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龍高志強
-
2 # 獨自長歌
地處邊垂,置身此地,此時不論應景、應時、應情,最喜歡的一首詩就是,王之渙那首膾炙人口的著名邊塞詩《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應景,江南早已柳綠,草長鶯飛,關外卻荒寒,柳色不青,春風似乎還不到;應時,雖已人間三月天,而這裡放眼周遭,依舊是萬木蕭條,應情,當你一路風塵此時來到這裡,遙望玉門關,你似乎能夠感受到當年,邊關士卒,其鄉愁、徵怨、戍苦盡在“怨折柳”中曲折托出。即便現在作為一個旅行者,遙對玉門關也會感慨萬千。
西出玉門關,大漠蒼蒼
走不完的寂寞
走不盡荒涼
每當,殘陽如血
駐足腳步,青旗古道旁
來到今日的故鄉
一杯酒暖了腸,也醉了憂傷
行囊裝著遠方
沿著駝鈴聲的歲月軌跡
走向那遠古的詩行……
-
3 # 平平淡淡9090441058016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己。
只願君心似我心,
並不負相思意。
大慨意思是:上片,相思之遠,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感聯絡,樸素中見深刻。
下片是寫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的熱切希望。用江水之悠悠不但喻相思之綿綿不己,最後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真摯戀情,傾口而出。
。
-
4 # 皓月Lh2088
在小學的課本里,唐代的宰相、詩人李紳(772-846)寫了兩首膾炙人口的《憫農》,在小時候,我會搖頭晃腦的背誦它,記憶猶新。
憫農二首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的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我喜歡它的原因:它告訴了大家,我們糧食的來之不易,讓我們珍惜每一粒米飯,不浪費糧食。進而告訴大家,要去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實則來之不易的東西,不要失去以後才知道它的珍貴,要珍惜眼前的食物,不要浪費。
詩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由於李紳小時候家貧時的環境,使他特別恤農民的辛苦。原本他家是很富足的,他曾祖父李敬玄(615~682)是唐高宗朝的宰相,官拜中書令,賜封趙國公,李家何等榮耀。到他父親李晤這輩時,家道中落,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從安徽亳州搬家到無錫。兒時的貧窮也讓他知曉唯有苦學才能改變命運,27歲時得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入京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他曾與白居易、元稹等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
據說李紳當官以後就開始腐化了,忘記了原先的善良,目中無人不說,還參與了當時的“牛李黨爭”,生活上還很奢靡,最後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他土豪奢侈浪費,反映在吃雞一事上,都說他愛吃雞舌頭,於是每餐都要耗費300多隻雞,其後院宰殺的雞骨頭堆積成山。還誤判“吳湘案”至人冤死,成了一個昏官。總之他的人生也是跌宕起伏,是非功過不清,黑黑白白。不說他為人了,李紳還是挺有才的,不光文采好,寫下了千古絕唱《憫農》,他的書法也是相當不錯的,不過傳世墨跡極為少見。
-
5 # 蘇州食隱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普通的賞雪景,在李白的詩裡,就氣勢豪邁,瑰麗生姿。特別是最後的天仙揉白雲,如此宏大而又浪漫的幻想,讓讀者瞬間狂醉痴迷。再分享第二首。興酣筆落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李白《江上吟》上學時期一直背不上這首詩,但是對裡面的倒數第二句,一直記憶深刻。堪比“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給我帶來的震撼。浪漫又疏狂,這就是李白啊。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高堂金樽,清酒鬥十千是李白。
