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刀兄
-
2 # 夏天的風吹雨打
我是聽說了張嘉譯版的電視劇《白鹿原》拍的不錯才去讀的原著小說,因為沒時間也不喜歡追劇。說實話,陳忠實先生的這部小說在藝術造詣上的確是上乘之作,先生以真實的事件和人物為藍本,結合歷史的沉重和文化的內涵,為古老的關中大地譜寫了一部宏大的史詩。在我們品讀過的作品裡,能稱得上史詩的並不算少,但是對“史詩”這個詞的定義往往莫衷一是。而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能夠把一個民族的歷史和其中人物的命運組織起來,賦予它們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意義,讓一個國家的集體記憶變得更加豐富,我覺得這才是當之無愧的史詩。
-
3 # 稻丁亞村
最近正在讀楊絳老師的《我們仨》
人生路漫漫,唯愛常相伴;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擔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助相伴,不論什麼苦澀堅信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不是尋常的遇合。”
事物沒有意義,看我怎樣定義:
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不在於它辭藻華麗,不在於它情節曲折,只需要有一點點觸動心靈的真情。“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人間沒有永遠,我們能緊抓住的就是當下,好好珍惜和報答現在還陪在身邊的父母。在離別的日子裡,不會有愧疚和遺憾……
-
4 # 一嘉vlog
《活著》
推書原因:
不管怎樣,活著就好。
死了,就真的是什麼都沒有了。
而活著,才有後面的萬千變化,才能擁有未來。
這世界上,需要靠自己去爭取的,可不僅僅是面子,未來也是!
怎樣去爭取未來?
來來,別急,我教你——首先,你得活著,其次你得好好活著,最後,你還得活著,如此,便是《活著》了。
-
5 # 翌日影視
智慧時代:大資料與智慧革命重新定義未來
近幾年關於智慧化的概念不段出現,在這本書能找到一些未來的構想,雖然這個還有些距離,但不代表不會帶來。
如今大資料和機器智慧還會徹底改變未來時代的商業模式,很多傳統的行業都將採用智慧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同時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
從中也看到一些危機和機遇,未來我們如何工作,那些工作會屬於你,這些後說值得思考的。
-
6 # 蘭陵笑笑學生
《知堂書話》周作人著。
周作人號知堂,故稱為《知堂書話》。本書由著名編輯鍾書河整理編訂,作為一位從十餘歲起開始讀周作人文的書迷,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編輯印行周作人嗯文集。他在書前有這樣的定論:“在我所讀過的書評書話中,周作人的作品我以為可算是達到了上乘的標準”,比起從事文字工作的著名編輯,我看過的書話自然難以望其項背,因我看的書話不很多,所以敢斷言這是我看過書話中最上乘的作品。
相比他的哥哥魯迅,周作人更喜寫閒適的小品文。魯迅的雜文或短小精悍,一針見血;又邏輯嚴密,洋溢位魯迅深刻的思想魅力。周作人的散文平和淡雅,一字一句地讀,筆法雋秀又輕鬆自然。之前在文學史上了解過周作人,又見許多書友不斷安利、反覆訴說他散文的妙處。這本書話兩年前就入手了,一直被擱置未讀。這個假期整理書籍的時候把它找出來,讀了幾篇就放不下了,文風特別符合自己目前的喜好,加上又是“與書有關的書”,一口氣就把上冊的第一輯“談新書和舊小說”讀完,有許多新文學的內容,對魯迅的小說的人物阿Q等等的分析評價,自己多年來購書的經歷,凡此種種讀下來讓人愛不釋手。
周作人的散淡文字太可學了,全集以加入購書計劃,一等疫情結束回校就下單購買。如果愛讀散文,他的散文真心不能錯過。
-
7 # 文麗周
最近一直也跟隨日本禪僧鈴木俊隆《禪者的初心》。對我來說,影響很大。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只專注一件事情:
當你行走的時候,專心行走
當你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
二、培養一種儀式感:
發自本心的想做好一件事,想達到專注,需要一種儀式。儀式感會給人帶來重要的感覺。
還有第三點,今年盡力做到:微笑著從心底謙遜。
-
8 # 大樹青橙
本人最近在看莫言老師的《蛙》,一部很不錯的著作。
《蛙》 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也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該書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以細膩的筆觸、樸實的文字落腳於中國社會的一角。
