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愛線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有增加趨勢, 因其早期常只有消化系統的不典型症狀而容易被誤診為消化不良、 胃腸炎、 慢性結腸炎、 痔瘡和肛瘻等。 因此, 要高度重視結直腸癌早期的“ 十個警戒訊號” , 及時進行“ 一指 三檢查” ( 直腸指診、內窺鏡檢查、X線檢查、大便隱血試驗檢查),就有可能較早發現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早期的“ 十個警戒訊號”:

    (1) 突然體重減輕。

    (2) 原因不明貧血。

    (3) 腹脹, 腹痛, 消化不良, 食慾減退。

    (4) 腹部有塊。

    (5) 大便帶血或出現黑色糞便。

    (6) 大便中有膿血或黏液血便。

    (7) 大便習慣改變, 次數增多或腹瀉。

    (8) 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

    (9) 大便形狀改變, 變細、 變扁或帶槽溝。

    (10) 檢查發現有多發性息肉, 或乳頭狀腺瘤。

    直腸癌的早期症狀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 在癌腫侷限於直腸粘膜時便血作為唯一的早期症狀佔 85%, 可惜往往未被病人和非專科醫生所重視。 雖說直腸癌出現便血等症狀跟痔瘡有些相似,但實際差別不小, 可從這幾方面鑑別:

    ①便血顏色: 痔瘡者便血鮮紅, 便紙粘血, 或排便時 ( 便前、 便時、 便後 ) 滴血、 噴血,多數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裡, 血色暗紅, 並含有黏液, 呈黏液狀血便, 有時僅為大便表面粘血跡, 但便血的現象並不一定每次都發生。

    ②大便形狀: 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大變化; 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 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跡的情況也較多見。

    ③排便習慣: 痔瘡患者一般排便習慣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腸癌患者大便次數明顯增多, 而且時間拉長, 實際上是由於腸道受腫瘤脫落物的刺激, 令患者老有便意, 總覺得排便未盡。 患者若出現以上三種症狀, 千萬不可大意, 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 2 # 保健時報

    臨床發現,肛腸疾病正在困擾越來越多的人。其中,小病種中肛瘻、痔瘡顯得尤其高發,而大病種中結直腸癌已經成為了一個威脅人類生命的重大疾病。結直腸癌高發於40歲以上的人群,同時不排除年輕人患此疾病的可能性。其病發原因除了遺傳外,飲食不健康(如喜歡吃醃製類肉食等)、患有肛腸疾病未及時治療(如息肉以及腸內潰瘍等)是重要的發病原因。

    結直腸癌在早期的臨床表現有許多種,如大便不成形或帶有膿血和黏液,肛門墜脹、大便習慣突然改變、腹瀉嚴重、腹瀉與便秘交替、突發貧血、體重驟然減輕、食慾減退、腹脹腹痛、肛門或腹部出現腫塊。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所以,建議40歲以下人群每1~2年進行肛門的常規檢查,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常規檢查,如果有結直腸癌的一些臨床表現,必須立刻做腸鏡檢查,以便早期治療。

  • 3 # 我叫槑小郎

    根據最新美國癌症協會(ACS)結直腸癌篩查指南,篩查建議顯示,對於平均風險的人群,建議結直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而不是 50 歲。

    篩查人群選擇:

    1. 年齡在45歲以上且有結直腸癌(CRC)平均風險人群根據患者的偏好和檢測可及性定期接受糞便檢查或影像檢查。

    2. 如非結腸鏡篩查試驗出現陽性結果,應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

    3. 建議45歲開始篩查,強烈建議50歲以上的成年人定期進行篩查。

    篩查專案選擇:

    1. 每年進行糞便免疫化學檢測;

    2. 每年進行高靈敏度的愈創木脂糞便隱血試驗;

    3. 每3年進行1次多靶點的DNA檢測;

    4. 每10年進行1次結腸鏡檢查;

    5. 每5年進行1次結腸造影;

    6. 每5年進行1次乙狀結腸鏡檢查。

    何時停止篩查:

    1. 身體健康,平均壽命超過10年的成年人繼續進行結直腸癌篩查至75歲;

    2. 76~85歲的患者,根據患者的偏好、預期壽命、健康狀況和既往篩查歷史,制定個體化結直腸癌篩查策略;

    3. 超過85歲的人群,不建議繼續進行結直腸癌篩查。

  • 4 # 杏花島

    結直腸癌已經成為消化道腫瘤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結直腸癌早期臨床症狀比較隱匿,不太容易被發現,患者也沒有明顯的不適,故大多結直腸癌發現時已經處於中晚期。

    40歲以上、有消化道慢性疾病或消化道癌症家族病史的人群及長期生活不規律、吸菸飲酒的人群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這些人要注意每年定期進行體檢,定期行結直腸鏡的檢查及便常規檢查

    對於出現長時間的大便形狀異常,便秘及腹瀉,腹痛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致病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特別是對於出現便血癥狀時,更特別注意。

