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不完美媽媽

    不管婆婆有沒有幫忙帶孩子,以後都要管婆婆。

    1.婆婆的自由

    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雖然說婆婆應該幫忙照顧孩子,但是並不是必須的。公公婆婆也有自己的私生活,他們為了養育自己的孩子已經辛勞了大半輩子。年老後終於不用為了子女操心勞累了,內心想休息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婆婆想要去上班,也是想發揮餘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媳婦的不應該怪罪。

    2.反哺之恩

    退一步來講,不管婆婆有沒有幫忙帶孩子,我們以後都要照顧老人,這是做子女的本分,如果對婆婆不好了,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看著,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有老,是一寶,不要太過於苛求婆婆的付出,只要公婆身體健康就好。

  • 2 # 與萌萌一起成長

    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所以從法律上講,婆婆沒有義務帶孩子,反而是有權利享受子女贍養的孝道。

    當然了,在中國這種特別講究家庭倫理的社會,多數婆婆是很願意帶孩子的。但是很多婆媳矛盾激化就是這婆婆帶孩子發生的。因為老人有自己的思維與習慣,和現代人,尤其是兒媳婦是外地人,生活習慣不一樣,那就更加的麻煩。

    前幾天我媳婦還說“我恨死你媽了”。我問為什麼?她說“寶寶不到一歲的時候沒有細心餵養,把胃弄壞了”。我自然不能承認這個,寶寶只是有點挑食罷了。但是從中可以看出老人帶娃的確很難達到媳婦的心。

    不管婆婆有沒有幫忙帶孩子,我們以後都要照顧老人,這是做子女應盡的義務與本分。而且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我們現在對父母不好,給孩子特別不好的榜樣,以後這樣對你,怎麼辦?

  • 3 # 愛讀童書媽媽戴戴

    婆婆沒義務帶孩子,但現在的老年人,大多數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沒有孫子當個精神寄託,日子也很難過。

    既然婆婆帶孩子是一家人預設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要好好相處。

    婆媳關係其實可以相處得比我們想象中好一點。是我們平時沒事閒聊,一群媳婦聚在一起沒事吐槽婆婆,一群婆婆聚在一起沒事吐槽媳婦,所以感覺婆媳關係很難相處也很正常,因為大家都有共鳴嘛。

    我個人作為媳婦的身份,發現一般的媳婦分兩種,一是當著婆婆面不頂撞背後吐槽的,這種人性格壓抑,一種是當著婆婆直接頂嘴但背後不記仇的,這種人開朗,當時生完氣就忘記了。

    我之前一直是第二種。

    但真正聰明的媳婦是第三種,會有衝突時當面不頂撞老人家,背地裡也不會吐槽婆婆的壞話。

    我在向第三種努力。

    畢竟婆婆是老人家,你年輕人,六十歲的人和三十歲的人,誰改變自己比較容易,當然是年輕人嘛。多忍耐後,你會發現婆婆比以前做的家務多了,牢騷少了,你的生活也輕鬆了。嘴上示弱一下,生活中舒心很多,切身感受。

    改變自己吧,不要只是為了工作才去改變自己,為了生活其實更值得!

  • 4 # 小魚兒小西米

    沒有?從法律層面上,確實沒有。

    法律規定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對爺爺奶奶和孫子孫女之間彼此沒有義務約定。

    有?受中國五千多年封建思想的毒害,父輩們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中國社會眼下老百姓的生活現狀的無奈,社會風氣的日益下降。我想說,在老人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婆婆有義務幫忙帶孩子。

    放眼周圍,百分之九十的同事都是休完產假後回到工作崗位,嗷嗷待哺的嬰兒由婆婆來接手照顧。這些新媽媽又有幾位不願意陪伴在自己的心肝寶貝身邊給予寶貝們滿滿的母愛,給予寶貝們最科學(自認為)最貼心的照料,可是迫於生活滿滿們就算有多麼地不捨也只能回到自己的崗位。

    也許有人會說,可以請保姆啊!

