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哀公問宰我
-
2 # 一名讀歷史
首先說章邯能力毋庸置疑,秦朝最後的名將,不折不扣的軍事天才,戰鬥力在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第三(可惜只是第三)。一個本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蓋世英雄。章邯作為之前一介文官,一定程度上救秦國於水火,秦末帝國的第一名將應該是無疑的。
第二點就是他時運不濟,遇到了當世界另外兩大名將,項羽和韓信,要是他早生幾年,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他當時的軍隊呢?驪山為秦始皇挖陵,受盡剝削的苦工、死囚、刑徒。且不說是否因為前幾日的幹活被剝削、勞作而身體羸弱,具有較弱戰鬥力,其軍隊的鬥志、紀律都無法得到保障。
而他的對手,陳勝的大軍且不論軍隊數目多於章邯,其軍隊從大澤鄉到函谷,可以說是身經百戰。包括項羽傳說中的破釜沉舟,實際歷史上也是章邯受趙高逼迫,請降在先,當晚談判失敗後沒有準備,然後項羽一鼓作氣,本就無所戰意的章邯最終投降。暗度陳倉只能說是被新奇的戰術(當時看來應該是最新奇的戰術了)出乎意料的打敗,也並不能與其軍事能力掛鉤。
如此懸殊的差距,章邯的戰果是什麼?一路追殺,逼迫陳勝被手下所殺。
第一戰,驪山誓師一路打到陳縣。殲滅了聲勢浩大的陳勝吳廣起義。
第二戰,圍魏王魏咎於臨濟,擊潰來援的齊楚聯軍。齊王田儋戰死。魏王魏咎自殺。
第三戰,定陶斬殺項梁,重創楚軍,威震天下。
第四戰,渡河大敗趙軍,圍趙王趙歇於鉅鹿。北方的起義軍幾乎被團滅。
只用了一年半。不出意外他就是秦朝的中興名將,國家柱石。
其次我要說的是章邯只能說時運不濟,但是意外了,他遇見了項羽,秦朝暴亡。
項羽不念舊惡,封章邯為雍王。把秦朝最好的地盤給了章邯。除了劉邦之外,沒有人對他有威脅。但是自蜀入秦平定天下的事從來沒發生過,之後也沒再發生過。
不出意外章邯可以高枕無憂,功成身退。但是意外又發生了。這次他碰上了的人是韓信。劉邦暗渡陳倉,還定三秦。
他第一次失敗,項羽崛起,秦朝滅亡。第二次失敗,劉邦東出,楚漢相爭。他失敗之後一個新的格局就開始了,他本來可以力挽狂瀾,成為中流砥柱。但最終當了新勢力的墊腳石。
-
3 # 星點娛樂品悟人生
章邯是秦國的大將,在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的動漫中看,章邯是個極其為帝國效率之人,英勇無畏,勝戰無數,手下專門培訓了一批黃金火騎兵,是秦朝軍事的支柱。
-
4 # 毛日火1986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在秦末陳勝吳廣一路打到函谷關,離咸陽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的時候,章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建議秦二世暫停修建驪山陵墓,召集所有的驪山囚徒,給他們換一種職業,從勞動者變成軍人,共同抗敵。這些囚徒為什麼會答應呢?其實這些囚徒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奴隸,他們是一批以修建陵墓為職業的勞工(囚徒出身),他們甚至可以娶妻生子,然後子承父業,直到陵墓建好為止。他們是要發工資的!但相當於微薄的工資來說,建立軍功,當然是更好的選擇!於是,懷揣著建功立業、翻身改命夢想的囚徒,跟著胸懷匡扶之志的章邯,上路了。
章邯的出現,就像一道晴天霹靂,將整個起義軍劈得粉碎!
他先擊敗周文,周文自刎;在進軍滎陽途中,斬殺田臧;接著攻陷滎陽城,斬殺李歸;然後又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圍陳勝於城父;再斬張賀,破城父,陳勝敗死。至此,陳勝的張楚國滅亡了,也就短短兩三個月時間。
章邯的下一個目標是打擊復辟的六國。先拿最近的魏國開刀,斬殺魏王咎,並斬殺救援魏國的齊王田儋和魏將周市,魏國又滅了。又進攻好事兒的齊國,被齊楚聯軍擊敗,章邯開始從秦國增兵。這次章邯打擊的重點是愛出頭的楚國,定陶一役,斬殺楚國大將項梁。
直到此時,章邯都是當時第一名將,可惜老天註定不想讓秦朝繼續走下去,

他唯一沒有打敗的人是項羽。
不過,雖說在鉅鹿之戰時敗給了項羽,若他繼續和項羽鏖戰下去,最後鹿死誰手,誰也說不準。因為當時項羽雖強,但是糧草已盡,戰鬥的持續力不夠(《史記》記載: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
可惜這時候秦朝自亂陣腳,秦律薄情寡恩,趙高惑主亂政。章邯因為打了一些敗仗,被趙高和秦二世百般猜忌,讓章邯感到,等待他的命運就是下一個白起,下一個蒙恬。所以,章邯怕了,主動和項羽接觸,投降項羽並被項羽封為雍王,守在三秦之地。天降雄才項羽就來報仇了,不過,雖說在鉅鹿之戰時敗給了項羽,若他繼續和項羽鏖戰下去,最後鹿死誰手,誰也說不準。因為當時項羽雖強,但是糧草已盡,戰鬥的持續力不夠,可惜這時候秦朝自亂陣腳,秦律薄情寡恩,趙高惑主亂政。章邯因為打了一些敗仗,被趙高和秦二世百般猜忌,讓章邯感到,等待他的命運就是下一個白起,下一個蒙恬。所以,章邯怕了,主動和項羽接觸,投降項羽並被項羽封為雍王,守在三秦之地。
至於打不過韓信,武力一方面,主要降項羽的時候給坑殺了20萬秦兵,以至於三秦之地人人恨他,
-
5 # 韓楓3897
章邯,秦國名將,有勇有謀。到秦二世時,已成為秦末唯一的大將,也是使秦朝還在苟延殘喘的中流砥柱。
陳勝吳廣起義,聲勢也非常浩大,聚起幾十萬大軍,但章邯率驪山刑徒為主的秦軍屢戰屢勝,最後消滅了陳吳起義軍,陳勝被部下殺。
在和楚國項羽的決戰中,不敵霸王項羽,後又投楚軍,被封為雍王。
韓信暗渡陳倉後對章邯展開圍擊並多次取勝,章邯只好奔咸陽,守廢丘,至漢二年,漢軍用水淹城池而破城,章邯遂拔劍自刎。
-
6 # 浩中一內
章邯是秦末著名將領,在秦二世時期,章邯是唯一一位能帥軍出征剿滅各地起義叛軍的。
章邯既有帥才,又有謀略,而且政局看得也是入木三分。秦二世期間,各地起義叛軍瘋起,對秦朝江山日益動搖,此時的章邯明明看不慣趙高的弄權,可是為了能帥軍出征,遠離朝廷紛爭,剿滅叛軍,為秦朝江山社稷出力,建立軍功,他違心討好趙高,希望得到他的首肯帥兵出征。趙高雖然被章邯說動,同意推薦他為帥,剿滅叛軍,可是趙高卻不給他兵員,章邯無奈,只好以他傑出的帥才,徵集秦朝在押的邢犯列入剿叛大軍,併成功鎮壓了陳勝、吳廣的起義軍。
在後來與楚軍對戰中,不敵項羽,談判投降,被項羽封為雍王。
章邯雖是傑出將帥之才,但終因秦末的四處無援的孤立環境,被迫投降。
在與劉邦的征戰中,屢屢失敗,為保氣節自殺身亡。
可見,章邯不僅有傑出的將帥之才,而且還有這令人敬佩的軍人氣節!
