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天京事變之後,由於遭到洪秀全猜忌,石達開毅然率軍出走。他在五年內轉戰南方數省,最終敗於四川。為什麼擁兵十萬還會敗呢?
10
回覆列表
  • 1 # 船棋歌

    主要是對當地的風土人情不熟悉,不但得不到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們的支援,反而處處與他為難,前有大渡河擋住去路,後有大兵壓境,當地吐司有不停的攻擊他,長期流竄作戰,士氣低落,逃亡者與反叛者大量增多,他不亡才怪了。

  • 2 # 國家人文歷史

    1863年5月,年輕的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來到大渡河畔。此時距離他率兵出走天京已有7年之久。這些年裡,石達開盡起手下大軍,跋險阻,渡江湖,南征北戰,如履平地。自去年正月,石達開率領手下大軍,突入川境。然而這次,他最終沒能渡過大渡河,最終被困死在此地,為“捨命以全三軍”,慘死成都法場。

    石達開在大渡河的全軍覆滅的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從天時與地利上來看,石達開帶領的太平軍從寧遠府(現在的四川西昌)進入四川境內後,放棄了走大道,避免與清軍的正面衝突,而是取道冕寧小路這條捷徑,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紫大地。而這個冕寧小道是一條偏僻荒涼,山勢陡峭的小路,這種狹窄的小道的致命問題就是不管是人多人少都失去了軍隊的機動性。且地勢窪下,前阻大渡河,後阻馬鞍山,左阻松林河,右阻小水(即鹿子河)和老鴉漩河兩河,正是孫子兵法上說的山川險隘,進退艱難,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的死地。這裡要主意石達開入川的日期,正是五月份,初夏的時候,大渡河胖的雪山上積雪融化,河水隨時都在暴漲,就算是不下雨,河水也的水量也不容小覷,且這個峽谷地帶地勢險峻,上下的落差大,水流自然也比一般的河流浚急。這是地勢與天時的不利之處。

    其次從當地民族關係與石達開的戰略部署來看。冕寧小路要穿過的正是一個彝族聚居區,這裡的管轄者是歸土改流是留下的土司,而且還是世襲罔替的。當時的土司是王應元。石達開過路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土司的協助,反而是王應元配合著清軍率領彝族、漢族士兵增援圍堵。

    剛才前面也講過了,遇到這樣的險境,兵貴神速,一定要趁勢趁時加緊過河,然而石達開當時卻停在了當地,不僅沒有行軍,而且是安營紮寨。據說當時是他的夫人生了個兒子,因此停下來大擺酒席慶祝。因此失掉了過河的時機,更別說還有冰雪消融河水暴漲這樣的不利的天氣。最終只能在小道上被困死。

  • 3 # 準備的激情

    十萬大軍還有家眷在充數,其次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帶領大家。這也是穿越數省都沒有根據地的原因,他也不知道怎麼辦。沒有政治目標就不會有明確的目的地,只是在廣闊的中國因為糧食和追兵等短期問題四處亂竄。再多的人都與流寇一樣,勝利則還好,失敗一次就土崩瓦解。失敗與人數沒有關係,他的失敗是政治格局的短視,失敗是遲早的事。

  • 4 # 密探零零發

    石達開帶領十萬大軍失敗,有其客觀原因,也有石達開個人的主觀原因。

    一、客觀原因:沒有後勤,十萬大軍出走,沒有根據地,沒有後勤支援,走一個地方打一槍,沒有持續充足的後勤作為戰爭的維持,糧食、武器、士兵的補充都是致命的問題;沒有根據地,面對清軍的圍追堵截,孤立無援,損兵折將,是越打人越少;

    二、主觀原因,指揮者石達開,指揮不力,沒有什麼戰略目標,流動作戰,導致沒有根據地,損兵折將;石達開貽誤戰記,致使太平軍全軍覆滅,當時清軍將太平軍圍堵在大渡河,恰逢石達開喜得兒子,他大擺三天宴席,貽誤了渡河的時機,被清堵在了大渡河,最後全軍覆滅。

    一隻沒有根據地,又無援軍的軍隊,必然會走向滅亡。

  • 5 # 一揚傳媒YYCM

    謝謝邀請。在中國歷史上歷代農民起義中,石達開絕對是一顆震古爍今的流星。他的一生短暫而輝煌,充滿了傳奇色彩。他16歲收到洪秀全慕名邀請出山,19歲就獨當一面,統帥千軍萬馬,20歲就被封為“翼王”,但是32歲就英勇就義於成都。他的一聲雖然短暫,但是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1856年9月,對太平天國影響巨大的“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被殺,聽聞內訌的石達開連忙趕回天京,憑藉一身正氣和寬大的胸懷,很快便平定了這次內部殘殺,但這次平定內訌也讓石達開的威望更高,這引起了洪秀全的猜忌,於是洪秀全封自己的兩個哥哥為王,以此制衡石達開,甚至意圖加害,聰明的石達開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保全實力,不再發生此前內訌的慘劇,石達開於1857年離開天京(今南京),前往安徽安慶。

