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布衣村夫19491001

    年羹堯功高震主,年羹堯的將士眼裡只有年的軍令,而沒有皇帝,年羹堯殺羅布藏丹真十萬戰俘。這是最忌。至古有警言:殺戰俘都沒好結果。其二年有異心。早年想腳踏兩隻船,想投靠八王。那是胤禛的死敵。

  • 2 # 使用者6212332427

    第一、年羹堯功高震主,注意,他還不到蓋主的地步。關鍵是,他還不謙虛,自以為應得的。第二、年羹堯的屬下只聽命於他而不是雍正。而且還表現了出來。軍令再嚴事先裝裝樣子你也交代一下呀。第三、日常不檢點。用權上,可不經吏部和皇帝事先任用,這不太符合當時的組織程式;生活上,奢靡之甚,飲食起居效法皇帝。第四、殺人過多,這裡不是說殺敵戰場上,而是協私報復,誰對他不利,誰參他了等等……綜上所述,他讓皇帝太沒安全感了,朝廷上樹敵太多,死才是他最好的結果。

  • 3 # 大史小談

    可以說是年羹堯親手斷送了自己,雖然年羹堯在雍正登帝之前,給了雍正很大的幫助,但是隨著雍正登基之後,年羹堯野心漸漸的大了起來,作為一個臣子卻有著想和皇帝平等的想法,這樣雍正不殺他才怪,有哪位皇帝願意留一個狂妄自大的人在身邊。

    不得不說年羹堯確實是一位英勇武將,再加上他用兵如神,為清朝做了很多的貢獻。並且他自小頗有才識,不到38歲就破格提拔為“四川巡撫”,建功立業很受康熙帝的喜愛,那時的他想的是如何做好一個“臣”所以他努力上進,盡心盡力的為大清王朝做事,但是當他作為扶持雍正成功奪得皇位的人時,他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就變了,他不滿足於作為“臣”,他以為自己是皇帝的“恩人”,地位自然就不能低,自己手中的權利自然也不能少,自己的功勞也要有更大的回報。所以他想要的和“皇權”有了衝突,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有好下場。自古臣就是臣,哪怕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也不能忘記“臣”的地位,一旦越過這個“臣”的界限,那麼下場只有死。

  • 4 # 手機使用者52892616431

    根據電視劇情看年羹堯死有餘辜,居功自傲,目中無君也無臣,不懂得君為臣綱,群臣迎接不下馬,部下只認大將軍不認得皇上,請功薄人數不勝數要挾朝廷,睡女人翻牌,吃飯帝王膳食標準,就算最後雍正不忍殺他一再被貶他還穿著黃馬褂招搖過市此乃心中不服,真乃不作死就不會死

  • 5 # 風長庭

    年羹堯的死,死於他的性格。沒有皇帝命卻要享受皇帝的待遇。不管誰功勞再大,涉及到皇位的人,必死無疑,連自己的親兄弟也不例外何況一個外人。年樹敵太多,想他死的人比比皆是。一方面原因是他性格太強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另一方面他做了很多人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比如接旨不下跪,翻牌子侍寢等。對他羨慕嫉妒恨的人也不少。正如他說的:死也要轟轟烈烈地死。轉換成白話就是:雖然我年羹堯死了,但是你們一切鼠輩還沒有我年之萬一瀟灑。年就是這種心裡作怪。至於年手握雄兵確不造反。說起來還是他的性格問題。

  • 6 # 換屏哥

    年羹堯倚仗青海平叛之功,囂張跋扈,肆意妄為,最後竟然藐視君父,是最終被誅的根本原因!誘發因素是擅殺皇帝派去監視他的心腹孫嘉城。根本在於年羹堯過於狠毒,張廷玉曾提醒過他,沒引起他的注意!自古以來,凡輔佐主上,且居功至偉者,功成不退,鮮有善終者

  • 7 # 炒米視角

    很多人認為雍正殺年羹堯是因為年羹堯功高震主,飛揚跋扈,無視君父導致的。也有說最終讓雍正動了殺心的是張廷玉那句話。我有不同的看法。一家之言,無論對錯!

    個人認為雍正並不想殺年羹堯。但最終殺年羹堯是出於無奈。首先功高震主這個論調不成立,明清以來,再沒有一個權臣能夠功高震主取而代之的了。更何況,雍正繼位的時候,內部外部矛盾重重,雍正起用年羹堯在西北打一仗立威,轉移國內矛盾,樹立自己的領導權威,鞏固統治。當時把康熙僅剩的800萬兩國庫全部兜底壓上去了,後續軍費不夠,無奈之下打劫江南鹽商和織造,全部填進軍費,投入賭注。彼時,雍正是把自己都交給了年羹堯。可以想見年羹堯的功勞有多大。而雍正是個性情中人,我們從他的硃筆御批可以看到。“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所以雍正是十分念恩的人。這從田文鏡隱瞞黃泛,最終雍正念田文鏡給自己辦了那麼多事的份上,甚至都未追究上都可以看出。

    當時西北打仗,年羹堯專斷獨行,動了很多人的乳酪,積累了很多別人對他的恨。而年羹堯也很清楚,你們恨的不是我,而是雍正,只是你們不敢罵雍正,所以來參我。而雍正也是理解的。最後仗打贏了。年羹堯是進士出身,他會不懂功高震主這類的?他不懂應該低調?當然不是。而是年羹堯知道雍正信任我,我所做的是代表皇帝。新朝初立,人心不穩,更需要我殺伐決斷,飛揚跋扈來告訴那批老臣,貼心跟著新皇帝你們才能像我這樣牛。妄圖走老路,只能豬狗不如。而雍正也是這個心思。所以,年選才會出現。雍正作為康熙朝不黨的孤臣,他沒有像老八那樣滿朝的黨羽。他只能透過不斷加碼恩寵寵臣來開闢新局面。更何況,他要進行當時士紳所反對的改革,這些都是動人家乳酪的活,人家是要和你拼命的。所以沒有極度信任和恩寵,誰會去為你賣命?