    由於結直腸癌起病症狀比較隱匿,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情志因素、遺傳、環境因素以及慢性腸道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故在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平時要注意不要吃高鹽、高油、高熱量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食用燒烤、醃製、腐敗變質及發黴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新鮮的水果,食用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多吃粗糧、雜糧,減少肉類的攝入,減少菸酒的攝入,做到起居有常,避免熬夜。要保持心情的舒暢,進行適量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同時要定期進行體檢,如發現不適症狀要及時就醫。

    結直腸癌目前的預後大多良好。術後生存率較高,對於已患有結直腸癌的患者,患者及家屬要放鬆心態,積極治療。

    本期答主:劉佳佳,醫學碩士

  • 5 # 性情媽媽

    想要早期發現家直腸癌,除了生活中要形態的注意大便形態的改變之外,還要注意定期篩查。

    注意便血及大便形態改變

    除了便血之外,結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大便形態的改變,包括腹瀉、便秘、便頻、腹瀉便秘交替等。

    就健康人而言,排便次數通常為每日1-2次,或1-2日一次,多為有形軟便。而結直腸病人,會因腫瘤刺激導致腸粘膜液體滲出,促進腸道蠕動導致腹瀉。若腫瘤引起腸梗阻,則會延長排便時間。

    便潛血實驗

    即透過判斷大便中是否有隱藏的紅細胞,來判斷消化道是否有出血症狀。

    血清標誌物檢查

    結直腸癌的發生通常伴隨著基因改變等早期事件。發生基因改變的癌細胞破裂後,其DNA釋放到血液之中,參與血液迴圈。若抽取外周血液檢查這些靶標基因,可對結直腸癌進行輔助診斷。

    腸鏡

    透過纖維內鏡直接觀察腸道內部情況,是結直腸癌的診斷方式。

  • 6 # 南方健康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一般如果沒有防癌體檢意識的人,容易忽視。

    因此建議年齡40以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應該視為高危人群: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2.有癌症史或消化道腺瘤或息肉史;3.大便隱血試驗陽性;4.有以下五種表現具兩項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史及精神創傷史。

    對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行結腸鏡檢查或X線鋇劑灌腸造影,不難明確診斷。

    如果根據病史提示為結直腸癌,需要進一步初篩。

    1.大便隱血檢查,直腸指診,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等。

  • 7 # 劉永毅醫生

    結直腸癌早期發現是必須藉助結腸鏡檢查,目前還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準確地發現早期腫瘤,雖然醫學研究已出現糞便免疫檢查、糞便腫瘤DNA、迴圈腫瘤DNA等手段,但是假陰性、遺漏太多,還沒有廣泛應用於臨床。還有CT虛擬腸鏡、氣鋇灌腸透視檢查等,這些檢查都不能直接的看到腸道內部情況,還有做一個腸鏡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結腸鏡是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最好手段、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手段。

    早期結直腸腫瘤很小、浸潤深度很淺,轉移情況也很少,這樣對人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也就沒有什麼症狀。腫瘤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可能出現腫瘤表面破潰出血,有血便,也可能刺激腸壁後腹部有些不舒服,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視,何況不一定都會出現症狀。等到腫瘤發展嚴重了,血便、腹痛、甚至肚子都能摸到包塊了,就不是早期的症狀了。所以症狀、“訊號”提示早期結直腸癌是不行的。

    結直腸癌目前檢查費用不算很大,但是檢查前的腸道準備、檢查時不舒服還是讓人比較怯場的,不同的人群檢查頻率是不一樣的。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腺瘤切除後、膽囊切除、闌尾切除以及長期便秘、腹瀉者等等結直腸癌高危人群一般建議40歲以上每3年做1次腸鏡,有些情況頻率更高些,其他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5-10年做1次腸鏡比較合適。結直腸癌形成途徑80-90%為腺瘤性途徑,而腺瘤發展至癌需要的時間大約是5-10年左右,所以一般人群不需要頻率很高的腸鏡檢查。

  • 8 #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結直腸癌常見症狀有哪些?

    如果出現糞便變細、排便不淨、大便次數增多,並伴有尿頻、尿急、尿痛、排尿順暢、血尿等症狀時,應該警惕結直腸癌。

  • 9 # 一起聊基因

    結直腸癌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當癌變僅僅發生在結腸壁內側粘膜時,經過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在90%左右。越晚發現,5年生存率越低,治療難度越大,治療效果越差。

    因此,提前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對照下面看自己屬於哪種人群:

    一般風險人群:應從50歲開始定期篩查結直腸癌,每年進行肛門指診、大便隱血試驗,每五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很有必要,而且目前大多數人不會將結腸鏡作為體檢專案進行篩查,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高危人群包括:有相當長的腸炎性疾病史;有長期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術後、膽道疾病、糖尿病;下腹部放療史。這些高危人群應從40歲開始定期篩查結直腸癌,每年進行結腸鏡檢查。