    是的,拋開經濟條件條件不說,誰會拿自己寶貝的安全去冒這個險,如果有一天發現自己孩子有異常情況,偷偷裝個監控,發現孩子被餵了安眠藥、孩子被衝著太陽直射幾分鐘就睡著了、保姆抱著孩子使勁搖晃很快寶貝就睡了,一天中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等等,這時孩子的傷害已然造成,在孩子生長過程中是不可逆的。

    另一方面,就算你遇到了一個有良知的保姆,不會去做傷害寶貝的事情,可是請注意,保姆照看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掙錢。她也許會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照顧好,但是她和孩子的溝通很有限,對孩子認知世界,語言成長,親情溝通方面的幫助可想而知。

    所以我說,婆婆有義務幫忙照顧孩子。不是法律約定的,而是國情和親情共同導致的,當然,前提是,老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從婆婆的角度來說,在她們新晉為媽媽的時候也是由於工作原因,對自己的孩子幼時陪伴的遺憾,她們還是很願意幫這個忙。

    我們這代多數是獨生子女,婆婆對自己兒子的愛,當兒子成家後,她們透過照顧孫子孫女來轉移愛的寄託,讓她們的情感有了輸出。

    這麼看來,婆婆幫忙帶孩子看似義務,實則是兩全其美,讓親情得到了延續,讓家庭更團結更幸福,何樂而不為。

    最後,以一位兒媳婦的角度,我想說,婆婆們犧牲了自己的休閒時間,辛辛苦苦的幫我們照看孩子,讓我們在和老人相處中多一份包容,多一點理解,多一些溝通,言語上多一些再多一些尊重,在對老人盡孝的路上,傾其所有,讓她們享有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

  • 5 # 清溪竹醉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的,婆婆如果有能力幫忙帶孩子固然是好,如果沒有身體能力,不能照顧也沒有關係!因為老人養育了兒子,已經完成了任務!婆婆幫忙帶孩子,那是情分,應該感恩,以後報答!如果婆婆不幫忙帶,也是正常,不應該抱怨!同樣,婆媳之間有感情,有情分,兒媳在床前盡孝那也是情分!兒媳沒有時間照顧,忙著工作和孩子照顧家庭也是本分!也是正常!所以,每一家的情況不同,所以不能一同而論!總之,我的意見就是不強求,不勉強婆媳之間任何一個人!但是,中間的一個男人必須明白,對自己媽媽盡孝是必須的,對自己妻子好,是必然的!不要勉強兒媳對婆婆怎麼孝順怎麼好,沒有血緣,沒有養育之恩,不太可能親如母女!也不要勉強婆婆照顧孩子,她們應該有自己的精彩人生!

  • 6 # 心緣37737614

    看個人家庭情況,我家就是公婆沒有幫帶孩子,公公上班,工資低,婆婆不願意帶孩子,天天牌館打牌,老公在外帶著我們一家四口拼命的賺錢,無奈工資也只夠一家人正常開銷,我是全職帶著兩個小孩,想出去工作幫家裡減輕負擔,苦於沒有人願意帶下孩子。看著別人有公婆幫下忙。公婆和孫子孫女關係融洽。真的很羨慕,真的婆婆有沒有義務幫帶孩子。真的還要看婆婆的人品。唉,婆婆人品不行,貪玩好賭,吃喝嫖賭樣樣來的,孩子給他帶也帶不好啊,真的無奈。

  • 7 # 好女人說

    前陣子微博上邯鄲民警帶娃上班的照片走紅網路,網友紛紛表示這一幕暖心又心酸,卻也有網友表示,這種時候就應該把孩子交給媽媽或者婆婆,讓她們幫忙帶。

    其實,寶寶應該讓媽媽或者婆婆帶,還是應該自己帶一直都是困擾不少家長的一大難題。

    最近羅女士就因為她爸媽幫忙帶孩子慣出了不少毛病而見人就發牢騷。

    “我爸總是給孩子買玩具,用都用不完還在買,家裡堆的全是他的玩具了。”

    “買這麼多零食,孩子都長蛀牙了。”

    “就因為爸媽老寵著他,現在這孩子都要騎到我頭上來了,都敢不聽我的話了。”

    言語中,不乏一種深諳家庭教育的優越感,對爸媽的辛苦和付出不屑一顧。或許旁人在這個時候最應該回敬一句:“你行,你上啊!”

