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至衡

    1.父母溺愛,小時候不讓幹家務,長大後不讓自己做飯吃,兒子娶不起媳婦怪自己沒用,總覺得對不起孩子。這種父母沒讓孩子學會獨立與擔當。

    2.從來不鼓勵孩子閱讀,學習,孩子從小玩手機,刷劇。

    3.從來不鼓勵孩子,經常罵孩子“傻子”“醜八怪”“最笨”“你看看誰誰誰”,這種孩子長大沒自信,以為自己是最差的。

    4.該節儉的時候不節儉。給孩子買衣服怕花錢,給孩子買零食卻不怕。殊不知這樣教育大的孩子不會打扮,氣質都土。

    5.總給孩子說我們窮,貫穿窮思想。《布魯克林有棵樹》那本書簡直對父母怎麼教育孩子指了一條明路,讓孩子雖然在最艱苦的環境中,但依然樂觀、優雅、求學。

    6.父母不懂的收拾房子,把房子弄的亂七八糟,看著都鬧心。更別提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怎麼學習了。

    7.不懂的給孩子溫暖,當孩子需要鼓勵,需要安慰,需要家庭避風港的時候,結婚父母卻爭吵、打架,父母自己都不開心,怎麼把也溫暖給小孩?

    8.早早就讓小孩輟學。受其實教育真的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9.父母自己都不早睡早起,卻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 2 # 靜心歸零

    我的鄰居一家四口,兩個孩子都是男孩,哥哥11歲,弟弟六歲。每天看不到爸爸媽媽,都是家裡僱的阿姨在照顧倆個孩子。

    有一天下班回家,剛到樓門口就碰到鄰居家阿姨匆匆忙忙跑出來,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手機丟了,去找手機。

    吃過晚飯下樓散步,正好又碰到那個阿姨,隨口問她找到手機沒有,阿姨嘆了一口氣,告訴我手機根本沒丟,是主家那個大孩子給藏起來了,然後扔到電梯口。

    阿姨一臉無奈地說,到月底就不幹了,還沒見過這麼沒教養的孩子,如今社會更沒見過這麼不重視教育的家庭,家裡兩個孩子上學,家裡卻連本書都沒有,找支筆都找不到,而且倆孩子不高興就罵阿姨滾。

    我漫步著,腦海裡依然回想著鄰居家那位阿姨的話,作為教育工作者,很是為兩個孩子的現狀惋惜,更為他們的將來擔憂,這樣的家庭教育算不算最失敗了呢?

  • 3 # 令狐青雲89088282

    我家鄰居他們的兒子,小學一年級開始孩子放學回家爸爸媽媽不在,他就去找外婆拿鑰匙,回家做作業,做完作業,就下樓跟小朋友玩一個小時。注意這個孩子時間觀念特別強。一個小時玩的時間不會超出。成績上年級一,二名,到了五年級爸爸媽媽離婚,他叛給父親,孩子開始沉默寡言,成績開始下滑。初中開始放學回到家,父親或者沒有下班,或者在麻將館打麻將,這時候爸爸給十元錢,並且說你自己去買點吃,孩子流著淚走了,有時候孩子也會去找媽媽孩子外婆。但是同樣,是在麻將館找到,得到的同樣給點錢,自己去買吃的。

    一次聽見其他鄰居說XX孩子的爸爸昨天打兒子,怒吼著罵孩子,為什麼考這麼差,這時候孩子小聲說,你們為什麼要生我,生了我你們不愛我,天天打麻將,每次放學回家,家裡空無一人。見到你們就是,給你十元,自己去買點吃的。

