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性格內向的我總是覺得比外向的人少了些什麼,我需要改變自己麼?
10
回覆列表
  • 1 # 吃沙琪瑪的貓

    我有時候也覺得自己性格內向,但什麼叫“性格內向呢?”

    小時候,媽媽總說:“這孩子,見了生人就躲,長大肯定沒出息。”(內向=沒出息)

    上學時,老師說:“其實是個聰明孩子,就是太膽小,以後只能吃公家飯。” (內向=保守)

    找工作,面試官會說:“我們需要那種勇於表達自己,積極進取的員工。” (內向=沒有進取心)

    相親後,姑娘說:“太悶了,以後肯定不懂情調。”(內向=無趣)

    總體而言,這個世界對內向型的人充滿了各種偏見!

    美國有一位專門研究內向性格的專家凱恩,她寫了一本書,叫《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書中寫道:在強調競爭、高調與張揚的現代社會,外向者往往被賦予更有能力的假象——這一點上,中國也越來越像美國。

    所以很多內向的人,都一度很羨慕那些能在人群中高談闊論、在朋友聚會時談笑風生的人,雖然明知那些場面話沒有一句話是走心的。 於是,他們開始屈從於社會偏見,強迫自己從心愛的書裡走出來,強迫自己融入那些熱鬧的社交場合,強迫自己與莫名其妙的人強顏歡笑,美其名曰:改造性格。

    我曾經看到過一位所謂的成功人士,在“成功性格培訓”上,分享自己的“成長感悟”時說:“我從小就很內向,特別不自信。跟別人說話也是結結巴巴,大學畢業幾個月都沒有找到工作。後來,一個偶爾的機會,我上了這個課,從此我努力改變自己,大膽地跟陌生人聊天,不管會不會被對方嘲笑。今天,我在這裡為大家演講,因為我已經不再是那個孤僻自卑的我了……”(你騙誰呢,大哥!不就是為了賣課嗎?你不是成功地改變了自己,你是成功地噁心了自己。)

    其實,一個內向型的人,也可以吸引那些外向型人追隨你的世界、感受你的魅力。從“專注內心世界”這一點出發,我們至少可以發現內向型人的三個大大的優勢。

    優勢一:或者喜歡深入思考,或者善於冷靜地觀察

    專注於自己的世界,專注於發掘現象背後的本質。外界的無效資訊,遮蔽了!外界的多餘刺激,無訊號!專注於自己的感受,專注於那些被人忽視的細節。

    優勢二:溫和而堅定的管理風格

    你會是了不起的傾聽者,總是用客觀、描述性的語言風格與下屬溝通。你說話不像外向型管理者那樣富有感染力,但很少給員工錯誤的訊號,不會讓員工事後有“咦,哪兒不對勁?……MD,被忽悠了”的感覺。

    優勢三:追求高質量的、穩定的社交關係

    最後一項優勢,讓我們直接挑戰對內向型人的最大的偏見——不善於社交。

    內向型人遇到的“不會說話”的苦惱,並非是真的表達能力差。內向型人的心裡感受過於豐富,或者邏輯過於複雜,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表達技巧,反而變得結結巴巴,辭不達意。而交流就是一門技術,只要你智商沒問題,透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人人都可以突飛猛進,根本不管你內向還是外向。

    對外向型的人而言,交流就是他的USB介面,型號通用,即插即用,聊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而內向型的人,從來不相信在酒桌上交流了幾句話,就變成熟得可以穿一條褲子。他們認為,那些人自來熟的人,只是想讓自己在陌生人中顯得更合群而已。內向型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穩定的親密關係,他們的朋友雖然不多,但走心的朋友一點也不比別人少。

    那麼,內向型的人如何在這個不友好的世界裡生存呢?

    有一種被社會改造過的內向型人:不瞭解他的人,以為他外向;瞭解他的人,才知道他的內向,在他們談笑風生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疏離人群的心。 在無數次熱鬧的聚會中,他們常常覺得自己靈魂忽然飛離軀體,腦中響起中學背過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裡的一句話:“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我TM到底是在幹什麼呀?)

