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S135409617
-
2 # Smile137237854
教這個字如何理解?如何定義教這個字?因人而異。教,並非老師在課堂裡,認認真真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教孩子們去讀,去拼,去寫,才稱之為教。對於孩子的教,或者說對於幼兒的教,我們可以採取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我從沒有刻意去教孩子認過字,類似於讀書的時候,指著字告訴他這個字讀什麼?是什麼意思?這樣會破壞孩子整體閱讀的樂趣。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我們首先需要培養的是他們的興趣,因此在我們家,閱讀從不會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認,而是享受整個故事,孩子有時或許在看你讀的每一個字,有時他可能在看圖畫,但是在大量的閱讀積累之後,他慢慢的也會對文字產生興趣,在這種積累之中,他也慢慢的對文字有了認識。我們是從幼兒園之前就開始了繪本的閱讀,但是從來沒有刻意的去教過每一個字,現在孩子上大班了,基本能夠做到自己單獨閱讀繪本。即使是一些文字較多的橋樑書,也能夠自己大概的看懂意思。我想這就是我們所採用的教,也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
-
3 # 糖果0511
我覺得這要看孩子到底有沒有興趣,如果孩子太小沒有興趣你去強迫他去認字會適得其反
我孩子現在4歲,只認得100多個字,不是強迫他學的,也是玩中學習,他要上幼兒園,所以教他識字的時間一般都是在晚飯後,識的字多了,還能與他一起做遊戲,比如看誰讀得快,那麼字卡就歸誰。我覺得如果父母有時間的話教他認字也未嘗不可,但一定不能強迫。
順應孩子的自然規律就好了
-
4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首先,我覺得還是不要太早教孩子認識字。漢字其實也就是象形文字,也可以算是一種圖形。而幼兒在0—3歲時主要發展的就是圖形記憶力,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不管是圖、字或者人臉,都是圖形。所以漢字相對這個階段的幼兒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把孩子困在家裡,面對枯燥的文字,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其次,從科學角度來說,讓幼兒識字過早的確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大腦部分功能得到開發。但如果把早期幼兒識字等同於早慧,就混淆了識字和學習能力這兩個概念,並不是說識字早、識字多的孩子,將來就一定學習好。
根據研究表明幼兒識字的最佳年齡階段是3—6歲,在經過2年學習,中班孩子一般能認字1200個左右。專家分析認為,如果兒童在6歲前學會2000個漢字,一般就沒有閱讀障礙了。而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這時給大腦越多刺激,孩子就越聰明。而人的感覺不外乎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和本體覺著六個方面,只要讓孩子多接受這六個方面的刺激,就能全面促進大腦的神經發育,所以,當孩子還接觸這個世界時,家長們可別太心急。現在的教育重點是在早期教育中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熟悉生活常識,獨立堅強,而非是在上幼兒園之前學會了好幾百個漢字,但卻連自己都照顧不了,離不開父母,融入不了幼兒園這個小學堂。
-
5 # 丫丫球球
我看好多人都是說不用特意教小孩子認字,一方面是太小教他認字有可能會打消他的積極性,讓他對認字反而有排斥感,另外一方面是一旦他學認字了就會過早失去對畫面的觀察,過早把注意力集中在字上面。
我覺得拔苗助長也是沒有必要的。還是應該等孩子什麼時候對認字感興趣了再教的好,平時可以多讀繪本,我家老大4歲,幼兒園中班,他們已經開始教漢字了,一二三中,好像和我上學時候差不多。她有時候會指著字問,這個是什麼字嗎?這樣的時候我就會回答她。沒有刻意去教。
-
6 # jollyswan
孩子兩三歲起,爸爸媽媽們會開始關注孩子的識字問題。我們接觸到的寶爸寶媽們就經常問起:孩子多大可以開始識字呢?你們家兩個孩子都很早開始閱讀,那他們識字早嗎?是怎麼教會他們識字的?
