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考50秒
-
2 # 高友峰
有呀,最典型的是中途島海戰,日軍強大的艦群擁有四叟航母,美軍只有兩叟,而兩叟航母的戰力勉強等於一叟日軍最小的航母戰力,日軍清一色最優秀零式戰機,美軍戰機魚龍混雜,幾乎老掉了牙,根本不能與日機對戰,結果全殲了日本四叟巨大的航母與最精銳的帝國空軍,以至於美軍尼米滋海軍上將得知巨大戰果,競然不信,低調處理,以為日方藏著一手,幾乎不對外宣佈,哈哈哈,太有趣了
-
3 # 南嶽第七十二峰
抗戰時期中條山戰役和豫湘桂大轉進堪稱奇蹟;一個是雜牌軍守衛了3年的戰略要地,換上中央軍後一個月就丟了,守軍18萬在10萬日軍進攻下一觸即潰,損兵8萬多隻換得了殲敵不到700的“戰績”;另一個是在1944年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大舉反攻的形式下,130萬國軍在45萬日軍攻擊下,損兵60萬,10個月內連丟一百多城,其中更有37天連丟38城的記錄,如果不是衡陽保衛戰獨守47天,整體記錄會更難看。此兩次戰役可謂“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若不被稱為“經典”就太沒道理了。
(如果誰認為以上數字和過程有誤可以指正,若認為不能被稱為“經典”也可以擺事實講道理,單純下結論秀下限的請回避。嚴肅話題,無腦蠢才請遠離。)
-
4 # 臥龍蕭郎
淮海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60萬對國民黨軍80萬 裝備數量差距大 我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進行了分割包圍 最後以圍而不打致使敵軍軍心渙散的同時對敵軍發起最後的總攻 這場戰役中杜律明及它的副手被俘 黃維、邱清泉被擊斃 於取得勝利 當然勝利的背後有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用獨輪車推著糧食供應我人民解放軍 陳毅有這樣一句名言: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獨輪小車推出來的 六十萬對八十萬 這不能不說是奇蹟啊
-
5 # 雲白山青
淮海戰役可以稱之為軍事史上的奇蹟。
公元1948年11月6日起至翌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役。
濟南戰役之後,國民黨軍在津浦、隴海的鐵路幹線上佈置了7個兵團、三個綏靖區,共80萬人,以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南下,實現鞏固江淮、屏障南京的目的。
而解放軍可以投入戰役的兵力只有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和華東、中原、華北的地方武裝共60餘萬人。
解放軍以60萬人的兵力與國民黨軍的80萬兵力進行了規模空前的戰略決戰,殲滅國民黨軍55.5萬餘人,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聞聽此訊,在記事本上寫道:“60萬戰勝80萬,奇蹟,真是奇蹟!”。
1998年10月,美國陸軍軍史代表團來淮海戰役舊地考察,試圖弄清在對手兵力和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
6 # 左月耳
毛主席從建立井崗山根據地、三次反圍剿、四渡赤水,二萬五千里長徵,八年抗戰,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到抗美援朝,中印之戰,抗美援越與中蘇對抗那一場戰役不是軍事上的奇蹟!所以說毛主席創造了中國近代歷史,乃至世界近代軍事史上眾多的軍事上不可思議的奇蹟。
-
7 # 千古名將英雄夢
這是一場驚人的戰役,這是一場光耀千古的戰役,這是一場無可比擬的戰役,這是一場近乎神蹟的戰役。
這就是項羽長達八年軍事生涯裡的巔峰之作,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彭城之戰。
三月的城陽(今山東莒縣)春雨綿綿,細細的雨絲與柔柔的微風令人昏昏欲睡,感受著春的溫柔,項羽心靜如水,古井無波,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曾在這片土地上對這裡的人民進行過殘暴至極的殺戮。
一轉眼,項羽在齊地已經耗了足足三個月了,齊地的叛亂還沒有平定,劉邦已經違約出關,在洛陽集結了近六十萬諸侯聯軍,打著為義帝報仇的旗號朝彭城攻去。三晉之地的諸侯已全部叛楚,項羽所封的三位楚地之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竟也坐山觀虎鬥,態度曖昧不明。可憐的項羽,明明是最佳男主角,風頭卻被最佳男配角劉邦完全搶光,六十萬群眾演員,也全成了劉邦的旗下擁躉。
現在的情形,項羽當年所封的十八個諸侯王要麼已然背楚投漢,要麼存心觀望,簡直是在拿項羽當從前的暴秦來辦。
短短的一個月,項羽已從天下霸主變成了天下公敵。
然而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易怒的項羽卻出乎尋常的冷靜下來,那是暴風雨之前的碧空如洗,那是核彈爆炸之前的天高雲淡。
有時候,極端的冷靜,是極度憤怒的,另一種面具。
——是,全天下的諸侯是大多背叛了我項羽,但是,只要我還沒有在戰場上被敵人擊敗,回頭一個勝仗,我就能奪回我所有的東西,你們看著吧。
項羽短暫的一生打過七十多仗,除了臨死前最後一戰,其他全都是勝仗,但是當時,天下沒有一個人認為項羽能打贏這場戰爭,因為劉邦有近六十萬大軍,項羽手邊只有十萬,且散佈在三齊各地平叛,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並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做出了一個震駭天下古今的決定:他命令麾下諸將若無其事不動聲色,督率大軍繼續平定三齊;而自領精銳騎兵3萬,日夜兼程,秘密回救彭城,閃擊諸侯聯軍。
可怕的勇氣,瘋狂的計劃,近乎變態的戰爭藝術!
有史以來至楚漢,天下間的戰爭不知凡幾,實力懸殊仍能取勝的不是沒有,如孫武與伍子胥率三萬吳兵大破楚軍二十萬,攻破楚之郢都;又如陰晉之戰吳起以七萬魏兵擊敗秦軍五十萬,守住河西;但像項羽這樣妄圖以三萬破敵六十萬真是前所未聞,而且空前絕後——日後雖有昆陽之戰兩萬勝四十萬,淝水之戰八萬勝八十萬,但那都是以守為攻、以逸待勞——而西楚軍卻需要長途奔襲、奪回老窩,其難度係數絕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項羽的軍事能力就算再強他也畢竟是人,人是不可能創造神蹟的。
所以,不但劉邦與諸侯們不相信項羽能贏,就連張良、陳平這樣智計無雙的“半仙”也沒料到項羽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翻身。
總之,當時天下人都不信項羽能贏。
但是,項羽信。
只要項羽信,三萬楚軍就信,因為項羽就是他們的神,戰神。
正是他們主帥帶給他們的這種近乎不可理喻的自信,讓他們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別說六十萬,百萬千萬又如何?
圖:宿遷項王故里,項羽塑像——英雄蓋世
另外,彭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超過萬人以上的騎兵突襲,在此之前騎兵通常與步兵車兵配合作戰,很少擔任單獨作戰的任務,更別說千里突襲了。
這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驚人創舉,要知道與之同期的漢軍,此時連支像樣的騎兵部隊都沒有!
