滿的人以攻擊之機。姜維為了避禍,不敢回成都,只得在沓中種麥。

    成都內部權力陣營的這次分裂,為蜀漢滅亡敲響了喪鐘。

    面對朝中發生的這一切,廖化非常痛苦。他回想自己的一生:初入仕途,即遭遇關羽荊州潰敗;千里西歸,又見證了夷陵慘敗;在邊疆打了幾十年的仗,卻未能前進一步;即使看到蜀漢走向滅亡的命運,也無法作出任何改變。這種絕望,真是令人落淚。

    用廖化的話說: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大意是為何我如此生不逢時,苦難不早不晚地全部降臨在我的頭上)

    一年後,司馬昭興兵伐蜀。廖化受後主劉禪派遣,去往沓中支援姜維。廖化率軍北至陰平時,聽說前線有變故,於是他就在陰平停下來等待,觀察其動向。

    不久後,姜維為鄧艾所逼,被迫從沓中退駐陰平,與廖化合軍,準備增援陽安關。

    不過廖化還沒到陽安關,鍾會就攻破了陽安關,魏軍長驅直入,廖化、姜維於是只得放棄陰平,撤往劍閣,並在劍閣與張翼會和。

    在劍閣,廖化協助姜維頂住了鍾會的輪番攻擊。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魏蜀主力激戰於劍閣時,鄧艾走陰平小道,繞道了蜀軍主力的背後。

    約一個月後,諸葛瞻在綿竹被鄧艾擊敗,後主劉禪動向不明,廖化等人只得隨姜維向東進入巴西郡,繞道退至廣漢郡郪縣一帶,以察明虛實。打算找到劉禪,反攻成都。

    然而不久後,探查到的訊息卻是後主劉禪投降的敕令。

    對於這道投降敕令,姜維、廖化等將領異常的憤怒。已經七十多歲的廖化,完全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把劍砍石,對天慨嘆,發洩心中的鬱悶。(“將士鹹怒,拔刀砍石”)

    後來,灰心喪氣的姜維與廖化、張翼等人只得到涪縣向鍾會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蜀漢滅亡後,廖化徹底死心。最後,他死在了遷往洛陽的路上,死不瞑目。

    鹹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三國志》

    而姜維則率張翼等人隨鍾會回到成都,後來鍾會密謀造反,成都大亂。姜維、張翼在變亂中為亂兵所殺。屬於蜀漢這批英傑的時代也徹底落幕。

  • 6 # 小太陽D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在最開始不瞭解廖化這位將軍的時候,真的是對廖化將軍充滿了不屑,認為他只是在蜀國實在沒有什麼能人之後,用來頂包的草包將軍。但是當真正的瞭解了蜀國的歷史之後,才發現,廖化其實並不是個無用之人。

    相反,正因為有了他,蜀國後期才能這麼堅挺。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的瞭解一下廖化的一生。

    初為山賊

    廖化,本名叫做廖淳,而且在演義中,廖化登場的第一幕,並不是什麼蓋世英雄或者幫助鄉里的好漢,而是和杜遠狼狽為奸的山賊,平日裡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

    一日,杜遠抓住了兩位十分美麗的婦女,正想和廖化一起分享,廖化得知,這兩位美麗動人的女子乃是在戰鬥之中,和大軍走散的劉皇叔的女人,於是廖化就勸杜遠將二人放掉。然後二人一起投靠劉備大軍。

    但是杜遠此時已經色迷心竅,不知悔改,於是廖化就將杜遠殺掉了,正巧在下山的時候,遇到了前來尋找嫂嫂的關羽,向關羽表明來意之後,沒想到被關羽拒絕了,因為當時關羽可能覺得自己收復一名山賊做手下很丟人。

    加入蜀漢隊伍

    後來一段時間,廖化就沒在歷史中出現了,也不知道這段時間他幹了什麼,直到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廖化成功的加入了劉備集團,還被劉備分到關羽帳下,起初,廖化在關羽手下做的是隨軍主簿,就是文官。

    後來隨關羽來到了荊州守城,東吳攻破荊州,關於敗走麥城。在關羽兵敗的時候,廖化還出去為關羽求過救兵,但是附近的劉封卻沒有答應,哪怕廖化在帳前磕頭磕的頭破血流。無奈之下,廖化只好回荊州死守,。後來兵敗的時候,廖化沒有死,而是成為俘虜去了東吳。

    到了東吳之後的廖化,上演了一出身在東吳心在漢,假死的戲碼,騙過了東吳的將領們,之後他帶著自己的老母親一路狂奔,蒼天不負有心人,廖化在逃跑的路途中遇到了來給弟弟報仇的劉備,表明了自己的行為之後,劉備很是感動,並將廖化編入軍隊一起進攻東吳,雖然最後失敗了。

    劉備去世,廖化成為武將

    歸來後的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開始擔當大任,而廖化也被諸葛亮委以重任,同時從文官轉變為武官,而且在武將中也立下赫赫戰功。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大舉進軍遼東,關中防禦空虛。廖化逮著這一機會,率領一支偏師北伐。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聽說後,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阻擊,以夾擊之勢包圍廖化。

    而廖化看出了兩軍中暴露出來的弱點,抓住機會擊敗了遊奕,同時王贇(yun一聲)更是被亂箭射死。

    延熙十二年(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覺得這個時候的魏國內部十分混亂,此時出兵必定能大獲全勝,便請命北伐。這一次,廖化隨姜維進攻雍州。姜維讓廖化在白水南岸紮營,故意讓北岸的鄧艾看見,希望迷惑鄧艾,藉機讓自己襲取洮城。但姜維的計策被鄧艾識破,鄧艾甩開了廖化,直奔洮城,姜維見鄧艾已經趕到,只得撤兵退走。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並封中鄉侯。官位排在鎮軍大將軍宗預之上,僅次於姜維,可見廖化在軍中的地位之高,而且並不是虛名。

    景耀五年(263年)秋天,姜維想要出兵伐魏,廖化就說姜維,智謀還是兵力都不如人家,卻還用兵無度,必將自食惡果,後來姜維果然兵敗,這也給搖搖欲墜的蜀國壓上了有一根沉重的稻草。