-
7 # 盪漾的可樂
江湖傳聞曾章邯曾是王翦部將參與過滅六國戰爭。軍事指揮能力堪比孫武。畢竟能帶著奴隸打勝仗的指揮者能有幾人呢~奈何從沒帶過正規軍。二世時代帶的是奴隸軍。楚漢封為雍王項羽給他的兵也盡是老弱。可惜可嘆。
-
8 # 楊柳青青春之聲
一、章邯這個將軍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在秦國末世章邯(?—公元前205年)任秦朝少府。公元前209年陳涉、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驟然點起的火把迅速蔓延到了全國,天下雲會相應,贏糧而景從,聚集義軍的兵卒多達幾十萬,天下鉅變、六國往復,秦朝大勢轟然作響,秦二世面對這樣的局面束手無策,在苦苦的焦慮之中少府章邯挺身而出,有勇氣、有謀略,帶領驪山刑徒人員奔赴戰場,力挽狂瀾於救秦國於既倒,滅周文、殺田臧,擊張賀、攻呂臣,逼陳涉、屠項梁,揮軍鉅鹿以會合北長城軍團而取趙地,在這一時期的領軍作戰中可以說章邯的個人能力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縱橫馳騁中屢戰屢勝,一氣呵成使天下的局勢驟然又恢復到了秦朝有利的一邊。
二、章邯人生的節點離不開秦朝國勢的沉浮,在鉅鹿之戰中章邯由於受到秦朝宮廷的種種掣肘,看視無往而不為,實則無助而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臣服於項氏,毀其驪山刑徒,自己道坐上了三秦大地上的雍王,可惜雍王的溫酒還沒來得及品嚐,漢王從漢中殺奔而來,以韓信的計策,攻取陳倉,雍王敗退,退守廢丘以求自保,而後漢軍水淹廢丘,章邯無助而自刎。一個將軍就這樣淹於歷史的塵埃之中。
三、將軍的能力和他的朝內宮廷事端與面對的形勢有著很大的關聯,章邯初起領軍面對的對手多有雜亂無章的義軍,沒有奇計偉略,只有冒死矢劍,飛馬走石,到了面對已經成長起來的項氏楚兵,加之朝中多有掣肘章邯的能量就顯出了過多的猶豫與心神不定,以至於局面翻轉,拋棄秦朝,雍王自慰,在這樣的大變局之下任何人休想安穩自慰,做為將軍的雍王章邯亦是如此。
-
9 # 梅里一了
史料中只記載了章邯的戰績而沒有他的出生。當陳勝手下大將周文率幾十萬大軍逼近函谷關時,章邯臨危受命時的官職是少府,這是一個管皇帝內部事務及稅收錢糧的要職,居九卿之一,是皇帝的心腹之臣。秦二世胡亥上臺後誅殺兄弟,廢黜百官,而將此職授予章邯,可見對其信任,所以章邯是二世的心腹,胡亥是章邯的靈魂。作為大內主管,酈山刑徒正是他管轄的範圍。所以當章邯出兵時,是得到胡亥的強力支援的,剛獲大赦的刑徒,本就是亡命之徒,一下子成了正規軍士氣高漲,因為秦朝軍隊是良家子弟才有資格參軍,立功還可以進爵。所以勢如破竹,破周文,滅陳勝,殺魏咎,誅項梁,氣勢如虹。這時又有修長城的王離二十萬大軍加入,如虎添翼。怎麼鉅鹿之戰就被項羽的五萬人滅了呢?
過去讀《史記》百思不得其解,項羽只是襲擊甬道斷了王離的糧草,章邯為何眼睜睜看王離二十萬大軍被剿滅,而不出手相救。讀了北大竹簡《趙正書》後,才恍然明白,章邯之所以沒救王離,並匆匆投降,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趕回咸陽救主去了,但趙高先下手為強,救主變成替胡亥報仇。《史記》記載,趙高殺胡亥,立子嬰,而子嬰殺了趙高。而《趙正書》記載是章邯殺了趙高,個人認為《趙正書》更符合現實,趙高權傾朝野,遍佈眼線,子嬰一個傀儡,如何殺得了趙高,只有找章邯才辦得成。正因為章邯帶主力趕回咸陽,王離成為孤軍被滅,等章邯回軍來救時,項羽之勢已蓋過章邯,而史記所載司馬欣回朝求見趙高不成,反被追殺的橋段,很可能不是趙高而是新立秦王子嬰。子嬰的身份史書記載一為始皇弟,一為扶蘇子,我傾向於前者,因為扶蘇子很可能殺了,從《趙正書》子嬰勸導胡亥的話,更象長輩。子嬰為趙高所立,對章邯存芥蒂之心很正常,而對於故主己亡,新主猜忌的章邯來說可以說抽去了靈魂,這是章邯投降的主因。待項羽坑殺降卒之後,那顆為將之心己是死了。
至於割三秦之地,項羽封其為雍王,被秦民所唾罵,被韓信圍於廢丘,水淹七軍,不自殺還有何顏面立於天地之間呢?