    在天平天國裡,大部分將領軍事素養和作戰水平都較差,而石達開是一個少有的甚至是唯一一個具有根據地意識的高階將領。1858年,石達開率軍進攻浙江,欲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浙江自古以來就是富庶之地,也是清軍的主要兵餉源地,為了防止丟掉浙江,清廷甚至命令丁憂在家的曾國藩重新出山,在重兵抵抗之下,太平軍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是作為後方的建昌、撫州失守,沒有了後方的石達開為避免四面受敵撤到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至此,建立根據地的戰略被徹底打亂。

    1859年,石達開由江西入湖南,發動了“寶慶會戰”,但因為雙方兵力懸殊,遭遇不利的石達開率兵退到廣西休整。此後,石達開又打算建立四川根據地,先後四進四川,最終在1863年渡過金沙江,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石達開命令軍隊準備船筏,次日渡江。但是天公不作美,就在當日晚上,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渡江。清軍在三天後到達了對岸,太平軍多次搶渡不行,最終彈盡糧絕,軍隊陷入絕境。

    因為清廷要活捉石達開,於是當時的清軍官員王松林到太平軍營進行談判,石達開再次展現了自己的博大胸襟,他決心犧牲自己保全三軍。經過談判,石達開部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編,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駐紮大樹堡。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夜襲大樹堡剩餘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殺。

    1863年,石達開在成都受審,此後被凌遲處死,但是自始至終一聲不吭,大義凜然,觀者無不動容,端的一條好漢!

  • 6 # 程老師侃史

    季我努學社,青年學者:程世利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天平天國分封時稱之為“翼王”。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嚴重內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忌而出走。脫離洪秀全後,石達開率十多萬大軍,在贛、浙、閩諸省遊走。1859年春節,石達開在 江西商議進取之策,後確立了經兩湖入蜀的戰略目標,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但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1863年太平軍到達大渡河,此時太平軍尚有四萬餘人,但因多種原因最終導致大軍覆沒。

    十萬大軍最終戰敗原因很多,出走以來兩年多,石達開部長期處於流動作戰中,裝備、糧草補充不充分,士兵補充和修養跟不上,導致軍隊後勤保障根本不上,戰鬥力日漸低下,戰鬥損傷減員長期不加以補充,太平軍日漸削弱。第二,軍心渙散,因長期搖擺居無定所,將領的戰略長期不明確,使士兵歸屬感和凝聚力產生變化,石達開已經脫離洪秀全,卻始終沒有明確自己的旗幟;另一方面也不利於提升部隊凝聚力。甚至有些士兵產生思歸之心,這直接影響到太平軍的戰鬥。如大將石鎮吉帶親兵千餘人出走,結果在山路上遭到土司伏擊,受傷被俘遇害,全軍敗亡。

    第三,太平軍沒有處理好與地方勢力的關係。太平軍所到之處在徵集糧草等過程中與當地地主自辦武裝、團練、山寨等發生衝突,並造成多起區域性戰鬥,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太平軍戰鬥力。清軍制定“生擒石達開”的策略,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勸降,石達開權衡再三後決心捨命救全軍,最終,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石達開被清軍處以凌遲,將剩餘兩千將士全部圍困戰死。

  • 7 # 季我努學社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天平天國分封時稱之為“翼王”。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嚴重內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忌而出走。脫離洪秀全後,石達開率十多萬大軍,在贛、浙、閩諸省遊走。1859年春節,石達開在 江西商議進取之策,後確立了經兩湖入蜀的戰略目標,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但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1863年太平軍到達大渡河,此時太平軍尚有四萬餘人,但因多種原因最終導致大軍覆沒。

    十萬大軍最終戰敗原因很多,出走以來兩年多,石達開部長期處於流動作戰中,裝備、糧草補充不充分,士兵補充和修養跟不上,導致軍隊後勤保障根本不上,戰鬥力日漸低下,戰鬥損傷減員長期不加以補充,太平軍日漸削弱。第二,軍心渙散,因長期搖擺居無定所,將領的戰略長期不明確,使士兵歸屬感和凝聚力產生變化,石達開已經脫離洪秀全,卻始終沒有明確自己的旗幟;另一方面也不利於提升部隊凝聚力。甚至有些士兵產生思歸之心,這直接影響到太平軍的戰鬥。如大將石鎮吉帶親兵千餘人出走,結果在山路上遭到土司伏擊,受傷被俘遇害,全軍敗亡。

    第三,太平軍沒有處理好與地方勢力的關係。太平軍所到之處在徵集糧草等過程中與當地地主自辦武裝、團練、山寨等發生衝突,並造成多起區域性戰鬥,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太平軍戰鬥力。清軍制定“生擒石達開”的策略,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勸降,石達開權衡再三後決心捨命救全軍,最終,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石達開被清軍處以凌遲,將剩餘兩千將士全部圍困戰死。

  • 8 # 古河洋橋

    石達開只是一位優秀的將帥,領兵打仗還行;造反可是要有政治頭腦的!部隊如果沒有政治目標,政治綱領,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散兵遊勇。石達開就是渡過大渡河,也是沒頭蒼蠅,被漫無目的行軍拖死累死!

