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姐姐講史

    李鴻章是晚清不可或缺的人物,作為晚清重臣的他是晚清朝廷的頂樑柱。但是世人對他的評價卻並不高,雖然李鴻章在清朝大廈將傾之際扛起了重擔,但是卻不是個強硬的人,不積極對付洋人的冒犯,反而簽訂了不少賣國條約,就是因為如此後人對他貶多於褒。

    李鴻章一生老婆不少,但是卻是老來得子,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才有了自己的兒子,在此之前他一直沒有子嗣,為了免於無後,他收養過繼了六弟的兒子李經方,還表示要將自己的家產全都過繼給這個繼子。但是哪能想到,李鴻章在不惑之年居然有了一個兒子李經述,沒幾年,李鴻章又和側室生下了兒子李經邁。這對於李鴻章來說是再驚喜不過的事,老來得子實在值得高興,而且他也有了自己的直系後人。

    但是這對繼子李經方來說,可並那麼好了。畢竟是繼子,就算之前李鴻章將他立為嫡子,還要將家產過繼給他,但是現在李鴻章有了兩個親兒子,血濃於水,繼子再怎麼樣也是比不上親生的。在外人看來,這個繼子的日子估計不會那麼好過了,李鴻章到底會怎樣對待這個繼子呢?

    李鴻章在這方面還是很值得人誇獎的,因為他並沒有虧待繼子李經方,也沒有將他送回去,而是依舊視如己出,也保留他嫡長子的身份。而且李鴻章還對這個繼子給予了很大的厚望,從小就精心培養,還特意請了名師來教授他知識,甚至重金聘請了英、法、俄三種語言的老師來教他學習外語,這樣高規格的培養在當時是很少見的。

    而李經方也沒有辜負李鴻章的厚望,從小就刻苦學習,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李經方精通五門語言,尤其是英語尤其擅長。李經方長大之後參加了科舉考試,輕鬆的考上了舉人,但是他並沒有到外地去任職,而是一直跟在李鴻章身邊,辦證過戶李鴻章處理一些外交上的事情,成為了李鴻章的左膀右臂。

    李鴻章對繼子李經方的教育是很重視的,他也是在為自己培養人才,所以一直都對他很嚴格,他一直將李經方帶自己身邊參與外交的事,也是希望李經方能夠獨當一面,將來好接自己的班。所以李鴻章對待這個繼子,不僅是當成了親兒子對待,更是為他的前途費了很大的心血。李經方確實也是個人才,而且心細膽大,但是這種心思反而和李鴻章的沉穩小心相悖,李經方曾想過讓李鴻章擁兵自立,但是被李鴻章果斷拒絕了,李經方也因此對清朝失去了信心。

    李鴻章將李經方帶到了外交的道路上,卻沒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李經方空有才華卻無處可用。馬關議和的時候李鴻章依然不同意李經方的周旋策略,最後由於李鴻章生病無法前去畫押割地,無奈之下李經方代父前去畫押,臺灣被割走,國民憤怒,將矛頭指向了李經方,李經方替父親背了鍋。辛亥革命之後,李經方對外界的事情幾乎都不關注,淒涼的度過了晚年,在1934年去世。

    (左二李經方)

    總而言之,無論李經方最後的結局如何,李鴻章對這個繼子還是很盡心盡力的,沒有絲毫虧待,還寄予了厚望。雖說李經方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在教育和培養上,他是應該感謝李鴻章的。

  • 2 # 冰哥聊史論古今

    李鴻章是滿清末年的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在滿清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雖然很多人對李鴻章的指責非常的多,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李鴻章在當時中國的地位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幾乎是慈禧太后之下第一人。

    李鴻章起初的時候一直沒有子嗣,所以為了避免無後,過繼了自己六弟的兒子李經方為自己的兒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經方將在李鴻章死後繼承李鴻章的財富,並且繼承李鴻章其他的一切。不過意外還是出現了,到了李鴻章40多歲的時候,他的小妾終於給他生下了兒子李經述和李經邁,這讓老來得子的李鴻章感到非常的高興。

    在這種時候,他原來的繼子李金方的地位就非常的尷尬了,因為他不是李鴻章的直系後人,而李鴻章現在有了直系後人,如果按照古代一般的規律的話,他將無法再繼承李鴻章的財富。不過李鴻章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的不錯,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而是繼續確立李經方的地位,並且悉心栽培他。李鴻章重金聘請了一些外語老師來教李經方外語,使他能夠精通多國語言,後來又讓他進入外務部當官。

    可以說李經方雖然不是李鴻章的親兒子,但是李鴻章確實把李經方當作親兒子對待。而且在外交戰線上,李經方可謂是李鴻章的左膀右臂。不管怎麼樣,李鴻章對李經方還是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只不過後來因為時局的變化,李經方未能夠成為李鴻章那樣的大人物。不過不管怎麼樣,李鴻章對自己的這個繼子還是相當不錯的。

  • 3 # 牛點U

    他沒有繼子,那是養子,是他大哥的兒子,是他的親侄子,因為早期他的第1個夫人死了,沒有生兒子,然後他又娶了第2位夫人,就是張愛玲的奶奶的媽媽。是安徽一個著名的大家庭的小姐。李鴻章雖然有了自己的親兒子,可是他對他這個養子,一直捧在手心上,走到哪裡都帶在身邊,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都帶著李經方!從各個方面在培養他。

  • 4 # 國之利刃—志恆

    李鴻章是晚清第一重臣,可是在子嗣問題上也是讓他非常的頭疼,在他四十歲的時候都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因此只好家族一致決定將李昭慶(李鴻章六弟)之子李經方過繼給李鴻章當兒子,以便李鴻章死後不會沒有人繼承家產。

    可歷史總是在捉弄人,李經方過繼來沒多久,李鴻章的小妾就生下來他的第一個兒子李經述,那麼李鴻章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是怎麼樣對待自己過繼來的李經方呢?

    視為己出,傾心教育

    李鴻章十分注重李經方的交易,並且將它視為己出,根本沒有做出一絲一毫對他不公的事情,當然李經方也是十分爭氣,在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就考中了舉人。比起他的父親李鴻章絲毫不遜色,要知道李鴻章在二十二歲的時候才中舉。按照慣例李經方並不能在京城直接做官,要到地方歷練幾年才可。

    可由於當時國家急需人才,李經方被父親舉薦就在京地繼續學習,幾年後他精通了五國語言,成為了李鴻章最得力的助手。當時還發生了一件讓李經方十分尷尬的事情,李鴻章的老師曾國藩曾經對他說:經述一定是乃治國之才,父親如此之優秀,他又會差到哪裡呢?

    當時的李經方就在旁邊,他內心中也知道李經述才是李鴻章自己的親生兒子,他自己只不過是人家的一個表面上的陪襯,人家的爵位、財產還不都是人家李經述的,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可越是這樣就越要努力,可是李鴻章說的一句話讓李經方莫名的感到一絲暖意。

    李鴻章對著所有稱讚李經述的人說:經方才是我的嫡子,我會好好培養他的。當時很多人聽了這句話都認為李鴻章腦子壞掉了,不論怎麼說李經方是你六弟的兒子,說白了過繼給你,人家也是不情願的。你死後即使將家產給了人家李經方,說到底人家是你家老六的兒子,不是你的。可李鴻章根本不管這些,足以見其大仁大義。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李鴻章在處理外交時,李經方擔任著多重身份,翻譯、記錄官、建議者。雖然說他的建議從來沒有被李鴻章採納過,李鴻章自詡清高,他根本不會去採納他人的意見,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何況當時他的角色非常的重要,外交處理不好的話,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浩大的戰爭。

    李經方在學習期間總是能夠舉一反三,在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他就為李鴻章提了諸多的意見,以及賠款方式,千萬不能讓日本人牽著鼻子走,李鴻章對於這種話根本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放在心上。說白了李鴻章要不挨日本激進分子的一槍,相信大清王朝不會被減免一分的賠款。

    此時正是李經方學習能力以及先進思路特別明顯的時候,可是李鴻章根本不給他機會施展。在《馬關條約》簽訂後,國內罵聲一片,這個罵名自然是讓李經方來接著,他鬱郁不得志,直接導致他破罐子破摔。

    總結:

    李經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也有幸能夠成為李鴻章的助手,可是他的運氣太不好了,他遇上了一個老頑固根本聽不進他意見的父親,所以才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5 # 黑句本

    李鴻章不像他大哥李瀚章那麼多子多孫,他只有三個兒子: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

    長子李經方不是李鴻章親生,是從六弟李昭慶那一支過繼來的。這個過繼似乎給李鴻章帶來了好運,三年後,四十二歲的李鴻章得了第一個親生兒子,也就是李經述,十來年後,又得了小兒子李經邁。

    李鴻章的這三個兒子,老大是過繼來的;老二是趙夫人所生,嫡出;老三是小妾莫氏所生,庶出。論在家族裡的地位,嫡出的李經述實質上還是居在經字輩的首席,只可惜李經述只有些文人的小才情,沒有李鴻章的雄才大略,一輩子都在讀閒書,長期韜光養晦到後來,人基本上廢了,李鴻章簽完《辛丑條約》,在京城賢良寺憂憤而死後,沒多久他也跟著去了,最終只得個“天下第一等孝子”的名號。不過,李鴻章侯爺的爵位,還是由他這一支繼承的,嫡長子還是嫡長子。

