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寄濤的生活
-
2 # 老郎中15
寫漢字是中國人的驕傲,漢字獨立於其它文字之外,有它獨立的輝煌和悠久的歷史。
現在的書法藝術,只侷限在書法家這個範疇,有些不公平,而恰恰把最基夲的中小字教育忽視了。我記得我們上小字的時候,基夲使用的是毛筆,每天要交大仿,小字,從小培養用毛筆寫字的習慣。到了初中,每天還要交大仿字。可現在小學生都不學毛筆字,到專門學的時侯,怎麼會寫。就象現在,村鎮一級,中醫斷代,後繼無人,何以保持中華文化傳承。
至於書法課在中文系還是美術系,我看都得設,傳承中華文化,人人有責,不能作牆裡開花牆外紅的事。
-
3 # 百合寫作情感
書法應歸美術系。
1.書畫同源,所以書法就是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2.書法和中國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
-
4 # 師拙齋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核心,美術這個詞彙來自西方國家。中國傳統的書法,從文化角度形而上來講,屬於文化的一部分,高於文學與美術。所以就中國的書法而言,應該是指的毛筆書寫,硬筆書法的出現。也是鋼筆,原來那種鵝毛筆的出現。帶動了中國的硬筆書法發展以普及,書法不是簡單的寫幾個字,不是今天在哪裡所謂的把字寫的很漂亮,就叫書法。書法所包含的東西,就是中國傳承發展的一個歷史程序,可以怎麼說書法是文字。但是文字不是書法,中國書法不是簡單的對字的描述書寫。而是對文化的認識,以及個人的修養,人品,格局的表達。
-
5 # 手機使用者春生
只有中囯書法是跨越美術和中文兩系的學科,因為好書法開卷就給人國畫的美,仔細觀賞品味又有詩詞歌賦的文學內函!
-
6 # 博謙齋主人
應該歸入藝術系,美術與中文都是文化藝術傳承最重要的代表,文化藝術源於人類對美與文明的追求,在藝術本質上,美術與中文都是相通的。
-
7 # 抱玉先生書法
書法,單純歸在哪個系都不合適,應該單獨成系,這樣才有助於發揚和普及書法。在古代,書法就不歸任何科目,而是讀書人要想入仕和立世而必須具備的幾本的本領。在古代,你可以不會畫畫,但是你的書法必須要具備功夫。
-
8 # 滇中耳朵
書法欣賞好象應歸美術系,但作為文字藝術其至今不過是點線墨,尚沒有其他藝術多元化的元素構成,此還是中文系吧,免得一些妖孽出來糟蹋書法。
-
9 # 大米藝術
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漢字藝術,好壞自然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作品的技法是否成熟。主要表現在繼承古人上,是否有紮實的功夫,這是作品耐以存在的基礎;
其二,是否有獨特的面貌。創新是藝術的靈魂,因此一個書法家的作品置身古今能否有獨特的面貌也是關鍵因素;
其三,作品風格不斷有新突破。人是發展的,藝術自然也是境界日新,這方面反映一個書法家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如果作品面貌總是一成不變,其藝術質量斷然是不高的。
一、名氣
名氣是一個綜合概念,它包括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地位、個人魅力以及社會對其的認可度等等。靠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而支撐、積累起來的名氣,這類藝術家的作品是依靠藝術創造性而獲得的,往往市場具有較為長遠的永續性。但書法中也有不少是靠地位或名人效應而達到的名氣,例如各行各業的名人、官員、演藝界明星或是在專業協會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他(她)們中可能因個人愛好喜愛書法,但書法水平並不太好,甚至很差。依然能在一段時期獲得市場認可,那是因為人們買他們的書法是看是他(她)們的名氣或手中的權利。一旦他(她)們退休或是地位下降、名氣削弱後,其書法作品便一落千丈甚至無人問津了。收藏投資者對此應警惕!
二、年代性
三、稀缺性
物以稀為貴,在藝術品市場中也如是。在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中,同等名氣、同等年代的藝術家,作品相對稀缺,其價值往往更高。例如明代的董其昌,其書法作品流傳甚多,因此其價格最高不過百萬元。比之稍晚的明代黃道周,因其書法作品流傳相對較少,最高價已過千萬元。當代書法作品價格為何一直不高,人們擔心書法家的創作量太大有很大關係。不少書法家成名或獲獎後,頻頻走穴,以儘量低價格出售作品。初期,為了鋪墊市場還可以,時間長了,必然會嚴重影響作品價格的逐步增長,也會令收藏投資者望而卻步。對當代書法家作品量的控制,一方面在於書法家本身。另一方面還需要經紀機構的參與和運作。並不是稀缺就值錢,還取決於藝術家的名氣和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四、時代性
書法作品的時代性是指書法作品的風格在一定時期符合主流的推崇,獲得大多數的認可,成為當時書風的引領者。每個朝代甚至一個時期都有其主流書風,例如在唐代李世民時期,“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受到皇帝的推崇,推動全國上下以學習“二王”書法為時尚,不僅當朝蒐羅他們的墨跡,大量刻制在石碑上,也獲得了後世歷代認可,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影響至今。被尊為行書之祖的《唐集王聖教序》便是懷仁和尚受皇帝的指派,從王羲之流傳下來的碑帖中,選集而成的。在當時可謂無人不學“二王”,一些學習上有所建樹並發展的書法家都獲得認可,併名垂至今,如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權、薛稷等等,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堪稱一字千金。清代康乾時期,康熙愛董(董其昌),乾隆好趙(趙孟頫),董趙書風風靡天下。董、趙的書法受到皇帝的喜愛,他們的書體被衍生成為了清代科舉考試的規範體例,一時全國學習他的書法成風,不僅成為獲取功名的敲門磚,也是市場中的香餑餑,洛陽紙貴。學習他們的書法的佼佼者,也流傳於世,如高士奇、查升、姜宸英、陳奕禧等。