  • 9 # 稗史候說

    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其十萬餘大軍為何屢戰屢敗,直至最後覆滅?

    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率領隊伍出走。

    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多次轉戰江西、湖南、安徽,準備尋找入蜀的通道。但屢次失敗,未曾得手。

    1859年7月,石達開再次率領隊伍回到太平天國起義的根據地廣西。石達開從離開天京一路走來,到底有多少人馬跟隨呢?

    據史料記載:石達開離開天京走到安徽六安時,手下“官員、兄弟約有六、七萬人”。石達開一路南下轉戰,在寶慶之戰失敗後,沿途招納士兵十餘萬人圍攻廣西首府桂林。

    石達開回到廣西故地,按理來說憑藉手下十餘萬之眾,在廣西立足開啟一個新局面是不成問題的。然而,石達開轉戰廣西,卻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在廣西發生了三次致命的部隊離散事件,三次事件直接導致了石達開隊伍元氣大傷,為日後戰敗被殺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是1860年3月,石達開猛將石鎮吉部攻打百色失敗。

    石達開離開天京所帶的隊伍中,尤其以賴裕新、石鎮吉、陶金湯三人能征慣戰、驍勇非常。先鋒陶金湯在攻打修仁(荔浦)時,被當地農民起義軍張高友出賣殺害,其部下上萬人也被殺。先鋒軍慘敗,後隊的石鎮吉部只得下賓州圍攻百色。

    石鎮吉部三萬多人圍攻百色一個月未能攻克,軍心開始渙散。清軍開始施放反間計,使得石鎮吉部內部開始分裂、內訌,相互廝殺,各自逃散。

    石鎮吉率殘部輾轉到安定縣時,被當地土司埋伏截擊,殘部全部被殺,石鎮吉被押送思恩府處斬。石鎮吉部的失敗,損失了數萬人,石達開手下猛將損失了兩名。

    第二次是 1860年5月石達開放棄慶遠導致隊伍離散。

    在慶遠當地,石達開的手下大肆追殺當地的少數民族,拆毀百姓的房屋燒火做飯,見百姓剃髮者盡皆殺之。這一連串的舉措使得太平軍民心大失,得不到當地人們的支援和擁戴。加之“團練厚結圍堵,堅壁清野,隨在截殺”,石達開部“所擄糧米不足供應”,使得大軍入楚不敢,入黔不能。

    在這種被動的局面下,石達開決定放棄慶遠南下廣西。1860年6月8日,石達開部在平陽、河裡、裡蘭一代籌措糧餉失敗,被當地團練重創。石達開手下彭大順、朱依點等率數萬人投降清軍。到石達開進入賓州(賓陽)時,手下已經只有一萬多人。

    第三次是1861年初,曾廣依部由黔入桂之戰的失敗。

    石鎮吉部失敗後,有一支隊伍突圍而出,轉戰到了貴州。在貴州興義、貞豐一代轉戰數月,後又與當地的農民起義聯合放棄貴州獨山,轉入廣西三江。但是這一萬餘人到了融水後,又發生了餘成義、張順等的叛變,隊伍再次潰散,最後全部歸順清軍。

    由此是,石達開的十餘萬大軍損失慘重,各路戰鬥都幾乎以失敗而告終。石達開不得不重新整頓力量,率領剩下的幾萬人向貴州進發,借道貴州入四川。

    石達開進入貴州後,依然沒能集中力量依次擊破的方針,將隊伍分成三支從不同方向進軍。

    三支隊伍不能協同作戰,各自為陣,犯了流寇主義的錯誤。最終石達開部孤軍挺入四川,最終在大渡河畔全軍覆沒。而石達開部覆滅時,尚有一支太平軍還在貴州征戰。

    石達開為何後期屢戰屢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離開天京後,石達開心緒一直低落,沒能立刻重振旗鼓,制定好戰略方針,以至於在湖南、江西吃了虧導致了部下離心。

    二是進入廣西之後,沒能利用好大成國的力量,反而損失了精銳大將,部隊三次失敗、三次渙散。

    三是太平軍後期軍紀已然渙散,流寇主義作風出現,民心大失,失去了群眾基礎。

    四是石達開戰略決策上的失誤,兵力過於分散和入蜀作戰的失誤。

  • 10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縱使是太平天國沒有四分五裂,在短時間要想推翻大清的江山也非輕而易舉,所謂天下未分心先疑,即霸業難成。

    剛開始楊秀清,韋昌輝就在戰亂中不明不白被殺,洪秀全又多疑,以為是石達開乾的,一氣之下,石達開帶十萬多人驟然離開天京!

    這隊人馬不容易,又無容身之處,吃飯睡覺都是很傷腦筋的,離開了天京,其餘的地方都是大清朝的地盤,想去江西也打不進去,福建也呆不下去,只能往湖南,湖北,四川這邊,幾經拆騰,自然是損兵拆將不在話下,有的也沒耐心跑掉。

    好不容易到了四川,又沒有引路,只好亂竄,正好清兵大舉進功截斷歸路,前有追兵後無去路!