    英雄遲暮,無力迴天

    第二年,司馬昭率兵攻擊蜀地,已經遲暮之年的廖化,被劉禪派去支援姜維,廖化率兵一直到陰平,在聽說魏國將領司馬緒向健威行軍的時候,廖化就在陰平駐軍,以觀察敵軍動向。

    九月份,姜維不敵鄧艾大軍,一路退到陰平和廖化合軍,後來得知鍾會已經攻破陽安關口之後,二人又率軍退到白水。之後在十一月,廖化姜維等人收到後主劉禪投降的命令,二人在涪縣向鍾會投降。

    可憐廖化一生盡心盡力的為蜀漢操勞,最終卻得到一個舉國投降的命令,傷病加上心情的鬱悶,廖化在遷往洛陽的途中病逝。

    關於廖化到底活了多久,都只是猜測,因為廖化的生卒年月,沒有任何記載。只有這樣一段記錄能夠大致推算出來廖化活了多大年紀

    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三國志·宗預傳》

    諸葛瞻初統朝事的時候是公元261年,往前推算的話,超過七十歲也就是七十一到七十九歲、廖化大約是公元180-190年出生的,而《三國志》中記載廖化去世的時候是魏鹹熙元年也就是公元264年,這樣一算,廖化大約活了75到85歲左右吧。

    結語

    廖化的一生雖然沒有關羽張飛等人那麼傳奇,但是他在蜀國中特別是蜀國後期起到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屬於蜀國頂樑柱之一,所以希望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不要讓後人再對廖化有什麼誤解。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 7 # 探尋歷史的足跡

    縱觀廖化的一生,他在三國所有英雄人物裡,出身並不是很好的一個人物,甚至起點也不是很高 。但是後來,普通的廖化卻一點一點地變得有聲望。廖化勇敢地踏出了這最為重要的一步,這對於一個在戰火紛爭時代的普通人來說是非常勇敢的。身處在戰火連天的社會中,哪裡存在什麼安穩,只有逃避才能活命,只有苟且才能偷生。而廖化卻做出了追隨蜀國出戰的選擇,這是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重要決定。

    那麼,蜀國大將廖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就跟來大家聊聊廖化這個人。

    首先,筆者認為廖化是一個忠孝之人。

    廖化在做出了那次選擇之後,一直堅定著自己的選擇,把蜀國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的年代裡,廖化都是真真正正的愛國者,他有顆赤忱的愛國之心,為建設美好的祖國奮鬥終生。

    廖化為人正直、明辨是非,例如他幫關羽殺了杜遠。他雖然投奔關羽不成,但是在劉備入川之前,抓住了機遇,給自己創造了機會,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派。正史中相關描述如下:

    欲從羽,羽不從,化乃拜別,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先主入蜀,化引軍投,先主教其佐羽守荊州。

    不僅如此,廖化還在關羽父子被困之時,自告奮勇前去支援。雖然晚了,但是廖化的行為還是值得肯定的。關羽兵敗之後,廖化迫不得已暫時降於吳國(“羽敗,屬吳”)。但是他透過詐死騙過吳國,忘攜自己的老母親一起出逃。正史中相關記載如下:

    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攜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其次,筆者認為廖化是一個果敢之人。

    廖化這樣有血有肉還重情重義的人,已是人格高於他本身了。不僅如此,他還創造了關羽一樣的驚人事蹟。為了從吳國回到蜀國,他攜老母不畏艱難險阻,千里走單騎。之後,廖化一直在忠心耿耿地為蜀國謀發展,這也了卻了他一直想要為國家奉獻的心願。

    廖化雖一直在等待著時機,但機會一旦擺在他的面前,他就善於抓住機遇,果敢地做出決定。為了回國,不惜忍辱負重,千里走單騎。廖化敢想也敢做,與其避世活命,不如犧牲小我,幫助國家改變這世道。心動不如行動,廖化果敢的選擇,成就了他的一生!

    然後,筆者認為廖化是一個樂於奉獻之人。

    普通的廖化,既沒有關羽、張飛、馬超、姜維那麼有名,一開始也沒有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賞識。他既不是漢中西川的名宿,也沒有名貴的出身。廖化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放到今天,他就像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的你我一樣普通,但是最終他卻成了一個名垂青史的英雄。廖化的成功,源於他樂於奉獻的精神。

    廖化沒有卓越的領導才能,他是一位難得一見的忠實追隨者,一直奔赴蜀國的各個戰場上,發揮自己最大的用處。廖化是蜀漢從崛起、興盛到最後滅亡的見證人,他從青壯年一直跟隨蜀國,直到一病不起最後撒手人寰。

    在蜀漢後期,廖化年事已高,蜀國的後輩將領也都成不了火候,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境地。因此,只能重用經驗豐富的老將廖化,讓他打先鋒,這就是所謂“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最後,筆者認為廖化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人。

    廖化雖然武藝不高,戰略計謀也不行,並且在他的戰鬥生涯中也沒有傑出的作為,但是他竭盡全力做好了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理智又感性。在蜀漢後期無可大將可用時,他作為先鋒出徵打仗。即使年事已高,也輾轉各個戰場,為蜀國作出了一定的功績,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稱得上蜀漢真正的忠臣。

    總結:筆者認為,廖化重情重義、果敢堅定和樂於奉獻,他一生都堅守自己的崗位上,發出了屬於他的光和熱。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廖化也有很多,他們默默無聞地無私奉獻著,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致,堅定自己的目標不放棄,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 8 # 離上青

    三國天下鼎立中,各個國家的名將風雲輩出。

    對於蜀國自從諸葛孔明去世以後,蜀國的將領就顯得有點斷代和相形見絀,除了大將姜維率領的軍隊還可以對魏國造成威脅以外,其餘的將領基本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以至於長期流傳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笑柄,那麼蜀國自從將領斷檔以後,廖化真的是個平庸的將領嗎?

    他的一生真的如這條諺語所描述是個籍籍無名的人嗎?“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真的準確嗎?

    其實不然!

