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葉白蓮花

    南無阿彌陀佛好,阿彌陀佛化身善導大師說:世間虛假,唯佛獨真。敬請常念,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改變,今生今世回極樂世界成佛。

  • 2 # 妙華嚴

    阿彌陀佛!如若了知世出世間一切理事萬法同為虛幻,心不妄動即清淨覺。清淨覺性一塵不染一念不著當體空空寂寂原本離一切幻,再起心動念行方便之法求是覺性為顛倒覺知成識心幻海,作繭自縛。幻觀一切念起念沒無有實法稱為虛幻,更無實法稱為實有。幻本不有皆妄識作用。離幻靈知過去無始、未來無蹤、現在不住。本來現成原本如此,不從修~得,不從迷~失。一念當下本圓成,知幻是幻絕凡情,從此常行無為路。說不中,太艱澀太深奧弄不懂。那麼六根一時攝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當下,此一時不做幻心本無幻事。南無阿彌陀佛,念念清淨即覺性光明。南無阿彌陀佛,淨唸佛名妄塵不生,至此清清寂寂無古來今,更無一事名覺離方便。所謂圓覺經雲:“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不了知不辨真實。”

    圖文:常傳和尚

  • 3 # 踩到屎了

    比如說你從夢中醒來,當下就是覺醒――哦,剛才是夢啊!這種覺醒是不需要任何方法的,因為你已經醒了嘛!醒了以後就不需要種種方法了,那些方法之前都是用來幫助我們醒來的,現在已經醒了,之前的“種種方便”都不再需要了!這就是“知幻即離,不作方便”。

    第二句“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意思是說,你醒過來的時候知道剛才是在做夢,此刻當下你是“離幻”的狀態,離幻和覺醒是同時的,不分先後。

    這是《圓覺經》裡用來描述證悟者的狀態的一句名言!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 4 # 虛空64501936

    離幻即覺,不作方便。知幻即離,亦無漸次。此四句出自(圓覺經)。是大乘佛法中了義的圓頓大法。

    離幻即覺:諸相是幻,諸法是幻,知道一切皆是虛妄和幻相,遠離諸幻,即是覺悟。

    不作方便:無需用方便法來求證諸幻是否如幻。

    知幻即離:知道了一切如幻,立刻馬上遠離諸幻。

    亦無漸次:快刀斬亂麻,與諸幻一刀兩斷。知幻即離,亦名頓覺,立刻馬上覺悟。如暗室開燈驅暗,瞬間光明。

  • 5 # 昔時人

    這是《圓覺經》中的句子。這個非常簡單。舉例說下,一看即可懂。

    比如光線昏暗,你在路上看到一條大蛇?,於是心生恐懼。這時過來一路人,告訴你,那是繩子,你半信半疑又小心翼翼的過去看了看,果然就是一繩子。那【蛇】從來不曾真實存在過,它只是你的一個幻覺。你知道了是【繩子】的剎那,那"蛇"呢?根本沒有,就是【覺】,就是明白了真相。而這明白真相即【覺】,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方法手段(方便)。

    你既然知道那是【幻覺】,這個【知道】的剎那,必定不為幻覺左右,這就是【知幻即離】,這裡也不是一點一點的才知道那是【幻】,見幻是幻的剎那,就已經離此幻了。所以言【並無漸次】。

  • 6 # 了一45

    你有過近視眼晚間看車燈的生活體驗嗎?摘下眼鏡,看到的車燈是一個虛幻的大圓盤,戴上眼鏡,虛幻的大圓盤就恢復本相—— 一個實心的車燈。你看成大圓盤的時候,其實它就是那個實心的車燈,只是因為摘下眼鏡,眼睛成了病眼(近視眼)才把原本實心的車燈看扭曲了。戴上眼鏡,視覺正常了,就看見了車燈的本來面目。我們迷位的眾生因為識心分別都處在類似近視眼看車燈的境裡,所以把本真給扭曲了。雖然扭曲了,它原本就是真,只是因為處在迷情中見不到真而已。虛幻的圓盤燈與實心的車燈是一,不是兩個車燈啊。所以離幻即覺,不假方便。也可以說成相本妄(幻),你破它幹什麼;自性(如來藏)本真一直在那兒起著作用,你找它幹什麼!不假方便。知幻自然就離了,離幻自然就真了!“歇即菩提!”

