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號角催人紅旗飄

    這問題讓人驚詫的很,1664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在日本是德川幕府的早期統治時代,長期的和平催進了國內生產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在大名藩鎮的影響下城鎮化初具規模。在江戶、京都、大阪甚至出現了“快遞”行業飛腳!明朝中頁的倭寇浪人海盜大部分被幕府藩主招納!但彈丸島國資源有限在進化整合之後由流寇侵蝕到1882年終於開始了積蓄已久侵華擴張!

  • 2 # 遠處吹來陣風

    原因很簡單,大清不像大明那樣閉關鎖國搞海禁,浙海關對日的貿易非常興旺,雙方的貿易來往頻繁密切,倭寇產生的根源土壤都不存在了,怎麼會和大明那樣倭寇氾濫。

  • 3 # 東江宴翁

    小日本跟萬曆在朝鮮打了一架,豐臣秀吉死了,德川家康政變撤軍,從此閉關鎖國。一八五幾年,被美國給撬開了國門,走上了脫亞入歐的道路。1894年,這回不是倭患了,這回小日本成精了,轉過年來全殲北洋水師。

  • 4 # 如歌人生2166

    明治維新之前,他們忙著被西方列強欺負。

    明治維新之後,他們以整個國家的面目出現,爭奪朝鮮,發動甲午戰爭,繼而割佔中國臺灣。

    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成為倭患,而是將整個國家變成了戰爭機器,妄圖滅亡中國。

  • 5 # 歷史科代表83674412

    倭寇在明朝中期曾騷擾我沿海,後來被戚繼光部隊消滅了。明朝後期日本侵略朝鮮,明朝派了軍隊打贏了日本。但到清朝末年日本侵略中國,中日發生了甲午戰爭,中國以失敗賠款割地而告終。

  • 6 # 亂世英熊1

    和清朝在時間上並存的是日本的德川幕府。

    整個德川幕府統治期間,從外交上,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從內部統治來看,德川幕府設計了一整套政策,大大強化了對國內各蕃大名的統治。

    可以說,德川幕府時期,是日本所有歷史時期集權程度最高,政治經濟最穩定的時期,並不存在產生倭寇的土壤,因此清朝也就談不上遭遇倭患了。

  • 7 # 人間一塵

    怎麼沒有?清朝末期,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日本把臺灣佔領;這不是倭患?而且不只倭惠,鴉片戰爭後,八國聯軍連北京都攻下來了,日本也是其中之一。

    這些都是屈辱的歷史,難道你忘了嗎?

  • 8 # FireBreak

    倭患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倭患在明初年間,基本上都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鬥爭失敗的武士階級走投無路領導的海盜活動。後期在嘉靖年間,原因和前期一樣,足利家的室町幕府要垮臺了,織田信長在和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昭血戰呢,長期的戰爭導致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手工業者失去工作,他們在少部分戰敗的武士帶領下.....幹起了他們祖宗曾經做過的生意,只是不同的是,後期倭亂是日本人和中國海盜合夥做生意。

    到了清朝時日本正好處在一個長期的穩定期,軍事上日本先後經歷了日本戰國時代以及入侵朝鮮戰敗,軍事貴族和精銳骨幹士兵大量減少,國家整體侵略性減弱。政治上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戶幕府,開始了長達260多年的統治,在這段時間裡,日本沒有誕生大規模的海盜的環境。

    所以清朝不受倭患困擾,但是後期清朝被日本一個會心一擊可是比兩次倭亂嚴重的多。。。

  • 9 # 輝0710

    因為當時小日本正在改革,正在養精蓄銳,而清朝那些蠻子還在閉關鎖國,還在留髮不留頭,還在做著天朝上國的春秋大夢,除了康熙收復了臺灣,其他都是在扯淡!

  • 10 # 小瘋瘋34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甲午年的慘烈應該銘記!是啊,兩百年的時間,足夠我們遺忘很多事,但是有些東西,應該被傳承!

  • 11 # 78466230

    明中後期,正好是日本的戰國時期,野武士太多,就竄到明朝沿海找前途了。

    公元1582年,明朝死了改革家張居正,進入萬曆親政時代,而日本死了大魔頭織田信長,進入豐臣秀吉時代。

    至於1644年代明的清朝,日本己進入德川幕府時代,日本的戰亂停了,武士少了,閉關鎖國,自然不會與外界有太多接觸。

  • 12 # 穿越再現彼岸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沒有倭患,那是因為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軍擊潰了豐臣秀吉的日本侵朝軍隊,日本內部為了爭奪幕府的控制權的關原合戰,自己內部消耗過大,自己需要休養生息,西方文明的介入也導致日本進入鎖國時代。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從來沒有放下,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使中國喪失了臺灣等大片領土,屬國朝鮮也完全被日本控制,這恐怕比倭寇要更厲害的多。

