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譚倫

    孫子兵法中提到當把對手逼到絕經的時候,對手必定誓死反抗,這樣的結果就是雙方損失太大,給別人留活路就是給自己留活路,這可能就是絕地求生的道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真正的含義是用強大的軍事思想心理讓對方放棄抵抗但前提是要出師有名!任何時候都有其規則,戰爭有戰爭的規則!不安規則走會越走越糟糕!何為規則,規則就是公道

  • 2 # 老豆224876384

    戰爭的最終是贏,為了贏得勝利,可以不擇手段,例如背水一戰,破斧沉舟,這些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凡是戰爭按規則而為的,那是趙括的紙上談兵是不行的,如商鞅騙他的朋友,然後拋杯而殺之。在朝鮮,志願軍常在佛曉而進功,美國佬不是說,志願軍不按規則打仗嗎?反正就按李雲龍的做法,贏就行。

  • 3 # 使用者楊楨楠

    中國人有個名詞或叫:狗急跳牆或叫漁死網破或叫困獸猶鬥。諸如種種都是說在絕境中的求生欲。故生與死是世間萬物的本能反映,即是相對的,又是互補的。這種互補性往往具體地表現出來便是:氣與勢。故我國古代軍事家孫武曾說『圍師必闕』以洩其氣勢。人之悲哀莫過於心死,軍之悲哀莫過於去勢。就是這個道理。

  • 4 # 失去航線的孤舟

    如果網開一面,也就不能叫做十面埋伏,所以韓信並沒有網開一面,而是將楚軍團團圍住,不讓其逃脫,而後四面楚歌,瓦解楚軍軍心。項羽不得已率軍突圍,突圍成功後,只剩下800騎,最終將項羽逼死在烏江。

    淮海戰役最後階段,華野將杜垏明兵團團團圍住,也可算是十面埋伏。不斷用廣播勸國民黨軍隊投降,瓦解其軍心,開始只有三五個人過來投誠,最後是營連建制的投奔過來。在其彈盡糧絕之後,發起總攻,杜垏明集團全軍覆沒,杜垏明也被我華野活捉。

  • 5 # 布衣尋道

    面對鬥志頑強的敵人,圍三缺一是十分重要的戰術。以戰爭視角看也有幾個層面的意義:

    1、降敵鬥志,避免敵人死戰,增加損傷。人在必死環境下會激發出超出尋常的狀態。所謂“哀兵必勝”,逼迫太緊只會徒增變數。

    2、促敵分化,面對死亡,大多數人無法剋制內心的恐懼,然而為爭取一線生機,也常出現神來之筆的英雄,但是,一個明確存在的退路,反而可以限制這種突破常理的奇思妙想的產生及執行力。

    3、宣我仁義,彰顯一種不趕盡殺絕的態度,讓敵人或潛在敵人的敵意弱化,獲得道義上的正面形象。

    總體上講,攻心為上是根本原則。

    當然,這僅是從戰爭的功利主義角度,考慮的現實意義。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文化理念的對抗,從更深遠的層面還有更深遠的意義。

  • 6 # 老龔166916589

    韓信十面埋伏計圍困霸王,網開一面,自己親臨前哨採用引誘之計,韓信與項羽武拼本打不過項羽,打打退退,就這樣項羽不捨,想活捉韓信,深入陣地一瞬間,韓信不見了,他知上當了,回頭想跑這時只見外三層,裡三層,都是漢兵,見有條出路漢兵較少。又上當了,這是韓信按排的一條死路,項羽那裡知道,一直衝出去,是橫著一條烏江。無路可走了,渡江不願而自盡烏江。

  • 7 # 靜夜思160519196

    項羽的軍隊四年來征戰不休,無一日不戰,士兵們早就厭戰了,韓信,張良抓住這個心理弄出來八面埋伏,四面楚歌,瓦解了項羽軍隊計程車氣和鬥志。

  • 8 # 素素56792842

    謝謝先生邀請!布衣尋道先生講的清楚,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高袓與項羽多次交手,相互之間曾經都有出手殺死對方的機會,確都沒有動手,自古英雄都具備相互欣賞的心理,英雄總會有共鳴之處,有意放走項羽和項羽曾經不動殺機異曲同工,戰場上貴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謝謝!祝新年快樂!

