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泉海無涯
-
2 # 逍遙白子嶽
一,重用廠衛,廣為耳目。收集各種情報,以達到知知彼的目的。東廠,錦衣衛各做各的,情報相互驗證。二,培植一股政治勢力和東林,閹黨周旋,自己做裁判,掌握權柄,同時削弱三方實力,築固皇權。三,退守山海關,集中財力物力以及精力,清除內患。四,編練新軍,拱衛京師。五,明末吏治敗壞,天下良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點得不到根冶,滅亡是早晚的事,故而可從開發農業,開荒,提高家作物產量,清理農田等幾方面同時著手。配合,遣一心腹招兵買兵偽裝流寇,打擊頑固土豪分其田地。六,重用忠臣良將,只管戰略,絕不插手具體事務,緩圖而不急進。別想必其功於一役,大明久病,需知病去如抽絲。
實在不行就遷都南京,把玩壞了的北方留給農民軍和滿人折騰去。十年之後,又是地廣人稀的局面。
-
3 # 木四棲
如果我是崇禎可以兩策挽救大明,雖然論壇有人說不殺魏忠賢,可以救大明,但皇帝要掌握權力,就必須殺魏忠賢來立威,所以魏忠賢不得不殺!如果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前,只需一年時間,用以下此兩策,可以挽救大明:第一策,和皇太極議和,將整個遼東全部給滿清,策封皇太極為 遼東王。此時的滿清,剛從原始部落發展起來,沒見過世面,也沒有很大的野心,他們的地盤都是從別的部落搶來的,他們所需要的就是地盤合法化,並得到一個體面的封號,佔領全中國,皇太極想都不敢想。此時遼東大部分不在大明手裡控制,反而在此耗費大量錢財軍力,不如順水推舟,封皇太極為遼東王,名義上還要尊大明皇帝,但擁有高度自制。第二策,遷都南京,將山海關主要兵力調回長江佈防,其他全力剿滅 李自成。
-
4 # 青春期中年人
我是崇禎的話立刻退位,這個黑鍋誰願意背就誰背。外敵打不過,內賊抓不著,銀礦挖不到,糧食長不出,軍餉綢不滿,旱災不結束,臣子不團結,軍人吃不飽。凡是自以為能力挽狂瀾的網友們,玩玩電腦遊戲就算了
-
5 # 西門吹牛2016
現在人穿越去當崇禎那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帝視角,肯定贏啊,不過不得不說,崇禎其實手上牌不壞!因為歷史清清楚楚記載!崇禎元年,關外滿清軍隊還在寧錦一帶,從來沒打入關內!而西北農民大規模起義剛剛開始!崇禎又生活在幸福的大明而不是大唐大漢,內沒有太監家奴能殺皇帝!外沒有外戚楊堅篡權沒有趙匡胤武將叛亂!這麼個大權在握,想殺誰一句話的事,外部條件太好太好!讓漢獻帝劉協和宣統帝痛哭流涕啊!
說正事,如果穿越回去上帝視角,第一肯定不殺魏忠賢!但是要用好魏忠賢,狗要養好了自然比殺了用處大!關外肯定還是要用袁崇煥!但是袁崇煥擅長防守而不是進攻所以不給他加兵部尚書銜!只讓他當遼東巡撫,只負責堅守遼東,而山海關以及薊州則應該讓孫承宗來搞,把軍權分開,而不是讓薊遼一體化。對內要阻止土地兼併,總之,對付後金滿清,急肯定沒戲!要慢慢熬!修內功!把內部理順,憑藉大明國力滅了滿清只是時間問題!
