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閒談
-
2 # 絲路之門
北大教授對流浪地球的科學性質疑,真是有些骨頭裡挑刺的嫌疑,我不認同北大教授的觀點!
流浪地球只是一部電影,一部咱們中國人拍的科幻電影,它是每個有太空夢想的人共同的夢!
一部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夢想!
——從古時候神話故事嫦娥奔月(每個中國人心中獨有的太空夢)
——嚮往太空看月觀時(農曆時間,24節氣由來)
——追逐太空(夸父追日神話故事,咱們的衛星升空)
——探索太空(嫦娥一號登月,探索月球奧秘)
——登月計劃(一步步登月,到達月球背面,更深的追求月的秘密)。
每一個人心目中的太空夢想一步步在實現,科技進步引領未來,祖國越來越強大,對月球的探秘也在一步步走的更遠更深…
【流浪地球】能很火
-
3 # 比鏡子多一點
對電影的票房並無影響。
只不過從電影人的角度,也許覺得教授缺乏對電影的認識。沒有注意到電影講求觀賞性娛樂性最好有點宣教價值,並不承擔對科技知識的講解。電影本身是虛構的二次元,不一定要遵從客觀世界的規則,這個二次元世界的法則不影響接收理解,給故事是足夠的支撐就可以了。
讓人欣慰的是互相都沒有人身攻擊,所以也沒必要有什麼特別的看法。大家來議論這個事有點鹹吃蘿蔔淡操心。
如果說一定要有什麼看法,那……教授很多說的蠻有道理,下次多注意就好。
-
4 # 半支蓮6
用科學評價科幻電影,教授,你也是醉了。電影屬於藝術範疇,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藝術真實屬於邏輯真實,與科學真實是兩碼事。比如童話作品,沒有白雪公主、唐老鴨的童年是暗淡的吧?最荒謬的童話作品是《聖經》,幾十億的基督徒是它的擁躉者。你怎麼不用科學的態度批判它的荒謬?
本人多年來看的電影不多,很少有電影吸引我,但《流浪地球》看了,還真被感動了,周圍觀眾的反應也同樣感動到了,從這點上看,《流浪地球》是成功的。一、電影描繪的世界末日的場景,令人動容。有生就有死,這是客觀規律。人類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二、人類在大災難面前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是消極等待?還是奮力一搏?影片告訴我們要“選擇希望”。三、“捨生取義”,人類的進步離不開英雄,大寫的人。
-
5 # 吉衣波哥
雷教授說的沒有錯。科幻片可以有科幻成分,但科幻電影如果更充分的尊重已知基礎科學他的壽命會更長,藝術價值和觀賞性也會更高。公眾電影是娛樂,但也是宣傳媒介,如果被一個沒有任何基礎科學做支撐的電影哄著玩那才是愚蠢。公平的講雷教授是給全社會上課一節基礎科普,反而成了千夫所指,中國人不需要這樣沒有理性。記得這部電影公映初期,就有一部分宣傳成分裡就是這部電影尊重了基礎科學,而這部分宣傳內容恰恰提高了電影的含金量。理性的看待,理性的接受,就像大家接受這部電影一樣接受它的遺憾,接受它的各方面的批判。下一部中國科幻會更理性的拍攝,把那些不合理的變成合理的,世上沒有完美的藝術品,只有更趨於完美的追求。
-
6 # 科普平論猿
挺好,也算是一種科普吧!
有正反、有反方,就把這個事情辨析清楚了,更加有利於觀眾們瞭解科學知識。即使是蹭熱點又如何?那些以吳京名義發無腦煽動狹隘民族主義的自媒體就不是蹭熱度了?那種人家拍個電影,就把人家演員當民族英雄,容不得半點質疑聲音的撒比們才是有害無益!
雷教授這個熱點蹭的有水平,這種蹭熱點有益於科普,應該多蹭!