    老三李經邁也是李鴻章親生,但因為是庶出,他在家族內的地位實際最低,李氏家譜上甚至沒有他的功名記載,他僅有的一些頭銜都是朝廷看在李鴻章面上賞賜的。

    但比起嫡出的哥哥李經述,李經邁還是有他強過一頭的地方。按李鴻章的安排,李經邁做外交官平淡無奇,但做生意卻是一把絕對好手。李家分家時,李經邁這一支因為是庶出,受盡欺負,分到手的財產多是一些不值錢的股票,但李經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那些不值錢的股票一經他手,沒幾年就變廢為寶,價值連城了。

    大概是因為在家族裡不受待見,李經邁一生怨氣很重,跟李家人也不親近,以至於後來去了美國,乾脆跟李家斷了聯絡,李家續家譜,都沒法把他這一支的後來人續上。

    講嫡出的老二、庶出的老三,多少能看出李家豪門的一些影子,但這並不意味著李鴻章對過繼來的長子李經方不好,事實上,李鴻章對李經方很看重,而李經方也還算爭氣,一直在家族內充當李鴻章左膀右臂的角色。

    然而,也有一些人說,給李鴻章當兒子,李經方也未見的就是幸運兒,實際上,他一輩子都活在李鴻章的陰影下,雖然不缺錢財,但心境卻也是一輩子陰鬱。因而可以說,李鴻章對李經方,要他承擔的長子責任多過給予他的愛惜。

    李經方生於1855年,字伯行,號端甫,書讀得不錯,很早就進身成了府學廩生、候選郎中。1882年,李經方在江南鄉試中中舉,名列第三十八名,從而成為地方官候選人才,先後被任命為分省補用知府、分省補用道、江蘇補用道、軍機處記名等官職。

    按照這個趨勢,如果李鴻章用力栽培扶持,有朝一日,李經方成為手握實權或者佔據肥差的朝廷大吏,應該不難。但李鴻章對待自己的幾個兒子,卻始終不做官場聰明人。他一不讓兒子朝實權大吏的路子上走,二不讓兒子染指洋務肥缺,偏偏讓幾個兒子都去做外交官。

    晚清時候,外交官是危途,鄉人見了會罵洋奴、洋鬼子,頑固派更會經常找茬,動輒以“賣國賊”相譏。

    但李鴻章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將幾個兒子統統拉上了這條吃力不討好的“賊船”,其中尤以李經方為最。

    李經方中舉後,李鴻章幾乎沒讓他在地方官任上歷練,直接將他留在了北洋大臣衙門,見習外交事宜。光緒十二年,李經方正式開始辦外交,先是隨駐英欽差大臣劉瑞芬赴英,擔任參贊。四年後,又以候補道出任駐日公使。到1884年甲午之役前,他已經有了六七年外交官的資歷。

    甲午之役是李鴻章一生最大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也是李經方的。

    馬關議和時,面對伊藤博文的咄咄之勢,一同前往的李經方想有所作為,多次要據理力爭,但都被李鴻章制止了。

    見沒法直接出頭,李經方轉而旁敲側擊,據劉體智在《異辭錄》中記載,李經方為了影響李鴻章,多次叫隨員將各自的見解寫成簡略字條,遞到李鴻章面前,供李鴻章決策參考,但李鴻章始終不理會那些激進的主張,在談判桌下將李經方壓制得死死的。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經方的處境跟李鴻章一樣悲慘,作為李鴻章的兒子,類似交割臺灣這類揹負賣國罵名的善後工作必須由他出面去做。

    李鴻章不忍,曾力請光緒收回成命,但光緒的邏輯很簡單,很粗暴,這樣的黑鍋,子替父背,天經地義,於是李鴻章不僅遭到了拒絕,而且被嚴加申飭了一通。

    就這樣,李經方背上了“割臺大臣”的罵名,一輩子抬不起頭。

    但抬不起頭,並不意味著李經方從此死了心,李鴻章也不願看著他一直揹負罵名,於是在甲午戰敗後的1896年,李鴻章在奉旨出訪歐美時,再次將李經方提攜出來。

    大概也是感覺李經方的名譽已經有些敗壞了,加之此時的清廷不想給予李鴻章過於隆重的恩典,所以李鴻章計劃出訪時,清廷起初只允許李家嫡子李經述陪伴左右,照顧飲食起居。但李鴻章卻在出訪前提出,李經方熟悉外交事務,應該一同前往。

    對於李鴻章此項要求,朝中大佬李鴻藻看不慣,站出來譏諷李鴻章索要的恩典太多,李鴻章不惜怒懟李鴻藻,這才為李經方爭取到這一露臉的機會。

    為此,時人有評價,就事論事,李經方在李鴻章心目中要強過李經述,過繼來的兒子是李鴻章的實用長子。

    1896年的出訪,著實讓李鴻章在歐美風光了一把,李經方跟著沾光,也拂去了一些陰霾,但也僅此而已。

    李經方最後一次在歷史舞臺上顯出身影,是在1900庚子之變後。李鴻章奉旨北上議和,滯留上海時,李經方多次慫恿李鴻章不要錯失千載難逢的機會,應該擁威自立。

    由此可見,李經方不是懦弱無主張之人,這麼許多年,他之所以不得志,多是因為李鴻章在有些地方不敢為,只讓他辦事,不給他施展抱負的機會。

    這一次依舊不例外,李鴻章一泡老尿又將李經方的野心澆滅了,但這一次李鴻章沒有叫李經方跟他一同進京,再背賣國罵名,而是將他留在了上海,專門跟俄國人斡旋。

    然而,此後的李經方再沒有先前的勁頭了,在上海灘,他只敷衍,不用心,任憑李鴻章以一當十一,在京城中跟洋人斡旋。

    《辛丑條約》簽訂,李鴻章死後,李經方只勉強參與了盛宣懷與英國人馬凱關於通商條約的談判,參加了一段安徽及滬寧鐵路的籌建事宜。

    1907年,李經方重回老本行,當了一任駐英公使。

    辛亥革命爆發後,他昔日所有的野心與抱負也就與大清王朝一起壽終正寢了。

    作為李鴻章的實用長子,李經方在所謂的氣節上還是可圈可點的。民國初年,他在上海灘當寓公,不食周粟;北伐勝利後,他被坑爹的兒子逼到大連,雖然住在大連日本租界內,但保持了晚節。

    1935年,李經方剛過完八十大壽,沒多久就死了。

    他這一生,因其父得官,又因其父壓制而不得施展抱負,只充當了老李的辦事工具;但僅就富貴而言,給李鴻章當兒子,他還是賺了不少,除了原配劉秉章的兩個女兒外,他還有五房側室以及兩房洋太太,這倆洋太太都是他當駐外公使時的秘書,一個是英文秘書,一個是法文秘書,名副其實的妻妾成群。

    此外,李鴻章的家產他也分了不少,加之又利用李鴻章的官場人脈資源大做房地產生意,倒賣古董,一輩子巨有錢,死後留下的遺產也流油。

  • 6 # 澳古說歷史

    同治元年(1862年),正在前線與太平軍進行最後殊死一搏的李鴻章,年已四十,膝下卻依舊無子,為避免自己在戰場上突發意外,繼而絕嗣。於是乎,在這一年他就決定將六弟李昭慶之子李經方過繼為嗣。

    就這樣,李經方成了李鴻章的長子。

    但不知是老天在戲弄李經方,還是在垂憐李鴻章。就在李經方成為李家長子的第四年,李鴻章的繼夫人趙小蓮誕下了李家真正的嫡長子,即李經述

    隨著李經述的誕生,曾經被賦予繼承李鴻章衣缽重任的李經方,他的處境就開始變得尷尬了起來。

    以古代宗法制度而言,在有嫡長子存在的情況下,無論是爵位,還是財產,皆由他繼承,其餘子嗣是沒有資格繼承的,哪怕是長子也不行,更別說是過繼的長子。

    要知道,最初李經方過繼給李鴻章的目的,就是為了繼承李鴻章的衣缽,替李鴻章一脈開枝散葉。但是,現在李鴻章已經有了子嗣,且還是嫡長子,也就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經述的出生,讓李經方已經失去了曾經存在的意義,由此,他在李家的處境也就變得非常尷尬。

    當然,李經方畢竟是李鴻章名正言順收為繼子,在法統上來說,他已經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在外人看來,他也就是李家的長子,且就算李經方不是自己的繼子,他也是自己的親侄子。所以,對於李鴻章而言,就算嫡長子出生了,無論是在關係,還是在血緣上,他也不會虧待李經方,只是不會再將他當做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

    光緒三年(1864年),李經述出生後,仍以李經方為嗣子,稱之為“大兒”。自經述出生後,李經方也漸漸明瞭自己的處境,所以他從不與經述相爭,是時時刻刻都能擺正好自己的位置。或許就因李經發懂事,所以李鴻章對他和經述是較為公平對待的,光緒三年(1877年),李鴻章讓李經述聘請名師時,就讓經發一同學習,希望他們透過科舉這個正途,步入仕途,而不是靠蔭補。

    而李經方也的確比較爭氣,27歲就中了舉人,獲得了一個正途的出身。不過呢!李經方的父親李鴻章,畢竟是封疆大吏,李鴻章讓他考科舉,只是想讓他獲得一個身份,並不是想讓他靠這個出人頭地。考中舉人後,李鴻章就讓他留在北洋大臣衙門,隨自己襄辦外交事宜。