    遺傳性高危人群:指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一般情況應從40歲開始篩查。另外,NCCN最新指南強調,1 名一級親屬在 60 歲前診斷或 2 名 1 級親屬在任何年齡診斷結直腸癌,應從家族中最早診斷結直腸癌者的患病年齡減去 10歲開始篩查,或是最遲於 40 歲開始檢查。

  • 10 # 麥語傳聲

    結直腸癌的臨床症狀表現

    一.早期結直腸癌大多數無症狀,這也是定期體檢的重要性。

    二.進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現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及腹瀉等症狀。

    1、腹脹、腹痛

    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甚或表現為無規律的絞痛。

    2、便血

    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只有約36%的患者肉眼能看到出血。待腫瘤體積增大,影響糞便透過,可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出血量小,隨著結腸的蠕動與糞便充分混合,此時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實驗常為陽性。

    3、貧血

    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透過受阻。隨著腫瘤擴散浸潤加重,腫瘤表面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尤以貧血、消瘦為主。

    4、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結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才可能發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5、腹部腫塊

    腹部出現腫塊可能是腫瘤本身,或者是腫瘤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黏結的腫塊。腫瘤本身的腫塊的形態會比較規則,輪廓較為清楚。如果是結合的腫塊,它的形態不甚規則。腫塊一般質地較硬,有的可隨腸管的活動而活動。

    對有上述症狀的患者(腹脹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及腹瀉等症狀)建議到正規醫院肛腸門診就診,不要將上述症狀歸結為痔瘡。很多患者因為將結直腸癌當成痔瘡而延誤了治療。

    早期結直腸癌大多數並無症狀,所以需要定期體檢,檢查方式有很多種:

    診斷檢查

    病人因上述症狀就診,醫生可能會做全身檢查,並觸診腹部是否有器官腫大或包塊。此外,還包括直腸指檢、糞便檢測或血液檢查等。

    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也叫肛診,是醫生用一個手指伸進患者肛門進行觸控,不需何輔助裝置,是檢查疾病的一種簡便易行卻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臨床觀察發現,超過70%的中國患者的直腸癌都很低位,距離肛門很近,透過直腸指檢就能摸到。

    X線檢查

    包括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及鋇灌腸檢查,觀察結腸直腸形態的全貌,是否有多發性息肉和多發癌灶,以便為患者的手術治療提供依據。

    內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不但能夠發現結腸各種型別的病變,而且可以進行組織活檢,明確診斷,以免漏診或誤診。

    糞便檢查

    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的M2丙酮酸激酶(M2-PK)值是正常人的14倍,糞便腫瘤M2-PK檢測診斷胃腸道腫瘤的特異性為89.74%,該檢測特異性強、靈敏度搞,可用於結直腸癌早期診斷。

    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

    雖然CEA對診斷結直腸癌不具特異性(其他腫瘤CEA也可增高),但其值升高常與腫瘤增大相關。腫瘤徹底切除後CEA可恢復到正常值,復發前數週可以再次升高,因此該檢查對結直腸癌患者預後評估、監察療效和復發有一定幫助。

    B型超聲掃描、CT或MRI檢查

    此類均不能直接診斷結直腸癌,但可以判定腫瘤的部位、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以及淋巴和肝轉移等情況,適用於瞭解腫瘤對腸管的浸潤程度及有無區域性淋巴結或遠處臟器轉移,可用於術前分期及術後複查。

  • 11 # 胃腸疝外科江志鵬醫生

    要做到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美國近年腸癌的死亡率明顯下降,得益於篩查的普及。我國也越來越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但總體普及率仍遠遠不夠。具體怎樣篩查呢?

    1. 無高危因素人群, 45歲開始選擇以下方法之一進行篩查:

    1)大便潛血檢測,每年一次;

    2)CT模擬腸鏡檢查,每5年一次;

    3)結腸鏡檢查,每10年一次。

    2. 結直腸內有腺瘤性息肉,內鏡切除後每2~3年複查結腸鏡。

    3. 有腫瘤家族史(尤其是一級親屬),40歲即開始行結腸鏡檢查,每5年一次。

    4. 有明確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徵的家庭成員: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庭成員,應在10到12歲時行基因檢測,明確是否攜帶突變的APC基因;

    2)Lynch綜合徵的家庭成員,應在20-25歲開始,每1-2年做結腸鏡檢查一次,做基因檢測瞭解是否攜帶突變的錯配修復基因。

  • 12 # 心血管黃醫生

    1、排便出血

    排便時糞便中有血、便後滴血或在衛生紙上有血。痔瘡是也是常見的肛腸疾病,症狀也是便血,但是痔瘡便血呈噴射狀或滴狀鮮血而腸癌便血則為暗紅色,還伴有黏液。

    2、排便習慣改變

    原來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甚至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3、腹痛