城陽(莒縣)距彭城只有200多公里,兵貴神速,軍情如火,但項羽騎兵並沒有急著走蘭陵這條最短直線,而是到啟陽後突然向西進入浚河河谷,在魯中山區秘密穿行直至魯縣(項羽始封之地、今山東曲阜,對項羽絕對忠誠),然後又突然轉而向南、閃電般穿越胡陵(今山東省魚臺縣),從北至南直插彭城側背,只一個晝夜便兵抵蕭縣(今安微省蕭縣)。
圖:項羽如神鬼般莫測的行軍路線
這時候,劉邦的六十萬大軍正在北面大舉進攻彭城,彭城破在眉睫,按照通常的做法,項羽應該立刻東進援救彭城才對。
但是項羽並沒有這麼做,他決定放棄彭城,而就在彭城西南面的蕭縣悄無聲息的潛伏下來,等待諸侯聯軍佔領彭城後防備鬆懈,再繞到彭城後方突然襲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這個決策可不是一般指揮官都敢做的,萬一被諸侯聯軍提前發現,項羽這三萬騎兵除了被圍殲外,不可能有其他的結局。
但是項羽敢,他就是猜準了劉邦不可能想到這一點,才做出了這個瘋狂的決定。
誰能想到,前幾天還在齊地坐鎮指揮平叛的項羽,能在數日之間溜到楚地來。
誰能想到,急性子的項羽會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潛伏下來,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老巢被端而按兵不動。
誰能想到,即便天下都背叛了項羽,但魯地和楚地的百姓絕不會將楚軍的行蹤暴露。或許在秦人與齊人的眼中,項羽是位暴君,但在魯人和楚人眼中,項羽是他們的雄主,他們的偶像,他們的神。
果然,劉邦在佔領彭城後,只在東、北兩線構建起防禦工事,防禦楚軍從齊地南下。他萬萬沒想到,項羽早已在他的後方埋伏了下來,悄悄的打量著志得意滿的劉邦,眼中寫滿了不屑。
——劉季,你得意的太早了,竟敢在我項羽的地盤撒野,小樣兒,看我不把你的鳥蛋捏爆!
毛主席教導我們:“凡是開始打了勝仗,興高采烈,深入敵境,就打敗仗。”
公元前205年四月某日拂曉,當諸侯軍還在睡夢之中囈語,項羽的三萬鐵甲騎士已經出動,馬不停蹄直奔彭城。
楚人尚赤,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嫡嗣。所以項羽這三萬楚騎均著紅盔紅甲,一眼望去簡直如火如荼。這些楚國最勇猛的戰士,在出發的那一刻起,就早有了戰死沙場的覺悟。
死不過是灑一腔鮮血,拋幾根白骨,這有何可懼?
經當年鉅鹿一戰,項羽的軍事天才已為天下公認,但鉅鹿之戰畢竟只是十萬對四十萬,且有二十萬諸侯聯軍策應。可是這一次,項羽卻是獨以三萬騎兵面對六十萬諸侯軍,還是那句話,除非有穿越人士將每個楚軍士兵裝備上一把機關槍,否則誰能相信最後的勝利者竟是項羽?
但這道數學題不能這麼算。十個騎兵也許打不過二十個步兵,但一千騎兵絕對能擊敗數千步兵。當騎兵方陣的數量達到三萬,它對步兵的衝擊力將是非常可怕的。如果這三萬騎兵還不怕死的話,那簡直就是無敵了。
偏偏項羽的這三萬楚軍,個個都不怕死;偏偏劉邦的這六十萬步兵,個個都怕死。
在戰場上,在生死關頭間,愈怕死的人,反而死得愈快,就好像賭場上,愈怕輸的人,通常都會輸得最多。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子的。
所以,當彭城城下六十萬怕死的諸侯軍被震天的馬蹄聲吵醒,發現眼前一片楚騎組成的紅色海洋,漫無邊際的朝自己湧來,他們不由心膽俱裂,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就立即朝彭城內潰去。
秦末漢初,天下萬戶的大邑屈指可數,彭城即便是西楚草創的國都,相信城池也不會有多大,忽然間要有數十萬敗軍湧入,其擁擠狀況可想而知。劉邦此時方從昨日慶功宴的宿醉中醒來,他聽到外面吵吵嚷嚷,便光著屁股走到窗戶邊去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彭城內到處都是慌不擇路的各國敗兵,那情景,簡直比大學生人才招聘會還混亂。
劉邦聽到亂軍中分明在喊:“霸王來了,霸王來了,快跑啊……”
這時劉邦的大軍師張良衝了進來,慌道:“楚軍已兵臨城下,大王請速速登城守禦。”
劉邦一屁股坐倒在地:“楚軍何其速也?”
劉邦問張良,張良問誰去,兩人只好大眼瞪小眼。
他們很快發現,眼下這情形,再集結人馬堅守城池不可能了。城外數十萬敗軍往城裡湧,士兵找不著伍長,伍長找不著什長,什長找不著隊率,隊率找不著屯長,屯長找不著軍侯,軍侯找不著校尉,校尉找不著將軍,將軍找不著各諸侯王,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劉邦一聲長嘆,命令道:“四開城門,各軍分路突圍吧。阿嬰,備車,寡人也要走為上計!”
阿嬰就是劉邦的車伕太僕夏侯嬰,三國時夏侯惇這一族的祖先。
劉邦是個權謀大師戰略大師,卻顯然在戰術指揮上段位太低,韓信後來說他只能將十萬兵,多了他控制不了,然也。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地圖。你會發現彭城不但是一個四戰之地,而且竟是一個死地。其城三面被山,獨其西平川數百里,可西走梁、宋。兼且三面阻水,以汴、泗為池,獨其南可通車馬。這樣的地形,適合堅守,也只能堅守,如果棄城而逃的話,三面為河水所阻,通通都是死路,相信項羽選擇這裡作為都城,就從未想過會棄城而逃。
圖:水網密佈的彭城
偏偏這一次,劉邦的諸侯軍不得不逃了,而在這樣的死地逃,當然只能死的更快。
項羽進攻的方向是由西向東,諸侯軍只能朝東、北、南三個方向敗逃。項羽見此,也不入城,竟直接將三萬楚軍一分為三,分路追殺。
三萬人追殺六十萬,也端地是可笑的緊。
結果,向北向東逃的諸侯軍,沒跑多遠就遇到了瀔水阻隔,無船可渡,只好回身接戰。
幾年後,有一個叫韓信的人(他這會兒還在關中平滅章邯餘部),曾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
然而,韓信不是誰都能做的,無能之輩碰上背水一戰,只有死路一條。
可憐的諸侯軍,顫抖著立在風蕭蕭兮瀔水旁,眼睜睜的看著項羽的鐵甲騎兵,已經排成了密集衝擊陣形,朝他們猛衝了過來。
秦漢之時馬鐙還沒有發明,所以騎兵的衝擊速度沒有後世那麼快,但當萬人的騎兵密集方陣死命前壓,那威力也足夠驚人了,問世間誰能當鋒,何況膽魄已喪的諸侯軍。
結果,一戰下來,十幾萬諸侯軍,不是被斬殺在瀔水之濱,就是被逼入滾滾浪花之中,隨波逐流,夢殘魂斷。
向南逃入山地的劉邦直屬漢軍也遭受到了同樣的厄運,他們在靈壁(今安徽淮北市南)東面的睢水之濱被項羽親自率領的一萬騎兵追上,兩軍對陣,漢兵不斷後卻,楚騎不斷前逼,殺氣騰騰,空氣為之凝結。
兩位老友,竟在這樣的情況下尷尬重逢了。
項老弟,放我一條生路吧!我們畢竟曾是好兄弟。
住口!兄弟就是兄弟,兄弟絕不分好壞,因為兄弟只有一種。如果你對不起我,出賣了我,你根本就不是我的兄弟,根本就不配說這兩個字。
霸王,放我一條生路吧!我保證退回關中,再也不踏入中原一步。
住口,要麼就投降,要麼就死戰,我不會再相信你的花言巧語!