    我們分析一下,清朝的前期和中期為什麼沒有倭患。

    江戶幕府(德川幕府)的建立和日本鎖國

    1598年9月18日,剛剛結束侵朝戰爭的豐臣秀吉病逝了。德川家康的勢力迅速擴大,儼然有取代豐臣家族的苗頭。1600年,關原合戰開始,德川家康所代表的的東軍在一天內決出勝負,德川家康取得統治權,1603年建立幕府 ,史稱“德川幕府”或者“江戶幕府”。(德川家康圖)

    由於西方傳教士的滲透,先進的西方技術也開始滲透到日本。1616年,第二代幕府將軍採取禁止傳教措施,農民不得信奉天主教,日本通商只能在長崎和平戶兩地,中國船隻可以通商。1623年,禁止葡萄牙商船進入日本;1633年至1639年,德川幕府連續頒佈五道“鎖國令”

    第一、禁止日本船出海貿易和日本人與海外往來,偷渡者要處以死刑;第二、取締天主教的傳教活動,對潛入日本的傳教士應該予以告發和逮捕,以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第三、對駛抵日本的外國船隻實行嚴密的監視,貿易活動也由幕府進行嚴格的管制。

    也就是說清朝建立前,日本已經開始了鎖國政策,倭寇的根源被斷絕了。直到德川幕府倒臺一直執行鎖國政策,日本明治維新改變了這一切。

    清朝閉關鎖國

    清朝入關後,為了對付臺灣鄭經等,實行了禁海政策。順治和康熙帝時期,清朝和荷蘭、法國、英國、葡萄牙、日本等都建立了貢市貿易,1685年廢除海禁後,貿易逐漸發展起來了,而且中國一直處於貿易得利的一方。(開始鎖國的雍正皇帝)

    雍正元年,雍正帝禁止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並限制了貿易。1757年,乾隆皇帝開始只有廣州一口通商的時代,廈門、寧波等地被禁止通商。

    也就是說,日本開始鎖國後,清朝也開始了鎖國政策。面對的問題主要是傳教和貿易,和日本一樣,都是害怕傳教和先進的技術會導致統治權的喪失,算是不謀而合吧。

    鄭成功在清朝前期的作用

    鄭成功在清朝初年對倭寇的限制應該是非常重要的。鄭成功的軍費主要來源就是沿海的貿易收入,為了達到收取貿易費用,鄭家軍擊敗了荷蘭的軍隊,剿滅了東南沿海的海盜勢力,保護沿海貿易,從而收取貿易船隻的費用,大船2500兩,中船、小船梯級收費。

    以前殘存的倭寇基本被肅清了。(鄭成功雕像)

    明治維新、洋務運動和中日開戰

    1854年,美國同德川幕府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接踵而至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1867年,德川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奉還大政”,幕府倒臺。1868年1月3日,明治維新開始。(倒幕運動圖)

    同時代的清朝被動的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國門也被開啟,清朝開始洋務運動。

    兩個國家幾乎在同時進行近代化的發展,決定勝負的一戰就是: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開始,結果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日本佔領朝鮮,《馬關條約》的簽訂,清朝又把臺灣割讓給日本。

    中日兩國近代化軍隊發展的成果檢驗以日本的全勝而告終。雖然有兩百多年沒有倭寇,日本來了一次大戰就敲響了清朝的喪鐘。

  • 13 # 洞悉觀史

    我們看明朝歷史時經常會聽到兩個字,倭寇。明朝時東南沿海倭寇橫行,威脅到了明朝的安危,後來也湧現出了像戚繼光一樣的大批抗倭英雄。那麼為什麼到了清朝就沒有倭寇了呢?

    我們先看看明朝時倭寇的聚集點,當時的倭寇大多是從日本渡海來到臺灣,以臺灣為根據地,對東南沿海進行侵擾。眾所周知,到了後來鄭成功收復了臺灣,這樣一來聚集在臺灣的日本人也就走了,所以日本人失去了一個可以作為根據地的地方,活動起來也就不方便了。我們看明朝歷史時經常會聽到兩個字,倭寇。明朝時東南沿海倭寇橫行,威脅到了明朝的安危,後來也湧現出了像戚繼光一樣的大批抗倭英雄。那麼為什麼到了清朝就沒有倭寇了呢?

