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衣尋道

    仁,將心比心

    義,堅定不移的信念,可捨生而求,不能退避的責任。

    禮,源自內心的尊重,與人交流的行為規範。

    智,圓融通透的無障智慧。

    信,信己、信人,己信、人信。

  • 2 # 聰明的小竹子

    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上下相親,謂之仁。——《禮記》 愛人利物之謂仁。——《莊子》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義,利也。——《墨子》 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禮記》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孔子 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淮南子》 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春秋》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

  • 3 # 手機使用者59398004671

    用現代的話簡要來說:

    仁,就是要有愛心。

    義,就是要堅持正確的信念。

    禮,就是為人處世要合規矩。

    智,就是要明辨是非。

    信,就是守信用,一諾千金。

  • 4 # 孤獨求樂1968829濟南

    仁就是仁愛,人之間要有愛意,友情。義是合乎正確的道理與思想或行為。禮乃禮儀,人之間該遵守的社會規範道德!遵敬他人,謙虛自已。智是聰明睿智。心眼多!信是誠信,有信用,說到做到。不欺騙人。說話辦事讓人放心!

  • 5 # 夜闌靜

    仁,永無坑人害人之心,當以善小而為之,聚沙成塔!義,再困難也不把自己的痛苦分享給別人朋友親人和陌生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禮,人不求人一般高,做任何正當職業都要保持該有的尊嚴,不卑不亢!智,越是迷茫時越要冷靜下來,永遠理性都要戰勝感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信,無論身處任何境地,哪怕欠債暫時無法償還,都要把自己的責任放在首位,用時間證明自己的信譽無價!

  • 6 # 當下改變超級心理學

    對於仁,義,禮,智,信,我的理解是:

    仁, 仁者無敵。就是仁者的思想沒有對立面。他能包容別人的思想, 尊敬別人的思想和觀點。 能聽見不同的聲音。尊重人人平等,思想自由的理念! 就是孔子提倡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是同而不和!

    義, 義,是大義, 如,大義滅親。忠孝不能兩全的大義。這裡是提倡的大義為國家為人民的大義。 放下個人的小恩小義,江湖義氣。

    禮, 是社會生活交往中的一些禮儀規範,舉止行為!用現代話來說, 你的行為舉止是否能照顧到別人的情緒和感受! 當然。他是有內而外的,一種自然有感而發的真情流露的行為。 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沒有感覺的行為規範。如,當你非常尊敬一個人時,你自然就會從心底流露出對他尊敬的行為舉止來。如你非常孝敬你的父母,你自然會對你的父母非常有禮有節!

    智, 是指一個人是否能由圓融通達的解決事物的能力。

    信, 誠實守信, 言必行,行必果。 是指一個人內外一致,言行一致。說到做到, 知行合一。

  • 7 # 比宇宙更遙遠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其中的每個字,都足夠寫一篇長文。我自認為沒有能力去解釋。

    真想理解,建議提問者好好看一下儒家典籍,用簡短的語言很難闡述清楚其中深奧的含義。

    不要妄想快餐式的回答有什麼營養。

  • 8 # 幸福花開孫曉麗992

    仁,就是要有一顆仁慈寬大的心,用心包容一切。義,就是要講義氣,不過不是江湖義氣,而是 要有一顆正義的心,敢於批評錯誤,指正錯誤。禮,就是要有禮貌,禮多人不怪,要懂禮儀。智,就是要有智慧有理智,有分寸,用智慧指引自己的行動和行為。信,就是要講信用,人無信而不立。要做到言而有信。

  • 9 # 上海觀察室

    相信網上有很多對這五個字的解釋,每個人也都能說上兩句,可是我想說的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這個標準去規範自己,也很少有人用這個標準去規範別人。

    在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不做壞事,盡孝道,講誠信,但你不會見他每天都把這5個字掛在嘴上。

    是的,你理解的再透徹,再深入骨髓,都不能做事之前去評估一下有沒有符合這五個字。

    整體社會環境好了,社會風氣也就好了,但要想真正做到這五個字,估計還得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再說一句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 10 # 問道黃老

    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第一次對各位的回答瀏覽一下,只是很遺憾:大家只限於解字,只限於從傳統認知方面發表一下看法,但這樣就很不完整。

