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短房

    趙國是四戰之地,北面中山方向和匈奴、林胡接壤,東北部的燕國、南部的楚、東南的魏和齊都不友好,只有代地一個戰略後方且無法承擔一支大軍的長期軍需補給,這樣的形勢下即便百戰百勝也有很大風險,因為勝也耗不起、一敗就全完。三晉自從分裂為三國後就基本不再具備爭霸的實力,唯一的一線希望是魏文侯-梁惠王時代的魏國,當時倘能下決心從西河進軍拿下關中,或趁秦、齊都未崛起迅速重新統一三晉,尚有一線希望,但這兩個方向淺嘗輒止,魏文侯卻莫名其妙跳過趙國攻打中山,武侯、惠王更是東一榔頭西一棒,白白錯過了三晉復興的最後時機。至於趙國,其實從一開始就基本沒有爭霸的條件,長平獲勝也最多為他人做嫁衣裳罷了

  • 2 # 燃燒的島群

    秦趙兩國在當時都處在連戰連勝期,秦不用說很多人都熟悉,正是因為秦連續奪取巴蜀和河西,翻越太行山才與趙對峙於上黨。而趙也吞併中山國,在北方拓地千里,還從齊燕魏打下了一些領土,國力處於上升通道,可以說趙秦誰贏都有機會一統天下。長平之戰本來是五國看熱鬧,希望秦趙都流乾血。但趙國沒有人屠白起,對秦軍多半隻能是擊潰一,不會對秦傷筯動骨。

  • 3 # 莫小談

    分析這個事,我想長平之戰與邯鄲之戰這兩次戰役來分析。長平之戰,趙王一意孤行啟用趙括,而秦王因勢利導換將白起,不談秦王后來派出的援兵20萬老弱病殘,其實雙方兵力相當。結果大家都知道,是秦勝。再看邯鄲之戰,秦王派出五大夫王陵統帥三軍,王齕押運糧草,援軍主將是范雎的死黨鄭安平;而趙軍主帥換成了廉頗、平原君趙勝,還有信陵君魏無忌,這些大將反殲秦軍30萬。這兩場戰爭的勝負,讓我們看到了主帥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說了這麼多,我只想說,一場戰爭可能決定一個國家暫時的命運,但是一個君王才是決定這個國家走向的根本內因。當時的趙王多疑且心胸狹隘,又急功近利,不善於運用人才。當時即便是趙王不信任廉頗,但是還有曾滅了齊國的樂毅,曾復齊國田單,後為趙國絕無僅有的大將李牧等,都在趙國吃軍餉,卻在多年的長平之戰中,沒有啟用這些戰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一胸懷、二格局、三志向,這三點決定了趙王並不是秦王“一掃六合”、“一統江山”的千古一帝。即便勝了長平之戰,趙國也不可能影響後世千秋。

  • 4 # CageZhang

    長平之戰看似是秦國謀略和戰術上的勝利,其實是受兩國經濟實力,也就是戰爭能力的影響,廉頗的確耗了三年,看似雖立於不敗之地,但是趙國卻已經沒糧了,不得不決戰。反觀秦國,雖然補給線更長,但是依託強大農業基礎,其實是比趙國更有打下去的資本。個人覺得,這一仗,唯一可能的另一個結局也只是各國干預下的雙方握手言和,各自撤兵。再回到樓主的問題,假設,也就是拋開以上一切,設定趙軍打勝了,那必定也是一場慘勝,戰爭發生在趙地,秦軍並沒有孤注一擲以致被全殲的理由,雙方各自傷亡過半秦軍撤退,應當是對秦最壞的結局。而顯然秦國的戰爭恢復能力要明顯強於趙國,所以即便如此,假設長平戰敗,也只不過是延續了戰國的進展,如果各國沒有找到正確有效改革措施和對抗策略,其實秦統一的結局不會改變。

  • 5 # 小評智慧工牌

    長平之戰趙國是不可能取勝的,頂多打個平手,採取廉頗的堅壁清野策略,不與秦軍決戰,這樣,時間一長,秦軍自然會退去,但第二年還是會回來。這是因為此時的秦軍戰力遠在趙軍及六國軍隊之上,並且經濟實力也比較紮實。比如滅楚之戰,第一次就失敗了,但第二次還是會贏的。

  • 6 # fredfan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秦代表先進的生產關係,先進的生產關係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先進生產關係取代落後生產關係是社會進步必然的選擇,所以秦滅六國只是時間問題,不會因為一兩場戰役而改變。邯鄲之圍最終以秦國失敗而告終,但是依然影響不了秦國統一天下。

