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往消逝未來可期

    很多職場人,做起工作來,感覺受到束縛,上下班有時間點,還得打卡,一年忙到頭就掙那點死工資,這時候,就會想著自己做老闆多好,掙得多還沒人管,其實,這種思維是錯誤的。

    大千世界這麼多人在做工作,做同樣工作的人也有很多,為什麼有的人就可以升職加薪,工作出色,有的人就嫌這嫌那,頻繁的換工作,其實是人的思路,想法,每個創業成功的人,都不是簡簡單單就成功的,他們吃的苦更多,遇到的困難更多,承受的壓力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你連早起上班打卡這樣簡單的事情都堅持不了,又怎麼去創業,創業又能成功的了嗎?所以,職場人,沒事別輕易創業。

  • 2 # 安心行走

    認同一半吧。

    我覺得這就話應該這樣說“職場人,創業可以,但別輕易辭職”。

    創業很美好,自己給自己打工,再累再苦想想也值得。但在事業沒有成型之前,抗風險能力是很差的,你看今年的疫情,多少創業公司業務無法開展,但是員工薪水,公司房租還要照樣支出,因此破產的很多。而打工者這個時候就相對舒服點,只要任職的企業沒倒閉,哪怕是降薪也是有收入的,而從我身邊的朋友看,降薪的不多,大部分都正常發工資。

    職場人基本都有一個夢想,就是創業,但是不要把創業狹義化,當今時代創業不是隻有辦一個公司這一條路,現在的各種自媒體,你在上面生產內容,輸出對別人有價值地東西,打造個人ip,這也是創業。用創業的心態去做自媒體,怎麼吸引流量,怎麼留存使用者,怎麼生產有價值的內容,怎麼變現,怎麼維持現金流,每一個自媒體都是一個創業的基地,就看你用什麼心態去經營。

    所以我說,職場人可以創業,但是別輕易辭職。有收入才有創業的底氣,人一旦沒有了收入,很多決策會只看短期,這樣的創業很難成功。在職的時候業餘時間根據自己的愛好搞搞副業,以創業的心態去做,把她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著她慢慢長大,當她能夠產生足夠的回報的時候再去辭職。

  • 3 # 房產分析師付宇軒

    這句話 我非常贊同我自己就是苦逼的創業者。現在的創業環境其實已經不是很友好了。因為整體的經濟環境非常的差。創業的門檻也已經非常的高 除了資金以外 還應該具備非常多的條件。隨著市場的發展各個領域的細分也都很精細對專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當然也不是沒有機會如果自己的專業能力很強可以考慮獨樹一幟的自媒體領域菁池也許還以有機會!但是這樣的創業也僅僅是小打小鬧!

    千萬不要相信什麼網紅!這網紅的背後也是具備強大的團隊在背後策劃支撐!

  • 4 # 瑞小胖育兒有話說

    嗯,現在創業非常不易,如果沒有好的規劃,好的創意,沒有做好萬全準備,不要輕易辭職創業。

    創業初期,一切從零開始,沒有收入沒有進項都是正常的,如果要養家,勢必產生家庭矛盾,給家人帶來痛苦。

    如果家業殷實,可以隨時開始創業。

  • 5 # 小艾老師

    職場人是不能“輕易”去創業的。創業所具備的各種能力,超前的思維方式,統湊管理能力,優質的人脈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抗壓能力和麵對失敗的承受力等。這些能力都是在職場中慢慢鍛煉出來了的,就算具備了也要有心胸,格局,眼光,萬事俱備,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果斷出擊。

  • 6 # 工字不露頭

    你好:

    沒事,輕易。創業可不是這麼草率的![機智]

    當人生有一定積累,經驗積攢到某個程度。調查考研你想的創業的方向,得到家人的支援,做好吃苦和應對各種風險的準備,才能放手去幹!