-
7 # 空寂靜嶺
好的科幻電影都是有一定的科教基礎的,是有一定機率去實現的!流浪地球雖然是中國里程碑科幻電影但是,它不是一部具有科教意義的科幻電影!它沒有一點科學方向!未來如何變動也不會向流浪地球所構思的方向發展,這是這部電影最致命的弱點!《星際迷航》《我,機器人》《鋼鐵俠》裡面的理論和方向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流浪地球》請問誰能讓地球變成飛行器,為什麼把地球變成飛行器而不是去製造飛船!他只是一部誤導人思維的一部電影而不是一部使文明不斷推進的一部電影,真正的科幻電影都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能給人們帶來啟發和引導方向的科幻電影才是最好的!(難道大家認為天上的流星是高階文明帶著母星在宇宙遨遊,如果真有大的天體在星河中不規則移動早就被人類發現了)
千年之內星際時代必然到來!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片但是它不是一部擁有科教意義的科幻片!給地球裝發動機地球資源肯定不能滿足!那隻能在太陽系裡找!我們都可以在太陽系自由航行了再去建造那麼多引擎去推動地球真的有必要!?到那時我想沒有人有飛船不坐留下來把地球改成飛船吧!
給地球裝發動機就是一個謬論!因為能夠推動地球了 文明必然在二級末三級初。
-
8 # 銘116809701
任何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回饋社會,這是一個基本素養。哈佛大學的牆上不就有著類似的校規麼(記不住,如果想了解自行搜尋)。一部電影,一部成功的電影,一部可以載入史冊的電影的影響力有多大,我不知道,能影響多少科技小白的青少年,我不知道,有多少青少年就此認為未來就是如此,我更不知道。但是,他是小白,就需要有學問的人告訴他科技的基本規律,讓他明白這只是一個科幻電影,看個樂子就好,而不是科普電影。
ps:當下最應該發聲的應該是歷史學者,告訴孩子們王者榮耀裡面的人物都是虛構的,告訴他們真實的歷史人物是幹啥的。
-
9 # 風中的絮
電影《流浪地球》我沒有看,作為一部科幻題材的影片,且是國產的,上映後取得了非常驕人的票房成績,打破了國外科幻影片霸頻的局面,“票房”這個檢驗影片質量的唯一標準,用四十億這個資料說明了《流浪地球》被廣大影迷所認可。
電影,電視以其傳播快,範圍廣的特殊性,被用作媒介的載體並被大眾認可,它也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巜流浪地球》的熱映所引發的“教授與娛樂,專業與白丁”爭論,個人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人類之所以能從茹毛飲血的時代發展到如今人工智慧靠的就是想像,對未知的想像便是幻想,幻想更成為了人類創造科技的源泉。教授以專業人士的眼光去評判一群娛樂者的幻想,說他們有悖“常理”,作為白丁我不專業,但我不能也沒有依據去給一群娛樂者天馬行空的幻想作評判,因為《流浪地球》是科幻,是不著邊際的幻想,你能給未能證實的幻想打X勾√嗎?也許教授看重的是“科幻”二字中的“科”而忽略了“幻”,我沒有看影片,也沒有拜讀教授的發文,而我僅僅是瞭解到,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尚有許多未解之謎,更別說太空了,宇宙了,有些貌似很有說服力的問題又缺乏佐證,教授以科學常識來給虛無的“科幻”做評判,是在科普呢?還是要將未能證實的東西強加於受眾而禁錮他們思想,剔除他認為不專業的“幻”的成份呢?誰能給別人的幻想設定範圍呢?沒人能,這是個“根本不可能”。
說到這,我們還是無法弄清是娛樂者的幻想正確,還是教授這個專業的人士更值得信賴呢?我更無法想像,“人類失去幻想,世界將變的怎樣”?
-
10 # 中小學英語精修
他已經不是第一個對《流浪地球》表示不滿的了,所以我們大可以用平常的心態來對待。
之前已經有兩個教授對《流浪地球》提出了64-36個硬傷,我覺得還是可以看看的,畢竟無論怎樣,能夠從電影裡面挑硬傷,對於對電影非常有興趣的人,看看這些硬傷,有利於你在看完電影后後續的思考,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那些硬傷我差不多都看完了,還是說得挺有道理的,但不管怎樣,電影是成功的,我也在其它文章談過這些硬傷,還被人攻擊過,但這也不代表我不支援這電影,如果出第二集,我還是會繼續捧場的。不過,如果提出這部電影如何不合理的,也請他們說出不合理的理由,讓我們這些粉絲細心看一看,也對這些所謂的專家品評一下。
-
11 # 颶風1968
做為北大教授,真沒必要對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大動肝火?它並沒有動你的乳酪。怎麼就會讓這位北大教授坐臥不寧呢?"想紅″也不用這麼急!