每個孩子的發展階段和興趣點都不同,孩子開始識字的時間和方法也無法照搬,這裡真心爸媽分享一些我們的觀點和方法,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1、不可開始太早,最早不早過3歲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快樂、健康的寶貝,不是人人羨慕的“早慧”“天才”寶貝,所以真心爸媽極不主張爸爸媽媽早早地教孩子認字。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觀察孩子的興趣點,發現開始問“這個字念什麼?”了,才可以有意識地慢慢引導孩子認字。
我們的兩個孩子,開始對識字感興趣,都是在3-4歲之間。3歲之前,他們也會非常有興致地“閱讀”,但更感興趣的是書上的圖畫,而不是文字。
但爸爸媽媽們也切不可強求,看別人家3歲孩子開始認字了,也急著教自己的孩子開始認字。孩子學任何東西,興趣都是基礎,有興趣,會學得很快,沒興趣,怎麼教都不成,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
2、不要強迫
不要強迫孩子認字,也不要給有興趣開始認字的孩子設定識字目標,“我們要在上學前認識500字、1000個字”,更不宜在家給孩子規定每天的“識字功課”。
這樣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而且當孩子發現自己沒有達到爸爸媽媽的要求,或者爸爸媽媽批評他“昨天才教的,怎麼今天就忘了”時,孩子會很沮喪,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最好是順著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自然而然地一點點積累。
3、不要一開始就學拼音
漢字不是拼音文字,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實際上是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使用的,在那之前,漢字一直主要使用“反切”方法來注音。
我國最早的一部字書(字典)、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用的就是反切,比如解釋“小”字,是說“物之微也……私兆切。”真心爸媽覺得,這種以他字解本字的方法,與漢語拼音相比,看似繁瑣,其實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
有趣的是,我們兩個孩子在上小學前雖然都認識了很多字,達到了獨立閱讀的水平,但是一年級開始學拼音,都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他們很不理解,為啥某幾個字母組合起來,就是某個字的讀音,而且讀音和拼寫還需要那麼多規則。在他們看來,學拼音,是認字之外又學的一套新東西。
4、在生活中自然學習
爸爸媽媽不必要把幫孩子認字當成一個大工程、大任務,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教孩子認字的機會,把握好了,就能讓孩子自然地學會認識相當多的常見字。
比如爸爸媽媽寫個一撇一捺給孩子看,“寶貝,這個字念‘人’,爸爸媽媽是人,你也是人,爸爸媽媽是大人,你是孩子。”這樣講,孩子就很容易理解。再比如帶三歲左右的孩子到外面去,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入口”“出口”,“看,這是‘入口’,是說我們要從這裡進去,那個是‘出口’,是說大家都要從那兒出來。”此外還有交通標誌、各種指示牌、童書上和畫面配合的簡單文字,都可以隨意地指給孩子認識。
這種在生活中認字的方法,比叫孩子過來“寶貝,我們今天來認識這幾個字”,要有趣、有效得多,孩子也不會有壓力。
5、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給孩子聽
帶孩子認字,不能“只識其形,不解其意”。只告訴孩子這個字念什麼,不給孩子解釋意義,孩子就等於不認識這個字,而邊講讀音邊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給孩子聽,孩子會覺得更有趣、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和記住。
比如講“山”,我們可以對照圖片告訴孩子,這個字是象形字,就是從山的形狀來的,中間高的部分是最高的山峰,兩邊低的部分,是矮一些的山峰,這樣孩子一下子就能明白。再比如講“林”,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一顆樹是“木”,很多的樹就是林,為了不畫那麼多的樹,就用兩棵書來表示樹林了,這是個會意字。