    對於這個不友好的世界,蘇珊•凱恩在TED的演講中,給了內向型人三點建議:

    1、 如果你無法像外向型人一樣融入團隊,與其焦慮,不如順其自然;

    2、 常常獨自到野外去,尋找內心的啟示;

    3、 最愛的書、電影,自己寫的文章,你可以推薦給別人看一看,透過這種方式,讓他們理解你的世界。

    關於性格,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也許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越是做自己,就做得越好。

    原來,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內向的小女(男)孩,從未離開過自己,只是不知不覺中,Ta已經長大了,學會如何面對這個不友好的世界!

  • 2 # 獨孤淚愛恨情仇

    我的觀點是不應該。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在這個社會上,存在內向和外向兩種人,大致是三比一的比例。我們沒有必要去改變自己,其一是因為性格至少有一半來自遺傳,還有一半來自後天的環境,而且在後天環境當中,我們的少年及青年時期又佔了大半,要改非常困難;其二,作為內向人,我們有一個特點,我們喜歡安靜,喜歡一個人思考問題,即使很長時間不與人交流也不會感覺不舒服,而相反的,如果我們長時間與別人交流,會感覺很累,這就是我們特有的性格特點。他有他一定的優勢,他可以讓我們有思考的時間,看起來更加穩重一些。

  • 3 # 我已非昨日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際遇。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羅曼·羅蘭

    越來越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命運這個詞看似太玄乎,其實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必然,一種在自身個性相對穩定、周圍環境相對固定的前提下,做出某種選擇或經歷某種事件的必然。

    如果內向,那麼在喧鬧的場合,或許你就註定有種融不進去而不得不與很多寂寞相依為伴的感覺;如果外向,那麼在外應酬即使讓你疲憊,依舊是你的選擇甚至謀生手段。

    如果猶豫,那承受舉棋不定的折磨或許是你的專利;如果愛抱怨,那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越來越多的值得你抱怨的事;如果不夠獨立,那在外一個人生活的時候,難受鬱悶就幾乎是必然……

    “我們自身就是我們命運的原因”,徐志摩如是說。

    這些個性帶來的結果,其實都是如此理所當然。這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一個道理。縱使是不好的不討人喜歡的結果,也是真實地“應該”存在,因為造成這些結果的源頭,也好不到哪裡去。

    我更關注這些負面。好東西,我們只需享受不需多言;壞東西,我們常常不明不白地受折磨,需要弄清楚。

    我們的悲劇,不在於那些壞結果的本身。而只在於,我們一方面無法改變那些壞結果的源頭,另一方面又對事實上是由自己造成的壞結果的不服氣。一個對世界充滿怨恨的人看到的世界,似乎也是對他充滿不滿。在他怨恨的想法沒有改變前,如果他可以坦然接受這個冷冰冰的世界的事實,其實一切就ok。可是,人都是那麼不容易知足的,如果一個人對世界充滿怨恨,往往是不容許這個世界對他有任何不滿的。否則他會更加怨恨,從此開始惡性迴圈。

    對結果希望完美,人之常情。可是,人之常情不等於事實必然。要做一個完美主義者,可以,前提是你自己也夠完美。否則,一個純粹的完美主義者就是一個可憐的自虐者。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太壞,如果有人喜歡自虐,寬容自虐,這也ok。怕的是,有的人受不了自虐,又想當完美主義者。那痛苦就是你的命運。再邏輯下去,如果你享受這種痛苦,這樣的結果也不見得太差。可是,有幾個人有這種境界的?

    換句話說,在一時沒法改變個性中不足一面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對那些不足及其造成的後果有個夠寬容的態度,其實生活也可以對我們夠寬容。猶豫的人,當又一次面臨舉棋不定的時候,想想,哦,這其實不過是自己的性格而已。多花點時間挑選、決定,那就多花吧,沒什麼。這樣自知弱點而對自己夠寬容的生活,不見得太過不下去。暫時無法動搖不足的根源已經夠人發愁,何必再苛求結果呢?