    歷史上大多起義軍都沒有戰到最後成功,沒有正規的訓練,沒有作好長期的準備,比如糧草,軍響費用,基本都是靠搶來,這就有失民心,本屬烏合之眾怎能不敗!

    本來就不應該與洪秀全分道揚鑣,聯合起來,按營軋寨,縱使是分開也不能在清兵地盤出動,應選擇根據地再圖良策!可惜,十萬軍卻沒有好好利用!

  • 11 # 稻城老表

    關於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

    農民就不要起義?農民就只能被奴役?抹黑農民起義的要麼有奴性甘受滿人奴役,要麼敵視農民。滿清當年已腐朽敗壞,居然還有人為其歌功頌德?這樣的朝廷就該被推翻!誰來推翻?不是網上的噴子滿奴,而是近代有血性的漢人。前有太平天國,後有辛亥黨人!太平天國金田首義,一呼百應,席捲十餘省,至少打出了漢人的血性,打醒了中國人,包括孫文。客觀上,沒有太平天國,會有洋務運動和曾李左張等漢人勢力?辦洋務是中國主動近代化的開端,朽爛的滿清會去主動近代化?農民起義帶宗教色彩是普遍的,不必為此抹黑成邪教,朱元璋的元末起義也是宗教發動的,怎麼不黑朱元璋?古代的思想動員,只能是神靈宗教,劉邦董仲舒也是,古代發動農民,有這些加上均田分地的利益訴求就可以了,不需要什麼先進思想。太平天國從金田打到南京是正常的農民起義,沒問題,問題在於領導人洪秀全沒有朱元璋的雄才大略,權力也未成功轉交更好的領導人,接著只能由著洪秀全胡來,最後血戰失敗,不可能改朝換代。如果一到南京,洪秀全變成李秀成一樣,就會是下一個朱元璋,滅清取而代之,然後與各國建交,推行近代化。但不可能,洪秀全終究是思想不正常的神棍。

  • 12 # 鋒楓2016

    其實出走天京,本身就是石達開最大的敗筆。石達開出走天京,帶走了太平天國的絕大部分實力,無形中削弱了太平天國的軍事實力,讓清庭有機可乘。石達開雖然出走前曾立誓忠於太平天國,仍奉洪秀全為天王。但出走後就離開太平天國的勢為範圍,無非想自立門戶。十數萬大軍即無糧草後勤,也無根據地盤。先後轉戰江西,閩浙,兩湖等地,無任何戰略指導,只能屢戰屢敗,變成了流竄。而他面對的是清朝中崛起的新興軍事力量-湘軍,湘軍戰為強悍,對太平軍進行同上追堵截,有效地削弱這股四處流竄的太平軍。最終,石達開進入四川時,這支人數十數萬的太平天國軍隊剩下不足一萬人。失敗已經不可避免!

  • 13 # 弦月聆風

    石達開的失敗是流寇主義的失敗,從石達開的失敗完全可以反證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的英明。當然石達開不是主動選擇當流寇的,他最早打算進取閩浙,可惜當地清軍實力強勁,無法得手。後來只在贛南,廣西等窮鄉僻壤取得過較大的地盤,但是當地無法提供大軍足夠的資源,所以石達開才有了從湖南進取四川的計劃,結果遇到了駱秉章這個最被低估的晚清中興名臣。從石達開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古代,農民起義是極其困難的,和領袖個人的能力相比,歷史的程序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 14 # 逝去的經典文化

    天京事變後,楊秀清,韋昌輝被殺後,洪秀全仍沒有總結過去的錯誤教訓,不能知人善用,處處提防石達開,導致石達開率兵出走,離開天京轉戰江西湖南等地,尋找入蜀之道,但卻屢戰屢敗,未曾得手。

    石達開為何後期屢戰屢敗,參照以往農民起義的失敗教訓總結以下幾點:

    一是離開天京後,石達開心緒一直低落,沒有一個統一戰線及響亮的口號,戰鬥目標不明確,沒能立刻重振旗鼓,制定好戰略方針,以至於在湖南、江西吃了虧導致了部下離心。

    二是建立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根據地是成功的保障。石達開今日廣西之後,不僅沒能擴大根據地積蓄力量,反而損失了精銳大將,部隊三次失敗、三次渙散。總所周知,劉邦據有巴蜀和漢中,後來佔據關中秦國故地;朱元璋佔據金陵江淮之地,高築牆,廣積糧,而其他農民起義軍諸如綠林赤眉起義軍、黃巢起義軍、李自成起義軍則往往變為流寇,劫掠四方,最後一無所成,歸於失敗。

    三是太平軍後期軍紀已然渙散,流寇主義作風出現,民心大失,失去了群眾基礎。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四是石達開戰略決策上的失誤,兵力過於分散和入蜀作戰的失誤。

    五是缺少能臣良將輔佐。例如劉邦取得天下,文有張良,蕭何,武有韓信,劉備有諸葛亮及五虎大將輔佐一樣。

    所以石達開雖英勇善戰,負氣離開天京,但註定失敗。

    喜歡的讀者請關注,方便日後繼續交流探討。

  • 15 # 雁小驢

    一、天時地利篇

    1、天時

    1863年5月14日黎明,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兩萬大軍來到四川省越巂廳署紫打地。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橫亙在他的眼前,這就是大渡河。