所以《趙正書》中子嬰說的兩句話,輕慮不可以治國,獨勇不可以存將。來說明章邯一顆將星的殞落正合適,一個將領光靠勇猛和謀略是難以存在下去的,他得有為之奮鬥的靈魂。
-
10 # 東龍45
章邯是秦國後期第一大將,率兵如狼似虎,打到哪裡,哪裡平定,和項梁打,白天敗,夜裡就偷襲,反敗為勝,。但是,見到更兇的項羽不行了,投降後被項羽封王,。後來被韓信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偷襲擊敗,兵敗自殺。名將夠倒楣的,遇到項羽和韓信。
-
11 # 萊茵河12
章邯政治軍事全優,時運不佳。站在秦朝大局上看,章邯忠誠國家。在秦軍100多萬軍隊一夜之間奇蹟般消失後,秦二世胡亥唯一正確的決定,就是命章邯率修建長城的20萬民工救秦。消滅了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在今天看來他是錯誤的。
-
12 # 鐵錘文史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失意不得志的英雄,章邯應該算是其中之一吧。
章邯,一個沙場的英雄,同時也是命運的棄子,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時代浪潮下的悲劇人物。
說章邯是一個沙場上的英雄,是因為他的確在秦末的戰場上,做出了亮瞎人眼的業績。公元前209年冬天,章邯以一介文官的身份,率領20萬烏合之眾迎戰陳勝帳下大將周文。
第一個回合,把周文趕出函谷關;第二個回合,在曹陽重創周文;第三個回合,澠池之戰,周文徹底失敗,自殺。緊接著,章邯在沙場上啟動了開掛模式:殺死魏將田臧,再殺李歸,接著打敗陳勝部下大將武徐,張賀,追殺的陳勝無路可逃,窮途末路之下,陳勝被自己的馬車伕殺死。生生把陳勝吳廣起義給滅掉了。
隨後章邯開始對付其他亡國貴族的起義,率兵攻打魏國,先滅掉趕過來助陣的齊國田儋,在逼迫魏王咎自殺,劍鋒指處,無不披靡。
章邯最後的輝煌,是和強敵項梁的三次交鋒,在接連敗給項梁兩戰的情況下,章邯發動夜襲,讓正處在驕傲的高潮中的項梁從高潮村墜落到黃泉地下室。
這樣的章邯,說他是戰場的英雄,不算誇張吧。
說章邯是命運的棄子,是因為他的確生不逢時。當章邯大破邯鄲之時,正是丞相李斯爺兒倆被陰死,趙高當權的時候。章邯在沙場上可以所向披靡,但是在廟堂之上,確實一個極為不利的局面。秦二世對各地造反的局面極其不滿,趙高站在屋頂上拿著望遠鏡在尋找替死鬼和背鍋俠。最後部下司馬欣送京城撿了一條小命逃回章邯身邊,告訴他:別特麼的瞎折騰了,有趙高這個禍根在朝堂上,你是有功也誅,無功也誅。還不如趁早另做打算。
最後章邯只好投降項羽,當然了,章邯也許不知道,當年司馬欣當監獄長的時候,曾經給一位犯了殺人罪的犯人網開一面,救了一命,那個犯人名字叫項梁!
最後章邯手下20萬投降的將士,被項羽坑殺,章邯成了一味行走的中藥:獨活!
在揹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罵名的情況下,章邯後來苦戰劉邦,決不投降,直到戰死。
你說,章邯的命運,是不是太悲慘了一些。加入遇到明君,加入朝廷裡面給他足夠的信任,章邯一定可以做出更大的功業。雖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具體到章邯這個具體歷史人物來講,他的確從自己的角度,燃燒了自己短暫的人生。只可惜,這樣一位戰神級別的將領,在司馬遷的筆下,連入列傳的資格都沒有。
人生何其無奈,問世間命是何物,直教章邯死不瞑目。 -
13 # 尋根拜祖
章邯是上天派給秦朝的最後一位拯救者,但歷史再次證明,腐朽王朝內部的殺傷力,遠比外部的破壞力強大得多!章邯以他的武功,把義軍各路諸侯砍得七零八落,眼看燎原大火即將撲滅,不料落入內部的陰影,無奈之下,他投降了項羽,成了義軍手上的一把刀,反過來砍向搖搖欲墜的秦王朝。
一、臨危受命秦二世二年,隨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全國起義軍如雨後春筍,一下子遍佈全國,原六國之地全部落入義軍手中。幾個月後,百萬義軍聯合,共同挺進,直逼函谷關。先鋒人馬由陳勝的部下週文率領,已經抵達臨潼。
這時候胡亥才如夢初醒,趕緊召叢集臣商議。章邯說,叛軍已經到了臨潼,這時候再調集周邊軍隊已經來不及,驪山刑徒很多,請陛下釋放了這些刑徒,配給武器,我帶領他們迎擊叛軍!
國家頻臨絕境,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章邯顯示出了他的忠誠與擔當。此時,章邯的職務是少府,即皇傢俬產管家,兼理山澤稅收,是文官。一個文官自願領兵出征,不知道秦朝的武將們幹什麼去了。但就是這個文官出身的章邯,在秦末的戰爭史上,留下神話般的戰績,差一點就實現了挽狂瀾於既倒。
二、超級滅火器如果說義軍是燒燬秦王朝的滔天大火,那麼章邯就是撲滅這把大火的超級滅火器。我們來看一下章邯神話般的戰績。
1.三敗周文
章邯率領七十萬烏合之眾出發了,第一戰在臨潼擊敗周文,周文敗走曹陽;章邯追擊至曹陽,再敗周文;周文又逃至澠池,章邯又在澠池大破周文,逼得周文自殺而死。章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解決了秦王朝的燃眉之急!
2.破滎陽,斬田臧
3.戰城父,陳勝滅亡在接連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後,陳勝被逼進城父,不敢出城。義軍士氣低落,內部出現分歧,不久陳勝被內部人殺害,城父落入章邯之手。
4.連破項梁部眾,收復城池若干
5.擊敗齊楚聯軍於臨濟,殺齊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殺
6.戰楚軍於定陶,斬殺項梁
項梁是項羽的叔父,是義軍的旗幟性人物,他的死意味著楚軍名將殆盡。
自此,章邯平定了整個黃河以南的戰亂,所有義軍首領都倒在章邯的馬蹄下。於是,章邯又馬不停蹄,揮師河北,直逼趙國——義軍最後的大本營。
三、功敗垂成秦軍的另一支人馬,王離的20萬大軍,正等著章邯,兩路人馬匯合,兵圍鉅鹿。眼看義軍朝不保夕,義軍中一個善良的人物橫空出世——項羽,他斬殺援軍首領宋義,奪了軍隊指揮權,直逼鉅鹿。
兩位大神級的將軍對陣,第一戰,章邯小敗,項羽也沒敢追擊,兩軍隔漳河對峙。就在對峙中,秦王朝內部給章邯送上一道催命符——切責章邯退卻的文書!
本來戰場上區域性得失乃是常事,趙高胡亥無視章邯收復了大片失地,僅僅因為一戰的退卻,就來問責。章邯很害怕,派長史司馬欣回咸陽彙報工作。結果司馬欣差點被趙高殺害。
這讓章邯更加恐懼,司馬欣對他說:如果戰勝義軍,我們也免不了受到嫉妒加害,如果敗了,被當做替罪羊殺害也是必然,與其如此,不如投降吧!
於是,章邯被迫派人找項羽談判,項羽乘著章邯談判,心思不寧的機會,連敗章邯幾場,無奈之下,章邯只能率全軍投降。
四、章邯的後事其實以章邯的實力,未必不是項羽的對手,之所以連敗給項羽,實在是內外交困,猶疑不決的原因,如同被捆著手腳作戰。
章邯投降後,被項羽封為雍王,三秦之一。看似章邯榮歸故地,但實際上,因為他的投降,三秦幾十萬將士,被項羽坑殺,章邯被項羽的背信棄義,推上了三秦人死對頭的位置。這就決定了,章邯雖身在三秦自己的大本營,但實際上是坐在火山口上,永遠也成不了事。
多年後,劉邦兵出漢中,章邯抵擋不住,退守廢丘,廢丘被漢軍攻破後,章邯拔劍自殺,結束了他投降項羽後的落寞生活!
可以說,章邯如果遇上明君盛世,絕對是功蓋白起、王翦式的名將,可惜他偏偏遭遇胡亥和趙高的迫害,一生壯志未酬。一念之差投降後,項羽又讓他揹負上了“罪人”的包袱,太可惜了。
劉邦出漢中,章邯本可以改換門庭,他卻毅然決然地自殺了。我覺得與其說章邯是為項羽“盡忠”,還不如說章邯想以自己的死,還三秦父老的債,雪自己的辱!