    這種別樣的寬容,同樣適用在對命運的態度上。命運不是我們要征服、對抗的物件,它其實一直伴我們而行。很欣賞《阿甘正傳》那句臺詞:“他和上帝(命運)和解了”。有人會說,寬容像是一種妥協的姿勢。對,不過也就“像是”而已。寬容如武當太極拳,不像什麼金剛拳鐵砂掌那麼鐵骨錚錚,講究的是以柔克剛。這裡提到的寬容的前提,一是自知,二是面對:自知自己的弱點;面對自己的弱點暫時沒有那麼容易克服的事實。試問強頂著個窮架子說自己不向命運“投降”的人,有幾個能真正自知?又有幾個能光明正大地說:我可以面對?寬容不等於怯懦。能自知自己缺點並大膽面對由此而來的結果,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巨大的勇氣麼?須知,先自知,先面對,才可能有改變!

  • 4 # 沫冥

    個人感覺不需要,自己性格也是從小內向不愛說話的,但我覺得挺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不必要為了融入到哪種圈子,而改變自己,有的時候,這樣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果,所以,不要去做一些無所謂的事,喜歡你的人,你怎樣,他都喜歡,不喜歡你的人,你怎樣,他都不喜歡。有時候看起來合群的人,也有別人不知道的苦澀,你可以內向不愛說話,但是一定要會說話,敢於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品德一定要好,一個卑劣的人,到哪都有人討厭。

  • 5 # 蔣小志

    首先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呢?性格是由你長期養成的習慣,你都已經適應了,幹嘛非要去改變呢?誰又告訴你外向就一定比內向好呢?你覺得好,只是因為你沒有經歷過而已。你有能力,有想法去改變性格,那為什麼不把精力用來接受發展內向呢?

    內向有內向的好處,問人墨客大多數都是內向的,強逼自己去融入那種外向的大集體,往往會適得其反,在裡面反而不適應他們的行為習慣,反而覺得難過難堪。你加入他們一起的熱鬧,其實,熱鬧是他們的,但你什麼都沒有。恰好,他們的狂歡是你一個人的孤單。

    內向的人,態度會認真負責,會謹慎小心,會有計劃,有目標。既然內向存在,就讓它存在吧。你要相信,內向有內向的好處,自有外向人的羨慕之處。

    無論你是外向還是內向的人,都好好接受自己。沒必要為了迎合而去讓自己改變,做你自己就好。

  • 6 # 大安1033

    內向或者外向 無所謂優劣 一般情況下這個世界需要各種長處都具備的人才能成大器 外向之人也要努力學習內向人的長處 來補全不足 所以內向的人也沒必要全盤否定自己 只需發揮自己固有的長處 同時努力學習外向人的長處即可

  • 7 # 釋你73679401

    內向總讓別人覺得是一種不好的存在。你可能聽到過,那人就一悶葫蘆,不說話,太內向。其實這些話已經客觀的證明了內向是不好的。 但是我不在乎,因為這些話我都聽到過,起初我覺得,我確實要改變,如若不然以後找工作都難。然而我聽著這些風言風語走到今天,只想說 不管怎樣做自己就對了。

  • 8 # 旋轉的陀螺233

    我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長相決定了別人對他的態度,別人對他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性格”。性格這種事實在說不準,有的兩兄弟生活在同一環境下,都是親生的,父母都是一樣疼愛。偏偏就有一兄弟特別外向,有一特別內向,你能說什麼呢。

    性格內向的的有的是不愛說話,有的是不愛隨便和人說話。在人多的時候就喜歡靜靜的坐在一個角落,一個人的時候也能自娛自樂。想讓內向的人轉變過來,過程也是很漫長的。有的時候得逼自己多說話,多和人交流。比如坐火車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目標,和周邊的一個人說話。慢慢的就會好起來,然後經常出去遊玩,我覺得愛玩的人通常不會內向到哪去。

  • 9 # jumpjump132624981

    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改變自己,但是一定要自信。我上大學之前十分內向,在班上基本上只有坐在我附近的人才跟我比較熟,因為我一天下來就坐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課間也不到處走來走去跟人聊天。所以我在班上只有少數幾個玩的比較好的朋友。有的時候看見一群人在教室後面打打鬧鬧玩得十分開心,我也反問自己到底要不要融入進去。但是每次效果都不好。

    因為自己內向的性格,所以有時沒人聊天的時候就會感到一點孤獨。

    等到上了大學才是真正改變我的時候,因為參加了學生會和社團,少不了與人溝通,組織活動等事,以及演講和presentation,我在公眾場合下說話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一開始不是很適應,說話還會結巴,臉紅,心跳加速。但後來就慢慢適應了,我也越來越自信。