  • 9 # 德全不畏

    《孫子兵法》曰:“歸師勿遏,圍師必缺,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兵聖孫武告訴後人,用兵切勿和一心死戰的軍隊作戰。所以要給敵人留下一些希望,避免敵人拼死作戰。

    韓信深通兵法,被後人譽為“兵仙。”按常理來說,韓信會按兵法上說的,網開一面,給敵人留下一條生路。但是,事實上韓信沒有這麼做。韓信恨不得畢其功於一役,一戰就徹底消滅對手。

    因為對手太可怕了,對手是神勇無比的項羽。項羽只要存在一天,劉邦和其他諸侯就無法安心。誰知道項羽會不會象在鉅鹿和彭城一樣,突然來個大翻盤。

    據司馬遷的《史記》所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對“兵少食盡”的項羽軍,還要“兵圍數重。”包圍一重怕搞不定項羽,硬是包圍了幾重才放心。可見劉邦和諸侯的決心之大,項羽不死,就決不罷休啊。

    韓信對項羽是絲毫不帶客氣的。項羽發現不妙時,是怎麼辦的呢?《史記》載:“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韓信精心包圍了數重,還被項羽的800多人擊潰,突圍而去。要知道,項羽軍中已經飯都吃不飽了。項羽這支800多人的小部隊,是餓著肚子的打破了幾十萬人的幾重包圍圈。

    發現項羽突圍而去,韓信立刻派出漢軍的騎兵部隊窮追不捨。在烏江邊上時,終於再次追上了項羽。

    此時,項羽本可以順利渡江回到江東去的。臨上船時,突然覺得無面目見江東父老。於是項羽拒絕渡江,與剩下的人和漢軍死戰。隨從死盡後,項羽也身受重傷。項羽突然看到漢軍中有熟人,就說道,我送你個人情,你拿著我的頭去領賞封侯吧。然後,項羽拔劍自刎而死。

    項羽真的神勇無比,若是心理素質好些就安然無恙的回江東去了。真如此的話,韓信的十面埋伏就殺不了項羽了。

  • 10 # f紅望

    如果韓信果然給項羽留一個口子的話還叫團團圍困於壩上嗎?道是有個口子叫絕路!那就是農夫所指的沼澤地段,誰敢肯定農夫不是韓信讓一個漢兵扮演的?!又誰敢說擺在烏江上劃一小舟的亭長不是漢軍之一!問題是楚漢戰中已進入絕戰的最後堅段,劉邦韓信可沒項羽那麼大度。韓信是兵仙,在兵對兵將對將搞硬拚韓信肯定不行!所以韓信不動什謀永遠勝不了項羽,況且漢軍有一個強大的領導集團,有頂級的計謀人才如陳平、張良、肅何包括韓信!

  • 11 # 曉樂歷史庫

    我覺得韓信與項羽是英雄惜英雄,但是項羽根本看不起韓信的。

    這一戰雖然項羽輸了,但是韓信或許並不想殺他,或者想把項羽活抓,但項羽寧願死也不可能被活捉,這一切都因為他是西楚霸王。

    另一種說法,韓信留的口子是一片沼澤地,走不通的,而且即使躲進去了,也會被發現,終歸難逃一死。

  • 12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字典釋義就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這是個成語,典故就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

    此戰,劉邦勢在必得,軍事上全權交有韓信謀劃指揮,政治瓦解上,先用了四面楚歌一計,開打後,又放出話,誰斬項羽首級,賞千金,封萬戶侯。得勢之下把項羽虐成渣的心態,全無一絲遮掩與憐憫。

    真不知題主說韓信“十面埋伏”,還留口子,網開一面,從何憑何據發出此問??

    藉此您這一問,額就嘮叨幾句,可能成了回答偏題,還望見諒。

    韓信,後人稱之“兵仙”,軍事之能,縱橫歷史,出其左右者,還真鮮有。劉邦若無韓信助力,真的歷史要改寫。但,但,韓信用兵陣用戰術,佼佼者無愧。政治頭腦上,小學水平。或許心中只想認知,看,劉幫大哥,你的能得天下,我出多大力了費多大心了,你就是不感恩,你也得忘不了我這小弟吧!但他忘了一點:飛鳥盡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

    韓信後來的結局,我不用細講了吧?劉邦用著他時,應允他5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光不殺,見君不殺,見鐵不殺。事實呢,還是一命冤西。

    十面埋伏!假設司馬懿會怎麼做?假設司馬懿穿越到韓信身邊,又會教他怎麼做?

