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沙成歌

    張良、韓信、蕭何合稱"漢初三傑"。淮陰侯韓信善用兵,相國蕭何善內政,留侯張良善謀略。劉邦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擒也。"即是對三人的稱讚。

    劉基、李善長、徐達合稱"明初三傑"。三人都是明代開國功臣。劉基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學家,與章溢、宋濂、葉琛並稱為四先生。在民間傳說中與諸葛亮齊名。李善長先後擔任右丞相、左丞相,為百官之首。徐達是傑出的軍事家,1368年率軍北伐,攻大都,滅元朝。1370年,被封為魏國公。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之中李鴻章的命運最悲涼。曾國藩在大清朝大廈將傾時力挽狂瀾,憑湘軍之力保住大清國江山,位極人臣,後知難而退;左宗棠晚年抬棺出征,平定阿古柏叛亂,兩人都得以善終。而李鴻章由淮軍主將登上晚清的政治舞臺,就註定他的悲劇。《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總是要有人去籤的。在馬關,李鴻章就被日本人行刺過;簽定《辛丑條約》後,李鴻章終於被拖垮了,累得吐血,死前俄國大使還要他簽訂一項賠款條約。

  • 2 # 董弧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

    明初三傑:劉伯溫、李善長、徐達

    晚清三傑: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

    北洋三傑: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

    想了解很多歷史名人,點我頭像檢視置頂文章“最全中國歷史人物常識”。

  • 3 # 滄海一滴

    歷史上的漢初三傑是蕭何、張良、韓信。明初三傑是徐達、李善長、劉基 。晚清三傑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北洋三傑是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他們都是中國的歷史名人了,其功過是非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無用贅述了。我只想在此談談他們截然不同的處境與人生結局。確實是很值得玩味的!

    先說漢初三傑吧。他們三人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是配合非常默契的合作者。是劉邦手下不可多得的三名得力干將,左膀右臂,他們輔佐劉邦齊心協力共圖大業。正因為如此,劉邦才得以打敗強大勇猛的對手項羽,奪得了江山,建立了漢朝。蕭何善於打理內政與後勤保障。張良負責替劉邦出謀劃策,運籌帷幄。韓信負責統率軍隊,指揮打仗。三人分工合作,才智互補,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作為漢朝的開國功臣,他們的結局卻是大相徑庭的。最後,張良是不貪戀功名利祿和權位,功成身退,隱姓埋名,退隱江湖,得以保全自己(他複製了春秋時期越國范蠡的經驗模式)。蕭何如願以償成為了漢朝的開國丞相。他低調務實而又善於見風使舵,很識時務(他是劉邦的忠實部下,而且還是老鄉。最關鍵的是他從來就沒有染指過軍權,不掌握軍隊,不會對劉邦的皇位構成威脅與挑戰,多疑而又善於猜忌的劉邦就不會對他下狠手)。保全了榮華富貴,得以善始善終。三人中下場最悲慘的就是韓信了。韓信統率軍隊,掌握著軍權,又居功至偉,甚至有些功高震主了。這令劉邦如芒刺在背寢食難安。擁兵自重犯了君主的大忌,要對他開刀也就在所難免了。韓信是一個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而他又很貪戀權力,優柔寡斷,不願放棄,功成名就之後不知進退。於是,卸磨殺驢的人生悲劇就不可避免了。韓信是蕭何發現和推薦給劉邦打江山的大才。當初韓信在項羽手下鬱不得志,便背棄項羽投奔了劉邦,在劉邦手下依然得不到重用,便逃跑了。蕭何知道後,便騎上馬連夜追趕,把韓信請了回來,然後勸說劉邦登壇拜將,將軍事指揮權交給韓信,給他提供了一個可以充分施展聰明才智的戰爭大舞臺。在劉邦的麾下,韓信從此大殺四方,所向披靡,因軍功特別大而被封為了淮陰侯。後來劉邦兩口子設計殺害韓信時,蕭何又成了一個最大的幫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成語由此得名。

    相比之下,朱元璋對待功臣就更加狠毒、殘忍了(朱元璋比劉邦做得更高明的是,他給自己肆意屠殺功臣的惡行還穿上一件反貪的美麗外衣,在反貪的名義下屠殺功臣良將,以此來彰顯他的正義感)。李善長、徐達,劉基三人都是明朝的開國功臣,為朱元璋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無論他們有多麼聰明智慧。無一例外,最終他們都沒有能逃脫朱元璋的魔掌,被無情地誅殺掉了。劉邦與朱元璋都是來自於社會底層,在早年的歲月裡都經歷過很多苦難,都遭受過很多的歧視與白眼,其人格尊嚴和自尊心都遭受過嚴重的傷害、打擊與摧殘。日積月累,就逐漸形成了一種反社會反人類反人性的分裂人格與變態心理,有一種受迫害的妄想症,總是疑神疑鬼的。思想很容易走極端,有一種強烈的報復心理。性格上就表現得異常冷酷、殘忍。再加上他們都是出身貧寒,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啟蒙,身上嚴重缺乏文化內涵,不可能培養成高貴、豪邁、豁達的,千古一帝般的恢弘氣度、胸襟、眼界和格局。這就導致了他們能用人之長,但卻沒有容人之量。在找不到解決功臣們權力過大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的有效方式時,便採取了粗暴殺戮的血腥手段。其實他們都是很有才能很有作為的皇帝,在奮鬥打江山的過程中,在患難中能夠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特別講究哥們義氣,身上的個性魅力十分突出。能夠迅速團結、拉攏一幫能幹的兄弟為他賣命出力。但他們的人格缺陷決定了他們一旦成功後,最終必然會過河拆橋翻臉無情卸磨殺驢。二人相比,劉邦比朱元璋稍好一些。劉邦畢竟當過秦朝的亭長,做過小官的。比朱元璋這個純粹的草根更講道理一些。在對待、處理、解決功臣的問題上,跟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比起來,劉邦與朱元璋就差得太遠了!

    相比之下,晚清三傑和北洋三傑就要幸運多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是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嶄露頭角脫穎而出,崛起於亂世的晚清重臣,國家棟梁。他們一起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建立起了中國近代的工業體系,軍工體系。曾國藩在多方面為後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左宗棠在晚年率軍收復了新疆。李鴻章建立了中國近代的海軍與陸軍。毋庸置疑,他們合力為大清這座風雨飄搖的破廟延續了數十年的壽命。都為近代中國的發展、進步作出過貢獻。但他們都沒有因為功高震主而被喜歡猜忌的滿洲主子砍頭殺掉,結局是壽終正寢。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他們也是民國亂世政壇上的三個風雲人物。軍閥混戰,群雄逐鹿,你方唱罷我登臺。各領風騷,輪流坐莊。走馬換將是常事。但政變殺人的事幾乎沒有聽說過。

  • 4 # 縹緲孤鴻影45

    這其實可以算個綜合判斷題,並不存在一個公認的標準,而且人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這其實不必,漢初三傑是劉邦親封的,我以為這也是實至名歸的,張良確有經天緯地之才,只善於想,不善於做,況且身體也不好,韓信也是隻通打仗,不長於政治權謀,是個幹活的,生來為人所用,蕭何也是個辦事的,這三傑才能卓越而單一,分開則一事無成,聯手後天下無敵,但沒有劉邦,三傑不過三人耳!有了劉邦這個粘合劑,三人成三傑,劉邦屬於兼才,能制服三人,為己所用,提升打壓,親疏摒用,故三人為傑,劉邦為聖,明初三傑,為劉基,李善長,徐達,劉基多謀,徐達善戰,善長長於善後,但有人認為劉基不及朱升,畢竟那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是朱升所提,而這一策對明朝的建立至關重要,但劉基在民間名聲很響,官位卻很低,所以從人民的觀點看,劉基似乎好點,另兩位應該沒什麼爭議,至於晚清三傑,歷來是曾,李,左三人並稱,而在晚清歷史上,三人所起的歷史作用,不論好也罷,壞也罷,總是他三個最大,儘管清室腐壞,已不可用,當另建新家,若其如此,更利民族人民,中國或不必受後來之恥,奈其從階級立場出發,屁股決定腦袋,不但民族折辱,喪權辱國,強支清朝於不倒,終於同歸於盡,留汙名於後世,雖稱人傑,終有所不及,而北洋三傑,雖名聲與威望,影響俱不及曾,李,左,然締造了共和,結束了皇權,給歷史添彩,為人民造福,為中國正航,實有大功,不過,從影響力而論,我認為徐世昌更勝於王士禎,其是北洋派的智囊,當過總統,故北洋三傑當為段祺瑞,徐世昌,馮國璋三人。