本書與莫言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孃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佈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佈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紮,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本書採用書信的格式進行述說,同樣小說中很多地方使用了隱喻的表達方式,所謂的隱喻,就是用一類事物暗示另一類事物,隱喻不是透過表象來表現,而是進行隱藏或者比較的這樣一種認知的手法。進一步說,隱喻是在彼類相似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意會、聯想、解釋、說明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言語行為和文化行為。比如蛙的隱喻,人名的隱喻等等,對初學寫作者都有一個很好的啟發。當然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更能讀懂其中的味道。
讀書百遍,各有各的理解,這本書值得推薦。
-
9 # 邯鄲小飛俠
百年孤獨》我並沒有真正看完,只是大致瀏覽了一下,算是知道說了些什麼吧。儘管深層次的體會我沒有,那種深層次的共鳴也沒有。但是我還是覺得我應該寫點什麼,一些感觸,因文中人或是介紹的事帶來的感觸。
我喜歡一部小說,也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卻必定有能然我流露追憶、思緒紛飛、共鳴,人生的、生活的、哪怕是關於看待某人或是贊同某個觀點這個緣由。《百年孤獨》恰好擁有這點。雖然它刻畫的事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是其中的種種不正是現實的印射嗎?深刻的東西我體會不到。畢竟我經歷得不多,或許真實的我看到過很多,然而沒有深思,我又怎能理解。
人是矛盾的結合體,我非常贊同。因為我就是一個例子。對於《百年孤獨》我覺得它扣住了我的心絃。每個人心中、腦裡都有一個虛構的世界——天堂般或地獄般。《百年孤獨》的曲折離奇真正讓我感嘆,至少我內心的虛構世界沒有這麼繁雜,怎能不喜歡?怎能不對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肅然起敬。但是就算這麼多讓我沉浸的東西卻也讓我覺的無味,也許是因為我是個太實在的人,虛構到底是不可能的。而文中那樣曲折的故事情節更讓它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令我們大哭、大笑、引吭高歌和長吁長嘆。但是過後,過後這些都不只是一場心靈盛宴,能留下什麼?不過剎那間那些情愫。於是我不得不有點厭惡它,好像我內心那般完美的世界我也只會深藏,只由於那是虛幻。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沒看完全文或者是沒看到最後。我們肯定無法理解這句先在卷首的話的含義。但是我們應該可以揣度出全文主題,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吧。看完後,確實我的推斷沒錯。只是這如何興、如何衰細嚼誰能知道。有時吸引讀者眼球不需要太多的話語,也許只要一個懸念,一個引子,丁點兒可以揣摩卻讓人不敢確定的提示。
其實每個人都是布恩迪亞。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認為或是人們贊同值得談及的經歷;每個人都衝動過,做過錯事,被懲罰過;每個人都曾因為一個突然迸發的奇想幹過如今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坎坷的人生。只是它們有事情大小不痛、影響大小不同等等,同性質卻質量不同而已。
對於家族這個概念,我不是很清楚。如今的社會關於家族概念早已開始淡化。我們能觸及的越來越少。但是小說中的布恩迪亞這個家族卻是把興衰清晰呈現。發家也許並不需要某次奇遇,卻必定有一個能幹的第一人。衰敗不是金銀的多寡取決,只要族中人一代不如一代。這不衰敗又能往哪個歷史方向繼續碾動車輪。
最後,文中的種種人物關係使得我非常混亂,國外的種種理念也讓人無法理解。這是我想更深刻認識的阻攔,知道最終我也沒有衝破。觀念問題吧,有些東西改變很易,有些很難,也有很多不可能。
收筆處。我不得不評價下這部小說的結尾,充滿魔幻的結尾。原來整個家族興衰早已被一卷手稿記錄,且把這個構造的世界毀滅。讓人意想不到,也給我們一些關於此的聯想。
那個故事中的人是故事中一卷手稿裡的故事;那個故事卻又只是作者手中的一卷手稿;那我們呢?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否也只是上帝那些未知手中的一卷手稿中的故事?
儘管此不可能,但是看過這小說後我們又怎能沒有這樣的聯想呢?
