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子小遊戲

    當讓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

    1、借力打力,滅了袁術。袁術稱帝時,實力還很強大,依靠曹操力量估計打不過。曹操以朝廷名義,號召諸侯討伐袁術,宿敵劉表首先表態,下屬孫策表示與袁術絕交,本來要結盟的呂布也不敢前來,劉備更是直接帶兵前來。

    2、官渡之戰。為了對付實力強大的袁紹,曹操以朝廷名義,號召諸侯討伐。他收服了態度曖昧的臧霸等泰山諸將,朝廷封官加爵,讓他們統治徐州地區;跟袁紹關係不錯的劉表,也不好對抗曹操代表的朝廷;西涼的馬騰,派馬超參加了戰鬥。

    3、拿下荊州。曹操拿下荊州,幾乎是兵不血刃。漢末大亂,很多中原士族避難荊州,他們心向朝廷,希望朝廷能封妻廕子,比如蒯越、韓嵩、傅巽等人,他們實際上是曹操在荊州的內應。所以曹操南下時,劉琮驚訝地發現,他的那些文武們,都勸他投降曹操,這其中包括諸葛亮的兩個姐夫。

    4、收服漢中張魯。這個更直接,曹操兵馬未到,張魯就打算把漢中獻給朝廷,只是他的弟弟張衛自恃勇武,非要跟曹操一戰。

    陽平關失守,張魯南逃,但他把府庫全部封存,完整地留給曹操,做好了投靠朝廷的一切準備,曹操非常感動。這時候,益州劉備前來招攬,張魯說了一句著名的話:“寧為曹公奴,不願為劉備座上客!”搞得劉備非常難堪。

    以下是擴充套件資料: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經過:

    劉協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但他畢竟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誰掌握了他,誰就能以皇帝的名義向其他地方割據政權發號施令。這個道理雖然簡單,真正明白的人卻不多,袁紹就不懂。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謀臣沮授曾勸說他,如果能“西迎大駕,挾天子而令諸侯”,就會收到沒有誰“能御之”的功效。

    袁紹偏偏不聽,覺得獻帝是個廢物,把他弄來還得養著,怪麻煩的。可見袁紹根本不是個政治家,雖然空有雄兵猛將,卻不懂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工具,最後難免失敗。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識。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東郡太守不久,皇室劉邈在獻帝面前稱讚曹操忠誠,曹操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從事毛玠向他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覺得是說到了點子上。

    獻帝東遷後,曹操覺得機會來了,當時宮中食用睏乏,曹操便經常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獻帝還在洛陽時,曹操就曾向他進獻過縫帳2頂,絲線10斤,山陽郡所產的甜梨2箱,稗棗2箱。

    獻帝都許後,曹操更是經常進獻,其中有桓帝時賜給他祖父曹騰的家藏器物,也有屬下陸續搜尋到的一些宮中流失的器物。

  • 2 # 小勝剪輯

    挾天子以令諸侯;挾,挾持、裹挾,本義:綁架天子號令天下諸侯。

    源於東漢末年,曹操扶持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征伐四方,最終底定中原,統一了北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曹操挾天子,用天子的名義釋出自己的命令,可以少樹敵,也為自己的軍事行動製造一個很好的理由,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 3 # 行與知LL歷史圈中圈

    不是,只是天子控制在自己手中,天子沒有實權,只是自己的傀儡,天子控制在自己手中,可以以天子的名義向各個諸侯勢力釋出號令,他們有時候又不好直接不從,這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名義上是代表皇帝,而實際皇帝掌控在自己手中。

  • 4 # 小城敘史

    挾天子,不是綁架天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先了解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挾天子?

    中國自古講究名正言順,因為,名不正、言不順、事不成。尤其是造反這類高難度動作,更加講究這一點了。無論是號召群雄,或者是開戰,都要講究一個名義,合情合理是最基本的,再加上自己是代表正義的那方就更好了!