    畫家傅抱石筆下的大渡河

    石達開到達紫打地的當晚,大渡河突然發起了大水。這次漲水非常奇怪,規模大不說,還是“無雨驟漲”。根據水利學專家立青網友《從科學的角度探討翼王大渡河覆軍的歷史偶然性》及其續文《漲水和回落----翼王大渡河覆軍之偶然性和必然性再議》(可百度搜索)中可以考證,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紫打地所在的大渡河上游降雨所致。

    然而,太平軍不懂科學,他們多半會認為是鬼神作祟吧?在迷信氾濫的晚清,必然會對軍心士氣產生不小的影響。這也是《越巂廳全志》與都履和《翼王石達開涐江被困死難紀實》中都記載了太平軍在被困期間曾經有人登壇作法的原因。但是,隨著日後戰事的不順,士氣會進一步低靡,石達開本人也難免會產生一種“天亡我也”的消極情緒。

    2、地利

    網上一直有著紫打地不是安順場的說法,其實不然。

    石達開於1863年5月14日到達大渡河南岸,當時,他腳下的土地名為紫打地。

    1902年,紫打地附近的大渡河發水,水退後,居民們搬了家,為了祈求不再發水,他們把居住地改名為安順場。

    那麼,紫打地和安順場是不是兩個地方呢?因大水搬家的居民能搬多遠?

    我們開動谷歌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無論是紫打地,還是安順場,都是群山之間一塊小小的窪地。其面積估算,當在2平方公里範圍左右。

    山不可能改變位置,所以紫打地變安順場就是在屁大點的地方挪窩,它們之間的區別也就忽略不計了。

    現在,讓我們再具體看一下紫打地,即安順場的地理情況。

    如圖所示,石達開當年到達紫打地後,面前是大渡河,右邊是松林小河,松林小河右邊是土司王應元所轄的松林地。石達開如果過了大渡河,可以向成都進軍;如果過了松林小河,可以經松林地來到瀘定。石達開的身後是馬鞍山,他把大營紮在此處,糧草也囤積在營中。

    其實,紫打地還有一條後路,就是幾十裡外的鐵宰宰(現名鐵寨子)。

    如果後路一斷,石達開必然三面被圍,一面阻水,所以說紫打地是凶地,險地絕不為過。

    二、敵人篇

    1、駱秉章

    1861年,駱秉章升任四川總督。上任後,他照搬湘軍制度,大刀闊斧對川軍進行了改革,稱之為防軍體系。

    就其戰鬥人員組成來說,十人為一棚,十棚為一哨,五哨為一營,以營為單位,多少不定組建成軍,設一統領管帶。統領及統領的以下營官哨官,都由總督駱秉章直接任命。

    湘軍營制很講究士兵與輔助人員的配合,駱秉章的防軍系統也一樣,除了戰鬥人員外,每營還配備著一定數量的長夫和雜役。

    除了戰鬥部隊,防軍系統還有相當規模的輔助部門。駱秉章在總督署側設立通省營務處,並配備了大批次的文職官員管理防軍諸項事宜。

    除此之外,駱秉章讓各個州縣每邑就地籌餉,常練五百人,編為一營,以州縣官員充當管帶。本地的土匪,責成當地肅清。

    當時的駱秉章,集四川軍政大權於一身,防軍系統的官員全部由駱秉章任命,並服從駱秉章的最高指揮。

    所以說,石達開入川,是在與一個新興的,生機勃勃的軍事制度相抗衡。

    駱秉章像

    《蜀海叢談》中有如下文字:“未三四年,石藍等與土匪同告敉平。各邑常練以次遣散,至其用兵之神,則全由熟悉地利。”這句話,評價的就是大渡河一役中石達開的對手——駱秉章。

    《蜀海叢談》還舉了個駱秉章熟知地理的小例子:“嘗有獲巨盜,奉命押解來省者。已啟行矣,公(駱秉章)於瀏覽地圖之際突飛遣一員,奉令前往,限迎頭趕至某處,將盜處決。左右初不解,比囚決後,去員歸經某處,劫囚之敵已從間道伏候矣。始相與服公之神識。”

    2、川軍之網

    1863年的晚清中國,還沒有電報,通訊完全靠馬匹傳遞。所以駱秉章身在成都,得到石達開的訊息都是滯後的。

    1863年5月18日,也是石達開到達紫打地的4天后,駱秉章奏報朝廷,石達開已經渡過金沙江,並來到德昌了一帶。不過,作為四川總督,他已經完成了初步的佈防工作。

    那麼,駱秉章會把大兵派到紫打地嗎?

    當然不會。因為自德昌一帶進軍四川腹地,有四條有代表性的道路。而且,大路和小路之間的那段大渡河沿岸二百多里,渡口十三個。駱秉章不是諸葛亮,猜不到石達開會從哪裡冒出來,也就不可能把寶押在一個地點。

    那麼,這四條道路是哪四條呢?