  • 7 # 一粒兒塵埃

    創業需要深思熟慮。選擇需要評估,城市大小,經濟壓力大小,是你選擇創業必須要考慮的。沒有一定經濟基礎最好不要創業。一旦選擇創業,就要全力以赴。

  • 8 # 我是一隻飛鳥魚

    一:如果你在職場中順風順水,那我勸你還是不要有其他創業的想法,如今社會創業很難,壓力還大,不要陪了工作又丟了錢。

    二:如果你是因為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想自己出去闖一闖,創造自己的事業,那麼我建議你們家庭裡至少要有一個人有穩定的收入前提下再去創業,給自己留條後路。

    三:如果有好的想法了,可以多花點時間去調研市場,去觀察,再決定,畢竟我身邊創業成功的例子很少。

  • 9 # 綜娛大搜查

    首先,我是不認同一輩子打工,沒事別輕易辭職去創業,我是認同的。

    第一:《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講過“現金流四象限理論”,正是因為讀懂了這個理論,我才義無反顧地投奔香港老闆學習創業,學習怎麼做老闆。這個理論按照每個人的財富增長邏輯,把人分為四種:

    E (Employee):領薪階層,就是為別人工作的打工仔。

    S (Self-Employed):自由職業者,或小業主,他們為自己打工。

    B (Business Owner):企業所有者、合夥人,他們創造了一個生意,僱傭別人創造財富。

    I (Investor):投資家,他們投資生意,分享生意的獲利。

    我們每個人參加工作後,都處於這張“現金流四象限圖”中四個象限中的一個,所處的位置由收入的來源決定。僱員位於E象限,收入來源是為他人工作賺取的薪金,毎個月由所在公司的財務部門轉到賬戶上,自由職業者位於S象限,收入來源是自己從客戶那裡收來的錢,企業老闆位於B象限,他們把生意做成了一個能夠良好運轉的商業系統,僱傭別人賺錢,他們的收入來源是企業的利潤,投資者位於I象限,用錢生錢,他們的收入來源是投資收益。

    第二:“流動性”,是指資產變現的容易程度。有些資產流動性好,比如現金、存款、股票、餘額寶……有些資產流動性不好,比如房產、汽車等。資產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一個原因是為應急。房產的流動性是最差的,真遇到了急事需要變現回籠資金,只能降價,降20萬賣不出,降50萬!真賣出去了賣家肯定心疼得不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有了流動性才能隨時抓住機會。房地產開發商愛說一句話:“槍膛裡總要留一顆子彈”,意思是手裡要備足現金,萬一有好機會才能去爭取。好機會不多,而且一閃而逝,一旦因為手頭流動性不夠而錯過了,那可是後悔一輩子的事。

    第三: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到過的“槓鈴式配置資源”,就是一種打造多維複合能力的策略。槓鈴有兩個頭兒,可以相互平衡,哪怕只有一頭兒存在也能保證活下去,這樣的模式就有很強的反脆弱性。樊登老師在做讀書會的初期,就是典型的槓鈴式資源配置。一頭兒做讀書會,一頭兒在大學教書,還會去主持節目。直到讀書會年收入超過五千萬元,各地的讀書會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槓鈴的大頭有了足夠的發展機會和風險承受力後。樊老師才辭掉了學校的那份工作。

    最後的結論:創業之路是一條螺旋式上升之路,在這個時代,只有連續創業才有實現人生最大價值的可能性。

  • 10 # 孤妄言之

    輕易創業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意思是沒有實踐經驗就去貿然創業,我是認同的。

    因為沒有實踐經驗的話,我們在專業性上就和社會人(熟悉市場的人)起跑線相同。而職場人相比社會人欠缺的點就會表現的非常突出。主要表現在對於創業期間要面對的社會上各個方面的挑戰沒有充分的認識。比如,掛一個招牌,城管不讓你掛,你該如何解決,這種時候專業性往往沒有用武之地,而是社會上的潛規則在發生作用。

