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315誠信專案導航網
-
2 # 雨薇徐紅霞
要學會掙錢也要學會攢錢,生活中我們要努力賺錢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攢錢,不能奢侈不能浪費,因此單從問題本身而言,錢是掙出來的.我們不能一味的當守財奴。
-
3 # 小人書鑑賞
錢既是掙出來的,又是攢出來的!因為:
1、你不掙錢哪來的錢攢?
2、要你掙錢是激勵你,讓你攢錢是要你學會理財,讓錢能生錢,也就是在掙錢。
所以說二者都對,你光會掙錢不會攢錢也不會有錢,只會攢不會掙更不會有錢。
-
4 # 首席投資官
對於時薪高或者行業發展潛力大的人來說,錢是掙出來的。曾經有個說法,大概意思就是比爾蓋茨如果丟了三千美元,他應不應該回頭去找。按照一般人的常理,他應該回去找,但對於比爾蓋茨,他的最優選擇是放棄尋找這筆錢,因為他的時間太珍貴了,每秒鐘賺的錢都遠高於丟掉的三千美金,這種情況下何必把經歷浪費在不賺錢的地方上呢。
對於這種時薪高或者行業發展潛力大的人,時間是很值錢的,應該用於如何賺錢上,而不是為了多攢下錢,浪費自己更多的時間精力,從而得不償失。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一名行業前景不錯但工作很忙的人應該選擇租住離公司近,但是條件差價格貴的房子,還是離公司遠,條件好價格還便宜的房子?答案不言而喻,選擇近的,哪怕貴一些,因為年輕人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應該用於提升職業技能上,而不是上下班擁擠的地鐵裡。
同樣是上面租房子那個例子,如果是工作不忙,而且由於學歷、行業限制,未來上升空間有限的從業者,就應該選擇遠而便宜的房子,因為他賺錢的能力有限,平常也不忙,即便回家早也是看電視刷手機,不如選擇遠而便宜的房子,擠擠地鐵,還能給自己省點錢。
所以說,對於時間價值並不值錢的人來說,錢就是省出來的,我們經常看到超市搞活動送個雞蛋什麼的,一堆大爺大媽在排隊,年輕人幾乎沒有。一方面年輕人沒有老年人那麼節約,另外年輕人的時間很寶貴,不能浪費在這種收穫極小的事情上。
-
5 # 拙筆淡靜
答:這個問題,有點兒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一般人爭論類似問題沒啥實際意義。
其實它的內涵充滿了哲理:二者互為條件、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
試想,倘若不“掙錢”,何來“攢錢”啊?
反過去看,倘若“掙錢”一律大手大腳的一味“花空”,一點兒不懂得“攢錢”,無論掙了多少,結果不都依舊是“空”嗎?
-
6 # 東革冒個泡
錢不是掙出來的也不是攢出來的,錢是賺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得原因啦,一是因為思維不同,富人是想著拿錢掙錢,而窮人想著掙錢攢錢,這地方不行,換個掙錢多的地方在掙點,永遠都追不上通貨膨脹
-
7 # 東東東東東654
老公破產了,現在還欠債幾十萬。我覺得掙錢重要過攢錢,現在破產了人心怎樣一眼就看出來了,但是我相信老公會振作起來的,可以從頭再來,他又勤快又能吃苦。家裡有個店面,相信欠的幾十萬很快就能還清。如果單靠攢錢很久才能還清債務,能掙錢又省點的話,相信很快就還清。大家看到的話請給點鼓勵。
-
8 # 陽光666203
我認為需要兩者兼顧,既要開源也要節流,掙錢是開源,攢錢是節流,這樣財富才能正確積累,只要任何一方面做得不好,財富就會流失,這個需要正確認識。
-
9 # 旱洲之芽