  • 5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漢初三傑,即張良、蕭何、韓信。這是追隨和幫助劉邦打下天下的關鍵性文臣武將,劉邦戰勝項羽、做了皇帝后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張良是戰略家,蕭何是管理家,韓信是軍事家,三者協作分工,成就了劉邦的帝王事業。

    朱元璋與李善長、劉伯溫

    明初三傑劉伯溫、李善長和徐達,追隨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反抗暴元、平定群雄,建立了大明王朝。這種組合,沿襲了漢初三傑的形式:劉伯溫為運籌帷幄的軍師,李善長為負責後勤的總管,而徐達則是攻城略地的元帥。沒有此三人,朱元璋未必能成為大名鼎鼎的明太祖。

    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是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家,在清朝大廈將傾時力挽狂瀾,憑地方團練之力保住大清江山,建功立業,位極人臣。曾國藩為諸團練的共主,最後在天津教案上弄得聲名有虧。左宗棠晚年抬棺出征,平定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李鴻章在晚清多次授命簽訂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結果為國事而身敗名裂。

    北洋三傑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是袁世凱的新軍將領。光緒二十五年冬,署山東巡撫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王士珍又稱北洋之龍、段祺瑞稱北洋之虎,馮國璋為北洋之犬。

  • 6 # 手機使用者24903863031

    作者是個下三濫!

    漢三傑、明三傑不說了,因為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漢族人。“清三傑”的“清”是滿族人,就不是中國人,是侵略者和佔領者,滅亡了中國。中國人被滿族人定位為“奴才”;沒完,滿族人為了滿族血統純正,法律規定“不允許滿族人與漢族人通婚,否則格殺勿論”;沒完,康熙等侵略者頭子喜歡漢字是漢字博大精深,如同中國人喜歡西方油畫一樣;滿族人使用漢字的目的是為了統治漢族人直接、便捷和有效。再有,康熙等侵略者頭子從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皇帝”,而是“滿族人的皇帝”。

    滿族人的世界多虧了慈禧這個美女,以“美麗的臉蛋和誘人的身材傾倒了滿族貴族”,之後生兒育女,又安排美女把是自己兒子的皇帝迷亂,自己實施了“垂簾聽政”,不久將滿族糟蹋毀掉。試問:誰見過康熙有語言或者書面憑據“承認自己是中國漢族人的皇帝”?不用查,100%沒有。

    中國漢族人下三濫者巨量,加之漢奸很多,還有腦殘白痴舉目都是,“認賊作父”成風。現在,不是“中華民族復興”,而是“漢族人下三濫復興滿族人”是正當時。

  • 7 # 聽風說142

    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

    劉邦評價三傑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張良:字子房,是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張良時代,韓國逐漸走向滅亡,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與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計劃,可是卻已失敗告終。“圯上老人”使張良得到了黃石公給的《太公兵法》。此後,張良專研兵書,最後幫助劉邦成就帝業。他具有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也不沉迷於功利之中,歸隱山林。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與彭越、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在楚漢戰爭中,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擊敗了代、趙。降服了燕國,攻下臨淄。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圍殲了楚國。漢朝建立後解除了兵權,後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被斬於鍾室。韓信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戰無不勝,從無敗績,有勇有謀,為兵家之典範。他創造的卓著的業績在戰爭史上獨一無二。只是他恃才放曠,功高蓋主,居功自傲,註定了未央宮的悲劇,可惜,可悲,可嘆。

    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流傳民間的一句諺語,對韓信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蕭何早年輔助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楚漢相爭之時,他留守關中,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廢除了秦朝的苛法,根據秦律制定了漢律,維護了漢朝的秩序。他注重圖書事業的建設,為漢代國家藏書奠定了基礎。他熱愛讀書,淡泊名利,為民請命,為百姓謀福利。為官清廉,政績卓越,是一代名相。

    明初三傑:劉基、李善長、徐達

    三人都是明代的開國功臣,劉基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李善長是丞相,為百官之首,徐達是傑出的軍事家。

    劉基:字伯溫,人稱“劉青田”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精通象緯之學,堪比諸葛亮。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民間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表現他的才能,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他幫助朱元璋殲滅群雄,主張民眾需教化,為《大明律》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有很深文學造詣。他疾惡如仇、不畏強權、清正廉明,深得人們讚頌。

    李善長:字百室,他少時熱愛讀書,很有智謀,後跟隨朱元璋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蕭何。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朱元璋征戰, 李善長留守後方,為前線運送軍糧,物資,為明朝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設立茶法,恢復制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促進了明朝的經濟增長。他有相當高的軍事才能,整頓軍紀,精心治理,英明果斷。朱元璋改官制,拜他為左相國,只是對權勢的貪戀,使他不得善終。

    徐達:字天德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元朝末年,參加起義,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七年,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揮師北上,推翻了元朝統治。洪武元年,攻入大都,封魏國公。他驍勇善戰,戰功顯著,為人謹慎,戎馬一生,為明朝立下不朽的功勳。

    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他們都為挽回清朝頹廢局勢貢獻自己的力量,鎮壓太平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倡導併力行洋務運動。

    曾國藩:字伯涵,中國近代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理學家。自小勤奮好學,道光十八年,入翰林書院。太平天國運動時,他組建湘軍,攻滅太平天國。在他的倡議下建立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以後思想運動奠定了基礎,對清朝的經濟、政治、軍事有著很大的影響。他潔身自好、嚴於律己,是近代現代化的開創者。

    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之一。他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和福建省。攻克湖州等地,攻滅李世賢。辦船廠,創辦船政學堂,培養了大批造船和海軍人才。請求專設海防大臣,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後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實現了臺灣設省,臺灣為中國領土。他足智多謀、具有遠見卓識。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之一,“民間稱李二先生”他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代表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越南條約》等,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平定捻軍。他在書法發麵也很有造詣。他也是極其厲害的外交官,沒有卑躬屈膝,而是宣揚了中國文化。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只是無奈無法改變現實。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王士珍:北洋之龍,字聘卿,北洋三傑之首。他自幼從軍,赴朝作戰,指揮果斷,減少了傷亡。甲午戰爭之後,王士珍小站練兵,榮祿大加讚賞。他得到袁世凱的賞識和重用。黃河決堤,他親自工程營到決口處,日夜奮戰,減少了災情。他為中國軍隊近代化做出了貢獻。

    段祺瑞:北洋之虎,字芝泉,中華民國時期的政治家,中國近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段祺瑞政府鎮壓北京學生運動的三一八慘案。三造共和是他的主要成就,武力統一,直皖戰爭,收復外蒙。他清廉愛國、不畏強權、為人正直、忠於祖國。

    馮國璋:北洋之狗,字華符,直係軍閥的首領,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後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司令,鎮壓“二次革命”黎元洪辭職,馮國璋擔任代理總統。反對袁世凱恢復帝制,創辦軍事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他順應時代,以共和體制為重的進步思想。只是他的政治方向不明確。

  • 8 # 香姐逛歷史

    歷史上的漢初三傑、明初三傑、晚清三傑、北洋三傑都是誰? 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

    劉邦評價三傑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張良:字子房,是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張良時代,韓國逐漸走向滅亡,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與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計劃,可是卻已失敗告終。“圯上老人”使張良得到了黃石公給的《太公兵法》。此後,張良專研兵書,最後幫助劉邦成就帝業。他具有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也不沉迷於功利之中,歸隱山林。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與彭越、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在楚漢戰爭中,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擊敗了代、趙。降服了燕國,攻下臨淄。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圍殲了楚國。漢朝建立後解除了兵權,後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被斬於鍾室。韓信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戰無不勝,從無敗績,有勇有謀,為兵家之典範。他創造的卓著的業績在戰爭史上獨一無二。只是他恃才放曠,功高蓋主,居功自傲,註定了未央宮的悲劇,可惜,可悲,可嘆。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流傳民間的一句諺語,對韓信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蕭何早年輔助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楚漢相爭之時,他留守關中,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廢除了秦朝的苛法,根據秦律制定了漢律,維護了漢朝的秩序。他注重圖書事業的建設,為漢代國家藏書奠定了基礎。他熱愛讀書,淡泊名利,為民請命,為百姓謀福利。為官清廉,政績卓越,是一代名相。

