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鞏會計
-
2 # 陳令孤
作為張藝謀在北電攝影系的同學,呂樂轉型做導演的片子倒是沒有被商業裹挾,而是一直保持著對現實變化的關注。
在《找到你》中,社會的發展並沒有帶來家庭生養問題的解脫,反而壓力更大。不管是職場白領女性,還是務工婦女,在面對孩子時,都無法盡到她們完全的母愛。這也是每個觀眾都心有所感的,是影片的現實意義所在。
題目的一個“找”字,已經昭示了這是一部心急如火的電影,何況還是找孩子。從開頭姚晨在地下道翻撿垃圾箱的鏡頭,到最後的搶救高潮,影片始終處於一種虐心的緊張氣氛裡,情緒飽滿至極,沒有給人任何放鬆的空間。
雖說現代電影是以內斂、深厚和留白為藝術參照,每當情緒太充溢時,往往會給人以煽情的詬病。但是當牽扯到孩子的時候,再濃烈的感情都不為過。因為,這本就是生命的底色,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姚晨和馬伊琍都是有孩子的明星,從產後接戲的數量可以看出,她們也在衡量工作和家庭的關係。特別是姚晨,這幾年出片率很低。當她們在演這種親子故事時,幾乎相當於量身定做,能夠把母親對孩子的那種連心牽掛,和犯了錯誤後的揪心無助,以徹骨的姿態表現出來。
《找到你》用一個懸疑片的架構,將太太和保姆兩位女性的命運連線起來。她們的職業差異只存在於經濟狀況上,至於情感生活,卻是相同的疲憊和無奈,比如男人的無用。於是,姚晨的“找”也就有了三層意味:找孩子是目的;瞭解保姆的人生是過程;發現自我、反省自我是最終的主題。
在經濟水平差異和女性命運這兩個表象背後,影片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生殖本身的意義。這個命題,呂樂曾在以往作品中探討過,那裡面的女性在生殖後,也往往意味著貶值。男女的情愛關係,被資本經濟給異化了。
《找到你》也有這個意思,孩子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是像姚晨所說的那樣,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圓滿呢,還是像馬伊琍那樣,純屬是原始的衝動和母愛的渴望?在如今這個二胎恐慌症瀰漫的年代,當我們為片中的母愛流淚時,別忘了自身的處境和自己的選擇。
-
3 # 阿郎看電影
1.
生育,是女性最神奇的天賦之一,也是女性可以用偉大去形容的原因之一。
弔詭的是,當生育這個動作完成,女人成為母親後,母親這個詞,卻發散出中性詞彙所特有的曖昧。
在已知的情感投射裡,這個詞彙背後所蘊含的力量是偏男性化的,似乎只有男性力量的勁道與渾厚,才可以配得上母親這個詞。
而《找到你》則告訴我們,母親的力量,是女性力量好像永無止盡的的噴湧。
《找到你》中,有三位母親,分別是姚晨飾演的律師李捷,馬伊琍飾演的打工妹孫芳,以及陶昕然飾演的全職主婦朱敏。
她們都面臨著可能失去孩子的危險,李捷的孩子被人抱走,孫芳的孩子得了不可救治的疾病,朱敏則在申訴離婚時遭遇了撫養權失守的威脅。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最永恆的本質是自私,這是動物趨利避害的本能所決定的。這世間,只有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才可以跨越這道人性的天塹。
《找到你》拍出了真正的母性。
如果我們試著把母性這個詞分解開來的話,它可以分為人性與動物性。
動物的母性是什麼呢?是動物的人性。
是鮭魚,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洄游產卵,一次次飛身越過一道道瀑布。
是大狗,守候在小狗的屍體旁流淚,任由身邊的汽車尖叫著來去。
是2008年6月,一名英國攝影師拍到一隻母鴨為保護幼仔與蒼鷺搏鬥的畫面。
是2009年1月,有人在非洲目睹了野牛為保護小野牛和獅子大戰。
是2011年7月,印度拉賈斯坦邦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個熊媽媽為了保護小熊與老虎肉搏。
人的母性,是動物性的迸現。
是母獸在危險面前,喉嚨裡發出的低吼。是小獸可能遭到傷害時,母獸亮出的牙齒。
是姚晨對著孫芳同夥嘶喊,“把我的孩子還給我”。是馬伊琍在大雨的夜裡,抱住孩子時顫抖的臂膀。
這是她們作為母親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值得玩味的是,這種類似於動物性的本能裡面,包含著示威和示弱雙重含義。
人性是母性的常態,動物性是其失態。電影的戲劇性,是對母親動物性瞬間的捕捉。
無論是姚晨還是馬伊琍,都演出了這種動物性。馬伊琍是本能背後的勇氣,姚晨是豐富性層層推進中的精準。
2.
《找到你》有著鮮明的現實主義標籤,而現實主義一旦和中國電影發生關係,似乎都爬滿了陰冷和晦暗。
《找到你》是當代中國的切片,它最可貴的是,把中國複雜的現實同時放置在顯微鏡和放大鏡之下。
影片沒有避諱那些醜惡,也沒有避諱那些醜惡裡如流星一樣閃耀的美好。
作為一種明確的僱傭關係,李捷責罵孫芳“又把拖鞋放在鞋櫃裡”,也順手遞給孫芳一支護手霜。
孫芳的老鄉徐蘭,在男人一拳打倒李捷後,氣哼哼地塞給她紙巾,讓李捷擦去鼻血。
孫芳出門被快遞小哥撞倒,情人張搏飛身下樓和人理論。他把孫芳抱在懷裡,如懷抱一個嬰孩。
那一刻,這個顛沛流離的女人,眼裡閃現的是,一個小女人被保護後安靜的眼神。
很多藝術電影的力量,來自於人性良善中偶爾閃現的惡,這種令人顫抖的力量有時候會被置換為藝術的使命。 而《找到你》則是人性中連綿不絕的以自私為符號的惡意中,閃現出來的善良。
它讓人感受到人類社會之所以是人類社會那種本質的驅動力。
《找到你》讓人知道,不介意這個世界的殘破,才可以生出對抗這種殘破的勇氣和信念。
所以,一部關於現實主義的影片中,即便出現了燒焦的屍體、冰箱裡的孩子這樣強刺激的畫面,也不覺突兀。
在這種殘破面前,母性可以用任何形式迸發出來。 因為現實永遠比電影更殘酷。
電影需要起承轉合,生活則不。
《找到你》並未停步於此,它向動物性的深處再邁進了一步,即影片中母親與母親之間的對抗與和解。
母親這一身份,有生物本能上的互相戒備,也出現了放下戒備、互相依偎的瞬間 。
對於男人,這種瞬間的源始是惺惺相惜,而女人是同病相憐的感同身受。
如李捷給孫芳擋住染到褲子上的大姨媽,如姚晨在法庭上最後的陳詞。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叢林社會里,母親與母親才更能感同身受,所以在甲板上,李捷跪在孫芳面前,請求原諒,因為“我沒有真正地瞭解你”,“你是一個好媽媽”。
因為孩子,也因為母親這一共同的身份。
3.