人們生活在世上任何地方,都要活動,生存、競爭,延續活動發展,就要擴大生產關係,提高生產力。求生存,求發展,人對物質的需求,人對精神層次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在任何環境下,時間、空間的任何物質領域每個人都應該掙錢。掙錢存在於每個人當中,掙錢是一個正常的人必須解決的問題。不掙錢,怎麼生存,怎麼在社會上立足?如果不靠掙錢生活在當下社會,那是非正常的人,比如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歸隱的人,智力有障礙的人,不愁缺錢花的人(天生生下來就有錢)……現如今人們對掙錢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人認為掙錢是出賣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有的認為掙錢和賺錢不同,掙錢是打工,賺錢是做生意,還有的認為大多掙錢是窮人。其實我認為所說的這些都是掙錢,就算是乞討者也在掙錢,就算是世界首富也在掙錢,只是掙錢的方式不一樣。而在如今社會,人們對攢錢的行為方式卻是千差萬別。一般情況下,掙來的錢,沒有多餘的,也就談不上攢錢,有多餘的,可以攢錢。運用資本運作的,錢生錢的,攢錢可以說就是掙錢,掙錢也可以是攢錢。超級富豪及富豪們基本上不攢錢,像馬化騰,馬雲等。因為他們掙的錢都會讓其利潤最大化,攢錢等於是讓錢貶值。價值觀、人生觀不同的人,有的生活極其節儉,提倡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有的在於其生活取向,比如超前消費,愛好某方面的事情或獨鍾於某物,不惜耗費巨資。
那麼錢是攢出來的還是掙出來的,從不同的層次和角度,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思維來理解是不一樣的。直觀的方面來說,掙來的錢有多有少,但攢錢持之以恆會越來越多。因此,我認為錢還是攢出來的,保持合理的消費,儘量多攢錢必備急需。
-
10 # 南宮踏星
掙錢和攢錢不是互相孤立的,也不是互相矛盾得。
錢要又會攢又會掙,邊攢邊掙,邊掙邊攢。一個人能不能最後成功緻富,是要有特定得特質的。
大手大腳胡吃海喝有點錢搖頭擺尾的人,你看看結局有哪個是笑到最後的。曾經有過錢不算錢,曇花一現也不算數。最少要保持到三代吧。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很極端的忍。一種人很會享受很懂的生活,不管給他多少錢,都能找到地方花,這種人偏偏叫你沒錢。
有的人錢很多,生活十分單調無趣,不知道怎樣享受,有錢不知道怎麼花。
事實上,沒錢的人第一是攢不住錢,第二心思都在玩個花錢上面,喜歡享受,沒心思掙錢。
有錢的,心思都在掙錢上面,沒有花錢的慾望。所以越贊越多。
所以,錢是努力掙細心攢出來的。
-
11 # DAIWEI3179136476
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不掙錢,就沒有錢(不包括啃老,啃小),怎麼攢?不攢錢,掙800,花一萬,還是沒有錢。最好是多掙,還攢錢。在這個問題上,人們的想法不一。就像小品《不差錢》裡的兩個觀點:“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人生更大的悲哀,人活著錢沒了”。大多年輕人,和一部分上歲數的人堅信活在當下,享受生活質量,超前消費。而絕大多數中老年人,從苦日子過來的,知道錢的重要,一分錢難到英雄漢,捨不得花錢。不過也有一部分老年人,覺得年輕的時候沒錢沒享受,覺得時日不多。抓緊享受,花的又不是自己的血汗錢,花著不心疼。辨證的說,應該是勤儉持家才對。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掙錢。具體到花錢,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別學大款,買名牌,開豪車,住豪宅。因為這不是一般人能負擔的起的。量入為出,最起碼收入的三分之一攢起來,應急。有人說的“省著省著,窟窿等著”那是給自己入不敷出找藉口而已。不省就沒窟窿等著了?孩子上學,買房,結婚,再就是誰敢說自己不得病?又有誰一輩子沒遇到意外?還是父母的奉養……所以古語,勤儉持家。絕對是真理!