藝術品的價格高了,自然就有贗品出現,自古以來,對作品來源考究都很注重。那些來源清晰、流傳有緒的作品往往都能拍出高價。對於古代、近現代書法而言,人們對作品來源的依據有:自古以來的流傳有緒;知名鑑定家的印章、題跋;名人的題跋;著名鑑賞書籍、畫冊的收錄和納入名人的收藏;藝術家後輩、親屬的確認等等。當然這些依據也不能保證作品100%的準確。所以歷來鑑定工作都是一項艱難地事情,例如誕生於乾隆年間的《石渠寶笈》書中收錄的均為清朝宮廷所藏之書畫作品。經過初編、續編和三編,收錄藏品計有數萬件之多。經過後世鑑定大家的認真考證,也有一些被認定為贗品。但這也沒影響這部書的重要性,目前拍賣市場的不少高價作品,均出自於該書收錄的作品。知名鑑定家的印章、題跋和名人的題跋也是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我們在博物館和拍賣會等地方看到的歷代不少名家的作品都能看到一路流傳下來所鈐上的名人收藏印章和一些名家的題跋。知名人士的收藏也是作品受到追捧的又一個重要參考。
這從目前各拍賣公司設立的以收藏名人名字、書齋名而命名的專場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些專場中的作品與同類作品相比,不僅成交價格高,而且成交率也很高,甚至達到100%。2010年秋季,北京匡時為成立5週年推出的墨林精舍藏近現代書畫專場,73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價4,724.8萬元。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拍賣公司在這類專場中,塞些粗製濫造的作品,讀者不可不細查。還有一些不法者,會印製一些過去的畫冊,收錄贗品,進而矇蔽收藏投資者。
鑑定近現代書法作品,透過請書法家的後輩、親屬確認,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當代書法中,也有不少造假行為,但與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當代書法的鑑定相對難度小些。對於當代書法的作品來源,依據主要包括:藝術家的合影和確認;正規出版社出版的畫冊;與知名畫廊畫店的交易;知名人士的收藏、題跋;與藝術家交往的當事人和藝術家後輩、親屬的確認等等。
六、作品本身的品相和材質
品相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完好程度。材質是書法作品的載體如紙、墨、印章等。書法發展也伴隨著材質的發展。書法最早是刻在甲骨、木片、竹片上的,之後有了帛、絹,再後來有了宣紙。墨也如是,從硃砂、松煙墨到後來各種特色的制墨,對書法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印章的發展歷程也是波瀾壯闊,鈐印對書法作品的好壞也至關重要。
同等條件下,品相越好、材質越高的作品越值錢,反之就要打折扣。皇帝的書法、聖旨在目前市場是價格頗高,除書法本身之外,還在於大家追慕皇帝的貴氣和聖旨所承載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書寫的材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對收藏投資來說,對藝術品的儲存和保管和材質的鑑別是也需要下工夫,否則也會嚴重影響你手中作品的價值。
以上是決定書法價格的主要因素,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偶然因素,例如買家對一些書法家的偏好、感情因素等等。因此,對於書法作品的價值需要多重考量,同時也要從短期投資還是長期收藏的方面來衡量。周全考慮,不打無準備之仗,便能很好地收藏投資到自己喜愛的書法的作品。
所以,書法應該獨立成為一個系,兼顧美術和文學~
-
10 # 陌上農夫1
書法應該自成一書法系
這個問題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要回答,也只能是各抒己見,眾口不一了。
其實,雞是雞,蛋是蛋,二者有聯絡,非要分什麼先後呢?同理,中文是中文,美術是美術,書法是書法,三者亦有聯絡,非要放其中一個裡面幹嘛?
因此,我個人主張:書法就放在書法系。原因如下:
一、從書法的最早的起源看就是個工具、記號,符號,記錄以物移物數量、發生事件經過、個人所思所想、抒發個人感懷……。說到底,書法就是書寫,就是工具,就是載體。
二、從書法的形成過程看經過文字演變、歷史長河沉澱、歷代書家發展,最後自成一脈,講究書法的體、韻、美。說到底,是在書寫的基礎上,把書寫得好的、有審美價值的稱為書法了。
三、從書法的將來看看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民族要振興,書法也要振興。書法自成一系,有利於書法的專門培養、研究、發展、振興!
真羨慕古時候的人們,一進私塾,手握毛筆,終生用之,個個都是書法高手,若他們穿越到現在,個個都是當之無愧的書法家!特別是,一些大家不僅四書五經讀的好,出手就是漂亮字,有的同時還懂醫藝、天文、占卜……。這又說明一個問題:書法是要靠書法本身外的大量知識來紮根基、來涵養。
最後,還是想說一句:書法就是書法本身,自成一系。題主:你非要歸入中文或藝術幹嘛呢? -
11 # 於明暉書苑
國學歸美術還是歸中文?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回答。肯定是歸中文。這就好回答書法應該歸美朮還是歸中文了?書法應該是國學範疇的,書法可以肯定的說,是屬於國學中的文字學,是國學中的一部分。當然屬於中文。書法應該歸類於漢語言文字學。
從歷史淵源上看,文字與書法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姐妹。在先秦,漢字叫“文”叫“字”,也叫“書”或“書契”,從中可以看出文字與書寫的關係。文字不但要透過刻畫、書寫來表現,而且到後來,文字的發展同書法的發展也常常相互影響,文字的點畫形態、結體規律、筆順原則、筆意和筆勢的表現,乃至書風與書體的形成與演變等,即屬於文字又屬於書法。字是寫出來的,這簡明易懂的語言不僅揭示了文字與書法的特殊關係,同時也證明了書法是文字學、是屬於國學、屬於中文,而不屬於美朮。
-
12 # 南山一棵松
書為心畫、書畫同源,書法是一種抽象的線條藝術,當然應歸為美術一類,但因為書法的載體是漢字,沒有一定的文學修養肯定也是學不好書法的。
-
13 # 藝術小杰
書法是文化還是美術
王嶽川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北大書法研究所所長
金炳基 韓國全北大學中文系教授,韓國著名書法理論家
按語:北京大學書法所王嶽川所長,同韓國同韓國全北大學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金炳基教授做了一次前沿對話,以求更深入地探討這樣一些全球化時代困擾東亞國家書法界的重要問題:究竟怎樣去體現書法的本質?書法是更靠近文化還是靠近美術呢?書法與文化究竟具有什麼樣的深層地關係?書法的未來命運究竟怎樣?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中日韓等國書法的當代意義和未來走向,而且關係到書法的命運和文化呈現的價值。換言之,這些問題不僅困惑著中國書法界,也同樣困惑著韓國書法界。