    明初三傑:劉基、李善長、徐達

    三人都是明代的開國功臣,劉基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李善長是丞相,為百官之首,徐達是傑出的軍事家。

    劉基:字伯溫,人稱“劉青田”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精通象緯之學,堪比諸葛亮。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民間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表現他的才能,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他幫助朱元璋殲滅群雄,主張民眾需教化,為《大明律》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有很深文學造詣。他疾惡如仇、不畏強權、清正廉明,深得人們讚頌。李善長:字百室,他少時熱愛讀書,很有智謀,後跟隨朱元璋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蕭何。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朱元璋征戰, 李善長留守後方,為前線運送軍糧,物資,為明朝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設立茶法,恢復制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促進了明朝的經濟增長。他有相當高的軍事才能,整頓軍紀,精心治理,英明果斷。朱元璋改官制,拜他為左相國,只是對權勢的貪戀,使他不得善終。徐達:字天德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元朝末年,參加起義,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七年,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揮師北上,推翻了元朝統治。洪武元年,攻入大都,封魏國公。他驍勇善戰,戰功顯著,為人謹慎,戎馬一生,為明朝立下不朽的功勳。

    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他們都為挽回清朝頹廢局勢貢獻自己的力量,鎮壓太平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倡導併力行洋務運動。

    曾國藩:字伯涵,中國近代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理學家。自小勤奮好學,道光十八年,入翰林書院。太平天國運動時,他組建湘軍,攻滅太平天國。在他的倡議下建立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以後思想運動奠定了基礎,對清朝的經濟、政治、軍事有著很大的影響。他潔身自好、嚴於律己,是近代現代化的開創者。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之一。他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和福建省。攻克湖州等地,攻滅李世賢。辦船廠,創辦船政學堂,培養了大批造船和海軍人才。請求專設海防大臣,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後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實現了臺灣設省,臺灣為中國領土。他足智多謀、具有遠見卓識。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之一,“民間稱李二先生”他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代表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越南條約》等,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平定捻軍。他在書法發麵也很有造詣。他也是極其厲害的外交官,沒有卑躬屈膝,而是宣揚了中國文化。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只是無奈無法改變現實。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王士珍:北洋之龍,字聘卿,北洋三傑之首。他自幼從軍,赴朝作戰,指揮果斷,減少了傷亡。甲午戰爭之後,王士珍小站練兵,榮祿大加讚賞。他得到袁世凱的賞識和重用。黃河決堤,他親自工程營到決口處,日夜奮戰,減少了災情。他為中國軍隊近代化做出了貢獻。段祺瑞:北洋之虎,字芝泉,中華民國時期的政治家,中國近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段祺瑞政府鎮壓北京學生運動的三一八慘案。三造共和是他的主要成就,武力統一,直皖戰爭,收復外蒙。他清廉愛國、不畏強權、為人正直、忠於祖國。

    馮國璋:北洋之狗,字華符,直係軍閥的首領,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後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司令,鎮壓“二次革命”黎元洪辭職,馮國璋擔任代理總統。反對袁世凱恢復帝制,創辦軍事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他順應時代,以共和體制為重的進步思想。只是他的政治方向不明確。

  • 9 # 清風明月白雲顛

    漢初,蕭何,張良,韓信,明初,徐達 ,劉基,李善長,晚清,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北洋,段祺瑞,馮國璋,王士楨

  • 10 # 鼎玉軒轅

    劉邦能從一個亭長成為一統天下的帝王,重要的是打敗堪稱戰神的霸王項羽,漢初的三傑是功不可沒的。他們分別是張良,蕭何,韓信。劉邦曾對三人的評價: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可見正是這三駕馬車拉著劉邦一統天下,建立四百餘年的大漢帝國。

    而明初三傑,跟漢初很是類似,一個謀臣,一個丞相人物,一個大將,將一個放牛娃,遊僧的朱重八一步步登上大明帝國的寶座,相比漢朝明朝彷彿更強,把蒙古北元打的毫無脾氣。這三位就是劉伯溫,李善長,徐達。劉伯溫神機妙算安天下。李善長後勤保障,安撫百姓,徐達南征陳友諒,張士誠,北伐大元,將元順帝趕出大都。一代名將,能征善戰,勇猛無敵。

    而晚清三傑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三位與上面就不一樣了,到了大清中晚期,大清的八旗兵和綠營兵都腐朽不堪大用,再加上大英帝國急於開啟中國市場。發動鴉片戰爭,大清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而這時天平天國又崛起,聲勢之大佔據大清半壁江山,與清廷分庭抗禮。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湧現了一大批漢族大地主階級人物,從此漢族官僚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練團練,鄉勇,分別成立湘軍,淮軍,楚軍。平滅太平天國立下赫赫戰功,隨後又消滅捻軍,左宗棠還收復了伊犁地區。在平滅起義軍的同時,他們又進行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為近代中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由於他們的存在,為大清的統治延續了半個世紀。

    最後的北洋三傑是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的,分別是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王士珍被袁世凱稱為北洋之龍,憑藉他過人的軍事才能,最終做到國務院總理。而段祺瑞被稱為北洋之虎,是袁世凱最為倚重的兩員大將之一。他是北洋時期少有的鐵腕人物,反對帝制,三次維護共和,分別反對袁世凱稱帝,溥儀稱帝,張勳復辟等,也是著名的六不總理。馮國璋被稱為北洋之犬,袁世凱倚重的另一位大將。這三人中唯一做到總統的人,從一介書生成為一方諸侯,在任期間還是有所作為和政治遠見的。”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體現了此人對於之前閉關鎖國的憂慮。這三人在袁世凱去世後,北洋時期,各自也成就了一番事業,稱為名震一時的諸侯。

  • 11 # 一朵跳躍的浪花

    滾滾長江萬古流,數不盡風流人物。我來說一下漢初三傑、明初三傑、晚清三傑、北洋三傑以及他們的故事。

    第一、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指的是張良、韓信和蕭何,這是最沒有爭議的三傑。他們三個人的組合相當於,蕭何主內、韓信負責領兵打仗、張良負責運籌帷幄。他們三個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張良和蕭何懂得進退,結局不錯。韓信不懂得鳥盡弓藏的道理,最後被呂后設計給殺了,悲哀啊!

    第二、明初三傑

    明初三傑指的是劉基、李善長、徐達,我對則三個人被評為三傑是有爭議的。他們三個人與漢初三傑的作用差不多。劉基善於謀略,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計謀。徐達負責領兵打仗。李善長負責經濟工作。可惜,與漢初三傑比較,善謀略者懂得進退,取得了好的歸宿。徐達勉強保住了清白,而李善長死的很慘。

    第三、晚清三傑

    我認為晚清三傑應該是曾國藩、左宗棠和梁啟超,而不是很多人說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不用說了,把太平天國起義給消滅掉了。左宗棠平定了西北叛亂。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對清朝的滅亡起到了推動作用。之所以不把李鴻章列為三傑之一,因為李鴻章做的事情有爭議,像馬關條約的簽訂、辛丑條約的簽訂,不能夠使國家免於恥辱,不配稱為“傑”。一家之言。

    第四、北洋三傑

    我認為北洋三傑應該是段祺瑞、馮國璋、曹錕,而不是德國總督口中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段祺瑞、馮國璋和曹錕那都是響噹噹的任務,都在民國曆史上發揮國重要的作用。而王士珍沒見過發揮過什麼重要的作用。

    每個人看歷史都是不同的,有爭議很正常,希望朋友們多多指正!

