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敏媽
-
2 # 甜甜圈品牌家紡
一、孩子的年齡,決定採取的方式 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處理方式也大相徑庭。三四歲以上的孩子語言表達力增強,玩具被人搶走,我們就可以鼓勵孩子要回來。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2歲的孩子身上,期望他把玩具要回來就不現實了。所以,3歲以前的孩子,父母不能期望孩子自己解決,必須起主導作用。
二、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 孩子被欺負、玩具被搶之後,首先要與孩子共情,感受孩子的內心是傷心的、委屈的、憤怒的還是不安的?然後讓孩子明白,父母在關愛他,當他們遇到危險時,父母會第一時間出來保護他。3歲以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會保護他。
三、被搶的玩具要回來,打人的行為要制止 孩子搶了別人的東西,我們予以制止,可是如果自己的玩具被搶走卻不要回來,對守規矩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也會深深困惑:「為什麼我不可以搶玩具,他卻可以?」所以,我會對搶玩具的孩子和顏悅色的說:「請你把玩具還回來,好不好?」 3歲以前的孩子連物體所有權的概念都很模糊,更不懂「小氣」這種道德範疇的詞彙。3歲以前的孩子,規則的一致性永遠最重要。無論誰搶了玩具,都要還回來。
四、遠離那些欺負人的孩子 3歲以下的孩子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為他選擇一個安全、積極影響的環境非常重要。身處暴力環境會學得以暴制暴,身處無規矩的環境就學不會約束自己。如果你的鄰居有經常打人和發脾氣的孩子,要遠離他們。孟母三遷的故事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覺得保護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小孩被欺負都會看父母怎麼反應,默默的從中學習應對模式,為人父母絕對不希望兒女將來總是吃了鱉不敢吭聲,所以只要自己的立場是對的,就應該勇於捍衛自己的權益,當然態度要堅定而和氣,不能用太粗暴的方式或口出惡言,總之就是要以身作則啦!
當孩子還小被欺負的時候你用正確的方式保護他,等他長大到可以欺負別人的時候,你才有立場告訴他不能欺負別人!(就像別人不能欺負他一樣!)
-
3 # 親子成長手冊
一歲的寶貝還是沒有太多的意識可能是被小孩子突然搶的動作嚇到了吧,而且對方是一個2歲左右的寶貝,我覺得不必大驚小怪。安撫好寶貝的情緒,和孩子媽媽溝通孩子的不好行為即可!
-
4 # 爸爸不笨
1,不必自責,也算是給小朋友上的第一堂社會課。
2,慶幸搶東西的不是自己寶寶。
我家姑娘也有類似被搶東西的玩具。我是這麼給孩子說的
“是不是有小朋友搶你東西了?被搶了東西是不是很不開心?所以你以後也不能搶別人東西。搶東西是那個小朋友不對,以後要保護好自己東西,要即時告訴爸爸媽媽或者老師。當時為什麼不喊爸爸或者跑開?別哭了,以後知道怎麼保護自己東西了吧?”
姑娘委屈的點點頭,此事勉強過去,我相信以後她會遇到更壞的事,教他不做惡,保護自己。
-
5 # 淅錡寶貝成長季
媽媽,你反應過度了。孩子有自己的天性,你可以現在保護好你的孩子,那未來離開你去上學的時候呢?只要在孩子沒收到嚴重傷害的情況下,給予孩子一定的挫折機會,讓孩子之間自己解決問題,比家長出面好。其實當時孩子也許就是好奇了,一個搶了,一個哭了,過一會兒也就沒事了,但是有家長的參與及評價,孩子就覺得不一樣。比如強勢的家長,可以就找對方理論,然後孩子覺得,以後遇到問題要找別人理論,甚至不關心事情背後的原因。
其實孩子早就忘記發生了什麼,你一直耿耿於懷,甚至還寫到問答你面,說明過不去的是你,並不是你的孩子。我看到過我們小區的一家,東北母女,自己的小孩被其他大的孩子玩滑滑梯踢到了,她女兒自己找一群高大男人來小區,讓保安找出對方家,來廣場動手,還沒人敢報警。這件事情之後,反正正常人家的孩子基本不跟她家的玩,但是那些小三二奶的孩子還是一起跟她們家孩子玩。這一兩年已經不見哪家人了。也許當時覺得爽了,覺得自己多牛啊,但是後續的後果是要孩子承擔的。
我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也是害怕她被人欺負,教她堅強,我媽媽也比較袒護她,但是這樣的性格其實也沒多大好處,在幼兒園如果經常跟其他孩子衝突的話,老師會不喜歡,也會經常批評孩子的。我們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也許我們家第一個孩子是剖的,小的時候比較喜歡打人,幸好沒遇到比較惡劣的家長,有幸她安全的到了讀幼兒園的年齡。我們也不敢給她普通的學校,怕她淘氣其他家長投訴。而二寶呢,吸取大寶的教訓,也許第二個孩子,關注度及要求都沒那麼高了,人家不打人,還很會哄人,自然也沒什麼衝突。
遇到事情,家長能平靜處理才是關鍵!