  • 7 # 小約翰可不乖

    長平之戰假設趙國獲勝,那麼秦國將收縮回河東甚至函谷關以西舔舐傷口,十年後會再次征討趙國,那麼趙國呢,我想大勝秦國後趙國會獲得空前的聲望,而趙國周邊的燕國齊國魏國會團聚在趙王麾下聯合抗秦麼?答案是否定的,這十年裡趙國國內不會有大的變化,反而國外的威脅卻更大了,長平之戰趙勝能多存活幾年,趙敗少存活幾年,如此而已。

  • 8 # destiny30

    長平之戰如果秦國失敗了,秦國可能會退回函谷關內,依靠函谷關防守,修養生息恢復元氣,而編觀戰國時代,不管是齊國的匡章,還是魏國的信陵君,還是楚國的春申君,龐援,他們聯合起來進攻秦國,最終都止步於函谷關前,可見秦國就算失敗,其餘六國也沒能力攻入秦國國內。而趙國戰勝了形勢也不見得太好。長平之戰時,趙國缺糧去齊國求糧,結果齊國拒絕。燕國更是在長平之戰後趁著趙國虛弱派兵攻打趙國。可見,趙國跟其餘五國之間的關係並不好,打敗了,其餘五國出於唇寒齒亡的考慮可能會出兵救趙,如果戰勝了,趙國就成為六國最強,其餘五國肯定是立即聯合起來打壓趙國,秦國也不會閒著,派謀士遊說其餘五國,用重金收買各國的諸侯聯合攻趙。由此可見,長平之戰秦國戰敗只是延緩秦國統一的步伐,根本無法改變秦國統一天下的局面。

  • 9 # 手機使用者6418397688

    決定戰爭勝負的,往往不在戰場,也往往不取決於將帥們個人的能力,而是背後那些更深刻的國家制度因素,誰優誰劣,誰更能激發人民,誰更能有效動員和組織資源,誰才會笑到最後,國家大小相仿時更是如此。

  • 10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長平之戰即便勝利了,趙國內部仍會勾心鬥角,廉頗被趙括取代,本來就不爽,這位爺當初連藺相如都敢欺負,別說子侄輩的趙括,而且趙括的父親趙奢,還有樂毅,雖然和廉頗都是趙武靈王發現的,可是趙武靈王死後,趙奢,樂毅都被迫害,離開趙國,只有廉頗在趙國如魚得水,趙奢回國做小吏,廉頗也沒有幫助曾經的戰友。

    長平之戰秦國沒勝,趙國沒輸。秦國只勝在白起活,而趙括死,這是秦昭襄王說的。可見長平之戰秦軍老卒也損失慘重,剩不下幾個了,後來的邯鄲之戰,號稱50萬實際也就30萬人,大部分新兵,才被魏楚聯軍擊敗。

  • 11 # 手機使用者6847356563

    以當時的軍力來看,山東六國唯有趙國可以抗衡秦國,但是以當時的綜合國力來看,假如長平之戰秦國戰敗,至少不會元氣大傷,但是趙國一樣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是慘勝;肯定會一蹶不振,秦國會暫時退守函谷關養精蓄銳,很快就會恢復元氣,秦滅山東六國,一統天下,是歷史的必然…。

  • 12 # 思路89356431

    即是趙國勝了秦國,趙國也不可能滅了秦國,秦國的耕戰政策,不僅保證了,秦國有眾多兵員補充,而且充足的財力供給來支撐發動大規模的戰爭,而趙國則相反,只重視軍事建設,不重視發展經濟,即使勝了,也是殘勝,沒有力量去滅亡秦國,這在後來的秦楚戰爭中充分說明一切,秦軍在與楚軍交戰初期損失了二十萬軍隊,再用六十萬軍隊滅楚之戰,趙國有這麼的軍隊嗎?養得這麼多的軍隊嗎?

