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鵬尋歷史

    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有野心,但是到死也沒有替朱允炆清除他是因為兩人之間時父子,是有血緣關係的。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也沒有那麼傻,不可能親自害死自己的兒子的。

    燕王朱棣一直是朱元璋這幾個兒子中能力比較強的一個,所以朱元璋才把他的封地定為了北平,當時的北平經常受到蒙古族參與勢力的干擾,所以朱棣勢必要跟這些餘黨作戰。所以朱元璋對朱棣也是比較放心的。所以這更加鍛鍊了朱棣的軍事作戰能力。

    當時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就已經把當時的朝中的勢力都清理了一遍,他把開國功臣和那些有軍功的人全都清理出去了。可以說他給朱允炆把朝中的道路都鋪平了。根本就不怕當時的政局動盪不安。而且他都把自己的兵權都給了他的兒子們,並不會便宜了外人。在當時他的控制之下中央的權利時遠遠大於地方權力的,所以他並不怕他的兒子們造反。

    而朱棣之所以可以反叛成功是因為朱允炆當時的幫手能力不行,還有朱棣的實力也強朱允炆一大截。當時的朱棣因為封地位置的關係,已經鍛煉出非常高的作戰能力,而朱允炆則是一直養尊處優,沒有實際性的軍事能力。雖然朱元璋在世的時候,經常給藩王敲警鐘,讓他們打消謀反的心理。但是他有幾個兒子潭王被案件牽連最後自焚,以及吳王也因為行為過界被朱元璋趕到雲南了。當時可以說朱允炆的這些幫手自身都保不住,更不說幫朱允炆抵抗朱棣了。

  • 2 # 講故事的福魔康

    朱元璋知道朱棣有野心,所以把它派到燕京做藩王,這是朱元璋聰明的體現。自古以來兄弟,叔侄,父子,甚至母子等爭奪皇位勾心鬥角,明爭暗鬥,大動干戈的屢見不鮮。不能說誰有野心,但是不是皇帝意中人候選人就把他殺了,第一,虎毒不食子,下不了狠手。第二,如果太子掛了,總有一批候選人吧,古代死亡率那麼高。第三,朱元璋可以透過求他更好方式制約這種現象發生(之前他自己這麼認為)……

  • 3 # 婉兮歷史

    朱元璋到底知不知道朱棣的野心,其實朱元璋不是神仙,他應該知道朱棣的能力卻預料不到朱棣會謀反,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想要謀反的話,憑藉朱元璋冷血無情的手段,他一定會剷除朱棣,絕不會留著這個隱患將來給孫子添亂的。

    其實朱棣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皇子,但是太子朱標其實比朱棣更強一些,最起碼佔個嫡子的位置這一點朱棣就永遠也追趕不上,只可惜朱標去世了,但是朱元璋因為疼愛朱標所以就把位置留給了朱允炆,手下大臣也沒有反對的,因為朱允炆是嫡長孫,一個嫡字真的很重要,其次朱元璋覺得打天下用武,治天下用文,朱允炆的骨子裡面沁滿了儒家思想,仁愛正是朱元璋所欣賞的,立朱允炆不僅朱元璋滿意大臣們也都滿意。

    但是朱元璋是窮苦孩子出身,所以對自己的孩子們都很照顧,這些兒子們分了藩王不說,並且後世子孫都不用幹活都由國家供養著,到了明朝末期據說朱元璋的子孫們達八百萬人,這些人每天無所事事就知道圈佔土地奴役百姓不說還需要百姓們納稅供養,最後李自成以及張獻忠農民起義第一件事就是殺了這些只知道吃飯享樂的藩王子孫,朱元璋為兒子著想更為孫子著想。

    所以朱元璋怕朱允炆的江山坐不穩,就把能威脅朱允炆的功臣全部殺掉,朱元璋為朱允炆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並且朱元璋告誡朱允炆千萬不要削藩,朱元璋走了並且走的很安心,其實如果朱允炆不著急削藩朱棣不會謀反,朱允炆削藩就是把這些叔叔廢為庶人,朱棣戎馬倥傯一生落得個這麼個下場朱棣如何甘心,再者如果第一個拿朱棣開刀也許朱棣就直接下馬了,可惜朱允炆拿其他人開刀等到輪到朱棣的時候,朱棣兵馬糧草都準備好了,一場靖難之役就把朱允炆打沒了。

    其實朱元璋不是神仙,再者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朱棣絕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好兒子,要是朱元璋看出來朱棣想要謀反的心,朱棣一定早就被朱元璋收拾了,只能說人算不如天算,有道是成事在人謀事在天,朱元璋盡力了,畢竟朱元璋是人不是神。

  • 4 #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朱元璋是否知道朱棣的野心,這恐怕只有朱元璋本人知曉吧?

    但既然要解決提問,我們不妨從朱元璋知道的前提和朱元璋不知道的前提下,分析一下朱元璋為什麼沒有殺掉朱棣為朱允炆繼位鋪路呢?

    朱元璋知道朱棣的野心。

    朱元璋知道朱棣有野心的情況下,為什麼不殺掉朱棣呢?