    息肉型直腸癌常出現侷限性的左下腹疼痛,狹窄型結直腸癌易導致低位性腸梗阻,可出現反覆的腹痛、腹脹,後期會轉變為持續腹痛和腹脹。

    4、裡急後重或肛門墜脹感

    裡急後重就是腸道不舒服總想去廁所,但是每次卻拉不出東西。

    5、大便形狀改變

    如果腫塊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則會導致腸腔相對狹窄,排出的大便往往會變細、變形,形狀可呈細杆形或扁帶形。

    6、貧血及全身症狀

    如消瘦、乏力、低熱和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等。

    而如果你正好是以下人群,那就要注意。

    1、肥胖。肥胖是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2、40歲以上人群。結直腸癌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但患者中90%都是40歲以上人群。3、炎症性腸疾病。如潰瘍性或克隆氏結腸炎。

    4、有結直腸息肉或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

  • 13 # 小克大夫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直腸癌的發病率是要高於結腸癌的,對於結直腸癌的預防和早期發現,一直都是人們都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那麼今天小克就來為大家詳細的科普一下我們如何在生活當中早期的去發現結直腸癌:

    一、症狀:

    結直腸癌在早期多沒有較為明顯的臨床表現,或者是其症狀輕微,不容易被人們所發現,這也使得有些患者的結直腸癌發現時就已經處於一箇中晚期的階段。那麼結直腸癌在早期症狀輕微,那具體會有哪些症狀出現呢?

    1.排便習慣的改變:結直腸癌患者基本上都會有排便習慣的改變,這種排便習慣的改變是不同於以往的,比如說患者會有腹瀉,便秘等症狀的持續存在,另外也會有腹瀉,便秘症狀的交替出現。

    2.膿血便,黏液便:當腫瘤出現時,勢必會對腸道內的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導致腸道內感染和出血的發生,從而使患者出現黏液便和膿血便。

    3.糞便性狀的改變:在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表現上,糞便性狀的改變較為明顯,當腫瘤逐漸的增大,堵塞腸腔時會導致大便的形狀變細變扁,當腫瘤完全的堵塞腸腔時患者還會有腸梗阻的症狀出現。

    4.腹痛和腹部不適感:腹部的疼痛是結直腸癌的一個早期表現,但是其腹部疼痛的位置多模糊,不固定,另外除了腹痛之外,患者還會有其他的腹部不適,如飽脹感,噁心等症狀。

    5.肛門刺激症狀:多見於直腸癌的患者,主要是以裡急後重感,排便不盡感,肛門墜脹感等。

    以上的這些症狀極易和一些結腸炎,直腸炎,腸道息肉,痔瘡等良性相混淆,所以當有以上症狀出現時一定要引起自身的注重。

    而除了症狀之外,小克認為要想有效的在早期發現結直腸癌還需要藉助於腸鏡的定期體檢,小克建議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群都應該每3-5年進行一次腸鏡的檢查。

  • 14 # 小影大夫

    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得依靠結腸鏡

    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最常見的大腸惡性腫瘤。有人說,結直腸癌屬於富貴癌,原因是以前結腸癌沒有這麼高發,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吃得好了,高脂肪的飲食多了,粗纖維進食少了,結直腸癌就高發了。結直腸癌的發生除了跟飲食有關,還跟遺傳因素有關。所以有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的,建議也要去做結腸鏡篩查一下。

    有關結直腸癌的症狀,我也已經科普很多了。結直腸癌的發生是悄無聲息的,早期剛形成的時候我們發現不了,繼續長大侵犯了肌層我們都可能不會發現。所以,要發現早期結直腸癌,唯一的辦法就是定期體檢做結腸鏡檢查。

    我們建議>30歲,沒有做過結腸鏡的其實都可以去做個普查,如果沒事的,可以3-5年複查一次。如果有息肉的儘快切除,一年後複查一下,看息肉有沒有復發。如果沒有,也可以3-5年複查一次。

    那結直腸會有什麼症狀呢?

    上面說了早期沒有症狀,隨著腫瘤增大,可以出現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大便變黑、腹瀉、便秘或者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還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腹部疼痛,腹部包塊等症狀。

    平時上廁所時,要多關注自己的糞便的性狀和顏色,發現不對勁的,建議及時就診。

  • 15 # 長腿醫生

    結直腸癌早期都可有大便習慣的改變,有時便秘,有時腹瀉,大便常帶粘液及血性分泌物,故常易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如長期延誤得不到正確治療,就會發展成晚期。結腸和直腸癌的症狀因發病部位而不同,如發生在右側結腸,病人主要表現貧血,乏力,體重減輕,食慾減退,右下腹隱痛,腹瀉、便秘交替出現,右下腹可觸到腫物,並有輕度壓痛。如發生在左側結腸部,主要表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及粘液,易發生腸梗阻而出現腹脹便秘,腹部陣痛,甚至可見腸管形狀,左腹部有時可觸到腫物。如發生在直腸部,多有下墜感,大便帶粘液,腫瘤破潰時大便帶血,隨著腫瘤增大則大便變細、次數增多、裡急後重(解不完的感覺);如腫塊繼續增大,亦可出現腸梗阻。