  • 13 # Ang鯡魚

    先說結論啊,趙國長平之戰取勝,首先趙盡取上黨郡。這個上黨郡就是秦趙長平之戰的起因,用個電視劇的經典臺詞叫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僅此而已,秦國不過是退出上黨郡,等待捲土重來,如果比較瞭解這段歷史,能很明顯看出秦趙國力上還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人口、農業上面差距非常大。歷史上趙失敗一大因素就是缺糧,地盤的損失對於秦國來說並不算什麼,除非是能夠一戰消滅秦國所有生力軍。但是這不可能是吧。這是有例子的,歷史上的邯鄲之戰,秦國從河東退到河西,上黨郡丟了,退出太原郡和河東郡。幾乎是把30年秦國得到的土地都丟了。

    但不過十年,上黨,太原,河東,河內,汝南,南陽,洛陽就重新被秦國一一收復。

    所以,這個即便趙國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只能延緩秦國一統六國的腳步,秦國幾代明君,積累了百年國運,已經是天命所歸。

    說說其他幾國,其實也沒啥好說的,畢竟邯鄲之戰給了我們範例,五國合縱不過就是將秦國擊敗而已。況且五國不可能永遠合作的。

    好,是時候說點別的了。趙國想取勝難的很,至少需要齊楚韓的幫助才有機會。我也看了幾個回答,大概是說長平之戰趙王一意孤行換趙括為主將,然後趙括紙上談兵沒本事,才失敗的。

    把戰爭想的過於簡單啊,這裡有一個關鍵人物,趙王決定了換趙括為主將,主動尋戰與秦決一死戰。

    為啥啊?因為照著讓廉頗防守下去,趙國實在是撐不下去了,這是有根據的。趙國為了打長平之戰已經上了青年軍了,一個國家的極限了,總不能上小孩吧?而秦國呢?長平對峙,還能夠進攻河南山西等地。另外,趙國缺糧,向齊國借糧,齊國不敢借。我們來看這個廉頗被換之前發生了什麼?這裡要提到又一個關鍵的地名河內,這裡厲害啊,這地方能夠截斷趙國糧道,這讓趙王慌了,迫求與秦國一決死戰。

    我們還有別的證據,我們從頭開始看,廉頗的套路是啥,防守反擊!固守不出,等待秦軍疲憊,再打。實際上,秦國早就看穿了廉頗。秦國發現趙國意圖停止強攻,築造工事,開始同趙國對峙,利用秦國強大的國力拖垮趙國。

    所以,相持了3年的趙國終於拖不下去了,主動尋戰,這是有好處的,一來秦軍遠離秦都,無法增援。二來就是最關鍵的趙王發狠了,即便是失敗了,這40萬大軍也要狠狠的咬秦軍一大口。保趙國邊境平安。

    這是一場賭博,項羽破釜沉舟也是賭博,項羽贏了。可是趙括輸了。很多人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具體能力我們不得而知了已經,但是有一點趙括40萬大軍被圍困46天,卻仍然沒有崩潰,是趙括戰死後,士兵才開始投降。這說明趙括應該是有一定能力的,但遠遠不是白起的對手,實際上白起確實太強了。

  • 14 # 唐哥說卡

    春秋末,周朝制定的禮樂宗法制度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七國爭霸之戰,戰國始,七雄立。

    戰國七雄 征戰不休,最後只有秦趙兩國笑到最後,因為上黨了郡守厭惡秦國弒殺成性,將十三座城池拱手讓給趙國。秦王大怒,傾舉國之力來戰戰國,雙雄對至於長平,最後趙國財,國內四十萬青壯被坑殺。

    有人問,如果趙國取勝,同樣將數十萬秦軍殲滅,趙國會不會統一華夏。

    在我看來,不會!

    首先,秦國自商鞅君變法後,國力不斷上升,有目共睹,即位的秦惠文王因為仇恨殺掉商鞅,但改革後的制度全盤保留,改革徹底完成。其中最重要的軍功制度,秦國自貴族到平民只有在現場立功才能得到爵位,分封土地,在國內土地分配飽和的情況下,列國土地成為秦國戰士建功立業的舞臺。秦國改革是法制在支配國家的發展,秦國成為戰爭機器,換句話說,即使秦國君主是懦弱之人,只要國內沒有內訌發生,秦國征戰四方不受絲毫影響。

    反觀六國,雖然同樣經過變法,但都大打折扣,舊貴族勢力得以保留,成為改革最大的障礙,南方楚國深受其害。趙國同樣也有這種弊病,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騎兵獨步天下,一時列國臣服,可晚年卻廢長立幼,犯了封建時代立儲君的大忌後果就是國家大亂,本人也被活活餓死。可以說趙國實行的是人治,主公英明則國家強,反之則國弱。還有一例可說明人治危害,長平之戰後,秦國圍困趙都,魏國公子楚國公子率國內烏合之眾來援,擊退秦國虎狼。六國都是百戰之軍,只是沒有英明之主。

    在說說地利。

    秦國於魏國因河西之地對戰,魏武卒大破秦軍,只好關上函谷關大門,秦王卻沒有氣餒,轉而收巴蜀之地,重用南韓水利專家,秦軍後方有源源不斷的稻米供應,又沒有強敵環伺,待成熟之日,征伐列國只是時間問題。