-
6 # 兒科醫生雨滴
1:我會先問對方的寶寶,你是不是隻是想玩一下,告訴對方不應該這麼做的理由。如果對方的寶寶表現好,而且只是想借玩一會兒的情況下。我會跟自己寶寶說,你願不願意分享啊!,媽媽知道,對方的寶寶行為太粗魯了,我們不可以學他這種不禮貌沒經過當事者的行為,但是我們要懂得分享,可不可以和那個小朋友一起玩兒呀?如果孩子願意,就讓他們一塊兒玩。
2:假如寶寶有可能會覺得委屈,不想讓出去玩具自己也想玩的話。我會去跟他搶東西的小朋友商量下看可不可以一起玩,對方太霸道不同意的情況下,我會告訴他的媽媽找解決的方法。
3:如果是找不到付對方的父母親,搶物品孩子又不太懂事的情況下,我會讓我自己的寶寶轉移下注意力,等對方的父母親來了再說。
4:對方是有點不可理喻的家長這是對方搶東西的孩子已經比較大了,有七歲以上了。我會要求對方把,玩具還給我的孩子,並告訴我的孩子如果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下的話要捍衛自己的權利,至於如何處理這種事情。
-
7 # 曾小琳的once
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到你就像看到了我自己。我女兒一歲三個月的時候有一次去樂園玩兒,看上了一個玩具購物車,那時候有個小姐姐在玩,我就告訴她需要等姐姐不玩了才可以,她也乖,一直自己玩。然後過一陣我看到那個車沒人要了,就拿過來給她,她特別開心推著走。那時候走的不算很穩,結果這時候就過來一小女孩,一把推開我女兒,要搶車,我當時就先扶我女兒,再一把拉住車,我說不許搶!這是公共的東西!要玩兒排隊!那女孩其實也就兩歲多,惡狠狠的看著我還要搶,我就是沒鬆手。我女兒也哭了,我就一隻手抱女兒,一隻手拉著車,等女兒不哭了讓她繼續玩兒。有人覺得大人這樣做很丟人,可我要告訴我女兒的是處事規則。有了規則以後她才能判斷是非。
當然了,孩子現在大些了,我就教她要說“不要!”,要嚴肅……哈哈,慢慢來吧,她從來不欺負人,我就希望她不要被欺負。
-
8 # 親子溝通如何說
首先我非常理解文中媽媽的心情。在我的孩子一歲多時,一次因為她說自己是小寶寶,遭到了幾個小姐姐的嘲笑。在一邊的我心裡也很不好受。一歲多的孩子經歷的還很少,當父母感覺沒有盡到保護好孩子的責任時,難免會感到失控,也會自責。但還好,文中媽媽沒有采取事後想到的那些方法。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孩子就像一塊具有吸收力的海綿。他會吸收周圍世界的所有,包括媽媽對某件事的態度、處理方式。去指責犯錯孩子的媽媽,抑或是打人一頓,只是暫時看上去不吃虧(別人會不會反擊也不好說),但總的來說,並不是好的解決辦法。
我也曾遇到過與你一模一樣的情況。我家孩子2歲多,她的玩具被一個大她一歲的小哥哥搶走,她哭得稀里嘩啦,對方家長毫無反應。
我首先做的是共情:“你的玩具被哥哥搶走了,是不是覺得很生氣?很傷心?”“你覺得他應該提前問你願不願意的是嗎?”