一 文化書法對書法的文化性提出更高要求
王嶽川:金教授,您好。前些年,我在北大書法所提出“文化書法”的觀點,並希望以此成為北大書法研究的精神座標或者文化精神指紋。當然,文化書法的對提出,也引起了一些爭論,這是很正常的學術爭鳴現象。在我看來,書法與文化有非此不可的聯絡。我希望聽聽金教授的看法,同時瞭解韓國書法界對書法與文化關係是怎樣看的。
金炳基:我同意您的看法,我覺得書法應該是靠近文化的。如果以美術的觀點來定義書法的話,那很不容易瞭解書法。在現代社會,應用書法也是相當重要的,可是在沒有“文化書法”的基礎上講求“應用書法”的話,那是沒有希望的。因此,中國和韓國需要共同努力將“文化書法”培養建設起來。
王嶽川:長期以來,書法主要作為東亞地區的一門獨特的藝術,之所以遇到危機,是因為西方現代派繪畫等藝術進入中國、日本、韓國之後,使得書法忽然被劃歸為美術之屬。比如,一些大學書法專業所招的博士生、碩士生都是掛靠在美術學下邊。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書法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一種形式結構藝術、行為藝術、美術造型或非文字的藝術,甚至是一些搞笑、做秀的“反藝術”。這些使得書法在全球化中強行納入西方體系,而成為一種與西方行為藝術、波普美學以及一系列後現代藝術因素相關的既奇又怪的藝術。我的問題是,東方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書法這樣做秀下去是否有前途?這樣做下去究竟對人類而言有什麼意義?會導致人類精神生態出現怎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值得中、日、韓書法家理論家們共同去思考並著手解決。
金炳基:書法是漢字文化圈獨特的藝術,是西方所沒有的。書法就是書法,用西方的人文藝術來代替或說明書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書法必須以書法自身的環境、觀點來了解書法。中國古代的書法大師,比如蘇東坡、黃庭堅,他們在開始寫書法之前,先要培養自身的人格、學問以及文化素養,而不是從外在的形式、技巧以及美術的構圖方式進入書法的。我的觀點是,只有具備真正的文化涵養才能搞書法。以西方的藝術觀念來理解書法的話,是沒有前途的。可是目前在韓國(我不知道中國的狀況),一些美術系畢業的不算書法家的書法家,他們誤導書法,這是韓國書法界的一個相當大的問題,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我想,應該由懂中國或韓國傳統文化的人來引導書法,才是比較可行的。
王嶽川:在古代一直有“書畫同源”的說法,但是在我看來,書畫並不同源,或者說書畫有關係但並不同源。從文字起源上看,不管是甲骨文還是河南舞陽發現的幾個古字,都是影象的抽象,已不是圖而是文字。在中國書論畫論中,主張書畫相通者為數不少。有些論者認為,畫與書法同體,是由書法演化而來的。同時,也有書生於畫之說。我以為,書(文字)畫同源同體,或書出於畫,或畫出於書大多為似是而非之說,值得認真清理。上古詩文舞是“同體”不分的,而書與畫則不同體。象形文字的特殊性在於,一旦創造了某個字形之後,就成了相對固定的記事符號。漢字發展到成熟階段時,已經不是以象形為其主要特徵。而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是遠遠在漢字成為成熟文字之後的。可以說,隨著象形文字由圖案化的形象符號逐漸地演變為由線條構成的文字,人們也提高了對於線自身表現力的認識,並逐漸發展用毛筆的技巧,形成了獨立的書法藝術。書法藝術的產生髮展過程,是漢字抽象化逐步完成的過程,是漢字逐步以至徹底擺脫形象羈絆的過程。漢字的象形因素越少,書法藝術就越趨成熟,其表現力就越強。可以認為,書(文字)與畫相分,是發生在人類創造了表意文字以後,這時圖畫才得以與文字分道揚鑣:“文字”成為實實在在的概念“符號”,逐步褪去圖畫的外衣;圖畫擺脫了文字硬加在身上的桎梏,也逐漸向名實相符的"繪畫"(藝術)進化。
舉例來說,唐代的吳道子,宋代的范寬、馬遠等畫家很少寫書法,在他們的畫作上也幾乎看不到題字或名字。到清代雖出現了題款,但我們只能稱之為畫家的字,它僅僅是畫的一部分,而不能稱之為書法。今天如果將書法家看成比畫家次一等的,並且讓他們去追求構圖、誇張、變形甚至非文字的書法,我認為那是走向了歧途。正是在這點上,中國古代的書法大家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蘇東坡等,他們都是文化大家與書法大家的統一。而看看朱熹、王陽明的字,就會認為他們主要是思想家哲學家而不是書法家。
新世紀以來,中、日、韓的書法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自覺,而不應該再按照西方的美術思維去做。舉一個例子:行為藝術經常從事“性”方面的探索,或對醜陋世界加以批判抵制而生產出一些“醜陋藝術”。但迄今為止,我沒有在中、日、韓的書法作品當中看到那種“國罵”的文字寫成的書法。這說明了書法不僅僅是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形式背後的意義。現在,我們看到的書法更多的則是有關儒、道、釋以及各種品位高境界高的語言,這說明了書法的形式要服從內容。它一定是尊重文字的,而且與文字形成和諧美的。如果按照西方形式主義和結構主義的方式走,就把中、日、韓的書法引向歧途,我們應該對此進行反省。
金炳基:我同意您的意見。我在韓國寫過一篇論文,探討“書畫同源”的含義。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漢字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因而說“書”與“畫”是同一來源,我是不同意的。在原始先民的觀念裡,文字是由影象間的溝通意識所促成的,文字與影象是不同的,因而“書畫同源”的說法也是不成立的。“書畫同源”的說法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的文人們尚“韻”,以“韻”的觀念來理解書法和繪畫。書法與繪畫的藝術性都在於“韻”,於是,以這種藝術性的相通觀念來理解“書畫同源”。以文人的觀念來理解書法是行得通的,但是以繪畫的觀念,甚至是以西方的繪畫觀念理解書法則不能。