《百年孤獨》讀後感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裡,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併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著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迴圈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著在文明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錘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於他也陷入了迴圈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美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迴圈,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迴圈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說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說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痴狂之時,亦或是發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著。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絡,統一起分散的力量。
儘管最後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於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
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對布恩地亞家族來說,孤獨是一種通病。或許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並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複的命運裡,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愛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布恩迪亞經歷,可以說是《百年孤獨》中,本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註定與無法擺脫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說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說。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出於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爭,引發了死亡;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群體失去聯絡,因而使得這個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這種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願像結尾的寓言所說的那樣,此後不會再有這樣一個家族,要揹負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說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說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痴狂之時,亦或是發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著。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絡,統一起分散的力量。
儘管最後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於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
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對布恩地亞家族來說,孤獨是一種通病。或許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並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複的命運裡,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愛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布恩迪亞經歷,可以說是《百年孤獨》中,本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註定與無法擺脫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說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說。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出於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爭,引發了死亡;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群體失去聯絡,因而使得這個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這種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願像結尾的寓言所說的那樣,此後不會再有這樣一個家族,要揹負百年的孤獨
-
10 # 眯眼觀世界
《嘉莉妹妹》是美國作家西奧多•德萊塞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小說沒有按當時流行的創作手法去謳歌美國社會的美好,而是反彈琵琶深刻剖析了美國社會的物慾橫流以及小人物在這種環境下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說,象徵著美國夢的虛無和破滅,讀來發人深省。
-
11 # 花開蝶自來tulip
一本風靡全亞洲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曾高居日本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這當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許多人認識這位日本人就是從這本書開始。全書以回憶為線索,表達了青少年面對青春期的孤獨困惑以及面對成長的無奈、無聊。村上透過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脫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強調了他在以後書中不斷反覆強調的主題: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
-
12 # 維妮熊美食vinibear
最近在看的書是催眠心理學,在家待著無聊就看看書,看這本書的其實是想放鬆一下自己,讓自己沉澱下來,在餐飲行業並人資管理專業領域,讀心理學對自己來說也是挺有幫助的。不是說為了催眠或者為了讀懂人的心理,而是讓自己瞭解到讀書的意義,並不贊同讀書無用論,讀書是讓自己發現新的問題等。
-
13 # 老男孩87
(墨菲定律)其實這本書如果能靜下來看,感覺是非常不錯的。裡面收集了很多曾經都沒有看到過的句子。 如果說墨菲定律並非是真理,只存在於人們的心理層面,但這些存在的確是人們能夠達成共識的。比如墨菲旅遊定律:有錢時沒時間,有時間又沒有錢。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狀態,至少是我的狀態吧。這些句子能夠讓我找到一種共鳴,生活中似乎永遠充滿了荒謬。
-
14 # 一葉之綠
最近,在讀黎芫著《所有失去的終將以另一種方式歸來》。精闢在於闡述不要只為失去的人生哀嘆不休,我們失去的,沒有真的消失,只是改變了本來的面目。在不遠的將來,會以另一種更好的方式,與我們重新相遇。我們的一生很長,但只要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夠迎來回歸的喜悅。可以一讀。
-
15 # 舒心心理
最近在讀[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徐胤譯的《精神分析引論》,作為心理學者必讀的一本書,作為酷愛深度剖析的學者必學的一本書,當然非讀不可了。
至於好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暫時當下心境無法說到極度透徹詳盡。
一好,喜歡作者的措詞談吐格調。大膽抒發自己的體會見解,大膽接受非議歧義阻止,大膽而又不失理性地闡明觀點,那氣度簡直像神仙般坦蕩從容。
二好,為作者鍥而不捨堅持自己精分流派的執著佩服。儘管他受盡當時社會的排斥,但歷經無數個春秋至今依然盛行並流傳,能不為他的堅守鼓掌嗎?想來只有作者知道他付出了怎樣的真實的研究,發現與總結吧?也只有那些為心理治療付出過真正虔誠的靈魂,才會有持續的認同,接納與傳承吧?