    虎毒不食子。更何況太子朱標已死,朱元璋正是悲痛欲絕之際,又怎麼會向自己的兒子開刀呢?朱元璋默許了朱棣的野心。太子朱標實屬窩囊,若不是因為自古都是“立長不立幼”,朱元璋恐怕早已立了其他人為太子。朱元璋征伐四方,最終贏得天下,他認為做帝王就應該能守住天下。皇孫朱允炆既然要稱帝,就應該有能力守住自己的帝位,而不是靠他為剷除隱患。今日可以除去朱棣,可其他皇叔呢,難不成要朱元璋殺光自己的兒子。朱棣確實有能力。朱棣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能力在朱元璋眾多兒子能力之上。朱元璋又怎麼忍心毀掉老朱家的希望呢?朱元璋並不知道朱棣的野心,而朱棣也是被建文帝逼迫。

    朱棣鎮守北方邊境,抵禦蒙古軍入侵,勞苦功高。

    而朱允炆不過是順位繼承父親的帝位,諸王有怨言也不無道理。

    朱允炆擔心帝位不穩,也在情急之下,但朱允炆不懂輕重緩急,一上來就大刀闊斧地削藩。

    他先後對周王、代王、湘王、齊王、岷王下手,甚至導致湘王自殺。

    朱允炆又將朱棣的三個兒子當作人質押扣在南京,雖然在後來,朱允炆放回了叔叔的幾個兒子,但不義之舉昭然若揭。

    此番行徑,逼得朱棣不得不反。朱棣奪走侄子帝位不對,可朱允炆逼迫眾叔叔難道就對了嗎?

    【帝位更迭本就是帝王家事,叔侄相殘,誰又能說得清誰是誰非,且讓諸事消散在歷史長河吧。】

  • 5 # 晴波泡泡

    為什麼要殺掉朱棣?朱元璋的一個根本的國策,就是讓他的這些兒子到全國名城險要去鎮守,以拱衛中央。其中的一些比較有能力的兒子,比如燕王朱棣,就被封在北平,重兵防範蒙古。

  • 6 # 小任談史

    應該說在朱標死之前,朱棣是沒有野心的;在朱標死後,朱棣即使有野心有想法,也會深深的掩藏,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的事就是為了給朱允炆清理障礙!所以朱元璋不會知道朱棣的野心的!

    朱元璋時期封自己的兒子為諸侯王,到各地去鎮守天下,是有軍權的,洪武皇帝覺得外人都不可信,還是自家人能相信!朱棣被封為燕王,燕地在現在的河北北京一帶,臨近山海關,是抵抗北元外族的前沿,可見朱元璋對朱棣有很高的期望,期望他為明朝鎮守邊關!

    在朱標時期,朱棣是不可能有野心的,當時的太子位置太牢固,朱棣沒有一點希望奪位,況且朱標和他的弟弟們關係也都不錯,也都欽服他!可以說朱標死後,朱元璋立皇太孫,讓朱棣等人不服氣,開始有了野心,但不可能讓朱元璋知道,只能藏著!保不齊為了大明的江山廢了一個燕王對朱元璋來說,並不難做到!

    朱棣能力出眾,能帶兵打仗,朱元璋對他也寄予了厚望!曾囑咐他好好跟藍玉等人學習打仗,朱元璋希望朱棣將來能夠成就大將之才,為老朱家的江山保駕護航!後來的永樂盛世證明朱棣確實能力很強!

    朱棣起兵造反的原因一方面不滿朱元璋立孫子,朱標他服氣,可朱允炆沒有寸功於江山!另一方面,朱允炆的削藩引起了他的反心!朱棣對明朝的建立也是功勳卓著,本來就不滿朱允炆的繼位,再加上要削去手中的權利,所以朱棣起了奪取帝位的心思!

  • 7 # 東方鉞

    朱棣何來謀反之心?!漫說朱元璋不知道,連朱棣都不知道自已有謀反之心。是建文帝朱允炆聽信齊泰,黃子澄等憤青官員蠱惑,以消藩為名,迫害長輩,自毀長城。先廢周王,欲牽燕王,湘,代,齊,岷以罪廢。諸王是協助朱元璋奪取江山有功之臣,諸王被廢,皆陷於性命之憂的慌恐之中。朱允炆雖為皇帝,搞骨肉相殘,迫害叔父為不仁不孝,其德已失,非帝王之才。朱元璋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很可能斷送他之手。燕王本雄武過人,看姪兒胡作非為,危及社稷安危,豈能束手待斃,任其宰割?!放馬一搏,成功即能保自已身家性命,又能保朱家江山。失敗也警示朱允炆迫害宗親,骨肉相殘是要出代價,警示後世,以此為戒。天佑大明,燕王靖難成功,使朱明王朝統治中國二百多年,成為領先世界一百多年的強盛王朝。

  • 8 # 二牛歷史觀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從小就在軍營里長大,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大功,明朝建立以後被封為燕王,鎮守北境抗擊北元。

    朱元璋很喜歡朱棣,認為他很像年輕時的自己,但大明的國策是“立長”,嫡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也考慮過立朱棣為太子,但是怕二子秦王三子晉王反對,所以立了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是知道朱棣的野心的,但是虎毒不食子,朱棣一直小心翼翼,沒有謀反的跡象,朱元璋不可能殺掉自己的兒子,否則別的兒子會怎麼想,要知道朱元璋把二十多個兒子全封了藩王,真要亂起來,國家會再次動亂。

    朱元璋為了朱允炆能坐穩皇位也是煞費苦心,開國元勳基本殺完了,留下的湯和也在“靖難之役”之前死了,這致使建文帝前期用人不當,後期無人可用的情況。

    其實自己的侄兒當皇帝,朱棣本身就不服氣,再加上建文帝削藩逼得太緊,他聽從齊泰,黃子澄的意見把幾個勢力小的藩王或囚禁或貶為庶人,朱棣送往京城當質子的三子又給送回來,這怎能不讓朱棣心悸,他只好裝瘋賣傻,暗中積蓄力量,最終發動了“靖難之役”。