    這個孩子以前是很多家長口中別人家孩子,現在是你別跟XX玩哈!否則打死你。

  • 4 # 露可娜娜宿街頭

    我認識一個人,他小時候家裡很窮,捱了很多苦。後來他兩夫妻做生意很順利,賺了很多錢,他想著不能再讓兒子吃一丁點兒的苦,便對兒子溺愛到不得了,真的是要什麼就給什麼,要星星絕對不敢摘月亮。後來他兒子無心讀書,沉迷遊戲,夜不歸宿,且無論怎麼教怎麼管都沒有效果,這時他心慌了,便斷絕兒子的經濟來源,後來有一次他兒子拿著大刀架著他的脖子逼他要錢,再後來他沒有辦法了,只能聽之任之,不再管他兒子了。這是我見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對兒子的過分溺愛,不正確引導兒子造成的,這個事情給我們一班朋友震動很大。

  • 5 # 周文強財商論

    本能的把愛孩子放在第一位。“愛”本身沒有錯,最怕的是把“愛作為藉口變成了毫無底線的溺愛。財商中將培養孩子的5個品質作為重中之重:自主、自信、自立、自強、自律。很顯然最糟糕的家庭教育就是,沒有給予孩子一個這樣的品質。在愛孩子過程中做了許多無聊的事兒,孩子不能順利接受的事兒,明明是想愛孩子,卻因愛的方式方法不合適。經常與孩子產生各種糾結摩擦,卻從來不知道換位思考沒想過怎麼有效改善自己的愛孩子的模式,結果與孩子的隔閡越來越深,最後只能一昧的順從孩子。

    孩子抓住時機,步步緊逼。處處掌控大局,然後就形成了老鼠戲貓的局面,這真的視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嗎?家長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但是家長仍堅信孩子是需要自己的關愛的,家長仍堅信自己的做法沒有錯。家長仍然對學習家庭教育的緊迫感完全牴觸,家長仍然不相信家庭教育是門兒技術活兒。你的任何一項技能和本領都是學來的,可唯獨在育兒這方面卻不曾下任何書面功夫,導致仍然是一塌糊塗的,甚至影響到家庭生活變得紊亂不堪。

    媽媽對孩子照顧太多,事無鉅細。現在十多歲的孩子不會繫鞋帶,不會削鉛筆,不會收拾屋子,當然更不會洗衣服做飯,這樣的情況已經成為常態。而孩子缺少生活上的經驗,不僅會養成懶惰的毛病,而且還會影響到將來的學習。那麼何談給孩子培養了自立的能力?

    很多老師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那些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是閱歷豐富、獨立自主性強、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二是使得孩子更容易逆反。

    如果我們總是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對孩子有求必應,就會讓孩子認為這是父母理所應當的付出,這一點完全符合人性。而一旦偶爾滿足不了他的要求,就會引來強烈的不滿,甚至激烈的反應這樣的狀況已經成為常態了。其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己的責任,這本身就是教育 是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第三,不能培養孩子的自強。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我們每個人都是不斷從克服困難中走向成熟。因為困境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人往往在困境中成長最快的。而如果我們總是為孩子遮風擋雨,一旦他單獨面對逆境,就很可能出問題。近年來青少年學生因為一些不起眼的瑣事就想不開自殺的事情屢屢發生,大都是缺少挫折教育有著直接關係,都是不自強的表現。而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再缺位的話,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多。

    最後的自信和自律就更不永說了,沒有一箇中國人士不不自信的。馬雲當年若不自信,站在孫正義面前畏畏縮縮、支支吾吾,哪裡有現在馬雲 現在的阿里巴巴?同時一個人若不自律視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因此在我看來若沒有給到你的孩子5箇中1個這樣的品質,你的教育就是失敗至極的。擁有了一個品質 才能活得像個普通人,反正孩子會活成什麼樣子?如何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生存?更何況是出人頭地。

  • 6 # 生活必備的劉醫生

    我見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不知道自己的短板,還一個勁的認為自己是最會教育孩子的。比如:自己本身學歷不高,無法輔導孩子作業,就簡單的認為自己出錢請老師教,這就是對孩子好。自己根本不關心孩子的內心需要什麼,認為錢可以買到一切需要的東西。這就是父母認知上的短板,也可以說思想眼界的侷限。關鍵是這樣的父母把他們有錢請老師的事還喜歡在朋友圈裡炫耀一下,試問如果你的孩子最後還是沒學出好成績,是不是你要把所有的罪名推的一乾二淨,都怪孩子自己不好好學,跟你已經沒有關係了,自己出錢買個心安理得?