  • 12 # 六福雅士

    青山不厭三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古今將相爭鋒事,荒草古冢風蕭蕭。

    人生如棋,世事如棋,豈止一個“爭”字了得......

    一、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

    漢初三傑,從左至右:張良、蕭何、韓信

    (一)漢初三傑主要事蹟。

    1、張良:博浪沙刺秦。

    散盡萬貫家財,招募一個大力士,打造一個大鐵錘,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

    誤中偽裝的“六駕馬車”,遂逃亡,後投奔劉邦,輔佐建立西漢。

    博浪沙刺秦

    2、蕭何:蕭規曹隨。

    蕭何長期擔任丞相,擅長治國理政。

    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對前任蕭何制定的法律法規、政策命令一字不改,完全是“照本宣科、依例執行”,整天輕鬆自在,悠閒自得,竟然也能使得經濟發展,國泰民安。

    此即歷史上的“蕭規曹隨”。

    3、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準備從漢中出兵,攻打項羽。韓信大張旗鼓,修理棧道,暗中卻繞道出兵,奇襲陳倉,一舉奪取關中。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二)漢初三傑不同結局的比較。

    1、張良:謝絕封賞,功成身退,善終。

    2、蕭何:深諳伴君如伴虎,三次“釋疑於無形”,善終。

    第一次釋疑。漢三年,劉邦與項羽對峙於京縣,自顧不暇,卻多次派人慰勞後方的蕭何。蕭何看出端倪,知道劉邦這是對自己不放心,在打探自己的動向。於是,主動將自己的家族中的年輕力壯的族人,全部派往前線作戰,深得劉邦的歡心。

    第二次釋疑。漢十一年,劉邦親征叛將陳豨。留守的蕭何協助呂后殺了韓信。劉邦從前線派人,拜蕭何為相國,增邑,派衛隊。蕭何又看出端倪,知道韓信剛剛在朝中謀反,劉邦這是對自己不放心。於是,主動將自己的全部家產都捐出來,資助軍隊,深得劉邦的歡心。

    第三次釋疑。漢十一年,劉邦親征叛將黥布。期間多次派人打探蕭何在後方幹什麼。蕭何看出端倪,知道劉邦這是對自己不放心,害怕自己自立於關中,震動漢室。於是立即停止對後方百姓的安撫,反過來,卻強搶民田、亂放高利貸,自汙名聲。劉邦隨後聽到這些訊息後,暗自高興。

    3、韓信。居功自傲,策劃謀反,被誅。

    二、明初三傑:劉基、李善長、徐達。

    明初三傑,從左至右:劉基、李善長、徐達

    (一)明初三傑主要事蹟。

    1、劉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言阻止建都鳳陽。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但朱元璋並不滿意這個都城,理由有三:

    其一,應天地處東南,不利於控制北方邊患。

    其二,應天位於長江下游,容易遭到上游的順勢攻擊。

    其三,龍脈不強盛,歷史上在此建都的朝代,氣數都不長。

    於是,朱元璋徵集10萬工匠,徵調天下木料,花7年功夫,在老家鳳陽,營造新都。

    後略具規模,派劉基前去察看,回來後,只消劉基一句話,朱元璋便立即停建了新都。

    劉基說:鳳陽貴為帝鄉,但非龍脈之首。

    2、李善長。留守排程,功比蕭何。

    朱元璋率軍征伐,李善長留守排程。官吏用命,居民安然;軍糧器械,源源不絕。

    3、徐達。開國一等功臣,伴君一生謹慎。

    朱元璋喜歡約徐達下圍棋,徐達棋藝高超,但每次都能拿捏分寸,讓朱元璋“艱難小勝”,這使得朱元璋既感到“弈棋之趣”,又享受“勝棋之樂”。

    可是有一次,朱元璋命令徐達,這一次下棋必須要贏他。

    徐達無奈,只得取勝,然後突然指著棋盤,跪下高呼萬歲。

    朱元璋望向棋盤,定睛觀瞧,好傢伙,只見棋盤上,徐達雖然贏了棋,但將圍棋棋子,走成了“萬歲”字樣。

    朱元璋“龍顏大悅”!立即下令,將莫愁湖賜給了徐達。

    君臣博弈暗試探,“萬歲”名局表忠心

    (二)明初三傑不同結局的比較。

    1、劉基。拒任丞相,歸鄉隱居,善終。

    2、李善長。功高震主,被誣獲罪,被誅。

    3、徐達。謹慎從事,居功不傲。善終。

    三、晚晴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一)晚晴三傑主要事蹟。

    1、曾國藩。一手組建湘軍,剿滅太平天國。

    2、左宗棠。抬棺視死如歸,一舉收復新疆。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新疆

    3、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開啟洋務運動。

    (二)晚晴三傑的不同綽號。

    1、曾國藩,綽號“曾剃頭”。

    太平天國所過之處,窮苦人民紛紛響應,原有的土匪也趁機作亂。

    曾國藩主張“亂世用重典”,設立“審案局”,凡是與土匪、通敵有關的案件,審案局有權力審理、判決、行刑。

    短短几個月,曾國藩殺了幾百人,湖南的治安是變好了,但曾國藩就此落了個綽號:“曾剃頭”。

    2、左宗棠,綽號“左騾子”。

    左宗棠才氣過人,但剛愎自用,桀驁不馴。

    1858年,左宗棠還沒有發跡,只在湖南巡撫駱秉章處做一名幕僚。

    雖是一個小小的幕僚,沒有任何品級,但駱秉章重用他,讓他掌管軍事要務,所以,湖南省的文官武將都不敢小覷左宗棠,見了面,還得給他參拜行禮。

    有一次,永州總兵滿人樊燮,認為自己是正二品武官,堅決不給左宗棠行禮。

    左宗棠走上前去,踹了樊燮一腳,罵道:王八蛋,給老子滾出去!

    樊燮一張狀子,告到了京城,咸豐皇帝親自過問,要不是胡林翼等極力周旋,左宗棠差一點就丟掉小命。

    但自此,也落了個綽號:“左騾子”。

    3、李鴻章,綽號:“李大架子”。

    李鴻章在官場和生活中,愛擺臭架子。

    只一個抽菸小事,身邊就有好幾個人侍候。

    人送綽號:“李大架子”。

    四、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北洋三傑,從左至右: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一)北洋三傑主要事蹟。

    1、王士珍。北洋之龍,處事果決。

    袁世凱到山東任巡撫,著手鎮壓義和團運動。

    一天,有兩個人,拿著一個令箭,聲稱他們是義和團的大師兄,奉端王之命,要求袁世凱立即停止鎮壓義和團,而且還要支援義和團繼續設壇操練。

    袁世凱一時沒了主張。

    一是不知道這兩個人的真實來頭。

    二是不知道這個令箭是否為真。

    三是如果接了令箭,今後義和團將失去控制,生出諸多禍端。

    四是如果不接令箭,就有可能得罪端王,後果不可預料。

    正在袁世凱一籌莫展之時,王士珍站了起來,說:此事不難,交由我來審問吧。

    這邊袁世凱還在苦思冥想,卻見王士珍已將兩顆血淋淋的人頭扔在了門口。

    袁世凱大驚,如此這般,將如何向端王交代?

    王士珍淡定的說:這兩個人,盜竊了端王的令箭,來此招搖撞騙,此罪當斬,正可以此交代端王,怎說不可交代?

    袁世凱以手額頭,連連稱好。

    這樣,不管那兩個人是否為真,不管令箭是否為真,端王只有“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2、段祺瑞。北洋之虎,三造共和。

    一造共和。1912年,聯名致電,逼迫清廷退位。

    二造共和。1915年,卸去職位,反對項城稱帝。

    三造共和。1917年,馬廠誓師,推翻張勳復辟。

    段祺瑞率軍,攻打“復辟小丑”張勳

    3、馮國璋。北洋之狗,公開反袁。

    (二)北洋三傑的逸聞趣事。

    1、王士珍,慈禧太后的“乾兒子”。

    1905年,王士珍作為總排程,指揮了河間秋操,令行禁止,井井有條,獲得慈禧太后召見。

    王士珍在回答慈禧的問話時,思路清晰,不卑不亢。

    慈禧內心深為賞識,不禁脫口而出說:要是我也有這樣一個兒子,該有多好呀!