    朱棣能在“靖難之役”中取得勝利,主要是建文帝用人不當,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他先是啟用老將耿炳文,後來又用李景泰北伐朱棣,但都戰略部署不當而主力被殲。最後被朱棣打下南京城,而建文帝下落不明。

  • 9 # 宅男看影視

    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有野心,但是到死也沒有替朱允炆清除他是因為兩人之間時父子,是有血緣關係的。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也沒有那麼傻,不可能親自害死自己的兒子的。

    燕王朱棣一直是朱元璋這幾個兒子中能力比較強的一個,所以朱元璋才把他的封地定為了北平,當時的北平經常受到蒙古族參與勢力的干擾,所以朱棣勢必要跟這些餘黨作戰。所以朱元璋對朱棣也是比較放心的。所以這更加鍛鍊了朱棣的軍事作戰能力。

    當時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就已經把當時的朝中的勢力都清理了一遍,他把開國功臣和那些有軍功的人全都清理出去了。可以說他給朱允炆把朝中的道路都鋪平了。根本就不怕當時的政局動盪不安。而且他都把自己的兵權都給了他的兒子們,並不會便宜了外人。在當時他的控制之下中央的權利時遠遠大於地方權力的,所以他並不怕他的兒子們造反。

    而朱棣之所以可以反叛成功是因為朱允炆當時的幫手能力不行,還有朱棣的實力也強朱允炆一大截。當時的朱棣因為封地位置的關係,已經鍛煉出非常高的作戰能力,而朱允炆則是一直養尊處優,沒有實際性的軍事能力。雖然朱元璋在世的時候,經常給藩王敲警鐘,讓他們打消謀反的心理。但是他有幾個兒子潭王被案件牽連最後自焚,以及吳王也因為行為過界被朱元璋趕到雲南了。當時可以說朱允炆的這些幫手自身都保不住,更不說幫朱允炆抵抗朱棣了

  • 10 # 讀史如品茶

    一、虎毒不食子

    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連兇狠的老虎都不會吞吃自己的孩子,更何況人呢!從朱元璋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朱元璋特別重視骨肉血親。他的親侄子朱文正,因為父親朱興隆(朱元璋的大哥)去世早,朱元璋把他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來養,但在洪都保衛戰之後,因為朱元璋沒有封賞自己,朱文正居然跟朱元璋的老對手張士誠勾結,企圖叛變。朱元璋平生最恨被人反叛,朱元璋知道親侄子居然要反叛自己,自然傷心不已,但也僅僅是將朱文正囚禁起來,並沒有殺害朱文正。連自己的侄子都捨不得殺,更不要說是自己的嫡親兒子了!

    二、骨肉重臣,防守邊疆

    朱元璋從社會的最底層走到大明開國之君,非常不容易,使得朱元璋養成了多疑的性格,朱元璋晚年大肆殺戮功臣名宿,就是他多疑的性格造成的。所以,朱元璋對外人的信任都是短暫的,不會長久。但對於自己的兒子就不一樣了,把兵全交給他們去替自己守衛邊疆,朱元璋至少心裡踏實不少。

    三、為確保朱允炆順利執政,朱元璋已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為確保朱允炆順利執政,朱元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殺盡了那些將來可能會威脅到王朝統治功勳元老。但他得為自己的王朝留下一批能征善戰的將軍,確保自己百年後,大明江山安然無恙,其他人他不能信任,只能信任自己的兒子們。哪怕兒子們威脅到皇孫朱允炆皇位的,那也是鍋裡鬥。將來朱允炆若真的沒有能力管理自己的那些叔叔們,被篡奪皇位,那也沒有辦法,這些將來的事也不是朱元璋能考慮的。

  • 11 # 鈿車寶馬

    回到歷史當事人的角度考慮。

    朱元璋應該會懷疑,但也不至於殺了朱棣。畢竟朱棣是親父子,當年一塊征戰沙場,虎毒還不食子,朱元璋沒有那麼傻,不可能害死自己的親兒子的。

    朱元璋死時候基本把一切都設計好了,死時候還給朱允炆留了一個大將,耿炳文。耿炳文的防守能力很強,所以朱元璋才封他為長興候,活到了最後。

    燕王朱棣一直是朱元璋這幾個兒子中能力比較強的一個,所以朱元璋才把他的封地定為北平,讓他離南京越遠越好,當時的北平經常受到蒙古族參與勢力的干擾,所以朱棣勢必要跟這些餘黨作戰。所以朱元璋對朱棣也是比較放心的。

    當時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就已經把當時的朝中的勢力都清理了一遍,把開國功臣和那些有軍功的人全都清理出去,可以說他給朱允炆把朝中的道路都鋪平了。根本就不怕當時的政局動盪不安。而且他都把自己的兵權都給了他的兒子們,並不會便宜外人,在當時他的控制之下中央的權利遠遠大於地方政權,所以他並不怕朱棣造反。

    但是歷史就這麼戲劇化的給朱元璋開了一個大玩笑。

  • 12 # 炒米視角

    朱棣有被逼反的部分因素存在,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謀嫡”的主觀意願的。洪武9年,17歲的朱棣就已經就藩北平了。

    在藩王中,朱棣的能力是相當突出的,最主要的原因實際上也是朱元璋造就的。

    因為洪武后期的北伐,大明北境的安危,加強對大明北方軍隊的影響。這些朱元璋即便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也不放心,這些事情都要交給自己的兒子們來實現。所以為什麼要讓朱棣娶徐達的女兒,而不是讓朱標娶徐達女兒。因為每個兒子身上擔負的任務是不一樣的。