  • 11 # 創新小課堂

    其實在鼓吹自由職業的今天,創業似乎成為了一個成功人士的標配,你打工賺多少錢,都比不上創業沒賺錢。彷彿打工的錢不是自己的,創業的錢才是自己的一般。

    今天要想講的是,能不能創業,適不適合創業,最主要看你個人,外在條件、時機等只是第二客觀因素。創業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假如你自身功夫不到家,還是不要輕易去創業。

    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吧:

    前段時間,聽舅舅說了一個他朋友,小王的故事。

    小王,36歲,在一家本地國企工作了10多年,是一個小領導。不能說混得有多好,但是也算是中等偏上,每天有錢又有閒。也是舅舅之前最羨慕的人。

    但就在兩年前,小王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說人生需要奮鬥。不想再過朝九晚五的日子,覺得太沒意思。於是讀了幾本打雞血的書,聽了幾個演講之後,終於按捺不住,辭職下海了。小王說:“餐飲賺錢快,我做菜又好吃,投資又不大,做這個肯定賺錢”。

    從此,小王的人生確實有了很多波瀾。以前朝九晚五、週末雙休的生活沒有了。換來的是一天16個小時的工作量,根本不知道是周幾。

    餐廳效益好的時候還好,效益不好的時候,工資發不出來,愁的整天睡不著覺。這樣熬了一段時間,小王的身體素質下降很快,很多時候力不從心。

    剛剛開始的前3個月還好,多少能賺一些錢,比在國企多一點。但是,從第5個月開始,小王的餐廳基本賺不到錢,甚至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為了把餐廳維持下去,他把以前的積蓄全部都拿了出來,進新裝置、發工資,但依然杯水車薪。

    終於,在第6個月他實在支撐不下去了,關閉了開張不到半年的餐廳。沒有收入的他,只好白天打零工,晚上送外賣,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他現在經常說:沒事別想著去創業,尤其是投資餐飲業,風險比P2P還要大多了。

  • 12 # 品度成長營

    “輕易”這個詞用得好!

    沒錯!創業不能草率,職場人士有創業的想法,應該考慮成熟了再去創業!

    當然,不是等條件具備了才去創業,創業是無中生有,從無到有的過程,決定創業了,意味著斷了後路,給自己一個理由,多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創業?這個問題想明白了,再去幹,否則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動機,創業道路很艱辛,動機比條件更重要!

  • 13 # 張白的職場人生

    非常巧,昨天一個同事剛跟我說要離職去一家創業公司。我就用我們昨天聊的,給你一些建議吧:

    做任何事情我們要去衡量投入產出比,任何工作都有個價碼。比如我那同事,打算去的公司給他開價年薪60多萬,比現在要高不少,不包括承諾的股權期權。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2.對自己目前狀況做評估。你的家庭負債有多少?假如失敗,你是否能承受。你的後路在哪裡?一旦出現問題,是不是有退路?

    3.對對方公司或者老闆有評估。我那同事之所以去,是因為他們以前就認識,而且老闆直招,避免了很多中間環節的資訊傳遞問題。他們之間保持交流了接近一年,昨天才下決心去的。

    4.創業專案是否靠譜?我的同事要去做的是新能源充電樁和充電器。正好跟國家前陣子釋出的新基建不謀而合,屬於目前看有前途的專案

    5.反思自己的能力。創業無疑不僅僅九死一生,還是異常艱難。你是否做好艱苦奮鬥的準備?對你自身的能力和核心價值是否有信心?

    6.再一次評估目前公司的狀況。目前公司是不是發展受阻。疫情的影響如果對目前自己公司影響很大,那離開無疑是一種明智的決定。古人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提早預警並採取適合自己的措施,不失為一種妥當的做法。

  • 14 # 愛生活的小q

    不管遇到多大的委屈,不管工作有多大的壓力,不管前途發展有多麼的渺茫,先不要急著輕易提出辭職。在沒有找到確實準確的下一份工作之前,一定不要貿然辭職。積累並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子,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尤其是溝通表達及公開演講的能力。能穩定自己事業的不會是公司,只能是你自己。在空閒之餘能夠再學點東西,提升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 15 # 貳世界

    “職場人,沒事別輕易辭職去創業”這句話我不認同。緣由如下:

