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鄉說歷史
-
2 # 空山無洞
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韓信功高蓋主,雖無心叛漢,但兔死狗烹。劉邦為了給兒子肅清威脅;第二種可能,韓信早已有了反叛之心,之前楚漢之爭時,逼劉邦立他為齊王,後惹劉邦誅殺
-
3 # 八斗紀錄片
韓信被殺最關鍵的是他的軍功太大,功高震主;另一方面其本人咄咄逼人的氣勢也讓劉邦及呂后無法忍受,在與楚的戰役中其多次攜軍權威脅劉邦,這就為後來劉邦得天下後借呂后的手殺死他下了禍根。
-
4 # 紀錄影像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屠宰功臣,是歷代帝王都採用的手段。韓信是軍事家,幫助劉邦打下江山以後,國家安定以後,就失去作用了,劉邦必然過河拆橋,為防止韓信造反,必然要除去韓信及其他功臣。
劉邦滅掉項羽後,就開始排擠異姓王,先後除掉英布、彭越,陳耳。
當他要除掉蕭何時,蕭何裝瘋。當他想除掉張良時,張良早已功成告退,逃跑了。張良臨跑之前,勸韓信,說劉邦是個小人,只能與他共苦,不能與他同甘。勸他逃走,韓信不聽。,
劉邦除掉韓信採取三步走,第一步,殺了韓信的謀士李佐車。第二步,把韓信由楚王將為淮陰侯,並壓送到京師,看管起來。第三步,以韓信謀反罪名把韓信殺掉。
陳耳造反後,劉邦去平叛陳耳,臨走時讓呂后辦這件事情。呂后找來蕭何,蕭何為了保全自己,只有協助呂后把韓信騙到未央宮。於是蕭何跑到淮陰府,說劉邦請他去開會,實際劉邦已經離開長安,韓信不知道。等韓信到時,呂后宣佈韓信謀反。下令斬韓信。
韓信說,高祖賜我四個不死。1、見天不死。2、見地不死。3、見鐵不死。4、見人不死。呂后把韓信裝進木籠子,用布蒙上籠子,用繩子吊到空中,讓宮女用竹籤把韓信刺死(古人婦女不是人)。足以證明,一切都是預先安排好的。韓信之死,實為冤案。
韓信至命的錯誤,1、功高蓋主。2、看不透形勢,早就應當解甲歸田,交權回鄉為民 。3、為人高傲不謹慎。
韓信臨死時說的明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悔不聽張良之勸,我不及張良也!做人要留有後路,做事要留有餘地。我悔以晚誒!
-
5 # 青楓雨霜
韓信是劉邦的左膀右臂,為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室立下了不朽功勳。後來韓信被解除兵權,封為楚王。他又被人密告謀反,又被貶為淮陰侯。最後呂后與蕭何合謀將其殺害,夷其三族。那麼張韓信如此般的大能,為何難逃一死?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功高震主
韓信為劉邦打下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為開國第一功臣。韓信的統兵作戰能力遠在劉邦之上,在軍中的威望自是極高。對於這樣一個人,劉邦怎麼可能放心。
二、性格上比較自負,孤傲
韓信在軍中幾乎瞧不起任何人,就連劉邦他也不放在眼裡。劉邦就曾問韓信,“以我的才能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陛下不過將十萬”。那劉邦又問,“你能帶多少兵?”韓信答“我越多越好啊。”試問,哪個主子願意聽這樣的話?