談判破裂,項羽於是下令一萬楚騎對漢軍再次發動強有力的集團衝擊,漢卒不能抵擋,前陣一退,則陣陣後退,一陣壓一陣,一排排的被擠進睢水之中。十幾萬漢軍的屍體幾乎築成一道肉壩,竟使睢水為之不流。
加上前面喪生的十幾萬諸侯軍,近三十萬條年輕的生命竟在一日之內就成了孤魂野鬼,為大漢王朝的奠基做了炮灰。嗚呼,哀哉!
這三十萬野鬼,本都是些好青年,如果不是生逢亂世,他們會娶妻生子男耕女織,過上安靜祥和的日子,但現在卻只因劉項二人的恩怨與野心白白斷送了卿卿性命。嗚呼,哀哉!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天地為愁,草木悽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嗚呼,哀哉!
只遭到三萬名楚軍的襲擊,一支剛剛還在誇耀陣容強大的諸侯聯軍,轉眼之間就如狂風吹襲般灰飛湮滅了。黃昏時分,彭城四周戰事已基本結束,三萬楚軍在睢水之畔集結,裡外三層,密不透風地把劉邦手下僅存的萬餘殘軍團團圍住,就是插翅也難逃了。
雄圖霸業一朝喪,望著夕陽下的睢水河,劉邦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殘陽如血,什麼叫窮途末路。
——不,我不甘心,我不能就這麼認輸,我是赤帝之子,我是神之所使,我是地之所載,我是天命所歸,你們誰也殺不了我!
劉邦對著手下僅存的萬餘殘軍,大聲命令:“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有我無敵,後顧者必殺之!”
命令一下,樊噲、周勃等大將遂手持長劍,親至前線督戰,前進者賞金拜爵,後退者必斬無赦。
困獸猶鬥,其勢也勃,萬餘漢軍在生死存亡之際對楚軍展開了瘋狂的反撲,他們不顧性命的衝入楚陣之中,有的抓住楚騎的長矛,生生將其拖下馬來用短劍刺死;有的則竄到楚騎的馬下,猛刺馬腹。一時之間,楚騎紛紛落馬,戰局似乎有了轉機。
眼見此景,項羽卻突然大笑起來:“好,好,看來劉季還有些骨氣,仗打成這樣,才有意思嘛!!”繼而回過頭去,命令親兵在指揮台掛上了代表弓弩的狗旗。
楚人雖上了馬,但數百年前大楚第一神射養由基傳下來的擅射傳統並沒有忘,後陣萬名楚騎於是將長矛置於馬上,取出揹負長弓,彎弓搭箭,一齊朝漢兵射去。
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萬箭齊發,一個巨大的陰影遮天蔽日的朝漢陣襲來。只聽得嘩嘩嘩嘩……幾陣箭雨下來,萬餘漢兵頓時倒下大半,樊噲周勃胳膊上也各中的一箭,無奈只好暫退。
萬餘殘軍只剩下不到一千,且戰氣俱失,又無人救援,劉邦這回真的死定了,除非有天助。
無數的回憶潮水般湧上劉邦的心頭,從沛縣到薛縣,由彭城到霸上,由鴻門到漢中,由三秦再回到彭城,劉邦只覺自己的人生在世間轉了一個大圈,一切回到原點。到頭來,只不過從人間逛到天堂,再從天堂掉入地獄,一覺醒來,一切成空,一切只當做了一場春秋大夢。
我真的是神之所使,天命所歸嗎?真若如此,老天,你為何還不來助我?
老天聽到劉邦的深情呼喚,竟然真的來救他了!
公元前205年夏天,一場多半發生在中國北方靠近沙漠地區冬春之際的沙塵暴,竟然奇蹟般的在蘇北山區之中爆發了,大風從西北方向席捲而來,一時間,戰場上黑霧彌空,黃塵四塞,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飛沙走石,樹木摧折,楚漢兩軍都被吹了個東倒西歪,你看不著我,我看不著你,項王即便有拔山之力,卻也奈何不了颶風來襲。
風停了,沙散了,項羽緩緩睜開雙眼,發現戰場中央的漢軍已經消失了個乾乾淨淨。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是的,劉邦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逃走,如果不是巧合的話,我只能說他真有神助。
煮熟的鴨子居然也會飛?項羽暴跳如雷,即命手下大將季布、鍾離昧、丁公各領兵三千,連夜分路追擊,搜擒劉邦。得漢王者,賞金二十鎰!
丁公暗道了一聲項王小氣,便自帶部曲往北邊沛縣方向追去,他想劉邦肯定捨不得沛縣的家小,往那邊追肯定有戲。
說句後話吧,數年後垓下決戰,劉邦派灌嬰領兵五千去追項羽,懸賞是千金萬戶。
-
8 # 手機使用者華山一劍
說起戰爭奇蹟,在毛澤東思想武裝的工農紅軍,到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創造的戰爭奇蹟數不勝數。但我最讚賞的還是長征中的飛奇瀘定橋,解放戰爭中的百萬雄師渡江戰役及解放海南島。這些戰役國民黨軍隊都佔有地理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但最終都以紅軍及解放軍的前赴後繼的大無畏精神取得了勝利!