科幻電影不是以科普為使命的科學教育片,它只是人對一個未知領域的想像和假設,不是經過實踐論證的現實結果,最終目的只是一個滿足大多數平常人,休閒娛樂的影視產品,僅此而以。
如某個所謂北大教授所言,必須按照己知科學理論技術,來拍攝電影,那還叫科幻電影嗎?只能叫科學教育宣傳片!
如果,這位北大教授是一個為國家科學進步,有擔當的人,請多用點時間,搞點前沿未知領域的科學研究探索,為國家建功立業!少做點圖名私利之舉。豈不善莫大焉!
-
12 # 愛無界行無疆
中國一部科幻片,創國之記錄,好評如潮,讓一寂寂無名導演瞬間大紅,讓一大紅演員無意之間超紅。期間,有中國電影人對中國科幻電影事業的堅持而終獲成功、有早期投資公司抉擇不明半途撤資、有吳京隨意加入而全力以赴……太多狗血劇情了!但不管如何,《流浪地球》大火了,我們欣賞美片之餘對電影製作方能有如此水平感到驕傲,也對吳京演員慧眼如炬感到欽佩!也對中國其他電影人及電影大咖不捧本國產品而關注外國電影感到寒心。當然更噁心的是居於中國學術界頂端的教授吹毛求疵,以學術標準來衡量一部科幻片。處在中國文化和學術界頂端的教授想必不是普通人,其智力水平也應該是超凡於我輩,此時為何大放厥詞?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其一,寂寂無名之輩,借批駁以顯其名;其二,碌碌無為之人,借孔乙己“回”字之四種寫法而逞其能;其三,懵懵之輩,甘作傀儡,願受驅馳,為他人作嫁。我寧願相信也應該相信其人乃沽名釣譽之輩,為己私念而甘冒天下大不韙。以學術專業的眼光和標準來衡量一部科幻片?還指出其錯誤多少處,倘若是我這個不懂科學不懂某幾千幾萬專業的門外漢,我可以指出其幾十萬個漏洞……
中國患紅眼病的人太多了,個人沒本事,則眼紅覬覦。像我輩,眼紅是眼紅,只在內心暗存,只嘆個人本事不夠。眼紅嫉妒何必一定要說出來呢?不說人家也不知道,可你一放厥詞天下盡知啊?附青驥之尾以達千里沒錯,但你不要去附在人家青驥額頭或者眼睛上啊?
-
13 # 蒼天正義
反正從來沒有哪個教授能拍科幻片的!你較真你來拍!又不是科學記錄片。沒出名你不來說,在拍的時候你不來說,現在這部電影火了,你個狗日的就跳出來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好了!國外那麼仇視中國的人表示服,最擅長拍科幻片的好來塢都給了點贊都沒說啥的,你一個搞教育的教授在這亂說啥呢?不懂就沒發言權!人家只是第一次拍科幻片,你就不能容忍嗎?你有意見或人家導演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影片常識性有誤的地方你完全可以給對方私信啊,沒必要在網上大張旗鼓地反覆發表你的意見啊!你現在反覆在網上搞顯然居心叵測!誰都明白,不過你越是這樣消費者越是要看個究竟,人家還感謝你的免費宣傳!
-
14 # 狼主1970
《流浪地球》是娛樂亂象之終結者,吳京則是陰柔風之剋星。
在國人對娛樂人設深惡痛絕之時,吳京投下《流浪地球》這顆震撼彈,把虛假人設,包裝鍍金,流量欺眾者發財之夢炸得粉碎。
人設造神,遂有白痴博士,牝雞稱爺之種,造神者玩弄神仙於股掌之間,藝人墜其彀中,猶不自省!樂做其提線木偶,臺前之傀儡。成則共分其財,敗則猢猻皆散。再尋畫皮,重塑鮮肉。勾聯復始,禍敗其圈。顏值為資,利不可估。價值導向,跟風彌眾。文化廢止,俊男靚女齊攻藝術;父母扼腕,東挪西借幾近傾家。俗風如是,天之也怨;亂象如斯,地之也怒。
吳京還男兒本色,絕虛假而蕩畫皮,回正清流。國人為之一振,齊聲吶喊,共除妖異。偏北大博士不識世態人心,逆時悖義,論成雷人之語;前後二子,遂使北大蒙羞。
-
15 # 蓋蓋156453535
北大教授啥時候開始喜歡蹭熱度了?一個教授不好好的教書育人,來蹭一個科幻電影的熱度,真想不通。教授先生,那是科幻電影,不一定都符合你提的那些原理。外國的科幻片更多,怎麼沒見你出來挑刺?中國好不容易拍了一個有質量的,還讓你東挑西摘的。說你崇洋媚外有點不合適。說的嚴重了,你也到不了那程度。再說了,你敢保證電影裡的那些畫面在未來不會出現或者實現麼?這世上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科技在進步,未來是啥樣子的誰也不知道。該幹嘛幹嘛去。人類還要進化。。。
-
16 # 山豬
某一天,北大門口出現了一個叫獸,衣衫不整,精神萎靡,看來有幾天沒吃飯了,這時一箇中年大叔叫住他
中年大叔:喂,老頭,你怎麼看上不去狀態不好啊?
