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在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朝代的執政者都是中原人也就是漢族,只有元朝和清朝,是蒙古族和滿族。儒家思想讓人們對家族,血脈看得非常重要。漢唐宋明中,無論是哪個皇帝被起義軍推翻,無論是哪個人昭告天下,總歸是漢人。但是蒙古族和滿族統治天下,對於百姓來說才是國破家亡的含義。今天,中華有56個民族,都是華夏民族的一員。但是,尤其是在清朝統治初期,許多反清復明的人都把滿族做侵略者看待。

    滿清貴族在建立清朝政權前,並沒有在中原生活。明朝末期,明政府腐敗無能,滿清貴族打算進入中原,統一天下。清兵入關後,漢人數量巨大,為了鞏固統治,清政府統治者採取了一系列的方式。最著名的就是剃髮留辮。漢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剃髮留辮有違人倫理法。許多人寧肯掉腦袋也不剃髮。漢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與滿族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為了讓漢人服從滿人的統治,滿族人用了許多殘忍嚴苛的政治措施對待漢人。

    許多的漢人不滿滿族人統治原本是漢人的天下,一些愛國人士投身於“反清復明”中,希望漢人的天下回到漢人的手中。在清朝統治種,許多的官員都是漢人官員,和滿族官員相比地位不會太高。“反清復明”的擁護者就聯合一些明代舊臣反抗清朝的統治。這些反抗者並不害怕死亡,對於他們而言,反清復明其實不是對明朝的留戀,也不是忠於大明朝,而是忠於民族,忠於祖國。

  • 2 # 大秦書生學歷史

    我們知道,清朝入關後採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留髮不留人等鐵血政策,殘酷鎮壓各路抵抗勢力,製造了揚州十日等慘案。高壓之下必有反抗,有什麼比恢復漢人衣冠更能引起社會各界的共鳴嗎?於是反清復明就成了當時反清界最時髦的旗號。反清復明的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明朝的鐵桿支持者,另一種是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造反者。

    一、清軍佔據大陸後,臺灣的鄭成功拒不投降,樹起反清復明的大旗,繼續嚮明王朝效忠。有一種說法,從清初就存在的天地會(今天的洪門),就是在鄭成功的支援下創立的,最初目的就在於反清復明,而洪門的反清事業一直延續到近代,國民黨的源頭就有洪門的身影。二、康熙年間的三藩之亂,也打出了反清復明的稱號,吳三桂當然不是明朝的擁護者,當年是他引清軍入關,也是他親手勒死了南明最後一個皇帝,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支援明朝。

    三藩叛亂只不過是一種自保罷了,當時康熙皇帝決定要撤藩,消除三藩的勢力,吳三桂也是一時梟雄,怎麼甘心坐以待斃,於是舉起反清復明旗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反事業。果不其然,在最後的時間裡,吳三桂還是沒有遮蓋住自己的野心,建立周國,匆匆稱帝。

    綜上所述,反清復明並不代表人們都明朝還有懷念和留戀,更多的是一種政治旗號,僅此而已。

  • 3 # 大餡餃子雜糧五穀煎餅

    想必許多人都看過鹿鼎記,鹿鼎記中有這麼一段歷史劇情讓人非常的感興趣,那就是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天地會是否真實存在尚不可考,但反清復明是真實存在的在,國語辭典記載所謂反清復明是指:“推翻清朝統治,恢復明朝王室。”後引申為:“推翻異族統治,拯救中華。”

    反清復明是明朝北都被李自成攻佔,清朝繼而滅亡李自成,中國境內一系列反抗清朝滿族統治而要求恢復明朝的運動。其中有在臺灣的延平王和清初朝鮮王朝的“反清復明”行動,還有三藩之亂時吳三桂打出的反清復明旗號。

    反清復明的爆發要從清軍入關說起,明朝是由漢人統治的政權,漢人最大,而對於人數最多的漢人來說也是非常滿意的,但是清朝則不一樣,滿足政權的統治給漢人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滿族統治實施“大滿族主義”、“滿族至上”方針的王朝,整體滿族八旗子弟,“不農不商不工,坐食漢人膏血”,光這一方面就讓反清復明的爆發提供了必要條件。

    清軍入關以後,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所以採取了高壓的政策,越來越多的漢人文化受到了衝擊,生活方式被強行改變,尤其是剃髮令,對於漢人來說簡直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於是有許多民間的仁人義士自發的展開了反清復明的運動,這些有散兵遊勇組織起來的運動,其實並不能對清朝造成很大的打擊。

    但是不斷的反清復明運動也給清朝統治者帶來了苦惱,於是為了徹底根除這種現象和判斷的,發現清朝統治者爆發了多次的大屠殺,就比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廣州大屠殺等等。

    不僅如此,清朝還施行了非常嚴格的文字獄,從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全面控制漢人,其實這裡也有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就是明朝統治者已經那麼的腐朽不堪,但是許多老百姓卻還是依舊願意恢復明朝的統治,不知大家對這一矛盾點有什麼看法?