    1、“職場人,沒事別輕易辭職去創業”,這句話無形中把人的思維給綁住了,讓人不敢主動去創造自己的事業。什麼叫沒事別去創業,難道創業之前就一定得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2、“職場人,沒事別輕易辭職去創業”,這句話的本意應該是強調創業的不易,創業會面臨很多困難。但是這句話這樣表述會讓人很直白的想到不能去創業,好好的去給別人打工,除非你想不開了,自己找事就去創業。

    3、人的思維一旦給綁住了,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沒那個能力或者沒那個機會,而是我們沒那個層次的思維。

    思維決定一個人的想法,而想法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沒有了行為,就沒有了成功的可能。

    4、我覺得作為職場人,要讓自己隨時保持著一種要自己創業的想法,而不能被人為的因素影響了自己。

    這樣,你才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各種知識,才有更多的動力去從事困難的工作,才能有更多的收穫。就算你最終沒有走出自己創業的那一步,但也會收穫了職業的成功。

  • 16 # 八卦天天見

    很多人積累了一點財富之後,都不滿足於將錢放在銀行,都在打聽怎麼投資,最好是一年能賺一倍那種。

    有沒有這樣的好生意呢?還真有。馬克思曾經說過,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這句話已經過時了,國內這樣的專案比比皆是。

    但是,創業並不美好,九死一生是創業常態,創業3年套現15億拋棄你的神話故事10年能有幾遇?更多的是創業維艱,即使是合法的、利潤翻倍的生意,更多的也是週而復始的失敗。職場人,沒事不要輕易創業。看完以下的小故事,你就會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

    01 36歲,離開國企,創業做餐飲,花光所有積蓄

    前段時間,聽舅舅說了一個他朋友,小王的故事。

    小王,36歲,在一家本地國企工作了10多年,是一個小領導。不能說混得有多好,但是也算是中等偏上,每天有錢又有閒。也是舅舅之前最羨慕的人。

    但就在兩年前,小王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說人生需要奮鬥。不想再過朝九晚五的日子,覺得太沒意思。於是讀了幾本打雞血的書,聽了幾個演講之後,終於按捺不住,辭職下海了。小王說:“餐飲賺錢快,我做菜又好吃,投資又不大,做這個肯定賺錢”。

    從此,小王的人生確實有了很多波瀾。以前朝九晚五、週末雙休的生活沒有了。換來的是一天16個小時的工作量,根本不知道是周幾。

    餐廳效益好的時候還好,效益不好的時候,工資發不出來,愁的整天睡不著覺。這樣熬了一段時間,小王的身體素質下降很快,很多時候力不從心。

    剛剛開始的前3個月還好,多少能賺一些錢,比在國企多一點。但是,從第5個月開始,小王的餐廳基本賺不到錢,甚至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為了把餐廳維持下去,他把以前的積蓄全部都拿了出來,進新裝置、發工資,但依然杯水車薪。

    終於,在第6個月他實在支撐不下去了,關閉了開張不到半年的餐廳。沒有收入的他,只好白天打零工,晚上送外賣,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他現在經常說:沒事別想著去創業,尤其是投資餐飲業,風險比P2P還要大多了。

    02 創業真的沒那麼簡單,風險或許比你想象中的大

    第一,以餐飲創業為例,其整體風險巨大

    不少人創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餐飲業,因為餐飲業的入行門檻相當低,看起來誰都可以幹,而且非常暴利。

    而投身於這一行的創業者,總覺得自己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比如自己有個秘方、能挖來幾個廚師、懂選址、具備豐富的餐飲工作經歷、有特色食材資源等。

    他們認為自己憑這些,就能開好一家餐館了,很快就能做大做強,然後衝出亞洲。真是想太多,餐飲業的確很暴利,餐飲業的平均年利潤,是100%,非常驚人,但是這個錢,不是那麼好賺的。