    所以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要求也很高。就藩之前,先上政治課。出去就藩,實際上相當於重新打江山。要謙恭慎行,不能驕躁,飲食穿著要節約,要懂民生艱苦。你們的任務就是去跟掌握軍權的大明良將們去學習打仗,建立功勳,逐步替代這些人,成為大明皇室真正的守護神。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朱元璋

    在這個過程中,朱元璋有沒有考慮到藩王膨脹呢?實際上是考慮到的。

    首先,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度,斷絕了各路藩王“謀嫡”的想法。大明朝是唯一一個明確了皇帝必須嫡長子繼承的朝代;

    其次,依據古制,藩王雖然因為守邊,有一定的兵權。但是論實力,無論如何都無法和中央抗衡的。也就是說按照朱元璋設計的這一套,諸侯發展得可以和中央抗衡,至少夜是幾百年後的事情;

    再次,藩王之間“搞平衡”,然後不斷去敲打,防止某方坐大。而朱標則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和事佬。惡人朱元璋自己去做,把好人留給朱標。但是後來朱標、朱樉、朱棡等人的接連死去,實際上打破了這方面的平衡。使得朱棣凸顯了出來。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幾個藩王中被打壓最厲害的恰恰不是朱棣。

    所以應該說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應該時根本沒有意識朱棣會和朱允炆之間出現如此結局的。

    另外朱元璋一輩子殺過很多人,有與自己為敵的、有自己過命的夥伴、也有無辜的人,但是唯獨沒有殺過姓朱的。

    唯一與朱元璋有間接關係的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

    朱元璋也是用鞭子一頓抽,然後圈禁起來,最終鬱鬱而終。這讓朱元璋也非常愧疚,最終作為補償,在洪武3年(1370年)朱元璋將朱文正8歲的兒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也是朱元璋侄孫輩唯一的藩王。

    魯荒王朱檀乾的那些荒誕事,令人髮指。竟然捕小孩煉仙丹。朱元璋也不過只是殺了他的老婆湯氏,而對朱檀用了髡刑而已,並沒有殺他。頗有點“本來朱檀是該死的,但是因為是朱元璋的兒子,所以以發代首”的意思。

    明朝的皇帝當中,明確有證據殺過姓朱的,只有朱瞻基殺了朱高煦,還有就是崇禎自殺。沒有證據朱棣殺了建文。

  • 13 # 津城沐雨

    朱元璋知道朱棣的野心嗎?為什麼不殺掉他為朱允炆即位鋪路?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

    其一,朱標在時朱棣沒有表露野心

    朱標作為嫡長子,繼承皇位理所當然,而且朱標能力也不弱,治國理政都很不錯。

    所以,朱標在時朱棣並沒有表露野心。

    直到後來朱標先朱元璋去世,太子之位空缺,朱棣才有了當儲君的可能,於是野心漸露。

    朱元璋為了防止藩王出亂,還在《皇明祖訓》中專門對藩王進行約束,希望祖祖孫孫都能自我約束。

    但他卻忽略了一點,人的貪慾是無限的,只要有點可能,誰都想當皇帝。

    其二,朱元璋的親親政策

    朱元璋由農民出身,小時候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日子讓他記憶猶深,他希望自己的子孫都能衣食無憂。

    所以朱元璋眾建藩王,並給他們很大的權利和福利待遇,讓整個大明王朝豢養朱家子孫。

    朱元璋的意念裡,大明王朝就是他朱家自己人的王朝,他認為只有外人威脅江山朝廷,對自己的子孫卻很是信任,這從朱元璋不顧西漢七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的教訓仍然分封藩王可以看出,朱元璋是自私的,對自己的子孫也是放心的。

    所以,即使後來朱棣表露了野心,朱元璋只是對其進行了斥責和約束,而不是狠下決心防患於未然。

    朱元璋沒想到的是,在他死後僅僅四年,朱棣就推翻了朱允炆。

    老朱為了皇孫能順利登上皇位,大肆誅殺功臣,卻沒想到最後還是被自己的兒子顛倒了朝廷,簡直就是對他的諷刺。

  • 14 # 隱者康司馬

    主要是燕王朱棣是個偽裝的高手,朱元璋在世時,他特別的低調,很少與其他王子聯絡。

    明太祖60歲的時候,太子朱標死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皇叔,眼看皇位繼承權落到侄兒手裡,心裡不服氣。

    朱允炆有個伴讀的老師叫黃子澄,看到他整天苦眉愁臉的,心事重重。便問原因,朱允炆說:*現在幾個叔叔手裡都有兵權,將來如何管理*?