    要知道在明朝崇禎末年,雖然對外號稱中央軍50萬,地方部隊20萬加起來70多萬的兵力,雖然數量上可能有點造假,但是明朝末年的軍隊其實還是有點實力的,雖然朝堂之上腐朽,但是在軍隊中有袁崇煥的20萬關外部隊,還有吳三桂的三十萬衛戍部隊,光這二人手底下的人就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的。

    如果不是吳三桂突然反水,到底是清朝還是明朝統治天下還不一定了,所以吳三桂也被後世評判為千古罪人。

    明朝統治者即使腐朽不堪,賦稅沉重,但是百姓依舊願意擁護明朝統治的原因,其實要從明朝跟清朝兩個方面來說,先來說說清朝,清朝入關以後,一開始還算是對百姓面前有所偽裝,戴著偽善的面具向百姓承諾減少賦稅等等,直到清朝統治者佔領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以後,開始站穩腳跟的清朝統治者就露出了本來的面目。

    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鎮壓漢人的反抗,還強迫全國人民剃髮易服,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被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灌輸了2000多年的漢人,根本不願意。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有所損害那是不孝,再加上許多讀書人帶頭奮起反抗,普通老百姓也就被煽動起來了,而最重要的就是清朝統治者當年承諾的減輕賦稅,卻因為入關以後戰事不斷,反而還加重了不少,這種言而無信的行為讓普通民眾對於清朝的統治更加不滿。

    再來說說明朝,明朝其實也不是什麼多麼賢明的統治,百姓之所以對明朝有好感,是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農民出身,光這一點就讓許多普通老百姓對他感到十分親切,朱元璋是漢族的農民。

    他的政權建立在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中國歷史大多數時候都是被漢人主導,漢人政權被推翻,漢人當然心中不滿,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所以就有許多的人走上了反清復明這條道路。

    最後再加上清朝政權的建立,並不全是靠自己打下來的,當年明朝末年李自成奮起反抗,把明朝打的幾乎都沒什麼戰力了,在這種鷸蚌相爭的情況下清朝反收漁翁之利,所以許多人對於清朝的統治都表示不服氣,在這番亂世之下,湧現了許許多多的反清復明組織,就比如白蓮教,白蓮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為號召,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職業教徒,稱白蓮道人。

    通俗點說就是俗家弟子,不剪頭髮,不穿僧衣,元代的時候白蓮教已經成立,一直到了清朝,還十分活躍,白蓮教也加入了反清復明的隊伍之中,當時堅持反清復明的還有李定國,李定國是張獻忠的養子。

    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著張獻忠南征北戰,張獻忠死後,李定國歸順了南明政權,這個李定國確實有點本事,在清朝順治9年的時候,就曾經出兵8萬進攻湖南,清軍主帥丁南王孔有德,被他逼得自殺,於是清朝又派了15萬大軍前來鎮壓,李定國善用兵法將清軍團團包圍以後,讓這15萬清軍潰不成軍,主將也被斬首,李定國堅持反清復明整整17年,算得上是一位英雄豪傑。

    反清復明隊伍中還有另外一位大佬,想必大家都聽過他的名字,他就是鄭成功當年鄭成功帶領父親鄭芝龍舊部在東南沿海靠近,成為了南明後期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直到清朝順治16年真成功,率領大軍被罰,取得了巨大勝利,包圍了南京。

    但是卻中了清軍的緩兵之計,只好全部退回了廈門,後來鄭成功又在東印度公司手裡搶回了臺灣,急病而死的鄭成功,在死前悲憤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

    反清復明運動從清朝建立,一直活躍到了晚清政府退位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從一個朝代建立之初一直到朝代滅亡都有反政權人士活躍,在歷史上也有著非常特殊的含義。

  • 4 # 龍角大將軍

    其實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很多反清復明的行動並不是真正的反清復明,只是打著一個反清復明的口號來表達自己訴求。後金入關進入中原,憑藉自身強大的作戰力和一些明朝文官、武將的投誠,很快的就控制了明朝的很多地方,只有江南還有南明政權。

    清朝在覺得局勢已經穩定的時候,開始改革,在各個層面施行了有利於滿人統治的政策,影響最大的就是剃髮易服、交稅。極大的損害了當時的大地主和讀書人的利益,在清朝政府的逼迫下,北國和江南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當時的大地主和讀書人為了保衛自己利益的戰爭。

    為什麼這麼確切的認為那不是他們為了反清復明,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的戰爭呢?那就是因為在明朝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投降了清朝,而在政局已經穩定,清朝統治者開始推行一系列有利於他們統治的政策的時候才開始反,還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這不是很可笑嗎?

    人還在時候你不去幫,甚至還幫別人打他,等人死了,你幫的人侵犯了你的利益,你卻打著為了你打死的人的報仇的口號來打你原來幫助的人,這不是很可笑的嗎?

    一群為了自己利益的人打著自己已經葬送掉人的口號來反清復明,太可笑,太可悲了!

    明朝腐朽也就是因為保證了這些大地主、讀書人的利益,忽略了平民百姓才滅亡的。現在清朝統治者又為了他們滿人的利益來剝奪這些漢人大地主讀書人的利益,真是因果迴圈,報應不爽!

  • 5 # 水月觀

    “反清復明”最初指的是推翻清朝統治、恢復明朝王室;

    後來隨著形勢的變化,各方出於各自的利益考量,雖然仍提“反清復明”的口號,實質是 “反清”,求自立自保;

    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清復明”就真正變成了某些宗教、會黨的一個空洞的口號,實質就是集會結社、秘密鬥爭;

    到了近代,革命黨人為了推翻滿清,將“反清復明”引申為“排滿興漢”,以團結更多會黨力量推翻滿清統治。

    可以說,“反清復明”這一口號,貫穿於整個清王朝統治時期。題主認為既然明朝那麼腐朽,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提“反清復明”呢?這是因為,“反清復明”這一口號,從清軍入關至滿清滅亡,在各個不同階段,其內涵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甚至到後來只是作為一種口號而已。

    在此就不再贅述明朝的腐朽與滅亡,王朝的更替本屬歷史的必然現象。

    下面單說說“反清復明”這一口號在各個階段的實質內容及發生原因。

    清軍入關——康熙初年,“反清復明”即指:推翻清朝統治、恢復明朝王室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佔北京城,清兵在明朝降將吳三桂的帶領下,大舉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佔領北京城,開始統治中國。明朝宗室及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時淮河以南仍屬明朝。“反清復明”是個真實的政治口號和政治目標。明朝宗室先後建立了多個政權,南京弘光、福州隆武、肇慶永曆,1662年,吳三桂在昆明處死了永曆帝與太子朱慈煊,明王朝的正統統治宣告滅亡。