其次是為問題定性。因為這麼大的孩子開始有了“物權”意識,我們需要維護他的規則感。但不妨也可以啟發一下她的同理心。我說的是:“哥哥可能也非常喜歡你的玩具,但是,他的做法是不對的,他需要先問問你,不可以直接搶走!“這麼說,也是為了再次提醒她規則。
接著引導她如何解決,這是關鍵(如果孩子3、4歲以後可以詢問他的想法)。我給孩子的建議是:“我們一起去找小哥哥說‘請你把我的玩具還給我吧!’,或者我們也可以去找小哥哥的媽媽(這位媽媽一直在沉默),跟她說,那是我的玩具,可以幫我要回來嗎?”當時我們是一一嘗試的,找小哥哥,人家根本不給。找這位媽媽時,人家也拉不下來臉,只好追著兒子,轉移注意力,把玩具還給我們了。
同樣是這個問題,1,2歲的孩子需要家長一起陪伴著解決,但是3、4歲或更大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後退一步,給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的空間。經歷是最好的老師,不是嗎?
-
9 # 43892639
首先兩孩子年齡差距太大 不適合讓孩子們自己解決。你的做法是對的 換作是我我也會立馬拿過來 對那孩子說 小朋友這個東西是弟弟/妹妹的 你要之前有問過他同意給你嗎?拿別人東西一定要先詢問別人的是否同意 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和家教!其實後面那些話就是講給對方父母聽的
-
10 # 瑤瑤87774631
之前在親子園做過老師,親子園裡面一般都有淘氣堡這類設施。有一次就親眼見證了類似的這種事情發生,一位母親帶著兒子和一位父親帶著女兒,孩子都大概兩歲左右。男孩在玩一個很大的按摩球,女孩稍微大點,直接過去搶走,男孩媽媽不幹了,替兒子搶回來。女孩爸爸很生氣,兩個大人就發生了口角,那位媽媽實在厲害,嗷嗷叫,估計把那位爸爸激怒了,直接上去一個巴掌,事態升級了!老師們趕緊過來調解,後來以男士賠償女士400塊錢告終!這件事情該怪誰呢?按照那位父親的說法是,孩子之間的矛盾作為家長就不該插手,那位母親直接搶回來肯定是不對!兩個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最終給孩子留下了不好的陰影,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這對雙方父母都有過錯!我覺得吧,孩子東西被搶了,作為父母應該為孩子做主,讓他們一起玩,做好朋友,孩子本身單純,不像大人這麼多的利益關係!
-
11 # 牛媽的孩紙是個寶
有什麼值得大題小做的。多少孩子三歲以前都這樣。你一個大人去奪一個兩歲多孩子的東西,不覺得丟人現眼?你孩子才一歲多也會長大,如果你孩子大了搶別人東西,別人父母也像你這樣,你咋想?將心比心,別人不道歉是別人不對,你就對了?
-
12 # 使用者52691927794
我還沒有孩子,但是一次在kfc吃飯遇到了這樣的事,當時那個家長是呵斥了那個孩子,並問他,你家長呢,那個搶東西孩子的家長來了,告訴人家發生了什麼,還說這樣誰還和你玩。
-
13 # 樹葉在陽光下跳舞
前幾天帶孩子樓下拍球,一個很壯的女孩衝過來說“我要搶你的球”我孩子嚇得抱著球躲到我背後,那個孩子還追著來搶,我說“不用怕,媽媽在這”,那孩子的家長就在那看,什麼都不說,我就鼓勵孩子對那個孩子說“你不能搶東西,你想玩我可以借給你玩,但你搶的話我就不能給你”,我叫我孩子繼續拍球,不理那個女孩,結果我孩子正在拍,那個女孩衝過去一腳把球踢到了馬路上,她家長還是一言不發在旁邊看,我孩子都快氣哭了,那個女孩家長還是一言不發的看著,然後我牽著我孩子準備走,這時那個女孩手裡舉著個塑膠玩具,追過來,對著我孩子的頭準備打下來,幸好我看見了,趕快往旁邊躲了下,才沒有被打到,整個過程,那個女孩的家長一直在旁邊看,什麼都沒說!後來我孩子對我說“媽媽,我的汗都嚇出來了!”