    我也一直在想到底要不要刻意成為一個外向的人,要不要廣交朋友。到後來我發現我還是討厭水群,還是不喜歡跟別人套近乎。但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自信了,變得能表現自己了,也能說會道了。

    我覺得性格內向也挺好的,遠離我所討厭的喧囂氛圍,但這並不意味著害羞,不敢說話,相反性格內向的人一定要自信,要敢於表現自己,展現內心的想法。這樣的人同樣優秀。

  • 10 # successfulll

    內向這種性格可能天生,也可能後天形成。至於能不能改變,這不好說。像我來說,小學時,很活潑開朗,到處玩,也屬於外向型。到初中時,由於身高,成績等問題。被同學嘲笑矮,還起個花名“姚明”,漸漸地變得內向,不跟同學講話。三年下來,徹底變得內向,跟親戚的話也減少了。他們來探親都儘量躲著。到了高三,學業重了,講的話更少,到了大學,社交活動增多,突然發現,內向性格與大學生活格格不入,很自卑,同學聚會都插不上話,講臺也不敢上,心裡極度痛苦,想改變,嘗試幾次,也沒成功,最後放棄了,到了現在,基本一人獨來獨往,但已經適應了,心裡也沒那麼痛苦,反而覺得,一個人挺自由,不管同學,多出來時間也不少。結論,內向性格定型了很難改,但不是不可能。

  • 11 # 笑與哭的戀愛

    我們需要明確三個問題:什麼是內向?內向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性格內向是不是不利於一個人的發展?

    內向屬於心理學上是指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人的言語、思維和情感常指向於內者為內向,表明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佔優勢。

    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很少進攻行為,多少有些悲觀。焦慮、緊張、易怒還有抑鬱。睡眠不好。具體表現與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生活環境諸因素有關。其實內向的人普遍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首先,內向不等於害羞。性格內向者的沉默往往能使人感覺舒適和自然;所以內向點小孩子總是容易受到表揚,因為他們不吵鬧,聽話。

    另外,人際交往中,內向的人善於傾聽,不會隨意打斷對方說話;工作中,有高度的專注能力,能心無旁騖地完成工作;相較外向性格者,內向者中產生藝術家的比例更高……

    最後,內向的人之所以安靜,不是不願意說話,而是不喜歡說廢話

    無論你是什麼性格的人,都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少了些什麼,所以不需要刻意去改變

    有本書就叫《內向者優勢》,內向的孩子們可以去看看,其實內向沒什麼不好的,它也是一種獨特的性格 可如果你實在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常常會因此讓自己煩惱,那就可以做出適當的改變,讓自己的性格更加完善。

  • 12 # 我心飛揚136296532

     內向性格的優點有以下幾個: 

    1、深思熟慮

      在制定計劃時,內向性格者會全面瞭解情況,事件的走向,避免做出魯莽的決定,所以當他們制定計劃時,絕對會經過深思熟慮。

      2、有意義的社交關係

      內向性格者絕對稱不上是社交蝴蝶,但他們往往會與選定的人建立一個關係非常牢固的社交圈。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與他人相處,獲得周邊的人的信任與支援,這使他們常常成為社交圈中的領導者。

      3、獨立完成工作

      相比於團隊協作,內向性格的人更適合獨立完成工作。這種自我驅動的品質讓他們在職場中很有優勢,因為他們不需要被督促,這也是他們事業崛起的原因之一。J.K羅琳,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的作者,自稱是一位性格內向的作者,小時候安靜而含羞,6歲的時候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長大後,這種性格更加激發了她得天賦與創造力。

      4、花時間去欣賞事物

      性格內向的人善於發掘他們真正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會花時間在那些值得探索發掘並且自己喜愛的事物上,他們明白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而這種感知會帶來偉大的成果。

      5、他們其實是偉大的演講家

      性格內向的人通常被認為非常害羞,但內向性格的人其實很適合做大規模的公眾演講,因為他們會做好充足的準備。他們會對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話題侃侃而談。巴拉克奧巴馬被認為是一個內向的人,而這種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他,尤其是公眾演講方面。