-
14 # 史學達人
章邯是秦末名將,陳勝吳廣起義後,全國都颳起了反秦的風暴。這時候秦國各地的守軍,基本上都被起義軍給趕跑了,可以說秦軍幾乎就沒有能打什麼勝仗的。
當起義軍快打到長安城的時候,秦二世才知道全國大叛亂的事情。
可悲的是,這時候秦二世手下根本沒有名將可用了,像之前最能打的蒙恬將軍早就被秦二世給殺了頭。
秦二世因為無將可以,無兵可調,只能把正在為秦始皇建立陵墓的少府章邯給叫來商量對策。章邯是參加過六國統一戰爭的人,只不過那時候的他還是一個不出名的將領。
此刻啟用章邯,也是秦二世的無奈之舉。
因為長安城根本沒有什麼兵力調給章邯,章邯只好請求秦二世把修皇陵的幾十萬刑徒交給他,讓他帶領著這夥人去平叛起義軍。
章邯從這夥起義軍中挑選了幾十萬人,告訴他們去打仗,若是立了功,就能封王拜將,最低也可以保證還他們一個人身自由。只要參軍,就免除他們的勞役。
當時打到細水的起義軍將領是陳勝的大將周文,他的隊伍就有幾十萬之眾。
但是,這些人也都是烏合之眾,他們之所以起義,就是因為沒有飯吃。拿的武器也都是工具之類的不入流的東西。
周文的軍隊在細水的一側列陣,章邯的軍隊就在另一側。
也就是說這一戰,只要周文渡過河,再把章邯給打敗,那麼他就能一路殺到長安城把大秦帝國給滅掉了。
可是,章邯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因為章邯帶著這幫刑徒,把周文的幾十萬大軍給打了個落花流水。並且把他們趕出了函谷關。
這一路打來,周文的大軍是敗了再敗,退了再退。到了後來周文被章邯打的絕望了,他最終受不了這種侮辱,選擇了自殺。
章邯開始打起了反擊戰,起義軍因為敗多勝少,一時之間陷入到了低迷的時期。
章邯越戰越勇,他成了那個時代的常勝將軍。可以說這個時候,能和章邯相對抗的起義軍只有項梁的項家軍了。
項梁在和章邯打仗的時候,確實是首戰告捷可。這次勝利可把項梁給高興壞了。他覺得章邯他都能打得過,天底下應該沒有人是他對手的了。
可惜,章邯高興的太早了。
因為很快章邯就來了一場偷襲戰,項梁被勝利衝破了頭,他大意了,最終項梁不但打了一個大敗仗,而且還把性命給丟了。
起義軍的領袖項梁一死,劉邦和項羽趕緊撤退,躲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楚地去了。這期間陳勝也被章邯給逼的步步敗退,最後被自己的車伕莊賈給殺死了。
剩下的關於章邯的事蹟我們直接說結果吧,後來在項羽打了鉅鹿之戰後,項羽也一夜成名了。
那時候的項羽和章邯再次交手,他們打的是旗鼓相當,勝負難分。
最後章邯選擇了歸順項羽,因為章邯走投無路了,那時候秦朝的天下已經是趙高的了,對於章邯來說,他即使打了勝仗,也會因為功勞太大威脅到趙高的地位,而被趙高所迫害。
打了敗仗肯定也是死路一條,因為敗軍之將,本就應該死。所以,對於章邯來說投降項羽就是最英明不過的選擇。
章邯投降項羽後,他被項羽封為了雍王,為項羽守護關中之地。
劉邦被封為了漢中王,在漢中劉邦透過蕭何的推薦發現韓信後,就把韓信封為了大將軍,韓信帶著劉邦殺出了漢中和章邯打仗,章邯被韓信給殺死了。
從此,章邯這個秦末名將也就在歷史上謝幕了。
-
15 # 魚兒讀書會擺尾
秦末農民大起義,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冬,陳勝部將周文率軍進至距秦都咸陽不遠的戲。秦廷局勢危急,秦二世召叢集臣商量對策,身為少府的章邯獻計稱:“盜已至,眾強,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被秦二世當即採納:“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章邯“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周文敗,走出關,止次曹陽二三月。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餘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章邯率領著由囚徒和奴產子等組成的軍隊大戰周文率領的數十萬起義軍,並最終擊敗周文,迫其自殺,解除了咸陽危機,鼓舞了秦軍計程車氣,同時也使起義軍受到重創,對各路起義軍都造成了一定的震懾。“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軍至,必大敗。’”
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十一月,章邯乘勝東進,在敖倉與魏將田臧相戰,“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迎秦軍於敖倉。與戰,田臧死,軍破。章邯進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死。”
接著章邯繼續率兵南下,矛頭直指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根據地——陳。他先後擊敗陳勝部將伍徐、張賀等軍,“章邯已破伍徐,擊陳,柱國房君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陳勝出監戰,張賀死”,前209年“臘月,陳勝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陳地復歸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正月,章邯破殺陳勝之後,率軍攻魏。“章邯已破陳勝,乃進兵擊魏於臨濟。魏王乃使周巿出請救於齊、楚。”齊王田儋、齊將田巴以及楚將項它紛紛前來救魏。面對齊、楚、魏聯軍,“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魏軍,殺田儋於臨濟下”,魏王咎被困於臨濟,最終被迫“為其民約降,約定,咎自燒殺。”臨濟一戰,齊王田儋、魏王魏咎均被章邯所破殺。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章邯追圍田榮於東阿,“項梁聞田榮之急,乃引兵擊破章邯軍東阿下”,這是章邯軍出關之後遇到的首次挫折。田榮被救,章邯軍卻,項梁與沛公繼續追圍章邯,至濮陽,又一次與章邯軍相戰,大破章邯軍。這是章邯遭遇的第二次兵敗挫折,但楚軍大破章邯之後轉攻定陶。但戰敗的章邯損傷不大,經過一番調整後軍勢復振。重整旗鼓後的章邯軍隨之與項梁率領的楚軍在定陶展開交戰,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章邯殺項梁於定陶。章邯定陶對項梁的敗殺,是其軍事成就最輝煌的一戰。
項梁之死,使章邯放鬆了對楚地的警惕,沒有乘勝消滅楚地勢力卻轉而攻趙,“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楚地勢力劉邦、項羽獲得了緩衝的機會,也為章邯被項羽大敗埋下了禍根。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閏九月“章邯引兵至邯鄲,皆徙其民河內,夷其城郭”。章邯收復邯鄲後,趙王歇與張耳逃到了鉅鹿城,被另一支秦國軍隊王離軍所圍困。於是,“章邯等將其卒圍鉅鹿,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章邯軍鉅鹿南棘原,築甬道屬河,餉王離”。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圍鉅鹿的秦軍被項羽擊破,王離被擄,章邯軍亦慘遭損傷。二月,章邯與項羽兩軍在漳水兩邊僵持,“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