    那麼這樣的平衡是怎麼被打破的?幾種改革同時推行,民間和朝堂的反彈也是必然的。這種反彈就變成奏章如洪水般地湧向雍正。而雍正也不愧是鐵血真漢子。他不怕黃河大水,自然也扛得住人言。但一個微妙的點出現了。雍正希望年羹堯能繼續再立新功,讓其推行火耗歸公。而年羹堯則此時萬般推卻,因為火耗歸公也動了年羹堯自己的乳酪。這讓雍正意識到年羹堯已無法繼續出力了。但雍正也只是剝奪了他的軍權,並沒有想殺他的意思。畢竟他是有過大功的人。雍正是念恩之人。

    而雍正罷奪年羹堯軍權的時候,用的理由是讓年羹堯最終被殺的導火索。他的理由是言官的奏摺。這讓滿天下滿朝堂的人找到了突破口。又是如潮水般的奏摺湧向雍正。因為以前言官不管寫什麼,雍正一概不理,甚至直接打包廷寄給年羹堯。現在皇帝理了。所以帶著對雍正的恨,帶著痛打落水狗的心態。奏摺像發了瘋一樣。雍正此刻也傻了,他想壓制,已經無法壓制了。但雍正還是動不動想起年羹堯的功勞,只是一路貶,心想我把他貶成無官無職,你們總能放過他了吧?哪那麼容易?劍一旦出鞘,那必須死人,這是原則。雍正最終無奈。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年羹堯的反應也特別有意思,年羹堯心裡我是你雍正的一條狗,你總也不至於殺我。所以他也委屈,在表達委屈的方式上,他像個孩子,每天要鬧點動靜讓雍正知道他的存在。而他沒意識到正是雍正希望天下人都忘記你年羹堯好保你一條命,也不至於讓我落個兔死狗烹,殺功臣的罪名,你年羹堯卻在自己作死。

    所以對於雍正而言,他殺年羹堯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從心底無論念恩也好,為了政治清譽也罷,他都不願殺年羹堯的。

  • 8 # 歷史來揭示

    一、犯上謀反。有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的死是因為他自立為皇帝。乾隆時學者蕭奭在《永憲錄》中提到:年羹堯與靜一道人、佔象人鄒魯都曾商談過圖謀不軌的事。有的學者也持此說,認為“羹堯妄想做皇帝,最難令人君忍受,所以難逃一死”。而《清代軼聞》一書則記載了年羹堯失寵被奪兵權後,“當時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不諧矣。始改就臣節”。說明年確有稱帝之心,只因“事不諧”,方作罷“就臣節”。

    二、年羹堯參與了雍正奪位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後反遭猜忌以至被殺。不只是稗官野史,一些學者也持這種看法。據說,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繼位,雍正帝矯詔奪位,年羹堯也曾參與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擁兵威懾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使其無法興兵爭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對年羹堯大加恩賞,實際上是欲擒故縱,待時機成熟,即羅織罪名,卸磨殺驢,處死年羹堯這個知情之人。

    三、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小說《兒女英雄傳》所寫紀縣唐實指年羹堯,說他是經略七省的大將軍,“他那裡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雲,謀臣似雨”。這些都是藝術上的誇張,與實際情形有很大的出入,但也說明年羹堯的勢力之大。

    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比如他彈劾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斷不可令為巡撫”,而舉薦其私人李維鈞。趙之垣因此而丟官,於是轉而投靠年羹堯門下,先後送給他價值達20萬兩之巨的珠寶。年羹堯就借雍正二年進京之機,特地將趙帶到北京,“再四懇求引見”,力保其人可用。遭年參劾降職的江蘇按察使葛繼孔也兩次送上各種珍貴古玩,年羹堯於是答應日後對他“留心照看”。此外,年羹堯還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道員和署理副將的官職。