  • 7 # 國學解碼

    “離幻即覺,不作方便。知幻即離,亦無漸次。”這是果地覺者從生命自性流出來的語句,出於《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經中用十二大菩薩表法,分為三組,每一組都是不同的修法,適應不同修學者的根器。

    稍微糾正一下,題中說“離幻既覺,不作方便。知幻既離,亦無漸次。”不知出於何處?圓覺經說的是即覺、即離,而此中用的是既覺、既離。即與既,形貌相像,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更於義理不通。或是筆下之誤。用心如是,可謂不覺!還以圓覺說的為準。

    具體來說,這一十六字,是佛對第二個出場的普賢菩薩的開示法要,第一位當機眾是文殊師利菩薩,第三位是普眼菩薩,第四位是金剛藏菩薩。這前四位菩薩是一組,在圓覺經來講,是最高階的修法,屬於頓教。

    離幻既覺,不作方便。從文字上來看,覺是相對於幻的方便之說,這個覺實際還是幻,日常生活中會講幻覺,挺形像的。有個覺悟可得,依然是幻化境界,不存在離開幻境之外有一個覺的境界。在遠離幻化虛妄的當下即覺。

    說有個覺境,亦是方便修學,以幻修幻。譬如清水清澈透明無比,映現萬物,混進了泥沙,便變得混濁錯暗,不能照現。然清水仍在。去除泥沙,清水立現。 不是在泥沙之外有什麼清水,清水與泥沙共為一體。

    清水也是相對於染汙而說,泥沙染汙去盡,就是清水本來的樣子,也無所謂清水不清水。如同覺悟,真覺是超越了幻化覺悟的對立。

    “知幻即離,亦無漸次。”這個知,不同於我們現在知識的知,更非大腦識性推測所知, 這當中不但正解,還含實踐正行。用智慧的智,更不容易生出歧義。“知幻即離”這是普賢境界,離不開以文殊智慧為前提,根本智慧不開,心量不廣還見不到普賢。如《華嚴經》普賢菩薩就坐佛的邊上,普眼菩薩遍尋不得。

    文殊、普賢智行,常為一對,若上根利者,前兩位就悟道了,覺悟就在當下,就在當下的生活兌現,打破了時空隔礙,不在他方他處,更不在死後往生他國停留一下。如同現代高鐵直達目的地,不用轉站,更不用換車。如果不能相契,退而其次,下面的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又給出具體的修法。慢就慢一點吧,能上道,總值稱讚。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當下即是,無須方便。面對同一境況,凡聖差別在哪,就是聖人所見皆是實相,凡人所見皆為幻像。“離幻即覺,不作方便。知幻即離,亦無漸次。” 到得此處,超越了漸次,理事雙亡,所現一切萬法泯相即性,皆是真如。耽染中道,猶還有偏,當晉升圓融,發起隨緣廣大利生妙用!生命中自然啟發,無功用智,我等凡人不及,不作無端猜想了。

  • 8 # 范蠡天使王永哲

    大概這是修煉大道的玄語吧,意思大概是說:在修煉過程中會產生神奇的影像表現,只有用自然的無我心態去對待,不受虛幻的現像讓自己發狂,這就是覺悟,是智慧。如果沉醉在幻覺中,出不來,所唯的修道再不會提高進步了。只有用智慧的覺悟去消除幻影幻覺,才會更上一層樓。達到成功的境界。

  • 9 # 萬物一心萬法一念

    你向宇宙虛空看.無窮大.在你沒看之前.這個無窮大的虛空即是覺.心生於無所住處.我們世界一切物質達至微觀世界一定的尺度.量子那個尺度.一切基本粒子皆是球形波.也是被投影.如:月亮倒映於水中.月影!稱為幻.

  • 10 # 應無住生心

    知與覺本是同時!無覺的知是無知;知不是意識的知,是覺知!即覺知也即覺悟,即開悟!覺悟之人還需要藉助手段、還需要層級來斷煩惱嗎?大乘了義究竟就是佛讓上根之人頓悟,講諸法真相,直指事實本質,感恩本師釋迦摩尼佛!