    什麼十面埋伏,那時給自己挖坑。擺個九面埋伏或八面埋伏就行了。讓項羽別隻剩下八百人,無臉回他根據地,故意讓他帶上三五千的回去,有個念想,東山再起。你已挫得他元氣大傷,讓“殘缺”的項羽復仇之火別熄滅好了,你隨時可撲滅他。有項羽這股殘勢制掣,劉邦什麼時候,也得拿你當爺,用著你,不敢滅了你。

    或許以及假設,韓信能對陣諸葛亮的話,諸葛丞相也得皺眉。但在政治權謀上,韓信,你在司馬懿面前,真是個小學生。

    信筆拈來,言有不確處,還望同好賜教指正。揖手。

  • 13 # 哀寒

    如果韓信不留一個口,那麼項羽很有可能作困獸之鬥,也就是破釜沉舟,向死而生,激發士氣,甚至是衝出包圍。

    韓信留一個口,項羽就會看到活命的希望,同時製造一種我能衝出包圍的假象,迷惑項羽。只要有一點希望人都不會放棄,也不會拼命。而明面上一點希望都沒有,就會拼命,就如同輸紅了眼的賭徒。

    類似於彈簧,你給他一點力,就不會彈起。而非常用力壓到底就會反彈。孫子兵法有曰,不與窮寇拼命。韓信一生用兵用險,自然瞭解此點

  • 14 # 雲跡樂談

    韓信“十面埋伏”擊敗了項羽這種說法還是比較流行的。可是《史記》《漢書》等正史並沒有相關的記載。

    有記載的一個是《前漢書平話》:“垓下聚兵百萬,會天下諸侯,困羽九里山前,信定十面埋伏,逼羽烏江自刎,萬里江山一歸漢業。”該書由元人編刊,敘事主要依據正史,細節多采用民間傳說、元曲劇目等。

    另一個就是琵琶曲《十面埋伏》,氣勢磅礴激昂,確實好聽。但此曲產生於何時尚無定論。明王猷定(1598-1662)著《四照堂集·湯琵琶傳》一文中有相似記載。曲譜最早見於公元1818年的《華秋頻琵琶譜》。

    所以可以推測,韓信“十面埋伏”擊敗項羽,是後代話本小說為了豐富情節、渲染氣氛,以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杜撰的手段。琵琶曲是對歷史的一種藝術再創作。但隨著廣泛的流傳,人云亦云,也認為這是史實了。就像現在火爆的電視劇也洗白了一些歷史人物。

    《史記》說的是,漢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各路聯軍合圍垓下,要包項羽的餃子,氣吞山河的項羽怎肯束手就擒,和韓信剛正面。韓信先進軍不利,退後,左右兩翼大軍殺出,自己再反殺一波,項羽大敗。晚上,漢軍嗨唱楚歌,唱得楚軍思鄉情切,毫無鬥志,唱得項羽大驚,以為漢軍盡奪楚地。

    晚上,項羽帶領八百騎兵向南突圍成功,渡淮河,走陰陵,被老農騙到沼澤地裡來了一波減速,後面灌嬰率領的五千騎兵追上了,等到了東城,無法脫身,身邊也只有二十八騎了。勇猛的項羽帶著二十八騎硬是在五千漢軍中縱橫一波,證明自己認為的非戰之罪,實天亡我。最後來到烏江,發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感嘆,自刎而死。

    十面埋伏不存在,網開一面更不存在。實力上,項羽只有征戰多年、人困馬乏、缺糧少助的十萬楚軍,再加上漢軍一曲楚歌揚,楚軍皆斷腸,哪有什麼軍心;漢軍劉邦、韓信、彭越、劉賈、周殷等率領六十萬大軍。態勢上,楚軍已被漢軍合圍。這種情況,要麼是打殲滅戰,要麼是先圍而不殲,甕中捉鱉繼續消耗,最後還是殲滅。

    垓下之圍,可以說是劉邦苦心經營多年大戰略包圍項羽的最終成果。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機會不易,失不再來,不可能放棄的。心理上,劉邦被項羽在區域性戰場上吊打多年,早就怕了,恨不得項羽早點失敗死去。所以不惜封賞韓信、彭越,讓他們速速帶兵合圍項羽,畢全功於一役。

  • 15 # 帥爸1092

    攻城的時候,有一種打法叫圍三缺一,就把城的三面包圍,留一面讓他們跑,這樣攻城傷亡小,而且逃出去的兵很好追,耗無戰鬥力。

  • 16 # 長島男爵

    1.垓下之戰總指揮是劉邦,韓信只是前軍指揮而已。

    2.十面埋伏並不見於史書。

    3.四面楚歌確實出自《史記》,但是是張良的計謀並不是韓信。而且四面楚歌也很有可能是虛構的,因為沒有辦法讓軍隊齊唱楚歌而另對方能夠聽到,訓練度達不到那種程度也沒那個時間去訓練,而如果不能齊唱所謂楚歌也只是噪音而已。