    一、廖化的心在蜀漢

    其一:真正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於一般人的歷史觀念裡,關羽斬殺顏良以後,報答了曹操的知遇之恩的情況下去袁紹處找劉備,成為了歷史上的千古美談。

    但是殊不知,廖化也是這麼一個對自己主公的知遇之恩有極大回報的人物。

    廖化初期在三國的登場是作為黃巾軍的餘部,廖化有一段上山做土匪的人生,直到遇到了劉備的夫人,他才藉此機會投靠了劉備。

    之後廖化隨著關羽守衛荊州,不過在後來因為關羽的威脅,曹操、孫權夾擊關羽導致他敗走麥城,於是廖化也隨著俘虜到了孫吳。

    但是實在孫吳心在漢的廖化很快就趁著一個機會帶著母親趁著晚上逃到了蜀漢,並且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之際遇到了廖化。

    其二:北伐建立功勳

    不過在夷陵之戰的過程中,連遠在洛陽的曹丕都看出劉備的排列軍營的方式有很大的問題,於是慘敗的劉備病逝於白帝城,於是廖化隨著蜀國軍隊的敗退回到了四川。

    在蜀國,諸葛亮讓手底下的人推薦可用之才,於是廖化也就應運而生,成為了蜀漢後期重要大將之一。

    北伐的過程之中,廖化擊敗了魏國的不少部將,由此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

    諸葛亮去世以後,姜維擔任的軍事主將也非常信任廖化,讓他擔任自己的副手輔佐自己。

    伴隨姜維的北伐過程中,廖化作為姜維的副將,配合姜維立下了不少戰功,和魏國名將鄧艾的對峙中,廖化也起到了為姜維很好的牽制鄧艾的作用。

    二、將星隕落

    其一:廖化年老英雄遲暮

    隨著蜀漢大將的進一步空心化之後,除了姜維率領軍隊在外面抵禦魏軍的進攻,蜀漢後主劉禪把廖化當成了為數不多能信任的人選之一。為了表現出自己對於這位老將軍的信任,廖化被劉禪給予持節、封侯並且領幷州刺史的殊榮。

    這時候,廖化和蜀漢的其他大將都感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隨著自己的老去北伐的大業還是遙遙無期。

    其二:明眼識珠料得北伐

    後期的蜀漢,除了姜維繼承諸葛亮的衣缽,繼續對著魏國進行北伐之外,其餘接替諸葛亮領導蜀漢政事的蔣琬等基本上對這個已經沒有多少興趣。

    雖然姜維的思路是正確,蜀國作為弱國,面對強大的魏國必然需要以攻代守才能保住自己的國土,但是很可惜蜀漢的國力已經不允許他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廖化作為蜀漢後期重要的軍事領導人物,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於是勸導姜維減少窮兵黷武的過程。

    但是姜維繼續一意孤行的北伐,很可惜的是姜維的北伐都被魏國的軍事部署所擊退,這些戰爭更是極大的消耗了蜀國本來就屈指可數的國力。

    其三:伴隨蜀國國滅身亡

    雖然人們經常提起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一句用來調侃的話,但是也反映了當時的蜀國的確沒人什麼人才可以使用,再加上黃皓和劉禪兩個人的胡作非為很快蜀國就陷入窘境。

    這時候魏國的權臣司馬昭派遣軍隊討伐蜀國,因為劉禪聽信黃皓的胡言亂語,蜀漢居然對司馬昭的進攻毫無防備。

    還好姜維的理智,做了提前部署,於是劉禪派遣廖化帶軍隊去幫助姜維,但是也造成了後面的防守的空虛。

    鄧艾用暗度陳倉的方式靠著一腔勇氣偷渡陰平,江油的守將看見這種情況居然不戰而投降。於是鄧艾的天降神兵出現在成都的門口,劉禪大驚之下也知道所有的部隊都被廖化帶走去幫助姜維,於是只能開門投降。

    廖化作為蜀國後期的重要將領,這種局面上他和姜維兩個人已經無力迴天。

    劉禪也命令蜀國所有的軍隊停止抵抗,作為俘虜的廖化在去往洛陽的路上因為悶悶不樂而去世。

  • 9 # 歷史尋覓

    蜀國大將廖化的一生,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亂世落為盜,奈何心思敏慧,傍有武藝在身,不甘平庸求上進,又逢遇貴人,造就亂世一英雄。

    廖化,襄陽人,字元儉。生逢亂世之秋,少年時流落江湖為盜。同廖化一起的有約五百人,以劫掠為生,廖化和另一個叫杜遠的人,成了眾盜的頭領。

    廖化和杜遠,雖同樣作為首領,但廖化卻比杜遠看得更長遠,更有野心,也更狠心。

    杜遠下山巡邏,誤劫掠了劉備的兩個夫人,欲與廖化平分,一人一個妻子。但廖化見這兩位夫人氣度不凡,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們的身份,於是不敢輕舉妄動,但杜遠不聽勸,廖化便狠心將他殺了,然後把二位夫人送回前來尋人的關公手中。

    廖化想借此機會投靠關公,搏一個前程,但是關公芥蒂他是黃巾餘黨,連拒了他的兩次拜送不欲收他。但之後,關羽卻接納了同樣是落草為盜的周倉。廖化雖搭不上關公這艘船,但是他救了劉備的夫人呀,有著這一層關係,他日後直接投靠劉備,完全是沒問題的,更何況在亂世之中,缺的就是有勇謀之士,缺的就是兵!

    廖化領著一隊人馬來投奔,劉備會拒絕嗎?不,他不會。所以劉備直接把廖化留下輔佐關公了。這樣看來,劉備好像是廖化的貴人,但其實不然,拒了廖化兩次的關公才是他真正的貴人。

    廖化荊州與關公同守,益州之戰又有他的功勞,得了升賞。在關公的帶領之下,襄陽之戰為先鋒,出兵樊城等。這些歷練讓本還稍顯稚嫩的一個少年人變得成熟,這是一種成長。如此,在關公手下做事,廖化又不迂腐,不通人情煉達,且多場戰役都與關平有合作,或為左右先鋒。

    關平,關公的義子,廖化與他,可以說是戰場上的兄弟,有著這一層關係,關公自然也會愛屋及烏。更何況,廖化並不平庸,相反還有勇有謀,而且還適當地表現出來了。如在營中說出自己的應敵之策,在戰場上勇而不畏。

    關公父子可以說是廖化第一階段的貴人,但是這父子二人被困麥城時,廖化突圍求救,卻不想上庸的劉封和孟達不願,因為他們覺得弊大於利。

    廖化那時候是氣急大罵而去,但當他趕到較遠的成都向漢中王求得救援時,卻為時已晚,關公父子二人已魂寂於戰場。

    隨著關公父子的逝世,廖化也迎來了他第二階段的貴人,孔明。多年征戰下來,廖化與關公父子二人關係極好,又在最後時刻如此重情重義,且又有他救劉備的夫人在先,所以劉備對他的觀感極好。