    再說趙國,雖然武力強盛,奈何四戰之地,國土和魏齊燕接壤,互相征伐時有發生,縱使有在強大軍隊也是拆東牆補西牆,回天乏術。

    因此,即使趙國在長平之戰大勝,也只是一時稱霸,秦國只會關上函谷關大門,韜光養晦,捲土同來。

  • 15 # 識達天下

    歷史上趙國沒有勝,是因為1.制度上改革不徹底,軍事實用領域改革成功,但政治領域,制度領域沒有動,國力的到提高,但無法吸引政治精英加盟。2.主觀上君主太差勁,王位得到的不正,政策連貫性太差,3.趙國四戰之地,環境太差,儘管多放努力,改善同燕國,魏國,南韓關係改善周邊環境,但發展空間不足。盟友太少。4.軍事鬥爭策略失當,趙國最大軍事優勢是騎兵,趙武靈王改革最顯著的成果是騎兵實力的到極大加上。

    單從軍事上看:趙國北方有數十萬匹戰馬,加上北方已威服的草原民族,可聚集10萬騎兵。長平之戰趙國出動了80%可戰之兵,北方加上蠻夷還可湊出至少十萬騎,都城還有兩三萬可戰之兵。秦國大約50%,剩下的20%防備楚國,10防備魏國,5防備南韓,機動兵力算起來不到15%,常平之戰最後階段只又湊出20萬老弱就可看出。

    我若為趙主將,大軍緊守長平,騎兵長途奔襲取函谷關,不求拿下但求截斷糧道。令其軍心不穩,此戰勝算大增。

  • 16 # 渾水調研

    戰國到最後只剩下秦趙能相抗,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其他五國必然坐山觀虎鬥,因為幫誰自己最後都要掛掉,秦趙最後都只能靠自己。趙敗那是趙沒有統一的實力,真正的強大是不需要寄託在別人來救的。

  • 17 # 沈福生2

    趙勝後雙方可戰之兵發生逆轉。趙可進取函谷關,退可以保一甲子不會再有西方的邊患。加之可勞作人口的優勢與秦之前對外強勢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再攜大勝之優。足可用戰獲之地擴大生產,積極備戰聯燕以徐圖中原。如無意外,秦由於戰敗人口銳減,加之變法後內部矛盾更加會不斷的發酵。內外交困中,自亂已成定局。其他諸侯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秦之所以長平之戰後會發展迅速,主要是內部矛盾的外部轉移強化了秦王的政治一統,相反則把其統治基礎大大削弱。大一統的局面將絕不會由秦來實現。

  • 18 # 五族共榮

    歷代秦君皆以一統天下為己任,況且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使整個國家成為戰爭機器,更兼有崤函之地利及關中巴蜀之財富,此天下諸國所不能及也!至於齊楚不過圖個霸主之名!趙國雖強,然綜合國力偏弱!故而長平之戰即使是趙國勝了,將來一統天下的還是秦國!

  • 19 # 子非魚傳媒官方賬號

    1、首先,我不認為趙國可以打贏,其實從那個時候的綜合國力和人才角度來看,趙國都已經不可能再有機會打贏了。單個國家都沒法打贏秦國,只有聯盟起來才有機會。然而人類的聯盟永遠是鬆散的,人心最難測,人類社會也是最複雜的。各國心懷鬼胎,都希望坐收漁翁之利。趙國繼續使用廉頗,可能還可以拖住幾年靜觀變化,換上了趙括之後,就註定了這個結局。秦國那個年代名將輩出,國君又雄才大略,君臣同心,經略天下已經是歷史大勢所趨了。

    2、其次,趙國打贏也幾乎必然是慘勝。殺敵1000自損800這種,秦國可以繼續退回去休養生息,趙國很難乘勝追擊。而這時候,也許其他強國可能趁機對趙國下手而不是秦國。趙國沒有秦國這樣的天險可守,四戰之地又剛經歷大戰,很難說結局怎樣。

  • 20 # 七月抄頂的韭菜

    趙國很難統一天下,實際上趙武靈王統治下的趙國崛起,很大程度是因為他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國內的體制並沒有得到什麼改變,而秦朝透過商鞅變法,綜合國力得到了質的飛躍,要知道秦國的軍事力量並不是一直是那些士兵,來來回回都換了好幾代人了,依舊很強,這離不開秦國的體制,一個好的體制就能長期產好兵,強兵,所以就算秦敗了,趙國也很難說從此再無敵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幾種男女關係容易發展成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