  • 9 # 歷史研習社

    說起年羹堯,大家腦海裡湧現出來的都是《甄嬛傳》裡囂張跋扈的年妃口頭常掛著的“我那在外為陛下賣命的哥哥”,而在真正的歷史裡,囂張跋扈的並非他那妹妹,而是他本人,甚至最後還因為功高自滿、做事太乖張,惹雍正不滿,最後被定罪92條,賜其自殺。然而,年羹堯為何被殺,卻一直是清史的未解之謎。那麼雍正為何一定要殺年羹堯?綜合各種史料所述,有以下幾種說法。1、你知道朕的秘密太多了,朕怎能留你看過清宮劇的都知道九子奪嫡在康熙暮年鬧得有多嚴重,因此有學者認為年羹堯之死與幫助雍正奪得皇位的事有關。據說康熙臨終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是皇十四子允禵,而皇四子胤禛聯合年羹堯、隆科多、鄂爾泰等人矯詔篡位,最終獲得皇位。在這場奪位戰中,因為皇十四子其時為四川巡撫大將軍,年羹堯此時為四川川督,皇十四子本可揮兵回京奪位,而受制與川督年羹堯,最終被皇四子胤禛搶得了先機。而在雍正繼位之後,由於年羹堯擁立有功,雍正對其大加恩賞,給其封功加爵。然而,“事君數,斯辱矣”,年羹堯知道的秘密太多了,終究會是雍正心裡的一根刺,富貴流水過,不是不殺,時候未到。等到年羹堯因為功高自滿而忘乎所以時,雍正立馬將其定罪92條,年羹堯最後自殺。然而這種說法也受到別的學者的反對,反對的學者認為年羹堯在雍正登基時忙著在四川打仗,沒有閒工夫參與此事。2、恃功自傲、威脅皇權而被殺年羹堯文武雙全,與雍正相識多年,且出仕於雍正做皇子時候的皇府,在康熙五十七年因軍事才能而被重視,雍正繼位後,又親自主持了平定青海的戰役,最後順利平定了青海,此時達到權勢的最高峰,元年三月,加太保官銜,封三等功;十月,授撫遠大將軍、晉二等公;二年三月,晉一等功。短短一年,年羹堯的地位、權勢達到了頂點。然而,與他的權勢一起來的,還有他的貪婪和恃功驕縱。年羹堯早在當巡撫、總督期間就開始透過侵蝕軍需、勒索屬員、私佔鹽窩等手段大肆斂財,僅當時他在各直隸縣所佔有的房產就達一千兩百餘間;得到雍正寵信之後更是得意到忘乎所以,竟狂妄地藉口循允禵的“大將軍王”的舊例來耍排場,如在轅門鼓廳、公館牆壁俱畫四角龍;出署時令百姓黃土填道,御前侍衛擺隊,前引後隨,執鞭墜鐙,屬員送禮要稱“進”,送人物品稱“賜”,令蒙古郡王額駙下跪等等,儼然一副雍正以外的另一個“地王”的樣子。這種恃功作威的做法被雍正一一看在眼裡,即使是再親近的侍臣,一向嚴格吏治的雍正也無法看著自己的權威被忽視至此了,何況他年羹堯還掌握著西路八旗官兵,在川陝經營多年,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幾乎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雍正怎能不除他。於是,雍正三年四月,年羹堯就得到了被賜自殺的下場。3、因要自立為皇帝被殺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年羹堯是因為想要稱帝而被除,乾隆時學者蕭在 《永憲錄》 中提到:年羹堯與靜一道人、佔象人鄒魯都曾商談過做皇帝的事。當時,靜一道人這些人找到一條圖讖碑文:赤龍飛上隴山頭,此日相分九鼎逢。紀歲木火,畢當承運。也就是說,紀歲為年,年羹堯必定為帝。年羹堯對此深信不疑,還稱自己的住房上有王氣出現。這時候,年羹堯的狂悖已經到了“圖謀不軌”的地步,這被穿插眾多眼線的雍正帝知道後,當然是無法容忍的。伴君如伴虎,如果不懂得跟老虎保持距離,還把老虎當自己人,在老虎背上上躥下跳的,也就只能有年大人這個下場了。

  • 10 # 國家人文歷史

    雍正二年十月,勞苦功高的年羹堯入京覲見。也不知是哪個溜鬚拍馬之徒最先提議,王公以下的官員竟然都在城中跪接大將軍。年羹堯以一副黃韁紫騮的行頭進城,對官員們的諂媚坦然受之,理都不理。甚至連王公大臣下馬對他問候也不以為意,並不下馬還禮。他並不在乎這樣的傲慢會惹來的些許麻煩。即使他能夠預見到群臣到雍正耳邊扇陰風點鬼火的樣子,年羹堯依然相信他還是可以仗著軍功,依然故我。坐在馬上不可一世的年大將軍一定想不到,僅僅一年之後,他就將為自己這個幼稚的炫耀付出血的代價。

    讓雍正覺得傷自尊的是年羹堯沒下限的僭越。房子逾制,睡老婆要翻牌子,蒙古王公見他還得下跪。連聖旨都以不敢“上煩聖心”為由私自擬定。猖狂成這樣,大概也只有清初的多爾袞可以與之比擬。但多爾袞是攝政王,又是皇帝的叔叔,你年羹堯算什麼東西?雍正的反撲開始了。

    雍正的貶官隱忍,非但沒有換來他的安分,反倒讓兩人的關係愈發緊張。年羹堯始終相信他是雍正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而歷史無數次證明,皇帝不能沒有的只有皇權。標榜自己的不可或缺無異於威脅。而皇帝,從來不受威脅。雍正三年三月,年羹堯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認為這是“不敬”,甚至開始耍賴皮,稱年羹堯的功勞都在自己“許與不許之間”。

  • 11 # 透視你的美

    年羹堯這個人脾氣性格有些飛揚跋扈,他也確實很有能力,但是他是漢人,不是滿人,他的軍隊只是他自己的軍隊,除了他的命令,皇帝的命令也不好使,他的功勞很高,得罪的人又多,雍正決不允許有一個威脅政府存在的漢人頭頸帶領的部隊。如果年羹堯死心塌地的為雍正聽話一些,他也不會死。雍正本來是不想殺年羹堯的。

  • 12 # 逆流時代

    雍正皇帝與年羹堯之間的關係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年羹堯對雍正皇帝的依附階段。在四爺之前,“九子奪嫡”愈演愈烈。在此期間,年羹堯憑藉自己的才華一路升遷,在康熙末年升至陝甘總督,也正是這一職位為雍正和年羹堯之間埋下了伏筆。

    康熙駕崩,隆科多擁戴皇四子胤禛即位,是為雍正皇帝。此時遠在西北的皇十四子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反叛。但年羹堯作為陝甘總督,手握西北兵馬錢糧,掌握十四爺命脈,使其不得不進京奔喪,為雍正除去一心腹大患。