      6、幫助形成一個和諧的團隊環境

      內向的人在團隊中會促進形成一個良好的協作環境,因為他們是很好的傾聽者,他們懂得“適當的讓步會迎來更大利益”。不過通常情況下,如果團隊的領導者是一個外向性格的人,那麼團隊中內向性格者往往會變得沉默不語。

      7、他們能夠自省,並在自省中平衡情緒

      因為性格內向者不太會表達自身感受,所以他們常常會看上去很孤獨,這種看似壓抑的氛圍使他們看起來好像時刻瀕臨情緒爆發的臨界點,但其實不然,他們會在自省中平衡情緒。

      8、既可以遵守規定,也可以用發散性思維去解決問題

      他們不關心別人是怎麼做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更願意嘗試新的、創造性的、原創性的想法——即使這一切都是有風險的。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創始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想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點子並且把它付諸實踐,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9、他們知道何時放棄

      內向性格的人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我調整。他們也許會把自己推到極限,但卻有足夠的能力避免失控。如果他們覺得他們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資源,並已付諸了最大努力,當一切還不成功時,那麼他們會選擇放棄,並以同等的努力去需找另一個解決途徑或目標。

      10、自娛自樂

      性格外向的人會在他人身上謀求幸福,但其實別人並沒有義務使你幸福。內向的人則喜歡掌控自己的快樂。奧黛麗·赫本稱自己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我喜歡獨處,喜歡戶外運動,喜歡和我的狗一起散步,看著樹木,花朵,天空。”像許多內向的人一樣,她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她的幸福。

  • 13 # 星爺搞笑段子

    我就比較內向,公共場合廢話特別少,除非遇到高興的事或者喜歡的妹紙志同道合的人,內向千萬不要自卑以為沒有他人優秀,只要慢慢努力,把自卑化為動力,總有人欣賞你,如果你把外向者逼逼叨叨滔滔不絕的時間用在讓自己更優秀的功夫上,韜光養晦將自身優點發揚光大等你成為參天大樹別人只有驚歎窮追晚已。

    有人說內向的人就不快樂,外交部代表我表示強烈反對!一個人表面的開心就是真的快樂嗎,說不定

    他只是掩飾悲傷,內心承受著多大壓力只有他自己清楚!人重要的是內心的愉悅,就算活一萬年,不開心雖生猶死。表面的喜言歡笑猶如金玉其外罷了!你可以開心地像一條狗,也可以悲傷地像一條狗!心向天堂自信起來便會迎來黎明,你是最美的太陽,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你更上一層樓的地方!(說的不好不要介意哈,被罵也是幸福)

  • 14 # 小崔不抑鬱

    “性格內向”,在我們的文化當中似乎是一個貶義詞,就像“老實是無用的別名”一樣,多少有些“缺陷”的意味。被稱為“性格內向”的人,大多也不大喜歡這樣的社會評價,總希望自己有所改變。

    其實,性格內向,在心理學上最初是指個體將注意投注在內心體驗上的比例高於外界而已。也即對內心感受的興趣,要高於外部世界。因此,性格的內向與外向並無好壞之分。

    有人說,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對外向者的嘉獎。確實如此。內向者,可以獨享個人時光,但不要離群索居。人畢竟是社會性的動物。在人群中,如果不願說話,那麼可以傾聽;不願意領先,但可以跟隨。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向外曏者那樣滔滔不絕,但需要說話的時候則應清楚明瞭,毫不含糊。

    如果將內向者比作隱士,那麼一個高超的內向者則是“大隱隱於朝”。既不拒絕紅塵紛擾,又可保持內心的寧靜。如果因為內向而“小隱隱於野”,則是對自己的一種限定,拒絕了外界的資訊和資源,放棄了體驗多彩世界的權利。

    如果覺得自己內向,又不能接受自己的內向,那麼有一個辦法可以讓自己發生改變,就是在身邊找一個喜歡、欣賞甚至崇拜的比自己外向的人,多和這樣的人相處。不知不覺的,對方的很多性格特點就會被內向者潛移默化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經過這樣的仿同。內向者會發生改變而又不會痛苦。

  • 15 # 知我心理學

    很多人覺得“內向”不如“外向”好,是需要改變的缺陷。

    其實“內向”和“外向”的常用語境是社交語境。所以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內向?以及,你需不需要改變?要的話,該改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內向者在社交裡確有的缺陷