章邯軍的連連退卻使朝廷震怒,“二世使人讓章邯”。在這種境況下,惶恐的章邯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請兵,“章邯恐,請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趙高的反應讓司馬欣更加惶恐,於是他匆忙返回前線向章邯進言:“事亡可為者。相國趙高顓國主斷。今戰而勝,高嫉吾功;不勝,不免於死。願將軍熟計之。”趙高的專權亂國,使章邯增加了一層負擔與顧慮。這時楚軍陳餘向章邯送來勸降書,章邯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最終選擇投降項羽。
由此,秦朝的一位忠臣變成了叛軍,就秦廷而言,秦朝失去了最後一支強有力的軍事力量。章邯投降後,“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雖然被封為雍王,卻已被剝奪了兵權,兵權的出讓也預示著章邯實際上退出了政治舞臺。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諸侯時,正式封章邯為雍王,都於廢丘,章邯與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一起被封在關中,監視扼制被封在巴蜀、漢中的漢王劉邦。
章邯作為雍王的時日並沒有持續太久,“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皆投降漢軍,章邯在王都廢丘殊死抵抗,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被漢將樊噲引水灌廢丘,廢丘落陷,章邯自殺。章邯為雍王共十七個月。
從公元前209年冬諫二世起酈山徒組成軍隊到公元前208年九月定陶殺死項梁,短短一年的時間,章邯聚奴成兵,東征西討,敗周文、破陳勝、殺田儋、滅魏咎、克項梁,解除秦都咸陽危機,並先後消滅四位義軍首領,其間只遭遇過兩次小的失敗,可以說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章邯軍的戰鬥對起義軍造成了極大地威懾力,不斷使反秦鬥爭陷入低潮。此後,章邯戰敗投降,投閒置散,直至最終被劉邦擊敗自殺。從公元前209年章邯起酈山徒至公元前205年章邯廢丘自殺,章邯在政治歷史舞臺上共活躍了約四年。卻表現了不亞於白起、王翦的軍事才能,如果不是趙高作亂,致使章邯憂懼投降,劉、項等人結果如何還是未知之數。“蓋章邯為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然使秦無趙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則邯猶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為守,亦未可知。”
-
16 # 趙劉果兒
秦朝將領。原任少府,前208年,陳勝派周章(周文)率軍攻秦抵戲,秦二世令他統兵鎮壓,連破陳勝、項梁起義軍。後在鉅鹿為項羽擊敗,投降項羽。秦亡,被項羽封為雍王,都廢丘。前205年,劉邦攻雍丘,兵敗自殺。
眾所周知,章邯是秦王朝末期的一名頗有戰鬥力屠夫,秦二世時期農民暴動為秦國的末日敲響了喪葬的時候,章邯作為秦國的一名將軍,能夠臨危受命,它所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查閱歷史古籍,章邯的評價幾乎少的可憐,縱觀歷史來看,章邯不屬於是能力突出的一員大將,或者說他至少不在名將的排行榜裡。若沒有陳勝、吳廣起義,章邯也不會如此受到重視,他還是默默無聞,做他的包工頭呢。所以說,即使章邯能力出眾,但是註定他就這段歷史時期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僅此而已。
章邯是一個在歷史上不是特別被重視的一個人物,古籍記載中關於他的事蹟記載甚少,我想這和他的名氣有直接關係,他的確是秦國末期比較突出的一個人才。章邯的前半生默默無聞,了無史記,他輝煌的戰績幾乎都是來自於對秦二世期間起義隊伍的武力鎮壓,憑藉一場場的戰鬥,為奄奄一息的秦國政權博取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僅此而已。
章邯,在秦始皇政權時期是大將王翦麾下的一員不知名的將軍,隨王翦參加滅六國之戰,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征戰,為章邯積累了不少作戰經驗。在秦二世政權時期任命為少府,算是秦二世政權時期的國家棟梁,屬於是秦王朝政權時期尚存的一員久經沙場的老兵。
臨危受命,抗擊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聽信奸臣趙高的讒言,殘害忠良,搞得滿朝文武人心惶恐,人人為求自保而不講真話。胡亥的殘酷暴行,直接引發民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走投無路的百姓在秦朝腐敗政權的壓迫之下,奮勇揭竿而起。陳勝、吳廣的十幾萬起義軍打著討伐秦國政權旗號,過了函谷關,一路逼近秦朝都城咸陽。我們都知道,秦國一統天下之後,秦朝政權的虎狼之師,也就化整為零,分別駐紮在全國各地邊疆。咸陽,危及。章邯臨危受命,出謀劃策,讓秦二世大赦天下,自己帶和囚徒和奴隸組成的秦軍抵禦各地農民起義軍,大敗周章。章邯乘勝一路擊殺,接連擊敗了李歸、鄧說、伍徐,以至於,在最後成功打破了陳勝的隊伍。章邯登場,且屢戰屢勝,讓秦二世政權得以苟延殘喘。
鉅鹿之戰,章邯叛降投敵,秦國的罪人!章邯自出函谷關,滅張楚、死魏王、殺齊王、斬項梁,名動四海,威震天下。但是在和楚霸王項羽的屢次交戰中,章邯數次交鋒,都屢屢敗退。鉅鹿之戰,以秦軍的完敗而告終。這也基本上宣告了秦皇朝的滅亡。章邯之敗,當然有他自己在軍事能力上的缺陷。然而更是象徵大勢所趨。
而章邯,在鉅鹿之戰後便已然死亡。苟延殘喘下來的,只是一條惶惶不可終日的喪家之犬。他的前面,是勇猛善戰的敵;他的周圍,是熊熊燎原的反抗怒火;而他的身後,是昏庸腐敗到極點的朝廷。在這樣的困境下,章邯已然失去了翻盤的能力和勇氣。他選擇了投降,選擇了一條在強權下順從,苟且的屈辱之路,拋棄了跟隨他征戰數年的子弟兵,屈膝承受富貴,直到在這條路上走向末日。
-
17 # 青史老哥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都說章邯是秦末名將,那要看和誰比。
↑章邯是秦末名將↑
章邯之所以能夠出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秦朝自剪羽翼,能打仗的名將所剩無幾。尤其是秦二世嬴胡亥上臺以後,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排除政治隱患,把國之幹柱級別的名將蒙恬給殺了。
實際上,自從秦朝滅亡六國以後,秦朝的軍功爵位制度就開始變化,因為天下已定,軍人的吸引力沒有那麼強了,秦始皇嬴政也把重心從武偏到文,這就意味著,類似王翦,白起這樣的名將,秦國不再需要,不必再有。