《找到你》連綿不絕的力量,來自於生活深處細微到尋常的暗湧,而不僅僅是戲劇本身的張力。
影片的節奏感,如音樂一般律動。 這種律動,找到了可以一同脈動的母體,即生活本身。
很少有電影可以像《找到你》這樣幾乎無一處贅筆。
用細節仿照了生活,並最終超越了生活。
李捷在民政局等袁文康飾演的老公來處理離婚,袁文康沒來,李捷去找他,站起來時罵了一句“媽的”。
李捷兩次親吻孩子多多,都在孩子臉上留下口紅印,一次是早晨上班,一次是海灘上,像是獸類對自己領地的宣誓。
喝酒時摸李捷大腿那個人,就是打離婚官司的朱敏的老公。
李捷對張搏喊“我女兒在哪”時,周圍的噪音和在冰箱裡發現孩子屍體時的驚恐無聲形成對比。
影片踩到了地面上,描繪了這個語焉不詳時代的不可解釋。也掙脫了時代,梳理出時間之無限相似的哀惋。
我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不過是時間的一個樣本。時代的脈動永遠大同小異,個體命運一直週而復始。
影片最後,李捷的那段獨白,把《找到你》推向了另一個更為縱深的層次裡,“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別人的生命來完整自己。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但其實,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不過是在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而已。”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把女人從母親這個身份中鬆綁,納入到社會這個大旋渦中,於是影片就具備了時間取樣的意味。
在生活自身的毛重中間,多出了另一重配比。
文明是動物性與人性的縫合,也是感性和理性的撕裂。享用文明的清冽,也得飲盡它的苦澀。
在道德原教旨主義者和文藝極端分子的兩難中間,影片做出了超邏輯的選擇。
“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選擇的權力。因為有了孩子,我才瞭解了生命的意義。”
找到你,也是找到自己。 這是一個母親日常性的悲壯,是母性永恆不朽的偉大。
-
4 # 韓松落
之前有過三次看到《找到你》的機會,全都錯過,所以,昨天正式上映,我就像解決一個心結一樣,一大早去看了。如果要概括這個片子,我首先能想起的還是多恩的佈道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她也信奉“你弱你沒理”那一套,覺得一個人如果沒有變成強人,完全是自己的責任,尤其是女性,如果沒能兼顧事業和家庭,就是失敗者,打電話的時候談起自己接手的案子:“這年頭沒錢養什麼孩子呀”。對在離婚爭子官司中處於不利一方的朱敏說:“打官司就是一個血淋淋的過程……你早在幾年前辭職的時候,就應該有這樣的準備。”
她雖然跟保姆孫芳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根本看不起她,拿她當空氣,家庭照片上沒有孫芳,孫芳給她磨破的腳跟上貼創可貼,她也非常冷漠;在小遊樂園看到女兒和孫芳,直接跟女兒打招呼。看到女兒和婦孫芳更親熱,覺得不高興,就說“鼻涕不可以擦到別人身上”。別人。
這套“自私”理論,被粉飾得很好:尊重私產私域,尊重界限,我不干擾你,你也少來打攪我。其實,資源的池子就那麼大,不從別人碗裡搶,怎麼可能增加自己的份額,所有的“自私”理論,本質上都是不加掩飾的搶奪宣言。
但,它主張最大可能地自私自利,卻忽略了一個影響自私自利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相關性。如果周圍的利益生態被破壞了,自己獲利的可能也要下降,如果周圍變得不安全了,那麼自己的安全也要受影響。所以,即便站在自私自利的立場上,也得不那麼自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自私。
哪怕這個“不自私”,就是對別人多一點了解,這種瞭解,能讓我們在關鍵時刻更安全,過得更愉快。比如李捷和孫芳,如果能放下心防,對對方多一點點了解,很多悲劇也都不會發生。
《找到你》裡的兩個女人,就是在這種氣氛下變成了孤島,她們都沉浸在自己的生活裡,互相不瞭解,李捷不瞭解孫芳,孫芳其實也不瞭解李捷。兩個人之間的不瞭解,固然是因為她們攔截了自己瞭解對方的願望,也是因為,她們已經被日常生活給拖垮了,根本分不出一點點注意力流量在對方身上。
這就是現實生活裡女人的處境。阻止她們連線在一起,變得不那麼孤獨的,除了她們的生存理念,還有現實因素,你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你分出頻寬給工作,就分不出頻寬給生活給感情。對生育孩子的女性,現實就更加殘酷,男人基本缺席,無人能向他們伸出援手,她們的頻寬,要分出一大半給孩子。所以,當警察質問李捷,為什麼孩子失蹤了十幾個小時才來報案,李捷欲哭無淚地說:“白天上班。”(其實也是因為她跟張博交易耽誤了時間,但上班也是實情)
因為追尋女兒的下落,孫芳的往事一點點浮出水面,她倒黴的一生,也透過她的同事、同鄉、男朋友的講述,被完整地拼湊了出來,李捷慢慢了解了孫芳,這點了解,就是救贖,現實中的,或者精神上的。兩個女人,因為了解對方,連線在了一起,避免了最後成為孤島。
李捷也因此意識到了“相關性”。人的處境,是有相關性的,每個人都是別人的蝴蝶,女性的處境,也是有相關性的,這種相關性首先體現在女性給女性的待遇上。她明白了自己在女性處境的大環境中,起了什麼作用,扮演了什麼角色,於是有了她在法庭上的陳詞。她已經開始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故事的最後,兩個女人在通往海島的路上相遇了。這個海島,有象徵意義,她們因為共同的目標,聯絡在了一起,因為看海島,避免了成為孤島。“大海那邊是海島吧,我們一起去看海島”,是故事裡女性的倡議。
這個電影是姚晨的壞兔子影業投資的,這件事也很有意思。姚晨曾經因為“微博女王”的身份,和她在微博上的發言,成為很多人遇到事時最先要@的人,但也有很多人懷疑,她在現實中並不是知行合一,她的微博時不時只是為了賣人設而存在。那麼,這個電影就是答案。
-
5 # 愛讀書的嘉莉妹妹
《找到你》這部電影的開頭部分,讓我想到了幾年前陳凱歌導演的《搜尋》,那時候姚晨演得是一個記者,為了新聞事件的獨特和吸精,刻意引導大眾輿論批判高圓圓演得女主。而在這部電影,她演得是一個律師,為了幫當事人打贏官司,全然不顧女方身為一個母親的付出。我並沒有否認這種職業精神,只是少了太多的人情味。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從個人利益出發,這個世界會變得冰冷而又淡薄。在馬伊琍演得保姆,因為自己生活不幸,被家暴,女兒生病去世,而選擇拐走姚晨的女兒,這個情節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看的一本外國小說 《請你找到我》,也是關於走失兒童的,有的人會因為自身的遭遇而變成魔鬼,很同情又很心酸。引用尼采的那句:與怪獸搏鬥的時候要謹防自己也變成怪獸。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還有馬伊琍和在《歡樂頌》裡演應勤的小男生在一起時,總讓我很齣戲。這個電影唯一的笑點就是應勤說的那句:我他媽就是倒黴,她更倒黴,我他媽就沒見過這樣倒黴的。電影的最後,姚晨說了這樣一句話,大概是這樣的:當你選擇成為職場女性,別人會說你不顧家庭;當你選擇全職太太,別人又會說養兒育女是你的本分。反正,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
6 # 同硯四驅小英雄
日劇《大叔的愛》裡有句很火的臺詞:“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那些。”
一語道盡為人父母者的隱忍與不易,而對於職場媽媽來說更甚。她們既要應付生活中因角色轉變而帶來的種種矛盾,同時還要面對工作上的種種苛責與重壓,以及旁人時不時的帶著有色眼鏡的目光。
那些職場媽媽們最揪心的事兒,莫過於因為工作而放棄了陪伴孩子的成長時間,家庭與事業的平衡一直是一道難解甚至無解的問題……而正在熱映的《找到你》其實講的就是這些揪心的現實。這部電影將當代中國女性的尷尬境地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出來,職場媽媽在家庭與事業中究竟該如何抉擇,是一個如何選擇都錯誤的無解難題!
本文涉及輕微劇透,還想去電影院去一探究竟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文末。
《找到你》這部電影貫穿著非常虐心的主題——拐帶孩子。
李捷(姚晨 飾)某天回家,發現自己的孩子多多連同保姆孫芳(馬伊琍 飾)一同失蹤。
驚恐萬分的李捷由此走上了一條異常艱難的尋子之路。然而,在她在找孩子的路上,讓她直面了許多質疑與打擊,也發現了自身的問題與位置。與其說《找到你》這部電影尋找的或者找到的是孩子,如說它是一個當代媽媽在找回自己,找到家庭與事業之間平衡的故事。
李捷(姚晨 飾)說出了很多當下女性的心聲:“我既要照顧家庭也要工作。”全職太太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現在的女性,有人是出於自我價值的實現想要打拼出一番事業,而有人則是迫於生活所困,不得不外出打工。
李捷的“這年頭沒錢養什麼孩子”或許戳到很多人的痛處,作為家長,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可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有這樣的經濟能力。
身為一個典型的職業女性,她把孩子交託給僱來的保姆,然後安心在職場打拼。她覺得自己能夠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關係。但因為孩子丟失,她發現生活以最快最狠的方式沉陷。
電影中,最為戳心的,要數全職媽媽朱敏的故事了。
朱敏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為了家庭和孩子,她全職帶娃,付出了一切。她的丈夫一開始還感激她為家庭付出,可漸漸地,態度就變成:嫌棄她跟不上時代、沒有共同語言,並要和她離婚,把孩子帶走。而她因全職帶娃而與社會脫軌、經濟不獨立,以及生育後的“抑鬱症”,又都成了阻礙她爭奪孩子撫養權的力證。
當她想要爭取律師李捷的理解時,反被diss道:“我既要照顧家庭也要工作,就是因為害怕有一天像你一樣被動。”她看不到任何希望,選擇自殺,即使後來被救出,臉上也留下了很大一塊疤痕。
一邊是事業(自我),一邊是孩子,放棄任何一方,都會對媽媽們帶來不可估計的傷害。
飾演李捷的姚晨說:“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母親;如果選擇成為全職太太,又有人會說,生兒育女是女人該盡的本分,這不算是一份職業。”
前些天,姚晨在《星空演講》節目中,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的演講,講述了自己因為生娃而“糊掉”的5年。她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事業和家庭是無法兼顧的”。
姚晨:“我一旦拍戲,就會專心地投入到角色當中,沒法照顧到家庭;而如果讓我永遠地待在家裡,不許拍戲,那我也會崩潰。”
對於一個演員來說,三十歲到四十歲是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就很難再找回來;而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幾年又何嘗不是生育孩子的黃金時期呢?