    此一階段的“反清復明”,是真正意義上的推翻清朝、恢復明朝。大致由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1、明朝宗室恢復明朝統治的政治口號。明朝是漢人天下,滿清是少數民族政權,明朝宗室利用“反清復明”的口號,可以起到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

    2、儒家文化“忠君愛國”君臣倫理的影響。明朝的文武大臣、儒生、百姓,也深深相信,要忠於大明王朝,不能投降滿清,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3、滿清文化習俗與漢文化習俗的衝突。滿清入關以後,剃髮、易服的法令頒佈,深深地刺痛了漢族人民的心靈,引起了激烈的反抗,也造成清兵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慘案,也致使 “反清復明”更加深入人心,植入漢民族的集體記憶之中。

    三藩之亂——清朝統一臺灣, “反清復明”實指:抵抗清朝、自立自保。

    清朝初年‘三藩’,是指三個割據一方的漢族藩王,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當時的三藩擁有過大的兵權、財權和地方政治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與清廷分庭抗禮。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於是,吳三桂殺死雲南巡撫,提出“興明討虜”,發動叛亂。

    叛亂初期,許多地方紛紛響應,舉起叛旗,包括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廣東的平南王尚之信,陝西提督王輔臣,以及廣西的羅森、孫延齡和四川的鄭蛟麟、譚弘、吳之茂,甚至在臺灣的鄭經也在遙相呼應。

    直到1681年,清軍圍攻昆明,吳世璠兵敗自殺,餘眾投降,自此三藩之亂正式結束。

    在永曆帝死後,臺灣的鄭成功繼續沿用永曆年號,作為抗清基地,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或監國,1683年清軍佔領臺灣,結束了鄭氏王朝在臺灣22年的統治,臺灣也因此成為清朝的領土。

    從上可以看出,此一階段,“反清復明”是各個割據勢力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提出的政治口號,“反清”的目的是出於自保、自立,與“復明”已沒有任何關係。

    清朝統治中後期,“反清復明”實質是宗教組織、會黨等反抗清朝的壓迫,是集會結社、秘密鬥爭的一種工具。

    清朝全盛時期,實力強大,社會上、民間的一些秘密結社組織力量衰弱,轉入地下活動。北方出現了 “白蓮教”,福建出現了天地會。

    白蓮教的教義簡單,為下層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組織人民反抗壓迫的工具。在元、明兩代,白蓮教曾多次組織農民起義,流傳到清初,又發展成為反清秘密組織。

    福建本來就是明鄭政權反攻大陸的主要活動區。而且福建地區宗族械鬥橫行,很多小宗小姓為了生存加入會黨異姓結拜,出現了天地會這種秘密結社,後來的紅門就從這演化而來。

    這一時期,雖然 “反清”仍然很積極,但可以說與“復明”沒有任何關係了。

    近代以來,“反清復明”實質是革命黨人聯合會黨組織推翻滿清的封建統治,建立民主共和的現代國家的助力。

    1840年之後,清朝日益腐敗,國力衰弱,更是隨著外國侵略者的掠奪、欺壓,各地的會黨組織變得越來越強,人數快速擴張,組織也變得嚴密起來。活動的區域也從福建、臺灣擴充套件到了兩廣、雲貴、江西、湖南等地。

    為了統一更多的會黨力量,孫中山、陶成章等人為“反清復明”注入了新的內涵。 “反清復明”被替換成了“排滿復漢”,這樣會黨和革命黨看上去就有著共同的目標了,也就有了後來會黨參與辛亥革命,成為推翻清朝的巨大助力。

    也就是說,雖然整個清朝,一直在提“反清復明”的口號, 但更多的時候是作為各類組織的一種政治口號或鬥爭工具在使用,並非一直是字面意義上的“反清復明” 。

  • 6 # 豫北老崔

    明朝末年我們都知道文官集團太過強大,崇禎皇帝在無奈之下選擇犧牲百姓的利益而導致起義四起,加上天災人禍導致後來的明朝走向了陌路,敗於起義軍之手,而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清朝建立。

    明朝為何走向陌路我們都已經知道,可是大家也許在一些藝術作品中經常看到反清復明四個字,讓我們很好奇,既然明朝已經因為腐朽而滅亡,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反清復明呢?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清朝乃是滿族,在當時屬於外族,而明朝屬於漢人江山,漢人統治漢族本來在當時人們的觀念之中應該理所當然,當時清朝屬於外族入侵,對於漢人來說有點反感也是正常的現象。當然現在56個民族是一家都是中國的一分子,都是華夏子孫,當時明清時期漢人確實把滿人當作外族的。

    清朝的統一天下建立明朝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雖然清朝八旗軍隊在清朝前期也是戰力彪悍,可當時的明朝同樣也不弱。明朝並非敗於清朝之手,而是內部發生矛盾敗給了農民起義軍,而清朝在吳三桂的幫助下才打敗李自成入主中原的。這其中給我們兩個關鍵,第一清軍論軍事力量不一定能打敗明朝,清朝入主中原有點僥倖成分在其中,如此之下,讓漢人內心深處有點認為清朝的整體能力不能征服漢族,自然也就不服於清朝的統治,有反清復明之說也是自然。

    清朝建立之後一些政策讓漢人不滿以至於反抗,清朝入關之後為了徹底征服漢人同時也為了消滅有生的明朝殘餘勢力,製造了一系列的悲劇,其中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廣州大屠殺等等。這些已經讓其他漢人看到了清朝並非把漢人當作子民而是奴隸,大肆殺害自己的同胞如果不反抗,反而有點說不過去。好在後來清朝及時制止了這樣的暴行採用安撫之策,民怨才得以平息,雖然平息了民怨,可在漢人心中已經成為抹不了的過去,反清思想肯定深深的印在了漢人腦海之中。可是後來清朝為了徹底消除民眾的反抗之心而大興文字獄,這樣的舉動讓漢人更加接受不了,清朝可以說完全想要抹殺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漢文化,對於漢人來說清朝觸及了他們的民族底線,反抗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也不能排除一些有心人,利用反清復明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何況是兩個彼此不服的民族生活在一個王朝之中呢,清朝認為漢人能被滿人打敗,漢人就是無能,是他們的奴隸,如此之下,有心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利用反清復明來推翻清朝,達到自己的目的。