叫獸:哎,好幾天沒米下鍋了,餓的唄
中年大叔:哦,你是做什麼的?
叫獸:我啊,搞物理研究的
中年大叔:喲,原來還是個叫獸啊
叫獸:別提了
這時中年大叔從懷裡拿出兩個包子,叫獸眼睛死死的盯的包子,就像餓狼看見小羊,眼裡冒的綠光,著實讓中年大叔嚇了一跳。
中年大叔:咳...咳...,這包子你拿去,最近有一部科幻電影叫《流浪地球》的,你覺得裡面的情節,物理上合理不?
叫獸:這個簡單,我就是研究物理的。
我是八點半影咖~
-
17 # 繪畫與攝影
《流浪地球》票房再次破紀錄。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資料,大年初一首映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14天票房破38億元,超過《紅海行動》的36.6億元,躍居內地影史票房榜亞軍。作為《流浪地球》的主演和投資人之一,吳京一人包攬了內地影史票房榜的冠亞軍,因此被網友們稱作“中國電影的最大贏家”。
我覺得電影《流浪地球》整個片科幻效果挺好,後期用了比較多的三維動畫特效,很用心去做,成本當然會高,效果是挺好的,有美國科幻大片的般的感覺。
《流浪地球》雖然還是與美國的科幻片有差距,己經盡力了,來日方長,只要堅持做下去,會進步提高很快,應多點鼓勵,少一點批評。提意見可以,但不要以科技學術片的高度去要求別人,不要太過以高深的學問去用科技的尺子去行量去審視,不太現實。要用平常的心態去觀看就好了。不竟是大眾娛東片,雅俗共享,只要適合大眾的需求,有人氣有熱度己經很好了。
-
18 # 少語和楊七龍
“科幻片是型別片的一種,該類作品採用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敘事的影視作品。
科幻片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等。科幻電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
建議他先回他小學老師那裡好好再學習一下語文,科幻片又不是科學紀錄片,科幻,記住是科 幻。
這讓我想起了那些改革創新第一代人受到的打擊,都是這樣。第一次做這種科幻片,也會受到一些所謂“專家”,“博士”,“教授”的非議,批判,這個階段一過,他們就習慣了。而且《流浪地球》中不符合科學定律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有點科學常識的,差不多都知道那些該信,那些不該信。還有這只是一部電影,還列出了69個問題,怎麼沒見你在重大科研問題上發現什麼問題,何必還和一部科幻電影較真。
當然也可能是大家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太關注了,所以把這些卡卡角角的東西都翻了出來議論,也可能這個博士也只是好心寫起玩的,給大家科普一下科學理論。這些美國科幻大片也有,但美國人只是已經習慣了,根本不予理會。所以還是那句話,等中國的科幻片漸入佳境,這些荒謬的言論也會漸漸消失
最後一句,中國科幻片加油
-
19 # 大漠湖洋
我認為流浪地球是諸多科幻片裡最接近人類已認知的科學理論作品了,它不是科教片,也不是紀錄片,劉慈欣的作品科學的很合理,試看歐洲有幾個科幻作品能達到這樣硬!