    自此後,李經方就一直從事外交事務,擔任外交官職,來往於各國,替清廷處理外交事宜。光緒十二年(1886年)夏,隨駐英欽差大臣劉瑞芬赴英,擔任駐英參贊。光緒十六年(1890年),以候補道出任出使日本大臣。

    因多年在國外從事外交事務,李經方就成為清朝少有的懂外語,懂外交的官員,因此每當清廷需要跟列強談判時,李經方多半就會被清廷委派前往,或擔任主官,或協助主官談判。比如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敗於日本,被迫與日本議和,李鴻章被委任全權大臣,赴日談判,此時李經方亦跟隨前往。後因李鴻章被日本浪人刺殺,深受重傷,清廷就委任李經方為對日談判的全權大臣,負責對日談判。

    李鴻章亦也對李經方十分信任,每當被清廷委派跟列強談判時,他都會帶上李經方,讓他跟著自己出使各國。比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繼位,李鴻章被委任為祝賀加冕專使,前往俄國參加繼位大典,並負責聯俄抗日的談判,這時李鴻章就向朝廷上奏《李經方隨行片》,希望讓李經方跟隨其前往俄國。

    對於李經方,李鴻章始終是疼愛的,是將他當自己的親生兒子來看待,並沒有因李經述的出生,就不再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來看待。彼時,清朝敗於日本,被迫割讓臺灣,清廷委派李經方前往臺灣負責交割事宜,就在此時李鴻章上奏清廷,請求清廷不要讓經方前往。他知道一旦經發跟日本交割臺灣,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就會永遠的背上賣國賊的罪名,他不想自己的長子背上這惡名,所以是極力阻止。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李鴻章對李經方還是在意的,還是疼愛的,如若不在意,他就不會冒著被清廷的懲戒的風險,上奏於朝廷,向朝廷謊稱李經方生病了,極力的阻止清廷想讓李經發前往臺灣交割的意圖。

    除此,從《文忠公信札》(李鴻章給李經方的親筆信)中,也可看出李鴻章對李經方的感情。在這些親筆信中,李鴻章有讓李經方去處理家中事務,如李鳳章去世後,家中鬧財產糾紛,姨太太告狀告到李鴻章這兒來,李鴻章就讓李經方去處理。也有向李經方告知朝中的一些情況,諸如清廷各方面的人事動態、與各國使節或洋行打交道中等問題。還有與他分析朝中局勢,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等等方面。

    在這些信中,可以看出李鴻章對李經方是推心置腹,毫無避諱的,不管是家長裡短,還是國家大事,李鴻章就跟父親跟兒子話家常一般,是毫無維和感。由此可見,李經方在李鴻章的信中是佔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的。

    總得來說,李鴻章始終是將李經方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來看待,未曾虧待過他。即使嫡長子在,每次公幹之時,李鴻章首先想的就是將李經方帶在身邊,有什麼話也都跟李經方說,家中有什麼事也都讓李經方去,他始終都是將經方當作李家的長子來看待,未當旁人來看。

  • 7 # 圍爐煮酒話春秋

    李鴻章一生有過三個兒子,長子李經方,次子李經述,三子李經邁。不過長子李經方是李鴻章六弟李昭慶的大兒子,因為李鴻章塊40歲都沒有兒子,所以就過繼給他了。就在過繼三年之後,李鴻章的趙夫人就生下了李經述,十年之後,李鴻章的小妾莫氏又生下了李經邁。

    △李鴻章直隸總督任上

    李鴻章原娶妻周氏,1861年去世,無子。周氏死時,李鴻章38歲。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乃大,李鴻章迫於無奈,於1862年將自己六弟李昭慶的長子李經方給過繼了過來,而後又娶太湖望族清末進士趙畇之女趙小蓮為繼室。

    李經方,1855年出生,給李鴻章當兒子的時候他才9歲。不過三年之後,李鴻章的第二個兒子李經述就出生了,但李鴻章仍以李經方為兒子,稱為大兒。李鴻章並沒有因為自己有了嫡子就慢待李經方,反而因為李經方有書生氣,極得李鴻章喜愛。李鴻章在擔任直隸總督期間,特意聘請大儒教授自己的李經方和李經述這兩個兒子讀書。

    我們先交代一下李鴻章的嫡子李經述和庶子李經邁。

    李經述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有點書呆子的感覺,一直都在等待機會,但是一直都沒混出來。其實這個也情有可原,因為趙夫人是大家閨秀,所以在教育李經述方面,從小就很嚴格,搞得李經述性格有點內向。

    李經述雖然考中了舉人,但是卻沒有考上進士,只是因為李鴻章的關係,得了個員外郎的名譽頭銜,沒有實際官職。後來李鴻章出使歐洲,他也跟著去了,為此朝廷還特意給李經述加了個官職,成為了一名外交官,但表現中規中矩。在出使歐洲回來之外,李經述又開始一頭扎進了書本里。

    不過李經述倒是個孝子,趙夫人生病時,李經述就無時無刻不在身邊,還親嘗中藥,把母親照顧得很好。後來趙夫人去世,對李經述的打擊很大,他一度很消沉。據說,李鴻章死後,李經述也十分悲痛,最後竟吞金而亡。總而言之,李經述倒沒什麼大出息,最後落到了一個天下第一孝子的美譽,但其子嗣還是繼承了李鴻章的爵位,成為了李鴻章財產的主要繼承人。

    △李經邁

    李鴻章的小兒子李經邁出生於1876年,由於是庶出,所以他在李鴻章心中的地位其實是最輕的,但是這不代表他就沒有出息。李經邁早年因為李鴻章的關係,也擔任過一些官職,比如說駐奧地利大使,回國後還當過按察使,單辛亥革命之後在上海經商,成為了一個很有錢的人。

    據說李經邁之所以會發財,是因為李鴻章死後,他在分家產的時候受盡欺負,結果只分到了一些當時還不值錢的股票。可誰也沒想到,這些股票後來變得很值錢,李經邁就藉助這些股票賺的錢再去做生意,結果發了大財。不過李經邁的後人跟李家並不親近,因為李經邁本人對李家怨氣很大,他的獨子後來變賣了所有財產,到美國定居去了。

    上面穿插說了一下李鴻章兩個親兒子的情況,我再回頭來接著說李經方。

    △李經方

    李經方雖然是過繼過來的兒子,但是李鴻章對他的期望很高,也一直在著重培養他。但是由於李鴻章的地位和成就太高,這就註定了李經方一生只能淪為李鴻章的影子,不可能超過李鴻章。

    李經方1882年考中舉人,後來捐錢得了個可以在外省任職的候補知府。不過李鴻章並沒有打算讓李經方到外地任職,直接就把他留在了北洋大臣衙門,成為了李鴻章的助手,負責處理外交事務。

    1886年和1889年,李經方先後去英國和日本擔任外交官或大使,表現十分出色,他也積攢了很寶貴的外交經驗。1891年因為親生母親病逝,所以李經方不得不從日本回國,為母親丁憂守制。

    不過不久之後,就爆發了甲午中日戰爭,一個改變每一箇中國人命運的大事件。由於清朝在戰爭中戰敗,李鴻章作為全權欽差大臣去日本馬關與伊藤博文進行談判。在談判的過程中,李經方表現積極,主張也比較激進,但是老辣的李鴻章一直壓著李經方。再後來,由於李鴻章在日本被一個日本年輕人打黑槍受傷了,李經方被清廷任命為與日本談判的全權大臣。

    儘管日本方面的伊藤博文咄咄逼人,但是在李鴻章遇刺這件事上,為清廷贏得了一些談判的砝碼。李經方在李鴻章的授意下,與日本進行了艱難的談判,跟日本進行了漫長地討價還價,最後在清廷的允許下,同意了日本提出的所有要求。

    而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李經方和李鴻章一樣,被寫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不過當時清廷還很依仗李鴻章,所以在交割臺灣這件事上,清廷的意思是讓李經方去,但是李鴻章著實不忍心讓李經方去做這個罪人,所以請求朝廷讓自己去。

    不過清廷把李鴻章給申飭了一頓,還說,兒子替老子背鍋是天經地義的。清廷的言外之意就是,讓李鴻章儘量保持清白之身,往後還有很多事需要他去做。最後沒辦法,李經方就去了臺灣,但回來之後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似的,跑到上海去躲著,不原意回京城去覆命。

    李鴻章知道李經方揹負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大兒不會就這樣一直消沉下去了,於是給了他一段時間休息,到了1896年的時候,李鴻章就準備帶著他和李經述一起去歐洲訪問。但是李鴻章的這一提議居然遭到了朝廷的反對,朝廷只同意讓他的嫡子跟著去照顧他的生活,不想讓名聲不太好的李經方也去歐洲。

    說起來也可悲,那時候的清廷已經不堪到對一個給自己出過力賣過命的人過河拆橋。

    李鴻章自然要極力爭取給李經方露臉的機會,所以在臨行前再次上書朝廷,說李經方在外交方面很有經驗,少了他不行。總理衙門大臣李鴻藻是個主戰派,他就對此十分看不慣,說李鴻章的要求太多了。不過朝廷最後還是同意了李鴻章的請求,李經方得以跟著李鴻章去了歐洲,見了沙皇,也見了英國女王,算是不枉此行。更重要的是,李經方的心情要比之前好了不少。

    由此可見,李鴻章對李經方還是十分在意的,李經方在李鴻章的培養下,雖然沒有大的成就,但是在外交和談判上是一把好手。在李鴻章死後,李經方參與了盛懷宣關於清朝與英國通商的談判,還參與了滬寧鐵路的籌建事宜,在1907年的時候再次成為了駐英國大使。