    王士珍聞言,馬上扣頭謝恩,高呼“皇太后萬歲”......

    後人稱之為慈禧太后的“乾兒子”。

    2、段祺瑞,人稱 “六不總理”。

    段祺瑞擔任總理的時候,要求自己“不貪汙、不賣官、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博”,以此嚴格約束自己,在當時的歷史時代,實屬難得。

    3、馮國璋,人稱“賣魚總統”。

    馮國璋任大總統時,命人將中南海的魚全部撈起,高價出售,一時間北京大街小巷,都有人兜售叫賣“總統魚”,所得款項,悉數流入總統腰包。

    故人稱“賣魚總統”

  • 13 # 梁一雜說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事!歷朝歷代能出現人傑的時候,一般都是由亂轉興之時,因為只有人傑,才能挽救朝廷,能力挽狂瀾,在歲月靜好之時,更多的則是雅士。

    題主問:歷史上的漢初三傑、明初三傑、晚清三傑、北洋三傑都是誰,有怎樣的歷史故事?

    漢初三傑,即指張良、韓信、蕭何

    此三人輔佐劉邦奪得天下,建立了大漢朝。這三人都是人傑,劉邦說: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搞陰謀詭計,我不如張良;收集糧食、組織後勤,我不如蕭何,正是因為有此三人,我才打下天下,可見他們的功勞之大。

    與張良有關的故事,就比較多了。如給老人穿鞋,最終得到《太公兵法》,博浪沙襲擊秦始皇,鴻門宴等;

    韓信:明修賤道,暗度陳倉,十面埋伏等

    蕭何:蕭何月下追韓信,蕭規曹隨等

    明初三傑,即劉伯溫、李善長、徐達

    劉伯溫號稱諸葛亮轉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定埋國策。

    故事:劉基一言阻止建都鳳陽,

    洪武元年,朱元璋當了皇帝后,想著南京雖好,但若能回家,定都鳳陽就更好了,於是朱元璋派人開始動工,準備將首都定在鳳陽。劉伯溫知道了,就說了一句話:鳳陽貴為帝鄉,但非龍脈之首。朱元璋聽後,立馬停工了!

    李善長,是一位很厲害的角色,其能力不亞於漢初蕭何,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元璋南征北戰,需要消耗大量的錢財器械,李善長留守排程。官吏用命,居民安然;軍糧器械,源源不絕。

    徐達,雖然沒有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和“十面埋伏”的經典計謀,但是徐達作戰勇猛,用兵謹慎,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

    故事:伴君如伴虎,一生謹慎:

    朱元璋喜歡下圍棋,但只是初中水平,相對於朱元璋的棋藝,徐達則是985/211的水平,儘管如此,朱元璋總是能贏,而且是贏的非常艱難,可以說,朱元璋就是贏,都贏的不服氣。

    有一次,朱元璋生氣了,告訴徐達必須贏,否則以不遵旨處理。徐達無奈,只好贏了,最後棋盤上出現“萬歲”二字,朱元璋龍顏大悅。

    晚清三傑,即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曾國藩,湖南人,被人稱為“曾剃頭”。一手組建湘軍,剿滅辮子軍(太平軍)是真正地挽救過清朝江山的人物。

    曾剃頭的故事:曾國藩曾經在湖南擔任官職,窮山惡水出刁民,亂世中,曾國藩用重典,殺伐果斷。短短數月殺了幾百人,對土匪、強盜毫不留情,最終當地人民給他起了這個名號。

    左宗棠,綽號“左騾子”,清朝時期,漢人氣節的代表:抬棺視死如歸,一舉收復新疆。

    故事:所謂“左騾子”,就是說左宗棠的性格非常倔強,桀驁不馴,對誰都不服。

    左宗棠沒有發跡的時候,因為脾氣硬朗,大家也都對他敬重三分。但是,事有例外,有一次,永州總兵滿人樊燮,認為自己是正二品武官,堅決不給左宗棠行禮。

    左宗棠想:管你是天王老子,來到這裡,都敬我三分,便一腳踹了樊燮,罵道:王八蛋,給老子滾出去!

    李鴻章,綽號:“李大架子”,被西方人稱為十九世紀的偉大人物之一。組建北洋海軍,推動洋務運動。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封疆大吏都是他的門生故吏,學生遍佈全國,權勢熏天,可能是因為權力大,所以,一切都要講排場,處處講究等級,愛擺架子。每件小事,都要好幾人服侍他完成,久而久之,人民就送他“李大架子”的稱號。

    北洋三傑,從左至右: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北洋三傑,即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提到王士珍,知道的人不多,但他可是北洋三傑之首,做事果決,殺伐果斷。

    故事:起初,王士珍在袁世凱手下做事,一直在練兵鎮壓義和團,有一天,突然來了兩個人,拿著一隻令箭,命令袁世凱停止鎮壓義和團,說是瑞王的命令。袁世凱聽後,一時不知怎麼辦?

    王士珍聽後,說:請交給我處理吧!

    將二人帶走,沒多一會,王士珍拎著兩個人頭,正是來送令箭的人!

    袁世凱一看,直接嚇了一跳,說:“如何向瑞王交代?”

    王士珍淡定的說:這兩個人,盜竊了端王的令箭,來此招搖撞騙,此罪當斬,正可以此交代端王。

    袁世凱聽後,哈哈哈大笑

    段祺瑞,北洋之虎,三造共和。後失勢後,寧可缺衣少食,也不願做日本人的漢奸。

    段祺瑞還是一個“六不總統”,即不貪汙、不賣官、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博!

    最後一位是馮國璋,人稱“賣魚總統”。

    馮國璋任大總統時,命人將中南海的魚全部撈起,高價出售,一時間北京大街小巷,都有人兜售叫賣“總統魚”,所得款項,悉數流入總統腰包。

    故人稱“賣魚總統”

    綜上所述,便是歷史上的漢初三傑、明初三傑、晚清三傑、北洋三傑及有關他們的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 14 # 李秋言

    在歷史的滾滾車輪前進的行程中,朝代更迭不可逆轉,可以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還是喜歡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所寫的那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中國歷史自有秦始皇,到清末民國,歷史變幻中,每個朝代初建的時候總會出現幾個很有代表性也比較有名的傑出人物。諸如漢初三傑、明初三傑等。

    1、漢初三傑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的過程當中有三個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分別是張良、蕭何、韓信,人們稱之為“漢初三傑”,劉邦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

    也就是說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後勤上不如蕭何,打仗上比不過韓信,但是,他能用人,這也是其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韓信能將兵,但是劉邦能將將,這就是本質問題。

    張良是韓國貴族的後代,師從於黃石公,兵法計謀都是高人一籌,看人也很準,他是在投靠楚王景駒的路上遇到了劉邦,看到劉邦有帝王氣象,就跟著劉邦混了,出謀劃策,最有名的自然就是鴻門宴,在鴻門宴的絕境中撕開一道道裂痕,將劉邦給救了出去,當然,他最初出名的莫過於博浪沙擊殺秦始皇,可惜誤中副車,只得逃亡山野。

    蕭何原本是沛縣小吏,因劉邦斬白蛇起義後遭到沛縣令的迫害,就跟著劉邦一起從事反秦的事業,兩個人本來就是同事關係,感情上也不錯,蕭何對於後勤管理這一塊是很有一套的,有個成語叫蕭規曹隨,就是蕭何死了之後,他所定下的規矩曹參就沒有改變,順延下去就能保證機構的正常運轉,可見這個人的協調能力,尤其是劉邦在與項羽決戰的幾年時間裡,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蕭何的後勤補給充足是起了關鍵性作用的。蕭何最主要的就是月下追韓信,給劉邦找了一個能打仗的主兒,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韓信這個人很能忍,能有胯下之忍,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而富貴之後又不殺辱他之人,更是不簡單,他本是項羽的執戟郎,可惜不受待見,只能投奔漢中,因為蕭何的關係,留在劉邦身邊成就一番事業,“垓下之圍”將他的功績迎上巔峰,只可惜,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代戰神還是免不了死於非命。