    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父母在哪?給孩子餵飯的時候,父母在哪?孩子要零食的時候,父母又在哪?陪孩子玩耍的時候,父母又在哪?這一切不本是做父母的責任嗎?讓爸媽來背這個鍋,實在是太冤枉了!

    在爸媽面前,子女兒媳總不免帶有一種優越感,仗著優質的教育資源,仗著快捷的資訊手段,對爸媽的方法總是指指點點、不屑一顧,卻忘記了這一切本是自己的責任。

    也有的父母選擇自己帶孩子,但更多的還是媽媽辭職成為全職太太,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了再選擇繼續工作。在深圳工作的小王夫婦就是這種情況,雖然小兩口在深圳打拼十分不容易,不僅要還房租,還要支付這種瑣碎開銷,但是當小王的媽媽主動提出要幫他們帶孩子的時候,夫妻倆還是拒絕了。

    他們說:“帶孩子是我們的事,你們好好養老就是了,孩子只有一個,錢卻是永遠都掙不完的!”

    對他們而言,不缺席孩子的成長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或許他們沒有辦法給孩子一個富裕的家庭,卻完全能給孩子一個溫馨幸福的童年。

    雖然現在為人父母的上班族出於工作壓力忙得不可開交,生活成本增加,社會壓力增大,我們不得不將孩子交給爸媽去撫養,但我們也不應該完全把照顧孩子的責任推給自己的父母。父母本該在我們成家立業後安享晚年,卻因為我們的需要,願意主動承擔起幫我們照顧孩子的責任,更多的是出於他們對我們的愛與包容。

    即使是選擇讓父母幫忙一起帶,也應該在下班之後讓爸媽多休息,自己多陪陪孩子。父母的角色誰都替代不了,孩子的成長也更需要我們的陪伴。

  • 8 # 周凌溧親子家園

    如果談義務,那婆婆肯定是沒有義務幫帶孩子的。法律上沒有這樣的規定。

    但法律上也沒有規定兒媳婦必須孝順公婆,兒媳婦就可以不孝順嗎?

    我們中國人是講人情的,自古以來兒媳婦就得孝順公婆,而婆婆帶孫子也是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凡事都拿義務來說事,那很多人都是無法接受的。

    一家人理應互幫互助,孩子也是應該夫妻兩人一起帶,但往往做老公的因為工作繁忙無法負起這個責任,做婆婆的理所當然得幫兒子承擔起來,作為一家人,婆婆也應該替兒媳婦分擔。

    這也是婆婆和兒媳婦聯絡感情的最好途徑。

  • 9 # 奶媽奶爸實驗室

    沒有義務。

    孩子是自己生的。作為孩子的父母,你不帶,讓誰來帶?法律規定的,都是父母和孩子這兩代人。並沒有向上或向下延伸一代。

    婆婆帶孩子,是情分。不帶,是本分。

    我就是不贊同婆婆帶孩子的。也是希望自己生了孩子以後,自己帶孩子。但是婆婆和媽媽都表示,老人不幫忙帶孩子不現實。因為現在小兩口都是上班族,白天孩子怎麼辦?如果請保姆,又擔心對孩子不上心。又不能為了帶孩子隨隨便便辭職。真的是一個大問題。

    儘管如此,我依然主張自己帶孩子。

    第一,每個孩子是每個爸媽的愛情的結晶,基因的遺傳和重組。不僅“硬體”是來自於父母,“軟體”更是需要父母精心設計。

    每個爸媽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不同,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為人處事和對待外界的反應都有很大差異。如果,在孩子教育成長的過程中,摻雜了太多的觀點,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觀點,對孩子的辨別造成混亂。不利於爸媽教育孩子。

    第二,如果婆婆帶孩子,勢必要和兒子媳婦同住。這樣,會增加許多矛盾。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和長輩同住肯定會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如此,婆婆和兒媳婦的矛盾,會影響家庭和諧,也會影響和孩子的關係。

    第三,婆婆生了兒子,把他養育成人,操持著結婚成家。可以說,“任務”已經完成了。這時候的她們,更需要自己的生活。操勞了大半輩子,為了孩子辛苦持家,如果再接著帶孩子,可以說,又是一個操勞的幾十年。為了讓長輩心情愉悅,更好的放鬆,還是讓公婆乘著身體尚可,過過自己的日子。