    另外就是核心問題,就是清朝的統治不得民心,古往今來的王朝其實都是敗給了不得人心上,明朝如此清朝時期的反清復明也是如此。對於百姓而言只要能安居樂業其實誰做帝王都一樣,誰來統治他們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這位統治者能否讓他們安居樂業。

    可是歷代王朝都把天下人的天下看作家天下,一個王朝建立之初貴族還不是很多,對於民眾來說尚可擔負他們的富貴生活,當貴族多到超出民眾的承受範圍之時,反抗之風也就隨之興起。明朝採用分封藩王的辦法致使貴族數量幾何倍增讓民眾不堪重負,清朝把八旗和皇室圈養在京城也是如此,當民眾不堪重負之時,起義也是必然。

    反清復明並不是恢復明朝的統治而是一個觀念,是恢復漢人的統治,是恢復一個王朝建立之初的局面,讓民眾能夠養得起貴族。清朝中期其實民眾已經不堪重負了,只不過是少數人而已,沒有達到大範圍的局面,倘若清朝開始就讓民眾不堪重負,清朝也就不會延續二百多載了。

    綜合以上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反清復明並非恢復明朝的江山,而是因為外族和階級之間的矛盾,致使民眾希望恢復能養的起貴族的時間段而已。

  • 7 # 大白白野

    陳勝、吳廣起義,建立“張楚”政權,想利用扶蘇、項燕等名望反秦。

    元末明初,韓林兒、劉福通起義,立國號為“宋”,稱日月重開大宋天,有恢復宋朝之意。

    反清復明也是想推翻清朝統治的一種口號。組織任何活動都要找原因,找理由的。像打仗要師出有名一樣。吳三桂命人絞死永曆帝父子,叛亂時還提出反清復明呢,因為這個口號當時最有號召力,包括以後的白蓮教起義。反清復明不一定恢復朱姓江山,而是要推翻滿清統治,像吳三桂、鄭經都讓自己當一把手,讓也沒扶持朱姓人當皇帝,但是假如成功了,那是推翻滿清異族統治了。等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太平天國起義和孫中山反清鬥爭根據實際情況就提出更有號召力、更科學、更合理的口號了。

    明清之際鬥爭比單純農民起義複雜,一般農民起義是階級矛盾造成的,明朝抗清鬥爭是民族矛盾為主了。我們常稱讚大西軍領袖張獻忠臨死前告誡部下一句話很明智,有水平。張獻忠告誡部下:自己死後,讓部下趕快歸投明朝。明朝有近三百江山,還是正統所在。讓部下不要投降清朝,不要做不義的事情。那時候,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雖然明朝有些腐朽,但是當敵當前,還是應該以抗清為主,抓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為主。

  • 8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反清復明:究竟有多大的號召力?

    正如題主所說,明朝中後期其政治是非常腐敗的,腐朽的。早在滿清入關之前,明朝就已經被農民起義軍所滅亡。其實,歷史一直造成一個誤解,是誰導致了明朝的滅亡?是清朝直接促使明朝滅亡是清朝嗎?不是,是李自成!

    通常意義上,我們把明朝滅亡的時間歸結於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北京的1644年,而不是南明滅亡的1662年。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明朝之亡,亡於內部的階級矛盾,而不是亡於外部的民族矛盾。雖然不得不承認,民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明王朝腐敗滅亡的速度,但終明朝滅亡之時,民族矛盾始終沒有超越階級矛盾處於主導地位。

    透過以上的敘述,我們就可以明白明朝有多麼腐朽,腐朽得它根本堅持不到滿清入關來滅亡,而直接滅亡於農民軍的大潮之下。所以,“反清復明”這一政治口號,真心實意的含金量就可想而知了!

    活動於清朝初期的農民起義軍之所以打出反清復明的口號,只是因為它是一個合乎時代的口號而已!並不是說人們真的想推翻滿清政權,重新建立朱明政權。到了太平天國起義時,雖然也是漢族人民的農民起義,他們根本就不會再用這個過時的口號了。

    其實,明朝也好,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也好,大清政權也罷,太平天國政權也罷,古往今來最底層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會在乎統治者是什麼人,他們只在乎誰讓他們生活得更幸福。從這一點上,我們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

  • 9 # 楚人讀史

    因為第一,明朝在當時的江南地區,還有很大的威力。第二,看慣了滿清的軟弱,無能。大家越來越懷念,明朝的剛猛之氣.懷念明朝的傲骨,這個口號有攏住人心的作用。明朝非常的輝煌。文化,小說各種學說層出不窮。和清朝的保守餘味拼出了鮮明的對比。巨大的心裡落差之下。這個口號非常的有煽動力。

  • 10 #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自古以來一個王朝覆滅後,總會出現殘餘勢力和新勢力鬥爭,但是在中國也有在王朝覆滅後沒有出現反抗勢力的王朝,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這和明朝滅亡後形成對比。

    血液的不屈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都擁有一種抗爭精神,我們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以及歷史典故都證明了這點,我們華夏民族面對困難從不退宿,總有種抗爭精神,這是血液裡的不屈,也是中國近代戰勝入侵者的原因。明朝後期災害不斷,特別是崇禎帝年間,幾乎每來都有天災發生,特別是明朝還遇上了小冰河期,百姓民不聊生,過得水深火熱,政治黑暗,賦稅加重,就是這樣的朝代在滅亡後,仍然有人想要恢復它。