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是每個媽媽的尬與惑。生活有時就是這麼殘忍,職場和媽媽,當這兩項只能二選一時,你選擇哪個都註定會留下遺憾。
最簡單的現象就是,家庭和職場,偏向哪一邊都會有旁人吹送那些微詞。那個度,很難準確把握,即便把握了,又很難妥善做到。所以,如何面對孩子,面對自己對孩子的期許甚至是苛求,都是每一個職場媽媽最大的困惑。
同樣是母親,馬伊琍飾演的孫芳偷走了李捷的孩子,在李捷歇斯底里尋找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恨透了孫芳。但是當故事一點點展開,那些不堪直視的過往卻在慢慢蠶食你的恨意,孫芳的人生,又有多少無奈?
飾演孫芳的馬伊琍說:我絕對不相信,一位光鮮亮麗的成功女性和一個優秀的合格的媽媽可以兼備,家庭和工作是無法平衡的。
她以自己為例:
她家姐姐和妹妹因為年齡不同,需求也不一樣。所以,每天晚上,她只能先陪姐姐聊天(至少半個小時)。然後,再把妹妹從外婆屋裡抱到自己房間,陪她睡覺。
等孩子們都睡著了,她才能摸著黑開啟手機看劇本,並把白天落下的工作一一捋清。
而這個時候,也還是有很多時間要被孩子的事情佔據。比如,大女兒上學後,多了很多群:家長群、閱讀群、校車群、年級群……有帶老師的群,還有不帶老師的群。一開啟手機,全都是孩子的事。
馬伊琍說:“這就是所謂的平衡,平衡的結果就是,你要犧牲掉整個晚上所有的時間。”
平衡事業與家庭,不僅讓馬伊琍和姚晨困惑,更讓更多普通媽媽嘆惋。這不是某一個媽媽所面臨的困境,而是所有媽媽面前的坎。
職場女強人: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全職媽媽:說是全職,這真的是個職業嗎?
職場女強人:我也想多點時間陪陪孩子。
全職媽媽:我也想有自己的收入和自己的圈子。
……
媽媽們的家庭和事業之爭,怎麼看都是一部悲壯的血淚史。
韓劇《未生》裡宣次長說的:“職場媽媽就是罪人,在家對婆婆對孩子是罪人,在公司對老闆是罪人。”這句話,相信大部分的職場媽媽都應該深有體會吧。“媽媽”這個角色,承載著世界上最多的讚美,可一旦“媽媽”與“職場”聯絡起來,她們所承受的,更多的是切切實實的負罪感。
明明答應孩子一起去公園玩,卻因為工作的事無法抽空陪伴;明明團隊都在為一個重要的專案加班,自己卻因為孩子發燒了必須請假在家陪護。明明是想把每一個角色都飾演好,但是生活處處逼迫,時常感覺有心無力。
《找到你》的編劇秦海燕說:“真的不要再問什麼家庭與事業如何平衡這種問題,哪有什麼平衡可言,只有犧牲。”
-
7 # 我是星夜行
《找到你》的劇本和兩年前的韓國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看過前作,瞭解過主線劇情,再看《找到你》的時候,就沒有當初的懸疑氛圍在其中了。在觀影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倒是特地留意了片尾的編劇欄,發現只有一箇中文名字的編劇,並沒有韓國編劇的署名,當時還是有點憤慨的。所以,觀影結束後又立刻去網上看了看,才聽說電影公司購買了版權,屬於一本兩拍。
但依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兩年之後的《找到你》無疑借鑑了前者不少內容,又多了兩年的時間在其基礎上進行點綴修飾,所以《找到你》呈現出的熒幕效果無疑要比《迷失:消失的女人》好得多,摻雜的最大私貨是加入了女性對於工作和家庭兩者的權衡和辯證思考。縱使如此,我也並不認為編劇這種站在別人肩膀上討巧的事兒有多值得讚譽。
真正值得讚揚的是兩位女主的表演,馬伊俐和姚晨,一位是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善良農村婦女,一位是自強獨立卻有點過分盲目的幹練職場女性,馬姚二人的演繹顯然比韓國的那兩位女演員更具有辨識度,戲做得挺足也收的住,沒有用力過猛,這就需要點火候了。
整體來看,對於看過韓國電影的朋友來說,再看這部《找到你》顯然有些乏味,但對於沒看過的朋友來講,電影的劇情還是能夠渲染出懸疑氛圍吊足胃口的,可以期待,但並不驚豔。
-
8 # 口袋電影君
3年前,口袋君和當時還身懷六甲的老婆,一起看了陳可辛執導,黃渤趙薇主演的《親愛的》。
完全被這樣的現實題材電影震撼到了!
尋子的故事已經夠糾結了,陳可辛還融入了法律與人情的主題,真的太會抓人心的軟處,相當地催淚。豆瓣8.4名副其實!
看完《親愛的》後,
心驚肉跳的口袋君馬上去淘寶,買了“兒童防走失牽引繩”。
現在,口袋君的女兒已經2歲半啦,爸爸媽媽一定會好好保護你!
讓觀眾對角色產生代入感,呼叫到人類的護犢本能,就是此類題材的最核心賣點。
昨天,口袋君看了一部催淚效果堪比《親愛的》口碑佳作(豆瓣7.4),姚晨與馬伊琍組成雙女主陣容的
找到你
Lost,Found
口袋君評分:4星/80分。
除了最後,姚晨在法庭上突然投敵,然後來了一場中心思想朗誦,實在突兀了點外,影片其他的部分都不錯。
目前,《找到你》已經在單日票房上反超了《姑媽》,上座率最高
對於已婚已育的中國母親來說,這是一部需要相當的勇氣才能踏入影院觀看的電影。
片中的女性角色,能讓你產生強烈的代入感,感覺就像在演自己。
特別是馬伊琍這個角色,真心太虐了!
出彩程度比他老公演的那個胖子特工高出了N倍!
馬伊琍所飾演的孫芳經歷了一個女人所能遭受到的最壞情況:
失業,沒錢、黃臉婆、孩子生重病、老公家暴、從不管孩子、被醫院趕走。。還有更糟的,不能再說下去了,再說要劇透了。
不誇張地說,《找到你》堪比全中國媽媽的“夢魘恐怖片”!
主線劇情太糾結、催淚效果太有力,一定要記得帶好紙巾。
因為此片直指身為一個母親最為深層的恐懼:
失去自己的親生孩子!
或許你會說,看電影應該是開心的事兒,何必自己添堵呢!
但有些電影誕生的初衷就是把最壞的情況拍出來,讓你親身經歷一場噩夢,體會到真正的人性之惡。
出了電影院後,才會感知到:要珍惜無比美好的現實生活。
以下開始有劇透,介意者請直接進入第二個關鍵詞。
01
三個女人一臺戲
飾演律師的姚晨,正與醫生丈夫協議離婚,因為2歲女兒多多的撫養權相持不下。
每一宗離婚案都是一潭粘稠無比的泥沼。
為了讓自己爭奪女兒更有競爭力,姚晨立刻展現出女強人的一面
1)生完孩子後,她立刻投入職場
2)儘快找到新阿姨帶娃,將寶貝女兒控制在自己手中
這個時候,馬伊琍飾演的保姆"恰好"出現在姚晨的面前。表面看起來,她是一位很稱職的幫手:能幹勤快、幹活細心、還討女兒歡心。
“媽媽+保姆+孩子”組成的三口之家,竟然就這樣和諧無比地生活在了一起。
故事的本質就是:衝突顛覆生活。要出事!
晚上,姚晨下班後發現,之前老實巴交的馬伊琍,竟然把多多拐跑了。
急瘋的姚晨跑去報案!
男警官質問:孩子丟了,為什麼晚上才報案呢?
姚晨哭啞地說:白天上班
一句話,道盡了職場女性的心酸和無奈!
報完警後,姚晨自然沒法呆在家裡。透過快遞單的線索,找到了線人,完整拼湊起了馬伊琍的過往。
原來馬伊琍老家很窮,到城裡謀生後,經人介紹和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結了婚。
女人選男人,那是一生最重要的決定,千萬不能湊合。
鬧洞房那天,有人對她不規矩,新郎竟直接家暴。
這樣的婚姻顯然會是個杯具。
孫芳懷孕後,老公依舊對她拳打腳踢。
禍不單行,貧賤夫妻百事哀!