    1911年,李經方回國,擔任郵傳部左侍郎,由於清朝的郵政長期被外國人把持,所以李經方為了維護國家權益,經過艱苦卓越地努力之後,把郵政業務給要了回來,李經方也因此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不過好景不長,辛亥革民爆發,李經方被罷免所有官職,去到上海居住,1835年在大連去世,享年80歲。

    △李經方

    所以在李鴻章的三個兒子當中,最沒有出息倒是嫡長子李經述,當然李鴻章對他也沒有要求太多;大兒李經方和庶子李經邁二人,一個在官場混得還算不錯,一個在商場混得還算不錯。總體而言,李鴻章對李經方還真是不錯,只不過他太過於限制李經方了,李經方有想法,有膽略,要是自己出去闖蕩,可能也會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

    據說,李經方自己的家庭也經營得不錯,他本人有五房太太,在英國還找了兩個外國女人做老婆,一個是英文秘書,一個是法文秘書。這兩個外國女人都給李經方生了兒子,但都不怎麼爭氣,其中英文秘書的兒子叫做李國烋,英文名喬治,吃喝嫖賭那是樣樣都會,最後還迷上了大煙,坑了李經方不少錢。

    李鴻章死後,李經方也分了不少錢,而且他在為官期間,透過倒賣古董和房產,還有各種投資,賺了不少錢。李經方在上海有很多資產,1927年北伐軍打傷害,李國烋騙他說北伐軍要打倒滿清遺老,李鴻章就變賣了上海的財產,交給了李國烋管理,這些財產最後也都被李國烋給敗光了。好在李經方在大連也有很多投資,所以他就從上海去了大連,最後也是死在大連的,死得時候財產甚多,都留給了他的女兒李國芸。

    所以說,好歹做了一回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還是不虧的。

  • 8 # 左遷右侍郎

    在古代屬於男權統治社會,所以男子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在婚姻這方面也是如此的,在清朝末年時期,李鴻章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一生一共有4位妻妾,但是他的子嗣卻不是很多,一直到40歲的時候都處於無兒無女的狀態。那時候為了延續香火,就將自己六弟的兒子過繼做養子,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養子剛來了兩年,李鴻章的繼室就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做李經述,沒過多久以後又生下了次子了。

    要知道古人是非常重視第一個兒子的,而李鴻章也算是老來得子,但是從正常情況下來講,他的大兒子應該是養子李經方。而他也並沒有因為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而冷落這個大兒子,反倒是經常以親切的稱呼稱呼他。

    在學業這方面他是非常看重自己的大兒子的,讓他在家鄉讀書看字,等到他20歲以後,便直接讓他到天津去讀書,並且還託人幫忙。而大兒子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很早的就被學府選中了,成為了非常優秀的尖子生,所以一直以來都非常受李鴻章的疼愛。在1882年8月份的時候,李經方參加考試成為了候補官員,李鴻章對這個兒子可謂是寄予厚望,還希望他將來能夠繼承自己手裡的任務,繼續為清朝效力。當時他特意請了外國的教師教他學習外語,在學成之後,他並沒有讓這個兒子成為外省的候補,而是直接留在了北洋大臣衙門,幫助處理外交方面的事務,鍛鍊他在這方面的能力。就在李鴻章的多次安排之下,他與大臣共同出遊列國。

    按照正常情況下來講,李鴻章已經為這個兒子搭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未來肯定有不可限量的前途,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李經方是一個非常聰明能幹的人,在李鴻章的培養之下精通五國語言,經歷了好幾年的歷練,有了很多的見識,在外交方面也是極為有經驗的,所以李鴻章便將他留在了身邊做翻譯和秘書的工作。在中日甲午戰爭失敗以後,被迫議和當時去談判的人便是李鴻章。

    李經方是做過駐日的公使的,所以在這方面是很有經驗的,他曾多次向李鴻章提出一些建議,在日本人咄咄逼人的情況之下也在據理力爭,但是每一次都被李鴻章制止了。在這個過程中,李鴻章意外受傷,李經方接下了權利。但是所有的細節問題依然是李鴻章在操控,在甲午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便建立了北洋水師,因為在戰爭當中全軍覆沒,現在又簽下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國人是非常憤怒的。之後李經方又同李鴻章回國那時候已經被當成賣國賊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光緒又命令李經方去臺灣與日本人進行事情的交接。當時李鴻章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一直身背罵名,所以希望皇帝能夠收回成名,但是卻被光緒皇帝罵了一頓,無奈只能夠聽從皇帝的命令趕赴臺灣。處理完事情以後,他對清朝完全沒有了信心,覺得外交很弱,還遭到了萬人謾罵,所以他回到了上海,沒有繼續回到京城覆命。

  • 9 # 藤樹先生

    清朝同治二年(西曆1863年),此時的李鴻章,已經進入了不惑之年——四十歲。

    從後來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這一年,李鴻章的人生進入了史無前例的高峰——此前因為李鴻章在和太平軍、捻軍等農民起義軍作戰有功,得到了清朝的提拔和重用。並且,這個高峰,和李鴻章後來的成就比起來,還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因此,此時的李鴻章,可以用春風得意、前程似錦來形容。並且,這一年,李鴻章可謂老來得子:他的一位小妾,給他生了一個親兒子。

    而此前,李鴻章有過一位繼子。那麼,李鴻章在有了親兒子以後,會如何對待繼子?

    無後為大

    2020年的今天,中國人在婚姻和繁衍方面產生了史無前例的想法:不婚主義和丁克主義的思想開始蔓延。其實,對於古代中國人來說,不婚主義和丁克主義都是大逆不道的想法。因為古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簡單理解:天底下最不孝順的事情,就是沒有自己的子嗣。

    不過,沒有子嗣這種情況,讓古人深感無能為力。即便是皇帝,遇到這種情況也只能深感無奈。比如宋朝宋仁宗就是典型。宋仁宗在位數十年,但是始終沒有皇子。

    因此對於古人來說,沒有後人屬於不可抗力,但好在古人考慮到了補救問題:那就是過繼制度。宋仁宗沒有兒子,但是宋仁宗的侄兒甚多。因此,宋仁宗從自己的侄兒裡,過繼了一個兒子,這便是後來的宋英宗。

    因此,李鴻章人到中年還沒有兒子,並且還有了功名和家業,對於後人問題,李鴻章只能考慮收個繼子來繼承自己的一切了。畢竟,皇帝都沒辦法的事情,自己也無能為力。於是,李鴻章從自己的六弟李昭慶那裡,過繼了李昭慶的小兒子李經方。

    錦上添花

    說起世態炎涼,很多人會想起錦上添花這個詞彙。其實命運也是如此。李鴻章在過繼李經方為兒子前,一直為自己沒有兒子而苦惱。哪料到當李鴻章收了李經方為繼子也就三年以後,即同治二年的時候,李鴻章就有了親兒子李經述。並且在多年後,又有了一個小兒子。倘若李鴻章再多等三年,沒準就可以免去收繼子這件事。

    宰相氣量

    李鴻章算是大清國的一個體麵人。因此,在有了親兒子以後,不論自己內心深處對李經方如何態度,但是,在行為上,始終將李經方以親生兒子的規格對待。並且積極支援、鼓勵李經方讀書,而李經方,也確實因為有李鴻章這樣的養父,而比同齡人有了深遠的見識。甚至這些見識是同齡人終其一生都未必能接觸到的。

    因為李鴻章身為洋務派的領袖,他深知這樣的道理:那就是在同治朝廷統治下的大清國,如果只會科舉那點東西,即便做了官,也做不出什麼前景出來。畢竟大清國需要搞洋務的人才。而如果單獨學洋務的學問,但不懂得科舉的話,也是無法走仕途的。

    因為,在大清國廢黜科舉制度之前,想要做官,科舉基本上是唯一靠譜的道路。而對於大多數的清朝讀書人來說,學習四書五經十分容易,但學習洋務卻無從學起。因此,李經方作為李鴻章的繼子,在學習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在李鴻章的積極支援下,李經方開始了兩個體系的齊頭並進學習:一方面李經方學習八股文章,為科舉做準備工作,另一方面,李經方則開始學習英文、俄文、法文等外文,為將來和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做準備工作。在李鴻章的警醒培養之下,李經方在27歲的時候考上了舉人,算是有了做官的資格。

    在有親生兒子的情況下,對繼子依舊如此培養,從這可以看出,李鴻章的氣度,可謂宰相氣量。

    慈父良師

    對於李經方來說,有李鴻章這樣的父親,可以用三生有幸來形容。因為李鴻章不光在學業上給了李經方有效的指點,在人生路上,李鴻章也將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哲學,傳給了李經方。

    李鴻章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曾經和東西方的列強有過來往。李鴻章在辦理這些出洋事務的時候,時常帶著李經方一起去。在和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李經方也積攢了太多的人生閱歷——畢竟,搞外交算是天底下最難的學問,尤其是一個實力較弱國家的外交官,更需要有遊刃有餘的處世藝術,必然必定會出現人仰馬翻的狀態。