    所以,自身有問題,不要緊,關鍵是要認識自己,改善自己,幫助孩子!

  • 7 # 秦軍工匠

    曾聽聞一個老總,只把家當成吃飯、休息、溫存的地方。他玩命的工作,為了工作忽視對兒女成長的教育,任其發展,他雖功成名就,但家庭悲慘,他晚年淒涼……[快哭了]

  • 8 # 暮雨課堂

    輕視對孩子的養成教育,在孩子1-6歲不注重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父母對孩子叫聲管養,明明是想愛孩子。卻因愛的方式方法不合適。經常與孩子產生各種糾結摩擦。卻從來沒想過怎麼有效改善自己的愛孩子的模式。結果摩擦越來越深入。然後出力不討好。本能力有所妥協。然後。

    然後孩子抓住時機,步步緊逼。處處掌控大局。

    然後就形成了老鼠戲貓的局面。

    然後家長的家庭教育相關,搞得一塌糊塗。

    然後家長髮自內心地說,家庭教育好難哪。

    但是家長仍堅信孩子是需要自己的關愛的。但是家長仍堅信自己的做法沒有錯。但是家長仍然對學習家庭教育的緊迫感完全牴觸。但是家長仍然不相信家庭教育是門兒技術活兒。

  • 9 # 二秋麗

    我見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應該是這樣的!

    農村以前好多家庭都不富裕,而且家裡孩子多,好多父母都是犧牲女孩,不讓女孩繼續上學,選擇讓男孩上。加上本身就重男輕女,男孩學習不爭氣,在外花錢還厲害,導致家裡負擔不起,吃飯都是問題,最後男孩什麼都沒學成!!

    還有有的地方的農村家庭,孩子沒公主命,卻養成了公主病!

  • 10 # 小心眼的憨憨

    是傾注於所有的心血,孩子背叛了父母的意願,半途而廢的逃跑了。[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這是有些父母意料之外的打擊,以為自己的孩子很乖很聽話很開心,實際上呢?根本不是那回事![淚奔][淚奔][淚奔][淚奔][淚奔]

  • 11 # 鳳凰記者1

    我鄰居家的孩子,小學一年級放學回家就去爺爺奶奶家裡做作業,做完作業,就下樓跟小朋友玩一個小時,孩子時間觀念特別強。玩一個小時絕對不會超出時。成績在班級一,二名,到了3年級爸爸媽媽鬧離婚,對孩子影響很大,孩子開始沉默寡言,成績開始下滑。他哭著向奶奶說,咱們牆上寫的“家和萬事興”為什麼咱們家天天吵架?奶奶和孫子抱頭痛哭。父母親天天吵架鬧離婚對孩子影響太大了,父母離婚後孩子的成績直線下降。在離婚後的一年中夫妻雙方認識到對孩子傷害很大,夫妻雙方又復婚了。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至今沒有趕上來。

    這個孩子以前很多家長認為是優秀的好孩子,現在好多家長眼裡認為是個最壞的孩子!這個就是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失敗的家庭教育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痛苦。所以希望家長們一定要吸取教訓,讓給孩子們有一個歡樂的童年,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把孩子培養成才。

  • 12 # 學海壹葉帆

    我來談談我內心中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吧?實際上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逆向思維,知道了失敗的方向,加以修正,自然能迴歸正途。