出生的是女兒,又得了先天性膽道閉鎖,活過兩歲只有一個方法:肝移植。馬伊琍立即去配型,可惜不匹配;老公根本不管,想讓自己女兒自生自滅。
面對鉅額的醫藥費,馬伊琍堅持要救女兒,能借的都借了,還去酒吧當了陪酒女郎。依舊杯水車薪!
至於,馬伊琍為什麼偏偏要拐走姚晨的女兒,各位還是去影院看吧。
除了雙女主外,《找到你》還有第三位母親,名叫朱敏,戲份不多,但卻極其震撼!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姚晨出演的律師工作,就是幫助朱敏的前夫“王總”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朱敏的學歷不低,可是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放棄了事業,成了家庭主婦。而王總自然賺錢多多,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
雖然朱敏什麼都不要,只要孩子。
但過大的“經濟基礎差距”讓她處於劣勢。
面對這樣不利的情況,她甚至苦苦哀求姚晨,自然被冷眼反彈。
心灰意冷的朱敏點燃煤氣自殺。
02
當今中國女性的最真實困境
眾所周知,姚晨之前與吳秀波演過《離婚律師》,但此劇的口碑真的不算好。而馬伊琍近年來真的沒有演過什麼出彩的主角。
但這次,口袋君卻結結實實地Get到了大姚和馬伊琍的演技!
因為現實就是最好的劇本!
在好故事的襯托下,演員所做的一切動作和表情都是合理的。
不得不說,
《找到你》這樣的題材,很容易拍成歌頌母愛的煽情電影。但導演卻非常有野心地融入了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階層和性別所造成的價值觀偏差。
用大白話說,就是:
男人無法理解女人
不同階層的女人之間也無法理解。
身為一名醫生,姚晨的丈夫無法理解妻子為什麼那麼急著去上班。
而重男輕女的馬伊琍丈夫,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婆要花掉一切積蓄救女兒
王總則沉迷於花花世界,不會去理解家庭主婦老婆的犧牲。
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
男人不理解女人很正常,那麼女人就真的理解女人嘛?顯然不是。
一天,馬伊琍在車上,極其謹慎地問起姚晨離婚原因:是因為老公打你嘛?姚晨笑著說:那倒不至於,感情不和唄!
在飽受窮困和家暴的馬伊琍看來:
姚晨有房有車,醫生老公還能掙錢,還不打她,為什麼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離婚,把自己折騰地那麼慘呢?
庭審結束後,朱敏找上了姚晨,求她“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姚晨立刻甩出一連串刀子般的冰冷迴應:
你知道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工作掙錢嘛?因為我就是不願意變得跟你一樣,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連自己的孩子都留不住!
不得不說,《找到你》實在反映了當今中國女性最真實的困境:
不結婚單身,會被人說閒話“老姑娘,沒人要”
結婚後不生孩子,“人家母雞也會下蛋吶”
生了孩子後忙於工作,“你這當媽的怎麼不照顧孩子”
生了孩子後當全職媽媽,“理所應當,這是你應該做的”
老公不顧家在外出軌,“天下烏鴉一般黑 男人都這樣”
。。。。。。
因此,社會和男性給予女性最好的三樣東西就是:
理解、認可和感同身受。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后,口袋君真心想說:
03
男性更應該看看《找到你》
看完《找到你》後,心情有些沉重。儘管影片被人標榜為女性專場,其實男性更應該去看。因為,女性的視角更值得男人去了解。
正如他所言,或許男性才是這部電影最好的觀眾。
因為女人看這部片,多半會哭成淚人,而男人則能進行一些深度反省和思考!
從小,我們被母親養大,親眼目睹了爸爸和媽媽的婚姻狀況。
長大後又拜託妻子來養育我們的下一代,若你還很幸運地生了個女兒的話,那麼此片的強烈代入感,很有可能讓你彈出「男兒淚」!
這一系列過程,男人會覺得太自然了。
反而讓我們缺少了一個機會,去反思這一切真的「理所應當」嘛?
為了家庭,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妻子犧牲了什麼?
願,每個女人都被這世界溫柔相待!
▼
姚晨飾演的律師,經濟優越,努力工作,卻被人說不配做母親。
馬伊琍飾演的保姆,為了孩子可以出賣身體,卻沒有戰勝“窮病”
朱敏這位家庭主婦,為了孩子放棄事業,卻被法院認定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
影片中的三位母親,深愛自己的孩子,為了家庭無私奉獻,可沒有任何一個角色得到世人的肯定,反而是顛沛流離,飽受苛責。
對很多中國女生而言,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動選擇了HARD模式。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對女性極度苛刻的時代。
女人既要工作,又要帶娃,還要保持漂亮,身材不走樣,因此「找到你」就像一束火把,照亮這一切真相,告訴所有人:
其實沒有那麼多所謂的「理所應當」!
因此,口袋君真心覺得:男人更應該看看這部「找到你」!
-
9 # 電影江湖
最近這則新聞引爆平臺,中國抄襲韓國綜藝節目達34個。
報道還列舉了一些典型案例。比如,最近在國內熱播的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被指抄襲韓國綜藝《我家的熊孩子》,此外韓國 SBS《叢林的法則》和 MBC 的《我是歌手》等節目形式,也被電視臺山寨製作。而號稱國內首檔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的《偶像練習生》,經國際節目模式保護協會 FRAPA 分析得出,與韓國綜藝節目《Produce 101》的相似度高達 88 分“成抄襲史上之最”。
綜藝圈的喧囂聲未過,在電影圈中,正在上映的《找到你》也被指責和韓國電影《missing:消失的女子》情節雷同,讓人質疑抄襲。
這讓筆者不得不奇怪,為什麼會在上映了六天之後才宣告“一本兩拍”?那麼《找到你》到底是不是“一本兩拍”呢?
“一本兩拍”模式重出江湖?採用“一本兩拍”這個模式最廣為人知的電影就是《奇怪的她》和《重返二十歲》。
《奇怪的她》和《重返二十歲》是同卵雙生的“姊妹”,可是導演陳正道正忙活著《催眠大師》,所以讓韓國的姐姐先一年和大家見面,而中國的“妹妹”遲了一年才和大家見面,也是因為和姐姐太像了,上映期間也受到了“抄襲”的質疑。
“一本兩拍”太容易和翻拍進行混淆了!
“一本兩拍”應該是同時拍攝,同時上映,而且主要解決的是不同文化差異的問題,一個IP同時製作中國、韓國兩個版本,最終達到在兩國同時上映的放大效果,這與單純的翻拍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本兩拍”中韓影視合作新模式淺析——以《奇怪的她》與《重返20歲》為例刊載於《金傳媒》中的這篇文章闡述了“一本兩拍”這個模式的特點:- 同一時間段拍攝,同一時間段上映(《重返二十歲》因為導演原因延遲了拍攝和製作,以致於上映時間延遲)
- 本土化改編操作,符合國情,符合本國的文化差異。(《重返二十歲》儘管本土化褒貶不一,但也做出了改變)
而結合《重返二十歲》和《奇怪的她》這=套電影,也發現“一本兩拍”更有以下幾個特點:
- 同一家公司投資製作(兩部電影均是韓國CJ E&M公司投資拍攝)
- 劇本立意設定由韓方輸出,中方參與改編
同時,《奇怪的她》劇本因為後續還有日本版《奇怪的她》,泰國版《奇怪的她》,越南版《奇怪的她》,也沒有一本三拍,一本四拍的相關說法,同時也做出了本土化的改編操作,更多稱為翻拍,也讓筆者產生一種疑惑,覺得“一本兩拍”應該也屬於國家之間特殊關係的產物,《奇怪的她》和《重返20歲》的產生,正好是中韓關係密切的時期。
那麼《找到你》到底是不是一本兩拍呢?
是或者不是,最怕成為電影圈“翻拍藉口”秦海燕在接受“編劇幫”採訪時,回憶了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2016年初,製片人陳潔在韓國買下了《找到你》的原故事版權,那時韓國版的電影還沒拍攝,僅僅有一個雛形劇本,是一個找孩子的故事。陳潔找到了多年好友秦海燕,找孩子的故事讓秦海燕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孩子走失的經歷。出於對製片人陳潔的信任,以及對故事的共鳴,秦海燕接下了這份工作。在韓國電影拍攝期間,秦海燕開始將原來的故事落地在中國,進行改編創作。從一些宣傳上可以窺見,韓國版《消失的女人》雛形劇本出現的時候,陳潔已經購買了版權。而在其影片拍攝的時候,《找到你》劇本開始落地實施,進行本土化創作。
嚴格意義上來說,拍攝時間並不同步,再細究一下,這兩部電影也不是同一家公司投資拍攝,宣傳也從來沒有韓方參與,目前可以說得過去的兩個相似點就是,兩者都是由雛形劇本IP根據本國文化特色進行本土化改造,而這一雛形劇本是由韓方輸出,中國進行本土化創造。
也許是2016年年底薩德事件的出現,讓中韓關係從蜜月期到冰冷期的一個節點,導致如今“一本兩拍”的關係不便透露,所以有人質疑,便迴應“一本兩拍”,沒人質疑,就得過且過。
目前中韓關係在電影上似乎也沒有什麼特殊的交集,私以為,《找到你》也許在2106年的那個時期屬於“一本兩拍”,而把那時候的概念套用到現在,恐怕早已過時。
因為之前從來沒有提到“改編”,而是在參加電影節之後,才為自己加上“改編”這樣的電影操作方式,讓一些影迷們不滿。
孰是孰非尚且不提,但是筆者更為擔心的是,這部影片在沒有任何韓方證明的情況下,開了“一本兩拍”的先河,後續的一些“抄襲”“翻拍”影片似乎可以為自己找好後路。
“一本兩拍”這次重出江湖,也許百害而無一利!