    我們先看看明朝時倭寇的聚集點,當時的倭寇大多是從日本渡海來到臺灣,以臺灣為根據地,對東南沿海進行侵擾。眾所周知,到了後來鄭成功收復了臺灣,這樣一來聚集在臺灣的日本人也就走了,所以日本人失去了一個可以作為根據地的地方,活動起來也就不方便了。

    再者,明朝時,日本後來剛剛實現統一,之前的混亂讓日本呈現出一派糜爛的景象。在這種情況下,對外擴張自然也就成了日本統治者想要讓日本強大的一種戰略。再加上,當時明朝對武將軍權控制很嚴,導致國防衰弱,所以日本選擇了侵擾明朝。

    到了清朝,東方的發展已經落後於西方了,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都忙著學習西方,來強大自己,自然也就顧不上別人了。而且此時的清政府實力遠遠比日本強,就是沿海軍隊,也是很強的,倭寇自然也不敢來犯,就是來了恐怕也會落荒而逃。

    不過清朝雖然沒有了倭寇侵擾,但是清政府最終還是敗給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時,就是這個曾經中國人沒有放在眼裡的小國,打敗了亞洲第一艦隊,北洋艦隊。

    其實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有很強的國防作為保障。

    再者,明朝時,日本後來剛剛實現統一,之前的混亂讓日本呈現出一派糜爛的景象。在這種情況下,對外擴張自然也就成了日本統治者想要讓日本強大的一種戰略。再加上,當時明朝對武將軍權控制很嚴,導致國防衰弱,所以日本選擇了侵擾明朝。

    到了清朝,東方的發展已經落後於西方了,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都忙著學習西方,來強大自己,自然也就顧不上別人了。而且此時的清政府實力遠遠比日本強,就是沿海軍隊,也是很強的,倭寇自然也不敢來犯,就是來了恐怕也會落荒而逃。

  • 14 # 深度工場

    倭寇在明朝猖獗200年,從遼東,山東一直到福建,到處都遭到倭寇的襲擊。導致本來是魚米之鄉的沿海地區,十室九空。比如1561年倭寇進犯寧德,燒殺搶掠。此後,寧德上下300多里,三年不見人蹤,縣城都荒廢了。

    明實錄記載,1555年,67名倭寇從紹興上虞縣登陸,洗劫杭、嚴、徽、寧、太平等地,明軍望風而逃。倭寇一直殺到南京,殺死江寧鎮300多明軍以後,竟然直抵南京安德門。隨後,在秣陵關擊敗上千明軍。

    很快,蘇松巡撫曹邦輔和部下王崇古、董邦政追擊這夥倭寇近200裡,終於把這夥在中國腹地流竄數千裡,80多天,殺傷4000-5000人,攻破2個縣城的倭寇全殲。而為什麼會有倭寇呢?就是明朝長期的閉關鎖國。

    1371年,洪武四年,明朝宣佈海禁政策,朱元璋下令,片板不許入海。1374年,撤銷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寧波)、廣東廣州三處市舶司。明朝海禁長達200年。

    其實一直到1567年,隆慶開關也只開放了一個漳州月港。正因為明朝的海禁政策,才導致倭寇盛行,大批海商,走私商人和沿海失去生機百姓與來自日本的倭寇合流,持續200年襲擊沿海地區,掠奪財物。許多倭寇頭子就是中國人,如王直、徐海、陳東、麻葉等等。

    清朝在1655年為了壓制鄭成功也曾經海禁,閉關鎖國。但是到了,1683年實現統一以後,就放開了,時間只有28年。

    明朝一直禁止與日本貿易,而清朝開放了與日本貿易。從順治五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間,日本外流金額為二百餘萬兩,銀額為三千七百多萬兩,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流入清朝。

    日本戰國時代結束,社會進入到江戶幕府時代。清朝開放海禁,允許本國商人與日本貿易。這也就是清朝沒有倭寇的兩大重要原因。

  • 15 # 火器工坊

    這個原因主要在日本。

    明初和明中期沿海倭寇猖獗,很大的原因是日本國內戰爭頻發。明朝初期日本處於南北朝時期,當時有很多戰敗武士和流離失所的農民無處營生,只能選擇跨海來中國搞事情。明朝中期,日本正好是戰國時期,情況比南北朝時期還要慘得多。

    而在清朝,日本已經進入了相對平和的江戶幕府時代。在此之前,日本已經透過朝鮮戰爭、關原之戰和大阪之戰,消耗了大量的武士和人口,國內經濟矛盾基本平復,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也就不用去幹這種玩命的活來謀生了。

    另外中國方面也有原因,順治時期雖然海禁,但是老百姓天天都忙著躲避戰亂,清軍對東南的監督力度很大,因此除了鄭氏集團,沿海基本上沒啥問題。康熙之後,海關開放時間大於海禁時間,雍正四年,大清又再次開放四個海關,一直到乾隆二十五年,大清又改為對歐洲一口通商,但始終沒有明朝那樣強力度的海禁。

    當然,大清沿海也有不少海盜,但他們最後被招安的被招安,被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消滅的消滅,雖然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但是危害遠不及明代的倭寇。