    李經方跟著李鴻章出使東西洋各國,掌握了這一處事能力,這一能力,其實勝過無數的金銀財寶。

    李鴻章一生和左宗棠進行了常年的明爭暗鬥。李鴻章也深知官場的險惡,因此在職業規劃方面,並不主張李經方擔任地方官。因此,李經方雖然有了舉人這樣的功名,但很長一段時間裡,李經方都沒有進入過真正的官場。而李經方也深知這是李鴻章的一番好意,擔心自己在官場出事,因此,李經方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官場的發展他耽誤了,但是,經濟收益不能耽誤。

    因此,李經方利用從洋人那裡學來的近代商業技能,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做起了古玩和房地產生意,經過幾年的經營,李經方的收益可謂盆滿缽滿。論實惠,一般的地方官未必有李經方富有。

    庚子國變後,李鴻章去世。大清國此時也處於人才稀缺狀態:老一代的洋務領袖只剩下張之洞健在,但此時張之洞也已經垂垂老矣。因此,清朝需要尋找新的人才來從事洋務活動——因此,清政府委任李經方擔任清朝駐英國公使,負責處理大清國和英國的外交關係。

    之後不久,慈禧太后主張預備立憲。李經方在這時候被慈禧太后調回國內,負責在郵政總局擔任局長。

    民國成立後,李經方被貶為庶民。對於中華民國,李經方採取不認同態度,但是,睿智的李經方也深知,大清朝的滅亡乃是當時的社會趨勢。因此民國以後,李經方選擇在家蟄居,直到民國二十三年(西曆1934年),去世於日治下的大連。

  • 10 # 孤客生

    在李鴻章40歲之前,他一直有著一個很深的煩惱,這個煩惱就是沒有孩子。

    那時候,他甚至一度認為自己是不是有問題,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就一直遲遲沒有孩子。

    在這種煩惱之下,他最終選擇了妥協,因為怕沒有人給自己傳宗接代,就找自己的弟弟要了個孩子,讓弟弟把孩子過繼給自己當兒子。

    這個孩子,就是他的大兒子李經方。

    在抱養了這個兒子之後,李鴻章對他一直很好,和自己的妻子將其當成了親兒子對待。

    就這樣,在抱養了孩子三年之後,一直飽受無子之痛的李鴻章才迎來了他的第一個親兒子。

    這個兒子,正是他的大房夫人為他所生,其出生後,李鴻章給他取了個李經述的名字。

    按照很多人的想法,既然親兒子出生了,那麼從弟弟手中抱養來的孩子應該會還給弟弟,畢竟不管再怎麼親,血緣上都還是有些差別。

    但實際狀況中,李鴻章卻並沒有這樣做。

    在李鴻章自己的親兒子出生後,李鴻章非常欣喜,直接把李經方當成了自己的福星,認為是收養了他,上天才給自己送了一個兒子,所以就越發地寵愛起了他。

    只要他自己親兒子有的,這位過繼來的兒子也一定會有。

    並不會說因為血緣關係而有任何的區別對待。

    在親兒子出生12年之後,即便他的小妾為他生下了第二個親兒子,他也沒有改變絲毫態度,態度仍舊如同以往一樣。

    正是在他的認真培養下,李經方最終和李鴻章的嫡長子一樣,都考上了清朝的舉人。

    雖然由於水平有限、考不上當時的進士,但他後來的成就也不低,憑藉李鴻章的關係,他後來先後成為了駐日本和駐英國的大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駐日本大使和駐英國大使。

    除此之外,他還當過清朝郵傳部的左侍郎。

    郵傳部是清朝末期新設定的一個部門,地位跟原本的戶部、兵部差不多,而郵傳部左侍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郵傳部副部長。

    從當時來說,這些職務都算得上是不錯。

    不過相比於李經方所做的事情,這些職務卻只能算得上是一般了。

    在他的仕途生涯裡,他曾跟著他的父親做過兩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甲午戰爭之後的馬關條約簽訂。

    原本在商談條約的時候,李鴻章才是主要人員,李經方只是陪同。

    但是在李鴻章被一個日本刺客用槍打中了臉頰之後,隨著李鴻章的難以動彈,李經方卻被清朝朝廷安排為了全權代表,當時和日本之間的賠償事宜就是由他負責的。

    在後來,清朝要按照馬關條約把臺島交割給日本的時候,也是讓他負責去交割的。

    在這些事情上,他可謂是承受了不少罵名。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李鴻章一起去和沙皇簽訂秘密條約。

    在經歷了甲午戰爭的大敗之後,清朝朝廷內部一直有著要和俄國聯手反擊日本的計劃。

    對於這麼一個計劃,李鴻章自己是不怎麼感興趣的。

    所以,清朝朝廷就只派了一個普通人物去找俄國沙皇,想商談相關事宜。

    不過當時沙皇根本看不上那個人,連見面都不想見。

    後來清朝沒有辦法,就讓在國際間有著重要外交地位的李鴻章去了沙俄,最終和沙皇簽訂了一個秘密條約。

    因為秘密條約要保密,所以當時談事情的時候,人也非常少,只有李鴻章和跟在他身邊的兒子李經方進入了沙俄皇宮中。

    當時,李經方正好為李鴻章做了翻譯工作。

    在簽訂條約的時候,很多清朝的要員都覺得這個條約是積極向上的、未來能給清朝帶來許多幫助。

    但實際上,這個條件根本沒給清朝帶來什麼好處。

    因為在條約中有允許俄國從他們的海參崴把鐵路修建到吉林、黑龍江,所以在鐵路修建好之後,反而給沙俄滲透東北提供了便利。

    而這條鐵路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中東鐵路。

  • 11 # 藍風破曉

    中國人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了孩子,才算是人生完滿。但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生不出來孩子,那怎麼辦呢?

    民間常常有這種做法,當一個人一直沒有孩子的時候,會過繼一個過來,用這個過繼來的孩子,引得親生孩子的誕生。

    看起來,此事相當荒唐,但確實有很多這樣的成功例子。清末名臣李鴻章,就是這麼一個例子,年過四十而不得子,於是過繼了自己六弟的長子李經方。

    你說奇也不奇,之後,僅僅過了兩年,李鴻章的繼室趙氏在1864年就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李經述。沒想到,又過了十多年,側室莫氏在1876年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李經邁。

    如此一來,李鴻章就有兩個親兒子了,還有一個過繼來的養子李經方。那麼,李鴻章是如何對待過繼來的養子呢?會不會冷落呢?

    1、

    這李經方不是外人的孩子,是李鴻章六弟的兒子,是李鴻章的親侄子。對於親侄子,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太過分的。

    李鴻章雖然有了親兒子,但對外仍然稱這是自己的大兒子,而且傾心培養。和兩個親兒子相比,李鴻章對李經方的重視完全不落下風。

    光緒三年的時候(1877年),李經方和弟弟李經述都在天津直隸總督衙門讀書,當時李經方22歲,李經述才13歲。不得不說,李經方讀書還是不錯的,在1882年考中了舉人。這意味著什麼呢?可以當官了。

    從這個時候起,李鴻章就帶著李經方進行歷練,參加各種外交場合。1886年,李經方到了英國,擔任參贊。1890年,李經方又到了日本,擔任了駐日本公使,這一做就是三年。

    從這些看來,李鴻章很注重李經方,這哪裡是養子?對待親兒子也不過如此。

    從日本回來後的李經方已經37歲了,儼然父親的左膀右臂。此時的李經方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大清戰敗。

    1895年,李鴻章帶著李經方一起去和日本談判。這次談判,一行幾人被伊藤博文等人的咄咄逼人壓得喘不過氣來,其中,當李經方屢屢要據理力爭之時,都被父親阻止。而談判期間,李鴻章被日本浪人偷襲,擊中臉龐,鮮血如注,頓時暈厥。

    其後,李經方被朝廷委託全權處理此事。

    在1895年的4月17日,李鴻章身體已經好了一些,李經方和父親李鴻章一起,和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雖然此事辦得並不怎麼光彩,但整個過程,看得出李鴻章對這個“兒子”很重視。

    馬關條約的簽訂,讓李氏父子的聲譽降到了最低,而和日本人辦理臺灣的交接手續時,雖然李經方一萬個不願意,但最終還是有他去辦理了此事。

    因為父親議和受傷還未愈,只有李經方前往了。

    2、

    1896年,李鴻章出使歐美各國,經過申請,朝廷命李經方一同前往,同行的還有李經述。當時的李經方是父親的翻譯官,父親走到哪裡,他就到哪裡。

    一路拜訪各國首腦,對李經方的眼界提升,作用是巨大的。李家三個兒子,雖然兩個都跟李鴻章去了,唯有李經方被李鴻章隨時帶在身邊。這重視,也沒誰了。

    1901年,李鴻章在簽訂完《辛丑條約》後不久,因為鬱憤,不久後離世,享年78歲。

    李鴻章留給子女們的,是不少的財產。其爵位,沒有意外,被嫡長子李經述世襲。李經述死後,有其兒子李國傑世襲。雖說沒有爵位的世襲,但李家子女中,父親留下的政治遺產,對李經方的幫助是最大的。後來,李經方還做了清朝駐英國大臣。

    1934年,李經方離世,整整80歲,比自己的養父李鴻章壽數高了兩歲。

    後世評價,在李鴻章的後代中,論外交方面走得最遠的人,就是李經方。

  • 12 # 老陶說

    清朝的名臣李鴻章,在四十歲的時候依舊沒有兒子,按照當時的觀念,沒有後代就是斷了香火,以後就連祭祀的人都沒有。因此李鴻章才會著急的想要一個兒子,因為這樣才會有人在百年之後依舊前往祭拜。不然李鴻章的官做的再大,也會偷偷被人稱為“絕戶”。