還有,行為藝術最發達的國家是中國,唐、宋、明、清的一些和尚為了得道,就做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行為。他們已經悟出了人生的奧妙,而表現出這樣怪異的行為,這在我看來是非常了不起的。現在,西方人用一些小人物來表現行為藝術,我認為是太淺薄了。而中國古代和尚的行為則是非常了不起的行為藝術。中國古代的“行為藝術”、書法、繪畫是以一貫之的,那麼以這種以一貫之的中國文化來理解書法,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如果不是這樣,而用外來的東西理解中國文化是不可行的。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的先進性毋庸置疑,但是在文化上,中、日、韓要比它們先進得多。所以漢字文化圈的東西是要以我們自己的方式來理解的。
王嶽川:當然,在書法與畫皆為心畫的說法的意義上,也說明書法與繪畫在精神上可以相通。書畫皆為內在靈性的呈現,是生命才情的寫照。書為心畫,畫亦是心畫,書與畫本質都是寫心。書與畫都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結果,都是透過對天、地、人的感應激發主體情感,再透過點線虛實而創造出來的審美境界。只不過繪畫是“半抽象”藝術,而書法是純抽象的類似音樂的藝術。書法儘管在“現代書法”的創新中,有過“具象”的“書法畫”的嘗試,但總體上看書法仍然將再現因素減少到最小,而將其從表現客體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以表現主體即自身感情作為重點。於是書家從筆法、筆力、結構、布白、氣勢、神韻、意境方面抒發自己感情,而不借助於具體實在的物象模擬。
那種將中國書法看成美術,實際上是受了西方美術東方擴張的影響。那些將書法“行為藝術”化的做法,其實沒有看到中國書法作為一種“生命藝術”的意義。懷素的“忽然絕叫三兩聲,滿牆縱橫千萬字”等,是對天、地、人的本質思考的內心勃發與外在的生命藝術體現。而西方的現代派藝術則不然,它是對現實進行反叛、決裂與對抗。所以現在的行為藝術總是強調“欲”“性”,強調“醜”“怪”,強調行為主體的自我戕害,這在理念上,與中國古代高人的“生命藝術”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中國書法大可不必仰仗西方美術鼻息,而是可以按照中國文化觀念本身去理解闡發的。
此外,中、日、韓書法若僅僅追求西方波普等後現代文化的話,將會使書法變得大眾化、低賤化之後,更加缺乏高遠意境與超邁境界,書法藝術的魅力也將隨之飄散而喪失殆盡。因而,中日韓以及新加坡的高等院校應當介入書法文化,因為診斷當代書法的弊端,弘揚書法文化精神不僅僅是書法家的事情,而應該是所有文人和整個文化圈共同關注的事情。
二 書法不是美術而更靠近文化
金炳基:在韓國,高等院校設立書法系的時候,總是將之設於美術學院之下。而我認為應當設立於文學院之下才對。可是,韓國很多書法家卻以為書法是美術。韓國最早的書法系——圓光大學書法系頗為後悔它們屬於美術學院,書法系學生畢業後沒有特殊的出路。目前在韓國,很多小孩都去美術、鋼琴、小提琴補習班。書法系畢業的與美術系、音樂系畢業的學生都被一視同仁。美術與鋼琴比較具有現代性,很多家長很願意讓孩子去學,而認為書法是“老古董”。以西方藝術觀點的看,書法沒有什麼現代性的價值,因而,家長對書法並不關注。
我們必須以書法的觀念來看書法,才能將書法“特殊化”。21世紀要發展書法的話,必須以特殊的觀念、視角來看書法。以傳統的文化觀念來理解書法,才能懂書法。傳統的文化觀念是很特殊的,但不是故意特殊的,它本來就是很特殊的。舉個例子,比如傳統女子用細線穿針孔,需要集中精力才能穿過去。同樣,寫書法的時候,所有的精神也要集中在筆尖才能寫成,這是需要非常高深的功夫的。書法不同於美術的那種構圖、形式,而是精神化的。要恢復書法,就必須恢復書法的這種人文精神。剛才王教授提到了書法內容的文化價值問題,加上剛才說的寫書法時的全神貫注與精神性,這就是傳統的書法文化精神。而現在書法家最大的毛病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分散。因而,我的意思還是:要以書法的方式來開展書法。
王嶽川:您說得很對,書法必須按照東方文化的規律、特點和文化精神來表達文化意願。必須集中精力,像一個絲穿過一個針頭那樣,去達到一種專一和對物件的穿透,這正是與美術不同的地方。美術強調的是對自然物件的描摹,是對形象重複的表達,而書法是表達心性修為、崇高胸襟、視野廣博等,因而書法更具有精神形而上的特徵。法國華裔書法家熊秉明曾經說過:書法是一種最具哲學性的藝術。如果把書法僅僅等同於繪畫構圖,過分強調形式性,技巧性而忽略形而上性的話,那麼書法就會被等同於一種“玩藝兒”。
另外,金教授剛才也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在韓國,許多家長和學生普遍用西方的那種流行的、時髦的觀念將書法視為“老古董”。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寫書法的人越來越少,書法漸漸被硬筆甚至電腦文字所取代了其實用性。中國各大學書法系包括北京大學的書法所也在努力,將中國書法作為國民精神提升與文化修為的一種文化精神形式,而非僅僅是為了創作出物件的藝術形式。對書法的深厚的文化理解在中國古代比比皆是:古人寫書法之前要焚香沐浴,要在陽光明媚、春和景明、心情舒暢之時,有好筆、好紙、好酒、好友,才能寫出傳世作品。而今天人們在一黑屋,拿一破布,沾上宿墨,紙上塗鴉,繼而美其名曰“後現代藝術”,我認為是對書法藝術精神的最大誤解。
書法應該在大學、中學、小學中被提倡並制度化,在將來的升學考試中給予更多的優惠。韓國的書法大學生畢業後,被等同於美術、音樂系的畢業生。中國也有相同的情況,甚至很多人還找不到工作。在我看來,未來的書法人才將只有透過高校的擴大教育才能找到工作。如果今後的大學、中學、小學都開設了書法課,那麼書法系畢業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將會有好的工作,他們將會在各個年齡層與教育層中普及書法。同時,書法家更需重視的是文化,就書法技法而言,一般來說,不管是篆書、隸書、行書、草書等技法,大學四年就可以基本把握了。但是要成為書法家,最難的應該不是技法層面的問題,而是深厚的文化和對新文化的創造和領悟層面的問題。因為書法是一個“長期做功”的過程,就像一個和尚唸經,不能把經念會就可以了,還必須去以生命深度加以體悟。所以,書法的“人書俱老”,是說需要一輩子去提升自己。書法技法,大學四年就能掌握主要法則,其後就是不斷總結技法和創新自我風格的過程,而其中最難掌握的是書家心性的提升,修為自身仁愛的精神和對世界、他人與自我的關愛。有了這一切,書寫的書法才是真正有品位的“文化書法”。相反,那些“塗鴉者”,僅僅是個名利醺心者,僅僅是希望自己的書法能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的“待沽者”,這樣的“形式書法”,我認為是沒有前途的。