    當然,這都是一些愚見罷了!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如果婆婆願意帶,心疼兒子媳婦,作為晚輩也不能推辭長輩的好心好意。

    如果,婆婆不願意帶,也不用勉強。可以這樣想,自己的小家,終究要由自己兩口子撐起來的,雖然,辛苦了些,但是獨立的生活,自己做主的生活提前,也不是未嘗不可。

  • 10 # 子謙媽媽育兒經

    按理說是沒有義務的,自己生的應該自己帶,自己去教育。但是我們國家的習俗就是婆婆帶孫子,這就像本來沒有義務,但因為很多人這麼做,反而變成義務了。

    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鄰居能不能幫我看下孩子”,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當年輕人因為有了孩子後,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兩個人工作總比一個人工作要負擔輕,這個時候,如果婆婆作為家人,理應幫一把的,不是義務,而是幫忙,如果婆婆不幫忙,那隻能說,作為兒子兒媳真的很心寒。

  • 11 # 書唸的婦人

    我覺得理想的狀態,是應該小夫妻倆個自己帶孩子,自己賺錢養家,和婆婆分開住,偶爾需要幫忙的時候,婆婆可以過來幫個忙。

    只是,這個世界是那麼的無奈,我們總是無法達到理想狀態。生活壓力那麼大,不啃老自己賺錢攢首付吧,等你攢好首付,房價早就漲上天了。

    一個人上班,另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吧,不拖累老人,可是,一個人賺的錢又不足夠養家。於是,產生了到底是誰來帶孩子的問題。

    我覺得吧,既然大部分年輕人都要上班,就要看這孩子姓什麼,如果姓老公的姓,就是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比較合理,如果姓老婆的姓,那就丈母孃幫忙帶孩子比較合理。

    理想狀態還是年輕人自己獨立奮鬥自己帶孩子的好啊,可是,你知道的,這個世界很無奈......

  • 12 # 艾悅之洲

    從法律層面上來講,父母有養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婆婆沒有。

    從情緣感情上來講,婆婆喜歡孫子、孫女,心疼兒子、兒媳,幫忙帶孩子,這是情份。

    從實際情況來講,婆婆帶孩子,能解決自身需要工作沒時間帶孩子的問題。

    從現實生活來講,太多兒媳都盼望婆婆來帶孩子,一旦願望不能實現就會有諸多埋怨。

    其實這是觀念上的問題,老人幫忙帶孩子已慢慢形成傳統,不給帶孩子的就成了奇葩。

    這也是體制問題。自身必須工作才能養家。如果不用去工作,有三年的產假可拿,哪個媽媽捨得讓別人來帶孩子?讓婆婆帶孩子,其實是情非得已,更是無奈之舉。

    有婆婆幫忙帶孩子就要心存感激,不幫忙帶就自己想辦法,也不要心存怨懟,便萬事大吉了。

  • 13 # 國館

    什麼人帶孩子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帶孩子的人是什麼樣。

    舉幾個例子,來看看婆婆有沒有義務帶孩子:

    上海的梁先生最近有些崩潰。

    因為鄉下的父親說話十分開朗,

    又強烈要求要帶兩年的孫子,

    還一分錢不用給,

    結果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把兒子小華接到身邊時,

    梁先生夫婦倆傻眼了。

    那天鄰居家的同齡小朋友生日,

    因為平時沒怎麼吃,

    精緻好看的蛋糕對兒子有著非同一般的魔力,

    鄰居按人頭切了一塊不要,

    非得把整個蛋糕據為己有,

    鄰居小孩也急了,

    跟媽媽哭訴說不要這個人來家裡,

    還不肯分蛋糕給小華,

    誰知小華爆出一句:“你媽的”,

    在場大人瞬間沉默。

    小華媽媽瞪了一眼梁先生,氣不打一處來:

    “你看看,都是跟你爸學的!”