    以上如不加治療,發展下去都可累及周圍器官或造成遠處轉移,因而出現排尿困難、血尿、黃疸、腹水、淋巴結腫大、惡液體質(嚴重消瘦)。

    結腸和直腸癌病人都不難做到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凡有以上早期症狀的病人,只要提高警惕,透過有效而簡單的直腸指診、腸鏡檢查,並對病變組織取病理檢查,絕大部分病人可以完全確診。結腸和直腸癌的預防及治療只要認識並警惕。結腸和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和早期訊號,凡是有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特別是腫瘤家族史的病人,應儘早接受治療。當出現早期訊號時要留個心眼,警惕腸癌的可能。

  • 16 # 李醫生告訴你

    "談癌色變"由此可知癌症在人們心中是多麼的可怕,但結腸癌和直腸癌是相對比較容易治療的惡性腫瘤,當然了,越早期治療效果越好,甚至能達到治癒的情況,所以在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才能夠很好地早期發現結腸癌呢?

    1.從身體的不適發現警惕訊號。早期的結直腸癌,通常會有大便的性狀改變,如便秘與腹瀉相互交替,大便變細,大便帶血,不明原因的貧血、乏力、發熱、體重下降、腹部壓痛等。結腸癌還可以在腹部觸及腸腔內異常的腫物,甚至會有大便在腸腔內堆積導致腸梗阻。到了中晚期,隨著腫瘤的轉移,可出現咯血、呼吸困難、全身多處疼痛等晚期症狀。

    2、定期體檢。定期體檢主要是針對易患結直腸癌的人群進行每年一次的體檢。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結直腸息肉、癌前病變、慢性炎症等都應該每年一次體檢。對於沒有以上病史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現常常便秘、或便秘與腹瀉相互交替、血便、大便變細、不明原因的貧血等症狀,應該諮詢當地的消化科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做結直腸癌的篩查。這個定期體檢包括專案有什麼呢?發現結直腸癌最有效的手段是腸鏡檢查,這裡的腸鏡指的是大腸鏡,並非是小腸鏡。除此之外,腫瘤的標誌物的檢查也應該出現在體檢專案中。有很多人對於單位安排和組織的體檢,能否有效發現結直腸癌?這個要看體檢專案中有沒有包含腫瘤標誌物的篩查。

    結直腸癌是相對比較善意的腫瘤,最好的治療方案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樣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很多病人對於結直腸癌早期發出的警惕訊號並沒有太大的在意,就簡單的認為是鬧肚子或者痔瘡出血,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到了中晚期想要手術根治治療是不可行的。

  • 17 # 普外科李家大夫

    雖然結直腸癌是我國的高發癌症之一,2018年新發病例為37.63萬例,除以中國14億人口,得出的結論是10萬人中大約不到27人會得結直腸癌。因此,在茫茫人海中,我們首先要精準定位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才有效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患者。

    目前,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人群:

    1、有腸癌遺傳因素的人,這些人有基因缺限,天生就容量患腸癌。比如:有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徵、家族性腸息肉病與腸息肉病合併多發性骨瘤和多發性軟組織瘤等腸息肉病家族史的人。還有就是家族祖宗三代中有腸癌家族病史的人,也因為天生存在遺傳基因缺限容易得腸癌。

    2、患有與腸癌發病有密切關係疾病的人,比如腺瘤樣息肉患者,它的腸癌發病途徑是:腺瘤→腸癌發病過程。還有,就是有炎症性腸病的人,比如,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結腸血吸蟲肉芽腫的患者,他們的腸癌發病機制是:由炎症腸癌的過程。

    3、因環境因素導致容易得腸癌的人。其中過多攝入高脂肪與紅肉+低膳食纖維飲食患者,是最多見的透過環境致癌因素導致發生腸癌的。此外,以下人群也是由於環境因素導致大腸癌發生。這些人腸癌發生,還與腸道細菌紊亂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長期抽菸、嗜酒的人。年齡>50歲的人、肥胖與超重者、少活動的人與長期精神壓抑的人。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的人。有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的人或有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的人。本人有癌症史的人或有盆腔放療史的人。

    透過對上面介紹的結直腸癌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我們就能夠比較容易發現早期結直腸癌。

    目前能夠有效發現早期結直腸癌的方法:

    1、無創大腸癌基因檢測技術:糞便DNA檢測,是最簡間方便的居家結直腸癌檢測手段。

    據國內大腸癌無創篩查發明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博士生導師,鄒鴻志教授介紹,大腸癌無創篩查技術是一項國際領先的無創腸癌基因檢測技術,其總體腸癌準確率高達93.65%,早期肥腸癌的敏感性高達86.71%,如上圖所示。