金炳基:我非常同意王教授的說法。漢朝末年蔡邕曾經說過,“書,散也”。很多人根據這句話,以為書法是可以表現自己感情的一門藝術,這是對的,書法是表現了自己的感情。可是,現在西方人理解藝術的時候,認為藝術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表現出來。所以,他們以藝術的名義什麼都做,包括行為藝術。比如說,拿一個農具,來挖挖土地,或者拿一個斧來破壞一架鋼琴等。他們以為,透過這樣的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感情,這都是算藝術。我覺得,“書,散也”不是西方人說的藝術“表現”的意思,“宋人尚意”,很多人認為“意”是非常尊重個人的個性、個人的感情,所以宋人書法當中,個人的成分比較多。把“宋人尚意”的這個觀念跟漢朝末年蔡邕的“書,散也”連起來解釋書法:書法就是表現個人的個性、個人的感情的一個道具。這個話沒有錯,可是表現的感情的內涵是什麼呢?不是西方以為的那種隨便的感情。我以為,書法感情是已經修養過、已經涵養過的以人格來表現出來的感情,不是布隆菲根說的“野性的感情”。宋朝的蘇東坡、黃庭堅都主張書法是要表現自己的意志。可是,他們所說的“自己”是什麼呢?是已經修養過的、涵養過的人品。蘇東坡和黃庭堅認為要涵養人品最好的方法是讀書,透過讀書涵養人品,把人品表現出來就是書法。書法作品裡就體現出“氣”就是“書卷氣”。西方人以為藝術是僅僅表達感情,這種比較簡單的觀念跟同中國“書尚意”和“宋人尚意”的觀點是完全不一樣的。西方人用表現感情來定義書法的時候和宋人的在內涵上不一樣,在程度水準上有很大的差別。應該以人文人格的觀點來了解中國文化裡一以貫之的文化內涵,如果不瞭解文化的話,那還是沒有了解書法精神。
王嶽川:書法和文化緊密相關。書法具有精神“內在性”,它和人的內在的情感相關。人的情感很多,七情六慾等之類。書法猶如人的宗教情緒、哲學情緒、形而上學情感,是人的一種正面的情感、向上昇華的情感、向上提升的情感,還有人和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情感。可以看到,古代書法大部分都是信札。王羲之、王獻之寫的很多的書法,包括《蘭亭序》,都是在人與人之間交流中產生的。他們沒有想到要去參加一個美術展,沒有想到去參加一個會去獲得一個大獎,沒有想到去獲得很大一筆獎金。在古人那裡,書法完全是一種自然、無為而天然修成的。可是,今天在西方的拜金主義導引下,人們有太多的功利目的,為了外在的東西而拋棄了內在的情感,使得書法日益背離了書法的本質,變得越來越不像東方文化的標誌性書法。
還有一個問題是,今天的書法“單一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寫書法者,詩詞不懂,平仄不會,落款不清,年號不明,甚至是日、月、時辰,春、夏、秋、冬的雅稱也不清楚,連拓印拓到什麼地方都有問題。這說明他的文字學、文獻學、文章學、印章學等各個方面都存在知識空洞,其文化基本內涵的喪失,使其書法出現蒼白貧乏的形態。更重要的是,人們寫的內容也單一化了。今天動輒就寫“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覺曉”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我看了日本著名書法家西川寧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書法展,寫的全是中國上古的經典文句,尤其是《尚書》、《詩經》、《易經》中的名句。再看看我們今天的書法家,書寫的內容單一單薄,甚至熱衷於寫一些打油詩,完全不通卻自恃甚高。雖然他的用筆技法可能達到了一般書法家的水準,但是書作內容相當貧乏蒼白,透露出學養等各個方面的嚴重不足。
更深地看,書法和佛法相關,如果不知道“以手指月”、“拈花微笑”、“萬法唯心”、“天女散花”、“女大十八變”,如果不知道佛學東來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其書法也是蒼白的。一個重要事實是,佛教在漢代進入中國以後,為漢語增加了兩萬三千多個詞彙。可想而知,不懂佛學,他就不能懂書法禪意的真正內涵。再有,如果不懂道家,他就不懂得書法黑白對比中的虛白空間意義,而是一味地寫得像西方現代派繪畫一樣,兇悍、強力、惡狠狠、黑壓壓的,甚至充滿了殺氣。這樣的書法掛在牆上,讓瘋狂世界中的人更加瘋狂,讓人更快地喪失生命美感。如果不懂儒家,不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不懂“道不遠人”,那麼,有人就會寫一些“發大財”“發橫財”之類的話,俗不可耐,完全喪失了文化品位。因此,寫文化書法要懂儒、道、釋,要懂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書法和文化緊密相關。如果我們今天僅僅將書法看作是美術(“Calligraphy is fine art”)的話,那麼會出現很多問題。
這裡,我願同金教授等韓國書法家一起來推進中、日、韓以及世界各國的書法的“文化化”程序。我認為,文化與人與書法密切相關。書法只有表現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和每個人的生命指紋、生存特點、心性特徵,才可以使我們透過書法形式和線條還原這個國家、民族、個體的“文化心電圖”。在這個意義上說,書法是“文化心電圖”。出現在紙上的那些符號,並不僅僅是紙上的線條,而是文化意緒導致心跳的結果。透過這個符號,可以感覺到每個人的心跳和心靈的曲線。這樣才是真正讀懂了書法的內在符碼。
三 漢字與書法的文化血脈聯絡
金炳基:剛剛王教授提到書法和文化的相關性,聽王教授講,我很慚愧。因為,目前在韓國書法界最脆弱的地方就在這裡。剛才王教授提到的年號、四季、節氣的雅名,該怎麼題詩,該怎麼樣落款,這些都是非常優雅的文化。以前古人有雙落款,就非常有情感,也很有幽默。可是,目前在韓國搞書法的人,我覺得,沒有一個人能做以前古人一樣那麼優雅的書法風格。這個是很令人慚愧的事情。
目前韓國書法界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1945年韓國光復以後,採用了“韓文專用”的語言政策。採用了“韓文專用”的政策以後,可以說韓文裡的漢字幾乎消失了,所以年輕人不懂漢字。我今年是53歲,跟我差不多一樣年齡的人,懂漢字的人很少,根本無法瞭解書法裡頭高程度的文化內涵。我剛剛提到“韓文專用”的文化政策,這個方面出現了問題,我不清楚中國的人們如何理解我要說的事情。