    普通餐廳,平均回本週期大概是15至18個月左右,如果你和別人說你想開一個新餐廳,預估2年才能回本,讓別人投錢入股,那是沒有人會搭理你的。

    因為在你做投資預估時,一個狂吹牛的階段,都只敢把回本週期吹成24個月,比市場平均值還低,別人要真投了錢,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而海底撈,把回本週期做到了6~12個月,平均值大概是10個月左右。

    哪怕你做不到海底撈那種程度,搞個餐飲業的平均值,15個月左右回本也行,只需要我投資150萬,一個月也可以淨賺10萬,從此過上衣食無憂的資本家生活,狠狠的剝削那些大廚和服務員。

    然而這只是理想狀態,大廚們的工資也不低,就算不開大店,花二三十萬開個小店也是沒問題的,他們自己為啥不會去開店?是他們傻,還是你覺得他們傻?

    一個餐廳,最核心的就是菜品,這些菜品都是廚師做出來的,按理說,廚師應該是餐廳的核心競爭力。很多廚師,其實也是這麼想的,大廚工資本來就高,攢幾十萬輕輕鬆鬆,回老家開個小餐館自己當老闆,多爽。

    不開餐廳的人,永遠不知道開店有多難,絕對不是把菜做好就萬事大吉的。選址、裝修、消防、營銷,每一個門檻都能弄死一批新老闆。

    劉強東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開的就是一家小飯館,最後虧了20多萬,90年代的20多萬。

    第二,管理這道門檻,很多人都過不了

    創業最難的,還是帶團隊,管理之所以能成為一門學問,正是因為他真的很難。

    餐館招募的普通員工,老闆不盯著,完全沒有積極主動性,怎麼偷工減料怎麼來,提高工資、提高分紅、承諾股權,這些手段完全無法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什麼都想要,但是什麼都幹不好。

    開個餐館,冒著賠本的風險,操最多的心,最後一算賬,自己的收入還沒員工的高,這樣的餐館,當然只有倒閉一條路,老闆出去打工賺錢。

    其實能收回本金的餐館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出現了很多“三月死”的飯店,意思就是開張三個月,生意不好,只能關門,至於本錢,當然就打水漂了。

    大家的小區周圍,都一定出現過這種餐廳,你在開業大酬賓的時候光顧一次,過幾個月剛想第二次嚐嚐,發現已經倒閉了。絕大部分人幹餐飲,都死的很慘,新餐館像流水一樣的出現,又像流水一樣的倒閉。

    第三,加盟店也是處處陷阱

    加盟店性質現在大部分都一樣,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奶茶店,以2000年初的時候,奶茶店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業,回本週期曾經短到驚人的3個月。當年開奶茶店,確實是誰開誰賺錢,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

    然而在利潤的驅使下,大量的奶茶店,像韭菜一樣長起來了,奶茶店的回本週期急速攀升,直到讓人無法忍受。

    2017年,是奶茶店盛極而衰的轉折點,這一年,全國奶茶店開了9.6萬家,倒閉7.8萬家,存活率僅僅18.8%。門檻那麼低,那就要問一下了,憑什麼你發財呢?你長的很像王思聰麼?

    直接賣奶茶賺不到錢,怎麼辦呢?

    直接宣傳奶茶創業,宣傳奶茶暴利,當然現在還有什麼“板栗加盟、糕點加盟、菜品加盟、玩具加盟、服裝加盟”等等,無一例外,都是灌輸無腦發財的思想。只需要交幾萬加盟費,就可以獲得總部的一系列扶持,什麼扶持都有,你要啥給啥,反正送佛送到家,總部免費培訓你成為一名加盟店老闆。

    除了房租是你自己交之外,裝修由總部統一負責,當然,錢需要你出,裝置總部統一配備,錢是你出,原材料也要用總部的,錢還是你出。

    開個奶茶店,你賺不賺錢不重要,開業之前,總部就已經把錢給賺飽了。當你開1個月的奶茶店之後,你就會深深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愚昧,貪婪矇蔽了你的眼睛,讓你看不到這個世界的險惡。