    第一階段的雍正和年羹堯是磨合階段,二人都給予了對方信任,二人也將開啟心扉進入第二階段。

    雍正拿掉十四阿哥以後,年羹堯出任大將軍,負責西北平亂,在京的雍正給予年羹堯無限信任,給予其很大特權,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二人進入關係的甜蜜期。

    但隨著西北平亂的結束,朝野上下對這個年羹堯開始了彈劾,罪名很多,最大的便是目無君上。

    對皇帝而言,貪汙不重要,腐敗也不重要,無能也不重要,但只要是威脅到了皇權,不管是誰,都得死。

    此前,雍正對年一直隱忍不發,直到一次年羹在對雍正的摺子中將朝乾夕惕寫錯了。雍正藉此發作,一舉拿下年羹堯,最後殺了他。第三個階段反目成仇。

    “飛鳥盡,良弓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年羹堯還是太年輕。

    以上。

  • 13 # 小方說歷史1990

    年羹堯在雍正皇帝還是雍親王的時候就是其幕僚,妹妹年氏是雍親王的側福晉。雍正皇帝繼位後,由於八王黨及其朋黨對皇位的虎視眈眈,雍正的皇位還很不穩固。朝堂之內,除了自己的舅舅隆科多外,雍正簡直可以說是個孤家寡人。皇位尚且無法坐穩,更大的一個危機卻來了。

    青海爆發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雍正氣憤之餘還認識到,如果叛亂成功,清朝的版圖將縮減,這是丟掉祖宗大業的大事情。雍正也會因為能力問題受到質疑,被八王黨抓住把柄。雍正最為倚重的心腹是怡親王(康熙的十三皇子)、隆科多和年羹堯。西陲起了戰火,雍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年羹堯,讓他接任撫遠大將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年羹堯不負所望大破敵軍,雍正喜出望外,破格恩賞。他甚至還託人千里送荔枝給年羹堯。

    青海大捷除了保住清朝版圖不分裂,這對皇位飄搖的雍正來說可謂是一大助力。因此雍正派所有臣子親自迎接立下赫赫戰功、班師回朝的年羹堯,這其中包含不少地位與年羹堯平級甚至更高的大臣,但他們都不得不跪在路邊迎接。年羹堯倒也不客氣,旁若無人地從跪了一地的三公九卿面前騎馬走過。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快,但攝於年羹堯功高震主,只能忍氣吞聲。

    年羹堯恃功傲物,裡裡外外得罪了不少人,連皇帝都要看他的臉色,其他臣子年羹堯就更不放在眼裡了。雍正擁有密摺制度,因此透過此告發年羹堯的為數不少。其中彈劾年羹堯貪汙腐敗到了驚人的地步,據說年羹堯派了一千多人從四川給他運送新鮮蔬菜,出行的時候,身後跟著幾車大白菜,而年大將軍只吃最裡面的幾葉菜心。光年羹堯的行轅,一天就要花兩三萬兩銀子。甚至還爆出年羹堯受賄賣官鬻爵達四十萬兩鉅款等事。為了支援西北戰事,雍正帶領全紫禁城的人簡樸度日,餘銀全花在打仗上。年羹堯把珍貴的銀子如此糟蹋,雍正皇帝氣憤不已。

    起先雍正還忍氣吞聲,可他卻驕縱不知收斂,搞得雍正越來越受不了他。其他飽受年羹堯欺凌的大臣更是彈劾不斷。更何況年羹堯自結朋黨,優先選官薦人,這更是觸及皇帝的底線。他給皇帝的奏摺也是字跡潦草,這種行為在當時可是大不敬之罪。

    年羹堯當時官至川陝總督,幾乎總覽西部一切事務。他是雍正在西陲前線的代理人,權勢地位在其他總督之上。整個西北,甚至青海、西藏都在他管轄範圍內。年羹堯奏摺中曾提到“十八路大軍由臣調遣”,僅僅是驍騎營、火器營、護軍營就有三萬六千多人。年羹堯手握如此兵權,節制五省軍務,舉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都在那裡。平定西北叛亂後,卻仍然手握大將軍帥印。雍正怕此時懲治年羹堯會致使他倒戈造反、揮師逼宮,但還沒等雍正想出合適的辦法,宮中又開始流傳雍正俯仰由人,對年羹堯的封賞全都聽其擺佈。

    隨著時間推移,邊陲已經穩定。隨著年羹堯的大捷,外患已經消弭。八王黨逐漸失勢,皇權更加穩固。雍正開始警告年羹堯,誰知年羹堯非但不知收斂避禍,在雍正面前還盤腿而坐,態度驕橫。

    雍正最終忍無可忍,他開始肅清外圍、製造輿論。雍正暗示各地與年羹堯有過工作關係的軍政要員與其切斷聯絡,洩密摺告訴大家年羹堯曾說過他們的壞話。年羹堯被削去川陝總督的要職,調任杭州將軍。後來雍正鼓勵大臣檢舉,羅織了九十二款大罪。其中三十多條都是極刑之罪。雍正表示念起功勳卓著,賜年羹堯獄中自裁。

  • 14 # 北冥章魚

    有些傷害只因愛太沉重。

    世界上最微妙的一種情感,就是君臣之情。看似相知相愛,其實滿含伏筆。最長久的情感維繫方式,想必是天秤式的,雙方都從中獲得好處,無論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不能只是一方付出,也不能只以一個人的利益為出發點。而君臣之間的情感顯然是不能均衡的。君愛臣,是因為臣支援君登上帝位,併為了君能坐穩坐好這個位置而忠心耿耿地付出。臣愛君,是因為君是天下最大權力的代名詞,親近這個權力的象徵,就意味著無限接近,乃至最大限度地分一杯羹。