    第一階段是廖化轉而在孔明的領導下征戰沙場,搭檔也換成了張翼,然後多有戰功。

    孔明,眾所周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蜀國軍師。他對於廖化可謂是看得明白,廖化有心機,想立功勞往上爬,就如獻金盔一事。但是孔明卻作不知,因為當時那個情況,正是需要廖化這種將領的時候,而且那時孔明知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更何況,廖化雖野心不小,但是為人還是極為忠義的。所以孔明用他,後來事實證明他也沒用錯。所以孔明病重之際亦說廖化可用。

    第二階段的結束是孔明的逝去。

    廖化第三階段的貴人也是一位大將,姜維。

    廖化在孔明的領導下時,與姜維便有過合作。此時廖化的搭檔仍是張翼。

    姜維與廖化之間,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先是廖化聽從於姜維的吩咐指派,畢竟軍銜差役擺在那裡。但是漸漸地,廖化也有了自己的發言,得到了姜維的賞識。

    廖化已經不是大頭兵了,他是久戰沙場的將軍,對很多事也有自己的見解。他看到了姜維與後主之間的君臣不和,所以對姜維頗有勸解之意,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姜維忠君,沒有采納廖化的意見,但卻也不愚忠,作為一方大將,自是腹有謀略的,所以也並未中魏兵的奸計。

    姜維與廖化有一不同,姜維欲出師收復中原,但是廖化卻看到了蜀國那時的形勢根本做不到那一點,還不如休養生息。

    姜維作為領軍大將,他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但也可能他看待問題的角度與廖化不同。亂世之中,守,他認為並不能為蜀國帶來安穩;攻,也許還能奪取最後的勝利。

    但是有能臣,卻無明主。最後的蜀國仍然滅於魏兵之手。姜維,張翼等皆埋骨於沙場。

    蜀國滅了之後,後主遷赴洛陽。經年征戰,還有眾多好友的逝去,沒有明君,所以廖化斷了跟隨後主復國的心思,最後憂慮而死。

    廖化的眼光不可謂不長遠,亂世之中,他能為自己殺出一條富貴之路。他有野心,手段狠辣是不可避免的,不然在這亂世又該是何等的艱難?

    征戰沙場,閱歷經驗的積累讓他越加成熟,戰場也帶給了別的地方帶不了給他的東西,那就是忠義與豪情!上頭帶領他的將軍,與他共同征戰的夥伴,他們都可以說是他的貴人,他的前進之路,雖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但是同關公父子,孔明,姜維,張翼等人的幫助也是離不開的。

    都問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三國,廖化出生在那個紛爭的年代,是不幸,卻也是福運,就是那個年代,造就了他蜀國大將的輝煌一生!

  • 10 # 澳古說歷史

    《掃迷帚.第二十四回》:

    不期一日正揮毫繕寫間,突來一不知姓名、寬衣博袖、滿臉腐氣的老儒。那人跨進書室,並不向主人致禮,便坐在那靠東椅子上,嗤的一笑道:“好,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一面說著,一面伸手向衣襟上又舊又汙的布袋內摸出一京料鼻菸壺,且傾且嗅,旁若無人。

    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諺語讓廖化這位蜀漢後期的大將揹負上了世人多少的鄙夷與不屑。因這句話世人多認為廖化只是一個才能不突出的將領,他能做先鋒,只是因資質老,蜀中無大將,所以才讓他做先鋒,而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

    但事實上,廖化並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將軍,他能當上先鋒,卻是因能力突出,而非是資質,要是靠資質的話,傅僉的資質可要比廖化來得老,來得高。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朝廷曾在位於成都的武侯祠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紀念蜀漢一朝的武將,這十四位武將排名依次是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廖化名列第八,位在向寵、傅僉、馬忠、張嶷等人之上。試想,如果廖化不是個能力突出的將領,清廷在塑造武將像的,會選他嗎?會讓他名列第八嗎?肯定不會。

    再者世人對廖化的評價,可不低,時人評:“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後有張(張翼)、廖”,廖化在當時人們的眼裡,可是與王平、句扶、張翼並列的蜀中後期的大將。而陳壽對其也是高度評價:“以果烈稱”,就是廖化是一個果敢剛毅的人。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可以得知,廖化在蜀漢後期絕對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而並非是一個什麼庸碌之人。

    說了這麼多,我們就來了解下被誤解的這位蜀漢大將廖化的一生吧!

    廖化,其家族世代為沔南的豪門世族,初為劉備麾下前將軍關羽的主簿。220年,關羽敗退臨沮時,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廖化亦被擒,後被迫降吳。

    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廖化雖降吳,但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始終在找機會重回蜀國,不久他找到了一個機會,他詐死逃過了吳軍的監視,然後帶著母親晝伏夜出,最終回到了蜀國。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此時恰逢劉備東征,廖化在秭歸遇到了劉備。劉備大喜過望,遂任命他為宜都太守。這裡恰恰能證明廖化的能力,試想,如果廖化無才,劉備一遇到他,就讓他做宜都太守這樣的要職嗎?要知道這個官職可是執掌宜都一郡民政的最高長官,實乃封疆大吏啊。

    此後劉備敗退,廖化隨敗軍返回蜀中。223年五月,太子劉禪即位,改元建興,廖化升任丞相參軍,後又為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

    九月,蜀陰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遊奕將兵討惇。淮上書:"贇、奕等分兵夾山東西,圍落賊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勢惡離。"促詔淮敕奕諸別營非要處者,還令據便地。詔敕未到,奕軍為惇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

    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此時,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率兵救援,魏軍分東西兩路進攻,欲夾擊廖化軍。但在他們分兵的時候,廖化敏銳的發現,他們的兵力十分分散,同時西路遊奕軍不少營寨更是駐紮在非險要之處,如此廖化抓住機會,率軍擊敗了遊奕,王贇亦在交戰中被殺。

    九年,遮塞等屯河關、白土故城,據河拒軍。淮見形上流,密於下渡兵據白土城,擊,大破之。治無戴圍武威,家屬留在西海。淮進軍趨西海,欲掩取其累重,會無戴折還,與戰於龍夷之北,破走之。姜維出石亭,從疆川,乃西迎治無戴,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築城,斂破羌保質。

    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姜維率軍接應,廖化亦跟隨,此時為了牽制住前來阻擋的郭淮,廖化奉命在成重山築城,並負責抵抗郭淮進攻,而後廖化出色的完成任務,他成功的抵禦住郭淮的進攻,從而讓姜維順利的接應到歸降的胡王治無戴等部落。