-
9 # 曉木曰兮歷史系
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
光看數字,彭城之戰的比例在冷兵器時代已經很神奇了,四萬爆了五十六萬啊。
不過在我看來難度更大的是鉅鹿之戰,因為彭城之役你可以解釋說項羽對手太渣,不經打再多都沒用,但是鉅鹿可不一樣,秦軍的戰鬥力在當時那個時代是非常恐怖的。而且最關鍵的是,跟項羽作戰的秦軍絕大多數是由王離統領的戰鬥力最強的長城邊防軍,這些人長年在邊塞駐軍與匈奴對峙,其戰力我認為不比統一六國的秦軍差。而且在戰局上,也是秦軍以逸待勞,布好了口袋等著你來送死的,就這樣的一個兵力部署戰局規劃,典型的圍點打援。我也認為這是秦軍非常正確的一個戰略部署。這至少三十多萬的秦軍吃掉一百萬的諸侯軍都有可能。但是就這樣一種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項羽能夠用六萬的兵力主動攻擊,硬碰硬的跟以逸待勞的四十萬秦軍拼,並且取得最後勝利,勇戰派的屬性發揮的淋漓盡致。這贏的根本就是開了修改器了。
————————
補充一點鉅鹿之戰的情況。
迴歸正題:
首先稱為軍事奇蹟的話,就意味著難度非常非常大,大到幾乎不可能完成。那麼作為軍事的奇蹟,戰役的奇蹟,不單單隻看數字的比較,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
1、敵軍的戰鬥力以及敵軍將領的能力
2、敵軍的數量以及對對手的重視程度
3、戰場的戰略部署以及敵我態勢
4、這場戰役造成了多大影響
那麼先從敵軍的戰鬥力以及敵軍將領能力來看,當時項羽面對的是兩股強大的力量,一個是當時中國乃至是世界最最精銳的戰鬥力最強的長城邊防軍,這支部隊是由華夏第一勇士蒙恬建立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邊境不穩定。派蒙恬修了長城,並建立了這支軍隊。在賈誼的過秦論中提到的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幾句話“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這句話說的可就是這支長城邊防軍,這群人可不是諸侯軍這樣的烏合之眾,而是職業軍人,作戰經驗非常豐富。這支部隊是不會輕易到內地來的,秦二世把這些人抽調過來平叛可以說是放大招了。再說說章邯的二十來萬人馬,史稱驪山軍,全部是由驪山的死囚組成,這些可都是不法之徒啊~跟普通農民可不一樣啊,都不是什麼老實人,章邯帶他們打仗,按照秦國的制度,是可以以軍功抵罪,甚至能升官拿爵位的。所以這是一支標準的敢死隊啊。章邯就是靠著這一支軍隊到處平叛的,打的各路反賊稀里嘩啦的,可見戰鬥力之強。然後再來看項羽人少不說,這些還都是剛入伍的兵,也許很多人都沒有上過戰場,更沒有殺過人,很多是餓著肚子日子過不下去才造反的農民(當然還是有不少有節操有理想的熱血青年跟著項王準備大幹一場的),所以在戰鬥經驗上、軍人素質上根本就沒辦法相提並論,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然後我們再來看將領。歷史上確實有不少因為帶頭的弱導致軍隊在明顯優勢下潰敗的案例。但是項羽面對的這兩個絕對不是省油的燈,先來說王離。王離何許人也,名氣確實不大,但是說起他爺爺那就碉堡了,戰國四將之一的王翦,秦始皇掃六國的時候最大的功臣,軍事才能不必多說,再來說說王離他爹王賁,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王賁爺倆就包了五個,王賁滅了齊國、魏國。王翦滅了趙國、楚國。燕國是這爺倆一起滅的。雖然王賁啃的骨頭並沒有王翦硬,但是也足夠體現他的軍事才華。王離作為一個將門之後,作為他們的兒孫,又是秦國的大將,長年在北邊指揮長城軍團和匈奴對峙,軍事能力一定不弱,而且還有一點特別有意思的是,當年他爺爺王翦滅楚的時候,敵軍統帥正是項羽的爺爺項燕,作為個人感情而言,他也想打敗項羽,弘揚爺爺的風采,這對他來說簡直是求之不得的好機會。再來說章邯,作為秦國最後一員大將,其軍事才能絕不一般,因為在遇到項羽之前他就已經帶這這群驪山君到處平叛,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大秦帝國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瞻、項梁。所以這兩個對手絕對不是省油的燈啊。
然後我們再看雙方的軍隊數量,這個更要命。剛才有說過項羽面對的是兩股軍隊,一個章邯的驪山軍一個王離的長城邊防軍。章邯的驪山軍人數是多少呢?其實這個史書並沒有明確記載,只說起源是驪山的七十萬囚徒,但是我認為這個數字水分不小。後來有一次出現了數字記載,是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的二十餘萬秦軍將士。在鉅鹿一場惡戰之後,手頭上還有二十餘萬的將士,應該說軍隊數量還是很驚人的,而且之前章邯迎擊各路叛軍的時候一直都打得很順利,人數上應該不至於特別少。再來說王離的長城軍團:這一支精銳之師人數其實也不好估計,“北方軍團”的總數應該是三十萬,可它可使要守衛整個“萬里長城”的。在突然發生的秦末大起義的面前,燕、趙、代這幾個長城沿線的地方都有人插旗造反。駐紮九原的王離在這種情況下,他最多就能控制九原、雲中、雁門這三郡,其他的地方都相對困難。所以他能控制在手中的北方軍團人數應該是二十五萬左右。秦二世給他下達平叛命令他也不至於把人都帶走,至少也要留下基本的守備部隊,那麼估計他真正帶到鉅鹿前線的軍隊人數也差不多二十萬。
所以總結一下,秦軍的軍隊總數是四十萬以上。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項羽的部隊人數情況,也就是楚軍:楚懷王派出了六萬部隊北上救趙,原統帥宋義被霸王宰了。然後項羽先派了兩萬楚軍渡河,或者說並不是先渡河,在我看來項羽是整個軍隊渡河渡到一半,還沒等所有人都到岸上就已經開始發起進攻了,兩萬人首先攻擊甬道,等六萬人都過了河,然後大家面對著河水,項羽就開了個非常成功的戰前動員大會,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破釜沉舟,也是鉅鹿之戰的精華所在。然後六萬男女老少齊上陣,再加上一個中國第一掛B戰神項羽。
所以雙方的兵力我們可以清楚了,是40+萬 VS 6萬
這裡可能會有朋友說我忽略了其他諸侯聯軍,因為這些人雖然在戰場上有起到一定的強制敵人的作用,但是實際作用並不大,因為看看章邯的表現就知道了,他並沒有和王離一起在而是把部隊遷移到了漳水的南邊,和王離形成掎角之勢,為的是和王離準備一個口袋等著項羽鑽進來,這說明在他們眼裡北邊的諸侯聯軍根本就不是一盤菜,因為他們知道諸侯聯軍膽小不敢和他們打,所以章邯才敢把部隊遷移到漳水,準備迎擊項羽。所以諸侯聯軍並沒有在整個鉅鹿中起到多少強制秦軍的作用,反而從這件事上體現出了章邯王離對項羽軍隊的重視程度。所以鉅鹿之戰並沒有投機取巧的成份,因為項羽的對手足夠重視他,並沒有大意,更沒有露出什麼大的破綻。
然後我們在看看敵我態勢和戰略部署。王離圍城,章邯在漳水,中間有運糧的道路,並且和以逸待勞的章邯形成掎角之勢,等著項羽往裡面鑽,典型的圍點打援。就怕你項羽不來,來了就吃掉你。
所以鉅鹿之戰難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比人數:人家7:1、比單兵素質:人家是職業軍人,你是沒打過什麼仗的平民、新兵、比戰場優勢:人家以逸待勞布好了陷進就怕你不來,你千里迢迢北上救人往人家的口袋裡鑽。這種仗古今中外幾個人有辦法打得贏?