我們回頭看一下,在韓國社會里頭,拿去漢字的是誰呢?我以為是美國。北韓地區光復了以後,也是一個漢字都不能用。在北韓,拿去漢字的是誰?我覺得是蘇俄。蒙古本來是用漢字的,拿去他們的漢字的也是蘇俄。美軍來到日本之後,讓日本的公民、日本的政府絕對不要用漢字,他們已經禁止了兩年。中國大陸我個人看法,不知道中國怎麼看,我希望千萬不要誤解。我覺得,在中國大陸裡頭拿去“正體字”是蘇俄。我不喜歡用繁體字,漢字根本沒有繁體字,就只有“正體字”和簡體字而已,哪裡有繁體字?做了簡體字,然後把“正體字”當成繁體字,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在中國大陸拿去正體字而代稱以“繁體字”的,還是蘇俄。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以後,中國大陸受到蘇俄的影響比較多。韓國受日本和美軍的影響比較多。我以為,他們進來亞洲以後,進入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以後,把這個地區的漢字廢除,結果使中國、韓國、北韓等國都變成了新的獨立的新生國家,但都遺失了5000年以上的歷史。因為5000年的歷史和傳統文化都是透過漢字來記載的。中國、韓國、日本、越南、蒙古、北韓都失去了正體字。現在看,中國也遺失了很多的文化遺產。用了簡體字以後,很多人不懂“正體字”,不懂“正體字”可以說就不能懂中國古代的歷史。當然,最近電腦的發達,比如《二十五史》可以換成簡體字讓人家讀。這個不是小小的事情。那麼,所有的書法作品,所有畫的作品當中的題畫詩,不懂正體字根本不能瞭解。在韓國帶給書法最大的危害就是“韓文專用”的語言政策。我主張,要在韓國恢復漢文和韓文混用的語言政策。我敢說,中國還是恢復正體字比較好。這是我個人的意見,我不曉得中國人怎樣理解。
王嶽川:中國對簡化字與書法的關係,簡化字對文化傳承的影響也有不少探討。
金炳基:書法將來要有怎麼樣的出路呢。我主張要在韓國恢復漢字文化,漢字和韓文要混用,才能發展起來我們的文化。大部分人說:不容易學的漢字,為什麼要全體國民來學?有幾個專家來學漢文,然後把所有韓國的歷史、所有韓國的傳統文化全部翻譯成韓文,一般的老百姓用韓文來讀一讀就可以了。我認為這樣的主張真是可笑。比如足球,訓練11個足球非常優秀的選手,然後去參加世界盃足球賽,訓練11個人就夠了嘛,何必讓全國人民來支援他們,來為他們加油呢?文化只有在全國國民一起共同努力、共同理解、共同接受的時候才能發達。養成一兩個人,來期待文化的發展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我還是主張要在韓國全國推行韓文和漢文混用的政策,這個政策會比較好。
書法也一樣,主張文化與書法關係的人,高聲呼籲書法要走“文化書法”才是正路。這樣的主張如果沒有人響應的話,很難有明顯的效果。要創立“文化書法”,先要改善整個東方社會的原有的文化潮流。看看我們的日常生活吧,韓國大部分大學的教授,韓國的最高層次的知識分子,下班回去做什麼呢?大部分是看電視或聊天。當然,其中也有晚上很晚在研究室有讀書、有研究的人。連教授這樣的高階知識分子也是迎大眾文化的潮流而上,他們在西方進來新的電視、舞蹈中,在這種大眾文化的喧鬧中,享受感官的歡樂。那麼,以這樣的生活態度、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規範來理解書法的話,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書法。我們把書法推向國內,而且進一步推向世界化的話,就要先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文化潮流和文化方向,這樣才有效果。我的主張就是這樣。如果每個書法家天天喊著要恢復“文化書法”,都不動,那怎麼能行。如果要改善我們的文化,如果要接近本來的我們的那個文化精神,就應在我們穿的衣服、吃的東西、日常的生活裡頭,所有的文化要一起並駕齊驅,這樣去改善才較有效果。如果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西方的東西,百分之一是書法,書法很單獨地很孤獨地走傳統的路和人文精神的路。中日韓要共同努力,要改變整個文化的現狀。以這樣的方式來努力,才會有效果。要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會很難,可是還是要這樣做才會有效果。
王嶽川:剛才金教授將書法與文化關係,文化書法的落腳點,進一步引申到了書法和文字的關係,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現在出現了一種思潮,就是寫非文字的書法。這就進一步把書法變成了繪畫。他不僅不寫中文,不寫韓文,不寫日文,所有的文字他都不寫,書法就變成了一些墨團、線條的無意義對比。看著是書法,但卻是“非書法”。文字對書法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文字最初創造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驚天地而泣鬼神,文字對書法的含義極其重要。在電影《英雄》中,秦始皇背後有一個小篆,叫“劍”。當時電影放映的時候,很多人非常感動。在書寫的過程當中,那種飄逸、那種高邁、那種灑脫,把生命都書寫到裡邊去了,所以人們才感動。還有一幕,當萬箭穿過齊國寫書法的那個書館,很多孩子奪門而逃的時候,書法老師說:孩子們,國可破,家可亡,而書法不能丟,大家要用生命來寫書法。他把書法的寫看成是儲存文化,國家亡了以後,文字還存在,那麼文化就存在。
在中、日、韓、外蒙和越南,在50年代和80、90年代兩次都出現了“去漢字化”,“去中國化”的傾向,中國也出現了四次漢字簡化運動。其實都是按照美國文化霸權主義的戰略來做:將東方文字的“拼音化”。如今,半個多世紀以來,東方文字的“拼音化”情況很嚴峻,比如韓國去掉了大部分的漢字,現在去韓國連街牌都不認識。日本曾經廢除了漢字,現在又慢慢恢復了一部分。我去越南,也幾乎看不到漢字,去外蒙古,也不可能看到漢字。這幾個受中國影響的東亞大國,都已經“去漢字化”。中國自己不幸也走向這條道路,不斷地將漢字簡化。這個簡化的過程使得大部分的青年學生不認識中國的古籍,讀不懂古書。這樣一來,不僅使得中國文化萎縮,更為西方文化的擴充套件,甚至西方的文化霸權的擴充套件,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空間和民眾的接受基礎。所以,金教授的提醒非常的重要。我們要重新恢復中國古代的一些文字。在我看來,漢字的簡化到現在,恢復起來難度可能比較大。但幸好有我們的書法,因為書法寫的碑帖都是正書,而且大部分都是繁體字。在這個意義上說,使得一代年輕人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彌補一下由簡化字造成的閱讀古籍的困難。同時,金教授提出的韓國應該恢復漢字和韓文的互相併存的狀態,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使得漢字拼音化不再進一步加劇,因為拼音化的程序就是西化的程序,就是希臘、羅馬、拉丁字母的全球化過程。
更重要的是書法和文化的關係。金先生提出用足球做比較,我覺得是很新穎的。如果我們只是培養一兩個頂尖級的書法高手,而全民都是這方面的文化啞巴和書法無能者,我認為這種文化肯定是會中斷和滅亡的。埃及的金字塔,如果它沒有寬闊的塔底塔座,何來高的塔尖?