-
6 # Ant一Hunter
其實談不談都無意義,但是閒來無事,也意淫一下,過一把皇帝癮:
明朝末期黨爭嚴重,文官強勢:
①我如果是崇禎,我非但不會廢除錦衣衛和東西廠,反倒會提升其權力和數量,並加強思想控制,以此為利刃,用來監督,彈壓文官集團,制衡東林黨。
明朝末期國庫空虛:
②利用錦衣衛和宦官,收集情報,草擬罪狀,查抄朝中貪官汙吏,收其家產,充實國庫。
因為明朝處於小冰河期,北方旱災,瘟疫,農業損失嚴重,所以必須減免北方農民的稅收,加對南方的商稅和海稅的監管,重新丈量土地,減輕土地兼併!對北方流民可以適量的遷往南方。對於流寇可以才用先撫後剿的策略。
繼續開海,支援商貿,商人賺的錢多了,不去加稅,朝廷也能收取更多的稅款。
明朝末期軍備廢馳:
繼續實行武舉,廣招習武人才,對於遼東戰場,因為明軍長期盲目出擊,導致被八旗牽著鼻子走,而且當時世界火器比較原始,在平原野戰方面不是騎兵的對手,我會命令將領閉關守城,堅壁清野,加固城防,依靠城牆和火器打擊滿清騎兵!這樣可以減輕錢糧壓力,而且可以減輕傷亡。
備戰的同時積極與皇太極議和,或者招撫李自成,封李自成為西北王,張獻忠為川蜀王與李自成,張獻忠結盟,並挑撥蒙滿矛盾,對皇太極進行政治孤立。
南明亡於沒有統一的領導
④如果何談不成,就遷都南京,一長江天險為屏障,支援李自成,讓滿清和大順進行戰爭,削弱兩者實力。我則在南方休養生息,廣招文武人才,編練新軍,學習西方科技。
任用鄭成功等優秀將領,待時機成熟聯合張獻忠共同揮師北伐。收復故土後,全力對付張獻忠即可。
-
7 # 胖子小屁
大明亡於內憂外患 內有暴動農民攻城掠地 外有滿清強敵壓境 其實 明朝亡於不亡都在崇禎帝一念之間 當時是南方沒有波及戰火 北方已經大亂 宣化 居庸關向繼失守 農民軍的前鋒距離京城不遠了 如果 崇禎帝有一點戰略思維 就應該放棄北京 渡江南下 回到太祖皇帝的故都南京 江南又有稅收 完全可以支撐一個流亡政府 只要是在南方站穩腳跟 然後 養兵富國 一旦 北方有變 就可以統帥大軍北上 崇禎帝太喜歡感情用事了 其實 南撤併不是逃跑 而是養精蓄銳 等待時機 如果當時崇禎帝南撤 在用一批賢臣武將 等待清兵和農民軍交戰 那麼 完全可以坐山觀虎鬥 我要是崇禎帝 我就南撤 躲避戰火 準備東山再起 光復祖業 崇禎帝當時還那麼年輕 完全可以在南方經營十年 十年後 滿清的種族歧視政策暴露無遺 北方百姓反清造反 等到那時 我在起兵北上 也可以收編農民軍餘部 整編成正規軍 歷史要真是這樣 那崇禎帝不亞於光武帝劉秀 大明歷史就會繼續寫下去
-
8 # 夢裡先
第一鞏固自己的軍權,第二,殺人逼捐。越多越好,不交錢,滅九族。把宮裡值錢的寶貝全賣了。
第三,重用太監和皇親國戚,一個國家的危亡之際,只有皇帝的家臣才能信的過,因為他們是第一利益體。
第四,聯絡荷蘭人,購買火器,
第五,聯絡朝鮮人,讓他們準備全軍備戰,
第六,賄賂滿清的高管,與他們假裝和談。拖延更多的時間。
第七,在成都,南京,福建,設立朝廷分部,隨時準備跑路,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第八,大肆宣揚大漢主義。
-
9 # 老孫愛喝茶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先說皇帝是什麼,尤其在我大明朝。皇帝說好聽了您是代天守牧九五至尊;說難聽了你就是個孤家寡人權利象徵。所以,千萬別以為自己是皇帝就可以大手一揮山河變色。那咱們仔細說說怎麼拯救大明王朝。個人愚見不喜勿噴。我只說前期吧!!前期分四步來。第一是首先完成的。第二和第三是同時或者盡力同時進行。第四,看能力吧。