    挾天子,是還要把天子供著供起來,好吃好喝的招待著,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不能離開自己的控制範圍內!在必要的時候讓他出來供人觀賞。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讓他沒有人生自由。

    挾天子的核心,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天子的意思,是聖旨,你們不能反對我。都要順應我。皇帝是一個傀儡,而幕後掌權者另有其人。

    所以總結下來,挾天子和綁架天子有一定的區別。

  • 5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挾天子以令諸侯;挾,挾持、裹挾,本義:綁架天子號令天下諸侯。

    挾輔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後漢書·袁紹傳》載:“沮授說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1]

    《三國志-武帝傳》:“建安(196-220)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

    《南史·梁紀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挾天子以令諸侯,節下前去為人所使,此豈歲寒之計。”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

    清·袁枚《續子不語·麒麟喊冤》:朕命白虎馱邱生來,原惡其自矜漢學,凌蔑百家,挾天子以令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出處原文

    《左傳·魯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齊侯(齊桓公)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楚成王)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風,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實徵之,以夾(音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踐履之界),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求問也)。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許慎故里)。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獲也)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 6 # 老實人侃歷史

    “挾天子”即挾輔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簡單來說就是把皇帝當成傀儡 自己掌握實權,以皇帝的名義來發布命令。歷史上最有名的“挾天子”就是曹操挾持漢獻帝了,曹操幾乎在每一次討伐應戰中,都會首先使用天子的號令,從而使自己出師有名。無論你劉備還是東吳孫權,無論你是應戰還是主動與我曹操交戰,你都是叛逆朝廷的軍閥,你的所有行動都不代表正義。

    再來看看你說的“綁架”一詞。

    如果是警匪片的那種綁架,用非法的暴力手段來挾持人質,“快給你死去的皇帝爸爸打電話,交出5千萬兩白銀,要不然我殺了你。”那顯然不是這個意思。

    如果是綁架是用非正常的手段脅迫他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道德綁架、友誼綁架,“挾天子”就有點這個意思在裡面了,同樣是出於自己的目的,脅迫皇帝,強迫皇帝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做違背皇帝自己意願的事情。

  • 7 # 湯101157512

    挾,在百度百科裡解釋挾是一個漢字,讀作xié/jiā,讀作xié時意思是指用胳膊夾著,倚仗勢力或抓住人的弱點強迫人服從,心裡懷著;讀jiā時意思是指從物體兩邊鉗住。在這裡應該是讀xié。

    如果說,要仔細考證的話,夏商兩代皇帝又稱人皇,權力地位和上天是一致,天地也是平等的,所以說那個時候皇帝不怕上天,後來等到周興商滅,才逐漸有天子這一稱呼,也就是這個時候地低了天一截,紂王也就是最後一屆人皇,這才有古人講究推崇的君權神授,說法也就是說皇帝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

    天子在古代政權裡是爵位稱呼;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按《孟子.告子上》的說法,天子本應該是 天爵與人爵合一的,但可惜後世不少人得了天爵而棄人爵。春秋戰國時期,天子的說法就已經開始出現,但還未成為正統的稱呼,各諸侯國依然沿用著大王,漢代以後天子之稱開始流行。

    狹天子解釋挾輔著皇帝,最有名的一句話是狹天子以令諸侯釋義挾輔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綁架用強力把人劫走,綁架,是指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

    狹天子和綁架天子不可相提並論,天子代表的是一種權力,狹天子挾持的天子的權力,誰當天子

    都一樣,要不怎麼會有東漢末年的兒皇帝的鬧劇。

  • 8 # 小詩仙蘇白

    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挾制,用強力逼迫就範。

    諸侯:古代帝王統治下的列國君主的統稱,後也指割據稱雄的軍閥。

    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制皇帝,借其名義號令諸侯。

    最早的事例應該是齊桓公借用周天子旗號葵丘會盟,號令諸侯。

    葵丘會盟發生在春秋時期,諸侯大國爭霸,兼併戰爭頻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假借周天子的名義,大會諸侯,參加會盟的有齊、魯、宋、衛、鄭、許、曹等國的國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參加,對齊桓公極力表彰。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首位霸主。

    後來曹操挾持漢獻帝,藉以征討四方,三分天下。

    東漢末年,董卓叛亂,挾持天子。被呂布殺死後,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再次叛亂。二人劫持天子官員,手下爪牙盡皆封賞。天子在楊奉等將軍的保護下乘機得脫,便派人去諸侯中求援。