    梁先生也很無奈,這都什麼玩意,

    好的不學,偏偏學了這些粗口。

    再看另一個故事:

    小松今年8歲,因為父母工作調動,

    5歲就送到老家縣城裡給退休的幹部爺爺帶。

    5歲前的小松還有些調皮搗蛋,

    但給爺爺奶奶帶的這三年裡,

    一回來變了個人似的,

    做事有規有矩,待人有禮貌,

    眼神純淨,心地十分善良,

    校裡校外、鄰里鄉親都非常喜歡這個孩子。

    那天爸爸在沙發躺著午休,

    電視機一直開著,

    小松原本在房間鼓搗著自己的玩具,

    想出來客廳拿水喝,

    他看到爸爸睡著了,

    躡手躡腳的,偷偷拿著遙控器,

    把音量按到最低,

    然後輕輕拿水壺倒滿水,

    又躡手躡腳地走回房間,

    連門都不敢關,

    怕有丁點聲響吵到爸爸,

    他就坐在房間的地墊上,

    靜靜地看動畫書。

    這一切,其實都看在爸爸眼裡,

    後來他問小松:

    “兒子,中午爸爸看著電視你怎麼把聲音關沒了呢?”

    小松一臉詫異:

    “我看你睡著了呀,電視聲音大會吵到你。”

    “誰教你的呀?”

    “爺爺說別人午睡的時候一定不能發出聲響影響別人。”

    爸爸十分欣慰,晚上打了個電話回家,

    感謝老父親對孫子的教育。

    同樣是隔代老爺子帶孫子,

    差距咋就那麼大?

    其實,差距根本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隔代育兒,是被各種媒體煽風點火燥起來的一種偏見!

    你看小華的爺爺,

    性情暴烈,喜歡說粗話,

    自然小華跟爺爺時間久了,

    張口就來粗話很正常;

    小松的爺爺不一樣,

    幹部出身,作風優良,

    可能年輕時受過良好教育,

    綜合素質高,

    小松在這樣的環境下薰陶久了,

    多半會向爺爺的性格作風傾斜。

    教育家塞德茲就說過一句話:

    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

    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

    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所以,孩子誰帶不是重點,

    重點是帶孩子的那個人怎麼樣!

    但在很多年輕一代的觀念裡,

    隔代育兒=反科學育兒,

    當然不可置否一些老舊的錯誤方式,

    但總的來說,單單就帶孩子這事,

    年輕人還真沒資格說老人。

    魯迅曾說:“兒童的行為,出於天性,

    也因環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

    直接接觸孩子的人,

    就是最能形成直接影響的環境,

    但這有一個誤區,

    市面上很多打著早教旗號的教育機構,

    誤導許多年輕家長本末倒置,

    將超前教育擺在了頭等位置,

    其實,比起讓孩子過早接觸鋼琴、繪畫等,

    並不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專業技能,

    反而忽視了最為重要的人格教育。

    這一方面,隔代教育,有著不可比擬的前瞻性——

    ·成型人格

    孩子從小的人格成長,

    身邊的大人是唯一的導師,

    很多情況下,年輕父母尚未擁有成型的人格,

    在很多事情的處理、情緒控制上都稍顯稚氣,

    隔代老人已經形成了固定的三觀,

    作風正直純樸,能給予孩子正能量的人格影響。

    ·心理支援

    現在的育兒市場亂象嚴重,

    各類育兒書籍和資訊鋪天蓋地,

    對新手父母來說遇上事時會不知所措,

    老人的存在無疑為年輕父母提供了許多心理支援。

    一位年輕媽媽曾說,寶寶生病了,

    她和老公記得團團轉,不知所措,

    只是一門心思帶著孩子去醫院,

    也不知道準備什麼,

    在一旁的婆婆也很心急,

    但手裡不會閒著,

    給寶寶又是包抱毯,拿尿布,

    毫不慌亂,看到婆婆“淡定”神奇,

    內心的緊張焦慮可以緩解很多。

    ·融洽家庭氛圍

    婆媳矛盾向來困擾很多人,

    其實這源於婆媳之間瞭解甚少,

    當因為帶孩子而彼此真正相處時,

    雙方的感情可以因為對孩子的盡心更融洽。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多溝通,不事事追求是非對錯,