6、給孩子解釋部首和造字方法,會幫孩子不知不覺中認識更多字
孩子認字,如果不認識部首、不瞭解造字方法,就是一個一個地認,沒有辦法把相關的字聯絡起來。這樣孩子學字的效率會很低,而且也掌握不到自己學習新字的方法。
我們兩個孩子認字,是從象形字、造字方法開始的,他們知道了某個基本的字是怎麼來的,是什麼意思,然後和別的字組合在一起,別的字也就有了這個字包含的意思,這樣只要認識了某個部首,他們就可以大膽“猜字”,所以只用了大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認識了一大批字,達到自己能邊蒙邊猜讀字書的水準了。
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山”,既是一個字,也是一個重要的偏旁,有這個偏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山相關,所以孩子認識了山,可以再寫給他巖、嶺、峰、巒、崗等等,這樣孩子就對這個偏旁理解得很透徹,而且也對這些和山相關的常見字有初步認識了。
7、上學前,不要要求孩子會寫字
認字和書寫是兩個過程,學齡前的孩子,認識很多字很容易,但是要他們精細地控制好手指的小肌肉,學會寫字,是很困難的,會讓孩子對認字這件事心生厭倦。
所以,爸爸媽媽引導孩子認字時,千萬不要急功近利,要孩子一邊會認,一邊會寫。孩子如果能在上學前認識很多字,已經非常棒了,等到他上小學,自然有很多機會學習書寫姿勢、書寫方法、反覆練習書寫學到的新字。爸爸媽媽不要把小學的功課給強行挪到學齡前來。
8、認字與閱讀相結合
認字的目的是閱讀,孩子認字如果不和閱讀相結合,那麼他認識的只是一些“死”的文字,對他毫無用處。
孩子開始認字時,爸爸媽媽就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到他平時看的圖畫書中去找認識的字,找到一個認識的字,小孩子會非常興奮,而且特別有興趣認識更多的字、從書中找到更多認識的字,這樣,孩子就慢慢地學會看書時不只看圖畫,而是圖文結合,開始真正的閱讀
很小就愛上閱讀的孩子,等他上學之後,爸爸媽媽會發現,他學習各門功課,都不費力氣。真心爸爸寫文章談到孩子的學習時,一直強調“閱讀”是真正的“學習能力”,就是這個原因,也是我們的切身體經驗。
-
7 # Yayulia
孩子認字,其實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事,不要強迫他認字,可以先從閱讀興趣開始,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買一些繪本,繪本的字比較大,而且都很簡單,一邊帶孩子閱讀的同時,不知不覺就潛移默化的對字有了初步認識,學習的興趣往往比認字更重要,一種方法透過遊戲和繪本提高識字興趣,另外可以在生活細節裡透過環境影響孩子,比如家裡的物品都可以貼上標籤等等方法,不必強求孩子認字,只要家長有心,孩子都是玩中學!
-
8 # 美羊羊嘛嘛
幼兒園不像小學那樣,要孩子以學習為主。幼兒園的教育主要注重興趣培養,在玩樂中帶點學習。培養孩子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自我約束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在不同的環境裡才知道該做什 麼,不該做什麼,養成的好習慣會受益終身。
這要看孩子對字這個階段感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父母也不要強迫他,不要著急。先培養孩子養成學習習慣,慢慢潛移默化,讓他認識到字的重要性,到小學之後即使還不怎麼感興趣他自己也會努力認識字的。
而且我認為不要過早的開發智力,像一些天才神童,長大以後就很少能夠看到他們的天才的一面。
-
9 # 點燈人經典童書
我們孩子現在上中班,關於認字這個事情,也像題主這樣,有過糾結。
不過我們家讀繪本比較多,大概是從8個月大的時候,從《鼠小弟系列》開始,一直讀到現在。
在剛開始讀的時候,只是純粹的講故事。
後來上幼兒園之後,再讀的時候,有時候會教他讀一下標題,認識一下字。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來說,圖和字其實沒有什麼差別。
在他的眼裡,字也是影象,也是按照影象的方式在記。
之前也買過市面上的那種識字卡,把這個當成遊戲,和孩子一起玩。
然後,就是出去玩的時候,看到一些廣告牌啊,門頭什麼的,也會教他認識一下。
總體來說,沒有刻意的去教,只是在生活中,採用遊戲的辦法,讓他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