    這就是華夏民族中血液的不屈,不甘心被他人統治,這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南宋滅亡時,十萬官民一起跳海殉國,因此有人說崖山之戰再無華夏,但是這種不屈的精神早已流到了每個華夏人的血液裡

    漢人當政

    大明王朝是由漢人當政掌權的,開國皇帝也是農民出生,所以和本土人有一種血液裡的認同感,但是滿清不一樣,他們是外族政權,這和漢人之間沒有認同感,同時滿清入關時早已和大明打了幾十年的仗,死去了不少的漢人,大明統治下的百姓早已和滿清敵對。明朝的滅亡有很大程度是因為內部原因,也就是李自成拖垮了大明,但是李自成起兵造反時,大明百姓並沒有同仇敵該,因為李自成代表的是百姓,農民,大明後期的環境確實讓百姓生活不下去,所以李自成的勢力會不斷擴大,而只能靠大明的官兵鎮壓,他們代表的都是漢人的利益,但是對大明更有認同感。

    滿清至上

    滿清入關,控制中原很大程度是撿了便宜,崇禎帝自縊後,還是有許多百姓和官軍自殺跟隨他們的皇帝,他們的大明,張岱湖心亭看雪仍然有的崇禎的年號,可見大明在他們心中的位置,這足以看見皇帝的魅力。滿清入關後擊敗了李自成,然後消滅各方勢力,重要的是滿清代表的是他們的利益,代表漢人利益的政權都被滿清屠殺,這也激起了各方勢力的反抗,也加深了百姓對滿清的抵抗,同時滿清是滿人至上,漢人剃髮留頭,漢人還要低人一等,這使得滿清統治後各地起義不斷。

    就連吳三桂最後起兵造反都沿用的大明的旗號,雖然他內心是為了自己但是起兵反抗也要用大明的旗號,大明對於當時的百姓而言,不僅僅是一個朝代,而是一個血液裡的寄託,他們起兵不僅僅是為了打敗滿清,更是為了他們的大明,他們的帝王,這也是吳三桂盛極一時的原因。

  • 11 # 品茗讀史

    前言:滿清入主中原以後,強制推行“剃髮易服”,斷絕中華衣冠髮式;對於不服從剃髮令的人,採取了殘酷屠戮的野蠻手段。這才激起了廣大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

    凡事必得師出有名,才能具備巨大的號召力。因此,“反清復明”就成為漢族人民反抗清朝的最佳選擇。

    1644年,清軍在吳三桂的勾結下,進入了山海關。

    當時的形勢是這樣的:由於明朝統治腐朽,吏治敗壞;北方災荒嚴重,到處都是饑民,農民起義軍得到了無窮無盡的兵源。

    而明朝朝廷為了鎮壓農民起義,以及應對遼東的戰事,耗盡了國家的財政。雖然還有富庶的江南財賦,卻因為北方的戰亂,無法運送到朝廷。

    在此情況下,農民軍的力量不斷髮展,當李自成強大到能夠進軍北京的時候,其實北方大多數官紳階層也都認為應該改朝換代了。

    但是李自成推翻明朝統治以後,沒有及時改變政策,對官僚階層進行了大規模的追贓助餉,極大地挫傷了官僚階層對李自成建立新朝、恢復社會統治秩序的期望。

    就這樣,李自成失去了原來明朝官僚士紳階層的支援。以吳三桂為首的故明官僚階層勾結清軍,徹底消滅了李自成的大順農民政權,轉而支援滿清在中國建立封建統治。

    清朝剛剛進入北京之時,因為立足未穩,清廷極力拉攏原明的文臣武將,很快就在北方建立統治,站穩了腳跟。

    1645年,在清軍消滅了李自成大順政權及南明弘光朝廷之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清朝統治者自以為天下一定,可以隨心所欲了。於是,清廷下達了臭名昭著的剃髮令。

    清廷的剃髮令要求漢族官民一律仿效滿洲髮式服飾,剃髮留辮,改穿滿洲服裝。

    在剃髮令的推行方式上,清廷採取了野蠻高壓的政策,宣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剃髮易服的野蠻政策,猶如平地一聲雷,在中國大地上燃起了漢族人民反抗滿清的處處峰火。其中以江陰人民守城八十一天,重挫清軍的英勇事蹟最為著名。

    江陰人民為了自己的頭髮和尊嚴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他們的血沒有白流,他們寧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激勵起廣大人民踴躍參加反剃髮的抗清鬥爭。

    從此,全國範圍內形成了漢族各階層都參與其中的抗清鬥爭。這中間既包括原來的明朝官僚階層,也包括各地的農民軍隊伍。

    在反清鬥爭中,各種勢力都認為必須有一面反清旗幟,才能號召天下,鼓舞鬥志。

    由於明亡未久,人心思舊,因此,反清復明就成為社會的主流。就連原來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餘部,也都採取聯明抗清的政策,加入到反清復明的戰鬥行列之中。

    結語:鑑於清朝初期的社會政治形勢,“反清復明”是漢族各階層、各勢力進行抗清鬥爭最有號召力的一面大旗。經過清初長期的抗清戰爭,“反清復明”的口號已經深入人心,以致後世的人民在不堪清朝官府欺壓,起來反抗的時候,也都打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

  • 12 # 這些歷史要讀

    首先,“反清”是真,“復明”是假。

    實際上,明朝末年不光朝廷政治黑暗,吏治腐敗,就連老天爺也彷彿想要滅亡明朝,自崇禎即位以來,更是天災不斷,而且還要面對關外滿清八旗的不斷侵擾。在天災人禍,內外交困的重重打擊下,當時的廣大底層百姓早已到了無立錐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天下百姓其實對腐朽的明朝也早已是痛恨不已的。不然以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也不會有市場,並且迅速蔓延整個北方。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滅亡明朝的,可不是關外的滿清,而恰恰是明朝自己,是對明朝深惡痛絕的那些農民起義軍。