    由於腸癌由息肉到腺瘤過程中,存在基因變異的原因,因此,它還可以檢測出最小1cm的息肉和早期腺瘤。見下圖:

    糞便大腸癌DNA檢測,取材方便簡單,可以自行在家完成,沒有腸道準備與腸鏡檢查的痛苦與風險。檢測標本可以常溫快遞送檢,安全有保證;標本所有檢測結果,都是經過國內權威大腸癌專家逐一把關,在腸癌檢測質量方面有充分保證。

    可以說,大腸癌無創篩查技術,是目前最容易普及、風險最低、質控最好、發現率高的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的檢測方法。

    2、結腸鏡大腸癌篩查,是目前醫院開展最廣泛的發現早期結直腸癌的檢查方法。

    針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目前包括基層醫院在內,廣泛開展了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一種有創檢查,並且需要在良好的腸道準備下進行,檢查質量與腸道準備情況及腸鏡醫生的經驗有關,有一定的主觀性。它的優點就是可以對一些早些腸癌進行內鏡下切除治療,因此,可以說它是集檢查與治療於一體的早期腸癌檢查方法。

    3、透過大腸癌的早期臨床表現,患者或醫生能發現早期結直腸癌。

    由於早期大腸癌會出現便血及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帶血、膿液或粘液。有醫學知識及細心的患者,就會透過這些異常表現,及時就醫早期發現自己患大腸癌的事實,但透過這種方式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比例較低,不到10%。這也是為什麼臨床發現的大腸癌,大多數都是中晚期的原因。

    總之,要想早期發現結直腸癌,首先,要精準定位好結直腸的高危人群,然後對高危人群進行大腸癌早期篩查。目前,無創大腸癌基因檢測技術:糞便DNA檢測,是最簡單方便的居家結直腸癌檢測手段;結腸鏡大腸癌篩查,是目前醫院開展最廣泛的腸癌篩查方法;透過大腸癌的早期臨床表現,也是發現有早期結直腸癌的方法之一。

  • 18 # 肝膽外科崔醫生

    結直腸癌是消化道腫瘤非常高發的疾病,但同時也是很難早期發現的疾病,這樣就給患者的預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畢竟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但是你知道嗎,絕大多數的結直腸癌要經過腺瘤—異型增生—癌變這樣的過程。因為大約有80%以上的結直腸癌患者是由於腸道的腺瘤轉變而來的,但是這個過程一般情況下是比較漫長的,可能有10多年左右。

    怎樣從症狀方面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呢雖然結直腸癌患者早期症狀較少,但是對於直腸癌患者來說,有不少早得病早期是有大便習慣的改變的,比如說一段時間突然發現大便比以前頻繁了,或者是大便總是拉不乾淨,剛拉完不一會又有大便的想法,但是再去蹲廁所發現並沒有多少大便或者只有少量的大便排出;當然我所說的大便頻繁並不是腹瀉哦,而只是大便次數的增多,大便性狀一般是正常的。所以說這樣的表現大家並不是很在意,也很少會因為這樣的症狀就上醫院檢查去。但是有一種表現還是比較能引起患者的注意的,那就是出現便血,但是一般不會有很多,而且多是鮮血,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被誤認為是痔瘡而不加以關注,這可不是一個患者有這樣的後悔經歷了,而且最難過的是真的有患者以前是有痔瘡的,所以更是把出血當做是痔瘡,根本不會往腸癌上想的。而如果出現了大便變細、變成扁扁的一條,或者出現大便困難等也需要注意。而結腸癌早期的表現更少, 可能進展會有肚子疼或者肚子不舒服,但多是隱痛或者脹疼,而且覺著肚子脹的是不少的,還有就是吃飯後出現噁心嘔吐的。那麼做哪些檢查可以早期篩查結直腸癌呢

    1、首先就是腸鏡檢查,對於結直腸癌的發現率較高,也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小到息肉、異型增生、腺瘤或者是潰瘍,直到腫瘤都可以發現,並且可以在鏡頭下取組織做病理檢查,而且可以對較小的息肉進行鉗除,是目前最為推薦的一種診斷、治療手段。但是當然也是有缺點的,首先就是患者會很不舒服,而且有不少禁忌症,這種檢查稍有不慎是可以造成腸道的穿孔、出血等,而且主要是人們對這腸鏡檢查都很排斥,不出現必要的情況是不會接受這種檢查 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腸道息肉或者是腸癌都可以檢出來,大約有5%的漏診率。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發現腸道腫瘤時,即便取了病理組織也可能查不出癌症,因為很可能取得病理組織是表面的組織,沒有癌細胞

    2、腹部的CT檢查,現在有的大醫院已經有了立體三維成像的CT,可以將腸道的情況作成三維立體影象,有點仿結腸鏡的意思,顯示腸道病灶的效果也不錯,而且畢竟結腸鏡來說,對患者沒有傷痛、接受程度高,很少有不良反應。而且可以對腹腔內多臟器進行掃描。以評估腹腔的整體情況以及腫瘤的浸潤以及轉移情況。但缺點是對較小的病灶發現率低,不如腸鏡,且即便發現腸道有病灶也不能進行取病理檢查。

