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乙丙丁6

    為什麼呢?我想有兩點:一個就是不會,只會點皮毛,算不準。一個呢,就是沒指望預測發財,也就是看看書,沒有精研。

  • 2 # 趙日金141

    若有人質疑,就回“善易者不佔”,還有的造謠說這是孔子說的。其實,善易者應該首推孔子了,不然如何解釋,為什麼孔子作《易傳》解釋《易經》八卦?

    學以致用,孔子明明白白地曰了,《易經》就是要佔: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

    為啥易經大師不不敢動手占卦?怕原形畢露唄。

  • 3 # 朱友振

    以鄙人的眼光看,《周易》原經文(卦辭、爻辭)沒有一句占卜的話。註解原經文的彖辭、象辭(包括大象小象)也沒有一句占卜的話。這就足以證明《周易》的原作者文王(文王作64卦卦辭)和周公(周公作64卦爻辭)不講占卜明矣。註解原經文的彖辭、象辭為孔子所注,其中沒有一句講占卜,更足矣證明《周易》不講占卜。然而竟有人拿出”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作為依據,說是孔子要人們占卜,硬把占卜這個大帽子扣在孔子頭上。孔子在天上如果有靈,會放過你們嗎?

    ”玩其辭玩其佔”是原經文中文王周公說的原話嗎?是孔子在原經文中的註解的原話嗎?你們把《繫辭傳》中的話拿來扣在孔子頭上,你認為合適嗎?隨意給人扣帽子,良心何在!

    讀《周易》首先要記住一條:只看原經文,只看原經文,千萬記住!我說的原經文,即是上面說的卦辭、爻辭、彖辭、象辭。至於後面的《繫辭傳》和《說卦傳》至少三分之一都是後世冒充孔子的大名篡入進去的,可惡之極!

    比如《繫辭傳上》第十一章中有一段:”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段歷來被易學家奉為圭臬,其實這是後世無聊之徒篡入的。《周易》誕生兩千年後到了宋代,那個注《周易本義》的朱熹的老師二程,二程的老師周敦頤也未看到《太極圖》是什麼樣子,否則周敦頤就不會絞盡腦汁作他的複雜的《太極圖說》了。想想看:誰會做費力不討好的事呢?除非是個大傻瓜!從這裡看,”易有太極”明顯是後世加進去的。至於”兩儀生四家,四象生八卦”完全是胡謅八扯,驢唇不對馬嘴。

    當代人為什麼看不懂《周易》?為什麼有人說《周易》是神秘之書?為什麼大都認為是占卜之書?其最大原因,其主要原因,其關鍵原因就在於《周易》所受干擾太大。如不大刀闊斧除去這諸多幹擾,我看聖潔的《周易》很難大白於天下。

  • 4 # 揚函先生

    並非說研究易經不建議占卜,而是無事不問卜,當有重大決策拿不定主意時,可以懷著虔誠之心去問卜。

    易經文化,博大精深,並非僅僅是用來占卜的,易經揭示了天地間的執行規則,並且用卦象來解釋,學過易經的都知道易經就是把宇宙間人世間萬事萬物複雜化的東西簡單化規律化的一本書。通曉易經精髓之人,行事定是順應天地法則。為人處世,也講因果,知曉其中奧義,必然不會事事占卜,也就是所謂的善易者不卜。

  • 5 # 綠野萍蹤01

    很多研究易經的人當然不建議占卜了,因為,周易在西漢之後,逐漸分野為象數和經學兩大體系,象數(術數)才是搞占卜的,經學則是從哲學的角度,解讀《周易》的人文倫理,屬於儒學經典這一大類。

    那麼,研究《周易》的人是否也不建議占卜呢?