  • 16 # 大唐戰將秦瓊

    那清朝後期的甲午戰爭算不算倭患?而且甲午戰爭可是正兒八經的日本人。明朝的倭寇大部分都是假倭寇,真倭寇只佔少數。

  • 17 # 小玥歷史

    小玥來回答:

    因為從1615至1854年,德川幕府也實行徹底的閉關鎖國,整體對外政策比較溫和。加之戰國時代結束,沒有了那麼多戰敗失勢,在本土過不下去的底層武士。

    而整個德川幕府時期統治相對穩固,國內很少有大的戰亂,倭寇產生的最大基礎沒有了,而且倭寇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海盜,明鄭降清,臺灣內附後,海盜打不過清軍水師。

  • 18 # 剛日讀史

    倭寇就是那些從日本出發,由海上入侵略中國沿海的海盜。

    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當時稱為倭國),所以被統稱為“倭寇”。其中又分為“真倭”和“假倭”兩種。

    倭寇:

    真倭一般是日本戰國時期。由於封建諸侯互相攻戰,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武士、浪人,有組織的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同時對沿海甚至內陸平民進行搶劫燒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這批人被稱為“真倭”。

    另外還有一些來自中國和朝鮮的海盜,他們學習了真倭搶掠的方式,繼續在東南沿海搶掠,這些人被稱為“假倭”。

    日本諸侯戰爭:

    明朝中後期,正是日本戰國時代。戰爭造成日本大量破產和失業,許多無以為人的日本人為了吃飯,只有當海盜。

    加上日本幕府已無力控制全國政局,諸侯為了獲得財政收入,也組織盜匪掠奪中國,而中國一些唯利是圖的人,看到"聯夷肆劫"有利可圖,成為倭寇幫兇,有的乾脆自己就當起了倭寇。比如汪直、徐海等。

    假倭寇:

    他們夥同倭寇,侵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掠奪大量財物。而明朝這一時期的皇帝們,大多不問政事,吏治腐敗,海防不振。也為倭寇猖獗提供了便利。 在倭寇活動越來越猖狂,嚴重影響到大明的安全情況下,明朝組織軍隊抗倭。

    經過胡宗憲、戚繼光等人的努力,到嘉靖末期,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蕩平。 此時,日本的戰國時代也基本進入尾聲,在日本強勢大名的打壓下,倭寇逐漸被擊潰或被收編。

    胡宗憲、戚繼光:

    1588年,豐臣秀吉頒佈《海賊停止令》,,將半漁民半海賊的人遣散,把專業的水戰人員編入作戰部隊。 所以日本的倭寇也日見式微。

    在參加侵略朝鮮戰爭的日本水軍中,有很多都是倭寇轉業人員。 朝鮮戰爭的失敗,讓日本清醒的認識到和世界海上強國之間還有很大差距,從德川家康時代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才停止。

    這就是一部倭寇史,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從古到今,都是欺軟怕硬的角色,只要我們硬起來,把他們打服了,他們也就老實了。

    所以,被中國人打服打慫了的日本人,再也不敢到中國來搶劫騷擾,直到他們透過明治維新強大起來,中國落後了,才又想用武力征服中國。

    不過歷史告訴我們,小日本就是一坨屎,別看開始蹦得歡,最後還是全玩完。

  • 19 # 樂釋經典

    明朝為什麼有倭患?因為明朝錯誤的國策,那就是閉關鎖國禁止國際貿易,雖然朱棣時有所緩解但還是很嚴格的進行所謂的“堪核”貿易,就是每年日本透過進貢的方式再討回大量回賜品,這樣的貿易顯然不是自由貿易所不能比擬的,日本從古至今都是個資源貧瘠的國家,需要進口很多生活必需品,而恰恰明朝實行了閉關鎖國的國策,而想要獲得這些物質就得走私,這樣的話就產生了大量的中日無業遊民對抗國策(大明朝的國策)為了混口飯吃而鋌而走險的加入到這個行列,其實明朝有很多官員看到了這個國策的弊端建議開放海禁開放自由貿易,但明朝政府愚蠢的認為這是祖宗承法不可改變(明朝滅亡和明朝這些祖宗的祖訓有很大的關係),完全沒有政治智慧,一味強調祖法不知與時俱進,不知道咋現在咋還有還有這麼多的明粉呢?難道他們都是榆木腦袋?(明朝的另一個敵人蒙古幾乎也是這個情況,最後到被他取代的清朝都是這個情況)

    清朝沒有倭患是因為清朝沒有犯明朝愚蠢的政策允許中日貿易,加之日本從豐臣秀吉時就出臺了禁止海賊(海盜)的法令,所以才沒有倭患的。!

  • 20 # 苦海度人常做舟

    歷史原因,封關禁海,被迫走私,為啥民國時受日本欺負時,全國抵制日貨,說明歷朝歷代日本向中國進行貿易是重要的生存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持跑步一個月,為什麼體重會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