    大致畫一下:

    (1)大路:小相公嶺-越巂廳-大樹堡-清溪縣(黑色線表示)

    (2)小路:冕寧-松林地-鐵口口-梯子巖-耍耍溝-清溪縣(紅色線表示)

    (3)僻路:冕寧北-夷地-磨西、面灣東-瀘定橋下游-飛越嶺(藍色線表示)

    (4)捷徑:西昌黑沙馬-涼山夷地-歸化汛-峨眉縣-嘉定(紫色線表示)

    梳理完畢四條石達開可能進入四川腹地的路線,可以看出,他走的是小路,即紅色線表示的那一路。

    所以,為了防禦石達開,駱秉章讓總兵唐有耕和雅州知府蔡步鍾領兵2450人共同防禦清溪縣以下的大路和小路;副將謝國泰帶人前往沈邊土司的領地,與土司共同防禦僻路;同時,他命雲南提督胡中和率領所部人馬前往嘉定,防禦捷徑。

    駱秉章佈防情況

    駱秉章的地理知識不錯,但時間觀念卻不強。5月18日自成都發出的奏摺,佈防自然在18日之前。大渡河發水後,第一支清軍部隊由唐有耕率領,於17日出現在大渡河北岸。從這個時間差上能推測出,在第一個回合,駱秉章落在了石達開後面。

    然而,石達開也不快,到達紫打地後,他既沒有及時渡河搶佔對岸的戰略要地,又沒有渡過鬆林河控制松林地。當天晚上,大渡河水暴漲。他無法逾越天塹的同時,駱秉章的大網便越收越緊了。

    當大水肆虐的時候,唐有耕與蔡步鍾均來到大渡河北岸,他們仗著大水氾濫,佔據了有利地形架設大炮。當石達開部扎木筏試圖過河時,清軍開炮。於是,在驚濤和炮聲中,強渡的太平軍紛紛葬身魚腹。

    石達開軍隊強渡圖

    因為石達開不再可能走捷徑去嘉定,提督胡中和便被駱秉章調到了瀘定方面,防備石達開如果渡過鬆林河走僻路。原來防守瀘定的謝國泰來到了紫打地。不久,越來越多的清軍齊聚與此,大網越收越緊。

    駱秉章第二步佈防圖

    不過,駱秉章還是非常擔心石達開能強渡成功的,所以又調來了蕭慶高與何必勝兩支軍隊駐紮在雅州府的榮經。

    蕭慶高、何必勝部位置

    3土司

    其實,在導致石達開大渡河悲劇的敵軍中正牌清軍並沒有佔多大分量,真正可怕的是當地的土司,尤其是其中的嶺承恩。下面,我就分別說一說土司王應元和嶺承恩。

    (1)王應元

    王應元是松林地的土司,從上文我們知道,石達開到達紫打地後,前面是大渡河,左邊則是松林小河。如果過了松林小河,可以經過鬆林地去瀘定。72年後,另一支軍隊走的就是這條路線。

    王應元畫像

    石達開來到紫打地後,松林河上尚有一橋。為了阻止石達開來到松林地,王應元先是斷橋,後來又憑藉漲水阻擋石達開過河。最終,把石達開死死困在了紫打地。

    (2)嶺承恩

    還是先來張照片吧!

    這就是嶺承恩的孫子嶺光電,看到他,會不會有一種時光倒流,穿越到100多年前的紫打地,透過石達開的眼睛凝望死神的錯覺。

    不過,在清代毀容大觸的筆下,嶺承恩長這樣子。

    在我看來,在大渡河一戰中,嶺承恩完全可以和大水一起,並稱為石達開的兩大死神。

    首先,在大渡河一戰的序曲中,他就居功甚偉。原來,在石達開來到紫打地的一個多月之前,另一支太平軍由石達開的部下賴裕新率領,也要過大渡河。不過,他們走的是大路。誰知,這支部隊在途中遇伏,賴裕新死於非命。

    賴裕新是什麼人?他可是石達開最得力,最忠心的部下。從湖口大捷之時便跟隨在翼王左右。石達開蟄伏廣西,人心離散,多少老部下投降的投降,萬里回朝的萬里回朝,只有賴裕新始終對翼王不離不棄。嶺承恩打死賴裕新,等於斷了石達開一臂。

    其次,上文我們說過,紫打地三面圍山,一面阻水,後路一斷,就是絕地。石達開的後路,便是幾十裡外的鐵宰宰。石達開領軍多年,自然不會白痴到不在此地設兵防守。然而,嶺承恩血戰鐵宰宰,斷了石達開的退路。

    雅西高速幹海子和鐵寨子雙螺旋隧道,如今的鐵宰宰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石達開到達紫打地後,在馬鞍山上設下大營,並把糧草囤積於此。是嶺承恩帶人趁夜色偷襲了馬鞍山大營,奪取了石達開的糧草,也使得石達開大軍失去了馬鞍山這個有利地形。

    雖說嶺承恩偷襲得手後,石達開的糧草也許已經所剩無幾,但這樣的失敗,對失落計程車氣無異於雪上加霜。

    三、石達開篇

    1、鈍

    “鈍於浙,鈍於閩,入湘後又鈍於永、祁,鈍於寶慶。”曾國藩評價石達開進軍浙江、福建和湖南用了一個“鈍”字,其實,石達開在大渡河一戰的前後也把一個“鈍”字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1)行軍鈍。