    在古代過繼的說法有很多,李經方過繼給李鴻章是作為李鴻章的嫡長子,以後還會繼承李府,因此李經方是李鴻章的嗣子,也是李鴻章百年後的繼承人。

    李鴻章圖中

    但是在李經方進成為繼子的第三個年頭,李鴻章的一個兒子李經敘出生了,第十六個年頭,李經邁也出生了。儘管後來,李鴻章已經不缺兒子了,但是李經方的身份依舊是“嗣子”,擁有繼承權。最後哪怕是李鴻章百年後,李府的掌權人也依舊在李經方這房的手中。

    因此,在李鴻章 的小妾生下兒子之後,他的繼子依舊過得特別好,養父李鴻章也是在認真的對待這個孩子。 李鴻章的幾個兒子,也只有李經方一直在仕途上陪伴。

    老一輩在對待養子方面有講究,李鴻章不會違背。因為收養(包括過繼)的方式不同,古代關於“養子”有很多種的叫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為了避免以後養父母有了親子女,養子就會受到虐待甚至是遺棄,因此老祖宗定下了很多的規矩,或者是說法,在道德與行為上約束養父母。

    當時的一種說法就是沒有親兒子,可以養一個別人的兒子,這樣來為自己“接福”。意思就是養一個別人的孩子,自己以後也會有孩子。一直接受傳統觀念的李鴻章,哪怕之前再怎麼不抱“這輩子會有親兒子”的想法,在擁有他的親兒子之後,他第一個要感謝的恐怕就是李經方。在當時的思想觀念的心理暗示下,李鴻章又怎麼會不認為親兒子是養子帶來的呢?

    尤其是他之前二十多年沒有孩子,將李經方過繼過來之後,不到兩年就有了兒子,李鴻章的心裡活動可想而知。李鴻章作為養父,而這個抱回來的孩子又是胞弟的長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又怎麼會虧待李經方去。

    李鴻章和三個兒子

    李鴻章在接過繼李經方時,是真的以為自己不能有親生兒子了。在李經方過繼給李鴻章之時,李鴻章已經四十了,他覺得自己不可能會有孩子了,因此他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到了李經方的身上,哪怕後來有了親兒子,曾經付出的那兩年熱情也不會變。其實愛就是付出,沒有付出的感情怎麼能夠走心,愛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享受付出,享受自己的付出,也享受別人的付出。

    在還沒有親兒子之前,李鴻章對於這個過繼過來的七歲孩子,完全是在當自己的未來在培育,他的情感上的付出不會少,而付出的越多,又怎麼會不上心。不只是這個養子 在依賴養父,養父也在依賴養子,縱使李鴻章後來有了親兒子,但是以前的感情不會假,因此李經方在以後也不會過得特別差。

    後來李鴻章的兩個親兒子,儘管都靠著父親的“裙帶關係”入朝,但全都是副業上的小天才,一個成了詩人,一個成為了商人。兩個親兒子都靠不住,李鴻章對待養子也就更加的上心,李鴻章帶著他進入各種官場社交,家裡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李經方去辦的。萬事交給穩妥的大兒子,李鴻章很放心。

    合影

    李鴻章十分的重感情,哪怕他當了大官,也對家裡的事情十分的關心,再小的事情他都會去辦。李鳳章(李鴻章的五弟)死後,家裡人因為財產糾紛大打出手,鬧得十分不愉快。在別的兄弟都不敢插手,深怕惹上麻煩的時候,李鴻章也會派人前去處理。

    在家庭方面,李鴻章也是一個比較典型傳統的封建型思想,他十分的注重感情,十分的注重家族。因此哪怕小妾替他生了兒子,他也不會虧待這個既是兄弟長子,又是自己嗣子的李經方。更何況李經方十分的優秀,年輕有為,精通五國語言,對於養父的事業有很大的幫助,李鴻章怎麼也不會虧待這個孩子。

    晚年的合影

    李經方在李鴻章的家裡還算是不錯,當時的李經方接受西方新潮的思想,推廣廢除纏足的陋習,只是迫於現實,這一主張不得不被棄置了。但是,李鴻章為了支援李經方,讓李家的女人們都放開了腳,成為了當時少數不纏足的人家。

    但在痛愛養子的同時,李鴻章又用傳統大家長思想困住了養子。李經方畢竟是一個年輕人,他的身上有著年輕人的特質,敢想,敢做;因此在與外國的政治外交中如何周旋,李經方有著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那個平時寫信頻繁,家事、政治、經濟無一不與他細談的養父,在外交這件事情上始終不願李經方過多的有想法。

    其實,這樣的方式除了求穩,又何嘗不是在保護這個涉世不深的兒子呢!在李鴻章死前,他將李經方從對外的外交官位置上撤了回來,企圖在沒有他的官場上,將這個養子保護的嚴嚴實實。

    李鴻章對待這個養子就沒有虧待過,哪怕他的妾給他生了幾個兒子,他依舊將養子當親生兒子。

  • 13 # 遊子dream

    身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一生致力於為國為民的政治生涯中,深得慈禧太后青睞。然他子嗣稀薄,雖有妻妾四位,但到不惑之年仍無產下一子,後從其六弟李昭慶處過繼一位,即長子李經方。隨著李經方的到來,沒過幾年,李鴻章接連有了李經述、李經邁兩個兒子,可他對李經方依舊視如己出,一直以長子的身份對待。至於他的嫡長子李經述在其去世後,因悲痛過度也不久於人世,次子李經邁因是庶出,與家族不太親近,後來自尋出路。

    對於過繼而來的李經方,擁有雄才大略,自幼就聰穎好學,李鴻章對他也是寄予厚望,尤其在教育上更是良苦用心,李經方當然也不負眾望,深諳五國語言,而李鴻章的願望就是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外交官。

    因而長大後的李經方一直伴隨李鴻章左右,父子倆經常一起出使國外,參與“交流”。由於清末時期,朝廷腐敗,身為外交官的李家父子常常遭到百姓們的誤解,但李鴻章自己心裡清楚,他做每件事的意義。可李經方卻對其某些做法表示不敢苟同,有時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可最終都被李鴻章駁回。

    縱觀李經方的一生,既幸運又悲劇,幸運的是,他遇到了李鴻章這樣的父親,使得自己學富五車,開拓視野;不幸的是,滿身才華卻不能學以致用,一腔抱負只能付之東流。但值得肯定的是李鴻章並未因老來得子而忽略了李經方,反而對其更加重視,只因當時時代背景造成了李經方報國無門,實為憾事。

  • 14 # 秋訕

    李鴻章是崇洋奴才,他一生取三個老婆:小妾生下的親生兒也是幹洋務,成績平平淡淡沒有什麼功,李鴻章最後辦完洋務不平條約後自殺了/他對繼子非常好,叫他上學讀書後來跟著李鴻章經常辦洋務!

  • 15 # 尚宮女史

    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和外交名臣在清朝乃至整個古代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幾乎都有李鴻章的身影,尤其深度參與了大清和列強之間的外交事宜,也因此,李鴻章的歷史形象飽受爭議,有人罵他是“誤國者李鴻章”,有人又同情他的遭遇,“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

    無論如何,他是晚清時期站在明面上的人物,不管是被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硬推在了前面還是時事逼迫他站出來抗下重任,總之,他是被歷史選中的人物,註定在晚清時期為大清奔走,直至去世,他去世之後,慈禧太后還落淚感懷:“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李鴻章的評價雖大部分都失之片面,不夠客觀,但對於他的經歷、他所經手的事情大部分都還是知道的,即便知道的比較片面,但李鴻章的大名也算得上是婦孺皆知了,但鮮少有人關注李鴻章的家庭,而且李鴻章的後人似乎也沒有牛逼的存在,較之李鴻章,簡直可以說說籍籍無名。

    當然,這和李鴻章子嗣少也有關係,說起來李家雖是耕讀世家,但真正起家於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因為李文安於道光年間中了三甲進士,由此開始進入官場,與李文安同時登科的還有著名的曾國藩,後來李文安的長子和次子都曾拜在曾國藩的門下。

    李文安不僅改變了李家的命運,而且子嗣也不少,他有六個兒子,全部入朝為官,當然最著名的還是李文安的次子李鴻章。李家六兄弟在子嗣一事上都沒有超過他們的父親,生子最多的就是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生了五個兒子,順利長大成人的有四個,這個數目已經是兄弟之首了,也因此,李昭慶的兩個兒子都過繼了出去。

    其中長子李經方被過繼給李鴻章,五子李經翊過繼給了李鳳章。李鳳章是李鴻章的五弟,娶了五個夫人,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也沒有,因此過繼來兩個兒子,其中親弟弟李昭慶的最幼子是一個,還有一個是從堂兄那裡過繼的。

    與李鳳章不同,歷史上李鴻章是有親生兒子的,而且長大成人的有兩個,但這都算是李鴻章年過四十才有的兒子,在四十之前,李鴻章沒有兒子,在李鴻章這樣的官宦之間,沒有兒子,即便是有女兒也代表這無後,偌大的家業和爵位無人繼承,這真是一種悲哀。

    李鴻章的原配周氏原本是生了一個兒子的,但是很快就夭折了,而她自己也在1861年去世,當時的李鴻章39歲,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不算年輕了,此時還沒有兒子就很難再有孩子了,正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李鴻章在第二年,也就是1862年,他四十歲的那一年,將六弟李昭慶的長子、年僅8歲的李經方過繼了過來,同時,李鴻章將清末進士趙畇的女兒趙小蓮娶為繼室。

    兩年之後,趙小蓮為李鴻章生下嫡長子李經述。後來李鴻章的側室莫氏在1876年又為李鴻章生下李經邁。其餘早夭的兒子不算,李鴻章過繼了李經方之後實際又生了兩個兒子。那麼,有了兩個親生兒子之後的李鴻章,是怎麼對待李經方這個繼子的呢?