    次年,廖化又追隨姜維進攻雍州,本來姜維是想讓廖化牽制住鄧艾,然後出兵襲取洮城,但不幸被鄧艾識破,鄧艾搶先佔據洮城,姜維不得已只得撤走。

    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官位與張翼相等,位在宗預之上。

    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

    261年,廖化升任行都護衛將軍,與董厥同為平尚書事,一起總理蜀漢朝政。263年八月,曹魏犯蜀,姜維率軍前往沓中支援姜維,當他率軍行至陰平時,聽聞魏將諸葛緒攻向建威,於是就地駐紮,防禦其接下來有可能的進攻。九月,鍾會軍長驅直入,廖化不得已退出陰平,與董厥、張翼軍會合,一同退守劍閣,抵禦鍾會接下來的進攻。

    鹹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十一月,諸葛瞻在綿竹被鄧艾擊敗,不久廖化等人接到劉禪投降的詔令,於是與姜維等到涪縣向鍾會投降。264年,廖化與宗預等人被曹魏遷往洛陽,但不久即病逝於途中。

    以上記載全部源於《三國志.廖化傳》。

  • 11 # 智者無疆風清揚

    廖化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廖化在《三國演義》關羽敗走麥城時,單槍匹馬的殺出重圍向劉封把守的上庸求救,但劉封藉口上庸不穩定不能出兵,廖化大罵出城,再回成都向劉備求救的情節,非常的感人,也可以說是廖化赤膽忠心的一種體現。

    尤其是蜀漢集團後期人才匱乏,廖化就成為了蜀漢集團重要的人物之一,民間就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傳說。

    正史《三國志》記載:廖化襄陽人,任前將軍關羽的主薄,關羽在荊州兵敗被孫權斬殺後,廖化流浪到了吳國,廖化一心想回到蜀國,於是就假裝死了,周圍的人都信以為真,廖化帶著老母親晝行夜出的往蜀地趕,剛好在秭歸遇上了劉備東征孫權。劉備非常高興,任廖化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以後,廖化任丞相府的參軍,後來任廣武地區的軍事最高長官,逐漸上升到了右車騎將軍、假節,並領幷州刺史,封爵中鄉侯,廖化以果敢剛烈著稱。鹹熙元年(公元264年)病逝。

    《三國志》中沒有說廖化的來歷,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豐富了廖化的故事。

    廖化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亭侯五關斬六將”中出現,關羽辭別曹操,在襄陽遇見了落草為寇的土匪廖化,廖化才二十多歲。

    廖化的同伴杜遠截了關羽送護的兩位嫂子,廖化敬重關羽的為人,於是殺了杜遠來投關羽,但關羽嫌棄廖化是黃巾餘黨,怕傳出去不好聽,就沒有收留廖化。

    廖化投靠劉備再次出現是第六十回“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中,劉備正準備取西川,廖化率領一軍來投劉備,劉備隨口就讓廖化去輔佐守荊州的關羽,可能是關羽和廖化早都認識的緣故吧。

    《三國演義》對廖化也進行了誇大,如:廖化能單槍匹馬的殺出孫權的重圍,而且順利的到達了上庸,又回到了成都,當面給劉備哭訴劉封不發救兵,為什麼關羽不可以殺出重圍呢?很顯然,羅貫中編排的這個故事不合理。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經常派遣廖化作為先鋒大將,廖化多立有有戰功。

    但廖化能被拜為丞相府的參軍,也證明廖化的本事不弱,廖化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人,正是劉備集團前期猛將太多,反而看不出來廖化的剛烈和勇猛。

  • 12 # 375829282

    “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並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掃迷帚》中的一句。廖化(?一264年)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中盧縣人(今湖北襄陽市)

    早年在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手下任主薄。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孫權殺害。劉備授廖化為宜都太守。到了諸葛亮主政時期,拜廖化為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追隨諸葛亮多次北伐,屢立戰功,官至右車騎將軍、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到了姜維的時期,特別是後期,蜀國已經人才零落了,再也沒有能征慣戰的大將來作戰,北伐需要大將,沒辦法只有啟用有著作戰經驗豐富的廖化出陣,這時的廖化已經到了年近八十歲的老將軍了,本來是早該脫離戰場,安享晚年享受清福的年紀。可見當時的蜀國後期的人才是多麼的零落。到了263年蜀國被魏國攻破,後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廖化做為戰俘,在被遷到洛陽的路上病逝。

    廖化也是位能征善戰的大將,只是蜀國的前期人才濟濟,才能無法施展。到了諸葛亮主政時期被重用,才幹才得到施展,屢立大功直至封侯。同時廖化也是見證了東漢的滅亡,三國時的紛爭,到後來晉國統一天下歷史的老將軍!

  • 13 # 萬事之始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相信國人都熟知。在這句話中,廖化被當成了沒有什麼大本領的將軍,只是在蜀漢後期無人的情況下,勉為其難地把廖化也拉上了戰場充作大將使用。其實,這完全是誤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從廖化的經歷來看,雖然談不上是位名將,但是經歷了蜀漢中後期所有的戰役,有著非常豐富的戰爭經驗,其實力絕不容小覷。蜀漢偏處一隅,人才匱乏,在後期基本上已經無人可用,連累廖化這位年近八旬的老將還要在國家危難之際,披掛上陣,其精神確實令人敬佩!所以,後世人才把黃忠、嚴顏、廖化並列,稱為“蜀漢三老將”。

    廖化究竟是何許人也?

