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教育那點兒事

    第六感 觀教育:不只是可憐,簡直就是可悲。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中學,學校沒有音樂老師,也沒有美術老師,書法課、計算機課也沒人上。課程表上只安排了中招考試的哪幾門功課,有的學校地理、生物課每週只開一節。語數英每週都十節以上,有的學科一天要上3節課。老師嫌課多,學生更是厭煩至極,學習沒興趣,更談不上效率如何。結果課時多的學科成績並不優秀。班裡偶爾放一首歌,學生興奮的不得了,上一節體育課都不願意回教室。要是一節體育課不上,學生啥也幹不進去,吵著鬧著抽時間補出來。沒有專業老師,音樂、美術等學科無法正常開設,學生整天處於上課做題的緊張節奏中,既辛苦又可憐,更可悲!

    沒有藝術的生活,色彩單一,單調乏味,死氣沉沉,缺乏朝氣。目前,農村教師流失嚴重,正常的文化課都沒人上,學校招聘大量的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至於象音樂、美術等中招不考的學科更是被丟到九霄雲外,無暇顧及。農村的中學生起早貪黑學習文化課,學生顯得很疲憊,很麻木,缺乏靈動之氣,略顯愚鈍之狀。上課昏睡百年,聽課者寥寥無幾;下課睡獅夢醒,樓道里追逐打鬧代替了體育鍛煉,增加了幾分安全隱患,讓老師坐臥不安。

    音樂和美術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更能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朝氣;不但不影響文化課學習,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功利主義教育思想者扭曲教育規律,過分追求升學率,擠壓一切時間讓道於文化課學習,嚴重損害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接班人。切不可目光短淺,貽害一代人!

  • 2 # 說文寫作

    為什麼要用可憐這條詞語呢?

    在學習這條路上,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甚至沒有到了中學,就已經是這樣的節奏了,比如說五六年級。

    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就會經常遇到。我們能說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是可憐的嗎?

    也許在極個別家長看來,這種行為,這種學習的方法,這種帶來的強大的壓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大的負擔,這種負擔在旁觀者看來就是,可憐!

    但是在現有高考體制沒有改變的前提下,更多的普通家庭孩子,求學這條路依然是改變人生,改變命運的一個捷徑,在諸多的道路中,求學這條路依然是最容易的。

    如果說,連這條路都覺得辛苦,讓孩子學習,都覺得孩子變得很可憐了,於是讓孩子開始變得無憂無慮,過了一個童年,美其名曰還給孩子一個金色的童年,快樂的童年,可是等孩子成年以後呢?

    我們家沒有家財萬貫,我們作為父母也不是高官富商,我們能夠給孩子的就是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如果說沒有養成勤奮勤勞的習慣,又想長大以後,坐享其成,甚至變成富二代,可能嗎?

    也可能!

    那麼就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讓孩子這樣大的學習壓力,然後讓自己成為富一代,如果做不到,那就適應現有體制規則。

  • 3 # 奔跑的青檸兒

    這其實是在說是不是素質教育的問題。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經過幾輪課改,形式上對中學生進行減負,課業負擔輕了,放學早了,但是隨之而來的託管班再次火起來,尤其是中學生群體,自制力較差,有一個託管班踐行督導作用,本無可厚非。

    教育的本質是成為更好更完善的人。

    中學生正是自我個性形成萌發期,也是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沒有運動和藝術顯然是錯誤的,是教育的誤區。學習包括很多方面,身心健康發展應該作為青少年頭等大事去考慮,學習逐漸成長為獨立人格的人,成長為身體健康,身心愉悅的快樂孩子。

    家長應該有刻意正面和老師配合引導。

    在學習之餘,帶孩子參與一些集體運動,比如球類運動像是羽毛球、足球賽。週末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從另一個側面引導孩子閱讀文字,蒐集自己喜歡的愛好,寓教於樂。從而引申激發孩子們的天賦,學習的效果更明顯。

  • 4 # 區老師不是qu老師

    我認為這不單是可憐,更是可悲,甚至是反人性的。

    我非常贊同高考是很多人改變命運的一個最有效的途徑,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就應該付出更多,努力學習,努力才能有回報。但是,我卻並不同意所有事情都用這個觀念來綁架學生,比如這個問題上,可能有人會覺得不這麼做就是不努力,就是矯情,對此我是堅決反對的。

    首先,凡事都講究有個度,過猶不及。前段時間討論得風風火火的996相比,這個早六晚十,一週七天,應該叫什麼呢?6107(早上6點,晚上10點,一週7天)?不支援996的人,都已經是成年人了,難道就沒有養家餬口的壓力嗎?既然成年人尚且如此,為什麼要求未成年人拿生命去學習,而美其名約為了將來?