    所以,要說在明朝末年,明朝依舊廣得民心,那是不可能的。但相比於野蠻兇殘的滿清,身為漢族王朝明朝畢竟是“根正苗紅”。

    正所謂有對比,就有優劣,因此在廣大漢族百姓看來,同族的明朝總比滿人的清朝要更加靠譜。再說了,要想推翻滿清統治,恢復漢家天下,總得有個合理的旗號吧。所以,“反清復明”自然就是最合理的旗號,實際上這就和元末紅巾軍起義,把死去近大半個世紀的“大宋”都搬出來的做法是如出一轍的。

    因此,清朝時期的“反清復明”運動,“復明”是假的,“反清”倒是真的。實際上,就是主體民族漢族與滿族統治政權之間的矛盾,而並非真的是前朝復辟勢力。

    其次,“反清復明”運動的實際響應人數並不多,規模和聲勢也沒有我們普遍認為的那麼浩大。

    事實上,現在我們之所以對“反清復明”運動耳熟能詳,主要是受很多文學作品、武俠小說的影響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天地會組織,雖然歷史上也確實存在,但其規模和影響力遠沒有武俠小說描繪的那般強大,遠沒有到威脅清朝統治的地步。

    當然,“反清復明”運動也是有一段高潮時期的,這主要集中在清朝初年。由於滿清入關之初,在南下滅亡南明的過程中,犯下許多血腥的屠城慘案,加上滿清貴族早年的圈地運動和削髮易服的一系列的弊政,極大的激起了廣大漢族百姓的不滿和憎恨。於是,各種反清鬥爭便此起彼伏的爆發。

    到後來,在滿清初步平定天下後,又由於康熙的削藩行動,一下子激起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勢力反叛,史稱“三藩之亂”。起事之初,吳三桂為了爭取漢族百姓的民心,於是再一次把早已死去的明朝搬出來,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反叛朝廷,而這就是反清復明運動在歷史上的最後一段高潮了。

    後來,隨著三藩之亂被鎮壓下去,臺灣的明鄭政權的覆滅,“反清復明”運動基本上就被鎮壓下去了,各地零星的抗清的鬥爭也逐漸轉下低下。而自康熙開始,清朝統治者開始不斷吸收漢族的統治文化,尊奉儒家,並且重用有能力的漢臣治理天下,極大的緩和了滿漢矛盾,開創了著名的康乾盛世。

    而隨著清朝統治基礎的不斷鞏固,“反清復明”運動也就越發的沒有市場……

  • 13 # 沙漠裡的三桅帆船

    反清復明只是口號,有點像在美國黑人要當總統有多難,有多少反對的聲音(比喻如果不恰當,請見諒),真正的老百姓才不關心誰當皇帝,只想別打仗,少繳稅,吃飽喝足。一來清朝作為關外少數民族當了皇帝,引發一直自認這片土地主人翁的人的不滿。二來滿族成為皇族,接管經濟土地等資源,嚴重觸及到了這些人的利益。倒是沒聽說過反宋復唐的,因為中國古代這些世家改朝換代並不會觸動到他們土生土長的大族根基。

  • 14 # 聻零零捌

    一,大明是漢人統治的王朝,而滿清在當時屬於異族,大明當時的民族主義還是很強的

    二,滿清入關後推行的剃髮易服政策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大明很多人的利益

    三,滿清入關後進行的多次屠殺激起了大明人民的反抗意識

    四,部分有心人的推動

  • 15 # 6別無選擇6

    明朝那麼腐朽為啥還有很多人反清復明?針對這個問題

    1、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離現在最近,關於歷史的資料也很全,能夠讓更多的學者進行研究。特別是《明朝那些事》的熱銷,在國內滋生了一大批明粉,研究明朝歷史,熱度超過對任何朝代的研究。

    2、明朝的帝位來歷最正

    元朝時期,屬於異族入侵,將中國人分成了四類人,民族壓迫很大。作為漢人的明朝打敗元朝,建立了漢族王朝。

    3、滿清王朝的統治

    明朝滅亡後,滿清王朝曾經先後進行多次屠殺,民間懷念明王朝的懷柔統治。

    4、明朝皇帝的氣節

    朱棣做皇帝后,定都北京,天子守國門,歷代王朝中,鮮有帝王這麼做。再者,末代皇帝崇禎,就是寧可吊死梅山歪脖樹,也不肯南下。對於崇拜氣節的漢族,人們非常敬佩這種帝王的氣節。

    5、明朝對外敵,從來不妥協

    從太祖朱元璋的北伐、捕魚兒海大捷,到成祖朱棣五徵漠北,明朝硬是把蒙古人打的從元朝變成北元、再變成瓦剌和韃靼。甚至土木堡之變,明軍精銳盡喪,連皇帝都被俘虜,北京岌岌可危,明朝也依舊不妥協、繼續和蒙古人打。

    6、平民社會

    魏晉至隋唐,門閥大族始終把控國柄、壟斷仕途。魏晉的名士風流背後,是廣大寒門子弟幾乎永無出頭之日。而終明朝一世,除軍事領域外,皇親國戚和功勳貴族始終沒有正式參政和治國的資格。

    7、文化繁榮

    明朝統治階級管理最為懷榮,所以文化特別繁榮,誕生了很多大家和作品。中國的四大名著都是在這時候誕生的。此外,永樂大典也是這時候誕生。

    8、文人士大夫的黃金時代

    明朝的言論非常自由,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發言,所以誕生了很多學者。更主要的是,窮人可以透過讀書實現自己的報復,進入統治階層。大明王朝的真正精英,都是普通讀書人中選拔出來的。

    9、全方面領先西方的時代

    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四夷賓服的時代,更是中國最後一個全方位領先西方的時代。

  • 16 # 陳不言

    老陳來回答:

    ”反清復明“伴隨著清軍入關到清朝終結,是漢人對清朝採取對抗及軍事行動的一項重要口號。與明朝是否腐朽無關,每個時期的目的都不一樣!