-
14 # 花開花落35093123
我孩子也經常在裡面玩,裡面也有小孩子搶她玩具,打她,我感覺小朋友打打鬧鬧很正常,遇到過分的我就帶寶寶避開他,因為壞習慣的寶寶也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改正也不是一時半會的,我才懶得給別人教育孩子呢,就那個一直欺負我孩子的小女孩,我帶著寶寶避開她,沒一會功夫她就把別人的孩子打哭了……然後就被她爸爸拉走了
-
15 # 承靜如君歌
我覺得寶媽不必自責,這不是你的錯。寶寶難過的話,安慰他,開導他就行了,或者教他以後遇到這種狀況該怎麼做。
如果你衝上去質問對方的家長很可能會發生口角甚至衝突。畢竟明顯對方家長的素質並不高,你的質問會讓她惱羞成怒。再者,我個人認為和素質不如你的人講道理、理論是雞同鴨講,沒有必要的。
換作是我,我會教孩子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先和對方講道理,讓他把東西還你,說了沒用那就直接動手,媽媽會幫你。
家長真的是孩子很重要的榜樣,正如董卿說的“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就像有的小孩來我家玩,看見吃的直接拿著吃,而他們的媽媽就在旁邊看著,不說話。我能理解孩子的行為,但是我不理解他們媽媽的做法。我兒子在家裡想要吃什麼都是先問我能不能吃,如果我說可以,他才吃,我不同意他會跟我商量。更別說去別人家裡了。可能我的想法對別人來說太苛刻了吧!
-
16 # 聆聽花語
我肯定會呵護自己的孩子,批評那個沒有禮貌的小朋友。我要讓自己的孩子知道,父母就是他的保護傘,不管在何時何地!
-
17 # 性格bu好
都在說大人怎麼樣,孩子不該計較,孩子小無所謂,可是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不是說要用暴力去解決,可是必須要那個小孩子對自己寶寶說對不起,即使自己寶寶不明白!其實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是你們大人走在街上誰這樣對你,怕就不是一句對不起可以解決的吧!
-
18 # 槑到自然萌
我就有一次這樣的經驗。有一個比較大的孩子(應該5.6歲吧)在海洋球池的香蕉船上玩,我兒子(兩歲半)也想上去玩,那大孩子各種不讓,推他下去,還喊著我不想跟你玩,這是我的。然後直接叫我把我兒子帶走開,我說弟弟也想玩一下,大家一起玩。結果話剛說完,他直接掐我兒子的腿,然後就跑了。我兒子哭了一下就繼續玩,我覺得應該不是很疼就算了。然後不久,又一次交鋒...玩泡沫塊。那大孩子比較會玩,把泡沫塊當快遞全部送到她面前。不給別人碰,說是他的。我一直喊我兒子不要動哥哥的,結果沒忍住,想去搶那孩子拼成的一把槍,結果兩個打起來,我兒子邊哭邊還想搶,那孩子眼睛看著他媽媽,但手已經抓像我兒子的臉,四條抓痕出現。發生的太快,事情一開始我就一直叫我兒子不要搶,但沒立刻把他抱走。我對那孩子說:弟弟還小不懂事,你的東西不想給他玩,你可以拿走,但是你這樣抓人是不對的,你要說對不起。那孩子就看像他媽,一句話不說。我兒子還在嗷嗷的哭,我告訴他不要搶別人的東西會被打,你也不要和那哥哥玩了。這時那孩子媽媽喊道你不要和這弟弟玩。
過不了多久,來了一個更大的孩子,二話不說直接玩起泡沫塊,那孩子不玩,但看到自己佔著的泡沫塊被別人拿去玩,直接過來想搶回去。結果兩個打起來,那孩子打不過也就不搶了也沒哭也沒告狀。
說了這麼多,就是帶孩子好累啊!心也好累!