現在大概認識100來個字吧。
我們的想法是,這個時候沒必要刻意的去認字,怕引起他的逆反心理。
反正上小學了,有的是時間去認字。
現在這年頭,哪裡還會出現文盲呢。所以我們倒不是蠻著急。
-
10 # 康恩媽媽11
我家寶寶是三週多開始教他識字的,我買了一套四五快讀,裡面很詳細的介紹了每個階段要學的內容,應該怎麼學。甚至每個字的圖解,教法都說的很詳細,第二天還有複習的內容。
兒子挺喜歡這個的,也就兩年左右的時間,一套七本就學完了。他的識字量大概在500左右。我把這套書推薦給了他幼兒園的院長,院長看了很開心,進了幾套給老師們。
今年年初我們這裡開始流行親子閱讀繪本故事,他又在閱讀中學了一部分字。孩子六週多的時候報了個國學班,從國學經典閱讀中學了很多。現在孩子上一年級了,語文老師說我兒子識字量大、閱讀能力好、理解力好,學習起來很省力氣。
我覺得只要孩子願意學,家長就可以教,孩子懂得多了也會很有成就感。
-
11 # 藍藍湖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喜歡把某一個方面的問題單獨提出來說。但是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多方面入手,而閱讀可以很好的解決多方面的問題。
閱讀首先是可以讓孩子看圖。孩子兩歲左右就可以選擇一些圖形繪本,讓孩子觀察,還有一些洞洞書,讓孩子認識顏色形狀。慢慢的過渡到整個畫面配一句話的繪本,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先觀察圖上有什麼人物,有什麼景色,有什麼故事。然後讓孩子自己編故事,最後大人給他講一講。孩子再大一點,就可以逐漸增加畫面上的字,然故事更有情節一些。
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字孩子自然而然的認識了。所以不要把教孩子認字當做一個任務,貫穿到閱讀和日常生活中是最有效,最輕鬆的。外出時,讓孩子認一下廣告牌,路牌。平時家裡的包裝上的字都可以讓他學一學,這樣在不經意中孩子就認識很多字了。
-
12 # 安—劉怡葶媽媽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沒有必要特地教識字,這個時間孩子想像力非常豐富,思維活躍,我們沒有必須用文字來固化。我家姑娘上小學前我沒有特意教過識字,但是會帶看繪本,因為不識字,她對繪本有自已獨特的解讀方式。
上學後,第一學期有點困難,我寒假陪著她讀了很多注音故事,第二期開學,識字完全沒問題了。
-
13 # 陸妍如
關於教小孩子認字這個事情,嚴格意思上我家沒有刻意教過。但是我閨女認字量並不少。我是從小給她講繪本,基本上每天都要講5本以上,有的繪本甚至是重複了上百遍的講。她上幼兒園以後,由於時間的原因減少了,但是也維持在一天3本的量。從剛開始的字很少的繪本到後期字越來越多的繪本。中班下學期的時候,有一次她外出旅遊,她給我讀標牌上的字,我才發現原來她無形中已經認識了很多字了。有時候外出也會有意思的給她念一些標語站牌什麼的。現在她小學一年級,粗略的估算一下她的認字量應該在1000左右。對於小學生的要求完全滿足。
我的感覺是不需要刻意給小朋友認字,只要你多陪她看書,看多啦她就認識啦。
-
14 # 船兒媽媽
曾經一度也糾結這個問題,也看見過兩歲前就識很多字的小朋友。所以也小小嚐試著給船兒看《漢子宮》,發現他識字快忘得也快。上了幼兒園後再也不愛看它了,就不了了之了。雖說是在嘗試,其實內心對“過早識字”這件事是持否定態度的。
我還記得在小船兒繪本館微信群裡我們做過一次微課“桐桐媽媽關於閱讀十大問題解答”。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問:閱讀時要不要教孩子識字?先拋開她教育學博士和國家二級心裡諮詢師身份不談,桐桐媽媽細緻認真真誠的解答讓我印象深刻,她對這一問題的解答也讓我茅塞頓開。她說:過早識字的孩子過多關注文字,而讀圖激發的是想象力;心理學家發現一些過早識字的孩子(3-4歲識字)以後會遇到學習困難;就這也是分歧很大的,各種意見各不相同,尊重孩子個體差異,順其自然就好。
這是一粒定心丸。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繪本之力》裡也說到:在日本有很多長大的孩子認識很多字卻從來不閱讀。那麼識字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這又是一粒定心丸。
還有一粒定心丸。《捕捉孩子敏感期》裡孫瑞雪老師說到在孩子5歲左右時期會出現的一個敏感期就是識字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關注抽象的文字和符號。在這個時候順勢引導就是事半功倍的!