-
12 # 河山59286680
答,回答這個提問時,我想起了家庭的分工,丈夫在外辛苦地去掙錢,養活著整個家庭,好老婆不但把家庭調整著幸福美滿,還給整個家透過勤儉持家,還攢了一筆令人心動的資金,不久的將來全家人都會住進四室兩廳兩衛的新房,這就是夫唱婦隨,天衣無縫,默默配合的夫妻生活,難怪左鄰右舍的居民都誇獎著這個家庭有個會掙錢的丈夫有個會攢錢的妻子,真是幸福的一對!
-
13 # 光芒萬丈34957
錢不是攢出來和掙出來的,是想出來的!
08年美國次貨危機後,中國為了保農民工就業,推了出了四萬億投資,把房地產列為支柱產業,予以大力扶持。
很多人看不到機遇,以為中國不會步美國後塵,炒房會發生次貸危機,都不敢投資房地產。
當房價飛漲,導致房租飛漲,導致物價飛漲,實體因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貨物出口不暢,迫切急需國內市場。
馬雲抓住機會,大力發展電商,提出了讓天下無難做的生意,免費開放淘寶給廠商,取得了飛速發展。
滴滴,美團,摩拜單車創始人借移動支付東風,推出了共享經濟,成為了億萬富翁。
而那些不炒房,不玩移動互聯的個人和公司成了失落者。
現在國家不讓炒房,去槓桿扶持實業,馬雲推出盒馬鮮生,從線上走向線下,向新零售進軍。
他們賺到了常人一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就是靠思想賺到的!
-
14 # 太極雲飛揚
你應該問錢是省(存)出來的,還是賺出來的。
現在已經不是靠體力打天下的時代了。想發財還是要靠腦子。
事實上光知道省錢是沒有用的,也發不了大財。
很多人,一直想存錢買房子,希望存到足夠的錢去買,最好付全款。結果呢?越往後,越買不起了。有的人呢,省吃儉用,東拼西湊付了首付,住了新房,每月按揭。還個十幾二十年,有的還提前把錢還上了。你可以調查一下,十幾年前買房子的有幾個後悔的?十幾年前有幾個沒有買房,而後悔的?
現在是什麼狀態呢?很多窮人往銀行存錢,富人到銀行貸款。結果就是銀行利息趕不上通貨膨脹。窮人不至於越來越窮,最多維持溫飽。富人的錢卻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
小時候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理想,或者說幻想。全國或者全世界都給我一塊錢,我就有十幾億或者幾十億了。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在很多人、很多企業手裡實現了。比如移動、聯通、電信、騰訊。他們每天從我們手上也只賺幾塊錢。但是他們現在有多少錢?
有時候,錢不是賺出來的,也不是存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
-
15 # wu吳金泉
謝邀!本題講的是勤與儉的辯證關係。我覺得錢主要還是靠賺來的,儘管花錢會減少存錢量,但只要不斷去賺,錢還是總會有的。只要賺的錢數大於花費的錢數。就會有錢結餘。你不努力賺錢,再怎麼節省,即使你不吃不用,所賺到的畢竟是有限的。所有錢是要努力去賺努力增加進項。不增加進項再怎麼減少出項也是看得見的,它不可能超過總進項。故錢應該是賺來的。
-
16 # 德文智
一邊掙一邊攢,每個人都一樣。不同的是,掙得多還是花的多呢?如果說掙的多更重要,那就需要更多的知識,才能掙的多,但是學習又得先花錢,所以花對錢很重要。窮人攢錢比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富人攢錢一年銀行理財最少30萬,所以贊不讚錢首先看有沒有錢。看你想掙多少錢了,個人覺得正常靠勞動靠份工作一個月兩三萬差不多就到上線了,這個時候攢就很重要了,合理理財也能過的不錯,但你想要更多的錢就不是“掙”能解決了。 會掙還是要攢,不攢的話,今天掙五百晚上花一千,今天有錢再過幾年都能保證都能掙到錢嗎?必要時可以慢慢攢點,大家都說今朝有酒今朝醉,請問明日沒酒怎麼辦?過日子不好過,會掙時儘量攢點,以防到要花錢時卻發現手上沒存款。所以既要懂得掙錢,也要懂得攢錢,就是學會一定的財富管理,控制一定的消費比例,將部分資金用於穩定的資本投入,久而久之你才能感受到這些年原來掙了這麼多錢,也攢了這麼多錢。
-
17 # 琳曦愛生活
錢肯定是靠掙出來的。沒有掙到錢,攢什麼呢?難適攢空氣嗎?所以只能在掙到錢的基礎上再談攢錢。有人會說我的錢是祖上傳下來的,有的人會說是老公給的,其實也是祖上掙的,父母掙的,老公掙的,也有自已掙的。先談掙錢,再談攢錢。有了錢才有可能去攢(當然也有人可能會亂花錢),沒有去掙錢怎談攢錢呢?