三好,作者的本我理論中關性慾的力比多,儘管從全面性來說有失一定的偏頗,作者本人也因歧義詮釋了除性慾以外還有人類生存的營養理論,榮格一度的融入與分離自創集體潛意識的概念理論,讓個體初始發展的本我層面更達到了一種完善,全面的內容。不管時世如何辨其中的是非善惡,終究弗洛伊德的性力比多依然成為一個焦點呈現在不同個體的生命旅程,終究成為一個問題,也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在當代文化潮流引領下,不能不去考慮,以及如何考慮的問題?
四好,對於上述問題,有心理學者用精分模式進入自己的嬰幼兒時期,瞭解自己從小與父母的關係,體會與父母膚覺的感覺,重新建立自己當下良好的認知,她明白這一方式可以徹底消除個體在男女關係上渾沌的聯絡意義,建立恰當的清醒距離意義。她深刻地理解著並吸納這一精神分析模式。她知道這是一種深刻的根本治療模式,需要用真誠的靈魂去述說,積累。
……
本書涉及生命拯救,應該讀!
-
16 # 腫瘤科高大夫
我最近在讀阿列克謝耶維奇寫的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切爾諾貝利的聲音》。
這是一部關於當時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親歷者的口述實錄。
書中採訪的很多人,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之中。
聯想到我們如今的疫情:
無論哪一次,在天災人禍面前,人類都是如此的脆弱,卻又顯得不那麼無辜。
人類對未知充滿好奇,卻也對未知充滿恐懼。
正是在好奇和恐懼之間,人類步履蹣跚的走到了今天,創造了高度發展的文明。
而這種文明帶來的優越感,讓人類為未知更加充滿期待。
所有的災難,都是人類對未知的一次探索,也是歷史給人類的一記錄重拳。
-
17 # 跳躍旋轉
最近在看高爾基的《童年》。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
高爾基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欺辱和折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自幼喪父,隨著母親來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家,不應該算是家,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而且視財如命,高爾基常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由丈夫打罵,發洩。這一切在高爾基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高爾基離開了外祖父家,開始進入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雜,在打雜期間高爾基飽受欺辱,但他還是堅持過來了。因為堅強、不屈服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他。
高爾基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事情一件接一件,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在俄國沙皇時期會是怎麼樣的人生呢?能在那不是人生活的地方活下來嗎?
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
18 # 平安62928612639
照看孫子的幸福的時光好快啊,不覺孫子滿月又十多天了,萌萌的小臉蛋,時不時地咧開兩道淺淺的笑靨,我每天雙手捧著他的小小身子,就像捧著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白天或是黑了,總是愛不釋手,愛孫的一呼一吸就是一字一句,字字句句扣人心絃;或哭鬧,或平靜都是一段一段耐讀的章節。
其實最近我非常想好好的讀一本書,那是陳列在兒子書櫃裡的一套嶄新的書《平凡的世界》封條還沒開啟,記得早些時候我和兒子說起過路遙的這本書,建議兒子有時間讀讀,可能兒子也是太忙,還未開啟。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略知一點,確實是一本值得廣大平凡的年輕人讀的好書,它的不平凡在於平凡的你、我,在追求夢想和幸福的路上會帶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
-
19 # 慢慢尋回我自己
讀一本好書就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更遠的世界,體驗自己沒有體驗的生活,讓自己更能全面的瞭解這個世界,從而容易走向成功現在的人是要終生學習的人,只有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新資訊,才能在資訊社會立足生存。不讀書那是會落後的,讀書還是一條很不錯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
20 # 最終還是失去你
最近在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這本書。極力向大家推薦一下。 這本書講述了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值得我們好好閱讀一番。這本書講述了無數英雄豪傑 仁人志士和暴君昏王。亂臣賊子 中華上下五千年 滄海桑田 朝代更新。在這五千年的漫長歲月中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在葡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中。大家無不為葡相如的足智多謀 機智勇敢所折服。讀了這本書 你就會認識處事謹慎。俸公守法的齙牙叔。磊落直爽。英勇善戰的廉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能征慣戰的衛青。大英雄霍去病以及歷代帝皇。 中華上下五千年前 這本書能讓我們領略到中華上上下下五千年燦爛的輝煌變化。認識許許多多不同性格的君王 臣子 將軍 體會這五千年悠久歷史的高深美妙。 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我是平頭哥。
回覆列表
讀過的有很多,在讀的不多,推薦我喜歡讀的幾個國內作家吧。周國平《妞妞》,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北大餘傑的《香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