我發現,船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識字敏感,給他讀繪本的時候,他會指著對話方塊說:媽媽,這裡還沒讀呢,那裡還沒念呢。所以,我開始給他指讀繪本。我真不知道他認識幾個字了,只是有時候他時不時告訴我們:這是“山東路”,“你千萬千萬千千萬萬別上當啊”……
所以你看是不是不答自明瞭呢?大原則“以孩子為本”不變,其他自己靈活權衡著就大可以了。如果我們的親親寶貝又很愛閱讀又認識很多字那該多美好啊!所以就這樣期待著踐行者吧:)
-
15 # 莉134530411
我覺得可以從小小孩教孩子認字,但是不能像教大孩子一樣拿著書或者字給娃不停的教,不要刻意去教字,那樣太枯燥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厭學。可以在生活中教,帶娃玩的時候教點,還有現在最流行看繪本,看的多了自然會認識很多,書看的越多字就認識的越多,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就越強。慢慢的認識的字多了孩子就可以獨立閱讀,這對孩子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有好處。所以字可以從小就應該認識,但是不要刻意去學習認字。
-
16 # 藍家三哥
個人覺得不必要。小孩子看書都是先看圖畫的,把畫面看懂聯想起來,就是鍛鍊想象力的過程。有時候簡單的找不同遊戲,找完了還可以聯想成一幅風景畫,跟孩子一起講故事。以前他不識字時,翻來圖就看到哪裡不一樣。完了還跟他一起講故事,藍天白雲大海,小朋友在沙灘堆城堡……一起猜拖鞋去哪了?海水衝了?海鳥叼走了?小朋友穿回家了?後來我無意中叫他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字,每次翻看,他直接就指認那幾個字,再也不講故事了。有家長說,孩子識字了,一本書看完就不看了,而那些不認字的同齡孩子,卻可以看很久,而且每次都有新發現。所以5歲前,更多的閱圖為主。5歲後,可以引導孩子讀,邊讀邊識字,逐漸向純文字閱讀為主的閱讀發展。
-
17 # 小強要長胖
首先,教孩子識字可以從片語開始。單個的詞沒有意義或是意義不明,但是片語則不一樣,詞彙有意思,對於有意思的事物,孩子認識起來會更快,記憶得也更快。
我們可以在與孩子聊天時自然而然地教他們識字。手邊可備一些白色紙片,每張紙約A4紙的四分之一大,與孩子說話時,碰到某一片語,便把它寫在紙片上,從名詞入手。
比如,可以在吃飯的時候給寶寶寫點寶寶愛吃的飯菜的名詞,吃完了讓小朋友看一兩個菜名,比如“雞蛋”、“大蝦”、“晚飯”之類的,然後引導小朋友從一堆紙片裡找出這些紙片,還可以把這些紙片排成一句話。三四天之後,小朋友就可以學會幾個詞和片語了。按這樣的方式教孩子識字,堅持幾個月,孩子可以掌握不少詞彙。
-
18 # 媛2010
我覺得教孩子認字還是很有必要的,。識字多的孩子不論是在閱讀理解還是上學對題目的理解方面都有很多的優勢。早期的閱讀對孩子的好處就不用我多說了,上學能輕鬆的做作業對孩子的自信心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雖然我贊成孩子早識字,但不主張家長為了孩子識字去逼迫孩子學習。家長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比如讓孩子在遊戲中邊玩邊學。讓孩子快樂的學習。不要在家長的逼迫下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
19 # 小獸Time
識字也是有敏感詞的,到了特定的時候問你,門牌,廣告牌上的字,這個時候你只要告訴他,他所指的那個字是什麼,並不需要幫他去組詞。
那天和親戚吃飯,你在我面前顯擺他上小班的女兒,學了不少漢字,我覺得小孩子,字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影象,就像他可能左和右這兩個字很難分清楚,他來說這個兩個字應該畫出來很像。
中班下學期的時候,我們老大,跟我說,我要畫字了,我畫的好看麼,在他看來,寫字就是在畫畫,他所寫出來的東西是他的畫,畫得跟我一模一樣。
院子的時候,我們更要注重的是,讓孩子知道這個姿勢代表什麼是什麼意思,現在市面上也有挺多的類似象形文字書,我真的需要的話,可以去借鑑象形文字,來教小朋友識字,而不是靠死記硬背,記住那個形狀而去記住這個字。我覺得到大班的時候再去識字比較好,她是真的記住了那個字,而不是記住了那個形狀。
-
20 # 艾美麗她媽
我家寶貝沒有可以的去教她認字,到了一定階段,她就自然的想要認識這個世界,不停的問你這問你那,抓住孩子識字的敏感期就好啦。剛上幼兒園的寶貝有點小,單純的識字也是很枯燥的,不建議教。
回覆列表
我們家是訂了《巧虎》。這個產品最好的地方是,它會給你安排每個時間段要教孩子什麼,家長就不用害怕錯過孩子的什麼敏感期了。我看《巧虎》裡教孩子認字是在孩子進入3歲以後。基本都是根據孩子生活來的。第一期教的就是“幼兒園”3個字。就2分鐘左右的時間。孩子每天看就認識了。出門看到幼兒園就會給我們指出來。第二期就是選單上的“米、魚、菜、肉”,出去吃得少認得慢一點,但是選單上的魚、米、肉是能認出來的。第三期就是“日、火、山、水、雨”估計需要花點時間吧。反正我沒有特意去教。但是他在我讀繪本題目是會多少認一認,“我”“大”“你”“爸”這些也還認得。我朋友的孩子要大一點(小學一年級),她跟我說不用特意教,天天讀繪本,久而久之多少認識一些。到5歲就會有一個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