    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逢天子以令不臣”,將天子控制在手中,從此取得政治上的主動。曹操以都城被賊人燒燬不便防守為由,勸天子移駕許縣,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權緣故不得不從。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許縣是他的大本營,在那裡他將可以更好的將天子控制在手中。

    綜上所述:挾天子就是綁架天子的意思。只不過是手段比較柔和,類似於軟禁。在王權式微的時候,有實力的諸侯透過控制天子,來號令天下,以為自己來得到更多的利益。

  • 9 # 微史論

    理解這個問題,不能透過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而是要透過這個詞背後的含義來定。

    我們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成語說來形容曹操的。

    一、首先講講“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來歷

    東漢末年,天災不斷,人禍也生,皇帝昏聵無能,宦官專權,朝廷十分腐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於是爆發了以張角為首的的黃巾起義。這時的東漢朝廷已經無力對付亂軍,於是讓各地郡守自募兵馬,來對抗一時強大的黃巾之亂。

    平息之後,以何進為首的軍事集團,又與當時掌權的十常侍發生矛盾,何進被殺。何進麾下的袁紹曹操等殺入宮中,殺死十常侍為大將軍報仇。

    而以保護皇帝、勤王救駕為名義的西涼刺史董卓引兵入關,逐漸掌握了朝廷大權。之後,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跑,後來假借聖旨召集了十八路諸侯來共同討伐董卓。各路諸侯都是心懷鬼胎。但也是將董卓打的大敗,董卓被迫遷都。在遷都過程中,被諸侯衝散,曹操幸運之下就回了獻帝。後來各諸侯分崩離析。各自回到自己管轄之地。獻帝被曹操帶到了河南許昌。董卓不久被司徒王允聯合呂布殺死。

    河南許昌的曹操在擁有了漢獻帝這個王牌後,逐漸成為了東漢末年的政治中心。曹操每每有什麼想法都會假借漢獻帝的名義給各方諸侯頒佈聖旨,為己方撈取利益。各方諸侯雖然心知肚明,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是天子的詔書。所以後世就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說法。

    二、說說為什麼不是“綁架天子”的意思

    看到剛才“挾天子”的來歷和作用應該就明白了,曹操並沒有綁架漢獻帝,非但不是,而且表面還得對其畢恭畢敬的呢,也得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近侍、皇后、嬪妃、近臣等都有。

    可以說,曹操不是綁架了天子,而是擁有了天子(不要想歪了),掌控了漢獻帝,那麼曹操就有了最大的政治資本,他就可以用漢獻帝的名義對天下發號施令,哪個不聽,他就可以說是抗旨,代替天子去討伐。

    中國古代非常看重正統,曹操掌握了漢獻帝,那就是掌控了東漢王朝的正統,百姓基本都認可。這也是曹魏能成為三國最強國家的原因,也是目前史學界用曹魏來代表三國時期的正統王朝的原因。

    總結

    綜上所述,“挾天子”不是綁架天子的意思,而是掌控天子後,藉助天子的名義來發號施令的含義。

  • 10 # 九九扒史伊

    “挾天子”天子就是個傀儡。相當於就是個玩具。

    喜歡讀三國的人或者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東漢末年,漢王朝衰敗,群雄並起,東漢天子流落民間,飲食起居竟然形同乞丐。曹操有一定實力的時候,將漢獻帝接了回來。漢獻帝也沒有想到,在這混亂的年頭居然還會有人記得他。君臣相見,感慨萬千。並馬上任命曹操為大將軍,曹操的權力一下子合法化了。曹操扶持漢獻帝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征戰四方,最終平定中原,統一了北方。

    其實這句話最開始,卻是袁紹手下謀臣沮授跟袁紹說的:

    “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託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大意就是:您家祖輩都侍奉天子,大家都知道您忠義之後。如今朝廷宗廟毀壞至此,也沒人給天子保駕護航、體恤百姓。您不如去把天子接過來,挾天子而令諸侯,蓄養士卒去討伐不聽話的,誰能不從!”