    其次,中學生,是未成年人,仍然屬於身體發育階段與心理成熟階段,這麼做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其中提到了沒有運動,就是說體育課應該也是幾乎沒有的,這樣的學習時間也不可能指望學生有其他鍛鍊身體的可能,這對於學生身體健康是一個極大的危害。所幸的是,在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大城市,哪怕是高三的學生,即便沒有音樂美術課,但是體育課都是能夠保障的,我相信題目說的應該是很少的一部分吧,畢竟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怕學得飛起來,也是沒有用武之處。如果有學校真的如此,建議同學們和家長們到當地有關部門投訴。

    最後,學習時間和成績只能說是有相關,但絕對不是成正比的,因為只有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雙保障,才能在成績上有反映。而過長的學習時間,必然是會導致學生聽課效率,學習效率的下降的,幾乎沒有人可以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保持連續的專注力投入學習。所以,我更主張勞逸結合,才能做到張弛有度。

  • 5 # 遠智教育官方號

    請不要用可憐形容,他們都是為了未來在努力的一群人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是目前現狀難以改變的,

    你能改變的是用自己的力量,

    靠著知識,靠著高考,這是跨層級改變命運最為公平的條道路。

    我恨不認可,那些在底下打嘴炮說可憐可悲,

    目前全國還不足以支撐著全民教育,

    我們國家鍋裡富強,但是仍然在發展階段。

    在一些落後的區域,他們渴望學習,渴望讀書

    單純的因為一直學習,而被鍵盤俠說成可悲的教育

    老師也想讓他們有玩耍的時間。但是在那種情況

    更希望的是自己的學生改變現狀

    突破現有的階層,

    他們不是可憐,他們是在無奈下與命運對抗

    這樣的情況一般會發生在落後區域,一線城市基本不會發生。

    落後的城鎮你知道一個班多少人嗎,70起!

    當然邊緣區域可能連老師的都沒有!

    他們可能只有課後時間打打球運動一下,

    其餘的時間都在奮鬥當中。

    在這問題下的鍵盤俠門,不要去批判什麼可悲可憐

    請你們手上留情,

    他們只是在大環境下努力向命運發出反抗的未來的花朵!

    加油,各位!

  • 6 # 陳爸聊教育

    現在的學生跟我們已經不一樣了,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去參加各類的培訓班,提前進入學習階段了。所以說起辛苦,說起可憐,真心沒話說了。

    但我想在學習的同時,也應該適當的參加運動,參加藝術學習。 雖然學習是最重要的,但身體卻是學習的關鍵點,如果身體不好了,那又怎麼開始學習?

    如果沒有一個強迫的身體,是無法勝任有強度的學習任務的,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加強身體鍛鍊,在搞好學習的情況下,也要把身體素質提高上去。

    而學習藝術可以提高我們的修養,我們的素質。從另一側面讓我們放鬆心情,陶冶情操。所以學一點藝術修養,非常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也許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在後面階段逐漸取消了,體育課及文藝課,讓學生的精力都集中到文化課的學習中來。

    而學生在參加完學校的學習之後,雙休日還要去校外補課,所以常常累得沒有時間,更沒有時間去鍛鍊身體。

    但其實這樣是不對的,體育課跟文藝課也同樣重要,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善:

    首先,雖然在學校里老師把課都排得很緊,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利用午休的時間,或者是課間的時候,去操場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雖然說達不到體育鍛煉的效果,但也可以讓自己緊繃的神經,得到暫時的休息,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其次,可以在雙休日的時候,早一點起床,去爬山或者晨練半個小時,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個暫時的放鬆。

    如果去外面培訓的話,路近的話也可以走著來回。這樣既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讓大腦暫時放空一下,對我們繼續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最後,晚上回到家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練練自己喜歡的樂器,讓自己的精力暫時放到雙手上去,讓自己在優美的音樂中放鬆心情,更好的加入到明天的學習中去。

    綜上所述

    雖然這個階段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但是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加強體育鍛煉和文藝方面的學習與欣賞。

    因為以後的大學裡都需要綜合素質都發展的學生,而不是隻知道死讀書的學生。因為在大學裡會有各種社團,需要我們去參加,可以讓我們發揮自己的特長。

  • 7 # 程家班364

    我們孩子七年級,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寫作業到十點半左右(班裡有些學生寫到十一點半左右),中午也要寫作業的。國慶節七天假,作業寫了五天。我們是平頂山四十一中的學生。如果這樣學習有樂趣,就有樂趣了。原計劃出去耍幾天,就那也不去了。孩子就在家門口瞎轉轉!你們初中的孩子作業晚上寫到幾點?中午有作業嗎?