三、政治能力欠缺
我們不得不承認,韓信於統兵作戰方面確是當世無雙,不過他還是鬥不過劉邦這個老狐狸。 他於政治方面太天真了,沒有政治頭腦,不像劉邦那樣會玩弄權術。
四、韓信曾是項羽部下,且與鍾離昧交好
韓信曾是項羽部下,不過得不到重用,從而轉投劉邦。這一點雖不致命,但劉邦難免心懷芥蒂。不過,那最要命的還是他與鍾離昧的交好。鍾離昧是項羽部下,項羽敗亡後,他投靠了韓信。劉邦要求追捕鍾離昧,但韓信卻派人保護他,這豈能讓劉邦順心。
五、有大才,有抱負
韓信的才能自不必說,那是劉邦遠遠不及的。而劉邦作為一國之君,心胸又不是多寬廣,所以害怕韓信的才能蓋過自己,從而威脅自己地位。另外,韓信當年能忍受胯下之辱,可見此人心志之堅定,抱負之宏大。
所以,韓信難逃一死。
-
6 # 老船長235
在中國古代,說到軍神,尤其是秦漢時期的,從時間上排序,孫武、吳起、白起、王翦、韓信等等都是非常厲害的,但是從經歷來看,這幾位戰神僅王翦有了善終,別人不是被殺就是被誅,下場及其悽慘,為什麼,原因是因為功高蓋主。
先來看下韓信的做法,韓信自從被劉邦封為大將軍後,一路上如同開掛一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十面埋伏”,打得項羽章邯找不到北,這是韓信的英明之處。
但是在做人方面,韓信便有點差強人意了,“登壇拜將”雖然是想讓漢王重視他,但是從一開始就讓劉邦心裡不舒服,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都沒收到過這樣的待遇,他憑什麼;
其二,酈食其說齊,當時的酈食其已經把齊國70餘城都說服完畢了,但是韓信依然決然的進攻齊國,導致酈食其被齊王烹殺,有讓劉邦心裡吃了個蒼蠅。
其三,收付齊國後,向劉邦討要齊王封號,自此,讓劉邦起了殺心
其四,楚漢相爭時,劉邦幾次讓其出兵相救,韓信就是按兵不動,從此,便讓劉邦覺得韓信對他的忠心產生懷疑。
其五,作為功高震主的臣子,其總是想在一定的時間表現自己,因此讓劉邦覺得,他百年之後,他的子孫沒有人能控制得了韓信,加之他之前對同僚的不屑一顧,因此讓他在被殺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而反觀王翦,有些則做的非常聰明,每一次出征,絕對會給始皇帝要很多的金銀田產,在京城置辦地產,讓始皇帝覺得,其僅貪財,沒有野心。
-
7 # 耀強不是小強
功高蓋主這句話我想大家都聽說過。
韓信可以說是戰無不勝,再被蕭何推薦給劉邦之時,被譽為國士無雙。 劉邦的江山可以說有一半都是歸功於韓信的軍事才能。 我們都知道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了西楚霸王項羽,從而建立了漢朝,那個時候劉邦54歲了,而韓信才僅僅29歲,並且韓信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在當時可以說是威望很高。皇帝最怕的就是能兵善戰的將軍威望高, 如果他要造反的話,劉邦可以說是沒有勝算的,這讓劉邦一直很忌憚,更何況韓信還那麼年輕。
就算劉邦會因為戰場需要韓信放棄殺他的想法。
呂后也不會放過韓信,呂后很有深謀遠慮,在他看來劉邦稱帝已經50多了,而在楚漢對峙之時更是受過箭傷,仍未痊癒。這一點呂后也不確實劉邦能撐多久,必須得為將來考慮,而劉盈可以說是文弱的少年,一旦劉邦駕崩,如果韓信起兵造反,那時候誰能壓制韓信?