北大教授一方面是厚著臉皮蹭熱度,還有一方面是覺得作為一個專家叫獸他自己怎麼沒想到這麼深噢的科學道理,居然讓一個作家寫出來了還看起來這麼合理!或者以他哪死記硬背的理論可能根本就想不通,無法理解。還在這裡裝的有學問的樣子。
我瞭解的科幻片很少,主要是內容引不起興趣,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作者的思路太狹窄,劉慈欣的好多作品還是不錯的,雖然在科學理論上不是目前能解釋的通但是能激發你的想象力,也許在未來可能會是這樣,誰敢斷定!就如同古代人認為的地心說一樣,想象過人類上天嗎?科學無止境別用自己有限的認知斷然解釋宇宙。
蹭熱度,相當網紅出此下策,很丟人的,建議此叫獸再批判一下西遊記,不合理的地方更多,批判一下歐洲的科幻大片,星戰,異型,阿凡達,變形金剛,後天等等,還能再紅點,讓全世界都認識他。
大家有空可以看看三體,真不錯的,如果理解不了那就太無趣了。讀三體或者劉慈欣的其他作品不是出於愛國,是迷戀於作者的思維,不像歐洲人的那種壯實的英雄崇拜,那種科技都發展到光速了,還在使用重型火藥武器帶來的震撼感,太小兒科了,再者宣揚戰爭,歐洲片給我的感覺就是打打殺殺,一點探索的感覺都沒有,充滿了恐怖和暴力,還有那一點點的裝逼英雄!
有這樣的學者這樣的叫獸能教出有創新想法的學生?真是北大學子們的悲哀,
-
20 # 心昇明月1
北大教授應該先搞清科幻片和科教片的區別,如果《流浪地球》是科教片,應該狠狠地挑錯,不能有任何不科學的地方,但人家是科幻片,如同儒勒凡爾納、葉永烈的那些科幻小說,當初誰都覺得這都是幻想,只不過這種幻想真美,沒人去挑錯,因為本來這些在當時的情況下也不是真的,甚至是反科學的。不過後來透過人們的不懈努力,這些科幻的東西逐漸成了現實。可見做科幻也並非心口胡來,空穴來風,所以應該勸一勸這位教授,做科學是需要一些情懷的,不能死讀書,做科學也應該分清哪些是現實,哪些只是浪漫。我覺得科學家也需要一些浪漫主義,沒有情懷的人思維容易僵化,應該也不利於科學研究。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做不了科學那麼大的事,但我們清楚,想搞科學探索坐在電影院裡是幹不成的,但是每天只泡在實驗室裡,其他的事情一概不懂,估計也出不了太大的成果。
2月24日訊,北大物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雷奕安撰文批評《流浪地球》,從專業角度質疑影片,提出了69個問題。雷奕安的文章引起比較大的反響,不少人從不同角度對雷教授提出反批評。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已經在其他地方回答了!沒想到還有題主問,現在這個話題可謂是非常的火,昨天已經看到已經是熱門話題了!也去搜索看了看這位教授的69處是那些,字很多,不過也一一看完了。
這位北大教授發表他的觀點,為科幻作品應該尊重已知的科學知識,並且一一列出認了69處《流浪地球》影視作品中對於現在已知科學的不合理之處,對於此觀點,我是持否定態度的,雖然這位教授很好的科普了一些科學知識,但是我想說,《流浪地球》只是改編一部科幻小說而已,用得著這麼較真嗎?
還有,如果科幻作品必須尊重已知的科學知識,那寫出來的東西是什麼?是科普知識還是科學原理論文?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求證論實嗎?科幻,科幻,那是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上大膽創新,大膽想象,這種想象可以無邊無際,如果科幻作品都尊重已知的科學知識了!這豈不是扼殺了想象力,只能用已知的知識來創作,那現在已知的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呢?
現在我們熟知的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引力等等這些知識,在幾百年前,這些東西誰又能夠說是存在的?連太陽是中心,地球圍繞地球轉都要被批判,但是,現在這些都被證實了!在這當時得需要多豐富的想象力,創新力,以及研究能力才能發現這些東西。
所以說就算現在我們已知的科學,看那些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也許幾百年之後能夠實現呢?科學都是不斷創新發現並發展的,扯得有點遠了!但是這種想象力對於寫科幻作品也是一樣,雖然我們覺得科幻作品的場景現在不可能實現,但是以後誰能夠說得清楚呢!看看百十年前的科幻小說,小說的一些東西已經成為現實。
所以我想說,對於科幻作品,科幻小說來說,就是一個幻字,沒必要講究太多,科學幻想,幻想的就是未來的科學,所以這些沒必要太較真對與錯,而且也沒有真正的對與錯,現在是對的,以後也不一定是對的,現在否定的,以後也不一定不能證實。
至於這69處不合理之處,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索看看,字太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上面有幾點不合理的截圖,大家可以看看,然後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