  • 8 # 蘇教版老高三

    一些中學生從早上6點到晚上10:30都在學習,包括雙休日。沒有運動和藝術,他們可憐嗎?我認為這樣的學生還是比較可憐的。一、超負重學習,回對學生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中學生正是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如果只是一味的學習,每天排的滿滿的,沒有休息的時間,這首先會給學生的身體健康帶來隱患。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他的女兒從初中到高中每天都學習到半夜,家長對他要求非常嚴格,孩子成績也不錯。高考以高分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但同時也檢查出孩子由於長期熬夜卵巢出現了問題,只得切除。父母后悔不迭,不如當初不讓孩子學習那麼苦。二、中學生從早到晚就是學習,大腦想的就是做題做題做題,長時間就會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學生很容易抑鬱,給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問題。

    學習和休息要兼顧,才能夠提高成績。學習一段時間,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體育運動,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習,而不是浪費時間。

    三、適當的進行體育和藝術活動可以促進學習。

    我們有些老師和家長就怕學生耽誤每一分鐘時間,不讓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有的學校甚至取消體育課、體活課。殊不知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一種多巴胺物質,讓學生能夠興奮,有一種愉悅感。這樣就能夠消解學習過程當中帶來的心理壓力。學習累了,適當的聽一聽輕鬆的音樂也可以達到放鬆的目的。

    有些學校過於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不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培養,這樣勢必影響學生的未來。

    一個健全的學生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如果學生身心不健康,那麼培養出來的學生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沒有用處的。

    【結束語】

    在當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大背景之下,我認為還是應該還中學生一個健康的課堂和健康的身心。把學生從早上6點一直圈到晚上10:30,他們壓抑的身心找不到一個突破口,就有可能讓孩子自閉。在成績和身心健康方面,我認為寧願要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所以勸那些只關注績,忽視學生身心健康的學校領導和家長們醒醒吧。雖然說學習能夠改變命運,但是生活不僅僅只有學習。注重勞逸結合,能夠促進學習,而不是拉低成績。

  • 9 # 搞笑一下

    中國二線三線城市的孩子太苦了,上了高中就一個月休息半天,早上6:00到校12:15到家,13:15上課,下午5點30放學,6:00到9:50晚自習,還要做作業到11點半。

  • 10 # 曼思雷德

    可憐嗎,當然可憐。有其他的好辦法嗎,暫時看,沒有。我有個農村親屬,在農村日子過得還行,農忙的時候天沒亮就起床,一直幹到天黑看不見,農閒的時候,也不閒手,家裡養牛,有好幾種農機具,收割機,拖拉機,剷車都有,每天的工作排的滿滿的,實在閒著還要去打零工,幾十年如一日埋頭勞動,我也曾經問過他,為啥這麼幹,他說,我是個農民,不會做生意,不埋頭苦幹,什麼時候才能翻身。學習不也一樣嗎,你不埋頭苦學,如何超越那些有天賦加成的人。你不埋頭苦學,如何將來給你的家人相對體面的生活。

  • 11 # 寶媽隨想

    一點兒也不可憐,相反,你應該覺得幸運。這說明學校在努力,老師沒有放棄這個班,你們還有上升的可能。如果你去一些地方的爛中學看看,就會覺得自己是最幸運的人。那些學校裡,是不用從早學到晚,但是,基本上沒有人能考上普通高中,畢業後只能進中專、職高,他們早已清楚自己的命運,學校也知道,這些孩子沒救了,看著他們三年不出事就好。

    兩種環境,你更希望身處何處呢?