在我看來,制度可能對書法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一種新的思想,如果不同一種制度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普遍化的制度和要求的話,那麼這種思想就可能萎縮、被篡改,甚至消亡。我們還要回到一些具體制度和方案上來。比如中國現在準備開播一個24小時的書法專業頻道。各個大學,不管是美術學院、師範院校、綜合性大學都開始招收書法、本科、碩士、博士。現在,中國教育部已經成立了一個“書法考級委員會”。那麼,中國的中小學的所有學生都要透過書法來考級。在這種制度化的書法教育方式下,不會寫書法的學生就是不合格的學生。透過這種制度化的、全社會的推行,書法將在中國重新獲得年輕一代的體認,重新獲得家長的新認識。
四 書法對人的精神生態平衡有重要意義
書法對人格形成有很多好處,是生態文化的表現。這種文化不僅包括個體修為,而且包括個體心理的平衡。我們今天為什麼那麼多人那麼焦慮,那麼多人精神崩潰,那麼多人吸毒,那麼多人自殺,就在於內在精神出了問題。儘管外在的財富、外在的金錢、外在的住房更大更多更好,但是他的內在越來越覺得絕望、焦慮和痛苦。書法猶如“參禪”,它能夠平息內心。我們知道,古人寫書法的時候就像練氣功一樣,納“天地之正氣”於心中。那麼,今天的書法應該重新回到這個正道上來。我們會看到,唐代人均壽命只有五十歲的時候,而書法家都是長壽的——八十多歲。為什麼今天西方現代派藝術推廣了以後,在人均壽命接近八十的情況下,還有那麼多的藝術家自殺,這說明他們內心特別的痛苦和焦慮。以書法為代表的東方藝術是讓人寧靜、和平、和諧、寬容和慈愛的一種藝術,而西方的藝術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競爭、反抗、對抗、自我戕害的藝術。所以,我曾認為“現代西方張揚醜學”而“東方應該凸顯美學”。我們應該回歸到東方的美學。因為人要活下去,需要勇氣、需要審美、需要善良、需要文化理解,同時需要差異性的文化對話。
金炳基:好,非常同意王教授的意見,我還很羨慕中國。我一年差不多到中國三四次。來中國的時候,看到中國社會中恢復書法的“書法熱”。在韓國書法界還是很冷漠,還沒有什麼恢復書法的徵兆。看到中國書法界很活潑的活動,很有活氣和生氣,我覺得很羨慕。我想,如果中國書法恢復起來的話,我們韓國受到中國的影響,韓國也能夠恢復起書法來,很期待將來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剛才王教授提到,中國、韓國古代的書法家成名以後,有了書法成果之後,很長壽,而且很健康的長壽,而西方的一些藝術家做了他們的藝術成果以後,自殺、吸毒以及精神的瘋狂。我非常同意您的意見。
我曾經在韓國時寫過一篇論文,論文這樣定義書法的藝術性,第一,書法有“思無邪”的清淨性。第二,書法有“發乎情而止乎禮儀”的節制性。第三,書法有“天人合一”的自然性。這是書法的三大藝術性。清淨性可以說是參禪性,剛才您提到佛教的參禪性。書法有這樣的特性,西方的美術怎能比得上?這樣的精神性,怎麼能用西方的美術觀念來理解書法的基本性?
王教授剛剛提到,現代藝術中的吸毒,生活當中很多的壓力。我想,將來21世紀的世界,我們拿著書法來淨化世界。可以說,書法是體現人類和平、人類健康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我想,將來無論是中國、韓國,還是日本,要推向書法到世界化的話,在我們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要以東方根本的文化精神來理解書法,以這樣的文化精神來開發、傳播書法,然後把書法當作淨化世界藝術的一個工具。這樣,我們的書法應該有一天會成為世界上最高程度的、最有水準的藝術。這是我的想法,我的期待,我的希望。
王嶽川:正如金教授剛才談的書法的三種文化特性。我曾經寫了篇文章,談到了書法的生態美學的含義。我們知道有自然生態,自然生態現在已經被破壞了,比如環境汙染、過度開發、溫室效應、風暴以及海嘯等等,使人類遭遇了很多災難。那麼,人類的精神生態也同樣出現了問題。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人的精神正處於崩潰的邊緣。雖然人的物質和金錢增加了,但幸福感沒有增加。從社會學調查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人民幣來說的話,1976年,當時人的工資平均是50塊錢,但今天很多人的工資拿到2000塊錢,您能說他的幸福感增加了40倍嗎?沒有,今天並沒有增加40倍。所以,金錢並不是個人幸福的一個必然的表達。
我這裡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韓國、日本在先,中國緊隨其後,東方的現代化程序已經持續了100多年了。這100多年來,東方國家無疑在痛苦的現代性經驗當中,也獲得了現代性的實惠,比如說GDP的增加、住房的寬敞、交通的便利以及工業的發展等。但是,人們也發現,西方在現代化程序當中同樣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並不是基督耶穌,也並不是上帝可以救世界。西方開始了反省了西方現代和現代化,出現了後現代postmodernism,出現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新左派、法蘭克福學派等對西方現代性的批判。那麼,我們東方在接受西方的現代性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有批判精神嗎?難道不應該對西方過度的開發、殺雞取卵的做法,甚至是違揹人道和人文精神的過激的開發,做出反應嗎?