    你不想玩了,想退錢,想回去好好上班,當個打工仔。想得美,交出去的錢還想拿回去,門都沒有。

    03 社會上的雞湯很多都是為了錢,別上當

    現在有很多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故意灌輸成功學毒雞湯,誇大創業的成果,隱藏創業的難度,拿成功的個例當成普遍現象,導致無數的人誤入歧途。

    第一,“開一家餐館”正是毒雞湯的重災區

    因為餐飲這個行業,暴利和暴虧同時存在,最容易產生暴富神話和成功很容易的幻覺。但其實開一家餐館的刺激程度,不亞於去澳門賭場。而高風險高收益,其實是個偽命題,高風險未必一定帶來高收益。

    99%以上的餐館,活不過3年以上,所以整個餐飲行業的平均回本週期,才被壓制在了15~18個月以內。

    死亡率這麼高的前提下,只有非常暴利,才會有人敢參與。一個行業如果看起來很暴利,而你又不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它的人,那就請你一定要注意了,裡面一定有陷阱。

    第二,創業是一個註定只有少數人能成功的事情,且不是人人都可以複製

    從《創業暴富的秘訣》到《我的成功不是偶然》,從《你也可以成為商業神話》到《把自己激勵成超人》,甚至,我還看過一本叫《克林頓教我5天成功的秘密》的書——書商們為了賣書,把勵志故事進行簡單歸納,套上一個宏大且精準的標題,讓讀者覺得花幾十塊錢買本書,就可以掌握別人都不知道的成功秘籍,只要你按部就班地照著做,就能成功。

    可惜,你只能借鑑他的經驗,卻無法複製他的成功,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不同的經歷會得到不同的經驗和資源。

    你買了他的書,看到他透過那條路走向了成功,於是,你也想換他那條路去走,但當你踏進去時,卻一腳就摔到了坑裡。

    你從坑裡爬出來,琢磨半天才發現,原來寫書的孫子沒有告訴你:你倆穿的鞋不一樣。而走這條路,需要穿雨靴。

    04 如果你堅持創業,請慎重考慮以下3點建議

    第一,準備好告別風輕雲淡的生活,以及可能會降低標準的生活品質

    很多人並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以為創業就是風光無限,在公司裡揮灑自如,在鏡頭前談笑風生。這都是公司在媒體上公關的形象罷了,當你開始創業的時候,你就基本不可能再朝九晚五,取而代之的是7*24小時線上。

    這種生活品質的降低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健康,還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你的家庭關係,不怎麼著家,焦慮的情緒取代了耐心的對話,這是創業人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第二,無論什麼情況,最多隻用自己積蓄的一半去創業

    因此,除了要給家人準備足夠的存款,以防萬一之外,你所投入的資金最好也用你積蓄的一半。哪怕看起來這個專案再誘人,也不要把身家性命全部砸進去。

    尤其是在創業艱難的時候,絕對不要投入剩下的保命錢,不要認為挺過這關就好了,創業的難關一個接一個,根本沒有盡頭,永遠都有下一關等著你,一旦哪一關你沒熬過去,所有投入就全部打了水漂。

    一旦你的積蓄耗光,你就會想到借貸,想到信用卡,想到抵押房產。如果你這麼做了,那麼後果大機率就是妻離子散。而如果你只用一半的積蓄去創業,那麼哪怕失敗,至少你還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

    第三,無論成敗,都要坦然接受,不要固執更不要偏激

    創業不僅需要付出大量的腦力、心力,還需要付出大量的體力。特別在創業初期,各種問題千頭萬緒,如果沒有好的身體,人很容易累倒。

    而且創業的機會成本也非常巨大。為了創業,很多職場人必須放棄已有的地位、權力和報酬。幾乎一切都得從頭做起,他必須做眾多細小的事情,必須忍受創業初期的艱辛和許多的不確定性。一旦創業失敗,所遭受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如果失敗,千萬不要執迷不悟,再去一條路走到黑,只會越陷越深,最後無法自拔。