    誤讀“善易者不佔”

    題主的問題,大概有個出處,就是荀子說的“善易者不佔”這句話。因而,得出了“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這個結論。而且,又簡單的把這句話直譯成白話文,說是精於周易的人是不會去搞占卜的。這完全是一種誤讀。

    “易”是不是就是指的《周易》,這是個疑問。其實,從“易”的篆字來審讀,其含義就是日月的交替。因為日月交替執行,天地萬物就發生了變化。這個原理被《周易》所運用,以占卜的形式來了解周天的變化,推測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狀態,探尋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可以這樣理解,“易”是原理,《周易》則是方法。

    因而,荀子所說的“善易者不佔”並非是說研究周易的人不搞占卜,而是指懂得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不需要占卜也能夠達到預見事物發展大趨向的目的,並非不建議人搞《周易》預測。

    多少年來,荀子的這句話被誤讀。然而,誤讀卻有它的積極意義。假如每個人都能夠透過占卜來預知未來,必定會產生“宿命論”這個消極負面作用,是不利於人類進步與發展的。不佔而把握大自然發展變化的規律,才是“易”的境界。

    為何不可以占卜呢?

    《周易》原本就是一部古老的占卜大典,習學周易,必定是要從占卜入手的。如果拋開占卜,就無法找到習學研究《周易》的門徑。門都摸不到,還奢談什麼研究呢?況且,很多研究《周易》的人(不是研究“易經”)都是占卜高手,經常也透過易佔來抉擇疑難。這部古老的占卜大典,其實有著非常現實的實際應用價值,為何不能為我們所利用呢?

    古代西岐一帶,流行八卦占卜,也稱為蓍草卜筮。這是相對於商朝官方龜佔的一種民間預測方式,西周取代商朝後,便設立太僕,掌三易而佔天地吉凶。可以說,經過漫長的實踐積累,八卦占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所有的卦辭和爻辭,也都是在長期實踐中歸納總結出來的“應驗”結論。現在應用,仍然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

    西漢以後,《周易》分野,術數家開始把《周易》占卜與五行學說、陰陽學說融為一體,不斷豐富了易佔理論,同樣把《周易》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占卜是需要哲學辯證思維的,絕對沒有公式可以死搬硬套而得出占卜結果。習學易佔,且經常練習,非常有助於實踐者提升哲學思辨能力,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把這些能力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是大有裨益的。《周易》充滿著智慧的正能量。

    科學界一直在探索人的第六感,經常進行《周易》預測實踐的人,第六感比較發達,對事物發展的大趨勢大致可以達到“未卜先知”的境界。

    當然,如果痴迷於此,凡事都要卜卦訣疑,完全依賴於《周易》,則是“迷信”。“迷信”的含義就是過度相信,過度依賴,失去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對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探知和認知,如此,必將誤入歧途,也且“每佔不驗”。這是為什麼呢?

    周易占卜符合宇宙法則

    “周易”這兩個字到底怎麼解,歷來是有爭議的。我的觀點是,周,即周天,也就是整個宇宙。中國古代早就知道天是圓的,是週而復始的。所以,“易”就是在週而復始的執行變化。

    易,就是變化,富含三義:簡易、變易、不易。所謂簡易,就是八卦中的每個卦自身的變化。比如乾卦(復卦),從第一爻開始變化,變到第五爻,還是沒有變出乾宮,其屬性依然是“乾金”。變易則更上升一層,乾卦變到第六爻,就是坤卦,這種變易之於簡易而言,就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不易這個原理更為偉大,講的是卦的靜止狀態,卦的每一爻都不變。但是,因為有日月執行的影響,其中便隱含著“暗動”的玄機。從哲學高度理解,就是“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個宇宙運動變化的基本法則。

    《周易》之偉大,就是參透了宇宙執行的基本規則,因而,中國古代哲學也是偉大的,絕對不是“樸素”的。

    那麼,把“周易”合起來解讀,就是《繫辭》所說的“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怎麼理解?

    因為(日月)變化,便誕生兩儀,由兩儀而誕生四象,由四象而誕生八卦。這其中,“太極”、“兩儀”又是什麼呢?我的觀點是,“周”是一個圓點,透過變化(易)然後開天闢地,生出陰陽兩個極端的宇宙現象。然後,陰陽交合,組合成四個象徵宇宙最基礎的物質形狀。陰陽再互動變化,就形成了八卦,八卦一成,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便都在其中了。宇宙的運動變化,必然給人類帶來福祉,也降臨災禍。

    這是宇宙起源說的最早、最原始,也是最偉大的表述。古人“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八卦類宇宙永珍,含天道變化。既然《周易》包含了宇宙執行的基本法則,永珍變化都在其中,為什麼不可以占卜呢?