“書法是世界的”,這意味著書法將對世界的空氣進行淨化,將給世界的藝術提供一個精神高度。書法的這種高度是告訴人們:書法既是藝術,更是文化,它超越了藝術,它超越了美術,成為一種真正的對人、社會、國家、民族和整個人類有滋養作用的藝術。如果說西方的現代化滋養了全世界的欠發達國家,使他們高速發展了。那麼,我相信,東方的精神、東方的文化、東方的藝術,尤其東方的書法,應該成為能夠讓全世界人民共同欣賞的、能夠提升大家精神修養的一種文化生態方式。
這裡特別要提出書法生成的文化性。中國書法的名著,也就是“法書”,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在聚會的過程當中偶然成就的,《祭侄文稿》是在顏真卿悲痛時書寫的,《寒食帖》是蘇東坡心情很痛苦的時候,命運很不濟的時候無意於書而書寫的,王鐸的狂草是作為貳臣被人們貶抑的時候,甚至良心受到譴責的時候而寫出來的。所以,歷代的書法大作都是文化凝成的,就像河蚌懷出了珍珠,並不是想懷顆珍珠就行,而是它必須懷顆珍珠才能夠成形。
書法究竟是什麼,如果是僅僅把它列為“美術”的話,就是去談形式、構圖,就是“劍走偏鋒”,走的是斜鋒。這樣寫出來的字可能會越來越背離東方文化的傳統。書法不是僅僅透過技巧、技術或者說形式、構圖就能獲得很高的水準。那樣走的結果就真正背離了大書法家和書法名著誕生的過程,跟他們南轅北轍。我們要遵循古人探索200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經驗,走他們發展的道路,把書法做得更加精粹,而不是在書法家進入了更高層次的時候,相互來比矮,來自毀長城,自己來貶低自己,去迎合西方,這是落後的、後殖民心態的表現。
我相信,在中、日、韓三國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書法教育家共同努力下,在各個文化界的共同倡導下,書法將獲得新的繁榮和新的世界性意義。當在各行各業,書法家都風起雲湧的時候,中國的書法、韓國的書藝、日本的書道,將成為代表東方人的一種精神性的藝術,一種哲學性的藝術,一種生態性的藝術,一種呼喚和平、和諧的藝術,使得這個世界按照人往上升華的高度去走,而不是變成充滿了戰爭、充滿了殺戮、充滿了原子彈的威脅、充滿了人類偶然的和必然的自殺的藝術。我相信,書法可能比較卑微,但它和文化聯合的時候它就變得非常強大了。
金炳基:我真的期待,王教授說的這樣的情形有一天會到來。
王嶽川:而且我也覺得,金教授對中國書法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國書法究竟怎麼走,如果它背離了文化而僅僅走向了美術的話,不僅將影響中國書法,而且還可能影響韓國、日本書法。因為,中國書法書寫的人數眾多,歷史悠久,稍有不慎,不能好好反省、探索、研究,平心靜氣地為書法的未來去考慮,只是人為地鬥氣,去爭權奪利的話,就將成為書法的罪人。在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在金教授這種殷切期望中,中、日、韓三國的書法應該代表人類書法的最高境界,同時將啟迪世界各個國家中愛好東方文化的人們來認識文化書法。
-
14 # 國粹傳人
我認為應歸在中文系。因為:
書法是以書寫文字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藝術。書法傳遞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在古代,詩歌、散文、小說、戲曲、書信、公文、上書、記事等都是透過書寫(書法)表現出來的,直到發明了印刷術。書法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所以應該歸在中文系。
-
15 # 入不乂
提這個問題出來不知道是不是日本的書法看多了。日本流行一種說法,就是創業的,畫字,是以畫的形態來看字,而不是寫。我覺得是中文系
-
16 # 尚書堂硬筆學習
書法應歸中文系,因為文字的發明和書寫都同時產生,如果沒有書法文字就無法流傳,而古代文化名人許多都是書法家,所以說書法應歸在中文系比較合適
-
17 # 一笑貫長天
書法不能歸於美術,也不能歸於文學。
因為書法不同於美術,更不同於文學,她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可是學習書法的人沒有美術以及國學方面的修養,你將永遠邁不進書法殿堂的門檻。
書法可以說是一種修養,一種學問,也是一種美術!真正能掌握了書法的人,其審美,其學識,其美術的觀念一定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層次,否則,她的書法認識不可能成為高。
書法,與美術,與國學,與審美層次都有直接關聯,但是,她又是獨立的存在,也只有綜合素質高的人,才能在書法上,佔據宗師地位!
-
18 # 文學藝術評論
書法即不應該歸美術系,也不該歸中文系。這是我國現代高校教學歷史遺留的問題。書法更多的傳統師生式教學,它的特點是學習者自身的修煉為主,教學為輔。講究天長日久的練習,一朝一夕的頓悟,而不適應計劃性教學,科學化論斷。書法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因此劃到哪一種其它學科都是不對的!
-
19 # 康sir講數學
我覺得應該是美術系,因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和點畫的藝術而不是文學的藝術,它研究的是線條、點畫,而中文系研究的更多是文字的藝術,文學,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
20 # 茶韻書齋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造型基礎的中國書法藝術,既有生動的形式美,又有深厚的文化和美學內涵。書法與美術糸,中文系都有牽連的內在關糸。
回覆列表
金炳基:在韓國,高等院校設立書法系的時候,總是將之設於美術學院之下。而我認為應當設立於文學院之下才對。可是,韓國很多書法家卻以為書法是美術。韓國最早的書法系——圓光大學書法系頗為後悔它們屬於美術學院,書法系學生畢業後沒有特殊的出路。目前在韓國,很多小孩都去美術、鋼琴、小提琴補習班。書法系畢業的與美術系、音樂系畢業的學生都被一視同仁。美術與鋼琴比較具有現代性,很多家長很願意讓孩子去學,而認為書法是“老古董”。以西方藝術觀點的看,書法沒有什麼現代性的價值,因而,家長對書法並不關注。
我們必須以書法的觀念來看書法,才能將書法“特殊化”。21世紀要發展書法的話,必須以特殊的觀念、視角來看書法。以傳統的文化觀念來理解書法,才能懂書法。傳統的文化觀念是很特殊的,但不是故意特殊的,它本來就是很特殊的。舉個例子,比如傳統女子用細線穿針孔,需要集中精力才能穿過去。同樣,寫書法的時候,所有的精神也要集中在筆尖才能寫成,這是需要非常高深的功夫的。書法不同於美術的那種構圖、形式,而是精神化的。要恢復書法,就必須恢復書法的這種人文精神。剛才王教授提到了書法內容的文化價值問題,加上剛才說的寫書法時的全神貫注與精神性,這就是傳統的書法文化精神。而現在書法家最大的毛病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分散。因而,我的意思還是:要以書法的方式來開展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