    一、無腦富養

    什麼叫“富養”?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富養不是對孩子有求必應,而是讓孩子知道“富”的來之不易,讓他們知道“富”不是人生的目標,它可能只是追求目標過程的副產物,所以父母積累的物質財富,不過是父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產品,並不是自己的追求,自己可以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而父母創造的財富只需用於孩子生活學習所需即可,任何多餘的部分,都是對孩子的荼毒。以後你會發現,過剩的物質財富賦予,最終導致的可能不止是讓孩子失去奮鬥目標,甚至會失去生存的動力。所以,請把“富”養,更多的用於精神層面,使孩子真正變得“富有”。

    二、無腦說教

    大人懂的道理自然是比孩子多的,所以有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往往都是大道理一套套,抓到孩子的錯誤就“得理不饒人”。教育孩子時總是說到自己“爽”為止,卻不知道孩子聽進幾何?自己說的東西,自己又能做到幾何?跟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高高在上,好像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孩子只需要照著做就行了,孩子永遠都是被動的,因為父母不會給他們主動的機會,這是父母的“權威”,他們只需要照著做就行了。

    這是中國式教育的一種悲哀,言語永遠都比行動的表達要蒼白的多,很多大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所臨摹的範範大道理,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你可能某一天正在對孩子講述要多讀書、讀好書之類的道理,一番引經據典以後,你一定感覺自己三言兩語間,已經將一門神功秘籍傳與你的孩子了,可惜,然並卵。因為講完以後,你抬起的不是書,而是手機......

    三、無腦對比

    相信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你自己的孩子也是,他不需要和某某人做比較。記得有個叫X龍的明星,他多次表達如果另一個叫XX宏的明星是自己的兒子就好了,然後我們發現這個大明星的兒子平時都是乖乖仔的形象,很多地方刻意的模仿著XX宏,言行舉止都有一些XX宏的影子,這樣一個乖巧形象的明星最後卻走上了吸毒的道路,這是為什麼?因為他骨子裡的叛逆,為什麼會叛逆,一個半輩子活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下的人,能不叛逆嗎?這是他唯一反抗的方式,他透過別的方式做回自己,當他做的任何一件好事都被認為是在模仿,並且沒有別人做的好的時候,那麼他會選擇做一些壞事來證明自己的不同。

    所以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去模仿別人,而是戰勝自己,戰勝過去的自己,昨天的自己,懶惰的自己,消極的自己......

    讓他知道,他的進步是因為戰勝了自己,而不是模仿了別人。

    四、分數至上

    有的家長經常這樣提醒孩子,你未來的目標就是北大、清華,甚至於你的目標就是考100分,灌輸孩子只要考進好的學校,就是成功的概念,就這樣,好學校成了孩子畢生追求的目標。孩子問考上好的學校有什麼用?家長說這樣你就能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這個看似正確,邏輯上卻錯誤至離譜的答案,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孩子,很多孩子在經歷了中考或高考失敗後,沒有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就已經下意識的告訴自己,自己人生已經失敗了,這個暗示可能伴隨其一生,然而這個暗示的起源就是家長的"唯分、唯好學校理論"。

    然而學習的目標真的只是這樣膚淺嗎?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學習本是人類生存進步的本能,它本是一件生而不止的事,然而很多家長卻在告訴孩子,再堅持一會,考上大學就好了,換句話就是告訴孩子,上了好的大學,你的學習就可以終止了,你就不用受苦了。他們把“學習”放在了"自由"的對立面。事實是,許多大學生確實在考上大學後,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目標,從此放縱自我,享受“自由”。很多人變得“精神空虛”,後半生只是再想“活著的意義”。

    五、無腦放養

    有些家長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於是有的孩子欺負別人的孩子、有的孩子亂往窗外扔東西、有的孩子在電梯裡撒尿對電梯按鍵吐口水、有的孩子逃課逃學不做作業,家長對外客客氣氣點頭賠不是,或狡辯不認。要麼以“孩子還小”為藉口替孩子辯解遮掩,總之只要能幫孩子逃脫責任,無所不用其極,回家呢,對孩子照樣好吃好喝伺候著,對其犯下的過錯不聞不問,認為孩子自己磕磕碰碰的長大就會自己明白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嘛,孩子還小,不用對他太苛刻。

    這類家長對自己的“放養”式教育自信不已,總之,孩子的路讓他自己去闖,該懂得他會自己懂,家長管好吃穿就行了。熟不知,有一天他闖下的大禍,他扛不起,你們也扛不起;他捅出的窟窿,他補不上,你們也補不上。到那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知道這時候這些父母們是否會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呢?