    學易佔必先解本義

    現在,很多學易者都是從實用周易預測入手,基本上沒有對《周易》原文進行解讀。實際上,《周易》的卦辭、爻辭本義雖然也教人為善,但都是占卜的斷語,而不是道德規範。

    以乾卦為例,其卦辭雲“元亨利貞”。這四個字的本義並非“君子四德”,而是告訴占卜者,佔到這一卦預示著何種吉凶,該怎麼去調整自己的行為。

    元,副詞,可作“很”解。“亨”,通暢。“利”,作“好”解。“貞”,就是占卜的意思。這個卦辭連起來解,就是:很順利,是一個好卦。或者說,很好,是有利之佔。

    卦辭所示,這一卦很吉利,但是不是諸事皆宜,所為皆吉呢?不是。《周易》是要講變化的,占卜過程中要求出“動爻”,也就是算出哪一個爻有變化,變化的這一爻就是事物發展的趨向,也是未來吉凶的暗示。

    乾卦第一爻如果由陽爻變為陰爻,爻辭便告訴占卜者“潛龍勿用”。也就是說,再好的事情,也不是做的時候,需要等待時機,不要採取任何行動。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去做占卜的事情呢?這就要看乾卦初九這一爻變化後所變出來的那一卦的卦辭了。

    《周易》本義大抵如此,把《周易》本義與實用易佔相結合,更能夠提高易佔的準確性。

    學習《周易》本義,也是對宇宙自然變化規律的探索,能夠讓學易者向更深層次的自然科學邁開探索的步伐。比如天文學,則是很多易佔高手的必修課。易佔的意義並不是賣卦問卜,而是教導或者引導我們遵循自然法則,不做違背倫理道德之事。所以,歷代易學大師都特別注重道德修養,也對後來的學易者進行提點,非正人君子不可學易。

    同樣,“經學”也著重從《周易》中提煉精華,從哲學和倫理道德的高度解讀這部古老的占卜大典,成為儒家必修的五經之首。

    從這個角度講,這部“天書”無論怎麼分野,都是一個目標:探索宇宙自然規律,提升人文精神境界。因而,學易經的學易經,修易佔的修易佔,不可因“善易者不卜”這句被誤讀的話所困擾,該怎麼做還怎麼做。

  • 6 # 小男孩與芭比

    易經本來就能用於占卜,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我曾在類似問答裡說過,64卦是可推算的符號體系,用於預測是沒有問題的,這道理就和我們用矩陣去算閉環系統的未來行為一樣。易經就是一本例題集,它測算的事物要比閉環系統豐富得多。

    所謂善易者不佔,常被解讀為:精通易經的人不去占卜,這其實是有些偏頗的。關鍵在於這個易字,該怎麼解?愚以為,首選解釋當為“變易”、“變通”。也就是說:善於變通的人,能正確據時而變的人,根本沒必要去占卜。為什麼這麼說呢?整個易經,卦卦爻爻看似無關,其實都是黃中通理。只有明白這64卦互通的要領,並據此堅守正道,適時而為,自然就能夠得到通達順利的結果,還有必要去占卜麼?

  • 7 # 兜兜裡有花花

    四十不惑。四十歲就不迷惑的人,他會有什麼疑惑?你覺得易經研究到孔子那個地步,韋編三絕,智慧在躬,乾坤朗照,所謂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雖然心懷大志,但行藏用舍,都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生無愧於心,還會有什麼疑惑麼?