更何況,滅掉六國,一統天下後,秦國好歹還有個蒙恬撐撐門面啊。蒙恬的成長,和秦朝的軍功制度是分不開的,他的父親蒙武,曾經作為裨將軍,跟隨名將王翦平滅楚國,王翦殺掉項燕(項梁之父,項羽之祖父),給蒙武生動的上演了一場何為名將的經典教學。
項燕絕非泛泛之輩,他曾經大敗秦國大將李信的二十萬秦軍主力,李信同樣不凡,他是滅燕的主要功臣,他的五世孫是著名的飛將軍李廣。
↑秦末名將李信是飛將軍李廣的五世祖↑
值得一說的是,跟隨李信一起出兵攻楚的,就有蒙恬,兩人分別率軍出擊,蒙恬攻下了寢丘,李信攻下了平輿,兩軍在城父(今安徽亳縣)勝利會師,其後,李信被昌平君切斷了後路,不得已回師,回師途中被項燕率領楚軍偷襲擊潰。
那麼,拿章邯和這些名將相比,誰高誰下?答案很明顯,章邯遠不如王翦,也不如蒙恬,王賁,充其量和李信,王離差不多。
實際上,這種對比對章邯有點不公平,因為他出身是少府官職,“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供)養。”一個管著收稅的文官,和這些出身軍事系統,甚至是軍事世家的精英人物相比,當然是不公平的。
所以,章邯毫無疑問是非常有軍事天才的一個人物。但為什麼說章邯不如蒙恬呢?還是看戰績!蒙恬和李信一起攻打楚國,李信指揮不當,被項燕打崩,蒙恬卻沒有敗績撤回國內,後來又在滅齊國的戰爭中起到重大作用。
↑章邯並非軍武出身↑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征討匈奴,收復河南之地(今內蒙古河套一帶),擊退匈奴七百餘里,屯兵上郡,修築北方防禦線,儼然是國之藩籬。
可惜公元前210年,蒙恬被趙高所害,蒙恬死後,王翦之孫王離接管了蒙恬的職權。這個時候,距離陳勝吳廣起義已經不足一年。
暴風雨就要來臨,可是秦朝卻沒有足夠的名將了——屈指可數,只有一個王離了。
但王離的能力比蒙恬差遠了,更沒有他爺爺王翦,他父親王賁的本事。陳勝吳廣起義後,派大將周文攻破函谷關,駐軍戲水,此時王離率領的三十萬秦軍主力還遠在河套地區,倉促之下,滿朝文武竟然找不出一個靠譜的將軍帶兵平叛。
此時,章邯毛遂自薦,以絕大的勇氣和擔當,擔負起保衛秦朝的重擔,而他手下能夠掌控計程車兵,竟然是驪山囚徒。當然,這裡所說的“囚徒”,不完全是囚犯的意思,有很多是世代參加大工程建設的農民工,每天苦役賺不了幾個錢,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入伍參軍,簡直是農民工變成了公務員。
所以說,章邯這支部隊其實是有戰鬥力的,更有士氣,也有自信!相比起秦國這架運轉了上百年,已經無比成熟,而且讓天下膽寒的軍事機器而言,周文部隊脆弱的就像風中殘葉,陳勝吳廣也不行。
↑在章邯秦軍面前,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簡直弱爆了↑
且看章邯的表現:先是擊敗周文,逼迫周文自刎;進軍滎陽,斬殺田臧;攻陷滎陽城,斬殺李歸;然後又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圍陳勝於城父;再斬張賀,破城父,陳勝敗死。至此,陳勝的張楚國滅亡了,這一切發生在短短兩三個月時間。
章邯強嗎?強!但要看對誰了。農民起義軍毫無軍事素養可言,擊潰他們只需要正視現實,勇敢面對就好了。
接下來章邯要迎接第二份人生考卷:各路復辟的諸侯!仍然比較輕鬆,卻已經出現敗績:章邯擊破魏國,斬殺魏王咎,擊潰斬殺救援魏國的齊王田儋和魏將周市,又把魏國滅了一遍。
章邯在進攻齊楚聯軍時,遭遇了頭一次失敗,他認為是兵力不夠,於是從後方增兵,然後矛頭對準復辟六國中最強大的楚國,定陶一役,斬殺項梁。
↑章邯軍斬殺項梁後,徑直北上,和王離秦軍會和滅趙↑
此時,章邯做出了一個關係重大的決定,他放過了繼續進攻楚國的機會,轉而北渡黃河,去攻打趙國了。後人常常詬病章邯的這個決策,嚴格說來,其實章邯並沒有做錯。
因為這時候王離已經從河套地區率軍回援了,而且王離立即被派往趙國,指揮滅趙。
章邯之所以北渡黃河,正是要和王離一起先沒趙國,而不是不顧後方,一味追打頑強的楚國。這個決策應該是秦朝高層和王離,章邯等人一致認可的。實際上,戰果確實不錯,趙國幾乎就要被滅國第二次。
然而六國聯軍裡出現了一隻“黑天鵝”,都知道楚軍難對付,沒想到楚軍裡出了一個項羽!章邯遇到了命中剋星。
其實,章邯為什麼不能並肩那些秦朝名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以強勝弱是可以的,但遇到更強者,他就從來沒勝過!章邯雖然斬殺魏王咎,滅了一次魏國,但與公元前225年,王賁水計破大梁滅亡魏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章邯遇到了命中剋星項羽↑
復辟的六國,實力只比以前更加弱小。倘若不是秦國自毀長城,殺死了蒙恬,單憑蒙恬的能力,就足以鎮服六國!哪怕是王賁還在世,六國也不敢這麼囂張,可惜王離完全不如他老爹。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一舉擊潰章邯,但章邯敗而不倒,尚能勉強支撐。這時候秦國內部高層發生重大變化,公元前207年,趙高擔任丞相,專權朝堂,秦軍敗退之後,章邯派司馬欣去長安彙報和打探情況,結果趙高拒絕接見,
司馬欣走小路逃亡回章邯軍營,章邯心志開始動搖,秘密和項羽進行和談。第一次和談沒談攏,項羽在漳水附近再一次擊敗章邯。章邯這次徹底服軟,主動示弱,向項羽妥協,項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並封為雍王。
可見,形勢比人強,章邯當初以何等巨大的道德勇氣和忠心赤膽,帶兵力挽狂瀾,可是一來遇到了天敵項羽,二來趙高當朝不信任章邯,導致章邯為了自己的前途性命,不得不投降項羽,自此秦國滅亡已是定局。
那麼,其他秦將呢?鉅鹿之戰中都被項羽收拾了——王離被項羽俘虜,蘇角被殺,涉間表現出骨氣,拒絕投降,自焚而死。章邯逃命,最終投降。
↑鉅鹿之戰,項羽一戰成名,秦朝從此走向滅亡↑
更讓人心寒的是,章邯倒是得了榮華富貴,但他手下的二十萬秦軍,卻被項羽坑殺,章邯因此揹負了“秦奸”的名聲。
項羽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之後,把章邯封為雍王,司馬欣封為塞王,董翳封為翟王,這三個人瓜分了以前秦國的地盤,被稱為“三秦”。
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根據韓信的策略,從古道殺回三秦,章邯兵敗,退保廢丘,被團團圍困,根本就無計可施,勉強自保。次年,司馬欣和董翳投降漢王劉邦,章邯困守一年多的廢丘被漢軍用水計淹城,城破,章邯被劉邦部將朱軫俘虜,被俘後的章邯沒有選擇再投降劉邦,自刎而死。
縱觀章邯的一生,從國之干將,淪落為亡秦的“秦奸”;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意氣風發,淪落到被項羽兩次擊敗,被劉邦困死在廢丘無計可施;如此大起大落,充滿矛盾的人生,讓人感喟。
章邯早期軍事生涯之所以如此順利,歸根結底是因為對手不強,碰到項羽和劉邦這樣的硬茬,他的軍事天才無法彌補軍事經驗和部隊素質的巨大落差。
只能說,章邯在秦國急需人才的時候一躍而起,登上歷史舞臺,卻發現自己最終並不屬於這個舞臺,他想成為白起,王翦,到最後卻和大秦帝國一樣,淪落為項羽劉邦楚漢相爭的背景板,可悲可嘆啊!