一馬一江湖,池邊洗劍波光寒也是李白。
古代浪漫主義文學裡,最精彩最燦爛的一抹霞光。
-
6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我最喜歡李商隱的《錦瑟》和杜甫的《曲江二首 》兩首詩,這兩首詩最有救國救民的情懷。
一、李商隱為詩祖,唐詩三百首唯《錦瑟》難解,但一旦理解了這首詩,就會唯它馬首是瞻,把它排為唐詩第一首。
《錦瑟》詩是一篇民主救國的詩文,《紅樓夢》的內容提要, “只是當時已惘然"意即只是哀嘆當時(古代、唐朝與不明白此意時)的人對此從未聽說過的自然真理置若罔聞,若有所失。
這個小問題提出了大是非,提出一個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唐代國學大師、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一樣的國"寶玉"李商隱。
以往人們說《錦瑟》該詩好,是因為這首詩本來就好;看不懂它,說該詩隱晦,還說該詩好,是因為這首詩外在也美好。看懂該詩,只要知道作者寫此詩的時代背景,識得“改弦更張"成語謎底的這一個"瑟”的造字意思,就勢如破竹了。
李商隱,字義山。他寫該詩時已處於由盛轉衰年,也是盛唐走向衰敗的時期。
《錦瑟》詩是一篇民主救國詩文。請看原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①
莊生曉夢迷蝴蝶,②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解釋:
錦瑟的“瑟”字造字意思:領導管理之“王"管“王”,互相干仗,大可不“必”,只有用民主票決“端”正,即用中國龍的傳人的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一條龍"五"的民主票決集中制(端午)指導工作(十),即"五十弦("弦"即勾股定理中的弦五:以人民動力之“弓"制約看不見的意識之王管意識之王的“玄"集權思想),如變成"無端五十弦”,改弦為二十五絃,就成了主觀集權思想"一弦",這“一”主觀集權思想使大廈將傾,要用民主之“柱"支頂。我們每個人追"思"一下原始科學社會的中"華"民族和我們個人的少年春“華",被貪婪、兇惡的"年"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我們個人長大的集權思想取代的過程。
“曉”得恢復民主集中的(五十弦)中華"夢",“迷"戀“蝴蝶”自由釆花忙活,希“望帝"恢復夢想,變成消散龍心“春心","託杜鵑”嘔心瀝血宣傳。
“滄"桑變化的民心,成了“海"上“明月"、統治者爭權的二龍戲的"珠"(二十五絃),人民只"有淚”;民主票決寒涼的“藍田"玉,被權力過“熱"的“日暖"燒的“玉生煙"。
我說的“此情可待"美好的民主科學社會建“成"時“追憶",“只是當時"的原始科學社會的中華民族和我們個人的少年春華(五十弦),被貪婪、兇惡的"年"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我們個人長大的集權思想取代,改弦(為二十五絃)",必須變更,恢復到像原始科學社會的中華民族和我們個人的少年春華(五十弦)一樣更高階的階段。
“只是當時已惘然",意即只是哀嘆當時(古代、唐朝與不明白作者此意時)的人對此從未聽說過的自然真理置若罔聞,若有所失!
所以說,李商隱《錦瑟》是"改弦更張”的謎底:變“更”用"二十五絃"的二龍戲珠的集權思想改民主集中的“五十弦"的腐敗滅亡做法,才能“張"弓(弦五<勾三加股四=七、端午/勾股定理)救國開“張",否定之否定。處於封建社會壯年的盛唐由盛轉衰敗的時期的李商隱不敢這樣明說改弦更張,只能用詩“隱"喻;處於封建社會晚年"康乾盛世"由盛轉衰敗的時期《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還不敢大膽明說《紅樓夢》改弦更張這一內容提要,只能用小說隱喻,把改弦更張的"真事隱(甄士隱)"去。
李商隱、曹雪芹是弄懂了中華文化、龍學的密碼及造漢字的法則的大學者,《錦瑟》《紅樓夢》就是以此設計創作的。
註釋
①錦瑟無端五十弦,典出《史記•封禪書》等,大意是,世上的瑟大都是二十五絃,其實瑟本來有五十弦,黃帝讓素女鼓瑟,彈的是哀傷曲調,黃帝不想聽,素女偏要彈,於是黃帝大怒之下,改瑟為二十五絃。