    但顯然,高高在上君認為自己的利益是這個關係中唯一的一個出發點,君臣所有的情感都應該是圍繞著如何讓君坐穩坐好這個寶座。那麼,這種天生不平等的情感重心,勢必造成君臣感情的動搖。先開始動搖的應該是滿足不了利益的那一方,往往就是臣。

    年羹堯當年扶持雍正上位立下了功勞,雍正上位和初期穩定政權都離不開他的運籌帷幄,可以說,年羹堯從一開始就成為了雍正知根知底的好搭檔,栓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在奪取了政權雍正繼位的那個時候,兩個好兄弟的目標是極度一致的;雍正要坐穩這個位子,只管好好坐穩,背後有兄弟為你揮砍刀。

    那後來呢?雍正坐穩了這把龍椅,年羹堯從揮砍刀的好兄弟變成了居功至偉的功臣。好兄弟之間要維繫感情,就不能雍正只得好處了,怎麼說好兄弟也要分一杯羹,不然感情怎麼平衡,不平衡就長久不了呀。於是,雍正給了年羹堯很多好處,高官、厚祿、實權、存在感,更有娶你妹妹和噓寒問暖。給這些東西,雍正大概有兩種考慮:一種是,我給你分一杯羹,證明我是個懂得感恩的明君,我對你有情意義,你才知道我有多麼稱職和高尚。另一種考慮是,你年羹堯知道我的事太多了,我的黑底和發家史都在你那裡有備案,你若是老老實實地為我做事,我保證也會對你好的,我們倆一直哥倆好下去,我保證帶你裝逼帶你飛。

    可惜啊,不平等的關係終究會造就不平等的情感需要。但雍正忘了一點,人啊,如果太閒,就容易沒事找事。年羹堯的存在感大概漸漸不滿足於財富和官位了。他大概覺得和平年代邀不了赫赫戰功,那就擺擺譜吧。於是,年羹堯在雍正面前越來越擺譜了,你一副高高在上的熊樣很嘚瑟,那我也要有樣學樣。你讓百官跪迎很很威風,我也要嚐嚐被拜的滋味。你把我當好兄弟,那我真不客氣了,我也和你稱兄道弟,不守臣節。

    可惜年羹堯忘了一點,你所謂的好兄弟,那可是皇上,不是隔壁老王!你再怎麼要好處也要有個度。你要多少是多啊?什麼腳踏車啊?

    於是乎,原本就想著防火防盜防年羹堯的雍正,這下子內心是崩潰的。年羹堯,虧得我對你這麼好,把你當兄弟,你竟然真的把我當兄弟了!本來就一直覺得你是個隱患,拿捏著我讓人跌破眼鏡當上皇帝的那些個背後的故事(此處省去一萬字),看見你我就做噩夢,讓你去當撫遠大將軍,你那有點姿色的妹妹我也勉為其難替你收了……結果你什麼態度,你這是故意打翻我們友誼的小船!俗話說,為兄弟要兩肋插刀,那麼請你為了我的朝政和平穩定也恕我插你兩刀吧。

    年羹堯到頭來可能會這樣想,跟皇帝做兄弟,可不是鬧著玩的。愛上一匹野馬,可惜我的家裡沒有草原。我活該。

    雍正可能會這樣想,原來這世上沒有真正的好閨蜜啊,我的愛覆水難收,你年羹堯死有餘辜。

    你說年羹堯該不該殺?只能說,這是一場要命的孽緣。

  • 15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聖祖在暢春園駕崩,皇四子胤禛即位,第一時間透過內閣給西北的撫遠大將軍、皇十四弟胤禎發通知,命其回京奔喪,將大將軍印交與平逆將軍延信掌管,同時任命川陝總督、定西將軍年羹堯同掌軍務。

    年羹堯是雍正的大舅哥兼心腹大臣,很快掌握了這支大軍,為新皇帝不斷傳來揭報。雍正元年三月,雍正帝封三等公年羹堯為太保。

    雍正帝

    年羹堯成為了雍正繼續用兵西北的一把利劍。雍正帝賦予了他總攬西部一切事務的權力,使之成為了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權勢地位實際上在撫遠大將軍延信和其他總督之上。

    雍正元年五月,雍正發出上諭:“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雍正還告誡雲、貴、川的地方官員要秉命於年羹堯。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青海局勢頓時大亂,西陲再起戰火。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

    雍正二年初,年羹堯下令諸將“分道深入,搗其巢穴”。各路兵馬遂頂風冒雪、晝夜兼進,迅猛地橫掃敵軍殘部,大獲全勝。“年大將軍”的威名震懾西陲,享譽朝野。

    平定青海戰事的成功,令雍正喜出望外,把年視為“恩人”,遂予以年羹堯破格恩賞:加太保,晉升為一等公。此外,再封其父也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還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

    青海平定之後,雍正在給年羹堯奏摺的硃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雍正認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運,如果有十來個像他這樣的人的話,國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

    年羹堯

    雍正帝期待年羹堯能成為千古榜樣,但只可惜,年羹堯居功自傲,飛揚跋扈,強制轄區的督撫、京城的王公對自己跪送跪迎,甚至對當了皇帝的主子雍正也是“無人臣禮”。他索要大量的軍費,生活奢靡,任意任免官員,與雍正帝力行儉樸、整肅吏治的新政背道而馳。

    《雍正王朝》中曾表現,烽臺大營操演場上,年羹堯的將士“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的演示,讓早已心存不滿的眾官員十分憤慨。而雍正亦為之憤怒,憤怒得回宮後侮辱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脫衣當卸甲。