    如果你跟大城市的重點中學或者一些地方的超級中學比較,那你也會覺得自己好幸運,自己不可憐。因為在那些學校裡,要麼是聰明絕頂、從不熬夜也次次考優秀的學霸,要麼是頭懸樑、錐刺股,熄燈後打著電筒學習的學呆,不管是哪種人,他們在以後的高考競爭中都至少會勝你一籌。

    現在,教育差距越來越大,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學,不上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甚至很多地方,不是好小學,就進不了好初中,連幼升小都要看教育背景了。

    在這麼嚴峻的形勢下,你好覺得自己可憐?這才是最可憐的。

  • 12 # 借人之智2

    我家孩子五年級,也是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一點,天天如此,在學校裡英語課文單詞默寫不對家長負責監督寫對,數學課堂作業沒改完沒寫完家長挨訓負責,語文默寫也要在家裡完成,除了這個還要寫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有時間還要教孩子不會的題,我是忙完數學落下語文,補上語文落下英語,好不容易英語整明白了數學和語文又落下好幾課,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我還是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家長,感覺孩子一天都在學習學習,都沒有時間休息,家長和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在家了的時間有限,語數英每天都有不斷的新挑戰來等著孩子和家長,隨然知道老師不容易,我不知道孩子在學校這一天都學習什麼了,感覺就是老師負責教和考,家長負責陪著寫陪著教外加陪著打。

  • 13 # 隨心愛54763342

    我想回到學生時代,不用冥思苦想怎麼賺錢,不用為天天的房租水電,煤氣費而苦惱,不用為天天吃什麼而煩心,不用因為沒錢而宅在家裡吃泡麵,不用為孩子的奶粉錢而憂愁,不用為孩子的學費,父母的醫療費而煩心!總之,我就想回去好好學習,可惜回不去了!如果就是心疼,那還是別上學了,從出生就讓他啃老,啃到老人死了再說

  • 14 # 越野湘子哥

    人的一生中,最容易承受的苦就是上學時的苦。我不抨擊中國教育制度,我從小就是學渣,但我懂得“叢林法則”,我自己的孩子也是莘莘學子中的一員,所在學校學習強度更高於普通初中(初一開始啟動“雅禮高考模式”),身體素質一般,“傻大個”,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還不如我,沒辦法,你不努力不去拼搏就被淘汰!中國人口基數這麼大,優秀高中那麼少,只能拼。我老婆當年也是拼過來的,我父親生逢“十年”,在改革開放初期也是拼搏過來的,我爺爺窮其一生,生養8個子女,無不是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人!我們無法改變社會時就順應這個社會,日本人比中國人更拼!

  • 15 # 特級線上

    這類學校大多以所謂的"抓得緊管得嚴"著稱。

    毫無疑問,時間和效率(教法學法)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兩大因素,但他們往往忽略了人生更需要的品德和健康。一所學校一個學生,時間是恆定的,著力點應該放在效率上。真正優秀的學校,著力點一定是在教研上(讓學生用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好的效果)而不是大量的考試和練題。真正優秀的學生,一定有自已獨特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對學習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會貫穿終生,不管是在校內還是校外,在上學期間還是假期,隨時隨地,對學習都飽含興趣,善於觀察,總結。

    很多學校,不但把學生在校時間無限延長,而且把每堂課都分配給每個學科教師,老師擔心學生不把時間用在自己這個學科,也是滿堂灌。學生沒有預習,沒有反思與總結,甚至沒有基本的作業時間,效率從何談起!

    向學生終身負責,需要每一所學校,每位教師落實在行動上,而不是當作一句口號。人的許多優秀品質是需要在青少年時期養成的,過了這個階段,再培養就很難了。

    現在大家都在搶賽道,全社會觀注的都是最後上領獎臺的人。而在比賽過程中,踩傷了多少人,掉隊了多少人,為社會製造了多少不合格的公民,大家一點不關心。但人類社會不是賽場,我們更應該關注大多數人。

    我們應多一點淡定從容,少一些急功近利,站高點,看遠些。我們再怎麼拼,再怎麼擠,最後上去的都只有那麼多人,如果我們都從教育的本質出發,都以育人為終極目標行事,最後該考多少,還會考多少,這樣對學生,對社會,對國家更有利,但這需要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全社會形成共識。

    學生個性千差萬別,智慧型別各不相同,知識結構參差不齊,但他們在同一個教室裡,學同樣的內容,做同樣的練習,考同樣的試題,而且還要達到同樣的結果,這合理嗎?可能嗎?