②莊生曉夢迷蝴蝶,典出《莊子•齊物論》,大概是說莊子做夢變成了蝴蝶,醒來後不知道是自己變成了夢中的蝴蝶,還是夢中的蝴蝶變成了醒來的自己。
二、顛覆“人生七十古來稀”以往解釋的創新性新解
一一這句話不是僅指年齡到七十歲的人古來稀少,而是指人生幸福而無病災的“七十”代數秘訣
杜甫詩中的“人生七十古來稀”不是僅指年齡到七十歲的人古來稀少(自古來活到八十歲的人也不稀少),而是指人生幸福而無病災"七十"秘訣的真意:人生只有透過行使自由的婚姻、心臟交流血液、商品交換、無記名票決權力(七),制約主觀工作約束權利(十)的“七十”,充分吸收氧氣、反映不同意願,自古來的壓制深呼吸、不滿意願導致的病災就稀少了。
因為,從行使自由的婚姻、心臟交流血液、商品交換、無記名票決權力(七),制約主觀工作的約束權利(十)的“七十"中,已充分吸收了氧氣,反映了不同意願,消除了病災。
杜甫這句詩是《論語》中的 “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詩意描寫。《論語》中的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僅指年齡七十歲,是讓人在此"七十”節點上明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學的內涵:在行使自由的婚姻、心臟交流血液、商品交換、無記名票決權力(七),制約主觀工作約束權利(十)的“七十”上,要順從內心所欲的意願做決定,這不違反法紀規矩,也不受法紀規矩約束。這是佐證。
這句話出自唐 · 杜甫詩《曲江二首 》: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新譯:
一片花落減卻春色,風紀規矩把成千上萬的自由花打落,壓制心臟民主自由交換血液等權力令人發愁。
且看人們的正常慾望被消滅殆盡,使自由之花空過一下眼。不要厭煩我們在這封建傷多的時代,以公平競爭創新之水(氵)制約主觀工作的約束權利(酉十)的"酒入口",以麻醉代替民主自由權利。
非正常地貴重翡翠鳥式的自由,在江上的小堂上作巢隱蔽居住(尋自由),自由花邊成了墳墓(冢),使雄踞競爭創新的麒麟倒臥在一旁。
細推究物質自由選擇決定意識,人民決定歷的唯物主義道理,那就是應該及時行使人自身應享受的快樂權利,何必讓虛浮的當官發財的榮耀空名束縛此自身的自由權利呢?
上朝做官上班回來,天天去典當春風得意的錦衣,換得的錢每天到自由江頭買自由酒喝,醉了才回來。
到處都欠著自由酒債,不讓你自由喝,行走著都得向債主解釋,以消除其背後發洩對欠債不還的不滿意願、深呼吸、嘆氣是尋常有的事。啊!人生只有透過自由的心臟交流血液、商品交換、無記名票決權力,制約主觀工作的約束權利(七十),充分吸收氧氣、反映不同意願,自古來的壓制呼吸、不滿意願導致的病災就稀少了。
這種民主自由社會理想的實現,就像見於人民(蟲)不在"夾"縫中生存,像"蛺”蝶在花叢深處深藏,自由蝶戀,價值交換的實現的“驚險跳躍"一樣的無記名選擇票決環境才能實現!像蜻蜓在水面上點水式的行使自由民主權利,那是款待(投票人)、款步(不是"驚險跳躍" )、款子(賄賂)、款款(小心、慢慢)地飛舞,扇打騙人。
如說盡“民為邦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親民的話,就是不實行民選票決的封建社會的盛唐也是騙人的集權專制社會。
為什麼我們唐朝以後的詩超越不了唐詩的水平?這是因為唐朝是封建建社會中的一個政治思想環境相對寬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所復興的時代。像杜甫、李商隱等大知分子初步明白了繼承"古"老的原始科學大同社會民主自由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漢字造字的意思。只因當時政治上還是封建體制,沒有民主自由,所以不能明說,但從詩文等作品中反映出來了。
古文經典中的“古",特指讓人呼吸、反映不同意願的"古"老的原始科學大同社會。“古”來、人心不“古”,就是指不像這一"古"老的原始科學大同社會的風氣的奴隸、封建社會,不是指不像漢唐等所謂的古代風氣。
由此可知,杜甫這首詩的中心思想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不是僅指年齡到七十歲的人古來稀少,而是指人生幸福而無病災的“七十”代數秘訣。治家治國,本同一理。
中華文化造字原則詳見《破譯<論語>的龍學密碼》《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前面的“說明”。
-