  • 13 # 職場寶媽下午茶

    父母自己不努力,卻要求孩子努力。自己不咋的,卻要孩子給他長臉,一見孩子就說他不行,別人孩子樣樣好。這種小孩容易出現心裡疾病

  • 14 # 葫蘆爸爸談育兒

    本人認為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就是————明明自己是普通條件的家庭,卻養出了一個“富二代”的孩子。

    現在有些父母,明明壓力山大,明明生活艱難,卻口口聲聲喊著:“砸鍋賣鐵,也要給孩子提供一切最好的條件”。殊不知,這樣的教育觀念,不但不會養育出優秀的孩子,卻往往造就出一個好吃懶做、心比天高的“公子哥“,或者是一個處處展現“公主病"的千金小姐;

    孩子小的時候,要什麼,父母就滿足什麼;他們寧可省吃儉用,寧可東拼西借,也不讓孩子受一丁點委屈,還常常覺得自己是超級有責任感的父母,是天下付出最大多的父母;

    可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高消費習慣的養成,他們的父母已經無力再承擔他們高昂的消費和“上流社會的生活”條件,當父母無法再給他們提供伸手即來的後勤保障的時候,他們對父母充滿了怨恨(所以才有層出不窮的從啃老到害老的案例),也對自己的出身忌諱莫深,包裝自己的身份,隱瞞自己的家室;買不起正版大牌,就算買仿貨、水貨,也要死撐門面;有的甚至為了追求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生活,去搶、去騙、去偷、去坐檯。

    我們在憎惡他(她)們的同時,也要想一想: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 15 # 一葉清茶123

    我小學同學,當時家庭條件在我村第一差不多,三家就一個男孩。從小嬌生慣養,各種要求滿足。欺負同學,父母都給兜著,後來父母吵架,出軌。可憐的他,混社會去了,多次入獄。父親去世也沒送終!

  • 16 # 饒河張偉

    最失敗的就是。父親不務正業。無所事事。遊手好閒 不走正道。喝酒回來打媳婦和孩子。母親。也不管孩子。這樣的教育是最失敗的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也是不負責的。

  • 17 # 可愛的萱寶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莫過於有一個不管不問的父親,和一個焦慮的母親以及一個任性的孩子。

    平時孩子父親以工作忙為理由對家庭內部不管不問的,包括孩子的學習,這些無形當中都由孩子母親一個人承擔,久而久之,孩子母親就會感覺到有壓力,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孩子稍微有點不順從她,就會變得煩躁不安,對孩子惡語相加,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自然也不會優秀到哪裡。

    因孩子教育而帶來的夫妻問題,使得丈夫越來越逃避問題,妻子呢則透過“照顧”孩子來掩蓋問題,於是孩子便有可能被“無微不至”的照顧壓的喘不過氣來。當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妻子就會把所有的情感都寄託在孩子身上。丈夫繼續被往外推。母親認為安全感要從孩子身上獲得,畢竟這是血緣關係,是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地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又會不自覺地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