    這樣一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大家相處甚歡,皆大歡喜。

    兒童心理學認為:

    孩子的心理成長需要一個穩定的家庭管理模式。

    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

    前期的成長需要的是能夠感受到家庭成員的穩定分工,

    這時候隔代人的教育介入,

    可以更讓孩子擁有更全面的人格。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不是車間倒模生產的“零件”,

    就因為這樣的獨特性存在,

    才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擁有無限可能,

    只是,一個有遠見的父母,

    會將可能放大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會給孩子營造一個科學而健康的成長環境。

    學前教育專家肖巍教授曾說:

    “放下父母年輕沒經驗、

    老人過時育兒不科學的偏見,

    對此執念的人,都是愚昧的。”

    不管誰帶孩子,

    一切都在於人本身,

    跟年齡、時代都無關係。

  • 14 # 寧媽育兒

    我一直認為婆婆是沒有義務帶孩子的。

    首先,老人也是辛苦了大半輩子了,把自己兒子拉扯大,退休了,也該享享清福了。應該去做些自己喜歡但還沒來得及去做的事。

    其次,老人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帶孩子是件繁瑣的工作,老人沒時間也沒精力繼續自己的興趣愛好。

    最後,法律並沒有規定婆婆有義務帶孩子,這應該是傳統思想。其實國外父母基本都是自己帶孩子或者請保姆。

    而婆婆願意幫忙帶孩子的原因是,現在基本上都是雙職工家庭,婆婆心疼兒子,不能眼看著兒媳婦全職或者找保姆看孩子,所以就自己幫忙帶了。

    但我們不能因為婆婆的自願而理所當然地認為她有義務幫忙帶孩子。

  • 15 # 櫻桃小王子

    我覺得婆婆確實沒有義務幫忙帶孫子,她年紀大了,想輕鬆或是自由,我都可以理解。不能強迫婆婆必須幫忙帶孫子,但是,社會的現狀,生活的壓力,都使我們不得不需要婆婆來帶孩子。

    1.生活壓力太大,沒有足夠的金錢請保姆,自己又無法放棄工作做全職媽媽。許多雙職工家庭,雖然兩口子一起掙錢,但是生活壓力很大,房子就是一大支出,更不用說養孩子的成本正在逐步增大。沒有多餘的錢請保姆,媽媽也不能放棄工作,這種情況下,只好請婆婆來幫忙,減輕負擔。

    2.外人帶孩子,沒有婆婆來帶放心。即使有多餘的錢請保姆,但是社會頻頻出現保姆虐待小孩的事例,還有更讓人驚悚的保姆縱火案。做父母的不放心保姆來帶孩子,還是親奶奶更放心。

    3.公婆願意無條件的幫自己孩子減輕負擔。大部分老人還是願意選擇與兒女住在一起,儘自己的能力幫忙,也算是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 16 # 怡然616

    看了問題及描述,我認為任何一個做婆婆的、當奶奶

  • 17 # 王義濤

    從法律層面上講,婆婆沒義務照顧孫子,不照顧無可非議,兒子媳婦不可責備。但人的生活不能事事用法律來衡量。從情感上講,婆婆如果身體尚可,應該照顧孫子輩。人間有真情,親情更重要。兒子媳婦忙得要命,婆婆閒得無聊也不肯幫助,太沒有人情味。帶孫子雖然累苦,卻有無窮的樂趣,含頤弄孫,多溫暖!寶貝叫奶奶,奶奶多舒服!你不給帶,你自由輕鬆了,可缺少了人情味!

  • 18 # 下雨陰天1

    隨著社會發展,結婚有小孩的越來越多,現在年輕人都是一個思想,孩子應該讓爺爺奶奶帶。這種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種義務!

    現在年輕人也不太做飯,老人看見不會做,主動幫忙做。你就撒手就不管了,農村爺爺奶奶年輕時,吃的酸甜苦辣,經歷太多了,哪裡疼,哪裡癢?你們知道嗎?抽屜裡偷偷藏著各種膏藥,不管農村還是城市,爺爺奶奶普遍的什麼關節炎等等,一到冬天晚上疼得睡不著,你們知道嗎?幫你帶孩子不說,還要做飯,甚至還有拖地,你卻坐在沙發吃著蘋果看著電視!