-
18 # 猛禽950
不管錢是賺來的還是存來的,就談談錢是怎麼來的~
有大風颳來的(很巧的事不好遇)
有掙來的,
有搶來的,
有訛人訛來的,
有詐騙詐來的,
有被捐款捐來的,
有借來的,
有為賄賂領導送的錢,
……
不管錢的來路,光明不光明,大概錢就是這麼來的,
至於~存,
也有道理,多優秀的男人在外掙錢,沒有一個賢妻良母型的媳婦,沒有一個錢罐子似的媳婦,
漏底啊!
-
19 # 老兵4200
做為一個正常的人,錢如何來,只有透過自己雙手,艱苦努力,勤勤懇懇勞動所得,這樣得來的錢最乾淨,花著也最放心,也最踏實,別人也絕不會背後議論,說三道四。
因此錢如何來,一個基本規律,勞動創造財富。存和賺只能算是財富二次分配。
-
20 # 歐陽小木
先要學會存錢,一個月存500也好,這是習慣。
為什麼有的人中彩票500萬,沒幾年又變成窮光蛋,就是這個原因。
為什麼有的明星,還會窮困潦倒呢,也是這個原因。
工資5000的時候,有5000的慾望。
工資5萬的時候,有5萬的慾望。
一定要有好的金錢觀,不然再多的錢也能花完。
控制慾望是第一步,其實存錢給自己一個基石才是最關鍵的,讓自己隨機而動。現在如果有一個好專案,需要投資十萬,你可以賺到三十萬。
但這十萬從哪裡來呢?
這就是存錢的好處。
當然有人會說,可以借,借不到呢?別人不敢給你借呢?
所以還是要自己有。
有了錢才會有機會,有機會賺更多的錢,不然只能望洋嘆息。
記住:存錢和賺錢是相鋪相成的。一邊在存錢中尋找賺錢的機會。
一邊賺錢可以使自己存更多的錢,創造更多的機會。
回覆列表
有的人愛攢錢,捨不得吃,捨不得花,總想著等攢夠了錢就去幹這幹那,每天都在憧憬攢夠了錢的美好生活。殊不知,錢沒有攢夠的時候,在憧憬和等待中,日子就這麼匆匆過去了。有的人則花錢大手大腳,喜歡什麼買什麼,想幹什麼幹什麼,沒事再發發朋友圈,招來一片羨慕嫉妒恨。
做錢的奴隸,還是做錢的主人,當然你的地盤聽你的。不過小編認為,不管你的錢是賺的還是攢的,攢錢本身沒有錯,因為任何人的成功都始於人生的“第一桶金”。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味攢錢會讓你獲得貧窮的思想,把“活錢”變成了“死錢”,讓你錯失發財的機會;賺錢才能讓你辛苦賺的錢活起來,實現財富的增值,才能幫你成為富翁。
一個人所具有的思維的高度,決定了他將來可以擁有的財富的廣度。富有的思維創造無盡財富;而貧窮的思維造成真正的貧窮。真正的高手,擁有駕馭金錢的能力,善於在賺錢和攢錢中找到平衡點,用智慧去發現和創造最適合自己的生活。
1、你到外地工作需要租房子,同等價位下,你租哪一間?