-
10 # 大聰看電影
看完電影不得不讓姚晨和馬伊琍的表演震撼到,她們表演的每一個細節,都了當時人物狀態下的心境。
姚晨在酒局時被摸大腿,表情是如此的處事不驚,簡單一句話和一個順酒動作就處理掉尷尬,見過大場面玩得起男人世界的遊戲。
但當愛女走失時,之前的“超女”形象徹底變回包裹已久的母親形象,在當姚晨回到家裡尋找線索時,有一個鏡頭是姚晨看到一個快遞單子的手部特寫,姚晨的手是微微顫抖的,一個不經意的表演細節刻畫,就能完全表現李捷內心在不斷崩塌的同時,還要把保持清醒去追查愛女下落。
馬伊琍為了做到農村妞style,“自毀”形象,在扮相上下足功夫,差點認不出來,如果把“表演”拆分,首先“表”面形象就讓觀眾入戲,再加上馬伊琍嫻熟的表演,讓人對孫放這個角色產生了最大化的同情。
-
11 # 升值君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
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
如果你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會有人覺得,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電影《找到你》講述了3個媽媽的故事。
她們處在不同的境遇,活在各自的難題中。
女人不易,媽媽不易,社會對於女人,從來就沒有平等與公平。
當社會風尚將女性賺錢跟羞恥掛鉤,一旦離開男人,女性就勢必陷入困境。
活在當下,母性的代價越來越大,它不單單意味著生育本能,還意味著巨大的成本和困境。
職場媽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那誰又欠職場媽媽一句對不起?
除了這三個女人、媽媽,這裡面還有三個爸爸。
他們的共同點是呈現“在場的缺席”。
不僅是缺乏當爸爸的責任,更是缺乏做丈夫的擔當,一次又一次讓妻子去前線,在背後躲避。
朱敏的丈夫根本沒打算理解她,只想沉迷於這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李捷的丈夫不理解
她為什麼要拼事業。孫芳的丈夫不理解她為什麼要救孩子。
1976年,社會學家安德里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制度化的母性”,指的是社會對母性所賦予的一種期待。
母性,被設定成為一種毋庸置疑的預設狀態,一種冠冕堂皇的絕對正義。
從女性的生理構造,到受孕生子、養育後代,被天然綁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固定搭配。
作為女性,有一天會成為母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旦跳出常規,就可能被視為“異類”。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成為了中國式家庭的通病。
"如果我沒有刀,我就不能保護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擁抱你。"
對於父母,亦是如此。放下飯碗,就養不起孩子。拿起飯碗,就陪不了孩子。
生孩子是世上最自私的事,用別人的生命來完整自己。
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但其實,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只是在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而已。
但是,我們最終感謝的是孩子。
他們帶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一種毫無戒備的,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愛,那是一種自由。
因為努力工作,才有了選擇的權利。
因為有了孩子,才瞭解了生命的意義,才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殘酷。
沒有摧不毀的中年婦女,只有為了家庭硬撐的各類媽媽們。
“孩子就是個無底洞,你不能為自己想想嗎?”
“不能。”
-
12 # Even159084729
兩位女主角,素顏出鏡,之前是趙薇和張柏芝,全都得了獎,估計這次也不會例外,故事情節不錯,她倆演得演得可圈可點,如果非要較個高下,我認為馬伊琍略勝一籌。
對了,故事素材是買韓國的,還沒看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比較一下!!!
-
13 # MiffyTalk
《找到你》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單看片名就知道這是一個尋找的故事,導演選擇了穿插剪輯的手法,把劇情片拍出了懸疑片的感覺,將真相一點一點抽絲剝繭開來。
影片講述了不同女性的生存現狀,對比較為明顯的是職場女性和底層女性兩種階級之間的差異。
職場女性姚晨飾演了一位事業有成的女律師李捷,處理商業案件很有經驗,故事發生的時候,她正在與前夫爭奪女兒的撫養權,平時工作繁忙所以找了保姆來幫忙照看孩子。一日,李捷回家後發現保姆和孩子都無故失蹤,她急忙報警並察看監控,驚訝地發現竟是保姆偷走了孩子,並且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誘拐。李捷在高速路下瘋狂地尋找孩子,最終崩潰大哭,之後還要承受來自警方、前夫和婆婆的指責,指責她這個當母親的怎麼能不好好看住自己的孩子,彷彿照顧孩子還是僅僅是她一人的事情。為了尋找孩子,李捷獨自踏上追蹤的旅途,依據保姆留下的蛛絲馬跡,她找到了保姆孫芳之前的室友和老鄉,在此過程中,她逐漸瞭解到孫芳的人生故事。即使是像李捷這樣事業成功的女性,依然需要面對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非善意對待。
底層女性馬伊利飾演在李捷家幫忙照看孩子的保姆孫芳,她有一個性情暴戾的丈夫,和一個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女兒,醫生說孩子活不過兩歲,她曾經為了給女兒治病苦苦籌錢,甚至不惜成為風塵女子,但最後等來的卻是孩子的死亡。沒有人理解她,也沒有人幫助她。這樣一個可憐的女人偷走了李捷的女兒並企圖帶著孩子遠走高飛,也許是因為她始終放不下對母親身份的責任感。當最後孫芳把孩子交回給李捷後,她轉身躍入身後的大海中,她的身體在海水中漸漸下沉,也許在那一刻她才真正解脫了,夫妻生活的不幸與失去女兒的悲痛都足以將她打倒。但她又是善良而堅強的,可以扶起路邊素不相識的醉漢,可以在夜總會連喝數十杯酒,只為換來高昂的小費。與職場女性相比,這樣的女性似乎少了一些對自我生命的實現,她們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孩子和家庭上,覺得丈夫不家暴就是可以接受的,覺得等到孩子出生一切就會好起來。過多地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當她們生命中最後一根稻草(孩子)消失的時候,對於人生也幾乎沒了眷戀。
全職媽媽片中還有一個角色是一位全職媽媽——李捷接手的離婚案件的被告人——因懷孕而辭去了工作,之後被丈夫劈腿離婚還要搶走孩子的撫養權,她對拿回孩子的撫養權心灰意冷甚至選擇過自殺。一個母親面對失去孩子的時候是無比脆弱的,但只要有一線生機她們就會為孩子傾盡所有,這也是為母則剛的體現。
不得不說,影片中沒有一個正面的男性角色,無論是一板一眼到幾乎不近人情的警察,女主李捷的沒有主見一心只想爭奪女兒撫養權的前夫,保姆孫芳的有暴力傾向的丈夫——在得知自己的孩子的病情後不管不顧,或是孫芳之後結交的專門騙錢的情人。幾乎沒有一個是具有責任感和擔當的正面角色,也難怪片中的女性角色最後都選擇離開,即使獨自生活也比相互糾纏要來得靠譜。
李捷在影片最後說:“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不算是一個職業。”這個社會對女性,特別是母親的惡意不是一點點,一方面要求她們溫良敦厚、聽話懂事,另一方面又在各種情境——無論是職場還是家庭——對她們不斷打壓。事業有成的會被追問什麼時候結婚,當了媽媽的也多是自己照顧孩子,重回職場後還要平衡家庭和工作,不管怎麼做都會招來非議,實在很艱難。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導演是原先和張藝謀合作過多次的攝影師兼導演呂樂,曾憑藉電影《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電影節的最佳技術獎,尤其擅長對真實畫面的把控。《找到你》這樣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影片,也值得引起更多人對自身、周圍人和生命的思考。
-
14 # 8哥小娛
昨天抽時間把這部電影給看了。
兩位女主的演技有目共睹。雖然,姚晨的演技在劇中很有爆發性,很棒,但個人感覺,馬伊琍略勝一籌。打個比方,如果演技也分面相和骨相的話,馬伊琍真的是骨子裡散發出的那種演技。