    多應該帶公婆出門走走,陪伴,有利於身體健康,年輕人多做點事情,又不會累死,你帶與爺爺奶奶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現在小孩特別聰明,教什麼學什麼,教育小孩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平時沒事,誰有時間誰來帶,在一個家庭,都應該互相團結,經營好一個大家庭,多去關心下爺爺媽媽,公公婆婆,義務 和 責任 、沒有誰規定給誰帶,做人要懂得感恩,多體諒與理解,多些包容。公婆也好,父母也好都不容易,而且也不是保姆,她們也需要愛護呵護,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庭!感恩父母!

    做兒女的,都應該帶她們出去走走看看,我們時常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等到你和她們一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爸媽真的不容易,不要責怪他們,多些包容多些愛心!家庭才會和和睦睦!

  • 19 # 一抹陽光868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沒有應不應該,都說帶是人情不帶是本份。

    首先咱不管是孫子孫女都是你們家的吧,你幫忙帶下怎麼了。我是奶奶,我有空就過去看看他們,幫媳婦帶會孩子。讓兒子安心工作,也讓媳婦適當的歇會。我覺得挺好的,兩家人互相理解,親家母閒暇時也過來幫帶孩子。大家都伸把手就把孩子拉扯大了,婆婆也是從媳婦升級過來的,特能理解。

    我家孫女26斤,8個月了,帶她一天下來把媳婦累的夠嗆。晚上睡眠不好,人都瘦了,她媽心疼,我這當婆婆的更心疼。有人說了,你比親媽還心疼,口是心非吧。我是這樣想的,結婚了,媳婦就是我們家的人了,是要和兒子過一輩子的。她對我們好處處想著我們,這麼好的媳婦不心疼咱自己都不答應啊。

    為了家庭的和諧,婆婆幫忙照看孩子還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在身體允許,有時間的情況下,有份熱發份光吧。將心比心,兒子媳婦都會記住你們的好的,實在帶不了,也不要勉強,在經濟貼補點,他們也會理解的。

  • 20 # 息事寧人62

    婆婆給兒媳婦帶孩子,不是應該不應該的問題,是如何對待的問題。裡面內涵著:傳統、親情、責任、理念等等人性問題。

    中國人的傳統是婆婆帶孫子,順理成章,可是時代變化了:現在的婆婆不再是小腳老太太,沒有工作,天天圍著鍋臺轉的家庭主婦;孫子孫女也不是成群結隊多得不得了;孩子也不僅僅需要滿足吃喝拉撒睡那樣簡單。三個主體都變了,事情也就別用老眼光去看了。

    婆婆帶孩子的初衷是:

    婆婆願意帶,有些老人見到孫子輩就挪不動步了,天生的親近感,非帶不可,而且大包大攬,現在有的婆婆和孫子一起睡,24小時形影不離。不讓帶還不高興;

    婆婆為了給兒子兒媳減輕負擔,不得不帶。現在兒女們壓力大,老人能幫一把就幫一把,不僅僅是為兒媳婦,也是為兒子。

    婆婆為了討好兒子和孫子:很多婆婆怕自己不帶孫子,以後兒子不養老。怕孫子以後和自己不親。

    婆婆帶孩子與個人的情況有關:經濟基礎、感情寄託、家庭觀念、家庭責任感等等。

    帶有帶的道理,不帶有不帶的理由。

    下面我想對媳婦說幾句:

    不要認為婆婆帶孩子是應該應分的,帶是情誼,要感恩;不帶也不要嫉惡如仇,老人有自己的人生選擇,別用孩子綁架她的生活。

    再對婆婆說幾句:

    身體不好帶不了孩子別內疚,孩子的父母生了孩子就有養育的義務,而你沒有。

    身體好的如果你願意帶沒有問題,可是不要大包大攬,甚至孩子學習也攬上身,希望在孫子身上填補兒子教育的缺憾,你填補了,可是又造成你兒子兒媳的缺憾。

    婆婆和媳婦相互理解,相互體諒,互相遷就,帶與不帶達成共識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外情怎麼處理好?對方還死不承認,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