    我也學諸位,來個簡單的。簡單地說這五個字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領域,思想文化專制時期的五常,也就是五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別管《三字經》怎麼說,他只是就五常,給少兒做出的一個簡略的答案,他和《百家姓》《千字文》一樣,都是一種啟蒙教本,這個教本,或者這個教本所說的五常,核心還是圍繞著孔子的思想,就一個字“仁”,這是孔子一切理論的出發點。

    什麼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簡單說,一個字,就是愛。

    此後,孔子的學生的學生的學生,孟子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光說愛,有時候不能表達愛的完整意義,因為在孟子看來,光是說愛,有時候難免限於糾紛,就像撫愛孩子與打罵孩子,都可以說是出於愛,但最易陷入是非爭執的漩渦,好像沒有一個標準。於是孟子提出一個“義”字。

    何謂義?兩相比較後的所謂正確取捨即是。孟子的意思是說,不光有愛,在此基礎上還要有一個正確的選擇與取捨,比如,人人惜命,但當自己的生命與大是大非面前做一選擇的時候,那就只能選擇“是”,選擇大是,也就是選擇大眾認為的“是”的時候,那就才是義。所以有捨生取義之說。因為魚和熊掌的選擇只是出於個人喜好,但是生與義之間的選擇,才是評判是非的最高標準。

    在孟子之前,普遍意義上對於“義”的理解是:什麼義不義的,我心有愛,我愛老婆孩子,我愛父母兄弟,保有生命再說。這符合聖人的說法,即愛。但是孟子發現並詮釋了“義”之後,說的很清楚,愛,也不是沒有比較的,同樣的是愛,有大愛,有小愛,大愛為義,小愛為私。

    後邊的“禮”是為仁、義服務的,禮,就是規章制度;智,是明智的選擇;信,是兌現。這三者,都是為前邊的仁義二者服務的。僅此而已。

    總之,這五者,仁為核心,義為評判標準,禮是規章,是為仁服務的,智、信是個人的基本修為,是董仲舒在吸納道、佛諸家等思想之後,為與統治階層意識形態相一致而增加的一種個人修為,即把“信”作為一種基本的,常規性的東西固定下來,形成仁義禮智信這五者互為一體的道德觀念和評判標準。

    所以,即便是在中國封建社會佔有統治地位的儒家的思想,也是在不斷吸收諸家理念基礎上的不斷吸收、整合與昇華,不然的話,即便是儒家的孔子,若是沒有宋代道學(其實就是理學)的改進弘揚,肯定不會有後期的“至聖先師”之美譽。重要的是,孔子的“仁”、孟子的“義“也就失去存在的社會意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仁義的禮智信,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一句話,中國的傳統文文化,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吸收成長的文化,沒有絕對的仁義禮智信(儒家的),只有相對的理解,即便是道、佛、法、名,一切的一切,都會融入在浩浩中華文化的洪流中,都是華夏文明和華夏思想文化的重要貢獻者,當然包括曾經的顯學墨家,還有兵家、縱橫家、農家、雜家等。

  • 11 # 她咬了你一口

    1、踏入社會應該遵循的

    2、目前很多人不具有的

    3、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

    4、時刻應該捫心自問的

  • 12 # 軒越專營店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 何謂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何謂義?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何謂禮?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何謂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何謂信?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 13 # 枯澤豬豬服裝

    是這樣理解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的。

    仁——仁慈,不管對親人,朋友或是敵人,都要有仁慈之心,對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義——道義,不管那一行,都做到有底線,事分可為之和不可為之。

    禮——道德,思想,行為的文明謂禮。

    智——遇事,接物,能分清輕重,圓滑對待。

    信——守信,一諾千金

    十八子盛哥

    41粉絲 · 53贊

    搜尋

    為人處世口訣

    知行合一什麼意思

    孔子罵人語錄

    儒家思想的危害性

    人品與做人的底線

    儒釋道三句話

  • 14 # 印忠旗

    怎樣理解古人的‘‘仁,義,禮,智,信?

    仁ren仁愛;從造字法來看:從人,表示站立的人,從二表示兩個人,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而孔子推崇的“仁"的定義,克己復禮就是仁。克己就是剋制,約束自己的私心雜念,不適當的言行。復禮的意思就是大家只要能做到克己,我們的言行就會符合禮義,符合自然規則了,這樣就達到仁的境界了!