    在《三國演義》中,廖化第一次出場被描述成了黃巾起義的餘黨。這段故事情節,相信大家都熟知,筆者就不在此羅嗦了。第二次出場是在劉備要率軍取益州時,廖化率軍投奔劉備,被劉備安排在關羽手下,協助防守荊州。關羽攻襄陽,廖化作為先鋒出力甚多。呂蒙白衣渡江後,關羽派廖化到上庸求救,被劉封拒絕,廖化只得赴成都。劉備伐吳,廖化也跟隨前去等等。這些都是廖化在《三國演義》前期的事蹟。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廖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其實,廖化根本就不曾參加過黃巾軍,《三國演義》所描述的純屬杜撰。

    廖化,本名廖淳,世代為沔南(漢南)的豪族。在劉備佔據荊州後,依靠諸葛亮在荊州圈裡的人脈關係,廣招賢士,廖化就是在此時進入到劉備集團的。

    初入劉備集團,廖化的第一個職務是關羽的主簿,相當於關羽的機要秘書。從廖化初入仕途,就擔任這麼重要的職務來看,廖化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畢竟,關羽是劉備集團中僅次於劉備的第二人,能夠擔任關羽的主簿,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三國時期的主簿都比較厲害(後面會說到),最厲害的一位就是曾經做過幷州刺史丁原主簿的呂布,可稱為天下第一主簿。

    廖化在進入劉備集團後,很長時間並沒有什麼過人的表現。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關羽遇害。作為主簿的廖化此時究竟是在關羽軍中還是留守荊州,史書中沒有記載。不過,從漢朝時主簿常參機要,總領府事的職責來看,廖化應該是留守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也就不存在廖化作為關羽的先鋒攻打襄陽一說了。

    荊州陷落後,廖化也在無奈之下投降了東吳。可是,廖化對劉備的忠心卻是無以復加的。於是,廖化採取了消極不配合的態度,見實在躲不過去,廖化就裝死。也可能是廖化裝死比較成功吧,竟然瞞過了東吳的官員。見時機已到,廖化帶著自己的母親晝夜兼程逃往蜀漢。

    不過,如果真如筆者所料,廖化作為關羽的主簿留守荊州,那麼,他在荊州陷落時也是應該負有一定責任的。漢朝的主簿不同於後世的主簿那麼微不足道,而是手握大權。筆者就舉幾個例子:曹操的主簿先是楊修、後是司馬懿;陳琳先是大將軍何進主簿,後是袁紹主簿;黃權是劉璋主簿。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智謀之士,都在各自集團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是,廖化作為蜀漢第二人關羽的主簿,卻沒能替關羽守住荊州。雖說荊州陷落的原因很複雜,但作為留守的主簿,廖化難辭其咎。

    迴歸蜀漢被追責閒置

    公元222年,劉備起兵伐吳,在秭歸遇見了逃亡的廖化,劉備非常高興。廖化的迴歸政治意義很大,他是荊州陷落後逃出的唯一一位中級官僚,這一方面反映了荊州士族集團對劉備的擁戴;另一方面廖化也成為了劉備要樹立臣下忠誠的典範。因此,二人相見後,廖化馬上加入了伐吳大軍,被劉備任命為宜都太守。隨後,劉備進軍至猇亭,任命廖化為別部都督,率軍與陸遜相持於猇亭一線。

    這個別部督和漢朝時的別部司馬類似,但是級別卻要高很多。劉備出川各軍皆有統領,廖化是從荊州逃出來的,就由其招納不願意歸附東吳的荊州軍民自成一軍。這是廖化單獨領軍的開始,從文官的主簿變成了領軍的將領。但是,劉備先勝後敗,被陸遜以火攻擊敗,廖化也率敗軍退回益州。

    劉備死後,蜀漢進行了內部大調整,重新劃分勢力範圍,一些軍隊也進行了整編。廖化這種新進編成的別部督自然就是第一批被裁撤的物件,作為荊州新派成員的廖化被任命為丞相府參軍,失去了兵權。

    筆者認為,蜀漢集團之所以在權力分配之初任命廖化為丞相府參軍這個沒有實權,只是幹拿薪水的崗位很有可能是廖化被追責了。荊州陷落後,蜀漢集團內部對這場戰役進行了大反省,關羽毫無疑問地受到了最強烈的指責。可是,關羽人已經死了,而對於活著的曾經參與過這次戰役的中級官僚以上的關羽部下,蜀漢內部只剩下了廖化一人。廖化又屬於對蜀漢極度忠誠的人,也不好過於打擊,因此,只能是靠邊站了!

    可是,風頭過去之後,諸葛亮是不會讓廖化這麼一位既是荊州新派的成員,又有豐富作戰經驗的人閒置的。因此,公元229年,在被閒置了約六年之後,廖化被任命為廣武都督。

    委以重任,成為第一任廣武都督

    廣武這個地方看起來不大,只是個縣治(位於今四川江油縣),但是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曹魏、蜀漢漢中之戰時,蜀漢為了防止曹魏從陰平突襲,就在剛氐道境內設定了軍事要塞江由戍,後習稱江油關。後主七年(公元229年),又在此地設定了廣武縣,廖化就成為了第一任的廣武都督。不久,又任命廖化為陰平太守,統轄剛氐縣和廣武縣。曹魏後期伐蜀時,鄧艾正是突破了江由戍,才使蜀漢滅亡的。由此可見,蜀漢把廖化放在此地是給予了他極大的信任,同時,也說明廖化是具有這個能力的。

    此後,廖化在蜀漢政權不斷升遷,官至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成為蜀漢政權舉足輕重的軍政大員,參與了幾乎所有的與曹魏的戰爭。不過,廖化和姜維的戰略思想並不相同,他不贊成姜維以一蜀之地頻頻北伐。公元263年,曹魏大舉伐蜀,陽平關失守,漢中丟失。廖化受命支援姜維,與姜維在陰平會師,後又退到劍閣堅守。鄧艾透過陰平小路,直逼江由戍,守將馬邈投降,諸葛瞻戰死綿竹。

    此時的成都,局勢非常不明朗。劍閣在姜維、廖化的堅守下,鍾會百般攻打皆無成效。可是,得不到成都的訊息,使得姜維和廖化無法判斷下一步的動向。因此,姜維和廖化率軍進至廣漢、郪縣一帶,準備隨時接應後主南逃南中或者東逃東吳,可是,卻接到了後主投降的詔書。無奈之下,只得率軍向鍾會投降,廖化在舉國遷移到洛陽的路上病死。

    從廖化的經歷來看,雖然談不上是位名將,但是經歷了蜀漢中後期所有的戰役,有著非常豐富的戰爭經驗,其實力絕不容小覷。蜀漢偏處一隅,人才匱乏,在後期基本上已經無人可用,連累廖化這位年近八旬的老將還要在國家危難之際,披掛上陣,其精神確實令人敬佩!所以,後世人才把黃忠、嚴顏、廖化並列,稱為“蜀漢三老將”。

  • 14 # 小玲子說

    受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覺得廖化是一名從底層爬起來的武將。其實呢,廖化那是正兒八經的豪門子弟,他的家族是世代傳承的豪門世族,從某種意義上說,廖化就是一個標準的荊州地頭蛇,而且還是個文人。