故事剪輯手法是倒敘穿插的減法,如果不認真看可能會有點吃力。故事並不是很有創意的故事,也沒有很高階的拍攝手法。但是話題卻是個社會熱點。
三位女性代表了三種身份地位的母親,當下社會媽媽們的困境,工作與孩子與丈夫之間的矛盾。
工作與家庭能否兩全?現代人對媽媽要求太高了,既要求她們經濟獨立,又要求她們兼顧家庭。殊不知,在生理與精神上女性的確是弱於男性的。
如果做女強人,肯定會疏忽家庭。如果做了全職主婦,又會與社會脫節。等到哪天婚姻出現問題,女性連生存都成了問題,若再遇上爭奪孩子撫養權,妥妥地處於劣勢。這種現象很普遍。
現在都呼籲女性自強自立,現實生活中真的很難很難。再加上二胎開放,對有的女性想要重返職場真的是致命一擊。而且,在職場少部分公司中,女性與男性也存在不公平競爭。
呼籲全社會對女性,尤其是做了媽媽的多點包容與理解。
-
15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導讀:影片中芳芳在雨中發現孩子死去了,哭出了淚,但還是不願意相信。她說道:“珠珠睡吧,媽媽陪著你。”我一直在想,偉大是一個殘忍的詞彙,母親是偉大的,但從她生孩子那一天,就得流血。
我希望每個人都是偉大的,我希望每個人偉大的人都能對生命坦然。有一天我一定會對母親說:“母親睡吧,兒子陪著你。”
母親
——靈遁者
剛剛看了一部國產影片《找到你》,講述母親與孩子的故事。這類題材電影不少,比如趙薇的《親愛的》,劉德華的《失孤》,勵志影片《阿甘正傳》中的阿甘的母親的形象,我也記得。哲理片中《返老還童》中的母親的形象我也記得。
如果讓我來形容母親,我大概會用“千鈞一髮”來形容。我覺得這樣可形容地出孩子對於母親來說有多重,有多急。
《找到你》片中最戳人痛點的畫面,就是芳芳抱著自己奄奄一息的孩子,在雨中等待救護車的畫面。大雨的侵襲,就像是對母愛的無情地嘲笑。任母愛多偉大,在這一刻都是脆弱不堪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生命一出生,就面臨死亡。那麼人們就要有選擇了,選擇讓他離開,還是拼命挽救?生活有時候,比電影殘酷多了。畢竟電影只是兩個小時的時間。
我曾經寫過一首詩歌,很悲催的詩歌,但我卻給它起了一個浪漫的名字《她說要嫁給我》。是我小時候,我姐姐住院的時候,我在醫院的垃圾堆裡看到一個被遺棄的女嬰。我忘了,我見到她的時候,她是活著,還是已經死了。總之她一定是個女孩。
她說要嫁給我
——靈遁者
我在垃圾堆前看到一個嬰兒
看穿著是個女孩
我沒有想象她長大有多美
因為我站在寒冷的冬天
寒冷冬天的醫院垃圾堆旁
看來她無法長大了
我也只是看看就走了
那年我大概10歲
昨夜,女孩依然穿著那件衣服
一頭烏黑的長髮
輕聲說她要嫁給我
那時候的我,就覺得有點害怕。現在想想,一個母親或者父親要扔掉自己的孩子,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
有的父母,選擇了放手;而有的父母,選擇了堅持。大概大前年,我幫一個親戚發起過一個眾籌,這個親戚的孩子,有先天的腦部疾病,總之出生到現在藥物維持。孩子眼神渙散,行動遲緩,病情發作起來就僵住了。而孩子的父母已經為了讓她活著,堅持了8年了。
我初中高中家裡住在綏德一個叫西山寺的地方,是一個山上。有一天我和朋友在山頂的雜草叢生的一個梯田低下,發現一個包裹,朋友跳下去看,看了一眼,立馬爬上來就跑。我們也跟著跑,直到回到路邊,他才說裡面肯定是一個孩子。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好奇,雖然我10歲的時候,就在垃圾堆見過了,但我還是又一次去看了。
但是由於膽小,我看到了那個裹著的小棉被,就跑了。其他什麼也沒有看見。
就像我上面說的,有些生命註定要早夭。你可以說是命,如果你覺得是安慰的話。你可以不相信,那是命,你認為是偶然的。你放棄一個孩子的生命,和堅持讓一個病孩子活著,對於母親都是艱難的。
有時候,我們會設身處地的想,如果那是自己的孩子,你會怎麼辦?我姐姐小時候不好養,不知道什麼病,總之2歲多吧,就動了手術。家裡本來就很窮,更是欠下了債務。有人說是命太硬,所以我媽就把她送到我外婆家去養了。可是去了,也不好,有一次又病危了。去醫院看,說又要動手術。但動手術結果怎麼樣不知道,還可能成為植物人。我爸要動手術,我媽堅決不同意。
後來我問我媽,她這樣說:“那麼小,不到一年多再開刀,她受不了那個疼。而且可能成為植物人,那我要那孩子幹嘛。不如讓她好好去。”再加上家裡沒有錢,所以沒有動刀。後來也是奇怪了,竟然慢慢好了。
成為母親很難,成為父親也很難。我還寫過這樣一句詩:“想到自己會成為父親,我就害怕。”雖然很難,但大多數我們都知道。一個女人此生不能生育,沒有孩子,終歸好像有缺憾。女人本來就是孕育生命的生物,大自然在造物的時候,就讓她們成為生命成長的搖籃。
母親和兒子的關係,該如何理性去看待。就像是孩子借了你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上。來到了這個世界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你越來越遠。每個生命有他自己的軌跡,承認他的存在就好了
我母親一個月不會給我打一個電話,她總是像個孤獨的鷹。她說:“孩子大了,總要飛的。”我的父母,也把我們姊妹三個教育的非常互愛互敬。
我看到過很多兄弟姊妹之間關係很淡的,甚至不好的。我都疑惑,為什麼你們會這樣呢?你父母允許嗎?倘若你細細思考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母親和父親,又是一個複雜的角色。
把孩子生下來,讓他健康活著,很難。讓他健康活著,再讓他積極樂觀,開放包容,就更難。而不是每個母親,都是優秀的,不是每個母親都受過良好教育。有很多母親,還是懵懂的少女。一旦孩子出生,母親的事實就在了。不管這個母親,多混蛋,我都勸這個人,畢竟她給了你生命。
不論你是最初以什麼樣的緣由來到這個世界上,我都要恭喜你。歡迎來到人間,這是個奇妙的,現實的世界。你一定不要去抱怨,抱怨父母無能,抱怨家境貧寒……你抱怨的越多,陽光的生活離你越遠。是的,你會被欺騙,你會被辜負。但以此就不再相信下一個人,你就會錯過很多美好。活的就像一隻刺蝟,別人一碰你,你就敏感,怒火中燒。那麼那個本來想和你在一起的人,也會被你嚇跑。所以有人些註定孤獨,註定無助無援,註定抑鬱,註定懷著仇恨走向犯罪。
生活的智慧在於辨別真假,在於判斷得失,在於感恩生命。
我愛我的母親和父親,我現在總告訴他們。我們都大了,也可以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你們就心態平和,享受生活吧。別一天因為這個生氣,那個苦惱。可是他們總是操心這個,操心那個。
影片中芳芳在雨中發現孩子死去了,哭出了淚,但還是不願意相信。她說道:“珠珠睡吧,媽媽陪著你。”我一直在想,偉大是一個殘忍的詞彙,母親是偉大的,但從她生孩子那一天,就得流血。
我希望每個人都是偉大的,我希望每個人偉大的人都能對生命坦然。有一天我一定會對母親說:“母親睡吧,兒子陪著你。”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散文。
-
16 # 若一然然說影視
看完後覺得很壓抑,特別是身為女性的那種感同身受。
電影裡的女主律師李捷,離婚帶著女兒,一邊是工作,一邊要照顧女兒,不僅如此,還要準備跟前夫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有句古話道“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也是對一個女人由女孩變成人母之後的最明顯性格體現,但是這也確實是對讓人心疼的。
不管是李捷還是孫芳,她們都為人母,她們都想也都用實際行動把自己最好的都給她們的孩子,這是人性裡母愛的偉大。
讓人心疼的是在找孩子的幾天裡,所有的悲痛都是李捷一個人扛著,像個瘋子,像個丟了魂的傻子,慶幸的是最後的她沒有倒下,一直堅持直到找到女兒。
孫芳讓人心疼的是她不顧一切想要治好女兒的病,她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最後的倔強卻還是不得不屈服於命運,母愛的力量讓她奮不顧身。
看彈幕很多人感慨更多的都是嫁人要擦亮眼睛,女人沒本事的時候不要生孩子,女人還是自己經濟獨立最重要……等等。
但是最後還是想說,希望你有實力不依附任何人,希望你勇敢,努力,且快樂。
-
17 # 糊塗蛋
我想“找到你”丨那些共鳴和嘆息 都是最真實的
《找到你》改編自韓國懸疑電影《消失的女人》,淡化了原有的懸疑元素,更突出劇情的推進,甚至讓人生出一種在看法制節目的錯覺。影片上映多日,收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真實可見的是,它確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這些共鳴,不是純粹由內容或電影拍攝剪輯的技術引導產生的,而要歸功於片中那些與觀影者真真正正相似的,經歷與情感。關於這部片子,我們暫且不談女人之間,甚至片中展現出來的社會矛盾,就來談談,她們與自己的矛盾。
很多人出了電影院,都能感受到這不是簡單的找孩子、或是找保姆的故事。
那找的究竟是什麼呢?