    義yi 道義;造字法來看,㐅指割,殺,在上面加一點指示符號丶,表示殺得有理,殺得正當。

    義為利,墨子認為,兼相愛,交相利,認為愛人要遠施周邊,尊卑長幼之間互相愛護符合道義。

    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見到應當做的事而不去做,是怯懦的表現。人有了正義感,可以努力達到社會平等的理想,甚至捨生取義。

    禮li 會意字。從示從豊。本義,舉行儀禮,祭神求福。“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這說明古代對禮儀是很講究的。

    儒家認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為規範,便″禮達而分定"。達到孔子所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序,社會就穩定了,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了。

    智zhi :會意兼形聲,從日從知,意為無所不知,意為聰明、智慧。

    智慧不同於聰明,不同於知識,是一種方法論。智慧古人指是一種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做合適的事情的方法。相當於今天哲學上講的,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智慧是正確客觀的決策力、思考力和實踐力。即人的辦事能力。

    信xin, 是會意字。意思是一個人站著說話,要算數,要誠信。信,誠也;信,無欺也!

    孔子對誠信教育也非常重視。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失去了誠信,是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的,更談不上君子了。

    古人對誠信是高度重視的。有些成語可以佐證: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得天下,要先取信於天下。在今天,如果一個人失去誠信,那他成了孤家寡人,什麼事情也辦不成了。

    上面講了古人對仁,義,禮,智,信的看法,這些在今天看來仍然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有志於服務社會的仁人志士,應該認真從老祖宗那裡汲取智慧,獲得正能量。

    不妥之處,望大家斧正。

  • 15 # 任我行182839779

    仁:讓國人做羊、狼來了還說和為貴!義: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禮:辦事禮物當先、讓國家大腐敗!智:讓古人留長辮子、閉關自封、做東亞病夫!信:讓國人迷信幾千、低毀科學發展!總而言之:儒學阻礙中國發展進步、卻被一些狗屁專家、學者讚頌誤國誤民!認為他們肚子裡裝了幾個xy比全世界的人都聰明

  • 16 # 人棄常則妖興

    仁義禮智信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民主自由人權不是,為什麼呢?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基礎,就像一棟樓的地基。民主自由人權像一棟樓,必須在仁義禮智信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的建立,注意:我說的是真正的建立,重點是——真正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大多數人類都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民主自由人權可能真正的建立嗎?絕對不可能。就算建立了也不是真正的建立,而是像皇帝的新裝一樣的假的建立。孟子的人禽之辨講得很清楚,人只有具備仁義禮智信才算是人,一個人如果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那真是禽獸都不如,談何其他。

  • 17 # 遁世迷糊人

    仁:容人。仁厚的本質是求同存異,有差異可以理解,但更希望志同道合、風雨同舟。如果你的存在,就不能容許他人的存在,那麼就算受制於仁無法解決,也不會認同你的存在!爭上一爭未必就不仁,儒不好鬥卻不是讓人不爭的。

    義:存正。其實義還有意義的意思在,不過我的觀點是存正。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就去堅持做為。不因堅持的道義式微就放棄,<<孟子>>認為捨生取義,是一個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我認為是人心中對於世界、對於價值的定義,是源於世界觀、價值觀的一種東西,如果非要冠以一個名詞,它是一種信仰。

    禮:規矩。人可以以私禮害法制,但是不要忘了法本身也是一種規範、一種禮,還是一種強制執行的禮。那麼,以私禮害法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失禮!私禮不應害公義,就想如果一般的法律如果和憲法衝突,依然是以憲法為標準的。以私禮亂公禮,雖說那些人處處表現的很文明、禮貌,但是你不覺得很失禮嗎?你不覺得失了教養嗎?私不害公,禮不亂法才是真正的禮。

    智:存真。不要和我扯智慧啥的!<<道德經>>有言“智慧出、有大偽”。你跟我說智慧就是說有愚蠢,人心真正的智慧就是見到的世界的真實、不存“大偽”。再華麗的言語修飾,如果話不應物就是大偽。在講不得真的時代,說那不是“真”是“直八”,你會覺得自己很聰明嗎?和掩耳盜鈴之輩討論偷盜的智慧,你覺得很得意?人心存真去偽才是真知,因為“智慧出,有大偽”所以才撅智,因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才棄聖。真正的大智者,不談“智慧”,只是“存真”。講真話叫實事求是,做真事叫做務實求實。