    3.前軍韓信部於項籍接觸以後敗退,靠孔藂的左軍和陳賀的右軍攻敵中路才穩住局面,最後楚軍被分割包圍,項籍突圍,被灌嬰追擊斬殺於東城。

  • 17 # 帝國烽火

    楚漢相爭一打就是四年,劉邦項羽在鴻溝對峙,韓信卻在北方攻城拔寨,並且打敗了項羽部將龍且帶領的20萬大軍,龍且的失敗讓項羽感覺到了一絲絲害怕,所以他開始了與劉邦的和談,雙方決定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歸楚。

    鴻溝議和之後,項羽帶著部隊準備返回彭城,但是劉邦在謀士的提醒下,認為現在是發動對項羽進攻的最好時機,所以中途折返,並且要求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合兵一處。但是韓信等人並沒有來,劉邦在張良的提醒下,給韓信等人更高的賞賜,韓信這才出兵合圍項羽。

    項羽得知劉邦背信棄義,加快急行軍的速度,但是最終還是被追上,並被圍困垓下。根據《項羽本紀》記載: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項羽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下,加上張良的四面楚歌,楚國戰士已經喪失的鬥志,若是等到天亮,漢軍發動總攻,那麼楚軍在士氣低落、人員又少的情況下必定失敗,所以項羽決定趁夜色突圍。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項羽夜色突圍只帶了800人,將十萬人的大部隊留下來做為掩護,因為大軍一旦行動,必然會被漢軍所發現,所以項羽只能帶領少量人馬突圍。到第二天白天漢軍才發現項羽逃跑了,灌嬰帶著5000起兵追趕,最終在烏江逼迫項羽自刎。

    從史記的記載來看,項羽的突圍不能確定是否是韓信留有缺口,在我看來韓信留缺口的可能性很小。古人講圍三缺一,但是那是需要將大部隊放行的缺口,韓信很顯然沒有這樣做,如果只是將項羽少量的部隊放行,即使是項羽衝出重圍,漢軍派遣一支騎兵就可以追上項羽,項羽最終還是逃不了漢軍的追繳,這種放行的意義不大。

    總體而言項羽的突圍與韓信沒有很大的關係,他能突圍出去主要的原因是利用夜色,加上十萬大軍作為掩護,這才能有小股部隊突圍的可能。

  • 18 # 愛上清晨的那一縷陽光

    所謂的十面埋伏就是怎麼去算計別人,項羽打仗都是光明正大,勇往直前。彭城之戰三萬軍隊就擊退劉邦及各諸侯幾十萬聯軍,還差點活捉劉邦!項羽是真君子,說一不二。劉邦乃真小人,反覆無常!項羽輸就是輸在他的性格上,而不是他不會用兵打仗!古人有云:兵者詭也。而韓信用兵就把它發揮到了了極致!

  • 19 # 天堂1999

    我也來吹一波

    圍三闕一兵仙韓信發明的戰法之一,給予敵軍有逃生的希望,瓦解敵軍的鬥志,取得過很多奇效,這是赤裸裸的陽謀,無懈可擊。

    韓信嘲笑白起打長平之戰,雖然全殲趙國主力,但是自己也元氣大傷,秦國20年才恢復實力。如果對手是韓信,韓信早就趁你病要你命,根本不給秦國拖20年的機會。

    再有貌似無敵的孫武,伍子胥,3萬兵縱橫天下,魏國武卒橫行一時,如西方之斯巴達,古羅馬兵團後來此等強兵都煙消雲散。就是他們不懂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特點,他們每戰必將敵軍趕盡殺絕,而自己的損失也很大,最後老血流盡,遇到絕境被擊破就全滅了。

    歷史上,精通此等兵法的人有成吉思汗,林育榮等,他們都基本是一生不敗。

    當然這只是韓信圍殲戰慣用的招數。韓信更加厲害的是撒豆成兵,極其高超的練兵技術,昨日還是敗軍之將,農田村婦,經過韓信一調教就成了戰兵,幾個月後,面對項羽,龍且,章邯等人精銳的軍團居然能正面擊敗之。

    當然韓信也不是兵家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只有勝利的象徵,一生無敵,五國元帥的蘇沃洛夫。

  • 20 # ____雅各布羅

    十面埋伏:01.漢營統帥漢王劉邦,02.漢營軍師成信侯張良,03.前部正印先鋒官齊王韓信,04.前部左都尉孔聚,05.前部右都尉陳賀,06.漢營左翼統領周勃,07.漢營右翼統領陳武,08.漢營遊騎統領灌嬰,09.漢營第二路先鋒官彭越,10.漢營第三路先鋒官黥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到安東尼組成三巨頭,雷霆新賽季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