精裝修-3
提供全套傢俱-2
2、你喜歡怎樣的家居風格?
別緻-4
簡約-5
3、你在名品店看上一件很貴的衣服,你會?
還是回頭再說吧-4
只要錢還夠用,就買下它-6
4、如果你的衣服和熟人撞衫了,你會?
還會繼續穿-5
從此束之高閣,不再穿了-6
5、本來這個月你的錢就很緊張了,恰好手裡又有幾張朋友的結婚、生日請柬,你會怎麼辦呢?
還是要應酬的-7
能推儘量推掉-8
6、你在家紡店看到一套很心儀的床上用品,但是你根本不缺,你會?
喜歡就買下來-7
看看就好了-9
7、你的逛街習慣是?
想起來就逛-9
有需要才逛-8
8、你制定計劃嗎?
是的-11
不會,就算制定了,也很少實現-10
9、有定期存錢的習慣嗎?
有-12
沒有-10
10、你出去玩通常帶多少錢?
儘量多帶,或者帶上銀行卡,這樣才會玩的盡興-11
不多-12
11、你和朋友通常是AA制嗎?
是的-15
不是-13
12、你在吃飯上比較省,會隨便吃點應付過去?
不是-13
是的-14
13、你喜歡買那些很好看的飾品或擺設?
是的-A
不是-14
14、你常常被銷售小姐說動嗎?
是的-B
不是-15
15、你逛街常常空手而歸或者只買了很少的東西?
不是-C
是的-D
[h1]財商測試答案[/h1]
[A.血拼型]
理財指數:☆
你完全沒有省錢的概念,你手裡一有錢就會上街血拼,而且買東西總是要買最好的,只要你手裡有錢可付,根本不管東西是否貴得超出你的消費能力。如果你手裡有張信用卡,你更加會無限制消費,就好像卡里的錢都是自己的。結果就是似乎每個月你都要過幾天慘淡的生活,以及在收到對賬單的時候痛下決心再不能這樣下去了,這種生活和情緒一直持續到薪水打進銀行卡,然後依然如故。
箴言:即使標榜為新新一族,關注的是生活品味而不是銀行存款,但如果沒有存款傍身,有事發生的時候,會直接衝擊你的生活質量。
[B.盲目型]
其實,你從來不會毫無節制的花錢,而且還很節省,但是似乎從月初到月末,你總是緊緊巴巴。但問題是你也沒給自己添置什麼或者享受什麼,你的生活質量依舊在較低層次徘徊。說到底,還是你這個人缺乏主見,很容易被銷售小姐或者促銷打折活動所吸引,而花錢買來一些好像佔了大便宜實際上既不實用又沒價值的東西。
箴言:省錢不是嘴上說說,而是首先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理財方針,然後靠自己的毅力去執行。
[C.理智型]
你是一個捨得花錢也會花錢的人,你買東西講求高品質,並不在乎價錢。但是你很有理智,面對潮流時尚根本不為所動,也不會被那些打折促銷所吸引。你通常只買必需品,而且有自己的消費重點,很少在商場裡到處流連、閒逛。你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消費族群,可能最後沒錢存進銀行,但絕不會把自己搞的狼狽不堪,人前風風光光,人後更是悠哉滋潤。
箴言:繼續下去吧,你是真正的理財高手,當然了,偶爾有些小感性,也算是平淡生活的新增劑吧。
[D.剋制型]
月光指數:☆
你深諳錢財之不易得,因此平時省吃儉用,買東西盡挑實惠的,常常流連於超市貨架的打折品。即使出去逛街或者朋友聚會,都會時時考慮自己的荷包,不輕易花一分錢。你對自己的生活有合理的安排,很少衝動消費,從不會讓自己的荷包見底,每到月底都會有一部分節餘。
箴言:如此單調的生活畢竟乏味了些,靠節衣縮食犧牲生活質量,換來存款數字的增長,豈不太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