    雍正帝本想寬免年羹堯,對其一貶再貶,但年羹堯依然恃功驕縱,激起大臣群起攻擊,成就了雍正皇帝在新形勢下的需要,欽定大罪九十二條: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還是少的。最後念及其功勞大,而賜自裁。

  • 16 # 歷史沉澱的理性

    雍正帝賜死年羹堯,實在是年羹堯咎由自取。雍正帝對年羹堯一直非常信任,甚至滿懷感激和敬重之心。“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清史稿》)可年羹堯自恃戰功卓著,位高權重,皇帝寵信,而驕橫殘暴,不可一世,弄得萬目睚眥,百口嘲謗,終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

    年羹堯異常殘忍。他請來一個西先生,叫王涵春,讓他教兒子讀書,並讓廚子、館童謹先生。一天,年羹堯察覺飯中有幾粒稻穀,便立即將館童處斬。有一個館童捧水入書房,一不小心,將水倒翻,偏巧潑在先生的衣服上,又被年羹堯知道了,馬上拔出佩刀,砍去館童的雙臂。嚇得這位先生日夜不安,一心只想辭館回家,但又不敢說,怕觸怒年羹堯。

    年羹堯在西安的都督府,弄得像朝廷一樣,令文武官員逢五逢十做班,轅門和鼓廳也畫上四角龍。他給人東西叫“賜”,吃飯稱“用膳”,請客叫“排宴”,弄得自己跟皇上一樣。在和其他督撫、將軍的行文中,年羹堯經常使用皇帝才有的命令口氣。入京竟然請皇上派侍衛給他前引後導,執鞭墜鐙,行走在專為皇帝修築的馳道上。到京師朝見雍正居然讓總督、巡撫跪在道路邊迎送。王公大臣到郊外迎接他,他竟視而不見,都不行禮。在邊疆的時候,蒙古王公見他都要下跪,連駙馬都不例外。更有甚者,他在雍正帝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御前箕坐,無人臣禮”。年羹堯進京不久,雍正帝獎賞軍功,京中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又說整治阿靈阿等人,也是聽了年羹堯的話。這些話大大刺傷了雍正帝的自尊心。

    年羹堯結黨營私,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年羹堯甚至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道員和署理副將的官職。他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

    年羹堯貪贓受賄、侵吞公款、冒領軍需,在地方加派餉銀,控制典當、貿易,聚斂不義之財,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他彈劾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斷不可令為巡撫”,而舉薦其私人李維鈞,趙之垣因此而丟官,於是轉而投靠年羹堯門下,先後送給他價值達20萬兩之巨的珠寶。年羹堯就借雍正二年進京之機,特地將趙帶到北京,“再四懇求引見”,力保其人可用。遭年羹堯參劾降職的江蘇按察使葛 繼孔也兩次送上各種珍貴古玩,年羹堯於是答應日後對他“留心照看”。

    年羹堯到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程度,四川巡撫蔡挺因事觸犯了他,他就捏造事實要求把蔡挺抓起來嚴辦,蔡挺被逮至京師後,雍正親自召見,蔡挺就向雍正帝檢舉揭發了年羹堯的許多罪行,雍正帝才下決心除掉年羹堯。

    諸如此類的事舉不勝舉,雍正懲治年羹堯,不是雍正不寬容,實在是年羹堯驕橫到失去理性,在朝野犯了眾怒,不懲治不足以平公憤。

  • 17 # Aurora靜靜不太靜193

    清史有言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請發侍衛從軍,使為前後導引,執鞭墜鐙。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至京師,行絕馳道。王大臣郊迎,不為禮。在邊,蒙古諸王公見必跪,額駙阿寶入謁亦如之。嘗薦陝西布政使胡期恆及景灝可大用,劾四川巡撫蔡珽逮治,上即以授景灝,又擢期恆甘肅巡撫。羹堯僕桑成鼎、魏之耀皆以從軍屢擢,成鼎布政使,之耀副將。羹堯請發將吏數十從軍,上許之。覲還,即劾罷驛道金南瑛等,而請以從軍主事丁松署糧道。上責羹堯題奏錯誤,命期恆率所劾官吏詣京師。三年正月,珽逮至,上召入見,備言羹堯暴貪誣陷狀,上特宥珽罪…從關係上看雍正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在從屬關係上,雍正把年當成了自己的奴才,這種主奴關係是貫穿旗人歷史的。你妹妹歸了我的旗,那你肯定也得升到正黃旗下啊,有機會給你一個副都統,可是年羹堯西北幾省都要安排自己的人,軍權一點都不放,到後來都拿下羅布藏丹增了,就是磨磨蹭蹭不剿滅,內地很多人人都拜在年羹堯門下年羹堯之錯年羹堯是前朝的功臣,也是雍正朝的大將軍!戰果累累,救國家於危難,挽大廈於將傾!縱有千錯萬錯,也不應把人貶的一文不值,一條命也不能容!此人雖然在九龍奪嫡之時也曾搖擺不定,此人也曾試圖掂量哪位龍子有望終等龍位,希望大樹底下好乘涼!難道這不是人之常情?!難道為保全自己觀察局勢有錯?!是,他有錯!此人桀驁不馴,草菅人命,殺人如麻,貪汙愛財,持功狂傲,結黨營私!這些罪名可以殺他一百次,但是沒有他,有雍正的江山麼?對雍正的皇位來說,他的功比天高他錯在功過蓋主,錯在軍權強硬,錯在勢力危及帝位!所以當他在青海西藏那一仗大勝歸來之時,便是他的墳墓撅土之時!他不得不死!即使最後只想求苟活,不求官位,即便年羹堯只想做一隻不招惹主子的安順的狗!皇帝也再容不得你這條曾經可以吞虎的狗!誰知道這隻猛犬什麼時候會反咬主人!皇帝步步緊逼,皇上不好意思殺他,但逼他自盡,他不死不行!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從一個時期的弄潮兒,竟自己還在處於迷濛狀態中,還天真以為皇帝會念舊情,還以為皇帝會憐惜他的功勞,曾經不可一世的年大將軍啊,卻可笑的可泣的幾乎一夜之間被貶為不入流的小官。這也沒完,皇帝降旨的罪名還是一條接著一條!不除掉年羹堯誓不罷休!治國角度看待從治國的大角度來看,皇帝可說為是聖君,但是說破英雄驚煞人啊!年羹堯的張揚跋扈,變成殺人將軍,人命在他手裡真如草芥;雍正算是個聖明皇帝,若想鞏固自己的皇權,必須除之而快。(來源知乎+個人拙見)