    如果單看一生經歷來說,李鴻章的這兩個兒子都比較低調,或許和李鴻章老來得子有關係,他們長大後面臨的已經是風雨飄搖的大清,這兩個兒子並沒有在官場上有太大的發展,尤其是李經述這個嫡長子,雖然繼承了李鴻章的爵位,但他實際上幾乎未在官場上混過。

    他算是被耽誤的一名才子,聰慧異常,讀書有過目不忘之能,工詩文,對歷史極有研究,著述豐厚,但唯獨沒有進入官場,這倒是被李鴻章連累了,原本李經述中舉後第一次廷試未被錄取,只被選為內用員外郎,這就是一個名義上的位子,因此他繼續讀書,準備再一次考試。

    1895年,李鴻章讓李經述赴試禮部,結果因為李鴻章甲午戰爭的失敗,文章已入圍,旋即被踢了出來,李經述心灰意冷,不再參加考試,也為進入官場,而是潛心讀書著述。他唯一的一次為官還是以參贊官的身份跟隨74歲的李鴻章出使英、法、德、俄等國,其實就是為了貼身照顧年邁的李鴻章,除此之外,李經述一生遠離官場。讀書著述之外,他就是盡心侍奉父母。

    他的母親趙小蓮常年生病,他衣不解帶的照顧,趙小蓮去世後,李經述悲傷過度,為此丟了半條命,另外半條命則是為了照顧父親李鴻章,等到1901的冬天,李鴻章去世,李經述準備以身殉父,雖然最終被勸住,但身體還是徹底垮了三個月之後隨父而去。

    李經述的經歷還比不上自己的庶弟李經邁,至少李經邁還真正進入官場過,雖然官職不高,在外交上的表現也中規中矩,但他似乎對官場也不甚在意,倒是很擅長經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於1938年去世,去世之前,他曾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

    “綜計一生,所作者,不甚愛惜之官;所辦者,無足輕重之事;所遇者,全無心肝之人;所聞者,不知羞恥之言!”

    從李經述和李經邁的經歷來看,他們因為是李鴻章晚年所生,又生逢亂世,不僅沒有得到父輩的庇護,還受了不少的連累。比兩人情況稍好的就是李鴻章的繼子李經方。

    李鴻章並沒有在有了親生兒子之後薄待這個繼子,而是將他一直帶在身邊,李經方很多時候擔任的都是李鴻章助手的工作。這是李經方的幸運,也是李經方的悲哀。

    李經方自從過繼給李鴻章之後很受重視,李鴻章為他聘請名師為他科舉做準備,又找專人教他學習英文,雖然先天資質一般,但在李鴻章的盡心栽培下也在28歲中舉,開始跟在李鴻章跟前襄辦外交事宜。

    從此之後李經方就投身外交事業,但他在任上並沒有真正的、大的建樹,大部分時候都是作為李鴻章的助手,執行李鴻章的交派下來的任務,幾乎所有的大事都需要經過李鴻章的點頭,如果李鴻章不能點頭,這件事就不能成型,這正是李經方的悲哀之處,只能活在李鴻章的影子裡。

    比如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被委派到日本與伊藤博文等人談判,李鴻章拒絕了嫡長子李經述陪同的請求,而是帶著已經有差不多十年外交經驗的李經方到日本參與談判。

    李鴻章這一次差點交代了自己的性命,被刺客用手槍打中了左頰骨,昏厥過去,暫時無法繼續談判,後續清廷讓李經方為全權大臣與日本人進行談判,在談判過程中,李經方試圖持強硬態度,但被李鴻章拒絕,因此李經方只能按照李鴻章的要求進行談判,執行的依舊是李鴻章的意志。

    從日本回來,光緒帝又命李經方赴臺做交割,儘管李鴻章不希望李經方去做這件違背心意的事情,但光緒帝的命令他也無可奈何,從這裡能看出李鴻章對李經方的愛護。

    後來幾乎所有的外交事宜,基本都是李經方跟著李鴻章去做,1896年,李鴻章帶著李經述出使英、法、德、俄等國,考慮到李經述從未有過外交經驗,李鴻章奏請清廷准許李經方隨行,這是父子三人對一次在一起工作,但李經述主要負責的是李鴻章的飲食起居,而外交上的事情則是李經方幫著李鴻章在處理。

    李鴻章去世之後,李經方繼續活躍在外交上,後來被罷官之後先是居住在上海後又避居大連,在1934年去世於大連。

    縱觀李經方的一生,因為是李鴻章的大兒,他得以在外交上發揮自己的作用,總體上做的比較好,但也因為是李鴻章的兒子,始終只是李鴻章的一個助手,不能有太過的自我,處處執行李鴻章的意志,無法真正大展拳腳。這樣看來,成為李鴻章的兒子,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

    當然這並非說李鴻章對李經方不好,實際上從李鴻章對李經方的信任來看,他對這個兒子是很好的。從李鴻章的強勢不難看出,即便是他的親生兒子跟在他身邊辦事,也是一樣的結果,即只能執行,不行擅作主張。

  • 16 # 讀史得間

    1861年,39歲仍然膝下無子的中年人李鴻章,過繼了六弟李昭慶之子李經方為嗣子。3年之後的1864年,正當他跟太平天國作戰,打得焦頭爛額之時,其續配的夫人趙小蓮為他誕下了兒子李經述,這一年,李鴻章42歲。12年之後的1876年,他的側室莫氏又為他生下了李經邁。雖然如此,李鴻章一直將李經方當成自己這房的長子看待,督促他讀書科考,將他當作左膀右臂,為其規劃了外交官的職業路徑。

    (圖:李經方著官服像。)

    1.李鴻章39歲時過繼劉弟李昭慶長子李經方為嗣子,42歲時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被梁啟超稱為“中國近四十年第一流緊要人物”的李鴻章生於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1823年2月15日),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李鴻章取合肥同鄉周氏為妻,次年,李鴻章考中進士。周氏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李經毓,可惜早夭。1861年8月,夫人周氏去世,只為他留下了兩個女兒:李鏡蓉、李瓊芝。

    此時,39歲的李鴻章不得不考慮嗣子的問題,他選擇了弟弟李昭慶6歲的兒子李經方為自己的嗣子。不久之後,李鴻章娶了小他16歲的趙小蓮。對李鴻章來說,驚喜在不經意間來臨,趙小蓮於1864年為他生下了兒子李經述。當他把喜訊告訴自己的老師曾國藩時,曾國藩認為這勝過了加官進爵——“此較封爵尤可喜”。這一年,李鴻章42歲。李鴻章中年得子,真是不容易。(:李鴻章夫人及子女等資訊參考自李憶江:《李鴻章年譜長編》一書,該書以時間順序,對李鴻章的一生進行了細緻梳理,相關記載可信度極高。)1876年,李鴻章的側室莫氏,又為他生下了李經邁。

    (圖:李鴻章、李經方父子。)

    總結一下,除去早夭的李經毓和15歲時病死的李經進,李鴻章有一個過繼的長子李經方,以及親生兒子李經述、李經邁。

    那麼,李鴻章對待李經方與對待兩個親生兒子,有區別嗎?

    (圖:李鴻章與其部分家人合影。)

    2.李鴻章對待李經方如何?

    1864年,李鴻章的親生兒子李經述出生,其時,李經方已經在唸書了,其身份仍是二房即李鴻章這一支的長子。李鴻章對其寄予了厚望,但李經方讀書差點意思,在江南鄉試中考中舉人後,便止步於此,再與進士無緣了。在清朝,官場基本是進士的天下,李經方的舉人身份在官場上基本沒有競爭力。1860年代,清廷與洋人接觸漸多,洋務大有前途,李鴻章就安排他跟洋人學外語。

    在對李經方的安排上,李鴻章有自己的想法。同治九年(1870)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北洋大臣有法定的辦外交的職能。其時,外交人才不易得,精通五國語言的李經方被李鴻章留在身邊,他逐漸成為其父辦外交的左膀右臂,這多少有點“上陣父子兵”的意思。 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甲午戰爭中,他隨李鴻章去日本議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該條約,臺灣被割讓給日本,他被清廷派去臺灣和日本辦理交割事宜,被稱為“割臺大臣”。

    (圖:李經方隨其父李鴻章在日本議和。)

    “弱國無外交”,在當時辦外交是很艱難的事情,可以說出力不討好。李鴻章辦洋務多年,卻沒有給李經方安排到紗廠、電廠、電報局之類的單位撈個肥缺乾乾,是偏心嗎?