    我們做一個對比,見下圖

    可以看到,石達開比72年後的另一支部隊慢了不少。比較起來,石達開的行軍距離更短,卻比另一支部隊慢了至少半個月。假如他能提前十五天到達紫打地,無論怎樣,也會與這場提前到來的洪水擦肩而過了。

    (2)到達大渡河後12個小時內軍事行動鈍到了零

    石達開是黎明時分到達的紫打地,當天晚上發大水,三天後第一支敵軍才會來到對岸。所以說,大約有12個小時的黃金時間可以由石達開自由支配。

    因為清軍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戰術,紫打地找不到船隻,但當時的綠化很好,完全可以從山上採伐木材扎木筏,然後渡過一支小分隊控制對岸的戰略要地。然而,他並沒有做這件事。

    以上是清人所繪的《生擒石逆圖》,從圖中,也可看出紫打地一帶有不少參天古樹。

    現在,我們作一個這樣的假設,如果沒有那場突如其來的洪水,石達開在紫打地是否能夠迅速透過大渡河?

    答案是否。

    安順渡口處大渡河寬300多米,水深30多米,流速如箭,因為河底有無數亂石,導致水面生成大大小小的漩渦。這種水俗稱“竹筒水”,可使鵝毛沉底,即使不發水,也無法游過去。無論是石達開,還是72年後的另一支部隊,都沒有技術搭橋。最後,因為安順場渡口不大,即使有足夠的船隻,也難以同時擺下,船渡速度非常慢。72年後的那隻部隊也是因為無法在安順場迅速渡河,而分兵走了瀘定。

    1939年通往瀘定橋的山路,圖片中的大河便是大渡河

    因此,渡過鬆林河,控制對岸的松林地成為重中之重。因為松林地通往瀘定啊!事實上,即使日後石達開兵困紫打地,駱秉章也一直在瀘定方面設有伏兵,他就是怕石達開能過了松林河。

    1939年西康的橋,推測松林河上的橋就是這種。

    2、沒有處理好民族關係。

    嶺承恩的孫子嶺光電在《石達開在涼山失敗之經過》中爆料,石達開的隊伍在大渡河一戰前後,紀律並不好,得罪了當地的彝民。

    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土司剝削階級對石達開的汙衊。然而,72年後,另一支軍隊來到當地,也從老人那裡得到過類似的口碑。

    其實,縱觀石達開大渡河的前前後後,就會發現他沒有處理好民族關係有著幾乎完整的證據鏈。

    紫打地是絕地,險地,可偏偏有土著嚮導帶著他來了。到達大渡河後,石達開並沒有及時控制松林河,而且,在漲水和清軍來到對岸後,石達開最初的兩次強渡都是針對大渡河的。

    為何沒有對松林河即使和有效的採取軍事行動?

    是否因為土著嚮導沒有告訴他過了松林河就可以去瀘定呢?石達開在自述中也只說了大路和小路,並未提及僻路和捷徑。如果是這樣,他後來怒斬嚮導祭旗也就不奇怪了。

    縱觀大渡河之戰的前前後後,以土司嶺承恩為代表的土著,真可以說是往死裡整石達開。嶺承恩不象大部分清軍,只會躲在大渡河北岸放炮,他帶領當地人從正面迎敵到搞偷襲,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一個“鈍”,一個不注重當地的民心,石達開自身的錯誤也導致了大渡河的悲劇。

    尾聲、紫打地的潘多拉之盒

    石達開到達紫打地,就彷彿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無窮無盡的災難從盒子中飛了出來。

    然而,當災難飛向四面八方,魔盒的底部依舊有留存著希望,而在大渡河冰冷的波濤中,希望依舊在人間。

    首先,石達開挺身而出,儘管他的部下有人做了內應,有些暗地串聯想把他獻給敵人,但他還是做出了捨命全三軍的義舉。石達開生命的最後關頭,充分顯示出作為一個人的尊嚴,也無愧於一個“義”字。

    最後,石達開的大軍並非全軍覆沒。

    上文所說的那個叫作王松林的都司整編了石達開的餘部,把三千人招為部下,其餘的兩千人先有七百人遣散,清軍殺降一千人,尚有三百老弱未殺。所以說,石達開的部下共有四千人活了下來。他們的後代,至今還生活在四川。

    主要參考資料:

    《石達開自述》

    駱秉章:《奏為籌辦會剿漢南逆匪恭摺》;《奏為生擒逆首翼王石達開等並剿滅發逆巨股恭摺由六百里馳奏》

    黃彭年:《代劉蓉致駱秉章稟稿》;《黎雅紀行》;《黃彭年復唐炯書》

    《佚名日記》(《太平天國資料》)