  • 11 # 踏雪尋梅128687999

    身,心,塵界本是生滅法,如夢似幻起起滅滅,不能常住,若汝發心修行,入一真心界,當觀這萬法起滅,而不生喜惡之心,既不生心,則諸幻法得離,幻法漸滅,而真心覺性顯現,可入道。此法不用方便法,也無漸次第,可直入道真心

  • 12 # 空秋

    看了前面人的回答,都是依書解義,沒有一個真正明白人,讓人心急。如果想開悟只需要看第一句離幻即覺就是了,隨時隨地保持清醒,工作時,休息時,只要有空,思維迴轉當下就是,不要緊迫自己,放鬆精神,把這件事當成長期的生活習慣,機緣到時突的一下,心中豁然開朗,迷霧頓開,回頭再看這些心中瞭然,也就知道該如何修行,當然,要想出成就還需要時間慢慢來,就像禪宗祖師所說只求本,不愁末。

  • 13 # 建章君

    此句經文出自《圓覺經》,解釋什麼是覺悟、覺醒。佛是大覺者,所有的佛都是因為徹底的覺悟而成佛的。

    那麼,什麼是覺悟呢?覺悟是什麼呢?

    其實遠離幻妄之想就是覺悟,一旦切實、完全、頓時離開了虛幻妄想就等於是覺悟,這其中完全不需要透過造作什麼方便來實現。這裡的“方便”就是工具的意思。也就是說只要一看清真實,放下妄想,就立刻是脫胎換骨的覺悟了,就等於打敗了無明。這當中,其實根本沒有阻隔,不需要再去尋找作為中介的方便、工具或橋樑,因為好比被一層紗所矇住,只要去勇敢揭開就立刻到達真相而覺悟了。

    那究竟怎樣才能遠離妄想呢?其實只要一旦真正察覺到妄想,就等於是即刻就離開了妄想,這中間也是不要有任何漸次,任何過程的。

    也就是說,其實只要我們認識了我們內心中的無明,我們也就能夠當下即遠離無明而走向覺悟!

  • 14 # 張19831105

    這句法語還真沒那麼簡單!不要輕易看!你真能“知幻”嗎?又何談“離幻”!?佛說:一切相皆是幻相。離開一切相還有什麼?若還有亦是相!有相。若無亦是相!無相。故無幻可離,無真可求。真妄一如!應“眾生心所知量”而顯真、妄!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何意?知見者,如來藏之妙性!亦是三界六道一切法相!亦是“我所觀”,若觀而不捨立知即成無明業障,成此道眾生!無見者,止!觀而不立!應而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止、觀雙運遍修三界六道一切法相,不著不捨!成佛無二路,止、觀互轉,轉識成智,此為禪!再看“知幻”者,知見也!若立知,亦是幻,無明!應“離”,知,能知之性,幻,所知之相!能、所雙亡!是為止!無心地!小乘之涅槃!非究竟法!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自心不可歸自心,只可明之!自契之!眾生本有,只是日用而不知!佛與眾生僅迷,悟而已!知了如何?悟了同未悟,不過“原來如此”!悟後如何?理可頓悟!事亦漸修!如何修?止、觀而已!修亦無修!應無所住而已!其心自生!佛也!覺也!

  • 15 # 如來藏4

    用《楞嚴經》來講更能明白了義: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我們的這個心向外攀緣,方便把它說為是能緣,向六塵境界攀緣,六塵境界方便說為所緣,能緣 去攀緣 所緣,心出流,向外攀緣,心在取相啊,心為什麼會取相啊?認為眼前的一切有形有相是真實存在的,並不知道有形有相當下就是空啊!有形有相是妄相啊,所以心取相屬於自己的妄想。心和外面的相都是自己啊,叫自心取自心。我們平時的時候把自己的錢財供養給三寶,這就叫自心取自心。再比如你的錢被別人騙走了,這也叫自心取自心。在這個法界當中就是一個心,沒有別的東西。吃飯也叫自心取自心,飯也是你自己。你站在大地上,也叫自心取自心,大地就是你自己。你呼吸也叫自心取自心,空氣也是你。頭頂的籃天,腳踩的大地,沒有一樣不是你自己。‘非幻成幻法’就是講迷惑顛倒啊!來形容我們是怎麼樣迷惑顛倒,本來我們是非常自在的,我們可以現成一切的萬法,也可以隨緣變化成諸佛菩薩,也可以呢自在變現為天人吶,變現為大地呀,天人鬼畜樹木花草,我們隨便變現。變現出的這些東西,都是自己啊!一切法都是我們自己。因為這一切法都是我們自己,這就是實相法,叫‘非幻’。你明白這個道理就叫非幻。但是由於我們迷惑顛倒啊,他不認識眼前的這一切,都是我自己,於是呢 把我當成我,把你呢當成別人,把山河大地都當成了別人 於我無關,這就變成了‘幻法’了。也就是認己為物,本來都是自己,但是他不知道是自己,他把自己當成別人,認己為物,迷惑顛到,這叫‘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 ‘不取’就是不打妄想,不分別,不執著,不造作的意思,從根本上來解決。因為意業就是心嗎!‘無非幻’非幻就是真的意思。在這句經文當中如果你不取的話,你不打妄想不執著的話,那麼連這個真佛也不應該有(這裡是方便說),這裡的‘無非幻’是指連真佛都沒有(特指像現在的釋迦牟尼佛 觀世音菩薩,這些方便佛沒有這種佛,這是方便說)其實在沒有的當下,萬法是不是都是佛呀!萬法都是我們自己啊!‘非幻尚不生’連真佛真菩薩都沒有,叫‘非幻尚不生’。