    1、清朝入關初,“反清復明”是漢人社會最有力的動員口號。

    無論“太子”、“朱三太子”是否真偽,實為民間反清鬥爭的重要象徵。

    “思明裔之一種公名”

    從“皇太子”、“朱三太子”、“牛八”的頻頻現身,再到偽託明裔發起反亂,實際呈現了有清近三百年間,漢人各階層反抗清廷政治壓迫、民族壓迫的一條重要軌跡。

    2.清代民間“反清復明”鬥爭,始終離不開以明室宗裔相號召,兩者是一種相輔相成關係。

    雍正《大義覺迷錄》卷一曾感慨此種現象之披靡遠超前代:

    “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

    胤禛此話,只道出此種現象以本朝為烈,卻未揭明掩藏現象背後的深刻原因。而關鍵原因就在於:清朝作為少數族人所建王朝,其對漢民實施了一系列民族壓迫和歧視政策,尤其清兵南下征服中使用大規模暴力,不能不在漢人各階層留下刻骨銘心的慘痛記憶,並激起他們長久和堅韌的反抗。‘

    這就構成漢人社會“反清復明”訴求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漢人社會根深蒂固的中原王朝“正統觀”,儒家“華夷之辨”思想等,也助推了此一政治訴求的傳播與傳承。

    3.清代民間“反清復明”活動席捲地域廣,持續時間長,由盛而衰,具有階段性特點。

    順治年間,清兵南下,暴力征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反清復明”成為漢人各階層最集中的政治訴求,這一斗爭此起彼伏,如火如荼,明室嗣裔是漢人反抗的重要象徵

    康雍年間,清朝統治秩序建立,經濟繁興,民族矛盾趨於緩和,民間“反清復明”活動漸失動力。偽託明裔現象雖時有發生,但起事規模縮小,影響有限

    乾嘉年間,清朝實現空前“大一統”,滿漢矛盾進一步緩和,但清政權盛極而衰,官貪吏蠹現象明顯滋長,貧富對立衝突也在加劇。這一時期爆發的大規模反亂(如川楚陝白蓮教起事)的基本背景是“官逼民反”

    起事者的基本訴求是反貪官不反皇帝,即使有反官府行為,也缺乏明確反清意識,更遑論專門針對民族壓迫的口號。畢竟,對於底層民眾而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最深的莫過於官府貪黷,民不聊生,而非民族壓迫。

    道鹹以降,清王朝內憂外患紛至沓來,為漢人社會的反清反滿鬥爭重新注入了活力。崛起於廣西山區的太平天國,秉持“反清”、“反滿”雙重目標,在民間反抗史上譜寫了重要篇章。

    “反清”與“反滿”,是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互關聯的口號前者針對國家政權,後者針對統治民族。迄至清末,幾乎所有民間會黨或組織,無論新舊,均揚起“反清”、“反滿”的旗幟。

    與此同時,“反清復明”的口號雖時有顯現,實際影響卻極其有限。隨著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鬥爭的焦點隨之轉移。

    關鍵一點變化是:隨著西方民族觀與民主觀在海內外漢人精英中的傳播,將推翻清朝統治(即所謂“反清”)與重建漢人帝制(具體表現為“復明”)相熔接的傳統訴求明顯落伍,遠不足以發動廣大民眾投身一場大規模戰鬥。

    而當時的革命黨人,無論是章炳麟:

    “改制同族,謂之革命;驅逐異族,謂之光復”

    還是孫中山“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理論,都主張將民族革命與制度變革(推翻帝制實現共和)畢其功於一役。

    光緒三十三年,廣西會黨首領王和順加入同盟會,率眾在欽州起義。他在自述由“反清復明”到接受孫文革命綱領的轉變時說:

    “民族主義雖足以復國,未足以強國,必兼樹國民主義,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根本,掃專制不平之政治,建立民主立憲之政體,行土地國有之制度,使四萬萬人無一不得其所。”

    上述事實說明,近代中國的發展已對社會變革提出更高要求,而“反清復明”的傳統訴求恰恰不包括革新制度的內容。

    這正是其殘餘的一點影響力在清末革命大潮中徹底喪失的主要原因。

  • 17 # 葭明通半瓶歷史

    一個簡單的事實,大明的百姓也罷,大清的百姓也罷,他們並不認為明朝是腐朽的。

    千古以來,每一個朝代都在塑造一個觀念往老百姓腦子中灌輸——皇帝是好皇帝,都是奸臣的錯。

    當然了,除了蒙古人的大元朝,他不屑做這些事情,他都是直來直去的明搶豪奪!

    然後,這些統治者他們成功了,真的把“皇帝都是好皇帝,只是有奸臣”灌輸進老百姓腦子了,神奇吧!

    那麼,大明之所以爛,之所以滅亡,當然是太監們的錯了,是嚴嵩們的錯了,和皇帝沒有關係。

    大明的遺民和大清的百姓可沒有我們現代人的認知水平。

    大清一開始因為“統治水平”有待提高,確實做了很多招人煩惹人恨的事情,縱兵搶掠,放官胡亂的殺人有很多次。

    比如“嘉定三屠和揚州十日”,

    然後,不可忍耐的事情出現了,大清皇帝不僅不把這些殺人放火的官兵辦成“奸臣”殺掉,反而讓他們全部都加官進爵了,孰不可忍也!

    反觀大明皇帝呢,殺了多少“奸臣”呀!從李善長,胡惟庸,嚴嵩,劉瑾,魏忠賢等等,兩相對比,還是大明皇帝好呀!只要發現有“奸臣”欺負老百姓,早晚會抓去殺了,這不是就“好皇帝”,這不就是“明君”嗎?