    3、還有就是腸道的造影檢查,患者喝顯影劑,可以在X線下顯示腸道的輪廓,能檢出一般的病灶,但是如果發現疑似病灶也是需要進行腸鏡檢查的,所以現在很少應用這種檢查了,畢竟漏診率較高,做起來也比較麻煩,做之前還要喝瀉藥。

    4、抽血做腫瘤標誌物的檢查,這裡主要的腫瘤標誌物有癌胚抗原(CEA)、CA199等。一般情況是腫瘤進展CEA的含量也會升高,而且手術切除之後CEA會下降的,既可以作為輔助的診斷指標也可以作為治療的評價指標。但是還有個缺點就是不能單純靠這個指標來診斷的。

    最後,有人問腸鏡下發現有息肉、腺瘤該不該早期切除呢,切除有哪些好處呢,我只說一句:內鏡下摘除腺瘤可以預防75%的結直腸癌。體檢進行腸鏡等程序 檢查早期發現結直腸癌,而早期的結腸癌5年生存期可達到90%左右。

  • 19 # 醫師禚

    醫生,他才26歲啊就怎麼就被診斷為直腸癌了呢,不是說這個病50歲以後才高發嗎?為什麼孩子會提前這麼久啊!

    這是一個患者在消化外科的哭訴,也是我在科研期間永遠也忘不掉的場景。才26歲的年紀人生才剛剛開始就要飽受病痛的折磨。著實讓我難受,作為在50歲才可能高發的疾病為啥會提前20多年出現,而且還是晚期,這個疾病難道真的這麼可怕?就不能更早的發現?我們在醫院應該做哪些方面的檢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其實是結腸癌與直腸癌的統稱,他是我們消化系統中最常見的癌症。也是我們身邊最致命的癌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無論是結腸還是直腸我們腸道表面並沒有太多的神經分佈,我們並不會直接感受到異常與疼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些人肚子痛,一查就是晚期的原因。

    出現了症狀再去篩查很有可能腫瘤已經轉移進入第4期,癌症突破淋巴轉移到其他組織去了,這個時候在去治療生存率要遠比早發現的時候要低很多。

    瞭解了什麼叫做結腸癌以後,那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在最早辨別、篩查出來出疾病來呢?網上傳的各種辨別技巧真的有用嗎?

    大家想一想有沒有在網上看到過下面這些辨別結直腸癌的方法技巧?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大便會變,有血,還有粘液;存在嚴重的腹痛、腫塊;甚至還會出現消瘦、乏力現象。這些方法真的對於早期檢查有用??

    ??你是不是也相信了?不要完全信!這種表徵一般是很難確定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不是特異性的表現。比如排便習慣改變,對於生活飲食不固定的人來講,排便的習慣會因飲食多少而改變;像有痔瘡特別是混合痔的人群、消化道少量出血的人群大便也會含有難以辨別的血液;癌症早期是不會引發疼痛的,如果真的在腹部出現疼痛一般很可能是侵佔到神經處於中晚期了;更不要提消瘦、乏力現象了,真的出現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希望藉助這些表徵發現結直腸癌是不切實際的,甚至可能會耽擱最佳治療時機,遺憾終生!

    說了半天那我們到底在什麼年紀去做結直腸癌檢查呢?

    對於篩查我們要分兩種情況了,一個是針對正常人的篩查一個是針對患有家族遺傳性兩種情況。

    20歲後必須檢查:如果你家庭直系成員中患有以下兩種疾病,那麼你患結直腸癌的機率是十分大的。第一個就是林奇綜合徵又稱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 是最常見的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徵,這是一種遺傳疾病佔據所有結直腸癌患者的 2%~3%。這種疾病最早可以在25歲出現,都是因為患者基因變異引起的禍,因此在20~30歲之間就必須進行結腸鏡檢查隨訪。 否則患者腸道中會存在上百個不同病變的息肉,癌症風險特別大,那個26歲的患者就是林奇綜合徵患者。

    第二個是家族性息肉病患者,這些患者出生後可能還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癌變的可能性。在國外研究中這類家庭中患者可以在6 歲就發病。即使對於大多數的患者在青春期就有可能有癌變的可能,所以他們要從10 ~ 12歲開始以每1~2年一次的頻率進行結腸鏡篩查。一旦發現息肉就需要對結腸切除術。

    正常健康人:對於健康人來講我們推薦50歲開始進行健康學篩查,但是這個時間這不是固定的。特別是現在大家生活方式越來越好,越來越不喜歡運動。我們推薦40歲就可以開始結直腸的篩查了。如果你有以下不良行為這種篩查就更應該提前。喜歡吃牛肉豬肉等紅肉和加工肉類製品,腰圍>90㎝的肥胖人群,長期飲酒,久坐缺乏鍛鍊,等多種不良生活方式累加效應。那麼到底什麼樣方法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結直腸癌呢?