  • 18 # 潮裝修

    我家姑娘確切的說應該是我父母帶大的,我平時工作忙,沒時間照看孩子,現在很多孩子也和我家姑娘一樣,父母帶固然是好,可以有一點就是“隔輩疼”,這是天津的一句土話,意思就是父母疼自己的孫子輩孩子,他們不打,不罵,也不太愛管他們,我家孩子已經6歲了,到現在在家吃飯都是我母親喂她吃,她完全沒有習慣自己在家自己吃飯,(在幼兒園還可以)有的人會覺得這也無所謂,可是我覺得這卻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父母越是主動喂,她越不想自己動手,就知道看動畫片,沒有動手能力,也不知道飯來了要主動吃,也不知道沒吃飽還得再要點吃,然後導致在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是別的孩子吃兩個饅頭,她只不到一個,還特別慢,一個還沒吃完,老師就該收盤子了,家長著急,她還吃不飽,我母親回到家說孩子,以後你吃飯的時候要先拿饅頭,一個不夠了就再找老師要一個,可是我就想,說是沒用的,她已經習慣了,坐在那,飯就送到嘴邊了,她沒有競爭的那種慾望。再說孩子同班的一位同學,男孩,已經中班了,還不在幼兒園吃飯,為什麼?不會自己吃,我們一起剛去幼兒園時有家長陪同日,我們陪著孩子一起上課吃飯,到吃飯的時候同桌的幾位小朋友吃的特別快,有兩三個小朋友屬於漫不經心的,包括我女兒,最顯眼的就是那個男孩,不會吃,那個男孩的奶奶就著急了,看著其他孩子自己吃,她又不好意思去喂,在後面一個勁的推男孩讓他快吃,嘴裡還說,你看人家誰誰誰吃的多好,你看你怎麼跟個廢物一樣,說到這,你們能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了麼?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特別大,現在的孩子都是在溫床里長大的,打不得罵不得,但是這樣真的就是對他們好了麼?適當危機感,競爭力,這些在未來及其有用的能力我們從兒童時期就沒給她建立過,等孩子上學以後,又拿著成績和她說,你看別人家誰誰誰這麼聰明,一學就會,你再看看你,廢物一個……

    再重申一遍,這不是兒戲,這真的是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一個方面,可能我說的有點多,而且有點繞,我是想盡量讓每個朋友都能看明白,意識到自己也許也存在這個問題。

  • 19 # 家有小淘寶兒

    我覺得身邊見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就是一個朋友的老公。她老公是獨生子,父親去世比較早,單親家庭,她婆婆就是那種寵溺兒子無底線的女人。30多歲的男人居然每天對媽媽呼來喝去,衣服內衣內褲鞋子都是媽媽給他洗。我朋友屬於那種脾氣極其的好,超級能忍耐的女人,已經兩個孩子了,她老公沒有給孩子換過一次尿不溼,沒有管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他的世界裡彷彿就只有自己,酗酒打架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加上她婆婆一切都是兒子為大,朋友忍氣吞聲慣了,他老公更是肆無忌憚,我每次都覺得我朋友估計是上輩子欠他的,才會這麼憋屈。

  • 20 # 桂林陽朔旅遊圈

    本能的把愛孩子當做第一要務。卻又不知道怎麼愛孩子。在愛孩子過程中做了許多無聊的事兒。孩子不能順利接受的事兒。明明是想愛孩子。卻因愛的方式方法不合適。經常與孩子產生各種糾結摩擦。卻從來沒想過怎麼有效改善自己的愛孩子的模式。結果摩擦越來越深入。然後。出力不討好。本能力有所妥協。然後。然後孩子抓住時機,步步緊逼。處處掌控大局。然後就形成了老鼠戲貓的局面。然後家長的家庭教育相關,搞得一塌糊塗。然後家長髮自內心地說,家庭教育好難哪。但是家長仍堅信孩子是需要自己的關愛的。但是家長仍堅信自己的做法沒有錯。但是家長仍然對學習家庭教育的緊迫感完全牴觸。但是家長仍然不相信家庭教育是門兒技術活兒。然後家庭教育仍然是一塌糊塗的。甚至導致家庭生活永遠是紊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廠打工,月入4500,感覺人生毫無希望,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