-
19 # 多美麻麻1
我的孩子1歲時候,我和這位媽媽的感覺非常相似,感到不可思議也感到沒有保護好孩子而自責。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見識的熊孩子越來越多,對小朋友間這種爭爭搶搶的行為接納了許多。
如果是現在的我的話,我會從對面小朋友的手裡輕柔地把鑰匙拿回來,跟小朋友明確地說:“這是我們的鑰匙,請還給阿姨。”
然後把鑰匙還到孩子的手裡,對孩子說:“小朋友搶寶寶的鑰匙了,寶寶嚇了一跳吧,這是我們的鑰匙,媽媽把鑰匙取回來了,還給寶寶保管吧。”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我處理事情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雙方孩子的情緒,我越平和,對方孩子越能感受到我的友善和力量,自己的孩子也會在這樣穩定的力量中感受到安全;其次我會利用這個難得的衝突機會,及時將寶寶的情緒感受描述出來,幫助寶寶認知這些平時不經常遇到的情緒;最後,我強調說,這是我的,這是你的,會讓雙方寶寶的物權意識更佳清晰。
至於對方家長的反應,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我不在乎的,孩子沒有表達的情況下,也不會太在乎。
有衝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媽媽hold不住衝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激化矛盾和衝突。
-
20 # 帶娃大嬸兒王發發
前不久在我兒子(一歲半,男娃)身上發生過類似的事。銘哥(我兒子)手裡拿著一個小推車在玩,結果一個小哥哥看到了,就搶了過去。銘哥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當時就嚇哭了,在我看來,這正是一個恰好的機會讓我告訴他“物權”和“分享”的含義。
我所理解的物權,包含兩個含義,一是這個東西的所有權是我,二是我對這個東西有處置權,只有“我”有權利決定這個東西的歸屬。
於是,我首先跟銘哥說:“那個小哥哥沒有徵得你的同意就拿了你的推車,你很生氣,是嗎?”他點點頭。我又說:“這個推車是你的,那你現在想給他玩嗎?”他搖頭。“那我們去把它拿回來吧。”
接著,我帶著銘哥去了那個小哥哥那裡。我跟那個小哥哥說:“這個推車是弟弟的,他現在暫時還不想給你玩,請你還給他,好嗎?”那個小哥哥一開始不同意,我又說了一遍。這時,那個小哥哥的奶奶來了,就讓他把推車還給了銘哥。
拿到推車的銘哥,心情立馬好了起來。我繼續跟他說:“你在玩玩具的時候,有人來拿你的玩具,如果你不想給他,你可以不給,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辦,你可以來找媽媽幫助。”等他玩了一陣,看起來都玩膩了之後,我又問他:“那個小哥哥很喜歡你的推車,也很想玩。剛才他沒有玩到推車,他都不開心了。現在你想給他玩一下嗎?”銘哥想了一下,就走過去把推車給了那個小哥哥。
我不是那個小哥哥的家長,我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教他什麼叫“物權”什麼叫“分享”,但我有權利和義務保護我的孩子,可以站在我孩子的角度要求他把東西還回來,教會他怎麼處理這類事情。
回覆列表
首先,你一定不可以示範打人。打人,是在教孩子以暴制暴,用暴力去解決問題,這是不對的。
第二,你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寶寶,今天那位小朋友突然衝過來搶你的東西,嚇到你了。你覺得有點害怕,你就哭了,是嗎?
哥哥的搶東西是不對的,他的媽媽會教育好他的。
寶寶,如果你想要別人的東西,你可以伸手出來,問一下對方可不可以借給你。這樣才是正確的呢。
也許你的寶寶還不會表達,但是,我相信你堅持好好溫柔教他,他會聽得懂,也會明白。
雖然你很生氣,很心疼寶寶,很想一直一直保護他。但是,你不可能一輩子保護他。
希望我們都能用更理性更溫柔的方法去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