    黃子澄便講了一個西漢平定七國之亂的故事,來安慰他。朱允炆是心裡敞亮點了。

    1398年,明太祖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就是明惠帝,歷史上也稱建文帝(建文是年號)。當時京城裡大街小巷謠傳,說藩王們串通一起,要造反。朱允炆聽到民間的探子的彙報,是非常的害怕,就找來黃子澄商量辦法。

    黃子澄把朱允炆的另一個寵信的大臣齊泰找來商量。齊泰認為各個藩王之中,燕王是最有實力的,是兵多將廣,首先把燕王的權力削掉。黃子澄不同意這個意見,他認為燕王早有準備,先拿他開刀,容易發生兵變。於是建文帝決定先從其它幾個藩王下手。

    燕王早就做準備了,暗中招兵買馬,好隨時起兵。為了疑惑建文帝,他又開始演戲了,整天胡說八道,瘋瘋癲癲的。黃子澄等建文帝身邊的人都不相信,他們就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屬都抓起來,又暗中派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去抓燕王,還誘惑燕王府的一部分官員做內應。但是張信是燕王的人,把這個訊息通知了燕王。

    燕王是聰明過人,知道建文帝是法定的皇帝,公開反叛,名聲不好。就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反叛。歷史上稱*靖難之變*(靖難就是平定內亂的意思)。

    這場內亂,打了近4年時間。到了1402年,燕王的軍隊在淮北遇到朝廷派出南軍的低擋,戰鬥非常的激烈。有些將領建議燕王撤兵,燕王堅持必須打到最後。後來,燕王派出小股的精兵把南軍運糧的通道給截斷了,南軍一下就大亂了。燕王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應天城下。

    過了幾天,守衛京城的大將李景隆開啟城門投降。燕王領軍進城,只見皇宮火光沖天。燕王派兵把大火撲滅時,已經燒死不少人。他詢問建文帝的下落,有人報告說。建立帝下令放火燒宮,建立帝和皇后都跳進大火裡自焚了。

    隨後,燕王朱棣即位,這就是明成祖。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

  • 15 # 小睿文史

    朱棣以前並沒有當皇帝的想法,至少在朱標死之前朱棣都沒有想過,因為想了也是白想。朱標生下來就被立為太子,從小接受特殊的教育,而且朱標也很爭氣,各方面表現優秀,是一個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朱棣即便在打仗方面得到朱元璋的認可,但是他非嫡非長,史書記載他是馬皇后所生,但事實應該是他繼位以後篡改了史書,以求名正言順。而且就綜合素質而言,他也比不了朱標,這一點自知之明他還是有的。

    即便朱標死了以後,朱元璋傳位給太孫朱允炆,也是合乎禮法,朱棣可能也就失落一下,並不會表現出有任何委屈和不甘,至少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他不敢輕舉妄動。

    朱元璋死後,毫不意外的將皇位傳給朱允炆,這時候朱棣有反意,但不堅決。反倒是朱允炆的削藩舉措刺激到了朱棣,因為朱允炆對幾個叔叔也是痛下殺手,將朱棣同母弟弟周王廢為庶人,趕到雲南蠻夷之地生活。其他幾位王爺齊王、湘王、代王、珉王都遭受同等待遇,其中湘王被逼自焚而死。

    應該說朱允炆比較絕情,那麼以朱棣的性格不可能坐以待斃,他不想落得其他王爺一樣的下場,所以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

    也可以說建文帝自己引火上身,然後用人不當,經驗不足,最後導致失敗。

    回到問題中來,朱棣有反叛的野心,但是朱元璋不一定看到,即使看到了,他也未必能下得去手殺朱棣。皇帝的兒子哪一個不想繼位,實乃人之常情,朱元璋再狠毒,他可以殺功臣,但絕不會對親兒子下手。

  • 16 # 歷史趣訪談

    兒子朱棣野心篡位?開國皇帝朱元璋放任不管?

    要說朱棣的野心朱元璋知不知道?這個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就明白了。

    第一點,“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這邊分析

    朱元璋什麼人物,自己的兒子什麼性情,老子會不知道?更何況是人中龍鳳的朱元璋,應該可以說,朱元璋對自己的這些孩子都是瞭如指掌的。但是朱元璋有自信,自信自家子孫不會出現篡位亂政的事,這一點從朱元璋仍然使用藩王制度可以看出。藩王作亂的教訓還歷歷在目,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藩王制度的危害。

    那麼,朱元璋對這些兒子就這麼放心嗎?其實,朱元璋也是留有手段的,為防止藩王作亂朱元璋還是下了功夫的。

    其一、嫡長子繼位制度。朱元璋確立這個制度是為什麼,就是為了防止藩王作亂。

    其二,互相牽制。二十多個兒子,二十多個藩王勢力,彼此互相照應又互相牽制。

    其三、分散兵力、平均實力。朱元璋一次性分封了二十多個兒子,在穩固大明江山的同時,讓其不足以威脅中央集權。

    其四、時不時的暗中觀察、打壓,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重點“照顧”的就是自己的這個兒子,燕王朱棣。這說明什麼?說明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什麼能力或者說野心!

    這裡就能看出一些朱元璋這位開國皇帝的思想,就是對外不對內!這是他朱家的家務事,在沒有出現造反弒君這種大問題的情況下,犯了錯誤批評、處罰、教育都行,但是不能殺。外人就另當別論了,對我們家不忠、反抗、不滿,那都是重罪,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藍玉案”,這裡不作過多贅述。其實這也是每個皇帝家中那本難唸的經。

    說到這要提一句,朱棣造不造反,跟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的死有根本關係。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都知道,按正常來說,朱元璋的皇位是要傳給太子朱標的。朱標這個人深得朱元璋器重,能力很強,頗有老子的作風,在朝中也是深得人心。如若不死,必將繼承大統,也不會有後來的燕王朱棣造反篡政。