呂后也知道太子終究要繼承大統,於是為了給兒子抹掉未來路上荊棘,再加上呂后一直想要專權,想要重用外戚,但是礙於韓信是劉邦手下名將,這就間接造成大臣與外戚之間的矛盾,為了兒子也為了能夠獨攬大權,也不會放過韓信。
之後呂后聯合蕭何,用陰謀暗算把韓信殺了。韓信也是萬萬沒想到蕭何也會聯合呂后一起想要殺他, 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其實也可能是劉邦授意呂后和蕭何剷除韓信的,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劉邦平叛陳豨叛亂回來之後得知韓信被殺,先喜後悲的表現。
-
8 # 能工能文
1.韓信與張良,蕭何被稱為"漢初三傑"
2.武功利器太重,為歷來統治者所忌諱
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碰到了呂后這批人
4.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被貶殺是因為不去深諳"利害"關係,應急流勇退,捨去威望和名利
-
9 # 如是我聞人
首先,楚漢戰爭時,劉邦對韓信由猶豫到信任再到不滿。劉邦在剛得到韓信之時,對韓信的實力是不瞭解的。《史記》中記載言:“上未之奇也”,韓信早年欲從漢軍中亡去之時,蕭何去追韓信,劉邦誤以為蕭何要離開漢軍,憂心仲仲,韓信跑了,劉邦完全不知,或者說至少沒有反應:而蕭何的離開卻讓劉邦大為震動,說明在劉邦的心裡,蕭何遠遠比韓信要重要,而後蕭何向劉邦表明去追韓信時,劉邦對韓信的態度依然十分不屑一顧,說道:“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劉邦對韓信的任命多得益於蕭何的高度肯定,韓信的才華得到舞臺展現,才有了後來的漢中獻策,逐鹿中原的興國之路。我們可以發現,劉邦對韓信的評價由漢中獻策時開始的,到後來認為韓信是可以和張良、蕭何同列的漢初三傑之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魄籃,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韓信出陳倉,定三秦,出關,收魏,河南,漢軍節節勝利。背水一戰韓信使用疑兵之計,出奇兵兩千佔領趙城。韓信的軍事才能在楚漢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而此時的風光無限,卻有著一絲隱憂,這要從兩次封王的請求說起,第一次封王的請求是立張爾為趙王,“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 這次封王的請求雖不是為自己,但是這個“代立”二字便顯得不是很穩妥,有學者認為,韓信名為張耳,實為後來自請為王開先例。
這樣一來,這次封王請求就是不合為臣之道的“越權請命”。第二次封王的請求是自請,韓信擊潰齊軍之後,派人傳信給正處於包圍之中的劉邦,請求漢王劉邦立其為齊王,漢四年,遂皆降平齊。
韓信的言行,終是被劉邦漢室所不容。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5年),韓信被呂后、蕭何等騙至漢宮長樂鍾室誅殺,且夷三族,罪名是“謀反”。
韓信謀反的罪名是否成立呢?
我們可以看到《史記》中有如下記載:““陳豨為鉅鹿守,辭於淮陰侯。淮陰候契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陳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隆下之信倖臣也。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這段材料中表明韓信教陳稀謀反,且願為內應,而且有所行動。但是據學者考證,這是不成立的。
其一,陳陳豨辭淮陰候時,既然“闢左右”,兩人又率手步行於庭院之中。韓信與陳淼的談話,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
其二,韓信既然清楚陳陳豨乃劉邦的“信倖臣”,正被重用。而陳陳豨毫未透露有謀逆之意,以韓信受冷遇之處境,怎麼敢冒昧陳陳豨策反?如果不成,豈不大禍臨頭?
《史記》中有關紀、傳,相關韓信“謀反”的事蹟,除《淮陰侯列傳》其他的僅僅是輕描淡寫,有的乾脆不寫,特別是在記敘陳豨事時,一字未提韓信唆使其謀反事,亦未提及二人所謂勾結的言行。
在韓信風頭正勁手握重兵之時,兩次有人勸說他謀反,背叛漢王,一是投楚:一是自立為王,楚、信、漢三強鼎立,但這兩次都被韓信拒絕了,可見韓信的內心是忠於劉邦的,不然既然想反,為何能一再錯過這大好時機?故而,謀反的罪名是強加於韓信身上的,是因其功高震主不得不除的理由。
韓信性格上的缺陷導致自己成了加強皇權上的犧性品。韓信的性格。他過於急功近利,又不懂得謹慎自保。所謂的“功高震主”,本質是劉邦不允許有誰能夠威脅到他皇權的穩固。在楚漢戰行爭之初,劉邦處於客觀需要,十分倚重韓信,君臣合力,能夠在打天下中共創佳績。到了守天下之時,皇權就需要不斷鞏固。出於封建專制的侷限性,在當時的人才是不能夠完全放開手腳的,特別是韓信為人有性格缺陷,自然要成為皇帝寶座下的犧牲者。
韓信死後,劉邦解決了心頭大患,但也嘆息韓信的才華,權力中心的鬥爭不能避免流血。
-
10 # l湖湘客
簡而言之,言而簡之。功高震主。
韓信為劉邦打天下立下功馬功勞。而韓信也的確有能耐,誰擁有韓信誰便得大下,否則也不會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擁有大將之材的韓信特別能忍辱負重,胯下之辱都能忍受說明韓信有過人的心智。韓信對待手下士兵十分友善愛兵如子,作戰身先土卒,深得手下將士擁戴。故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韓信這樣一位將才會讓劉邦放心嗎?,能共苦,不能同甘,皇位權勢的誘惑難得韓信不動心。人無罪,懷壁有罪。無論誰殺的韓信,都證明韓信有取死之“道",因而韓信之死是必然的。
-
11 # anguo爸爸
韓信可以說是一代戰神,在被蕭何推薦給劉邦之時,更是被譽為“國士無雙”。劉邦的大漢朝可以說是有著半壁江山,都得歸功於韓信的軍事才能,但是他卻死於呂后以及蕭何的陰謀暗算之下,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謀害韓信,這個我們大家都能夠理解,是為了漢朝天下的考慮,於是聽從呂后的安排,但是呂后為什麼呢,二人可以說是無冤無仇,為何要置韓信於死地呢?並且下手還那麼快,其實原因也無非是這兩點!