    他是人群中的上智之人,從小就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的。幹不成馬上走人。不浪費不將就不委屈。萬鍾俸祿,千金官位,說走就走。魯隱衛靈這樣的老闆說炒就炒,僅僅志向不合。即使換來的是貧窮,飢餓與動亂,也毫不猶豫。不成就回家編書,修訂典籍,反正一生沒有白活。一天也沒有浪費。寫完書就看到捕獲麒麟,馬上就死,生死大事都不疑惑的人,怎麼會卜其他小事。上智不可移,說的就是其心志,怎麼會把自己的決定託付給蓍草。

    屈原這樣的人曾經求教於神運算元鄭詹尹,鄭詹尹於是放下蓍草抱歉地說:“尺比寸長但也有短處,寸比尺短卻也有它的長處;世間萬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瞭的時候;術數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難解之理。請您花心思實行您的主張吧,龜甲和蓍草實在不知如何破解您的疑惑!”

    要是這點都看不到,鄭詹尹也不能稱為神算。屈原這樣的人怎麼能用卜卦來預測。屈原這樣的人,九死不悔。他們這樣級別人物的意志,不是區區卦象能扭轉的。

  • 8 # 小豬佩奇在這裡呀

    善易不卜。占卜不要看做迷信。它是你自己在一頭霧水,沒有絲毫頭緒的時候,聽從自然之意的一種隨即指示,而不是奉為圭臬唯它是從。既然你資訊不全面,何妨占卜一下試試?如果你資訊已經很清楚,幹嘛用占卜動搖自己的信心?

  • 9 # nullnil

    易經者易也,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運動變化的。 然而 月潤而暈,礎潤而雨,事情的發展變化有端倪,有道可循的。陰陽變化,輪轉不停,可以查微知著,可以順道順勢而為,或進或退或隱藏,可趨利避害。我認為這是易經的根本。

  • 10 # 東山再起52451

    周易是不是占卜的書?看看蒙卦的爻辭就明白了。歷代研究者分為占卜預測和哲學思想兩大派,先有占卜而後有哲學演繹,占卜是根基,哲學思想是樹幹樹葉。數千年以來,官方及民間預測奇人甚多,從業者更是多如牛毛;然而,歷朝歷代統治者幾乎都不宣傳週易的占卜功能,大多數時候都是打壓,其用意不言自明;相反,歷代官方都大力宣傳週易包含的哲學思想。占卜相當於周易中的理工科技術,哲學思想相當於周易中的文科知識。理科文科誰更重要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 11 # 房小二623

    為什麼善於易得人不卜?這是一個大問題

    易是指什麼?

    《易》包含《易經》、《連山》、《歸藏》這三本書。後面的二本意境失傳。《易經》起源是洛書,九個符號,後伏羲演洛書為先天八卦,西伯拘而演後天八卦,孔子又新增系傳,至於爻詞,象傳具體什麼時間新增還帶考證,《易》的初始形態是符號,這個符號被賦予了智慧。

    如何研究易經呢?

    易經有三個原則:變易、簡易、不易

    又有三個法則:理、象、數

    只有先記住這些原則、法則才能研究《易》。

    孔子說:“玩索而有得”。像打麻將一樣天天摸索就趣味無窮。

    到這可以分成三個大的門派,易理,象數,術數(占卜)。

    易理主要研究哲學,其他之類的;

    象數主要研究象於數之間關聯;

    術數也是大家最感興趣的:占卜、算命、看相等等。

    這三大門派又有個相通之處——陰陽五行,

    其中術數分為多個門派,這裡不一一介紹。是科學,還是迷信,自我辨識。民間的多數是“三四教授”,即可滿足好奇心,也可掏空口袋。

    那麼《易》是什麼?

    《易》包羅永珍,蘊含宇宙大道,這麼解說也不為過。三十六計多出自《易經》,《易經》不侷限於術數,術數有比這簡單的。

    善易得人為何不卜?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易.系傳上》

    善於易得人對這段話非常熟悉。懂了的人再“隨意”的卜卦,那他的“學問”還沒有做好。

    這段話看起來是說“占卜”的問題,細細品味更是在說做人道理。你求我占卜的目的無非是這四種情況“吉凶悔吝”,變化也莫過於此。人們認為的吉凶,以哲學來說不是絕對。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動就有好有壞。從口而出的說詞是動,動就有好有壞。你想聽對你好的還是聽對你不好的?“我”怎麼能肯定說出來的對你我都是好的、還是壞的。經過複雜的邏輯關係思考,最後決定:“不卜”

    還有一層解釋:學易不是為了占卜用的,而是為了做“學問”。“學問”無好壞之分,只看用的“時”和“位”。

    善易得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看現象就明明白白,又何必去多此一舉呢。

    做“學問”,做“學問”,“學問”做好了,道理是相通的。“善於易者”的“學問”很高,比泰山高!