    劉蓉:《復曾沅甫書》

    唐友耕:《唐公年譜》

    唐炯:《成山老人年譜》

    《光緒越巂廳全志》

    薛福成:《書劇寇石達開就禽事戊子》

    都履和:《翼王石達開涐江被困死難紀實》

    周洵:《蜀海叢談》

    任乃強:《記石達開被擒就死事》

    沃邱仲子:《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

    嶺光電:《石達開在涼山失敗之經過》

    立青:《從科學的角度探討翼王大渡河覆軍的歷史偶然性》、《漲水和回落----翼王大渡河覆軍之偶然性和必然性再議》

  • 16 # 未名老師說

    這段歷史,我是在三十幾年前聽的評書,而非正史。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特意去科普了一下。個人認為,如果石達開能向王陽明學習,集中火力,可以以少勝多。軍隊,關鍵在於士氣。作為統帥,可以自己不善征戰,像劉邦、劉備,但要有粘合將領的能力。這兩點的缺失,也許恰恰是石達開失敗的主要原因。

  • 17 # 小子逢堯日

    石達開不會經營地方,只會攻城掠地!這就造成了沒有戰略後勤之地,沒有根據地!根據地經常被清軍勸降和攻陷!石達開有攻取天下之才,卻無治國安邦之能。石達開帶走的十萬天兵,有七萬之眾又返回天京了!他們到達大渡河時有一兩萬之眾,由於貽誤戰機,遭清軍圍攻死傷萬餘人!最後彈盡糧絕時只剩七千餘眾!他又輕信清使者,輕率決定投降!七千餘部被清軍斬殺殆盡!石本人也被凌遲處死!無根據地的疲憊之師焉能與清軍對抗?

  • 18 # 開心_73258937

    石達開率軍出走,決定遠征西南。夭戰略意義上講,西南有天府之國的成都,奪取西南重鎮成都,與清軍爭奪長江上游,利用"天府之國"的有利條件,擴大太平天國的勢力。

    如果形勢有變,東西西路比上合攻北京,那麼成功的可能性極大。如此看來,遠征西南也表明了石達開的遠見卓識。

    石達開兵敗四川大渡河,從全域性來說是必然的,其一沒有固定的大後防,其二沒有援軍支援,其三孤軍奮戰。這都是戰爭人一忌。

    其次就是軍隊戰鬥力下降,起義初期那種"敞衣草履,徒步相從"的樸素思想作風多被拋棄,代之而起是對奢侈先活的追求。

    錯判清朝,雖然打擊了清朝,但清朝的根基沒有動搖。石達開分兵西進,弧軍深入。適合清軍各個擊破,何況四川瀘定大渡訶,易守難攻。多種因素的不利,造成了石達開的乒敗。

    石達開雖然最終走向了失敗,但在失敗的歷程中,卻進一步展示了石達開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

    石達開為中國人留下一個可以流芳千古的偉大人格形象。人們不禁為他的境遇和命運感到惋惜和悲哀。

  • 19 # 大謙電影

    第一:石達開出走南京背景是發生在天京事變以後,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有盛轉衰的轉則點,而此時的石達開卻達到了個人威望的巔峰,功高蓋主,石達開為了避免洪秀全的猜忌,主動出走南京。

    第二:孤軍奮戰,悲劇已註定。石達開離開南京,一路要透過各種關卡,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多地作戰,等到了四川大渡河,已經死傷過半,十萬大軍僅剩五萬。

    第三:天不作美,錯失良機,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石達開到達大渡河時,剛好暴雨時節,不過對方清兵尚未準備好,仍有可能渡河成功,然而,就在準備渡河的當晚,石達開的一位妾侍為他生下了一子,這讓石達開高興不已,便下令修整慶祝三天,為此,石達開錯過了渡河的最佳時間。當晚大雨傾盆,第二天早上,河水暴漲,難以行船。同時對面已有清政府的土司祥裝來阻止,石達開不敢貿然前進,兩天後,清軍駱秉章的部隊已經來到河對岸開始佈防,將太平軍層層包圍,石達開無奈,只得選擇冒死突圍。最終,太平軍彈盡糧絕,死傷慘重,石達開為保殘部性命,選擇投降,最後清軍背信棄義,殺死了投降的三千多太平軍。石達開也被捕入獄,後來被凌遲處死。

    第四:事實上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國與清朝統治集團兩天集團力量對比發生了轉變。前期,當時滿清的大部分兵力都在北方,南方由於鴉片戰爭賠款數額巨大,又都壓到了老百姓的身上,百姓對滿清政府非常不滿,再加上太平天國重新分配土地,讓許多百姓得到安穩的生活,到了後期,清政府大量任用曾國藩等漢臣,戰鬥力不斷提升,而太平天國剛好相反,內部統治集團開始內鬥、分裂,由盛轉衰,同時太平天國各種愚蠢的制度不得人心,失敗是必然的。

  • 20 # 冥悟天道

    民心即軍心。太平天國的發展喪失了群眾基礎,以暴強取。所有徵戰的地方都沒穩控好,民心的深處是怨恨,這樣的的民心,這樣的軍心,出戰必敗。

    軍隊以心齊為重,而不是以數取勝。歷史上有太多以少勝多案例。石達開帶走了十萬大軍,是沒有戰鬥力的十萬大軍,必敗是正常,不敗才是不正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