7 # 青松5698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裡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濛蒙的,春衫溼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便問牧童哪兒有酒店,牧童指著遠處的杏花村裡有酒店。
-
8 # 封護勝463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太陽照著香爐峰煙霧繚繞的,像生成的紫氣,遠遠望去山上的瀑布像掛在了山川之前,很是壯觀美麗。瀑布的水流像是在飛落那樣直下"三千尺",懷疑是夜晚的銀河從九天落下來了,那樣的美不勝收。
李白的性格就是浪漫瀟灑,在詩風上更是仙風道骨的。形容瀑布落差很大,出口就是"三千尺"極具誇張浪漫之感,讓讀者也能為之一振。特別是最後面的那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收官之筆,一下把詩的意境抬升到新的高度,令人回味無窮,滿滿的浪漫主義色彩,
很有代表性。
再來看看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這首詩也是非常的令人記憶深刻,讀起來頗有音樂感,領會詩中景緻使人心曠神怡,詩人有著愉悅歡快的心情,讀者也是感同身受,詩中這樣寫到: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上從如同彩雲間的白帝城出發了,千里之遙水路一天就到了,說明是居高而下順風順水,也說明作者歸心似箭的好心情。岸上的猿啼叫著好像是在歡送自己,但是輕舟已經過去了萬重的山脈了,浪裡如飛的感覺表達了興奮的心情。
古詩當中以唐代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詩作影響最大,流傳下很多的詩篇,這些詩詞都是精品,所以說"李杜詩篇萬古傳"不是誇張,是實在的道理。因為在李杜詩篇的帶領下,唐代的詩歌在傳統文化中是一個高峰,享譽中外,至今難以令人逾越。
-
9 # 70後而己
最喜歡陶淵明的詩,淡泊,卻意境高遠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0 # dfkbs-lt
我最喜歡的兩首古詩是:一是《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一首作者登臨高樓抒發感情的詩。詩中的鸛雀樓是古代一座名樓,舊址在現在的山西永濟西南,樓有三層,可以下瞰黃河,遠眺中條山。全詩描繪了祖國壯麗山川,反映了詩人高瞻遠矚的進取精神。《春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首著名的遊春詩。這首詩謳歌了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象,卻又富有理趣。這兩首詩我非常熹歡。
-
11 # 慕晚時光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尤其喜歡這首詩的頸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第一次知道這句詩是在一部電視劇裡,當時就被這句詩吸引住了,看似平淡無奇,細細品味這句詩,與“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坐看天上雲捲雲舒”有異曲同工之妙,後來去查了一下,才讀到完整的整首詩。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時期的作品,那時的他對仕途沒有了年輕時的熱衷,一心修禪,半官半隱,居住在輞川別業,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讀罷整首詩,可以體會出作者那種歷經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的從容與沉著。
安史之亂爆發,王維被俘後被迫出任偽職,後來安史之亂平息,擔任了偽官的王維本應被斬,因為他在被俘時寫了《凝碧池》一詩抒發自己的亡國之恨,再加上他的弟弟王縉願意用自己的官職為他贖罪,他才得以保全。
經此一劫,王維更看淡了官場,潛心修禪,終日徜徉於山水之間,怡然自得。詩人隱居的輞川,風景秀麗,一有興致,便出門遊玩,走到哪兒算哪兒,即便是遇見了村中野叟,也能相談得忘記了時間。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寫的非常淳樸自然,似乎看不出什麼景緻,但仔細品讀,整首詩的意境都藏在了詩的最後兩聯,非常有韻味。