  • 12 # 隨心所欲不繫舟

    就這個命題,我看了下面的跟貼,我覺得綠野萍蹤01的貼子寫得比較好。他書理了易學發展的流程與分脈形成,各分脈又在哪些方向進行了引深與發掘。更關鍵的是,他點出了上述命題的來源與出處:“善易者不佔”來自於荀子。但遺憾的是,他作的是學院派式的介紹,對於門外者仍是處於雲裡霧裡。其次是沒有講清楚荀子所說“善易者不佔”這句話真正的涵義。到口的答案少了畫龍點睛的最後一點。即大家理解錯了,荀子的本意是君子不用占卜也能處理面臨處境的困惑。因此,不占卜這句話,就是不必用卜佔的方法,也能應付與處理自己自面臨的困局與疑惑。不必藉助於占卜的意思,並不是說善易摒棄占卜這種手段。從現存的甲骨文來看,當時商周貴族每臨遇到困境、疑惑、難解、大事是常用占卜的手段來作決斷處理。那麼,回過來出,世上主要流行的八八六十四卦動爻的後天文王易的誕生背景。當時,周文王還是西歧諸候國君,因被商紂王起疑,囚禁在羑里,殺戮隨時會臨身。後來的周文王,在根據先天伏羲易與當時已有的哲學常識,在空閒時,把貴族在政治漩渦中會遇到的六十四種局面,用動態爻變的方式演變出它們的各自發展走向,於是貴族(君子)應該作怎麼適當正確的處理。這就是周易。所以說,荀子告訴門生,善易者徹底弄通理解活用了周易八八六十四卦各自爻變動態走向,就不必事事占卜,也能順心如意的處理好面臨的決斷與困惑。我要感謝綠野萍蹤01先生的跟貼。我只是隻他精彩的畫完龍身的前題下,給龍睛點了一筆。朽翁退休前是在復旦當老師的。朽翁認為一名直正稱職的老師應該具備二種能力,一是通,能把複雜的學木理論脫術語概念化,用最通俗的言語或比喻,讓大眾與初學者理解弄懂。愛因斯坦用通俗的比喻給大眾講了什麼是相對論。白居易把詩寫好後,讀給老嫗聽,問聽懂否?這就是當導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水壺裡有餃子,你得象流水一樣倒出來。當導師更高一個層次就是悟。在大家習以為常的知識中,你不泛泛走過,而是道出其出新意、妙處、別人沒有想到和深挖的東西,融匯貫通,讓聽有者恍然大悟,有醍醐灌頂之感。這就是直導師的更高一層次的基本功。導師本人要博學,只有在隨時融匯貫通,隨手拈來時,才能做到這一點。朽翁糊塗,扯遠了,抱歉!

  • 13 # 無心命理研究

    因為從理論上講,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一遇到實際,就解決不了問題,一下就穿幫了。所以就不占卜。還美名其曰“善易者不佔”,按此邏輯是否“善醫者不醫?"這是一些“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沒有信心的掩飾。“知易行難”,要作到占卜有效,就需要大量的實踐,非一日之功。 真正研究《易經》的高人,也是占卜的高手。

  • 14 # 雪兒83266

    我曾經認識一位老人,他也是易經的研究者,他說過,一個是洩露天機,對占卜者不太好。一個就是知道以後對不太好的就想去改變,一半是人為,一半是天命。最好順其自然,心態放正就好了。普通人還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天道輪迴,自有定數。