    1. 不喜歡社交

    比起外向者,內向者很難從社交中得到滿足。外向者喜歡讓外界因素來給自己帶來積極情緒。而內向者並不如此。

    2. 在社交場合裡“掃興”

    社交場合常常是蠢而歡樂的,他們常常是人群裡那個“掃興”、“玩不嗨”的人。

    3. 內向者敏感,容易受到干擾

    內向者在社交裡遇到大量刺激後,他們的能量會被消耗。因此,他們需要經常給自己一些獨處時間,來給自己“充電”。儘管常常是一個人待著,看起來很無聊,但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4. 很少誇耀自己

    內向者總認為,主動談起自己的成就而不是等他人來發現,不太好,所以他們很少主動誇獎自己的優點。而“自我推銷”是社交中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內向者在這點上吃虧。

    5.不喜歡、學不會跟人寒暄

    內向者討厭寒暄,他們覺得寒暄很表面,阻礙了真正的人際互動。他們喜歡更實質、深度的交流,也希望與人建立深度的關係。

    但你要知道,內向者的社交優勢也很多

    1.內向者更瞭解自己

    內向者更喜歡深入思考和自省。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優劣勢往往更加了解,這讓他們在社交中準確地表達自己,並找到適合的社交物件。

    2. 內向者更善於觀察細節

    儘管內向者常抱怨自己的敏感,但這也使他們對外界的觀察更細緻,能注意到一些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細節。內向者腦中的世界細節更豐富,而這些都是很好的社交素材。

    3. 內向者能給人更準確的資訊

    內向者的表達更具體、客觀、偏描述性。比如在評價某人時,外向者可能會說“xx很不好!”,而內向者可能會說“xx對我大吼大叫了”。內向者在說話時審慎,經過縝密思考後才發言,因此不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理解。

    4.內向者有更深的交流與人際關係

    內向者不喜歡寒暄和止於表面的對話,而喜歡深度交流。他們可能朋友不多,但容易和人建立起長時間的、穩定而深刻的關係。

    所以對內向者來說,需要改變什麼?

    1. 如果你不喜歡口頭表達,可以換方式

    有時當你無法用口頭語言表達,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weixin、簡訊、郵件等來溝通。

    2. 談話時,談論話題而不談自己

    試著在交談開始就找到共同話題,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電影、音樂、詩歌,或是最近的熱點話題。

    3.在人多的社交場合找到自己的小群體

    在人多的社交場合感覺不適時,嘗試找到和少數人的溝通環境,比如和兩三個人談論你擅長的話題。

    4. 把不熟的人當熟人並蒐集好話題

    如果與陌生人寒暄讓你不適,可以假裝彼此不是陌生人,切換到和熟悉朋友交往的模式。列出“談話清單”,可以是對你來說喜歡且擅長的話題。

    5. 社交與“充電”兼顧,並學會誇獎自己

    瞭解自己能承受的社交頻率和程度,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社交,也給自己安排獨處的時間。而克服“難以自誇”的心態,要克服羞怯去反覆練習。

    其實,“內向”和“外向”都只是一種人格特徵,它們並無好壞高下之分,每種人格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瞭解自己的優劣勢並揚長避短,比所謂的“改變人格”更實在。

    希望題主能正確認識自己並找到自己的優勢~

    以上。

  • 16 # 明心勇

    我從心理型別視角回答。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在於他們改變自己,而在於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天賦、去做自己,最後他們改變他人。

    一、什麼是內外向或內外傾人格。1921年,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出版《心理型別》一書。其中,將個體能量走向,劃分為內傾型與外傾型兩個維度。外傾,指能量向外互動。外傾型人格的人,邊互動邊整理思路;內傾,指能量向內互動。內傾型人格的人,先聽、再記、沉澱後表達。內傾人格的人,不是不能說,是擅長專注與深度交流;外傾人格的人,接觸陌生人快,但縱向深入度少。

    二、內外傾人格與職業發展定位。根據內外傾人格特點,內外傾人格的人,無需做大的改變,只需選擇適合的職業定位,即可做擅長與喜歡。如,內傾,喜靜,做對內型工作或對外有深度交流工作;外傾,好動,做對外普及與對內協調管理等發散型工作。內外傾人格,組成工作團隊,可優勢互補,匹配發展。