答案,就在兩位主角身上——她們,在找自己。
姚晨與馬伊琍影片在刻畫人物上花費了不少功夫。也許是商業片的慣用思維,為了讓讀者更快地投入劇情、引起共鳴,甚至削減了部分值得細細揣摩的情節。但不得不說,這樣的效果確實讓不同層次的女性都能身處影片之中,感受那些尋找與變化。
孫芳的眼睛總是很空洞孫芳:找回獨立自我
《請回答1988》有一句臺詞:“據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而片中,懷孕時的孫芳也說:“媽媽要把最好最好的都給你。”
可是啊,“神”哪是那麼容易當的,一位媽媽又要經過多少才能把最好的帶給孩子呢?
孫芳過往的處境隱約告訴我們,無論她有多努力,女兒終會離世、努力想去維持的“神”的形象終將崩塌……所以當女兒離去之後,她開始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一切她想去做的,甚至做出藏起多多想獨佔孩子、將女兒屍體留在冰箱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事,也都是因為想要自己的女兒永遠陪伴在身邊。
市井青年張博作為一位狀似旁觀者的局內人,在片中替觀眾道出了對孫芳坎坷經歷的感慨——倒黴。他在劇情中不只是一個線索,除了常人認知中的混混形象之外,他對孫芳的愛與保護讓人印象十分深刻。而孫芳沒有選擇接受這樣的張博,不僅是為了自己的計劃,更是一種下意識抗拒男人的自我保護行為。
至於孫芳為什麼沒有守約將孩子賣掉——許是因為與多多相處而再次被喚醒的母愛。但這一次,孫芳是無比主動的,這才讓她在最後的最後能以獨立的方式,無牽掛地告別,做自己。
精英女性和母親身份的共融李捷:找回愛的能力
作為社會精英女性的李捷,簡單一句“這年頭沒錢養什麼孩子”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確,她的勤勞與堅強我們無可否認,然而作為一位母親,主觀地認為優越的物質條件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生活,似乎是不具備愛的能力的表現。但這一切,在李捷經歷了孩子丟失、尋找的過程後,變得不一樣了——為了找孩子翻遍垃圾桶、看到冰箱裡的孩子衣服哽咽到難以出聲、為了孩子對孫芳的磕頭央求……找回孩子後,甚至發出了“最該被感謝的是孩子”這樣的感慨。如此複雜的形象,才是更接近我們心中的“母親”。
這是一個逐漸“找到”的過程,片末李捷吐露心聲幫朱敏說話,也正是對自己一路尋找的交代。李捷從頭到尾幾乎都是一身職業正裝,但她在自己和我們的心裡的形象早就變了,她已經是一位懂得如何去愛的母親了。
對於姚晨在片中的表演,很多人的評價都是“用力過猛”,但我並不這樣認為。
我反而在思考,這些評價者是否真的體會過、瞭解過為人母所擁有的那些情感。有的人會就電影情節去質疑李捷歇斯底里的愛從何而來,但說實在的,天底下所有的母親被觸碰到了名為“孩子”的底線,表現基本是與李捷無異的,那應該就是所謂母親的天性吧。
結尾處兩人對峙的鏡頭轉的太快,我們很難去細想孫芳跳海前的眼神到底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只是隱約可見有閃爍,我們不禁猜測,那一刻她的腦海裡是否皆是曾經或想象中的美好。 多多說“我不喜歡大海”,但孫芳依舊把她帶到了海邊,這是她這輩子為數不多的一次自我抉擇。如果這樣的選擇能再多一點,再大一點……
但我們知道,我們自己也不會允許這樣的“如果”出現。
電影結束了,而關於她們那些未交代完的事,依舊和嘆息一起,繼續留在每一位觀影者的腦海中。反觀現實,女人的家庭和事業如何平衡、什麼樣的女人才叫真正的母親等問題,仍是難以解答。
我不想去分析什麼,也不想去試探什麼,只是希望這部片子能夠多傳達一些東西,能夠有少一點迷茫的媽媽說出:“為母之後,我已經不再是我。”這樣的話。
只有找到自己,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母親。不是嗎?
-
18 # 餘小魚
《找到你》這部電影早就上映了,由馬伊琍和姚晨主演,我很喜歡她們兩個,但是這部電影卻一直沒有看。
原因很簡單:不敢看!
當然,不敢看的原因不是這部電影講述女性在現代社會有多難,而是一顆母親的心,孩子丟了,母親心裡的焦急,以及發瘋一般的尋找,是我不敢去看的。
只因我也是一位母親,我受不了孩子有半點的閃失,現實已經很殘酷,孩子再有點閃失,真的是沒法活了。我能體會到那種孩子丟失的絕望,不想看到那種萬念俱灰的狀態,所以我選擇逃避,不去看這類題材的電影。
之所以再看,是因為在週末的早晨看完一部電影之後,興趣高漲,還想繼續再看,但是一時沒有儲備什麼電影,剛好看到這部電影,評分還不錯,於是就點開了。想著,不怕,就是看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又不是真的,都是演員演出來的。這樣想著,心裡好多了。
不負期待,整個劇情還是不錯的,有姚晨、馬伊琍這些戲精在,演技也是沒的說。從這部電影裡,讓我看到了做一名合格的母親,需要具備什麼最起碼的條件。
先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吧。劇裡明線暗線有很多條,比如李捷(姚晨飾演)尋找女兒,孫芳(馬伊琍飾演)孩子的病情,還有朱敏的離婚官司等等,這裡暫且就以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媽媽為線索吧。
李捷是一位資深律師,在圈子裡小有名氣,丈夫是主治醫師,家境很好,兩人鬧離婚,都想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馬伊琍扮演的這位媽媽,是一個相當苦命的人,外來妹,嫁給當地一個潑皮無賴,喝醉酒常常被打,孩子病了不管不問,無奈之下孫芳去酒吧陪酒賺取孩子的醫藥費,希望可以延續孩子的生命。
朱敏是一位全職媽媽,家境優渥,夫妻感情淡薄,到了離婚的地步,夫妻二人爭奪孩子撫養權,朱敏因為沒有經濟收入處於劣勢。
以上就是三位媽媽的具體情況了,可以看出,沒有經濟收入,作為一個媽媽想要擁有孩子的撫養權是很難的,法律只認有撫養能力的那一方。
朱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從懷孕到把孩子一點點養大,這期間付出了多少辛勞不算,到頭來卻因為沒有收入,就喪失了孩子的撫養權。法律就要把孩子判給從來沒有給孩子做過一頓飯的父親。
孫芳也是,因為沒錢,在孕期受丈夫虐待不敢離開,想著生完孩子就好了,可是對於一個習慣性打人的惡魔來說哪有什麼就好了,生完孩子依然不改本性,一看是有病的女娃,還要求扔掉再生。
媽媽自然是捨不得,帶著孩子出走,為了看病是受盡了磨難。為了幾千塊錢,別人不敢喝的酒,她硬生生喝下;為了節省開支,在醫院吃別人的殘羹剩飯;為了撈錢,她不惜犧牲自己的感情和身體;為了交醫藥費,能借的錢也都舔著臉借了。
最後,還是交不上醫藥費,護士硬是把孩子從床位上拉走,孩子的哭喊聲,把一個母親的心都揉碎了,給醫生下跪也沒辦法。
你看,沒有錢,不僅當不了母親,連起碼的尊嚴都沒有了。
李捷算是好的,夫妻感情沒了,要離婚,可以光明正大去協商孩子的撫養權。有錢有知識有體面的工作,這些就是她有底氣的資本。
想要在這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最好能做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一方面實現經濟獨立,另一方面利用業餘時間高質量陪伴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很難,當一個好媽媽比當一個好爸爸難太多了,我又何嘗不知道這很難。
上班就照顧不了孩子,照顧孩子就上不了班,這是多少媽媽的癥結所在啊!