  • 18 # 歷史有妖氣

    第一,不要忘了:年羹堯雖然算是旗人,但卻是改隸漢軍鑲黃旗,只是因為老祖宗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搬家到了關外。他的祖籍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龍興之地中都鳳陽府!他可是地地道道的漢人。雍正皇帝雖然開始很信任年羹堯,然而在清朝滿漢之大防還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這麼一個手握重兵、久戰沙場的漢人,立於臥榻之側,終究是隱患。

    第二,年羹堯性格太強勢,因為雍正經常給他發一些肉麻兮兮的硃批,比如“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這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年羹堯自己性格越來越不知收斂,在軍隊中建立了很強的威信,比如有一次雍正皇帝召見軍中有功將領,皇帝賜座,大家都不敢坐下,年大將軍點了點頭,才敢坐下來。還有一次,年羹堯在軍訓親軍,當時下著大雪,軍人手裡都拿著冰冷的刀,年羹堯動了惻隱之心,說:“去手!”意思是讓大家把刀扔了,沒想到軍人們理解錯了,直接都拿起刀把自己的手剁了。這也體現了軍中只知年羹堯,不知有皇上。甚至蒙古王公見了他,都行跪禮,這就犯了忌諱了。

    第三點最重要,那就是結黨。大清國的“祖宗家法”,最忌諱“結黨”二字。康熙朝的索額圖、明珠強大一時,也是因為結黨才破敗的。年羹堯也是如此。後來彈劾他的奏章,“挾威勢而作威福,招權納賄,排異黨同,冒濫軍功,侵吞國帑,殺戮無辜,殘害良民。”結黨自然是最重的一項罪名。

  • 19 # 小司馬講史

    從小到大,我看了不少有關年羹堯為題材的影視劇,在劇中年羹堯多被塑造為英雄。歷史上的年羹堯的確是位英雄,只不過是位悲情英雄。起初,雍正皇帝對年羹堯很重用,那時的年羹堯風光無限,被時人稱作“西北王”。可為什麼到後來年羹堯落了個獄中自裁的下場呢?

    首先,我們得從年羹堯自身上找原因。年羹堯戰功赫赫,深受康熙、雍正兩位皇帝重用,尤其是雍正皇帝對他的恩寵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年羹堯在西北任職期間,西北的軍政大事、人事任免,雍正均對他言聽計從,可見雍正對他的信任程度。

    起初,年羹堯還能做到秉公執法,隨著時間一長,他的私心雜念就有了,就開始在他的地盤上胡作非為,如隨意安排親信為官、貪贓枉法、結黨營私。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年羹堯自身上的問題多多,難免不被人猜忌。

    年羹堯是位軍事家,領兵打仗是他的強項,但他不是政治家,他目光短淺,對時局把握不夠精準。他比雍正小一歲,他自以為很瞭解雍正,殊不知當上皇帝的雍正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四皇子胤禛了,地位變了,而年羹堯對此形勢估計不足,其實,他只不過是雍正登上皇位的一枚棋子。進士出身的年羹堯史書估計讀了不少,歷史上的名將在功成名就後悄然隱退的人其實不少,年羹堯並沒有學習他們,可見他還是貪戀物慾與權杖的。居功自傲,不注意節制,是年羹堯難逃此劫的主因。

    其次,我們再從雍正皇帝身上找原因。從雍正皇帝殺年羹堯這件事來看,許多人都會罵雍正過河拆橋,不近人情。可事實上並非如此,雍正皇帝是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從康熙皇帝執政後期,發現了社會上的諸多問題,如朋黨之爭。雍正自幼同康熙巡幸全國各地,他也曾外出過代辦政務,積累了一定的從政經驗。整頓吏治,反對朋黨,是雍正皇帝登基後所要面臨的問題。年羹堯作為他最寵信的大臣,竟然結黨營私,這讓雍正皇帝不能容忍,他殺雞儆猴,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凡是對雍正執政構成威脅的人,雍正一點都不都不手軟,年羹堯冒犯了皇威,雍正給他羅列了90多條罪名,年羹堯一點活下去的希望都沒有。

    後來,雍正設立了軍機處,就是想加強皇權,便於發揮君主專制獨裁。他的那些皇兄皇弟,有功之臣,只有死路一條。只不過年羹堯功勳卓著,他的死才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雍正辦事一向雷厲風行,他不似宋太祖來個杯酒釋兵權,也不似光武帝劉秀大肆封王,因為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不一樣,雍正皇帝登基後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更多,他也只能施行鐵血政策。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年羹堯的死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如果年羹堯功成名就後能主動收斂一些,他或許能落個善終。在處死年羹堯這件事情上,我們不能過於苛責雍正皇帝冷血,因為他所要面對是一個國家的安危,死一個年羹堯在他眼裡又算得了什麼呢!