詩人懷著悠閒的心情四處遊玩,沒有目的地,只是隨意地閒逛,遇到了可以閒談的人,就停下來聊聊,這樣悠閒的日子,實在是難得。
-
12 # 閒來話文史
我最喜歡的是晚唐著名詩人馬戴的《落日悵望》。
馬戴(唐代):《落日悵望》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馬戴的《落日悵望》,寫的是傍晚之時,詩人望著漸漸西沉的落日,無限惆悵,眼前所景,難抑詩人深深的思鄉之情。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天空孤獨的片片雲彩,和落寞的歸鳥,轉瞬就已走出千里之外。詩人仰望孤雲與歸鳥的行跡,看著他們片刻的時間就消失在自己的視線裡,倍感寂寥。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詩人想,我為什麼在異鄉滯留了這麼久,離開家鄉已經久久沒有回去了。此刻的詩人無比想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故土,已經久居異地了,大概這種思念已經積聚很長時間了吧。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這是全詩最為精彩的兩句,也是我最為喜歡的兩句。詩人先寫近再寫遠,用重墨寫眼前的情境。詩中的“下”指下沉。光線漸弱的夕陽慢慢的從近前的樹林沉下,遠處望去,落日的餘暉如野火燃燒般,映照著莽莽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詩人無法平復濃烈的思鄉之情,臨近水邊卻不敢近前,去看一看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詩人害怕現在的自己,早已不是從前的模樣。詩人怎能不知年歲已長,容顏已衰,不過是怕自己看後更添孤寂已悲涼罷了。
馬戴的《落日悵望》通俗淺白易懂,用詞精練考究,字間融入了詩人對家鄉無以言說的深沉思念,這種強烈的情感,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清代詩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一書裡,盛讚馬戴的《落日悵望》:“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雲軒鶴立雞群矣” 。
-
13 # 十里荷香111
浩瀚的詩詞長河裡,總有那麼一朵唯美的詩句,時不時在你的心頭蕩起漣漪,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作者簡介: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祖籍今河南焦作沁陽市,與杜牧一起被稱“小李杜”。代表作有《李義山詩集》,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後因捲入“牛李黨爭”倍受排擠而鬱郁不得志。
詩作背景:
唐朝時候人們從上至下信奉道教,所以在李商隱十幾歲的時候,被家人送到玉陽山學道,在學道期間就邂逅了靈都觀的女道士宋華陽,情竇初開,倆人一見鍾情啊,可那時這樣的事情是不能為外人道的,於是騷動的心無處安放,只能把滿腔的思念和深情訴諸筆端。
全詩大意:
相戀的人啊能見一次就夠難了,可是分別的時候更是執手相看淚眼,一步三回首,難上加難。更兼眼前一番暮春景色,東風無力,百花凋殘。這心情,怎一個悽悽了得。想那春蠶結繭一直吐絲到死,蠟燭燃燒,燃成灰燼,燭淚才滴完。女子早上起來攬鏡自照,不由擔心秀髮會變了顏色,容顏會失去光彩。男子因思念夜不成寐,只好起來讀書,感到月光是那麼清冷逼人。前往蓬萊的路啊並不遠,相戀的人卻咫尺天涯,只盼望著有隻青鳥可以替我去看看。
名句賞析:
這首詩中頷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千古名句,他運用比喻,雙關,擬人的手法,承接首聯,寫出了有情人不能相聚的痛苦。“絲”即“思”也。詩句本意是表現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後來引申為教師奉獻精神的寫照。至於為什麼這麼引申,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最後重點:
為什麼念念不忘的是這首詩?