    2、明初三傑

    朱元璋從一個小乞丐變身為帝皇之身,所經歷的種種是不可逆轉的,他的建國之路與劉邦基本不相上下,都是草根出身,但是他比劉邦更牛,好歹劉邦還是個亭長出身,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用人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都有自己的智囊、後勤部長和戰神。明初三傑指的就是劉基、李善長、徐達三人。三人都是明代開國功臣。劉基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學家,是一個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李善長先後擔任右丞相、左丞相,為百官之首,徐達是傑出的軍事家,打仗很有一手,北伐攻破大都,滅了元朝就是他乾的。

    劉基就是劉伯溫,這就不用說了,這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幫助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了明朝,並且盡力地保持了國家的安定,朱元璋就曾說過:劉伯溫就是我的張良啊。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李善長少時有智計,習法家著作,推斷時事,多有所中,投靠朱元璋以後就勸他要有容人之量,像漢高祖那樣,知人善任,用別人最長處補自己短處。李善長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夠協調諸將的關係,因才用人,並且還嫻於辭令,明習故事,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恢復制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朱元璋讓他在建國之後當了左相國,位居百官之首,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最終卻因為胡惟庸一案受到牽連,落了個悽慘的結局,朱元璋的疑心最大,為了保證老朱家的大業能夠傳承下去,給自己的孫子有個好環境,可是誅殺了不少人啊。

    徐達和朱元璋是一個地方兒的人,多少是有關係的,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將大元滅了,作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他的功勞應該是最大的,也正是因為這些功勞,徐達在北平徐達在北平背疽發作病逝以後,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傷,還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在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朱元璋與徐達兩人的感情很深厚,再加上又是親家,更是不一般,雖然他也有動過徐達的心思,但最終徐達還是得了善終,也算是不錯了,朱元璋曾經稱讚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

    3、晚清三傑

    清朝末年,時局紛亂,但是在這個被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裡,還是出現了一批有勇有謀的重量級人物,他們的出現雖然說不能力挽狂瀾,卻是造就了時勢的發展變化,影響了一大批人和歷史的發展程序。道光年間的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被後人稱之為“晚清三傑”。

    曾國藩是湖南長沙府湘鄉縣人,據說是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也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這人的文章和為人處世很有一套,看看《曾國藩全集》就全都明瞭了。

    我們可以看看《清史稿》對他的評價:“國藩為人威重,美鬚髯,目三角有稜。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竦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終身不厭,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師。其論學兼綜漢、宋,以謂先王治世之道,經緯萬端,一貫之以禮。惜秦蕙田五禮通考闕食貨,乃輯補鹽課、海運、錢法、河堤為六卷;又慨古禮殘闕無軍禮,軍禮要自有專篇,如戚敬元所紀者。論者謂國藩所訂營制、營規,其于軍禮庶幾近之。晚年頗以清靜化民,俸入悉以養士。老儒宿學,群歸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薦拔者,不可勝數。一見輒品目其材,悉當。時舉先世耕讀之訓,教誡其家。遇將卒僚吏若子弟然,故雖嚴憚之,而樂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可以說他對近代的歷史程序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創立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並且還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讓中國開始面向世界,接納外來的科技以及思想等。

    左宗棠也是湖南人,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輕的時候在長沙城南書院讀書,在那個時候拜訪了著名的務實派官員和經世致用學者賀長齡,賀長齡對他是高規格的“以國士見待”,這也是因為賀長齡的弟弟賀熙齡是左宗棠當時的老師,對這位弟子,賀熙齡非常喜愛,稱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後來師生還結成了兒女親家。

    左宗棠與林則徐的關係不錯,兩人曾經有過促膝長談,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古今形勢、人物品評、西域時政等等。林則徐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不凡之才”、“絕世奇才”,對他期許甚厚。因為平定太平天國,讓他聲名鵲起,後來又接連平定捻、回之亂,當然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因此被清廷詔封二等恪靖侯。史家們對他的評價極高,潘祖蔭認為“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梁啟超更是稱其為“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但是最終卻是抱憾而終,一如他臨終是所說:“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參與洋務運動、建立北洋水師,在中國發展了近代海軍。他同曾國藩一樣,受益於平定太平天國,建立淮軍,屬於政治家和外交家,可惜,受清廷封建頑固派的重重阻擾,他所提出的“處今日喜談洋務乃聖之時”主張最終還是無疾而終,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卻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因為清廷的腐敗無能,清末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多數都是李鴻章作為代表簽訂的,因此,個人心願再好再大,也終究胳膊擰不過大腿。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由李鴻章作為清廷代表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1876年9月中英《煙臺條約》;1884年5月中法《會議簡明條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條約》,同年《中法新約》;1895月中日《馬關條約》,同年11月,中日《遼南條約》;1896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中日《遼南條約》;1896年3月,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6月《中俄密約》;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條約》;1901年9月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等。

    李鴻章的後人中有一個很有名,那就是他的曾外孫女張愛玲。他一生中致力於維護中國利益,洋務圖強,但是面對那種列強環繞的局面,他終究還是無法改變中國的落後狀態,在與列強的談判中他也會據理力爭,但是國家孱弱,他也不得不接受屈辱的條件。

    4、北洋三傑

    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第一任總統是袁世凱,1899年,山東巡撫任上的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這個德國總督看到這批所練新軍確實比舊軍操練精嫻,於是稱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

    王士珍被稱為北洋三傑之龍,在中國軍隊的近代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袁世凱稱讚其為北洋軍事第一人才,尤其是在小站練兵和建立北洋常備軍期間,對於創立和推行近代化軍制出力不少,晚年的時候致力於維護北京的治安和慈善事業,在民眾當中有很高的讚譽。

    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虎,是袁世凱頗為倚重的大將之一,這人性格堅定,蠻橫粗暴,讓人一可看到就害怕,府院之爭的時候,他面上擁護,實際上卻挾總統以令北洋,是名副其實的北洋虎。段祺瑞是一個鐵腕人物,一生中主要成就有致電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擔任過北洋政府的總理,但是,他卻是個官場另類,在擔任總理期間,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被人稱為“六不總理”,在物慾橫流、貪腐成風的民國時期也算是個奇蹟。他很有民族氣節,在日本佔領東三省之後,曾被日本人脅迫到東北組織傀儡政府,但是被他嚴詞拒絕了。

    馮國璋被稱為北洋三傑之犬,同段祺瑞一樣是袁世凱倚重的大將之一,曾經代理過大總統一段時間,通電討伐張勳復辟,臨終的時候曾有遺言“和平統一,身未及見,死有遺憾”,可見對於祖國在當時的局面頗感心痛。他在清廷任職的時候,曾給後人定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的方針,從這一點來看,還是很有政治遠見的,思想也是積極進步的。

  • 15 # 鳳舞九天5402

    明初三傑是劉伯溫,徐達,李善長,但是朱元璋也是個屠殺功臣的主,但這三人總的來說沒有太慘!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曾號稱半聖,左宗棠則為歷史貢獻最著,而李是為晚清的愛新覺羅氏背鍋的人,卻為民簇之罪人;北洋三傑不作評論,因於國家民族沒有大的貢獻!