就拿我個人來說吧,上班需要早出晚歸,不得不把婆婆請過來幫忙照看孩子,又想看看書寫寫東西,時間就更緊迫了。每天晚上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關注孩子的心情,跟孩子聊天,陪孩子閱讀。週末好不容易休息一天,還要想著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
這一系列的事情坐下來,基本是癱在床上的。這裡,還不講夫妻感情的維繫,婆媳關係的維繫,光想想,就已經壓力山大。
現實社會對女人真的太殘酷,尤其是中年女人,如同姚晨在這部電影裡所說的:這個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很高。
這就是現實,但是我們還不能逃避。因為你不去做,你就會被社會淘汰,你就會成為生命的弱者,你生的孩子就會送到那個男人身邊。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自己變強大。不是去做女強人,而是竭力去做一個不被生活打垮的強女人。
得學會,自個成全自個!
-
19 # 90式青春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不算事一個職業。”
近幾年,國內的高質量電影越來越多,有像《戰狼2》一樣的個人英雄主義,也有像《紅海行動》一樣的團隊作戰,也有《我不是藥神》關注癌症病人,每一部作品都是口碑和票房雙收。 但是這些作品的共同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主角都是男人,男人可以以一敵百,可以保家衛國,可以幫助癌症病人。 女性角色則更多的是錦上添花,很少成為大家關注的物件。
《找到你》則是完全透過對三個完全不同命運女性的刻畫,讓觀眾將注意力轉移到現代女性的身上。
三個女人,三種不同的命運,卻遭受著同樣的殘酷在《找到你》開始,就是李捷翻著垃圾桶尋找女兒多多的畫面。幹練的打扮,精緻的妝容,在得知女兒失蹤的那一刻,全部都不重要了。 在歇斯底里之後,是警察局中大家對這個母親的指責,是婆婆和老公對她的質問,沒有任何人關心剛剛失去女兒的她。
孫芳,是偷走多多的人,她出身在農村,與新婚丈夫結婚的第一天,就遭到了一頓暴打,可是她沒有選擇離婚。 後來,她懷了孩子,一位丈夫可以收斂一些了,結果孩子生下來卻是個得了先天性膽道閉鎖症的女兒,醫生診斷孩子活不過兩歲,而這期間,還需要高額的醫藥費來對孩子進行治療。
本來就已經對孫芳生的是女兒耿耿於懷的婆家,自然不會出這個醫藥費,孫芳走投無路,只能一個人帶著孩子離開。 為了給孩子治病,她去陪酒,陪睡,做最低階的工作,但是仍然湊不夠治病的錢,在醫院中,床位硬生生的被李捷搶走了。
最後,孫芳只能看著孩子在自己的懷中死去,卻毫無辦法。 失去孩子的孫芳,還能想到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找到那個搶了她床位的女人,搶走她的孩子。
朱敏,一名高材生,卻在事業上升期懷孕了,她為了孩子放棄了工作,做起了全職太太。
在別人眼中,她是個富太太,天天花老公的錢。但是實際上,她卻要兼顧家裡的一切日常家務,還要承受丈夫出軌帶來的心理打擊。 最終,她所有的付出卻成了法庭上擊敗自己的武器,只能選擇自殺來面對這殘酷的世界。
李捷、孫芳、朱敏,他們是三種不同女人的代表,全職太太,職場媽媽,農村婦女,他們都是母親,孩子是他們的軟肋。
李捷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為了不讓自己因為婚姻失敗失去孩子的撫養權,努力的工作,結果換來了丈夫的出軌,孩子的失蹤,婆婆的指責。 孫芳為了給孩子忍受丈夫的辱罵和拳打腳踢,做著最低階的工作,結果還是沒能救下孩子的命。
朱敏明明是名校高材生,為了孩子放棄了工作,但是卻也換來了離婚收場,最終還因為是全職太太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失去了孩子的撫養權。
這些看起來似乎有些戲劇性,可是每天都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都說越來越多的女孩子不敢結婚,可是為什麼呢?男人只要可以掙足夠的錢,就可以被這個社會無限的包容。女人卻要在結婚後就擔負起生孩子養孩子的重任。 放棄工作,懷胎十月,等生完孩子去工作,公司的情況早已經物是人非,行業的發展已經把自己甩在了後面。
如果不去工作做全職太太,卻會逐漸的跟世界脫軌,逐漸失去自我,然後或許就成了第二個朱敏。
為什麼女人很怕到30歲,男人到了30歲,有妻子幫自己分擔家庭瑣事,但是女人在30歲則面臨結婚、生子、婆媳關係、夫妻關係等等各種問題。 最近的一個綜藝《女人30+》就講述了娛樂圈的女演員到了30多歲遇到的各種問題,被市場淘汰,被觀眾遺忘,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陳喬恩在節目中說,女生要活的有底氣一點,秦嵐在節目中說,如果男人也可以懷孕就好了,我也可以負責賺錢養家。
可是現實中,這些好女孩卻成了別人口中的“剩女”。 這還是有著高收入的演員行業,而社會中更多的則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女人,她們掙著幾千塊錢的工資,卻還要餵養孩子,處理家務。
生活的艱難讓她們慢慢的熬成了“黃臉婆”,可是卻沒有人真的可以看到她們的付出。
《找到你》說的是找孩子的故事,實際上是幫女性找回自我每一個失敗的婚姻,都不是一方的責任。
很多人只看到了孫芳在做低階的工作,卻不知道她有一個天天賭博暴力的老公;別人指責李捷光顧著工作弄丟了孩子,卻不知道她有個出軌的老公;法院只看到朱敏沒有能力掙錢照顧兒子,卻不去指責那個只會花天酒地的丈夫。 她們嫁給了一群自私的丈夫,接受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指責,忍受著失去孩子的痛苦,她們早就已經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
起初以為《找到你》就是講了找女兒的故事,看完之後才發現,原來在找孩子的路上,她們也逐漸找回了自我。
《找到你》不僅是成功的改編 還是關注女性電影型別片的一個起點《找到你》是根據韓國電影《消失的女人》改編的,原版的主演是孔孝真和嚴智苑,這部電影獲得了韓國電影大鐘獎的最佳女演員、最佳劇本,以及青龍獎的最優秀女演員獎。 《找到你》劇情並沒有做太多的改變,而且在演員的選擇上,姚晨和馬伊琍的強強聯合,為影片加分不少,雖然這兩個演員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她們卻完全打破了以往的熒幕形象,將兩個主角自然深刻的詮釋了出來。
這是一部很成功的改編,不管是在觀眾的接受度上,還是在各大頒獎典禮的評委眼中,這部電影都得到了應有的重視。 同時,這部電影也是女性現實主義題材的起點。曾經有不少講母愛與尋子題材的電影,可是卻沒有一部電影真正落實到關注社會女性的處境上。
這部電影在宣揚母愛的同時,也在尋找女性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自我與家庭的平衡點。雖然不管是在電影中,還是在現實中,這個平衡點仍然在探索中。但是至少,大家開始尋找,這就是一種進步吧。 都說媽媽是超人,可是媽媽也想要做自己,只是總有各種枷鎖一點點困住她們,究竟何時,女性才可以真的活成精彩的自己呢?
回覆列表
剛看完點映的電影找到你,這電影是會計的菜,所以還挺喜歡的。而且有主演姚晨現場分享她的表演故事和拍攝經歷,可以說臺前幕後全方位瞭解了這部文藝片的故事。
導演呂樂很人文,無論他以前當攝影,拍的漂亮媽媽,有話好好說,一九四二,畫魂,還是後來當導演的美人草,十三棵泡桐,作品都比較有人文色彩。這部聚焦失蹤兒童題材的電影,拍得很有市場野心,主演是姚晨和馬伊琍,人氣,名氣,演技,都有,選角也很適合。
本來很簡單很普通的一個故事,拍得有懸念,有劇情,還比較戳人,催人淚下。所以這種電影適合透過點映聚集口碑,電影現在也大範圍開始點映,力拼國慶檔。
雙女主,孩子,失蹤,都比較抓女性觀眾的眼球,特別是媽媽群體,而他們又很容易帶上男友或者老公去看,現場流淚的女生不要太多,男生負責遞紙巾就好了。
其實呂樂導演還是比較剋制的,從馬伊琍演的那位母親的苦情戲上就能看出來,比較收著演,極致母愛還算隱忍。而馬伊琍的表現也確實讓人驚喜,不看介紹幾乎認不出來。
相反,扮演丟失女兒的律師的姚晨,反倒用了外放式的表演,淚點也幾乎都在她那個角色李捷身上。可以看出姚晨可能比較久沒演電影,能量很足,把本來相對單薄的律師演得很出彩。
兩位女主撐起了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因為國內女演員一般結了婚生了孩子過了三十五歲,就很少有角色可選,特別是電影,所以有這樣一部電影,姚晨和馬伊琍應該慶幸,所以很拼,即使拋去孩子失蹤的催淚梗,在找孩子過程中的懸疑,對社會各階層的展示,也都很有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