    曹操他的口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侍奉天子,號令諸侯。其實這兩句話執行起來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拿天子當傀儡。

    不過面子上的區別還是有的:挾天子,天子是個傀儡。奉天子,天子還有點臉面。

    說到底就是“權力的遊戲”

    曹操掌權後為何還要挾持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做傀儡?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身邊也沒見有諸侯主動來降。當時軍閥割據,群雄逐鹿。自古朝代更迭,能者居之,誰還會在乎一個過氣的漢獻帝。曹操以漢朝丞相身份,南下找過東吳。當時周瑜跟孫權說了句很有名的名言:所謂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人家一句話就把曹操的羊皮給拔了。

    那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麼做的真正目的是“令”誰呢?

    答案是:曹操挾天子以令的,不是諸侯,而是諸侯的手下人。

    在亂世中,許多時候,諸侯不是愛聽自己手下的,而是不得不聽。

    曹操挾天子,令的不是孫權、張繡、劉表、張魯這些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人,手下那些讀書人。

    還有一事也可說明:

    魯肅勸孫權戰曹操時,說過句大實話。這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意:

    “如果我魯肅去跟了曹操,曹操還會讓我當官;孫權您如果跟了曹操,那是什麼下場!”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原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諸侯們當然知道,跟了曹操,未必有什麼好下場。但架不住自己麾下的讀書人士族,心向朝廷。

    所以曹操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應該是:“挾天子以令那些諸侯手下非常得力計程車族,逼得諸侯沒法不服氣。”

  • 11 # 微ORZ

    東漢末年,王朝衰敗,群雄並起,東漢天子流落四方,飲食起居竟然形同乞丐。而曹操成為割據軍閥後,將漢獻帝接了過來。漢獻帝也沒有想到,在這混亂的年頭居然還當真有人惦記他,尊奉他。君臣相見,都感慨萬分。而且馬上任命曹操為大將軍,曹操的權力合法化了。

    曹操合法後,袁紹十分不高興,本來最先發現這個好處的是袁紹,但袁紹剛開始拒絕了。等到被曹操捷足先登後,袁紹又後悔了,氣的馬上跳了起來,在心裡痛罵曹操早就死過好幾回了,每次都是我救了他。這傢伙如此忘恩負義,難道還想“挾天子以令我”嗎?

  • 12 # 幾世浮沉幾飄零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言論最早是袁紹的謀臣田豐和沮授提出來的。到了後來就成了罵曹操挾持天子達到他命令諸侯的目的。而曹操陣營中的荀彧便對曹操說:天子蒙塵我們應該奉天子以討不臣。

    荀彧對得起自己王佐之才的名聲,你看看荀彧所言簡直是大義凜然,我們是為了國家為了天子。而袁紹這邊田豐、沮授所言,這是把天子當成提線木偶一樣。這兩條建議雖然實際有所相同,但是從大義上說田豐和沮授與荀彧不是一個起跑線上的。

    在漢獻帝流亡在外,所有的諸侯都在觀望著,只有曹操他不遠千里來迎奉天子。見到天子後,天子幾日沒有進食了,這時候曹操端上雞湯並對天子說:我們曹家世受漢祿,這些物品都是天子賞賜的,我們只是把他還給您罷了,你說就這情商,讓天子的儲存了自己顏面。

  • 13 # Tienbien

    其實這個也在於個人理解,從一方面來看,挾天子以令諸侯,只不過是透過強制性的手段,將皇權架空,且藉助正統之勢,號令天下。並不是現代漢語中綁架可以解釋的,二者的內涵截然不同。但從性質方面出發,你會發現都是透過控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恐嚇威脅的手段,進行繫結性操控,並達到一定目的效果的,只不過相比“挾”在精神方面的控制,綁架更注重的是肢體上的控制。

  • 14 # 史海扯談

    有綁架的含義,但不能完全稱之為綁架。為什麼這麼說呢?

    綁架是什麼?綁架是綁匪透過綁架人質來勒索其家人繳納贖金或者是獲得某種利益。那我們接下來就從最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舉例說明。

    曹操“挾天子”是為了實現某種政治利益,是為了日後能夠出師有名(古代打仗很講究這一點)。從這一點上看類似於綁架。但是之所以說不完全等同於綁架,有以下3點原因:

    第一:曹操沒有囚禁漢獻帝,沒有剝奪他的皇位,依然為他提供錦衣玉食。現在怕是沒有這樣的綁匪吧?