  • 16 # 榮耀歷史

    漢初三傑指的是蕭何、韓信、張良;

    明初三傑指的是李善長、徐達、劉伯溫;

    晚清三傑指的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北洋三傑指的是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漢初三傑的說法來自於漢高祖劉邦

    大漢建立後,劉邦舉行慶功宴,說了一段很出名的話: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

    張良:古今第一謀臣,幫助劉邦先入關中,鴻門宴上大智大勇幫助劉邦脫身;楚漢相爭時,獻“下邑之謀”,勸劉邦籠絡英布和彭越,重用韓信,最後實現垓下十面埋伏,奪得天下。

    蕭何:進入咸陽時,眾人都去搶奪金銀財寶,只有蕭何一人奔向秦朝丞相府,將秦朝律法、圖書全部保護了下來,掌握了全國的人口、田畝、地形等資料。楚漢相爭,蕭何坐鎮關中,源源不斷為前線提供兵員和糧草,這也是劉邦幾次全軍覆沒之後仍有一戰之力的根本原因。

    韓信:用兵如神,人稱“兵仙”,他的兵法到底有多神,就看看他創造的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置之死地而後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當真是神出鬼沒,無人能敵。

    明初三傑是後人對照漢初三傑所提出的

    朱元璋從一介草民,一路摸打滾爬成為大明開國皇帝,除了個人超凡能力外,離不開一大批優秀人才的輔助,文有李善長、馮國用,武有徐達、常遇春,謀有劉伯溫。

    李善長:大明韓國公,開國六公之一,被朱元璋評價為“功比蕭何”。早年他有兩大作用,第一是協調朱元璋集團整個後勤供應,使得朱元璋無論是攻打陳友諒還是進攻張士誠,都沒有遭遇到斷糧危機;第二是協調朱元璋與各將領的關係,讓眾人始終團結在朱元璋周圍。

    徐達:大明魏國公,開國六公之一,大明第一武將,朱元璋的童年玩伴,跟隨他打定遠、滁州、太平、南京,後被任命為徵虜大將軍,率軍北伐,攻入元大都,將蒙古人勢力趕回大漠。徐達北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北伐,也收回了被異族佔領數百年的燕雲十六州。

    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作為朱元璋最重要的智囊,他的謀略不像諸葛亮那樣被小說神話,卻被朱元璋經常提及,面對咄咄逼人的陳友諒,眾人勸朱元璋投降,只有劉伯溫力主抵抗,並幫助朱元璋穩定軍心。後來朱元璋美美提到次,都說劉伯溫“出力甚多!”

    晚清三傑有忠有奸,其實還有一個張之洞

    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被成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不過他們的歷史功績從來沒有統一說法。

    曾國藩:組建湘軍剿滅了太平天國,扶大清於大廈將倒之際,身居高位之後主導洋務,開創了中國洋務史上多個第一: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創了第一所兵工學堂,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後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留下了火種。

    左宗棠:尊稱左公,他最大的歷史功績無異於抬棺入疆,視死如歸,最終收復新疆,將這塊美麗的土地最終留在了中華版圖之內。

    李鴻章:有人說他是忠臣,有人說他是奸臣。一方面他救亡圖存,大力開展洋務運動,創辦招商局,組建北洋海軍,另一方面他無法突破慈禧給他的枷鎖,只得看著清查一次又一次戰敗,他代表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

    王士珍:北洋重要人物,從小站練兵就跟隨袁世凱,後來歷任陸軍大臣、陸軍總長等,後來還以國務總理之職組建內閣。然而他卻開啟北京城門,放張勳辮子軍入城,兩人一起抬出12歲的溥儀宣佈清廷復辟,開歷史的倒車,這場鬧劇只維持了12天。

    段祺瑞:民國風雲人物。民國元年聯合46名將領致電清廷,要求清廷退位,不久後隆裕太后宣佈清帝退位,此為一造共和;袁世凱稱帝,他極力反對,五次上門勸阻,三次被拒絕,兩次被拒之門外,袁世凱稱帝后他辭去一切職務,此為二造共和;張勳復辟後,段祺瑞在馬廠誓師,不久攻入北京趕走張勳,恢復共和,此為三造共和。

    馮國璋:“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是他的名言,可以看出來他是堅定的開放派,袁世凱稱帝后,他也是堅決反對;面對軍閥混戰,他與段祺瑞的意見完全相反,前者支援“武力統一”,而他支援“和平統一”。

  • 17 # 李柒夜

    三傑的意思就是三位傑出的人物。

    漢初三傑

    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跟隨劉邦打天下的開國功臣被稱為漢初三傑。劉邦能夠在秦末的亂世中獲得天下,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這三個人,劉邦也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漢初三大名將指的是韓信、彭越、英布。

    張良

    張良,字子房,原來是韓國貴族,祖父父親都是韓國相國。韓國滅亡後,張良身懷家仇國恨,散盡家財開始反秦,以一人之力對抗強大的秦國。後來和一個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卻因為失誤沒有成功。

    博浪沙刺秦失敗後,張良開始流落江湖,在流亡途中,遇見隱士黃石公並傳授給他《太公兵法》。張良從此研習兵書,學得各種謀略。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後,張良也拉起一百多人的隊伍反秦。因為隊伍勢力比較小,就跟從了劉邦。張良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他仍不忘復興韓國。在項梁擁護熊心為楚王集各路義軍首領時,像項梁提議扶立韓成為韓王,韓國重新復立,張良竭盡全力扶持韓王成。

    劉邦、項羽分兵伐秦,張良和韓國與劉邦一路。劉邦採用張良的計策,比更加強大的項羽搶先一步進入關中。又勸諫貪圖享樂的劉邦,約法三章。

    由於劉邦提前進入關中,惹怒了項羽,項伯前來勸告張良逃跑,卻被張良推給劉邦並結為親家。正是項伯的勸說,項羽在鴻門設宴請劉邦。劉邦帶領張良、樊噲前去赴宴,又是張良巧妙地幫助劉邦躲過范增的謀殺,幫助劉邦逃脫。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張良把劉邦的賞賜轉給項伯,為劉邦取得漢中地區。隨後張良、韓信聯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奪取關中。

    項羽為了控制韓地,以韓王成沒有軍功且張良幫助劉邦為藉口,殺害韓王,張良復國的夢想成空,從此成為劉邦的軍師。

    彭城之戰劉邦慘敗後,張良在下邑獻奇謀,要劉邦策反九江王英布,聯絡彭越,重用韓信。正是由於張良的長遠眼光,籠絡這三支力量,才打敗項羽。

    西漢建立後,張良勸說劉邦定都關中,幫助劉邦安定大臣。隨著劉邦皇位的穩固,張良也開始退居幕後,不參與政事。在劉邦打算廢太子時,呂后求助張良,張良讓太子請來“商山四皓”,幫助太子穩固地位,呂后因此對張良很是敬重。

    張良功勞巨大,劉邦讓他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堅決辭讓,只請求封給與劉邦相遇的留地。在彭越、韓信慘死後,張良告退朝廷,開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

    張良這一生少年是俠客,刺殺秦始皇;中年為帝師謀臣,謀取天下;晚年為隱士,獨善其身,功成身退。

    留侯風采是千百年來文人無限嚮往,紛紛效仿而望塵莫及的典範。

    韓信

    韓信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王侯將相”一人全任過,在楚漢時被評價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韓信少年時家境貧寒,最窮困時沒有飯吃,靠河邊漂洗的大娘施捨飯食才得以活下去。陳勝起義後,韓信投靠了項羽,卻不受重用。後來又投靠了劉邦,依然不受重用,但是蕭何十分賞識他。在劉邦這裡混的不好,韓信也和很多人一樣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月夜下騎馬追回他,讓劉邦拜為大將軍。

    韓信熟諳兵法,成為大將後,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率軍出陳倉平定三秦之地;俘虜魏王豹,平定魏國;北擊代王陳餘,破代;東進滅趙,活捉趙王歇;遣辯士去遊說燕國,燕國投降;東進擊齊,滅亡齊國,擊滅前來救援的龍且軍隊;垓下之戰,韓信乘勢進攻,全殲十萬楚軍,項羽自刎而死。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為劉邦打了一多半的天下。在滅齊後,他被封為齊王,垓下之戰後,劉邦奪了他的兵權,改封為楚王。漢初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襲擊韓信,又改封他為淮陰侯。到最後被呂后擊殺於長樂宮。

    蕭何

    蕭何年輕時是沛縣主吏掾,與劉邦、樊噲、曹參、夏侯嬰、周勃等人都是一個地方的老鄉,幾人關係很好。

    劉邦起義後,蕭何就一直輔佐他。攻入關中後,蕭何首先就進入了秦朝丞相御史府,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統統收藏起來。這些律令圖書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蕭何慧眼識才,月下追韓信,為劉邦舉薦了這個軍事天才。

    在隨後的戰爭中,蕭何一直留守後方,不斷地向前方輸送糧食和兵力,為劉邦的軍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兵力,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在西漢建立後,劉邦論功行賞,蕭何為首功,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隨後,蕭何又協助呂后誅殺韓信。