    第二點,“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鼾睡”,我們從朱允炆這邊分析。

    朱允炆想繼承皇位,本來要等到自己的爺爺和老爹都歸天才行。可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自己的爺爺還沒死,自己的老子朱標卻先一步西去了。這可把我們小炆“高興”壞了,嗯嗯,口誤,是悲傷壞了。而朱元璋是白髮人送了黑髮人,悲傷中就把皇位直接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繼承了皇位,諸藩王雖然心裡不痛快,但也沒做太出格之事。他們不做,不代表別人也會認為他們不會做,這個“別人”就是新皇朱允炆了。朱允炆自認沒有他爺爺朱元璋的本事,所以他自己知道他管不了他這些叔叔們。那麼,既然管不了,也不想自己的皇位有被威脅的可能。那就讓你們沒有能力威脅不就行了。

    所以朱允炆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削藩!但是削藩可不是件簡單的小事,這是會傷及國家筋骨的事,稍微有點差池,就是萬劫不復。你想兵不見血刃的把人家一擼到底,人家會把自己的權利和榮華富貴拱手相讓?可能是朱允炆同志太盲目自信吧,在沒有完全理清利害關係之前就動手了,你都想要人家命了,還不允許別人造反。

    第三點,“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斬草除根”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實踐中的主角燕王朱棣。

    朱棣本身就是胸懷大志,有雄才大略之人,奈何自己不是嫡長子,空有一身才華無法施展。本來,不出意外的話,有他大哥朱標在,皇位這輩子也輪不到他,懾於老子朱元璋的威嚴和“兄弟之間的情誼”他不會造反,這輩子也就在王爺的位子上度過了。

    然而,事情就出現了轉機。他大哥朱標竟然先他老子朱元璋一步西去了,這讓朱棣又看到了一絲希望。可是,希望來的快走得也快,皇位竟然落到了自己的侄兒手裡,這讓朱棣怒不可遏,卻又無可奈何。本來嘛,自己說一不二的老子還在,他說皇位給誰就給誰,還輪不到他說話。更何況這也算合乎“嫡長子繼位”的制度了,自己只能把本事咽在肚子裡,“安安分分”的當自己的王爺了。

    可誰成想,“你不找他的麻煩,人家倒是直接欺負到你頭上來了”。朱允炆不講叔侄之情,激進削藩,要把這些個藩王一擼到底,一點情面不留,這不是直接要人命嗎。既然如此,索性就來個一不做二不休。至此,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動了政變,史稱“靖難之役”,最終打敗了朱允炆的中央軍,成功登上皇位。

    總結:朱元璋不是不知道朱棣有野心,但是他確信有自己為孫兒朱允炆鋪好路,親授孫兒治國平天下之道,朱棣就不會造反。可是,他沒想到的是,孫兒朱允炆太急也太激,也小看了兒子朱棣的野心,間接導致了這一段歷史的發生。

  • 17 # 阿杜談古論今

    答案如下:

    1 雖然當時朱棣是朱元璋兒子當中比較出色的一個,但不是最優秀的。

    2 因為宋、元都是因為政權高度集中造成很多的弊端,直至滅亡,所以朱元璋吸取教訓,分封自己的兒子,給他們兵權土地,再加上這些皇子們也都是有功的。特別是朱棣鎮守邊關一直以來都和蒙元有軍事衝突的,而朱棣的軍事才能朱元璋是認可的,大明的北疆也需要這樣的將領。

    3 朱元璋每次召見,朱棣都是表現很乖的,極力的迎合朱元璋,朱元璋能不喜歡他麼?

    4 朱元璋根本就不相信他的兒子會造反,主要就是朱元璋在世時朱棣就沒有表現出來一絲一毫的篡位之舉,再說他也不敢啊。要不是朱允炆把他斃急了朱棣真不會造反的。

    5 以朱元璋的老辣他絕對會知道有人會篡位,但他失算的一點的就是他不知道會那麼早,並且這個人還是朱棣。但話又說回來就算有人篡位怎麼著還是他老朱家的,還是他朱元璋的後代,這點從他設計藩王的時候他應該會考慮的。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文字純屬原創。

  • 18 # 史一下沒事兒

    自己的親兒子怎麼能說殺就殺?朱元璋再怎麼心狠,那朱棣也是他兒子。

    客觀原因,朱棣不能殺

    朱元璋在晚年的時候,為了給孫子朱允文鋪路,將功臣宿將殺了個精光,邊關重地,為防禦外侮,他只能依靠自己分封的藩王,也就是他的兒子們替他守國門。北地外敵虎視眈眈,在燕王朱棣就藩的燕京:

    他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並曾生擒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朱棣是北方抗敵的重要力量,殺了他,親者痛仇者快,北地無人駐守,對外敵失去威懾力,韃虜豈不是長驅直入?

    所以從政治上考慮,朱棣殺不得。

    主觀情感上,殺朱棣,捨不得

    朱元璋晚年的時候,他的結髮妻子高皇后馬氏,也就是孝慈高皇后生的5個孩子當中,太子朱標、次子朱樉(秦王)、三子朱棢(晉王)先後去世,只剩下四子燕王朱棣和五子周王朱橚(有人說燕王朱棣生母存疑,周王與其一母同胞,生母也存疑),再殺他們,嫡子都要死光了,其餘的兒子們實力又沒有那麼強,留下他,正常情況下,他還可以輔佐嫡孫朱允文坐穩這個皇位。

    哪承想,朱允文對藩王勢大很是忌諱,自己無戰功在身,又年紀輕輕,根基不穩,將燕王為首的各路藩王視為大敵,朱元璋在,尚且能制衡局面,朱元璋一駕崩,他擔心局面失控,於是開始著手削藩的事,又因為朱元璋殺光了功臣宿將,手底下無能臣可用,對削藩操之過急,殺了自己的叔伯,給燕王朱棣造成了強烈的危機感,如此一來,燕王造反,發起“靖難之役”,一路暢通無阻,攻下了應天府,奪了皇位。

    朱元璋殺功臣,本意是怕這些功臣不聽從朱允文派遣,可曾想過如此一來,他孫子朱允文無人可用,朝廷青黃不接?