-
18 # 楊朱學派
秦末名將章邯被稱為大秦帝國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章邯在大秦帝國的官職很高。是少府,位列三公九卿。但少府不是武將,而是文官。其職掌主要分兩方面: 其一負責徵課山海池澤之稅和收藏地方貢獻,以備宮廷之用;其二負責宮廷所有衣食起居、遊獵玩好等需要的供給和服務。
總之,少府章邯職位很高。卻無大用——皇帝的保姆。秦末農民起義給了章邯施展才能的機會。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在大澤鄉舉起伐無道、誅暴秦的大旗。天下群雄紛紛響應。陳勝率領的義軍也勢如破竹,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周文曾事春申君,精通兵法。陳王與周文將軍印,使其率兵車數千乘,卒數十萬西進伐秦。
秦令少府章邯為將,在修築驪山的七十萬刑徒和奴隸中,精選二十萬精壯迎戰。章邯大敗楚軍,周文戰死。周文兵敗,是反秦起義中,義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陳王使人賜田藏令尹印,為上將軍,軍滎陽。田臧使李歸守滎陽,自引精兵西進,與秦軍戰於敖倉,田臧身死軍破。章邯進兵滎陽,拔之,李歸戰死。田臧兵敗戰死,是義軍遭受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至此,陳勝派出的兩路伐秦大軍皆覆沒。章邯也把二十萬烏合之眾錘鍊成精銳之師。
陳王遣鄧說將兵據郯,伍徐將兵守許。章邯率軍擊許,伍許兵敗走陳;擊郯,鄧說兵敗走陳。
章邯繼續進兵,擊陳,上柱國房君戰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此役生死攸關。陳勝親自督戰,楚軍大敗,張賀戰死。陳勝敗走,其車伕莊賈殺陳王以降秦。
陳王故人將軍呂臣攻陳拔之,殺莊賈,復陳之張楚。
陳勝兵敗身死,是反秦戰爭中遭受的第三次重大挫折。
陳勝死後,各路義軍群龍無首,秦嘉背陳王而立景駒。項梁進兵擊秦嘉,秦嘉死而兵降。 項梁採用了范增的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依舊稱楚懷王,以號令群雄。但事實上,項梁才是各路義軍真正的領袖,自號武信君。
章邯攻打項梁,項梁率全部主力抵抗。楚軍全軍覆沒,項梁戰死。 項梁戰死,是反秦義軍遭受的第四次重大挫折。
九戰九捷的章邯率20萬大軍北上。與王離的20萬長城兵團合擊趙國。趙軍戰敗後,退入鉅鹿城。各路義軍紛紛馳援鉅鹿。
出征凱旋的項羽回到楚地。才得知項梁被殺,楚軍主力全軍覆沒。楚懷王命宋義、項羽率五萬楚軍北上鉅鹿,支援趙國。
王離與章邯的職責是,王離率20萬長城兵團全力攻打鉅鹿城。章邯的二十萬秦軍職責有二:一是負責運輸糧草箭矢。二是牽制馳援鉅鹿的各路義軍。保護長城兵團的側翼安全。
項羽斬畏戰的宋義。自立為上將軍。項羽先派蒲將軍渡河,小勝秦軍。搶灘成功,站穩腳跟後。項羽率全部楚軍渡河,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干糧。與章邯20萬大軍決戰。這是秦末戰爭中第一場最硬的硬仗。
士氣如虹的楚軍以一當十,章邯軍戰敗。 章邯軍被擊敗後,王離軍糧道被斷,側翼還失去了保護。項羽又進攻王離軍。項羽猛攻王離軍時,困守在鉅鹿城內的趙軍發起反攻。救援鉅鹿的各路義軍士氣大振。一部分主動出擊,與項羽合擊王離軍。這是秦末戰爭中的第二場最硬的硬仗。另一部分義軍牽制敗退的章邯軍。章邯雖然戰敗,20萬主力尚存。不可小覷。
此時,戰局逆轉。章邯想反攻項羽。但有諸侯義軍的牽制。
章邯做出了唯一正確的選擇,見死不救。欲退回函谷關固守。秦朝雖然滅亡,秦國作為一個諸侯國,繼續苟延殘喘。 但秦二世要讓章邯主動進攻。如果不進攻或戰敗。都要治他的罪。
章邯進退兩難。再進攻,此時長城兵團已經覆沒。孤軍作戰必敗無疑。正在章邯猶豫不決之時,項羽派遣一支軍隊,再次攻擊章邯,章邯再敗。此時秦軍士氣為零。 章邯不得已投降。
秦末三大名將:項羽第一,章邯第二,韓信第三。
除了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外,章邯還具有戰略頭腦。知道進退。秦國朝廷若以章邯之意。20萬秦軍退回函谷關。據險堅守。秦朝會滅亡。但秦國作為一個諸侯國,還能苟延殘喘,再堅持幾年。
秦朝滅亡後,項羽大封諸侯。把秦地一分為三。封章邯為雍王。章邯從秦朝少府到秦朝大將,最終成為諸侯國國君。
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戰勝項羽後,最後大舉進攻雍國。勢孤力單的章邯拼死抵抗。最終兵敗身死。
章邯為什麼降項羽,向項羽稱臣。而不降劉邦呢?
我就替章邯回答。當初背叛秦朝,投降項羽是形勢所迫。而項羽待章邯不薄,封其為諸侯王。章邯絕對不能再背叛項羽,絕不做三姓家奴。
秦末第二名將向秦末第一名將稱臣。並不丟臉。但絕不能向泗水的流氓無懶低頭!