且看人家霸王外掛續費效果。
首先面對這種態勢,項羽也在尋找勝利的機會,尋找對方的弱點。
最重要的就是燃起戰士的激情,讓將士們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來支撐著肉體打這一仗,項羽讓所有將士向河站立,把鍋碗等砸了,把船沉了。將士不知所云,項羽開始了動員大會。他講三點,一是明確戰鬥重要意義,要麼秦軍贏我們死,要麼我們贏秦軍死,不是生就是死,我們沒有退路。讓天下諸侯看看什麼是楚國純爺們。二是男人活一世,就不能白活,生死何懼,要有精神狀態。三是表態,我項羽標準貴族高富帥也一定同你們共存亡。說完,大家都明白只有勝利才能活,根本沒有退路好不好。遂齊呼,願共存亡。這就是破釜沉舟。之後,項羽覺得勁差不多了,摩拳擦掌,開啟修改器奔向鉅鹿背後,打了九次硬仗,九戰九捷。王離被俘。蘇角戰死。(涉間自焚了貌似)史記中對這個場景有形象描述。“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手下兵都是一頂十,高叫興奮(不知道項王去搞傳銷之類的效果怎麼樣= =)連作為友軍的諸侯軍都嚇得哆嗦,你猜秦軍怎麼看?這精神力量爆表。項羽收拾完王離,就南下準備捅章邯,章邯一看氣場太強趕緊跑,趙國的圍也就解了。
不過其實鉅鹿之戰並沒有那麼簡單,現在可能在很多人的心中,項羽是屬於那種有勇無謀的型別,其實在軍事上,霸王絕對是個奇才,咋一看鉅鹿之戰是靠著項羽破釜沉舟給大家統一續費外掛然後就這麼簡單的一路狂暴打贏的。真就這麼簡單?當然不是。
之前就有提到,項羽在破釜沉舟之前就有做過一次進攻,就是進攻甬道。這雖然是一個小勝仗,但是也具有很大的意義。第一項羽看出來了,想要贏必須要切斷章邯王離之間的聯絡,如果他們合兵一處那麼幾乎沒有取勝可能。想要切斷他們的聯絡,攻擊甬道是最直接最效率的辦法。第二,因為攻擊的是地方薄弱環節,所以取勝把握很大,能夠鼓舞士氣,告訴士兵們,秦軍也沒啥了不起,這不就打贏了。第三就是示敵以弱,讓章邯王離覺得項羽膽小不敢硬碰硬,就知道找軟柿子捏。這些都是項羽軍事水平的體現。還有一點就是鉅鹿之戰收尾部分,剛才說到章邯看項羽氣場太強跑了,項羽這樣性格的人當時並沒有乘勝追擊一口氣吃掉他,為什麼?因為畢竟他手裡還有二十萬兵啊,萬一章邯帶著剩餘的二十萬人殺一個回馬槍怎麼辦,如果項羽繼續強攻,把他逼急了,鉅鹿之戰勝負就難說了。其實霸王並不是總會來硬的(雖然他喜歡硬的=、=)但是這次他很冷靜的採取智取的戰略,選擇攻心。最後成功勸章邯投降,到這裡鉅鹿之戰才算真正結束。不戰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所以別老以為項羽是那種有勇無謀型別的,雖然政治智商確實不高,但是單看軍事水平來說,項羽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一流的,人家只是玩法不同而已(就是喜歡簡單粗暴開外掛打你怎麼滴,不服單挑咯)壯哉勇戰之王~
至於鉅鹿之戰對當時中國造成了多大影響大家都知道,二十六歲的項羽從一個普通將軍一躍成為西楚霸王,中國的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秦帝國也因此次戰役完全失去戰鬥力,走向滅亡。
-
10 # 米南德王問道
歷史上的奇蹟戰役其實不少,但有一些在幾百年後看來,還是非常不易的。
這其中就包括了1504年的科欽戰役。
這場戰役中,遠離本土的200葡萄牙士兵,頂住了80000印度人的圍攻。戰役持續幾個月,最後還是200人一方獲勝。
可能有人覺得,這是雙方武器技術存在的巨大差距所造成的。但實際上,當時的印度人已經獲得了埃及、奧斯曼帝國和威尼斯人的支援。所以,印度人其實擁有很多歐洲技術的火槍和火炮,其中還包括了5門當時只有歐洲人才會使用的重型攻城炮。
這還不算印度人為了進行水路進攻,而打造的許多大小戰船上的火銃。其中76艘大型戰船都各自裝備了至少2門火炮、5支大型火繩槍和25名弓箭手。即便是小型戰船,也都至少裝備1門小型火炮。這些戰船還在船上安裝了臨時建造的大型木質擋板,並在船體上覆蓋了漁網和棉花,用來減輕火炮對船體的傷害。
葡萄牙人的守軍則只有1艘大船和2艘小船,以及150人的守軍。他們所在的要塞,是臨時修建的木質城堡。大部分士兵也只是以數量有限的火炮、火繩槍和弩作為主要武器。
所以,守軍乾脆對於死守城池不報太大希望。他們僅僅在科欽留下了1艘大船和39名守軍。其他人則去到印度軍隊的必經之路,構築陣地,進行防禦。他們利用地形和更好的訓練,一次次挫敗了印度人的進攻企圖。印度人甚至一度分兵攻打科欽城本身,也被守軍逼退。
最後,印度人還其他從北面繞道而行。結果部隊非常精簡的葡萄牙人,在他們之前就感到了新的戰場,並搶佔了有利地形。印度人繼續在狹窄的戰場通道內,遭遇對手的強大火力。
這場戰役就這麼慢慢的拖延了幾個月。印度軍隊規模太過龐大,在到來的雨季中,受到了肆虐的流行病襲擊。只能以失敗者的姿態,宣告撤退。
-
11 # 歲月如梭水如歌
歷史上可以稱之為軍事奇蹟的戰役很多,以弱勝強,以少勝多。遠的不說,比喻近代的抗美援朝戰爭,上甘嶺戰役,算不算生存鬥爭奇蹟。
長征中的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算不算戰爭奇蹟。
找遠處經典一例,成吉思汗用草原輕騎兵,用迂迴戰術擊敗歐洲鐵甲雄師重騎兵,不能不說是戰爭奇蹟。
……
-
12 # 影片大觀
歷史上可以稱為軍事奇蹟的戰例可謂是數不勝數啊,就說個近點的吧,可謂是戰爭史上的軍事奇蹟,那就是淮海戰役,對戰雙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部隊。
讓我們看一下交戰雙方的基本情況:
人民解放軍:解放軍部隊約66萬人,裝備小米加步槍、漢陽造,後勤包括部隊後勤和廣大人民
國民黨:正規部隊80萬,裝備大炮、美式武器,日式武器,卡車、飛機,後勤充足
我們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裝備精良的國軍,淮海戰役的失利,軍事上使蔣介石在南線的精銳主力損失殆盡,尤其是嫡系部隊中的骨幹,黃維的第12兵團和邱清泉的第2兵團全軍覆沒,其中還包括被稱為“五大主力”的第5軍和第18軍。(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隊分別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殲的整編第74師、1948年10月在遼瀋戰役中被殲的新1軍和新6軍)從而也就失去了蔣介石賴以支援戰爭的中堅力量。
-
13 # 重慶春風摩托
宜昌保衛戰,被外國人叫做“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槍械出現以後最大的白刃戰。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倭寇大軍到達宜昌,飛機、人數、火炮都佔有絕對優勢,同時在正面戰場上沒有嘗試過任何敗績,當時倭寇本部就有這樣一個說法“打下宜昌兵臨重慶,結束中國戰場”。當時的中國軍隊武器落後,而且全是敗兵,士氣低落,但是也知道要是守不住就是亡國。宜昌的主要作戰地點是“石牌”守衛師長叫胡璉(粟裕是他手下敗將)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大戰開始後,我軍空軍戰敗,為了躲避倭寇空軍和火炮支援,我中國軍人和倭寇來了一次共計6萬人產加的白刃戰(就是拼刺刀打架),當時的日軍說到白刃戰可以100多年沒有輸過,戰鬥民族都被他們打敗過,何況現在面對的連連失敗的我們。不過這次,中國軍人確讓他們失望了,胡璉將軍在接到蔣的最後一次詢問電話時這麼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然後砸了電話也參與了戰鬥,同時叫人把旗幟插到最高峰上,告誡將士:“打仗要打硬仗,這一次一定要使倭寇領教中國軍隊的作戰精神!”激戰一天一夜,用刺刀和大刀殺倭寇一萬,倭寇撤退。一位倭寇少將給大本營回電說“我們遇見了魔鬼,他們是在換命的”。我中國軍人犧牲的最年輕軍人16歲。(不要問我怎知道的,《國家地理頻道》報道過)
-
14 # 湘平古珍郵館
這裡我想說的是1944年發生在我的家鄉衡陽那場讓日本膽寒的孤城保衛戰。