    為了自保蕭何晚年開始自汙名節,被劉邦關押一段時間。劉邦死後,蕭何仍然輔佐了漢惠帝劉盈一段時間。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仍然用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

    明初三傑

    明初三傑是明代開國功臣劉基、李善長、徐達三人。

    劉基

    劉基就是伯溫,是和諸葛亮一樣的傳奇人物,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

    劉伯溫小時候就被稱為神通,在元末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被授予江西高安縣丞。因為為人正直,官場待不下去,就辭職了。

    元末農民起義,劉伯溫被朱元璋委任為謀臣,輔佐朱元璋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又建議朱元璋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另一方面仍然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

    正是由於劉伯溫的神機妙算和種種策略,使得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劉伯溫雖然是朱元璋的第一謀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論功行賞,只是封了一個誠意伯。

    劉伯溫為人正直,把李善長,胡惟庸、楊憲、汪廣洋等人都得罪了,他告老還鄉後,也沒能安度晚年,最後莫名死去。

    李善長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丞相,朱元璋征戰時的參謀,是和蕭何一樣的人物,擅長留守,為前線將士運輸源源不斷的兵力、糧草。朱元璋封賞功臣時,李善長因為供給軍糧的功勞,被封為韓國公,是開國六公之首。

    在明初,李善長的權勢地位到了頂點,他為人苛刻又不懂朱元璋心思,惹得朱元璋不滿。最後因為胡惟庸案全家被處死。

    徐達

    徐達是元末明初名將,和朱元璋是老鄉,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

    徐達參加朱元璋領導起義軍後,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鄱陽湖之戰大敗陳友諒,攻克平江消滅張士誠,揮師北伐攻入大都滅亡元朝。元朝滅亡後,多次討伐北元,為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徐達戎馬一生,驍勇有謀,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被封為魏國公。後來因為得了背疽去世,野史中說是朱元璋毒死的。

    晚清三傑

    晚清三傑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他的仕途還是極為順利的,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曾國藩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攻破天京,曾國藩被稱為“曾剃頭”。

    曾國藩還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在他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在他去世後,也獲得了文人夢寐以求的諡號“文正”。關於曾國藩的為人,有人推崇他為千古第一完人,但因忠於清室鎮壓太平天國暴亂又飽受爭議。

    左宗棠

    左宗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他也是興辦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

    關於左宗棠最出名的就是統率清軍,消滅侵佔新疆的阿古柏勢力,收復新疆,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此外,左宗棠還促成了臺灣建省。

    李鴻章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是淮軍的創始人曾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他還是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

    李鴻章也代表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對於李鴻章一直是譭譽參半,因為他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弱國無外交,這不是李鴻章的錯。清朝戰敗,朝廷總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簽訂條約。李鴻章不站出來,也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誰也不願意做這個站出來的人,誰站出來,就是賣國賊,揹負著國家與民族的屈辱,註定要遭受後人的唾棄與謾罵!李鴻章也不可能不知道站出來就要揹負罵名,可是他還是站出來了,他一人承擔了後世所有的謾罵。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他為“東方俾斯麥”。不過,他手中並沒有足夠的籌碼,面對列強,只有苦苦哀求。這是清朝的腐敗無能造成的,不是李鴻章一人的錯。

    梁啟超在他所著的《李鴻章傳》中為李鴻章所處的境地感到無盡的悲慟。書中寫到:“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

    北洋三傑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清政府開始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袁世凱負責督練新式陸軍。其中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被分別比喻為龍、虎、狗,就是北洋三傑。

    王士珍

    王士珍是北洋三傑之首,被譽為北洋三傑之龍。在天津小站的時候,王士珍竭力幫助袁世凱訓練新軍,深得袁世凱的賞識與重用。

    王士珍擔任過陸軍部長、總參謀長和民國總理,但他為人低調,不爭權奪利,也不結黨營私,倒沒有其他兩人出名。

    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

    段祺瑞在歷史上有“三造共和”的美譽,聯名將領致電清廷逼迫清帝退位;五次勸阻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

    段祺瑞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鐵腕人物,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

    辛亥革命後,外蒙古因為受到沙俄扶植脫離中國,當時的政府首腦段祺瑞趁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派心腹徐樹錚一舉收復外蒙。

    段祺瑞在民國是個官場的另類,在他擔任政府總理時,“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

    三一八慘案後,段祺瑞被馮玉祥驅逐下臺。

    段祺瑞在晚年的時候也保持了節氣。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被他嚴詞拒絕。

    馮國璋

    馮國璋是“北洋三傑”中的“北洋之犬”,直係軍閥的首領。

    馮國璋早年曾在天津武備學堂學習,經歷過中日甲午戰爭,鎮壓過義和團運動,也鎮壓過武昌起義和“二次革命”。

    袁世凱稱帝后任命馮國璋為參謀總長,後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徵滇總司令,但是他都沒有上任,並且與袁世凱決裂,聯合五將軍發出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的通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後來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辟,被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任代理總統。

    馮國璋來京就職代大總統,引起了段祺瑞的不滿,加深了兩人之間的矛盾,促進了北洋集團的分裂,北洋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及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兩派基本形成。在與段祺瑞的爭鬥中,馮國璋處於下風,不得不讓出總統的職位。

    失敗的馮國璋失敗後企圖東山再起,但不久去世。

    其他歷史三傑

    春秋三傑: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戰國三傑:商鞅、肥義、屈原

    蜀漢三傑:諸葛亮、關羽、張飛

    六朝三傑: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

    宋末三傑: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

    西湖三傑:岳飛、于謙、張蒼水

    進京三傑: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

    遼東三傑: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

    黃埔三傑:蔣先雲、陳賡、賀衷寒

    龍潭三傑:錢壯飛、李克農、胡底

  • 18 # 國關微見

    一般所謂的什麼什麼三傑,或者幾傑,一般是指這些人在當時對國家,對統治者,對人民做出了重大貢獻,被後世尊稱為“傑”。

    “漢初三傑”是指:張良,蕭何和韓信,這三個人是漢朝的開國功臣。

    關於這三個人,漢高祖劉邦曾這樣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可見,正是這三人輔佐劉邦,劉邦才能建立西漢,開創大漢盛世。

    “明初三傑”指的是劉基,李善長,徐達三人,這三人同樣是明朝的開國功臣。

    不過,明朝的功臣大多都死的很慘,大部分都沒能逃脫朱元璋的清洗。

    “晚清三傑”指的是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

    曾國藩是因為創辦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戰亂,左宗棠則力排眾議收復新疆,李鴻章則積極興辦洋務,師夷長技以制夷。因此被後世譽為“晚清三傑”。

    “北洋三傑”是指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

    這三人是因為在操練新軍中表現出色,被譽為“北洋三傑”,其中王又被成為北洋之龍,段被稱為北洋之虎,馮被稱為北洋之犬。

  • 19 # 快樂至上180967781

    漢初三傑指的是韓信、張良、蕭何三人,這是劉邦對他們最高評價,劉邦曾說他之所以能得天下,是藉助了三個人的力量,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張良第一

  • 20 # 飛奔的五花肉0

    “漢初三傑”,一般多指漢朝建立時的: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另一說法的三人歸於漢初三大名將)。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之中李鴻章的命運最悲涼。曾國藩在清朝大廈將傾時力挽狂瀾,憑湘軍之力保住大清國江山,位極人臣,後急流勇退;左宗棠晚年抬棺出征,平定阿古柏叛亂,兩人都得以善終。而李鴻章由淮軍主將登上晚清的政治舞臺,就註定他的悲劇。《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總是要有人去籤的。在馬關,李鴻章就被日本人行刺過;簽定《辛丑條約》後,李鴻章終於被拖垮了,累得吐血,死前俄國大使還要他簽訂一項賠款條約。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

    明初三傑即劉基、李善長、徐達三人。三人都是明代開國功臣。劉基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學家,與章溢、宋濂、葉琛並稱為四先生。在民間傳說中與諸葛亮齊名。李善長先後擔任右丞相、左丞相,為百官之首。徐達是傑出的軍事家,1368年率軍北伐,攻大都,滅元朝。1370年,被封為魏國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痴呆的司馬衷為什麼能作為西晉的皇帝?司馬炎沒有其他正常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