    也正因為此,關羽負責鎮守荊州時,劉備特意派遣廖化擔任關羽的主簿。

    大家知道,主簿和長史這兩個官職,雖然級別不高,但實際地位,就相當於二把手。因為,它的性質就類似於大管家。想當年,呂布就是丁原手下的主簿,楊修是曹操手下的主簿,蔣琬是諸葛亮手下的長史。

    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的廖化,那就是關羽的大管家,幫助關羽治理荊州。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廖化和他的家族在荊州地區的影響力有多大。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後來孫權偷襲荊州,廖化被迫投降孫權,卻仍然受到孫權的重用,而且也沒有人對此說三道四。

    後來,廖化覺得在孫權那裡混得不是不開心,於是他又假裝自己病逝,然後趁人不注意帶著家人逃到了蜀漢境內。

    恰好這個時候,劉備親率諸將東征孫吳,在秭歸與廖化相遇,劉備因此給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他當即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

    等到劉禪繼位後,廖化升任丞相參軍,與馬謖平起平坐,並一同跟隨諸葛亮北伐。自此,廖化才開始棄文從武。

    但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蜀漢攻佔了魏國的武都、陰平兩郡,於是廖化就被派遣到這兩郡擔任太守。此後近十年,廖化始終都呆在這兩郡任職。

    直到公元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紮漢中,廖化又才被重新調回來,跟隨姜維領偏師西進,這也是姜維的第一次北伐。

    在這場北伐中,廖化奉命率兵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率兵救援,結果廖化一戰擊敗遊奕,陣前斬殺王贇,由此廖化也是一戰成名。

    此後,廖化幾乎全程參與了姜維的所有北伐。等到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官位與張翼相等,而在鎮軍大將軍宗預之上。當時的人說道:“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

    再等到蜀漢滅亡時,廖化跟隨姜維一同向鍾會投降。後來鍾會密謀造反,成都大亂。姜維在變亂中為亂兵所殺,廖化因沒有參與其中而得以倖免,後來他跟隨後主劉禪一起被司馬昭遷到洛陽居住,結果廖化在途中因病去世,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15 # 豹眼看歷史

    說到蜀國大將廖化,還須從史料和演義兩個方面來介紹,才能大致瞭解他的一生。

    廖化在《三國志》中的地位

    嚴格來說,陳壽在《三國志》中,並沒有單獨為廖化作傳,僅僅是在《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十五》中,在《宗預傳》之後,簡單介紹了廖化的生平及事蹟。

    根據陳壽作傳的原則,重要人物在前,次要人物在後;主要人物單獨立傳,次要人物合傳;合傳的人物又分幾等,一等是有姓有名,二等是隻注姓不註名,三等在篇目中不註名也不注姓,只在別人傳記之後,做個簡單的介紹。

    比如,《諸葛亮傳》列《蜀書·五》;《龐統法正傳》列《蜀書·七》;《鄧張宗楊傳》列《蜀書·十五》。

    從這些傳記的篇目就看出人物的份量、地位的不同。

    對廖化的記載,列在《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之中,但沒有在篇目中註明。你看篇目是找不到《廖化傳》的。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起碼在陳壽的心目中,他們的分量、地位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能在《三國志》中留下一個姓名就很了不起了,但廖化與鄧芝、張翼

    宗預、楊戲等相比,還是略遜一籌。

    《蜀書·十五》是《三國志》關於蜀漢人物傳記的最後一卷。也就是說廖化在《三國志·蜀書》最後一卷提了一提,這是廖化在陳壽心目中的地位。

    《三國志》中具體記載廖化的情況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鹹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以上就是《三國志》單獨記載關於廖化的全部文字,字數的多少也看出其份量的輕重。

    廖化,本名叫廖淳,襄陽人。是前將軍關羽的主薄,關羽襄樊之戰戰敗後,廖化就投奔了孫吳。

    這裡沒有說明廖化是啥時候、如何成為關羽主薄的,而主薄一職一般都是文職官吏,就像曹操的主薄楊修,主要是處理一些文字、日常事務,沒有點文墨是不行的。就相當於秘書長、辦公室主任一類的角色。一號首長的大秘,是進入常委的。

    這就說明,廖化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是荊州領導集團的重要人物,關羽的主要輔助官吏。

    身在吳營心在蜀的廖化,他一心想重歸劉備,就裝死,騙過了所有人,都以為他真的死了。於是,廖化就攜帶著老母親,千里走單騎晝夜西行,想回到蜀漢。

    劉備駕崩以後,廖化就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參軍。後擔任廣武都督,逐步升遷為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

    廖化以果敢、剛烈著稱,官位與張翼相等,而在宗預之上。

    從這裡看出幾點:

    第一,與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有得一比,廖化忠心蜀漢是不用質疑的。而且攜母歸蜀,與關羽千里走單騎也差不多,歷盡艱難。

    廖化得到關羽的賞識,與他這個剛烈忠義的性格不無關係。這也或許是受到關羽的影響,廖化才有這些舉止。

    第二,廖化所擔任的宜都太守,是荊州地盤,已經歸屬孫吳;廣武都督、幷州刺史都在山西地面,屬於曹魏的轄區。也就是說,廖化並沒有實際到任擔負具體的職責,只是一個虛有的官銜而已。

    但同右車騎將軍、假節、中鄉侯一樣,都說明了他的職位級別和爵位,是有相應的待遇的。

    可以說,廖化在蜀漢混得還是不錯的。

    丞相參軍一職,曾是諸葛亮得意門徒馬謖擔任過的職務,是負責軍事方面的高階參謀人員,也可以獨自帶兵作戰。

    這就是說,廖化也是文武全才的人物。

    第三,張翼、宗預都是蜀漢集團重要的人物,廖化與張翼官位相當,但在宗預之上。

    之所以張翼、宗預能夠在《蜀書·十五》中列姓,而廖化沒有,就說明廖化的能力或者是功績、影響力,起碼比二位還是差了一點。

    鹹熙元年(264年)春,也就是蜀漢滅亡第二年春,廖化與宗預等人跟隨後主劉禪被命遷徙洛陽。在半途中,廖化病逝。

    其它史料及別人傳記中關於廖化的記載

    裴松之為《蜀書·鄧張宗楊傳》作注引用《漢晉春秋》的記載:

    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再次出兵北伐,廖化說:“毫無休止的用兵,不知道收斂,這是自取滅亡啊。智謀不如對手,而且實力又弱於敵人,反覆用兵,如何能夠生存下去呢?”