    只有尊重個性,承認差異,因材施教才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所獲。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已的情況有所選擇,選擇課程,獲得學分,選擇導師,學習楷模,摒棄說教,獲得體驗,減少死記,多些操作。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更應該傳承文明,培養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

    我期盼,所有學生,無論成績好壞,在學校在家裡都能得到同樣的尊重與寬容。早上,住校生能夠在校園中而不只是在教室裡,朗誦自已喜歡的作品,通校生在上學的路上,帶著愉快的心情,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天上的雲彩,而不是現在這樣,眉頭緊鎖,步履怱怱。學生能經常向老師提出問題並一起探討。中午他們能吃上由政府提供的,城鄉同一標準的免費午餐。下午三四點後,他們能根據自己的愛好,或在操場上活動,或在實驗室做實驗,或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完成少量的作業後,做自己喜歡的有益的事。高中畢業後,能夠報考自己喜歡的專業和學校。每所大學根據自己的特色制定公平公正公開的錄取標準,嚴格按標準操作並接受社會監督。

  • 16 # 使用者5344147835645

    可憐與否,暫先不說。

    追根溯源,什麼原因造成的?一是高考唯分數論;二是考核唯升學率的評價機制。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蒼蒼讀書遲。是的,中學時期,正值讀書的黃金時期,多讀書,讀好書,勤動腦,多思考,這些都是應該而必須的。但是,這個時期畢竟也正是身心成長髮育期,每天睡覺不到七個小時。甭說孩子,大人長此以往也吃不消、受不了。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社會使然。所有上中學的孩子都這樣,個體改變不了社會。一家一戶改變不了社會現實。

    所以,只有一個字:熬。

  • 17 # 隨性淡然

    現在的孩子,現在的教育,無不說都累,累的背後有數不盡的無奈,孩子的可憐連帶的是教育的可悲。不在反思中總結,就在現實中沉淪,家長的無奈,也只是在沉默中淹沒。

    一個孩子從早上六點坐到晚上十點半,那是個人不是個機器,就算機器也有維修暫停的時候,可是孩子們呢?就連雙休時間都被霸佔去,這的時光不是一年兩年,是二十年,想想都後怕,我們一再的告訴孩子堅持一下就好了,真的是這樣嗎?在求學的路上,只有越走越遠,越走越累,就算有多麼的不情願,還是跟著大流往前走。

    超負荷的學習身心俱疲

    現在的學生,從小開始就揹著重重的書包奔波在上學的路上,起早貪黑,過著披星戴月的生活,可謂是比大人還辛苦。去了學校天天面對的一本又一本的書,一張又一張的試卷,下學後又是重複著同樣的事情,豪無豐富多樣可言,因此孩子們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的排斥上學、逃課、拖拉等不良的結果,也只是藉此機會好好的喘口氣,如果換做我們,恐怕早就神經衰弱了。尤其現在好多好學生,在中學時期開始我們所說的叛逆,變得抗拒學習,愛貪玩,這樣看來,也就不奇怪了,在孩子該玩的年紀沒讓玩,到了青春期就使勁的玩,為了補償曾經的錯過。因此過多的課業量比不能給孩子帶來所謂的驕人成績,它只會消滅孩子的心性。

    德智體全面發展才行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學生,學習不止代表著文化課,更重要的是各個方面,都應發展起來。藝術是人類的靈魂,只有經過藝術的薰陶,你才會欣賞生活的美。運動所帶來身體的健康,頭腦靈活,都讓我們終身受益,因此孩子們應該堅持多豐富自己的課後生活。

  • 18 # 淡如清風27819343

    必須譴責這種非人性的中學生課時安排。中學生正是長身體的年齡,長年累月無法得到正常的休息時間。對孩子的身體傷害是巨大的,不可彌補的。而且這種學習方法,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沒有用的。睡睡眠不足,休息不好,哪有精神認真上課聽講。所以呢,有大多數小孩上課時頭腦昏昏沉沉,根本無法聽進老師講的是什麼,又怎麼能搞好學習成績呢?我家也有小孩在上初中,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在學校8點左右回到家裡,還要做作業到11點左右,基本上是12點前才上床睡覺。看著他那累的樣子,心裡真是心痛。身體搞壞了,成績並沒有提高。學的東西大多數是應付考試,在今後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並沒有卵用。在學校已經呆了10多個小時,晚上回家了,幹嘛還佈置那麼多作業要做呢?這一切並不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校與老師為了自己個人的榮譽與獎金。

  • 19 # 一鋒489

    為何我們小時候這麼努力,長大了卻很少有快樂的?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到了孩子長大以後,出成果的都是那些童年快樂輕鬆的外國孩子,而我們絕大多數卻在為一個房子奔波一生,甚至還有搭上父母一生的積蓄?不從我們真正的根源思考,整天想著逼孩子去做他們這個年齡無法承擔的事情。悲哀!

  • 20 # O胡說九道O

    娃們這兩月上網課,從早上6點半起一直到晚上十點多,就中午帶吃飯2小時休息,眼累,屁股累,缺乏段煉,重了二斤。這算怎麼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要成為瘦子,需要養成什麼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