-
19 # 劉一千五
秦帝國最後的支柱人物章邯。
在秦二世末年——當然,秦二世初年就等於末年,所爆發的負能量,從根本上動榣了秦帝國統治的基礎。由於趙高挑唆胡亥殺了秦國中堅力量的朝中大臣二馮——馮劫和馮無忌,以及長城軍團和秦內史的豪恬蒙毅兄弟,以及左右可以依靠的扶蘇,公子高等有能力的二十幾個兄弟,姐妹。使朝延內部力量空虛,一旦有變,倉促之間無法應付。果然,秦二世元年九月的大澤鄉起義,愈演愈烈,終致於煙塵四起。起義軍公然過三川,臨函谷,秦二世才聚眾商量鎮壓事宜。
秦二世竟然找不出個能幹的人,朝堂之大竟無一人支招。
少府章邯這才應時而出,上奏皇帝說,國家兩大主力短時間無法調回,周文百萬大軍己到戲下。現在只有把酈山刑徒武裝起來,免了他們的處罰,他們有希望才可打敗叛賊。於是,秦二世準了。章邯以他的才能,組織了臨時軍團。章邯率領臨時組建的部眾出發了,第一戰在臨潼擊敗周文,周文敗走曹陽;章邯追擊至曹陽,又打敗周文;周文又逃至澠池,逼得周文自殺而死。章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威脅最大的周文西路軍。解了秦王朝的燃眉之急,章邯乘勝破滎陽殺田臧,
再在城父與陳勝對陣,陳勝不利,出走被叛徒所殺,餘下的就是接連破鄧說、伍徐、蔡賜、宋留後……起義軍大部份破亡,與地方豪傑合併,形成項梁集團。章邯連破項梁部眾,擊敗齊楚聯軍於臨濟,殺齊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殺。最後與項梁的主力楚軍戰於定陶,項梁輕敵被殺。楚懷王被迫遷都彭城。
起義軍遭到沉重打擊。江南似乎平定。章邯就準備北上去掃平趙國的趙王歇和張耳陳餘。
章邯平定了整個黃河以南的戰亂,大部分義軍首領都社在章邯的馬蹄下。於是,章邯又馬不停蹄,揮師河北。他掉以輕心留下的楚國殘餘勢力劉邦項羽。不久就成了大秦帝國的掘墓人。
秦軍的另一支人馬,當年是蒙恬為帥的,領三十餘萬拒匈奴保北方邊疆。趙高公報私仇殺了蒙家,讓王離頂替了蒙恬。這三十萬大軍就讓王離帶著。章邯在南方打項梁的時候,王離奉命回軍去平定趙國的張耳陳餘擁立的趙王歇。王離圍了鉅鹿城,日夜攻打。章邯築甬道給王離送糧。兩路人馬聯合,困圍鉅鹿。眼看義軍朝不保夕。趙王派使者向懷王請救。卿子冠軍宋義帶兵前往。將軍項羽安陽兵變,殺宋義。奪了軍隊指揮權,直逼鉅鹿而來。
秦楚兩個將軍對陣,鯨布龍且擊敗章邯。項羽也沒敢追擊,兩軍隔漳河對峙。項羽圍攻鉅鹿。秦兵二十餘萬敗逃無數。王離被俘。秦王朝內部急令章邯與楚軍決戰。而章邯感到兵力不夠,請求援軍,卻遭到丞相趙軍懷疑,使者司馬欣差點被追殺。
這讓章邯感到恐懼失望,司馬欣對他說:如果戰勝義軍,我們也免不了受到嫉妒加害,如果敗了,被當做替罪羊殺害也是必然,反正朝廷都不待見又相信,不如投降吧!
於是,章邯被迫派人找項羽談判,項羽乘著章邯談判,心思不寧的機會,連續打敗敗章邯幾場,章邯知道再打下去,二十幾萬關中兵會一個不剩。無奈之下,章邯只能率全軍投降。
章邯投降後,還是沒有保住秦軍二十二萬將士,他們被項羽坑殺了。章邯被項羽的背信棄義,把他推上了三秦人死對頭的位置。秦人不怨項羽,就怨章邯,董翳,司馬欣。後來這三人被封三秦王。實際上是被項羽當盾牌使,為的是讓章邯等人去遮蔽劉邦。章邯身在故秦自己的大門口,實際上是坐在火山口上,舉步維艱,進退不得。
劉邦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出陳倉″,兵出漢中,章邯抵擋不住,退守廢丘,廢丘被漢軍包圍一年多時間,最後讓漢兵用水灌攻破城池,章邯絕望自殺。
劉邦出漢中,章邯本可以投降漢王的,漢王也是在等他投降,但他卻肅然地自殺了。他是在用自己的血涮洗投降的恥辱。當年白起說他對不起趙國幾十萬被坑殺的將士,這次章邯也應該為秦兵二十二萬被坑殺謝罪。章邯被圍廢丘一年多,等項羽來救,項羽沒來,希望再次落空。與其再辱不如死了乾淨。
秦國末年最得力的大秦帝國的支柱,倒在黃沙飛揚的城牆下,隨風飄失。
-
20 # 史無止境
蓮花有生長的本能,汙泥也有繼續作為汙泥的惰性。如果蓮花不能在原來的環境中繼續生存,如果塘水太齷齪,致使蓮花受到戕害,那麼,就要考慮保全高貴的東西,將那蓮花及時移栽。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判斷形勢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章邯是秦朝的大將,對朝廷忠心耿耿,屢建大功,在當時堪稱“戰神”陳勝、吳廣起義後,章邯受命討伐。
由於軍力不足,章邯便把刑徒和官奴也組織起來。在他的調教下,這支拼湊起來的隊伍也頗有戰鬥力。
章邯性情直率,不喜諂媚,他對當時掌控了朝政的權臣趙高也不逢迎,惹得趙高十分惱怒。趙高為了報復章邯,竟對章邯的大功視而不見,更無請示秦皇為其封賞之意。
項羽崛起後,章邯和他交手多有敗績,他為此向朝廷頻頻告急,不想趙高為置其於死地,不僅不派兵援助,還把他的告急文書一律扣壓,從不向秦二世稟報。秦二世下詔,對章邯大加指責,言辭甚厲。章邯接詔,又氣又怕,一時六神無主。長史司馬欣前去咸陽替他探聽訊息。他從別人口中知曉這其中的緣故,趕緊返回對章邯說:“趙高對將軍有心排斥,看來無論你有功無功,都不免遭他陷害了。”章邯大吃一驚,情緒更加低落。值此時刻,趙將陳餘派人送書前來,勸他反叛秦國,信中說:“白起、蒙恬都是秦國的大功臣,可他們的下場卻是被賜死。將軍為秦賣命奮戰,到頭來卻為趙高陷害、昏君猜忌,其命運可想而知。天意亡秦,如將軍認清形勢,反戈一擊,不但免除災禍,還有除暴濟世之大名,何樂而不為呢?”章邯見信落淚,久不做聲,司馬欣長嘆一聲,出語說:“皇上不識奸佞,反責忠臣,這不是將軍欲反,而是不得不反啊。於是,章邯向項羽投降,隨項羽攻城略地,最後攻下咸陽,滅秦。後來,章邯被項羽封為雍王。成大事“三十六計”識時務者為俊傑,章邯的反叛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和一個新朝代的建立。擇主依時而變,不但順應天意,而且對己有利,這種兩全其美的事,對於有“心機”的人來說是不難選擇的。
做人要辨別是非曲直,做忠臣可以,但不要做愚忠之臣。遇到小人暗算而又無路可走時,最佳的辦法便是棄暗投明,另擇明主。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棄暗投明,適度的時候炒掉你的主人,才能開啟新的人生禽擇良木而棲,本身並沒有錯。
章邯以少府身份拜將,率人奴子出關中,將率領幾十萬義軍的周文打了個落花流水,而後又乘勝追擊,打得復起的六國毫無還手之力,魏王魏咎和齊王田儋雙雙戰死,陳王陳涉和趙王武臣被臣子殺死獻祭於秦,楚國實力派人物項梁在定陶戰死。
回覆列表
百年一遇的將才,只可惜遇到了千年不遇的霸王。章邯後敗於韓信之手非戰之罪,實在是三秦之地對章邯太怨恨,幾十萬子弟帶過去,結果只有一個人回來,還封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