    如此一來,理解大清老百姓和大明遺民為啥要“反清復明”了吧?

    你生活在那個時代你也會去“反清復明”,也會認為大明的皇帝都不錯,起碼比大清的皇帝好。

    為了找一個“好皇帝”而已,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後來,大清也慢慢學會做“好皇帝”了,“反清復明”反而墮落成了犯罪組織,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不展開。

  • 18 # 左左講故事

    明朝也有一段開明盛世。但到後期,基層腐敗日重,稅賦不斷增加,以致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致使大明江山葬於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之手。然李自成也是兇殘暴劣之人,團隊治理嚴重缺乏經驗。尤其入京後,其下屬燒殺搶掠,強姦民婦,無惡不作。特別是搶奪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誓將報仇。李自成被清軍接連追殺,很快滅亡。然清朝非漢人統治,又把漢人的地位降得很低,這自然引起漢人的強烈不滿,反清復明也就逐漸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潮流。

  • 19 # 商山長河

    大明一朝可謂是豐富多彩,千奇百怪,不論是值得稱頌的歷史功績,還是遺臭萬年為人不齒的都足以大書特書。為什麼明朝滅亡了,還有人反清復明呢?

    充滿光輝榮耀的萬國來朝展示大明繁華強盛,和平友好的鄭和下西洋更有宦官專權,統治腐敗

    首先,縱觀歷史可知,明朝的滅亡與其他王朝滅亡如出一轍,王朝末期的統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等等。反清復明活動主要集中在清初時期,從事反清復明無非三種人,即沒落逃難的明朝貴族子弟,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被壓迫百姓,還有不得不提的平西王吳三桂。讓我們慢慢鋪開歷史的畫卷,一展明末清初的變換風雲。

    談到明朝貴族反清復明活動,朱三太子就是一個典型人物,因為他的存在,以及被冒用,最終成為一面旗幟,足足困擾了兩代清朝統治者。翻閱太多的歷史資料也難以找到真正朱三太子朱慈炤的反清復明活動,而更多的是假借朱三太子之名起事。作為一個覆滅王朝的貴族子弟,不論影響力如何,至少是一面值得利用的政治旗幟,朱三太子的名號頻頻被用,卻幾乎都屢試不爽,能夠集聚數以萬計的百姓反清。

    滿清入主中原,旋即以剃髮留辮之策昭告天下,加之地方急功近利,隨機而來的是多地爆發的人民起義。另有不滿滿人統治,而揭竿起義的百姓。紛紛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當然,回顧歷史明朝不見得有太多可留戀之處,作為漢人統治的王朝,在滿清已經建立的事實面前,時間更近,自然有親切感,更能喚起百姓的共鳴,具有號召力。反清復明自然是最好的政治口號,也是最鮮明的一面旗幟。

    反清復明,還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明末投降滿清而後被封平西王的吳三桂。吳三桂是一個行伍出身的將軍,時代從軍,在那個王朝更迭,歷史的關口,他選擇的滿清。然而,太平盛世他卻擁兵自重,揮戈造反同樣打起反清復明的旗號。可見,他已不再是單純的將軍,而是一個擁兵自重的野心家,夢想成就王霸大業,在野心家心裡反清復明更是一個口號而已。何況此時滿清已立國近半個世紀,天下已定,明朝早已成為過去。

  • 20 # 揚生解史

    在封建社會,人們對皇帝有愚忠的思想,人民以自己是朝廷的子民為榮。如人們自稱為“大明子民”、“大宋子民”等。

    人們普遍有懷舊的心理,就如禍國殃民的董卓死後,大文學家蔡邕竟會懷念他一樣。腐朽的清朝滅亡後,也有很多遺老遺懷念清朝的好,有的人為此甚至一輩子留著長辮子。

    清朝初期:反清復明是為了反壓迫

    清軍入關後,滿族對於漢族保持著相當的戒心,對關內的漢人採取高壓統治政策,頒發了“剃髮易服”等政策,強迫漢人被脫掉漢服而改穿滿人衣冠、強迫漢人髮式改為滿洲髮式。這些措施引起漢人的激烈抵抗,發生了多次喋血慘案。

    為了反抗清統治者的壓迫,漢人秘密成立了反清的民間社團,如天地會等。這些社團以“反清復明”做為社團的目標,反抗清朝的統治。

    清朝中期:反清復明是工作

    清朝中期,社會已趨於穩定。這時“反清復明”只是社團的口號,人們以此來增強社團的凝聚力。天地會此時已轉變為“匡扶正義、除暴安良”的南少林精神,以除暴安良為社團的目標了。

    清朝晚期:反清復明是反封建

    清末政府腐敗無能,面對外國列強的侵入總是割地、賠款求和。因此,反清復明再度引起了熱潮,當時最大的反清復明組織就是洪門。洪門創於明末清初,以朱元璋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洪門是國民黨的成立的源頭,是推翻清朝韃虜的主要力量,洪門對中國國民革命的貢獻,可以把它分為出錢和出力。出力的是國內的會黨盡力最多,出錢的以國外華僑洪門會員最為踴躍。

    推翻清朝後,國民黨認為中國落後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所以反清成功後並不恢復明朝而是建立以漢族為主的中華民國。

    朝鮮也反清復明

    明朝滅亡後,朝鮮仍沿用崇禎年號。朝鮮李朝視清朝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

    李朝孝宗以光復大明天下為己任,曾倡議北伐。為了北伐,孝宗首先採取措施,擴軍備戰。駐漢城的都城御營廳軍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軍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編為騎兵。御營廳增加了大炮攻堅部隊,還計劃將守衛漢城的訓練都監軍增加10000名,御營廳軍增加20000名。由於財政困難,未能實現。

    直到1683年,清朝攻佔臺灣,南明殘存勢力滅亡。朝鮮才中止了其北伐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廁所時,出現4種跡象,十有八九是尿酸高,具體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