其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裡面有很大的成分是由劉邦授意安排的,我們都知道在公元前202年的時候,劉邦戰勝了西楚霸王項羽,從而建立了漢朝,那個時候劉邦已經是54歲了,而韓信才僅僅29歲。並且韓信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當時可以說是他的威望是很高的,如果他要造反的話,劉邦可以說是沒有勝算的,這讓劉邦一直很忌憚。更何況他還那麼年輕,無論如何劉邦也是會讓韓信死在他前面。而在劉邦領兵去討伐陳豨叛亂之前,完全有授意呂后趁機剷除韓信的可能。這就不難解釋劉邦平叛回來之後得知韓信被殺後,先喜後悲的表現。
-
12 # 幣圈技術大師
為什麼蕭何沒有被殺?為什麼張良沒有被殺? 其實總得來說,韓信不夠低調,他只喜歡打仗,不愛錢財不愛女人。在劉邦看來,你不愛錢財不愛女人那你一定愛權利,還有很多在跟劉邦的一些事情上沒有處理好,比如劉邦問韓信我能來多少兵,韓信說8萬,劉邦反問他能帶多少,韓信說自己多多益善。其實你好好想一下,韓信是有才,但不會做人不低調不懂隱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最後那些活下來的人他們又是怎樣躲過的呢?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韓信輸就輸在他不低調,做人不能太高調
-
13 # 風光2915
韓信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侏儒,功高震主,不知進退。韓信從不是劉邦的心腹,是殺敵的鷹犬。滅了齊國,封為齊王,此時若聽了項王的話,三分天下,可能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群雄消亡,大漢立國,劉邦一次次的警告,齊王楚王到淮陰侯,韓信就是不醒。後來,心中憤恨,又想謀反,自取滅亡,真是狡兔死、走狗烹。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韓信是大英雄,也是悲劇!
-
14 # 錢程錦呀
關鍵在於韓信能力強,不管真實如何,在人們口中,劉邦的天下有很大成分上是韓信的功勞。他不死,劉邦怎麼睡的著呢
-
15 # 老陳雜談
韓信是必須得死的,在韓信最初的時候不是劉邦的收下心腹,韓信自己有一支隊伍,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都曾拉攏過韓信,在蕭何的極力勸說之下,韓信選擇了劉邦,韓信對劉邦也並不是十分的信服,在投奔劉邦之後,韓信用兵如神,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軍隊當中威信很高,韓信自己也覺得自己的功勞挺大的,在劉邦面前有些功高蓋主的勢頭。
劉邦本身就是市井出身,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又怎會拱手讓人呢?劉邦當上皇帝的時候歲數已經很大了,他剛剛經歷了秦朝的滅亡,秦始皇剛剛駕崩,一些大臣就架空了秦二世。劉邦不想再步入秦朝的後塵,所以就狠心將這些有功之臣殺死,給子孫後代留一個安穩的王朝。
-
16 # 藍茜姑娘
韓信,年幼受盡生活磨難,成就堅毅剛強性格,後期跟隨劉邦征戰沙場,軍功累累,內心開始膨脹,野心勃勃,功高震主。功成時不懂身退,最終導致不可扭轉的人生悲劇。
-
17 # 軒冕
一,韓信太過相信人心不變,二,在平齊時,項羽和劉邦僵持。要求封假齊王,觸怒劉邦。三,劉邦在鴻溝和項羽結盟,聽張良勸說撕碎盟約。請彭越和韓信會戰,韓彭不來。在給出分地條件後韓信才來。四,韓信帶兵能力太強,劉邦死後擔心二代皇帝制不住他。所以韓信必死