衡陽保衛戰是指1944年,國民黨軍和日軍在中南重鎮湖南省衡陽市發生的一場會戰,因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
此戰最後雖以中國戰敗,但第十軍1.7萬抗擊日軍10萬,堅守孤城47天,以六千人的犧牲打死打傷日軍三萬人,這是抗戰史上唯一以少抗多的城市攻防戰例。
衡陽保衛戰持續之彌久、戰鬥之慘烈、影響之深遠,中國戰場所有的城市防衛戰,似乎沒哪一仗可與堪比,戰後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國民政府統帥蔣介石賜匾。中方將領為第十軍軍長方先覺,日方將領為橫山勇。
衡陽城我是再熟悉不過了,我覺得這座城市似乎無險可守,可為什麼第十軍以從長沙撤回的疲憊之師卻能在面對強敵時死守這麼久呢?下面我們以日軍方自己來評價一下那場戰爭。
對於方先覺第10軍在衡陽構築的堅固陣地,日軍戰史有如下評價:“尤其敵人之碉堡位置,頗盡選擇之能……形成有猛烈之交叉火網,於上端構有手榴彈投擲壕,我軍既難以接近,也無法攀登,此種偉大之防禦工事,實為中日戰爭以來所初見,也堪稱中國軍隊智慧與努力之結晶。”試想抗戰中,中國那麼多城市如果都能建立如此堅固的防禦工事,日本估計早就敗了,所以此戰,我認為這是一個以少抗多的戰爭奇蹟。
此役不僅打破了日軍三天之內佔領衡陽城的神話,大大延緩了日軍對豫湘桂沿線的佔領,而且還導致東條英機內閣垮臺。但遺憾的是,國民黨幾十萬援軍就在衡陽城外,眼瞅著第十軍苦守孤城47天,卻無一援軍攻入城中,這種戰役也只有國民黨那種只顧自保,不管別軍死活的援軍才做得出來。
前年在衡陽市政府相邀下,本館差不多就建在衡陽市區的抗戰紀念城了,本館的直觀形象展示近代史愛國主義館,如能與第十軍的忠勇軍魂融為一體也是本館的幸運,後因場地不夠等種種原因最終遷往珠海,但方將軍及74年前那場可歌可泣視死如歸的衡陽保衛戰精神永遠留在我心中。
-
15 # qzuser19293851
我認為,歷史戰役唯一奇蹟,莫屬195O年的抗美援朝之戰。當時中國武器裝備落後不言而喻,面對的是武裝到牙齒的以美國為首的十八國集團軍。戰爭結局大家都知道了。還有比這更加奇蹟的嗎?
-
16 # 漢史趣聞
歷史上能稱之為戰爭史上軍事奇蹟的戰役,有項羽打的鉅鹿之戰,韓信打的背水之戰,曹操打的官渡之戰,周瑜打的赤壁之戰......。
當然了這些都是古代歷史上發生的,而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夠做到以少勝多。
事實上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毛澤東,也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這一次戰役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四渡赤水之戰。
可以說四渡赤水之戰,就是戰爭史上的軍事奇蹟。
為什麼這樣說呢?
要知道那時候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正在全力剿滅工農紅軍。當時工農紅軍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下,讓工農紅軍的數量有原來的八萬多人,銳減到了三萬。
這種打擊對工農紅軍來說,絕對是傷筋動骨的。若是軍隊在有博古,李德等人帶領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還好在工農紅軍的生死存亡之際,黨中央開了一個會議,也就是歷史上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當中,大家都選舉毛澤東來作為黨中央和軍隊的絕對領導人。
直到這個時候,對工農紅軍的指揮權,才再次交到了毛澤東的手裡。儘管說現在的工農紅軍,僅僅只剩下三萬餘人了。
但是,現在的領導人不一樣了。
對於這一變化,國民黨是不知道的,在得知工農紅軍還有三萬人之後,國民黨立刻調集了二十萬大軍,向工農紅軍圍剿而來。
看來這一次國民黨想要把所有的紅軍,全部都給剿滅。
面對這種情況,毛澤東採用了集中我軍優勢兵力,避開國民黨的主力,對他們實施各個殲滅的策略,開戰了和國民黨的一系列鬥爭。
毛澤東帶領的工農紅軍,遊走在貴州,雲南和四川的交界處,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機會對國民黨實行殲滅。
最終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工農紅軍經過四次穿過赤水河,把國民黨打的落荒而逃,取得了四渡赤水戰役的最終勝利。
正是在這一次戰役勝利之後,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工農紅軍經過千辛萬苦,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的。
所以說四渡赤水之戰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不但儲存了紅軍革命的火種,而為紅軍的迅速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所以說四渡赤水之戰,絕對是稱得上戰爭史上的軍事奇蹟的。
-
17 # 冷月鉤沉
筆者認為,在長沙會戰時可以稱得上軍事奇蹟。
所謂天爐戰法,薛嶽本人的解釋是:“在預定之作戰地,構成縱深網形據點式陣地,配置必要之守備部隊,以伏擊誘擊側擊截擊尾擊堵擊諸手段,逐次消耗敵力,挫其銳氣,然後於決戰陣地使用優越之兵力,實行反擊及反包圍,予敵以殲滅打擊,蓋為後退決戰方法,因敵之變化而變化之殲敵致勝新方略,如爐溶鐵,如火煉丹,故名天爐”。
天爐戰法和口袋陣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口袋陣是提前知道地方的動向,提前對敵人展開包圍的戰術,而天爐戰法則是在不知敵人進軍方向的情況下,派出小股部隊對其進行騷擾,引誘敵人進入包圍圈中,進行殲滅戰。
在長沙會戰中,國民黨將領薛嶽就是用一小部分兵力的犧牲,讓日軍進入包圍圈,長沙一戰共殲滅敵人10萬有餘,成為了中國戰場殲滅敵人最多的一次戰役。
薛嶽將軍憑藉此戰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蔣介石授予他青天白日勳章,遠在美國的羅斯福聽說中國戰場取得如此大捷十分高興。
1944年第四次長沙會戰爆發,日軍調集20多萬精銳部隊進攻長沙,薛嶽將軍決定再次用“天爐戰法”對付日本人,可是這次的“天爐戰法”並沒有奏效。
日軍有了上次的教訓,顯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首先將兵力分為兩個梯隊,進行波浪型進攻對中國軍隊進行反包圍。
之後,將精銳部隊置於軍隊兩側,對付想要從側翼偷襲的部隊。
再然後,日軍繞後掐斷中國軍隊的大型火力掩護,將攻擊集中到炮兵身上。
事實證明,這三招也確實狡猾,嶽麓山炮兵幾乎全數戰死,負責運動戰的中國軍隊也陷入被動狀態。
由此,日軍一路高歌猛進打進長沙,致使長沙淪陷,天爐戰法敗得徹徹底底。
薛嶽將軍雖然是優秀的將領,但是卻忽略了戰場形勢的變化和日本人的狡猾,所以說沒有哪個戰術是無敵的。
但是,長沙會戰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在戰爭史上是對日軍的偉大的勝利,值得學習和借鑑。
—End—
-
18 # 蕭武
電視劇《解放》中,中原野戰軍領導層在開會討論阻擊黃維兵團的時候,劉帥說,中野除去留置在地方的部隊,以及千里躍進大別山過程中的減員,現在總共大約十二萬人,重武器缺乏,而黃維兵團也是十二萬人,裝備也比我們好,我們要打黃維兵團,就好比瘦狗拉硬屎。但這是軍委交給我們的任務,關係到淮海戰役的成敗,所以只能打好,不許打壞。
劇中劉帥這話基本上就是當時的實錄,也是當時的實情。黃維兵團下轄四個軍,以十八軍為核心,另有第十軍和十四軍,以及戰役之初尚未趕到戰場的八十五軍,總兵力約十二萬人,除了後續趕來的八十五軍,初期到達戰場的也有十萬人左右,裝備也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在中原戰場編成整補完成後,未經大戰打擊,兵力是比較充足的。在這個情況下,中野要打黃維兵團,確實是非常吃力。