  • 20 # 春秋硯

    雍正帝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喜歡一個人時怎麼看都好,甚至忘記君臣之道,恨起一個人也同樣,必欲殺之而後快。對於年羹堯更是愛之深、恨之切

    後人看雍正帝殺年羹堯,多以為是雍正不能容人,鳥盡弓藏。其實,年羹堯的作為,不僅雍正帝受不了,放歷代帝王身上,同樣是難逃一死。論功勞,周亞夫對漢朝,郭子儀對唐朝,都是遠大過年羹堯。但周亞夫稍有不尊重,就受到了迫害,被逼致死,而郭子儀八十多歲還是夾著尾巴做人,低調再低調。和他們相比,年羹堯有不死的理由嗎?

    那麼年大將軍後來的種種不端又是怎樣形成、發展的?

    一、年羹堯原不是四爺黨的人

    年羹堯在1700年中進士,是康熙重點培養的後進之一。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大詞人納蘭性德的女兒,也就是康熙朝曾經的權臣明珠的孫女婿。但年羹堯的第一任妻子命短,明珠又撮合了他的第二段婚姻,宗室輔國公蘇燕之女。

    這兩段婚姻帶來的人脈,大多是八爺黨的成員。他與八爺、九爺有著良好的關係,按正常邏輯,他應該成為其中的干將。

    天意卻不如此。1709年,四阿哥的雍正被晉封為雍親王,鑲黃旗旗主。同年,年羹堯的妹妹,由康熙皇帝指婚,成為了雍親王的側福晉。年家被抬旗,從下五旗的鑲白旗抬入上三旗中最尊貴的鑲黃旗。

    既是親家,又是下屬,年家沒有選擇,只能為四阿哥傾盡全力

    年羹堯青年才俊,又是大舅哥,被雍親王當做親信就理所應當了。有康熙帝的賞識,有雍親王的助力,年羹堯青雲直上,30歲就成為四川巡撫。

    二、好到無可附加的君臣

    雍正帝是真心實意對待年羹堯。超出君臣,如同家人般看待,這也是雍正的性情。對待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雍正也是極其寵愛,從與其成親到病故的11年間,只有她生了三子一女。彌留之際,又晉封為皇貴妃,稱其: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實能贊襄內政。"

    愛屋及烏,雍正對年羹堯也是掏肝掏肺,任命川陝官員,都要與年羹堯商量,幾乎翻版他的意見:"據實情奏來,朕依爾所請敕行"。其它地方大員的任命,也經常徵尋年的意見。

    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年羹堯受接任撫遠大將軍,一舉平定西北。雍正高興地說出了有失體統的話,將年羹堯視為恩人: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雍正為年氏全家加官進爵,有一次。賜給年羹堯荔枝,特令驛站六天內從京師送到西安,堪比唐明皇了。他希望的是與年羹堯之間成為千古君臣的表率: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年羹堯在雍正初期,為政權的鞏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雍正給予了超出君臣的恩遇,這不是一個成熟皇帝的作為,他還在成長之中,還在交學費。

    三、年羹堯的膨脹讓人瞠目

    按理說,年羹堯是科舉出身,最該明白君臣大義。但青年得志,仕途的順利,越來越大的權力誘惑使其難以自拔。

    年羹堯變得眼高於天,蒙古王公和額駙阿寶見到年羹堯必須跪拜。雍正二年回京途中,為了表示對其功績的褒獎,雍正要求讓沿途官員迎接,年羹堯卻進一步加碼,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被要求跪道迎送。

    到京時,受命郊迎的官員跪接,年羹堯打馬而過。王公大臣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甚至在雍正面前,他也不尊禮節,"無人臣禮"。

    雍正對年羹堯的僭越心中不滿,但他還是給年留足了面子。不過,在他回任後,雍正在諭旨中發出警告:

    "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但年羹堯我行我素,雍正對其的認知迅速轉化為恨欲其死。

    雍正態度的轉變,被朝臣們敏銳地捕捉到,年羹堯的種種不法陸續被揭發,接連暴露在御前:

    1、僭越皇權:迎詔需三跪九叩,年羹堯置之不理;皇帝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卻被當做"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發給其他官員的公文,擅稱"令諭";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撰寫一篇序言,年羹堯搶先自擬,要皇帝認可;年羹堯見皇帝時,"御前箕坐,無人臣禮。"

    2,結黨營私:排斥異己,任用私人,結成小集團。許多人到年羹堯門下買官,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

    3、貪贓枉法: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而雍正登基後,致力於懲處貪腐,年羹堯的舉止破壞了他的反腐努力。

    結語:

    年羹堯從當官之初的"甘心淡泊,以絕徇庇",轉變到後來的貪婪跋扈、無所顧忌,與雍正當初的縱容不無因果。正是見皇帝待他如此,任何人才都不敢說他的不是,他自然也就愈發狂妄無度。年羹堯是聰明、有學識的,否則也不能21歲中進士,但權勢矇蔽了雙眼,使他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深淵

    年羹堯如果僅僅是居功自傲,雍正或許還可忍受,但他將手伸向了官員的任免、皇權的尊嚴、貪腐的治理,這些都會動搖雍正的統治。雍正曾經悔恨說:

    "朕視為一體,伊等競懷二心。朕予以殊榮,伊等乃俸為邀結,招權納賄,擅作威福。敢於欺罔,忍於揹負,幾陷朕於不明。聯深恨辨之不早,寵之太過,愧悔交集,競無辭以謝天下,唯有自咎而已。"

    至此,拔掉這個毒瘤,也就順理成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反對轉基因的都是些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