    信:踐(鑑)真。我從來不信“空口白牙”,你要取信於我,先接受檢察。你家的貨物質量好不好,廣告說了不算,用了才知道。我看你家不做宣傳,門口卻門庭若市,那麼不用你說我也知道會有好東西。信,雖說是檢驗人言,但是那是世人對於別人信的定義。信,在人心中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你做得事有多少乾貨,參了多少水份。我們看其他人是不是信的定義叫做“鑑真”,鑑定他們有幾分真實。我們自己對於信的培養叫做“踐真”,自己能實踐出多少真實。

  • 18 # 三月樂雨

    你怎麼理解“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的?

    咱是這樣理解的:

    仁:愛人

    義:尚義

    禮:尊禮

    智:愛智

    信:信用

    自知這是現在此時此刻咱的淺層理解,也好記,沒有儒家知識系統專門訓練,不完全符合古人大家們的精深闡述,只是表層會意而已。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是指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妙玉合而為一,陰陽合體。主要是指賈寶玉。

    一個是美玉無瑕,是指林黛玉賈寶玉玉妙玉合體。主要指妙玉。

    若說沒奇緣

    今生偏要遇著他,是指史湘雲和賈寶玉白首雙星相遇。

    下面幾句總括賈寶玉和史湘雲相遇後白頭攜手走過春夏秋冬的無奈與悲涼……以及賈寶玉對四位奇女子的深情回望。

    若說有奇緣

    如何心事終虛話

    一個枉自嗟呀(林黛玉)

    一個空勞牽掛(薛寶釵)

    一個是水中月(妙 玉)

    一個是鏡中花(史湘雲)

    以下兩句主要是賈寶玉在史湘雲逝後,想起過往,不禁悲傷滿懷……也是四位奇女子的深深回望。

    想眼中能有多少珠淚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金風送爽,秋天又引發悲緒。枉凝眉,你再怎麼愁苦悲傷,也是枉然啊!

    《枉凝眉》這支曲,是作者又一次的詠歎調。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妙玉,是金陵十二釵正冊中,和賈寶玉前前後後結緣的四位奇女子。

    縱覽全書,可以再一次體味《枉凝眉》的悽婉聲韻,也可醉魄銷魂。

    一曲《枉凝眉》唱盡了作者和賈寶玉的心事,四位青春好作伴的少女淚盡,賈寶玉的淚水也不盡奪眶,賈寶玉又何嘗不曾還淚……

    《關山月.秦觀懷古》

    晴雯吳雯吳玉峰

    勇補金衣似寫書

    香山詩證富家女

    綴成紅樓付人情

    手撕寶物桃花扇

    石呆子怕要心寒

    魂歸離恨口唸慈

    兩根指甲穿萬魂

    注:晴雯 吳雯

    桃花扇 桃花散

    《關山月.秦觀懷古》

    梅村觀復憶繁華

    鶴舞白沙芍藥花

    鹿樵生唱長生殿

    桃花扇底雪芹藏

    齋壇柔碎蕊萬朵

    脂硯齋傳墨流香

    寶琴仙緣迷津點

    滄海桑田落日圓

    注:《紅樓夢》一芹一脂

    注:緣起祭明(出則既明 緣起既明 出處既明)

  • 19 # 李文彬531

    能具備這五個字於一身的人太少了,可以說恐怕都沒有了!之所以如此,五字驗人生啊!也許所有人都懂這五個字,可誰也不願完全做到。因為……

  • 20 # 南山劉向雄

    仁者愛人,但又不侷限於愛,而是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心中長存惻隱不安,此為仁心,反意是"麻木不仁"。

    義者宜也,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當做則做叫做義不容辭;繁體的義字有獻身的意思,因而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

    "禮之用和為貴",但又不能只是"知和而和"地一味和稀泥,而需要禮來節制人的言行舉止。

    智者,不是專家,而是睿智。這樣才不會被別人的言辭所迷惑,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騙,智者樂水,說的是思維的活躍性。

    信,當然是信用、誠信。但又不能拘泥於對小小信用固執地堅持,像是等人誇讚自己是個言而有信的人一樣,而應當從大義著眼,大義在先。

    個人理解,敬請來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郭松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