    我認為不是。因為李鴻章也沒有給他的兩個親生兒子安排這樣的職位,總體來說,他對待三個兒子基本做到了一碗水端平,李經方並未遭到歧視。其親生長子李經述性格內向,中舉後也沒有擔任過什麼實職,他不喜歡出頭露面,不喜歡與人結交,不適宜走外交這條路;親生次子李經邁連舉人也沒考中,靠著李鴻章的餘蔭,在1905年(其時李鴻章已去世4年)才開始走上政治舞臺,被清廷任命為出使奧地利大臣。

    (圖:前排左一、二、三,分別為李經述、李經方、李鴻章。)

    李鴻章是真心希望李經方走職業外交官路線的,也一直為其在鋪路。到1894年甲午戰爭之前,李經方已經是有了三年駐美公使參贊和三年駐日公使自立的外交官了。

    1900年庚子之變,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其時清廷處於生死存亡之秋,風燭殘年的兩廣總督李鴻章奉命入京議和。他啟程北上時,特意安排李經方留在上海,代表他與俄國公使晤談,以爭取俄國支援,想著讓俄國人幫大清一把。這顯示了李鴻章對李經方的信任。

    (圖:晚年李經方。)

    3.餘論

    我在查詢相關史料的過程中,發現李鴻章很信賴他的繼子李經方,也將其看作是二房長子,不但為他規劃或者說圈定了外交官這一職業,還讓他去處理李氏家族內部的一些糾紛。比如, “文ge”中,造反派從李經方的孫子李家驍處抄走了李經方儲存的李鴻章信札,這些信札內容大多是李鴻章囑咐李經方去處理李氏家族的一些事情,比如李鳳章去世後,家中鬧財產糾紛,李鴻章就寫信派李經方去安徽處理此事。還有鄉下的義莊和田地的事情,李鴻章也讓他去查驗。

    這些都足以表明,李鴻章沒有拿這個繼子當外人看,其內心是將李經方當成自己長子的。

  • 17 # 奕天讀歷史

    說起來,李鴻章的子女並不少。據《李氏宗譜》所載,他共有六子三女,只是其中三個兒子早夭,而長子李經方則是過繼來的養子。

    李鴻章原配夫人周氏,曾生下一子,取名李經毓,後來不幸夭折。而周氏之後再無所出,直到1861年病逝。

    周氏去世的第二年,李鴻章率淮軍連克常熟、太倉、崑山等地,“穿賊道二千餘裡,抵上海”,聲威大振。時年39歲的李鴻章因功,榮升江蘇巡撫。

    人生有三大幸事,升官、發財,還有那個啥,這下子李鴻章全集齊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鴻章人到中年,還膝下無子。當時追隨李鴻章征戰四方的李昭慶,是李鴻章的六弟,知道李鴻章為無子苦惱,便將自己的長子,已經年滿七歲的李經方過繼給了二哥。

    李鴻章得子大喜,視李經方為己出,善加照顧。接著,李鴻章又娶了繼室趙小蓮,側室莫氏。

    估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李鴻章迎來了一連串的喜事,身體也突然強健。他的繼室趙小蓮在1864年,為李鴻章生下了次子,也是李鴻章的嫡長子李經述。之後,側室莫氏也連續為李鴻章生下了李經遠、李經邁、李經進三子。其中,李經遠、李經進早夭,只有李經邁成年,也就是李鴻章的第三子。

    李鴻章中年得子,興奮異常。不過,曾經遭遇過喪子之痛的李鴻章並未興奮過頭,他並沒有將繼長子李經方趕出家門,而是繼續將李經方視為親生兒子一般對待。

    李鴻章為了培養李經方,專門聘請名師教授其傳統經典,潛心科舉。最特別的是,李鴻章應該是看到了清朝最終還是要和世界接軌,而外語則是交流的基礎。因此,他還特別聘請了朱靜山、白狄克教李經方學英文。李經方學外語倒是很有天分,很快就通曉了五國語言。

    同治八年(1882年),李經方在27歲時考中舉人,捐了一個以知府分省補用的職位,留在了北洋大臣衙門,隨李鴻章辦理外交事宜。之後,李經方參加過一次會試,沒能考中進士,便沒有再繼續參加科考。

    李經方在李鴻章的培養下,先後出任過駐英、駐美參贊,以及出使日本大臣,直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

    原本,中日雙方最初在朝鮮發生爭端時,李經方就強力主戰,並想李鴻章請求親自率軍出征。盛宣懷還專門策劃過由袁世凱做李經方的中軍統領,暨此助李經方建功立業。不過,此舉遭到了李鴻章的反對。李鴻章覺得,萬一李經方戰敗,他會被牽連彈劾。自此,李經方錯失了獨當一面,為國立功的大好時機,反而滑向了跟隨父親李鴻章,一起被罵為“漢奸”、“賣國賊”的深淵。

    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李鴻章奉命趕赴日本馬關同日方和談,李經方和李經述兄弟二人也被允許同行。

    相較而言,李經方接觸洋人和新事物較多,視野比較開闊,而且,確實有能力,有熱情,比較受李鴻章倚重。但凡李鴻章出使他國,都會將李經方帶在身邊,充當幕僚和翻譯。而李經述則痴迷於詩詞文章和歷史研究,其為人也是淡泊名利,韜光養晦,超然於世外。李鴻章倒也希望李經述能潛心學問,以便高中科舉,成就一番大業。

    正因為兄弟兩人個性和能力的不同,這次日本之行,李經方負責協助李鴻章處理談判事宜,而李經述則負責照顧李鴻章的生活起居。不過,在簽訂了《馬關條約》,父子三人回國之後的待遇,則是相同的,都成了眾矢之的。據說,李經述還因此被人報復,失去了考中進士的機會。

    緊接著,李經方又被任命為了臺灣交地全權委員,俗稱“割臺專使”,趕赴臺灣跟日方處理交接割讓事宜。李鴻章知道割地是屈辱之事,極力反對,結果受到了光緒的申斥。而李經方無奈之下,只能前往,並在基隆口外的日本軍艦上同日方辦理了交接事宜,之後避居上海,沒有回京覆命。

    此後,李經方又跟隨李鴻章出使了歐美諸國。到了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入侵,他又跟隨李鴻章與列強談判,簽訂了《辛丑條約》。第二年,李鴻章病逝。按照傳統的繼承製度,嫡子李經述承襲了李鴻章的侯爵爵位。而遺產,則按李鴻章的遺囑進行分配,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兄弟三人是各有所得。

    此後,李經方擔任過商約大臣、使英大臣等職。清帝退位的前一年,即1911年,他又擔任了郵傳部左侍郎,兼任郵政總局局長,成了第一位郵政總局局長。

    宣統退位之後,李經方被罷官,轉向了實業,置辦下了不少房屋、田產留給了後代子孫。1934年,李經方病逝於大連,終年80歲。

  • 18 # 申小強001

    怎麼中興之臣都一樣呢!王陽明也是開始沒兒子,過繼了侄子後就生了自己的兒子。但王陽明家處理的不是很好,後來兩個兒子爭誰是嫡子。

  • 19 # 十一姨太

    李鴻章作為晚清中興大臣,在清朝歷史上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人物,李鴻章40歲老來得子,小妾生下親兒後,李鴻章如何對待其繼子?

    李鴻章雖然是中興之臣,但是一直沒有兒子,就過繼了自己六弟的一個兒子,作為嫡子,但三年後,李鴻章與夫人趙氏生下兒子李經述,1876年,李鴻章與側室莫氏又生下兒子李經邁。生下親兒子後,並未取消養子李經方的嫡子身份,這個事情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也就是告訴他人,自己不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李鴻章對待這個養子也如親兒子一般,從小就對他重點培養。

    在李鴻章的培養下,李經方精通五門語言,之後就考取了舉人,之後就在李鴻章手下幹活,跟著李鴻章處理對外關係,也就是一直在李鴻章的光芒之下,遇到了事情,只是提供一個參謀的資格,至於是不是採納,全聽李鴻章的。在馬關條約簽訂時是如此,在之後的辛丑條約也是如此。因為他的能力跟李鴻章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辛亥革命以後,李鴻章早已去世,李經方沒有了官職,生活在上海, 之後被兒子逼到了大連,在大連一直待著,沒有任何異常的舉動。他對於清廷沒有任何的思念之心,當然,也對日本沒有任何的興趣,1934年,李經方在大連逝世。

    作為一個養子,能夠更好的跟著養父工作,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對於李鴻章而言,對養子之情也是很好的,你覺得李鴻章的做法是不是值得讚賞呢?

  • 20 # 喵汪物語

    李鴻章是近現代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為清朝與各國簽訂了很多屈辱的條約,正因為如此,人們很難去刻意關注這位歷史重要人物的私事。

    李鴻章一生有四個老婆,雖然夫人不少,但李鴻章一直到四十歲竟然無子嗣。李鴻章就收養了一個兒子,此兒子是他六弟李昭慶的小兒子李經方,示為嫡子,將來李鴻章的家業就由李經方繼承了。但三年後,李鴻章與夫人趙氏生下兒子李經述

    1876年,李鴻章與側室莫氏又生下兒子李經邁。沒想到收養了兒子後,李鴻章生育能力增強。但李鴻章有了親生兒子,並未取消養子李經方的嫡子身份,而是宣佈繼續以李經方為嫡長子。

    因為是親弟弟家孩子 因此李鴻章對待這個養子也如親兒子一般,從小就對他重點培養,還請名師親自為其授課,並聘請了英、法、俄三種語言老師來培養李經方。

    在李鴻章的培養下,李經方精通五門語言,特別是英語,受到朱靜山的特別教育,尤其精通。後來李鴻章的二兒子李經述長大後,也跟著李經方一起學習。不久李經方參加科舉考試,考上舉人,他放棄到外省候補的機會,跟著李鴻章工作,為李鴻章處理一些外交事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蒜泥小龍蝦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