    朱允文削藩,本意是加強中央集權,可曾想過殺了藩王,自身根基尚淺,手下無能臣干將,外地侵入誰來替他守國門?又曾想過物極必反?

    朱棣稱帝,決定削藩,效果截然相反

    朱棣因為建文帝朱允文削藩的舉措起兵造反,但他自己稱帝后,也認為藩王勢力過大會危及中央政權,也決定削藩。可他的情況與建文帝不同,朱棣重兵在手,實力雄厚,他將眾藩王的封地有的遷到南方,有的藩王貶為庶人,逐漸解除藩王兵權,循序漸進,加強了中央集權。

    又設定了奴兒干都指揮司,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烏弟河、庫頁島等地,並使其直接歸屬於明中央政府。

    削藩效果顯著。

    又營建了北京城和建造紫禁城,重修萬里長城,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

    歷史眾說紛紜,誰又能透過時間的長河,看透這些紛紛擾擾呢?

  • 19 # 仁者厚德載物

    明太祖朱元璋對最高權力的掌控能力在歷代皇帝中絕對是首屈一指,他是中國歷史上殺害功臣最多的開國皇帝,也是唯一敢完全廢除丞相職務與宰相制度的皇帝,朱元璋具備一眼看透人心的能力。而且朱元璋心狠手辣下手果斷,總是能把隱患扼殺在萌芽之中。

    所謂知子莫若父,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四兒子朱棣的野心,朱棣的性格能力最像朱元璋,可以說是朱元璋最優秀的兒子,朱元璋再心狠手辣,他怎麼可能自毀長城,捨得殺死自己最優秀的親生兒子朱棣?

    明朝開國皇太子朱標的英年早逝,對朱元璋來說,選擇皇位接班人就成了一道難題,如果要選“長君”,那麼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晉王朱棡都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生的嫡子,怎麼說也輪不到老四燕王朱棣,按照這種立長的繼承製度來看,如果朱元璋強行立性格能力最像自己的老四朱棣為儲君,那麼將來朱棣面臨的同樣可能是一場皇位的爭奪戰,也許西漢的“七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會在明朝重演,得不償失,因此朱元璋乾脆跳過兒子輩,直接選擇嫡長子朱標的兒子即孫子輩為自己皇位的接班人。

    而且朱標死的時候,朱元璋已經65歲了。朱元璋為了能讓皇太子朱標順利繼位,整整培養了朱標25年,為他扶植了一個龐大的太子黨。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利益集團。

    如果因為皇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就要徹底推翻掉先前他為朱標扶植的太子黨,重新再構建一個新的太子黨,這個工作量,明顯不是已經65歲高齡,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的朱元璋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朱元璋只能在朱標的兒子中選擇,讓自己的嫡孫接朱標的班,繼承皇太子朱標原有的太子黨。這是比較穩定的方案。

    不過皇太子朱標有幾個兒子,並不是只有朱允炆一個兒子。朱元璋在四個太孫當中選擇了朱允炆,也有他的考慮。

    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按明朝“居嫡長者必正儲位”的規定,本來可以作為皇太孫的他於1382年五月初一死去,只活了八歲,比朱標還早死了十年。

    朱標去世的時候,老四朱允熞只有7歲,老五朱允熙只有1歲,年紀太小,因此朱元璋只能在15歲的老二朱允炆與14歲的老三朱允熥之間選擇皇太孫。

    本來老三朱允熥是朱標正妻太子妃常妃生的嫡次子,但朱允熥的運氣不太好,他剛剛出生母親常妃就去世了,年僅23歲,應該是難產而死。

    老三朱允熥的生母常妃死後,老二朱允炆的生母呂氏成為繼太子妃,因此朱允炆也變成了嫡子,與朱允熥平起平坐。

    老二朱允炆更會做人,因此祖父朱元璋更喜歡朱允炆。朱允炆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朱允炆14歲時,父親朱標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這樣持續了兩年,朱元璋朱標父子因此都喜歡孝順懂事的朱允炆。

    正因為朱允炆因為孝順父親朱標得到祖父朱元璋的歡心,公元1392年,在朱標病死以後,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心疼地安慰他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

    當然朱元璋立朱允炆也不僅是因為他聰明孝順,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老三朱允熥的生母常妃是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長女,另一位明朝開國名將藍玉是常妃的親舅舅。

    朱元璋擔心傳位給朱允熥,將來候常、藍兩個開國名將兼外戚集團會尾大不掉,重蹈歷代的外戚權臣干政甚至王莽曹丕楊堅等外戚篡位的覆轍,威脅明朝的天下。

    另外,朱允熥的外祖母即開國名將藍玉的姐姐藍夫人據說因為妒悍,她砍下朱元璋送給常遇春的美女雙手而被朱元璋殺害,開國名將常遇春也因妻子被朱元璋殘殺而鬱鬱而終。朱元璋因此與藍玉、常家、朱允熥都結下了冤仇。

    因此,朱元璋就沒有選擇根正苗紅的原嫡孫朱允熥作為皇太孫。

    相比於老三朱允熥老二朱允炆不存在這個問題。朱允炆的生母呂妃並不是明朝開國名將的家族出身,不太可能威脅明朝的統治。 於是,朱允炆就被朱元璋選中,變成了大明的繼承人。