    第二:曹操把自己的3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理論上說漢獻帝就是曹操的女婿,可有人見過綁匪把女兒嫁給肉票的?

    第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和漢獻帝基本上也不是一家人,曹操也不可能拿獻帝去換取單純的政治或經濟資本。從這一點上看,也不能單純算作綁架。

    總結:“挾天子”裡面有綁架的成分在,但又不僅僅是單純的綁架這麼簡單。

  • 15 # 史客不輕鬆

    “挾天子”倒不是綁架天子,而是以控制,要挾和逼迫天子來答應其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政治手段。運用的最為自如的當屬曹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室已經接近走向崩潰。這個時候不世梟雄曹操敏銳的捕捉到漢室的政治用途。於是率先搶的以漢獻帝劉協為首的一幫漢室老臣。接著便把這把漢室僅存的火種通通弄到許昌自己的大本營裡,為自己以後攻城池,爭地盤,搶糧食做好名正言順的師出有名。歷史上就叫“挾天子以令諸侯”。 古時候的打仗總得有由頭吧!所以師出有名是非常重要的,曹操深知這一點,所以在政治上佔盡了先機。後面打袁紹,徵袁術,還有陶謙,張繡,呂布,劉表,西涼馬騰等屢試不爽,一個個都被消滅。曹操最後統一了北方,跟這一步先機應該有直接的關係。

  • 16 # 凡易文史觀

    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中有這樣一句話:“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挾天子以令諸侯”,人們對此話 都不會感到陌生,早在《戰國策・秦策》中就有“挾天子以令天下, 天下莫敢不聽”之語。

    歷來對它的解釋是:挾制著皇帝,以皇帝的名 義發號施令。後代史學家在論及春秋爭霸局面時,幾乎無一不用“挾 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來概括齊桓、晉文等霸主以周天子名義號令諸 侯的狀況。“挾天子”為“挾制”天子,不僅在語意上講得通,也與當 時的情形基本吻合。所以,幹百年來,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辭海》關於“挾”的 義項有四:

    一、夾持,引申為挾制。

    二、懷藏,如挾怨、挾嫌。

    三、襟 帶。

    四、倚仗,倚以自重。

    如《孟子》有“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 弟而友”,朱熹注曰:“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如果以第四義項即 “倚仗”來解釋“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完全講得通,意思是:借重天子的威望(或名義)號令諸侯。

    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自己:

    “奉國威靈,仗征伐,推弱以克強,處小而擒大。”

    句中的“奉國威靈”就與“倚仗天子”語義略近,只是後者比前者敬意稍遜而已。

    然而,李純良先生提出了新解:“挾天子”是“夾輔、扶持皇帝”,他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當時的語言實際。首先,“挾”字有扶、將、護的意思。漢代揚雄《方言》卷十日:“扶、護也。”晉郭璞注云:“扶,挾、將、護。”清戴震疏證日“護,助也:將,扶也;挾,輔也。其義互動相通。”可見,挾與扶護是義同互訓。

    諸葛亮《隆中對》中“挾天子而令諸侯”一語說的是曹操,我們來看看《三國志》的其他地方的記載。《毛玠傳》曰:“玠語太祖:‘宜奉天子,以令不臣。”《呂布傳》雲:“(陳珪)說布日:“曹公奉迎天子,輔贊國政,威靈命世,將徵四海。”

    《周瑜魯肅呂蒙傳》贊雲:“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以上數例,或言奉”天子,或言“奉迎”天子,或言“輔”天子,或言“翼戴”天子,也有言“挾”天子的,用辭各異,其義一也。而且,對曹操皆稱曹公,毫無貶斥之意。

    挾天子”一詞用於他人的也有。《三國志・魏志·張楊傳》載:建安元年,楊奉、董承韓暹挾天子還舊京,我們知道,董承是漢獻帝的丈人,他的“挾天子”該不會是“控制或夾持皇帝”,也不會是“借重皇帝還京”。

    而其他地方記此事或曰“董承、李樂擁衛左右”,或作“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或雲“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可見,這裡的“將天子”“以天子”“挾天子”都是“保護天子”,也就是後來常用的“護駕”。

    同樣,《後漢書・袁術傳》載:

    袁術在力困勢衰時慨嘆:

    “祿去漢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與週末七國無異,唯強者兼之耳。…曹操雖欲扶衰獎微,安能續絕運起已滅乎?”