    在勵志成功學大行其道的今天,有無數的書號稱能幫你成功,我們可以去閱讀它,但不要偏信某一本書中的某一個觀點,更不要因此就執迷不悟,走上一條偏激的路。

    雞湯只能在文字中幫你構築一個美好世界,但它不能直接幫你成功,你不能把人生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一本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更重要的是,看完書之後,我們依然要身體力行地去做一些事,這些事,你或許會成功,但你更有可能會失敗,這很殘酷,但你得認,只是希望你在認清這個殘酷無情的現實之後,還能夠透過一本書,再去獲得愛上這個世界的勇氣。

    希望大家在創業前稍微清醒一下,做足市場調研,有了充分把握再考慮創業的事情,因為這注定是九死一生的買賣。最多用一半積蓄這個鐵的原則來創業或投資,能在最不利情況出現時,讓你們少損失很多錢,有一個重整旗鼓再出發的機會。

  • 17 # 周宇文泰

    認同!

    職場人VS創業者和以後的企業家,根本就是兩種心態和兩種生活方式。

    哪怕是路邊開一個炸油條的攤子,和職場人也是不一樣的!

    創業者最大的關鍵點是找到“真正的”社會需求的痛點,然後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整合相關資源,最後把產品做出來並賣出去。而且這是一個不斷螺旋上升和迭代的過程,只要踏上創業這條路,要麼從一個成功走向下一個更大的成功,要麼黯然退出,沒有中間狀態!

    職場人則不同,他/她們是在確定的任務和分工情境下做事情,雖然KPI也很扎心,比起創業者面對不確定環境下的風險控制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兼職不可同日而語!

    創業畢竟是“99死1生”的事情,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和能力,還是慎重創業為好!

  • 18 # 醉今宵

    混跡職場是我們大部分人的選擇,有些不安穩的人,總是想要自己幹出一番事業,但是事業是人乾的,但不是人人都能夠幹成的,如今社會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創業的老闆都在感嘆如今的錢太難掙了。可想而知那些身在其中的人有多麼的渴望自己的事業能夠做的風生水起,事實上創業要比打工的累很多。如果我們現在有一份比較穩定的收入,就請您在創業與打工兩者之間還是選擇打工吧,因為創業很累很累。

  • 19 # 東遊記商道

    對創業這個事兒,職場人,也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支援自己三年內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生活不受影響的。

    第二類,沒有足夠資金支援三年零收入生活的。

    對於第一類,如果有衝勁,有想法,有野心,趁年輕趕緊去闖蕩。創業就是高風險的事,但是有經驗和沒有經驗,差的還是很多的。創業是需要學習和鍛鍊的,透過持續的學習、反覆的鍛鍊,可以提升成功率。而且創業,就像游泳,你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否則看再多書,聽再多別人的故事也學不會。創業,需要學習,需要實踐,需要時間。年輕人條件成熟了,去嘗試下是好事。

    對於第二類,建議不要輕易去嘗試創業。如果生活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再去承擔高風險,很容易在決策時衝動或者迫於壓力做出糟糕的決策。在生活和創業的雙重壓力下,很難發揮好。如果自己的資金積累還不夠,可以先從兼職或者自由職業開始嘗試,降低風險的同時也能側面做一些創業積累。

  • 20 # 修車的大廚

    認同,馬雲創業之初也遇到了這樣的答覆,但是,就真的所有人都不去嘗試夢想 嘗試未來的可能了嗎,當然不是 創業是一種很好的經歷,

    成功了,你會用成功經驗走向更好的,更高的未來,

    失敗了,就當是上了一次社會實踐的函授大學課程,

    那這樣思考,會不會覺得創業其實和考大學一樣,只是一段經歷,並不一定有太高的期望,輕鬆一點,往往可能會出現事半功倍奇蹟,

    如果是壓力巨大,有困難會使得自己發揮失常,錯失良機。

    創業的路上很艱辛,很孤獨,祝好每一個懷揣創業夢想的各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後期國力這麼衰弱如何能叫同治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