    【幻法雲何立?是名妙蓮華。】 哪裡還有天人鬼畜?山河大地,樹木花草呢?這些幻法雲何立啊?都可以沒有啊!都可以不顯現,那麼大家想一想,我們當下是不是就得大自在啊!你的這顆心於天地萬法同在,自在無礙,妙用無窮。‘是名妙蓮華’《楞嚴經》就是一朵妙蓮華,《楞嚴經》是詳細的解釋《法華經》,《法華經》是從正面來講,是對《楞嚴經》的高度概括。而《楞嚴經》呢是深入淺出的,帶有推理的過程把《法華經》詳細地講解出來。‘’蓮華‘’是來表法的,只有蓮花開花的時候,蓮子當下現前,是表花果同時,華開蓮現。帶果行因,因當下就是果。即因即果,是來表這個圓頓大法。

  • 16 # 瓜蛙1

    此為《圓覺經》最著名的一句話,翻譯成白話文的大意是:離開了幻相就覺悟了,不用去尋找離開幻相的方法路徑,因為任何方法路徑也是幻相。知曉了是幻相你就立刻離開,也沒有什麼前行啊丶次第啊丶頓漸之分別。因為這些分別也會成為你解脫事理障礙的幻相。正如經文所言:菩薩與眾生皆是幻相。身心俱為幻垢。

  • 17 # 若谷143937690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是世尊在《圓覺經》中的原文!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自心幻化的,不要執著它,遠離它,沒有其他的什麼方便法門;遠離幻化境界就是覺悟的境界了,沒有什麼修行次第的。

  • 18 # 釋聞安

    《圓覺經》原文是,離幻即覺,不作方便。知幻即離,亦無漸次。我們不能把“即”改為“既”,即覺,即離,當下之觀,不可思議而知。該經以頓教為主,含攝漸修。離幻即覺,不作方便,是一個頓觀;知幻即離,亦無漸次,是另一個頓觀。頓觀是不能解釋的,唯有以心印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此才有六祖不識字,一聞經文,即觀即知。解釋理解,凡情識見,正是無明。了義經文難懂,或以為文言文難懂,或以為佛學知識不夠,於是廣學博文,邏輯推理而知,學的人熱情高,講的人投其所好,門庭若市,佛說:未法時代,邪師說法,多如牛毛。

  • 19 # 時空佈局

    字面意思是說,離開幻相便是正等正覺,不用到處追求方便法門。只是芸芸眾生由於執著而不知道自己的佛性,就像不知道所見所聞所思,色聲香味觸法,和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因緣和合如夢幻泡影。不知,則生疑,生疑則情起,情起則欲濃,欲濃則執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無所住而生其心!佛即使空,佛即非空,佛本如來!你看到的這些皆是虛妄,參此時之心

  • 20 # 道閒

    有事沒事,都是“南無阿彌陀佛”,人家讚歎我們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人家鄙視我們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始終他的心中只有“南無阿彌陀佛”,除了“南無阿彌陀佛”,其他都置之度外了,這個就是“無諍唸佛”,也就是真正的“老實唸佛”。

    ——慧淨上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齊達內大羅這樣的大滿貫球星不是球王,而梅西需要一個世界盃冠軍就是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