-
18 # 太陽愛上月亮
事實上韓信不用逃也不會被殺,韓信被殺是被騙進宮裡的,所以韓信也未做任何反抗的準備。
第一, 韓信如果不進宮就不會被殺,至少不會輕易失敗,這也側面應證了呂后和蕭何要用欺騙的方式來甕中捉鱉。
第二,劉邦給韓信有“三不殺”特權的免死金牌,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兵器不殺。所以呂后才讓韓信進宮後用布蒙起來,讓宮女用木棒捅死。如果韓信不進宮,就沒法避開免死金牌的條件,就算免死金牌是個文字遊戲,劉邦也有些想殺韓信的意思,但是誰敢違抗(包括呂后),劉邦自己也不好出爾反耳。所以韓信死時劉邦很可能都不知情,雖然韓信死亡也有一點點高興。
第三,韓信雖然被貶為候,但是還有一定的實力的,在加上韓信的用兵才能,呂后和蕭何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
19 # 路鈺哲
韓信被殺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人原因,韓信本人才華橫溢,不世出的天才,早年懷才不遇,生活困苦,在功成之後不願放棄權力和榮華富貴,必然招致劉邦猜忌。
第二:劉邦在成為皇帝以後對異性王處處防範,殺之而後快,連發小都能殺,何況韓信。
第三:也是韓信被殺的根本原因,春秋戰國分裂百年,分封制嚴重不適合社會發展,項羽滅秦後,重新分封導致新一輪戰亂也證明分封制不再適用。劉邦建漢初期,迫於壓力,分封了眾多異姓王,國家形成分封與郡縣並存的妥協方案。劉邦明白自己要做的是像秦始皇一樣的皇帝,而不是周天子,所以異姓王必然逃不過被殺命運,時代在呼喚大一統王朝。韓信在這種時代的風口浪尖,功勞最大,就死的最快,他不僅僅是劉邦的肉中刺,也是大一統時代的絆腳石(並不是貶義)。是時代要劉邦殺他。最終無非是劉邦借呂后之手做了這件事。從過程來說,劉邦過河拆橋實在可惡,但從結果來說,促進了漢初異性分封的瓦解,有力的推動了大一統王朝的建立,也有利於漢初國家安定。也不能說劉邦做錯了。
韓信對於大漢居功甚偉,死在時代的洪流中,讓人惋惜,但並不冤枉。
-
20 # 逆境反轉鎮邪大溼
韓信只是想做個王,也就註定了被殺的悲劇命運,項羽也是一樣只是想做個王才落得個自刎下場的。權力的遊戲就是吃雞的遊戲,最後只能活一個。只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種地去吧,可就算是安分守己的種地,那也得是太平盛世,你才安心安逸種地,遇上亂世,也得東奔西跑才能活命。。所以韓信,項羽的只想做王的志向,約束了他們真實的戰鬥力。。好比敵人一喊繳槍不殺,就投降了。。他們從來沒想過反抗。或者殺掉敵人不就更安全了嗎。沒有,他們真的沒有想過。鴻門宴。項羽沒想過,。當項羽拉攏韓信三分天下。。韓信還是沒計算過是三分天下大,他只想做一名劉邦手下的王。所以。那些什麼被皇帝殺了開國功臣,其實一點不冤枉,都是他們自願的,這其實也是沒有權力任期制的悲劇。。也是皇帝制的殘忍之處,皇帝通吃,其他都是豬狗不如。。所以有些想明白的。就爭皇帝爭的死去活來。反正都是死,何必束手就擒。這都是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所帶來的結果,還好現在有了任期制,。
回覆列表
劉邦與項羽拼死苦戰兩軍對峙時,那邊韓信打下趙地,再打下齊地,就不進兵了。
後來,劉邦要合圍項羽奪天下時,齊地的韓信和梁地的彭越又沒有動靜了。
劉邦不得已,封韓信為齊王,彭越為梁王,表示共享天下。兩人才興高采烈地來,最後把項羽垓下合圍。
然後四面楚歌,然後霸王別姬,然後項羽被逼烏江自刎,最後劉邦就取得了天下。
其實,劉邦一直對韓信和彭越兩人懷恨在心:好啊,你們兩個兔崽子,趁火打劫要我封王,齊地和梁地多好呀,肉疼捨不得啊!