    答案是必須藉助臨床實驗室檢查,只有藉助最科學的儀器分析、最靠譜的病理學檢查我們才能在第一時間對疾病進行科學的定義,確診。而不是靠著任何可疑的症狀去懷疑去耽誤!

  • 20 # 麻醉醫生麻小花

    在臨床上,很多患者初次就診結直腸癌就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了,其實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對結直腸癌缺乏一些基本的瞭解和認識,當身體出現不適,我們第一想法就是會想到“痔瘡”、“腸炎”、“便秘”等疾病,而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早期發現病變而不耽誤治療呢?下面小花醫生就來介紹一下!

    不容忽視的早期結直腸癌症狀!

    結直腸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腸,結直腸癌就是腸腔裡面長了瘤子,瘤子會刺激大腸,使我們的結直腸不能夠正常工作,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我們的大便,所以每次上廁所時,我們最好都能夠回頭看看大便的顏色、性狀等是否正常。

    便血。我們腸腔內腫瘤的表面和大腸的表面不一樣,腫瘤與糞便摩擦以後容易出血, 所以便血就是結直腸癌早期典型的表現之一。但是便血會因為出血量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表現。一般直腸癌便血,血的顏色偏紅,因為直腸靠近肛門,血液和糞便停留時間短一些;而結腸癌的便血顏色較深,甚至呈黑色,所以當經常排出黑色的不成形的大便就要引起注意了。在早期,結直腸癌的表現可為在大便條的一側附有血液的痕跡,有時候也會出現混有糞便的粘液血便或者膿血便。但是往往出現血便的時候,我們都會聯想到是痔瘡,而不去檢查,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當出現便血還是要去檢查。排便習慣改變。排便習慣包括每天的排便時間、排便次數以及大便的性狀等。由於癌腫對大腸的刺激,結直腸癌患者的排便習慣會發生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多,以前每天排便一次就可以了,現在每天都要排便好幾次,並且每次排便的量也不多,剛上完廁所,又想上廁所,這也叫排便不盡感;也有人會出現大便條變細,或者呈糊狀、不成形等。便秘或者腹瀉。臨床上也有很多患者是因為長期便秘或者長期腹瀉來就診,最後確診為了結直腸癌;也有患者表現為便秘和腹瀉交替。所以長期的拉肚子不好就要及時來檢查了。腹部包塊。腹部包塊雖然也是結直腸癌早期的症狀之一,卻也非常不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注意,首先是因為腹部包塊不夠明顯,然後患者不是專業人士可能摸不到包塊。並且只有一少部分的結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可以摸到腹部包塊。腹痛。也有一部分患者僅表現為腹痛,主要表現為腹部隱痛不適、腹脹,如果只是偶爾一次這樣我們可以懷疑是吃壞肚子了,如果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去醫院檢查了。貧血、消瘦、乏力。當癌腫造成的慢性長期失血超過了我們機體的造血能力時,就會表現出貧血。所以不明原因的貧血、乏力和消瘦一定要引起注意。

    怎樣能夠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結直腸癌也不是一下子就患上了,而是透過增生-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癌症這一過程發展來的,而從增生病變發展為癌症,需要10-15年的時間,所以在還是息肉的時候我們就能發現並且治療,那麼就能夠避免患癌。這也就要求我們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當身體出現了不適,及時去醫院檢查,早檢查、早診斷,才能在早期得到治療。

    當懷疑有結直腸癌,可以去做什麼檢查呢?

    1、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癌的首選檢查。雖然腸鏡是一個侵入性檢查,檢查前需要喝瀉藥,將腸道拉乾淨。但是腸鏡可以看清楚腸道內的各種病變,包括炎症、息肉、潰瘍和癌腫,是一個很好的檢查,是結直腸癌診斷的金標準。

    2、直腸指檢對於直腸癌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檢查方法,簡單又便宜,70%的低位直腸癌透過直腸指檢是可以檢查出來的。

    3、大便潛血檢查可以作為結直腸癌的初篩手段,如果是陽性的就再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4、鋇劑灌腸檢查,這是結腸癌的一個重要的檢查方法,對直腸癌沒有太大意義可以用來排除結直腸多發癌和腸息肉病。

    5、腹部CT檢查。腹部CT一般不用於結直腸癌的初步診斷,可以用於瞭解盆腔內有沒有擴散,癌腫有沒有侵犯膀胱、子宮,以及有沒有肝轉移及淋巴結轉移。

    我們的結直腸就像一條螺旋管,因為被黏膜包裹著,結直腸從裡到外都非常光滑,呈粉紅色,很柔軟。但當腸壁上長了息肉、腺瘤以及癌腫時,就會對我們的腸腔造成刺激,產生症狀。所以當我們的大便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是覺得腹部不適,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15分鐘1位女性死於宮頸癌,如何預防宮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