    廖化而且以《詩經》裡的話,發表自己的牢騷:“這種倒黴、憋屈的事,為啥不發生在我之前,或者發生在我之後,恰恰就發生在現在這個時候呢,這不是在坑爹嗎?”

    從這個記載,說明廖化對於姜維的連續北伐是極度不滿的。但公開如此發表議論的,在蜀漢集團還是少見。

    據《三國志·宗預傳》記載:

    景耀元年,以疾徵還成都。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景耀元年(258年),宗預因為疾病被徵召回到成都,被拜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

    當時都護諸葛瞻剛剛開始統領朝政,廖化就給拜訪宗預,想與他一起去拜訪諸葛瞻。

    宗預說:“我們都七十多的人了,所得到的不少了,就差一死,已經沒有啥請求需要後輩關照而勞碌、小心的去拜訪的必要。”

    廖化是不是繼續前往拜訪諸葛瞻不得而知,但宗預始終沒有前往拜訪。

    新官上任,所有的臣僚按照禮節都應該拜訪。像廖化、宗預這樣德高望重的前輩可以不必拘於此禮節。

    但這不就是說廖化趨炎附勢,結合廖化對姜維北伐不滿的情緒來看,或許廖化希望諸葛瞻主持朝政,能夠限制姜維的北伐,這完全是出於為蜀漢的國運考慮。

    諸葛瞻在綿竹之戰臨終遺言,也提到不能制約姜維,是其三罪之一,可見不主張北伐的大有人在,只是不能夠左右局勢而已。

    這裡不去分析姜維北伐戰略是對是錯,起碼廖化持有異議,也是為蜀漢的未來著想。

    《華陽國志》引用時人的話說:

    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後有張(張翼)、廖。

    當時人們一般認為,之前有王平、句扶,之後有張翼、廖化,把四人相提並論。

    但整體感覺,此四人還不能與關張馬黃趙五人相比,比魏延、黃權等人也稍微差一點。

    不管咋說,廖化仍然是蜀漢後期舉足輕重的大將。

    《三國演義》中的廖化

    相比於《三國志》,廖化在《三國演義》中的戲份要多得多。

    從演義第二十七回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遇到廖化開始,到一百一十八回廖化與張翼、董厥一起跟隨姜維投降鍾會。第一百一十九回,姜維策反鍾會造反失敗,姜維自殺,張翼死於亂軍之中。樊建、張紹、郤正、譙周等跟隨劉禪遷往洛陽,廖化、董厥託病不起,憂鬱而死。

    整個過程,時間跨度大,故事多。這說明羅貫中對於廖化遠比陳壽重視得多。

    但對於廖化在演義中的出場時間,爭議很大。

    羅貫中認為廖化是黃巾軍餘黨,關羽因此不喜歡他,並沒有在第一次相遇時就帶走廖化。

    這個沒有史料佐證,但羅貫中如此安排是否有深意呢?

    自始至終羅貫中把黃巾軍看作賊寇,關羽的志向就是匡扶漢室,自然對廖化存有芥蒂。

    但不要忘了關羽本身也是在逃的殺人犯,不管出於何種理由殺人,都是朝廷的欽犯。

    這就好比是《水滸傳》中的逼上梁山,林沖受到高俅的迫害被逼上梁山,晁天王等人劫持了生辰綱,為逃避朝廷追捕而上梁山。二者性質是不一樣的,林沖自以為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豈能與一幫強盜為伍。雖然稱兄道弟,但心中十分鬱悶。

    但宋江、李逵等人卻不一定這麼看,都是梁山賊寇,裝什麼清純哦。

    在豹眼看來,羅貫中如此安排,是否在做一個暗示:黃巾軍起義儘管是在造反,也是由於漢末朝廷腐敗混亂的政治生態,百姓民不聊生,走投無路之下,才起兵造反。

    在這些造反的群體中,也有一些本質上忠義之人,就如廖化,只是一開始被逼無奈選擇了這條道。

    儘管羅貫中一直在堅持正統的忠君思想,是否也有暗諷朝政,是因為政治腐敗才引起黃巾禍亂這樣的警示呢?

    同時,關羽的身在曹營心在漢與廖化從東吳詐死逃歸劉備,以及千里走單騎與廖化攜母西行歸蜀漢,都極為相似。

    這似乎在說,一個人可能起步走偏了路,或者中間犯了錯誤,只要能夠意識到,並重新回到忠義的軌道上,一樣成為英雄人物。

    這就好比是梁山好漢最終接受朝廷招安一樣,迷途知返。不論功績大小,都值得肯定,就應該大書特書。

    最大的疑問在於廖化的年齡,《三國志》明確記載,景耀元年(258年),廖化想跟宗預一起拜訪諸葛瞻,就算當時廖化七十歲,那麼他應該在188年前出生。

    關羽千里走單騎是在官渡之戰以後,也就是201年左右,此時廖化只有十三四歲的樣子。

    黃巾軍起義發生在184年,當年就被政府軍鎮壓,但黃巾餘黨一直存在,繼續與朝廷為敵。

    官渡之戰,劉備就曾經受袁紹之命,去汝南聯絡叛黨劉闢等人對抗曹操。

    因此,廖化十三四歲或者前推幾年,跟隨一幫人佔山為王,也說得過去。

    蜀漢滅亡,廖化七十五到八十歲,也合乎情理。

    這是豹眼對於演義中廖化的解讀,故事很多,也很精彩,這裡就不一一多說了,友友們自己感悟吧!

    其實,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只要用心去品讀,都會有教益。對於一些歷史人物及事件,也沒有必要去過分的較真。

    正史中的事未必就是真的,演義中的事也未必就是假的,自己理解最好。

  • 16 # 光華之聲

    三國演義中廖化最上鏡的是走麥城中,關羽退守麥城後眼看敗局己定,忙派廖化搬兵求救,無奈劉封不肯出兵相救,氣的廖化捶胸頓足向成都找劉備去了。

  • 17 # 風清月朗534666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中的各路英雄都是以各自的豪氣沖天的戰績,讓人記住了。廖化就這十個字,突出來了。其實這不是對廖化的貶義,蜀國征戰多年,五虎上將軍及少將軍大都不在了,年邁的老將軍廖化還在,還能多次為蜀國出征,說明廖化老當益壯,非武藝平庸。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給人以悲壯之感,希望之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內向的人做事越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