    連曹操的政敵都認為他是在“續絕運,起已滅”,那後人為什麼一定要將“挾天子”理解成為“挾制天子”呢?

    看來,諸葛亮筆下的“挾天子”在魏晉之世是有特定含義和既定理解的,當時的書籍和言論中出現的“挾天子”多為夾輔、擁戴、扶持、保護、佐助、輔贊皇帝的意思,而非綁架。

  • 17 # 波妞號

    我認為不是的,應該還有“要挾”的意思,威脅,不是綁架,如“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把皇帝綁架,而是威脅,借其勢力的意思

  • 18 # 歷史愛好者王叫獸

    這個成語故事來自三國時期的一個典故,叫做“挾天子以令諸侯”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操將從涼州兵救得的漢獻帝劉協軟禁到自己的地方許昌,透過漢獻帝劉協向諸侯傳達自己的命令,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是好吃好喝的供著,卻沒有人生自由!)

  • 19 # 老龔166916589

    ‘’挾天子‘’一詞,是運用在某一朝代皇帝無能被權臣操縱,或者說:皇帝幼小輕時攝政王專權,以權牟私,專橫撥扈,欺壓朝臣,剷除異己,收買心腹,進而豎立自已權威,架空皇帝而達到不可造人的目的。

    。同時這一詞有二面性。或朝內,或諸侯,他們的地位都與攝者平起平坐的資格而產生的妒忌心理,有產捏造汙衊陷害,大造與論,借這句詞望想取而代之。

    。《三國演義》的曹操就是被這一詞背了一世黑鍋,但他直到死沒有篡漢,自證清白。

  • 20 # 魔小方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稱丞相,後又封為魏王,加九錫。因為《三國演義》在中國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挾天子”這個詞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其實,“挾天子”和綁架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綁架,從字面意思上來說,會把被綁架者或捆或綁或關等形式限制他的自由,能活動的範圍非常有限。“挾天子”只是一種隱晦說法,雖然說天子被挾持,但是還是有一定權利和自由,而且活動範圍也很大了。

    像曹操和漢獻帝劉協就是典型的“挾天子”關係,天子劉協在皇宮中還是相對自由的。曹操也只是把他掌控在手中,表面上還是尊敬著他,很多事情還需要天子來發布詔令。對於劉協來說,自己的錦衣玉食還是有保證的,不像自己被李傕郭汜二人挾持的時候遭過那麼多的罪。只是作為皇帝來說,自己把列祖列宗的臉面給丟光了而已,沒有作為皇帝的成就感。

    小編覺得有意思的是另外一個“挾天子”歷史事實。明朝中期,明英宗朱祁鎮受太監王振的慫恿御駕親征瓦剌大汗也先,結果在土木堡全軍覆沒,朱祁鎮自己也被俘虜。瓦剌軍隊就想用這個皇帝當肉票去勒索大明,雖然勒索到了一些金銀錢財,但是卻沒有用皇帝開啟任何一個關隘的大門。到最後,瓦剌大軍包圍北京城,但是在於謙的力挽狂瀾之下,保住了北京,保住了明朝。但是,明英宗是神奇的,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是一個好人。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了看管他的人,甚至包括也先的弟弟。到最後,朱祁鎮當了幾年的“肉票”,又被瓦剌給放了回去。

    朱祁鎮這個被挾持的天子,算是真正的被綁架過的,瓦剌因為他還是獲得過一些錢財的。只不過這個“皇帝肉票”沒有拿到理想中的贖人費,最後還是把人給放了回去。朱祁鎮回去後雖然過了好幾年的煎熬生活,但是最後經過奪門之變又重新當上了皇帝。這位也算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網上訂購車票,沒有接到簡訊驗證碼該怎麼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