按照南京在之前就已經制定的徐蚌會戰計劃,黃維兵團靠攏徐州之後,以孫元良兵團保持在徐蚌鐵路線上,以邱清泉兵團,黃百韜兵團和李彌兵團為攻擊兵團,馮治安部防守徐州,依託徐州的城防工事與華野及中野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決戰,等到解放軍攻勢頓挫,再從兩翼將解放軍反包圍,擊破華野全部或者一部,徹底扭轉華東戰場的不利局面。因此,黃維兵團如果按計劃趕到徐州戰場,淮海戰役就會很難打了。
因此,阻擊黃維兵團,不使黃維兵團靠近徐州,為華野圍殲黃百韜兵團爭取時間,這是淮海戰役勝利的一個關鍵步驟。試想一下,如果黃維兵團按照預定計劃,突破中野的阻擊陣地,趕到徐州戰場,加入救援黃百韜兵團的作戰,以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和黃維兵團三個兵團的實力,華野的小淮海計劃恐怕也不太容易實現,更不用說能夠取得後來大淮海戰役的輝煌戰果了。所以,鄧政委毅然表態,只要能拖住黃維兵團,中野就是打光了,也是值得的。
黃百韜兵團堅守碾莊十七天,只有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兩個兵團。都已經攻到了距離大許家只有十公里的地方,再加上黃維兵團,那就更加不好辦了。都不用從潘塘鎮迂迴攻擊,就是正面強攻,也夠華野喝一壺了。也是因此,在劇中,陳老總聽到劉帥和鄧政委的表態,也馬上回應表態,只要中野能全力阻擊黃維兵團,華野一定全力支援,要人給人,要炮給炮。阻擊黃維兵團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中野在拼盡全力阻擊黃維兵團的時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危險在於,如果杜聿明到達徐州之後提出的上策得到南京和劉峙的支援,置黃百韜兵團於不顧,以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全力向西南方向攻擊,再加上南線的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就可以對中野形成合圍,那樣的話,就算是華野能消滅黃百韜兵團,也能消滅守徐州的孫元良兵團,失去中野這個重要的戰略兵團的損失也是不可彌補的,沒有中野的牽制,中原戰場國軍全力增援華東,華野也不好打。
也是因此,雖然華野是淮海戰役的絕對主力,但是名義上的戰役總指揮機關卻是兵力和實力遠不如華野的中野劉鄧二位,陳老總也只能排在第三。這也是殲滅黃百韜兵團的任務完成之後,粟裕馬上抽調部隊增援中野,參加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並且明確告訴率領部隊前去的陳士榘,打黃維兵團的繳獲和俘虜,華野一個都不能要,全部留給中野的原因,就是因為中野拖住黃維兵團實在是太關鍵了。
-
19 # 歷史笑春風
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是,要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哪裡會有那麼簡單。在戰爭史上,除掉實力懸殊壓制,動用外交手段外,能夠在戰場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西方的拿破崙,東方的毛澤東主席。
拿破崙是西方最出名的統帥。他指揮的戰役有大小五十多個,大大超過了西方歷史上幾個著名統帥所指揮的戰役總和。他依靠軍事上的勝利,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幾乎統一了歐洲。直到現在,他還是世界史學家、軍事家和政治家研究的物件,他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世界軍事史上。
在拿破崙指揮的戰役裡,有一場很出色的戰役,那就是發生在一八零五年的烏爾姆戰役。這場戰役是拿破崙打破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第一戰。
當時,拿破崙的主力駐紮在加來海峽的布倫軍營裡,準備渡海進攻英國。當得知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訊息後,拿破崙決定立刻對奧地利發起反擊。他把主力迅速從大西洋海邊派往了萊茵河沿岸,投入了戰鬥。
相對於法國,奧地利也把兵力投向了多瑙河一線。他們判斷法國不可能很快到來,於是他們採取守勢,等待俄軍的到來。其中,奧地利的主力三萬五千人由麥克指揮,駐守在烏爾姆要塞。
拿破崙將他的軍隊分為數路,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大膽直插奧地利的縱深,採取大迂迴的戰術,從四面八方向烏爾姆包圍過來。麥克剛開始不相信法軍會來得那麼快,根本對敵情的報告不予理會。
後來麥克發現情況不妙,準備撤退的時候,拿破崙派出間諜,他拿著在法軍軍營裡印刷的假報紙,告訴麥克,英軍已經在法國布倫港登陸,法國爆發了反對拿破崙的革命,法軍馬上就會撤退。麥克相信了這個騙局,於是就按兵不動。
終於,拿破崙對烏爾姆的嚴密包圍達成了。面對拿破崙的強大的法軍,麥克無力抵抗,只得繳械投降。經此一戰,奧地利在多瑙河一線的主力損失殆盡,共損失五萬餘人,而法軍只死五百餘人,傷一千餘人。以微小的代價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這次戰役後,法軍士兵說,“我們的皇帝創造了新的戰爭藝術,不用武器,僅僅依靠我們的雙腿就能贏得勝利。”拿破崙運用大縱深迂迴包圍的戰術取得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而在中國的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偉大的統帥毛主席也指揮了一場“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役,而且這場戰役的參與人數,作戰範圍,戰役規模,是拿破崙指揮的烏爾姆戰役所不能比擬的。這場戰役就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
這場戰役,解放軍投入了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3兵團的兵力,共計約一百萬人。而國民黨軍傅作義部除了歸綏的部隊外,尚有五十多萬人。我軍的戰役企圖是,將傅作義部抑留於華北地區就地解決。
要實現這個作戰意圖是十分困難的。當時的傅作義部有幾個選擇,或者西逃歸綏老巢,或者東進從海上撤逃,或者向南撤逃。針對傅作義的兵力佈置和戰役設想,毛主席進行了一系列的精妙的指揮,最終達成了平津戰役的勝利。
第一步,毛主席針對傅作義認為東北野戰軍在遼瀋戰役後要長期休整的觀念,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結束休整,立刻入關。從一開始就給了傅作義一個措手不及。東北野戰軍入關後,迅速向傅作義的主力分隔開來。
同時,為了配合淮海戰役,防止傅作義南逃。毛主席命令暫時對張家口、新保安圍而不打,對北平、天津隔而不圍,穩住傅作義。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解放軍將傅作義的主力分割包圍起來。然後採取“先打兩頭,再取中間”的順序,拿下了張家口、新保安、天津。至此,盤踞在北平的國民黨軍25萬人成為甕中之鱉,陷入絕境。
在各方的斡旋努力下,傅作義最終選擇了和平解放的道路,北平守軍接受和平改編。至此,平津戰役結束。
這次戰役,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揮下,中國人民解放軍以3.5萬人傷亡的代價,取得了殲滅國民黨軍52萬餘人的輝煌戰果。創造了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奇蹟,這場戰役將永遠鐫刻在世界軍事史冊上,光照千秋。
-
20 # 歷史風暴
題主的問題是:有哪些偉大的戰役,可以稱得上戰爭史上的軍事奇蹟?