我可不是什麼正人君子,我是流氓是無賴我怕誰。我也不是宰相,什麼宰相肚裡能撐船,我是混混是小人我記仇。我現在是皇帝,天下是我的,看我哪一天好好收拾你們!
後來趁著陳希謀反這件事,劉邦找個藉口把韓信從齊王降為淮陰侯並軟禁,把梁王彭越拿下併發配。然後趁機來個白馬盟誓:異性不得封王!
其實陳豨、韓信、彭越3人都是冤枉的。
呂后和劉邦一樣喜歡獨權,但是她和劉邦作風不一樣,劉邦講究慢慢收拾;而呂后覺得不如殘忍點、乾脆點,快刀斬亂麻,直接咔咔幹掉!
首先收拾韓信。呂后讓蕭何把韓信騙進宮,然後埋伏在兩旁的刀斧手一擁而上,亂刀砍死韓信。
然後收拾彭越。被冤枉而發配的彭越在路上巧遇呂后,便像呂后哭訴冤屈。呂后聽完安慰道:沒事沒事,跟我回去,我跟夫君說說就沒事了,包在我身上。
彭越最早是項羽分封的諸侯王,當時地位與劉邦這個漢王一樣大。他不屬於沛縣幫,不瞭解呂后,馬上就要上當受騙死得慘!
呂后把彭越騙回京城後,先斬後奏,立馬弄死了他。劉邦默認了。不僅如此,呂后還把彭越剁成肉醬,烹熟,讓人監督各諸侯王,必須當面吃下去。
呂后已經變得如此陰鷙狠毒啦!
韓信打下齊地後,蒯通曾勸韓信自立,三分天下,三足而立。
但是韓信沒有采信。
陳豨的叛亂,實際上是造謠中傷而起。原來,被封在戰國時趙國的陳豨非常崇拜平原君,於是東施效顰,自己也養了三千門客。每次外出,三千門客隨行,車馬嬌子、旌旗依仗一眼望不到邊。非常張揚。
劉邦的鐵桿小弟周昌就向劉邦密告說:陳豨想有天子的威儀。
要天子的氣派,那不就是謀反嗎!於是劉邦就急召陳豨進京。
陳豨聞風嚇得要死,沒有辦法了,只有真反了!一件普通的事件演變成謀反事件。
而陳豨是韓信手下得力干將,有勇有謀。有一次,陳豨來京看韓信,韓信鬱郁不得志,勸陳豨說:劉邦這個人猜忌心重,你要注意,以後萬一有什麼事,不要忘了京中還有老朋友我韓信。
有些人就根據這句話說:韓信想謀反,想和陳豨裡應外合。
其實不是!那時候的韓信已經被降職,在京中軟禁被監視著,自由都沒有,哪裡來的兵,手中沒兵怎麼裡應外合,怎麼去謀反?!
劉邦不說嗎“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和呂后知道,韓信最能帶兵打仗。所以他們最怕的人就是韓信!最害怕的人就是首先要除掉的人!至於這個人有沒有謀反,已經不重要了。
也就是說,只要有人謀反,不論韓信有沒有參與,劉邦呂后首先就要弄死韓信。
哎,韓信吶,你的命運已經註定了,不管怎麼樣,你都將必死無疑呀!
這麼看來,韓信之死是必然的,也是冤枉的!
遙想韓信當年,投向劉邦,劉邦贏;投向項羽,項羽勝;自立為王,三分天下。多麼英雄蓋世!但韓信為了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並沒有背叛劉邦。而且呂后在項羽那做人質,也是韓信攻破彭城救出的。
但是韓信最後還是被兩人聯手蕭何做掉,死無全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