因為這首詩不僅寫的纏綿動人,它還承載著我青春時期的回憶。那是一個畢業季,相處三年的同學就要各奔東西,畢業晚會上同學們含著眼淚,唱著這首古詩譜成的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想著三年的點點滴滴,想著別後不知何時再聚,唱著唱著,就唱不下去了,教室裡一片啜泣……在這兒,我們詠唱的不是愛情,而是濃濃同學情,依依別離情。多少年過去了,那場景依然清晰,這首詩也深深刻在了我的心裡。
(補充一點:當年求學之地就是李商隱的祖籍沁陽市)
-
14 # 王宏得
馬志遠,元代,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因為本人身體欠佳,總覺得有點淒涼悲傷,詩中的主人公,是流落在外,不過本人在家。[呲牙]
-
15 # 魯南散客
我最喜歡的詩是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首詩以寫月亮升起開頭,以寫月落結束,細膩地描寫了明月、江流、青楓、白雲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眾多景物以及客子、思婦的細膩感情,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若斷或續,前後響應,環環相扣,使詩歌結構完美嚴密而又反覆詠歎。全詩有情有景,亦情亦景,使詩的意境和抒發的感情統一而又和諧。同時,詩歌的語言既抑揚頓挫,又清新流暢,使詩歌的形式、內容、形象和主題完美地統一起來,因此,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
16 # 劉楚雲817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大意:
一道夕陽的餘輝灑落在傍晚的江邊,把江水染成一半碧綠一半火紅。九月初三的夜晚多麼美好啊,露水像珍珠一樣,彎彎的月兒像弓一樣。
品讀古詩句
-
17 # 心如止水
1.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不會被一時一事遮蔽,朗朗上口,立意高遠。
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朝發白帝城》 諷刺之絕筆。儘管你們這些“小人”不停地叫嚷著誹謗抹黑汙衊(猿聲暗指朝廷中盡讒言的小人),哪又怎麼樣呢?我依然看不起你們,不在乎!(輕舟已過萬重山),狂放豁達的人生境界令人敬服。詩仙果然自帶一股仙氣。
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孟郊《遊子吟》 母愛之偉大在一動一靜的細微之處得以完美詮釋。
4.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定風波*莫聽穿林打竹聲》,自信灑脫的人生態度令人羨慕。
5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不負好年華,奮鬥正當時,趁著年輕,建功立業,使勁折騰,成也好敗也罷,老來此生無憾!一句激昂奮鬥的座右銘!
6.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寧閒一世才,不嗟五斗米。傲世而獨立,悠然而自得,寧守清貧,不趨炎附勢,不為五斗米折腰,文人士大夫品格。
以上都是本人比較喜歡的詩句。
-
18 # 月盈紅袖
最喜歡李白寫的與江河有關的詩句。
他寫黃河的詩句有的氣勢磅礴、奔騰咆哮,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吼萬里觸龍門”;有的蜿蜒無際、開闊放達,如“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有的艱澀悲苦,悽風苦雨,如“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他寫長江的有“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江流”、“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早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寫湖泊的有“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石門中段平湖出,百丈金潭照雲日”;寫潭水的有“天開白龍潭,月映清秋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寫大海的有“天清一雁遠,海闊孤帆遲”、“春華滄江月,秋色碧海雲”、“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浦沙淨如洗,海月明可掇”;寫泉水的有“朝飲蒼梧泉,夕棲碧海煙”、“初登翠微嶺,復憩金沙泉”;寫溪水的有“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衝”、“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寫瀑布的有“征帆飄空中,瀑水灑天半”、“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他這些異彩紛呈的百態水景中,寫景則形象雄偉壯闊,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抒情則感情奔放激越,跌宕生姿,千變萬化。李白以其浪漫主義的動人才情,為我們描繪了眾多令人心馳神往神奇水景,棲息在他的詩歌仙境裡,我們的內心也充滿了對水無上的敬畏和痴迷!
-
19 # 他光光大叔
我最喜歡的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豪情滿懷,壯志沖天。每當讀到這時都會熱血沸騰,洶湧澎湃,恨不能金戈鐵馬,為國征戰!
-
20 # 夢中身為客
賈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時勢造英雄,嘆息一下,英雄末路,美人遲暮,我所有讀過的書裡唯一最喜歡紅樓夢裡的賈探春,可惜。
本人最喜歡的有兩首古詩。
一、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感覺以前農村的童年真是快樂,現在城裡孩童都變成機器了。
二、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不知道為什麼,對桃花情有獨鍾,特別是雨後桃花,桃花帶雨,落紅流水。
回覆列表
辛戚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身,沙場秋點兵,馬作盧飛快,弓如闢厲驚身,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