    三、歷史上內外傾人格名人不勝列舉。內傾型有:股神巴菲特,企業家餘敏洪、任正菲,科學家愛因斯坦,數學家陳景潤,文學家莫言等;外傾型有:企業家馬雲、李嘉誠,發明家愛迪生,大教育家孔子等。如要列舉,不勝列舉。他們的成功,不在於他們改變自己,而在於他們認識到自己、做自己,最後改變他人。

  • 17 # 葵西

    我從兩個方面給大家展示外向和內向者:

    第一,關於獨處。

    圖書館有兩個學習區,一個有很多單人桌,你可以把自己單獨隔離在安靜的書架後面,很少有人走過;另一個學習區有長桌,沙發和舒適的桌椅,你可以輕易縱覽全域性,也經常有人經過。

    外向者偏好第二種開闊的學習區,雖然可能收到干擾,偶爾也有一些社交刺激。

    所以在獨處方面,內向者能持續更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或者做事,而幾分鐘的靜靜獨處就會讓一個非常外向的人帶來痛苦,外向者精彩因其他事情干擾進度、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第二,關於快樂。

    外向者一般比內向者更快樂。心境測驗證明,得到積極反饋時,外向者比內向者更高興。有趣的是,得到消極反饋時,外向者卻沒有內向者那麼失望。

    外向或內向,就是一把雙刃劍,適合自己是最好。

  • 18 # noya8

    謝謝邀請。老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的形成一般是先天的。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活潑好動,有的孩子害羞安靜。如果你從小就是這麼一個安靜內向的人,要從根本上改變成為活潑外向這不太可能。如果因著事業的需要,那稍稍做些改變也是好的。本人就是一個喜歡安靜、不太善於打交道的人,但因著職業的關係必須與人打交道,我就努力適應工作上的環境,結束工作回到家,我就依然過我喜靜的日子。至於為了融入某個朋友圈而改變自己的性格,就沒必要了。朋友相交,注重的是心靈上的默契,朋友圈中可以有活潑外向的,也可以有內向安靜的,你的朋友們願意與你在一起,可能喜歡你內向安靜的性格。他們嬉戲打鬧時,你是個安靜的觀眾;他們成功時的分享,煩惱時的傾訴,你是個安靜的聽眾,這是朋友們所習慣和預設的,如果你改變了,他們真還不習慣了。再說,如果因著你的這個性格而無法融入這個朋友圈,我只能說你交的是假朋友。總而言之,問問你的心,你自己想改變就改變,不要想著為了某個人某些事去改變。

  • 19 # 月亮灣上的金鷹

    生活五彩繽紛,人物形色各異!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喜好,有著獨自思考的空間和習慣。面對社會工作和生活,有人擅於迎合、處置各種遇到的問題;有人逃避、不予正視、不予解決遇到的問題;有人束手無策、靜觀其變、期望奇蹟出現、大轉乾坤……

    一旦出現轉機,峰迴路轉,則乘勝追擊,快馬加鞭!內向的人性靜,觀察事物細膩、辦事積心處慮,擅於捕捉機遇,所以內外的人在各行業上也有成功人士!當然,外向的人更易融入社會大家庭,更易交際和發揮外交潛能!

    總之,人就像一首歌、一幅畫。沒有千篇一律的格局,卻有渴望成功的共同期冀!

    我是個喜靜厭囂的人,但我也不內向,特別事情特別對待,不屈不撓,銳意進取!奉行:幹一行、愛一行、懂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也曾創造過輝煌,業績不菲!但是,麻痺大意之人,往往易失荊州!

    最後,祝天下有志者~大志鏗鏘、馬到成功

  • 20 # Sunshinexue

    不需要,你的性格是哪樣就是哪樣不必為了取悅別人而上心!我就是內向的人,但是不安靜,由於身邊的壞境我這個內向的人卻很活潑,大家都覺得我是個開心果,但是隻有我自己知道我內向而且膽小,但是呢這樣的我做事穩重,認真,能承擔自己扛起的那份責任,我覺得自己要喜歡自己才會讓自己更優秀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主設計的清潔機器人獲德iF設計獎,碧桂園機器人產業發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