  • 15 # VISA黑卡

    應該說 知易不卜

    準確講 知理而知天下 理這個詞是易理演變而來 就是說知道易的道理後 就會明白天地萬物的運作方式

    易所涉及和涵蓋的方面非常廣 而易經不過是一本專業技能字典 易經背後是易理 這才是真東西 自古沒有聽說看字典能看出的所以然的 舉例 六爻 八字‘四柱’ 梅花易數 紫微斗數 奇門遁甲 六壬 太乙 這些都是利用易理而自成一套系統的學科 所有全部這些能看懂嗎? 不知理你一個都看不懂 但是人家不會教的

    核心的東西你根本學不到

    知道了真諦當然心態和狀態都會改變 好比為什麼 小孩子經常問為什麼 長大後知識和道理知道的多了就不問為什麼了

    一般情況下 初入易門都是多佔多卜 第一是增進技藝 二是好奇 隨著學習深入時間加長 易已經在身邊 根本不需要卜卦 一花 一個數字 一句話都可以預測兇吉 所以知道而不卜為其一

    其二是勸告他人不卜 因為卜也無意義 全部是天道定數 順其自然就好

    當然最後補充一句 風水和蠱術也是建立在易理這個基礎上的 因為知道天地運作 自身圓缺的道理 有意人為改變又有何不可? 所以第三種也是知易不卜的一種人 好比說人生就是一張工資卡 一生吃多少用多少都是定數 而認為改變就好比透支提前支取 當然以後要還的 付出遠比銀行利息高 這也是知高易而不敢卜

  • 16 # 雲山入懷1

    說的都是外行話。所謂“擅易者不佔”的意思是,真正懂得占卜的人,是不需要刻意透過周易數術學去為人預測吉凶。如能真正懂得天地萬物又了達陰陽之理的聖師,萬事萬物信手沾來,皆可預測,無不應驗。北宋邵康節稱此法為“外應”,民間俗稱此人為“活神仙”!

  • 17 # 雙樵

    說這話的人就是那種“酸人“,大家都懂得。不要說《周易》是一部占卜書,就連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無不是來之占卜。這些所謂研究《周易》之人,自命清高,實則腹空嘴尖。相比之下孔子倒是不那麼清高的。孔子“五十好《易》,緯編三絕“,對周易的研究嘔心瀝血,尚無此清高看法。《論衡· 卜佔篇》魯國將伐越,子貢測其吉凶。得“鼎“之“蠱“卦(出自周易)。其辭曰: “鼎折足,覆公悚,其形渥,兇“。子貢認為行軍打仗要靠足,今足折了,怎麼打仗?伐越必兇。孔子看卦後說無妨,必勝。理由是“越人居水,行用舟,不用足,故吉“。魯伐越,果克之。

    聖人孔子都不說研究《易經》不建議占卜,而且是占卜高手。反觀這些人的所謂研究一定只是皮毛功夫,根本不會占卜,為掩飾其智商故作態清高而已。正是: “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18 # 用大度看世界

    為什麼不建議占卜,是人家沒達到那麼境界,也沒悟出周易經精華!綜觀古今高人孔明、劉伯溫,等等那一個不會占卜的?

  • 19 # 晨風徐然

    周易分經和術,簡單的說就是理論哲學和推演應用兩方面。這是兩條不同的路線,理論研究的當然不擅長和不屑於占卜,此為一;

    推演應用也分幾種類別,最和周易原文接近的屬六爻,其他還有奇門大六壬等,這些純粹是為占卜而產生和發展,但一件事物無論過程怎麼發展,互相的關係如何影響,其結果無非是“吉凶悔吝”四種狀態,此為二;

    最後,占卜講的隨機性,越是無意識的感應到,這個點起出來的卦越接近事實,於是就有求卦和解卦的區別,所以越善解卦者越難起出準確的卦,久而久之,善易者不願卜也。

  • 20 # 非誠勿擾大師

    不是建議不占卜,而是理解錯誤了意義了。周易理論本來就是一個事物發展的衰盛過程。

    君子喜其辭,而玩其佔。。。懂易者不佔!…天道,地道,人道,三綱五常……什麼對錯是必然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以前吃野生動物沒出現病狀,現在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