    朱允炆被冊立為皇太孫以後,朱元璋製造了“藍玉大案”,殺害了藍玉和常升(常遇春兒子),繼而又殺掉了很多與藍玉關係密切的明朝開國功臣。

    藍玉等開國名將都屬於明朝開國皇太子朱標的太子黨。但由於藍玉等太子黨又都跟朱允熥的外戚,為了給了皇太孫朱允炆剷除障礙,朱元璋只能狠心把這些開國名將全殺了。

    朱元璋大興冤獄,給藍玉等開國名將編造了“謀反”的罪名。但眾所周知,藍玉等開國名將死的非常冤,他們只是因為妨礙了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才被朱元璋羅織罪名殺害。

    正因為朱元璋為了讓皇太孫朱允炆順利繼位,大肆屠殺藍玉為首的太子黨及開國名將,客觀上讓老四燕王朱棣漁翁得利,為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清除了很多障礙。 至於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篡奪朱允炆的皇位,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應該是有所預料的。

    但肥水不流外人田,朱元璋明知道朱棣有可能會篡奪孫子朱允炆的皇位,他也不可能對親生兒子朱棣痛下殺手。

    無論朱元璋多麼喜歡孫子朱允炆,但從血緣關係上來說,還是親生兒子朱棣比孫子朱允炆更近,因此朱元璋即使預料到朱棣有可能篡奪朱允炆的皇位,也不可能打壓甚至殺害自己的親生兒子朱棣。

    在朱元璋看來,無論是孫子朱允炆的皇位長治久安,還是兒子朱棣篡奪朱允炆的皇位另起爐灶,都是他朱元璋的後代做皇帝,都是他朱元璋開創的大明王朝。作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都穩賺不賠。

    何況朱元璋把朱棣等兒子們分封到各地做諸侯王,就是為了防禦外敵穩定地方,歸根到底是為了讓大明王朝長治久安,而不是為了鞏固孫子朱允炆的皇位。

    綜上所述,明太祖朱元璋並不特別在意有沒有靖難之役的發生,無論有沒有靖難之役,都是朱元璋的後代在做江山,都是朱元璋開創的大明王朝,至於孫子朱允炆能不能守住皇位,兒子朱棣會不會篡奪皇位,朱元璋並不是特別介意。

    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只是為了確保大明江山不會落到藍玉等外姓人的手中,至於孫子朱允炆兒子朱棣,對朱元璋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他都不會刻意打壓,最終導致靖難之役的發生,因此可以說朱元璋是靖難之役的始作俑者。

    事實證明,朱元璋沒有殺害最像自己的親生兒子朱棣為孫子朱允炆繼位鋪路是正確的,朱棣治國安邦的才能遠遠強於朱允炆,朱棣雖然發動了靖難之役,但並沒有使明朝的國力受到削弱,反而開創了文治武功“遠邁漢唐”的永樂盛世,使明朝的國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這是建文帝朱允炆不可能達到的高度。

  • 20 # 漩渦鳴人yy

    一個是自己的兒子,一個是自己的孫子,你總不可能雙面標準吧!

    我們首先得搞清楚為什麼朱元璋一直堅持把位子傳到朱允炆的手裡,而不是朱棣!

    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這江山來之不易,之所以一直寄希望於朱標以及他的兒子身上,是因為朱元璋的大兒子朱彪一直都是以勤政愛民這樣一個形象出現的,所以朱元璋也寄希望於自己大兒子這一盤能夠給自己未來的江山一個穩定和平的環境去治理好經過近幾十年戰爭創傷荼毒的中原大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朱允炆的年號叫做建文,而朱元璋的年號叫做洪武,兩個人的年號牴觸這麼大,朱允炆那個乖乖孩子怎麼可能會幹出這種事兒的?唯一有可能的是朱元璋臨終之前囑咐他這麼幹,所以他才這麼做的,而注意我呢,性格較為懦弱,做事情的有幾份他父親的影子,所以朱元璋才會一直堅定不移的立朱允炆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因為朱允炆能夠做到他所不能夠做到的事情!

    朱允炆性格懦弱,勤政愛民,有他父親的影子,而朱棣呢則是另外一個極端,這個人早些年就創立了軍工,而且一直鎮守北方,以軍事見長!朱元璋不是沒有考慮過其他的人選,只不過對於朱元璋來說,未來大明王朝肯定是以平穩發展為主,像豬弟這樣的天天喊著搞事搞事的口號的君王,他是絕對不贊成的,所以他不會允許朱棣去繼承位子,因為大明王朝在他眼裡經不起折騰,但事實上後來名稱祖朱棣乾的也不錯,無論是七下西洋修建《永樂大典》還是北上攻打蒙古人都幹得漂亮,這就需要大氣運以及大魄力才能做的出來,而這一點可能是朱元璋一直沒有吧。他考慮到的事情他沒得辦法,朱元璋年紀大了,她的才華和智慧用在農民起義軍那段階段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你也不至於苛求一個人一輩子都英明神武吧,這個是神仙,誰都辦不到。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朱元璋才會選擇朱允炆,而對於朱元璋來講,它並不是討厭朱棣,所以才不讓他繼承皇位,不是說明成祖朱棣的出身有一點點受人猜疑,所以才不穿給他,重要的是國策國策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而因為自己的國策去選擇對自己的孩子下手,這一點朱元璋可下不去手!尤其還要針對馬皇后的兒子下手,這個朱元璋可沒有臉回到地下去見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大兒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復工後,你今年有什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