這場戰役差一點讓凱撒一世一敗塗地,好在援軍及時趕來了!
今天介紹的這場戰役發生在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7年冬天的時候,被稱為薩比斯戰役。
公元前1世紀,地球上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位於東亞大陸的漢朝,這個王朝當時幾乎完成了對亞洲東部的征服,建立起了華夏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而在亞歐大陸另一側意的大利半島上,羅馬正在冉冉升起,此時,羅馬的統治者是凱撒。
但是,他的根基還未穩,很多人都心有不服,於是凱撒決定對高盧地區發動遠征。幾次大戰,讓大部分高盧人投降了,但還有不投降的。
公元前58年,凱撒聽說位於今天比利時布魯塞爾地區的高盧人要聯合起來對抗羅馬,所以他決定率領軍隊好好教訓教訓他們。
高盧人是北方的蠻族,他們驍勇善戰,在公元前2世紀的時候曾經對羅馬發動過大規模的入侵,羅馬人費了好大勁才他將他們擊退。
布魯塞爾地區的高盧人是當時高盧地區戰鬥力最強大的,當地有一個叫做納爾維的部落實力最強大。
這個部落極為崇尚武力,他們從小就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他們拒絕奢侈品,認為這會讓自己墮落從而失去的鬥志。他們在戰鬥中悍不畏死,把臨陣脫逃看作是最大的屈辱。
聽說凱撒要來打他們納爾維部落迅速集結戰士準備迎戰,並且和周邊的各部落結成了聯盟,總兵力高達8萬。
凱撒這次也是有備而來,他一共帶來了8個軍團,再加上輔助部隊總兵力高達4.2萬人。
雖然羅馬軍隊的數量處於劣勢,但是這8個軍團大多都是羅馬的精銳士兵組成,他們訓練有素戰鬥經驗豐富。同時,羅馬士兵裝備精良,配有鎧甲、盾牌、弩箭等。
高盧軍人裝備就差遠了,他們缺少強大的遠端武器,更沒有鎧甲護身。
在接近納爾維部落的時候,凱撒派出的斥候開始和對方發生衝突,並抓了不好啊俘虜,透過俘虜得知,高盧人就在前方几公里遠的地方集結。
凱撒並不想過早發生戰鬥,他想先找一處營地休息一下再做打算。
同時,凱撒做了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他將部隊分成了兩部分,自己率領6個軍團為前鋒,另外兩個軍團和輜重在後方跟進。
他的這個決定對打敗高盧人至關重要!
很快,凱撒找到了一處建設營地的所在。為了避免在安營紮寨的時候被高盧人突襲,凱撒向周圍派出了大批散兵。剩下的人則負責伐木、挖壕溝,建設營地。
凱撒沒有想到的是,高盧人戰鬥意志極為旺盛,當他們聽說羅馬人來了,就開始主動發動了攻擊。
交戰中,前方的斥候根本抵擋不住,甚至還沒有來得及跑回營地向凱撒報告,就已經被殺死了。
所以,正當羅馬人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叢林中忽然出現了無數高盧士兵。
結果,還沒等凱撒發出命令,這些人就已經和羅馬士兵混戰到了一起。
當時的情形非常緊急,為了幹活方便,很多羅馬士兵在伐木的時候是光著膀子幹活的,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他們根本來不及穿戴盔甲,只能拿著手中的斧頭或者其他什麼東西抵抗。
好在羅馬士兵訓練有數,經驗豐富,即使凱撒的命令還沒有傳達,他們就開始儘量聚集到一起組成方陣抵禦。
可是,面對高盧人的猛攻,羅馬人還是有點漸漸支撐不住了。
他們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遇到如此拼命計程車兵!
以納爾維人為主的高盧士兵在面對羅馬人的標槍、弓箭時沒有一絲猶豫,就像發瘋了一樣去衝擊還沒穩固的方陣。
很快,一些士兵撐不住了,扭頭就跑。
如果不加制止,接下來羅馬人一定會一潰千里,凱撒的一世英名也將毀於這場戰鬥,甚至自己也難以逃出生天。
為了制止士兵們逃走,凱撒不顧危險奔走於羅馬方陣之間,鼓勵士兵們一定要撐下去。
看到主將如此奮不顧身,羅馬士兵這才打起精神繼續戰鬥,一次次打退高盧士兵的進攻。
但是,在高盧人的猛攻下,他們又能撐多久呢?
此時的凱撒也在苦苦支撐,他在事後的回憶錄中寫:如果當時援軍沒有及時到來,這場戰役他就輸定了。
就在這艱難的時刻形勢發生了變化,後方保護輜重的兩個羅馬軍團聞訊趕來,並配合此前的羅馬軍團包圍了高盧人。
高盧人腹背受敵,又難以衝破羅馬人的盾牆。
而此時,已經從驚慌中恢復過來的羅馬士兵決定洗刷恥辱,開始展開反攻。
無數標槍弩箭從四面八方射來,由於高盧人被羅馬士兵緊緊壓縮到了一起,根本就無法躲避射出來的武器。
他們成片地倒下,但剩下的人依然再拼命。有的人衝上去奪過羅馬士兵的標槍,然後懟回去,有的人揮動這手中的兵器徒勞的攻擊這羅馬人的盾牌。。。。。。。
直到最後一名納爾維倒下戰鬥才徹底結束,這場戰役納爾維人幾乎全軍覆沒,高盧人的總陣亡數將近6萬!
其他高盧部落聽說納爾維人戰敗不敢抵抗紛紛投降,高盧大部分地區被羅馬控制。
但是,戰役結束之後,凱撒仍然心有餘悸,他認為納爾維人有著斯巴達式的精神,如果兩個後備的羅馬軍團沒及時趕來,自己就輸定了!
回覆列表
從歷史的發展來盤點:這幾次戰役比較值得稱為軍事奇蹟。一是項羽破釜沉舟的鉅鹿之戰,二是西漢霍去病的河西之戰,三是三國赤壁之戰,四是東晉時的淝水之戰,五是李世民和竇建德的虎牢關之戰,六是解放戰爭時的淮海戰役,西方國家,七是蒙古西征時的匈牙利之戰,八是英法百年戰爭時的克雷西戰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