第一,朝堂之上的分配權利。利用魏忠賢繼續打壓東林派。因為木匠哥哥的原因,魏的權利很大,他的朋黨都是以魏為中心。如果你幹掉魏忠賢,那些依靠魏的官員肯定也沒法用了,起不到打壓東林的作用了。魏背後不是一群沒JJ的太監,是齊黨、浙黨那幫人。所以,在魏黨背後那些人沒有新旗杆之前,魏不能死。閹黨也好魏黨也好,只是一個名字,你喜歡可以叫他們西林黨也可以。為什麼打壓東林,因為剛才說了皇帝就是個孤家寡人,你想有所作為得有人捧著你。作為穿越眾的馬後炮,我們知道東林那幫馬仔是不好用的,但是又不能讓他們全完蛋,東林也好“西林”也好,一家獨大還不是東林第二?當魏黨已經不需要魏這杆大旗的時候,殺不殺魏自己決定吧。所以兩幫小弟火拼,作為老大你就可以居中調停並且渾水摸魚。那麼下一部就可以實施了,下一步是什麼?錢。
第二,稅收改革和商人待遇。手裡有錢心裡不慌,這個道理小到百姓大到帝王都很清楚。錢從哪兒來?我們不想再讓李自成之流冒出來,只能從士紳開刀了。再說士紳免稅幾百年了,這都生死存亡之秋了,也到了該出血的時候了。權利鬥爭最終都是利益鬥爭,所以當魏黨背後的浙、齊、楚等黨派尋求權利的時候,就是作為皇帝的我們尋求利益的最佳時機!那個時候,朝廷裡的大官人們,家裡有幾個不參與工商和海外貿易的?開放海禁鼓勵工商收取商稅,而且是重稅!收取重稅海商和官員肯定反對聲很大,那怎麼辦?改變商人地位,允許商人子女可以參加科舉!並且在一開始就規劃好各種商業律法。這些東西找誰辦?魏黨啊!我們收稅他們得權利!再說他們現在的大頭頭魏忠賢對壓榨士紳錢財,可是熟練的很,所以他活著可以再背背黑鍋。這時候東林黨肯定也坐不住了,剩下的就靠你這個皇帝自己仲裁平衡了。具體各種實施方案,我也說不清楚,大方向是這個樣子的。總而言之,我們這個皇帝的目的就是讓這群偽道學徹底撕下面子,建立起一群工商新貴!工商萬歲!手裡有錢之後,就可以實施第三部了。
第三,經濟和戰略圍剿滿清。那個時候野戰確實不好打贏滿清,我們也只能紙上談兵而且作為皇帝你也不可能御駕親征啊。所以,在你最方便的方面入手。先說經濟圍剿,說到經濟圍剿就不得不提晉商。說實話,殺幾個人頭是沒法阻止晉商通過蒙古和滿清交易的,巨大利益回報面前,腦袋真的不怎麼值錢的。而且,晉商也是經過許多年經營,和邊軍已經是斬不斷分不開了,唯有利益才能改變他們。其實晉商和蒙古、滿清交易也有無奈的一面。就是,在大航海時代,他們沒有齊、浙、閩商人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且被他們嚴重排擠,所以晉商逼不得已走西口了。作為皇帝的你,可以和晉黨(山西官很抱團)好好聊聊啦!商業律法裡面那些東林、魏黨都反對的晉黨可就不一定反對了!為了能參與到海商貿易裡,他們完全可以也能夠在朝堂上和東林、魏黨拼個你死我活的。然後就是戰略圍剿,當晉商團體和你這個皇帝達成協議,開開心心參與海外貿易的時候。他們完全可以用經濟來鎖住蒙古諸部的,我們都知道山西商人和蒙古人之間那點齷齪事兒,而且說實話蒙古人也是熱切希望大明對他們開邊互市的,那個時候的蒙古林丹汗還是什麼汗好像還是個大明的鐵桿狗腿,要不是袁崇煥老坑人家,他們可是死磕皇太極的。然後就是朝鮮,說白了和蒙古差不多,而且朝鮮的忠心天地可鑑日月可表啊!開放海禁對他們也有好處。總而言之,戰略圍剿就是在經歷貿易基礎上展開的!讓遼東有錢沒處花,吃糧只能靠搶!!!然後,第四步……這個第四也是在前三步完成,有良好權利基礎、財政收入和緊緊圍著你這“新政”的一大群利益、工商新貴之後實施的。
第四,軍戶制度和宗室制度的削弱。我們得好好感謝太祖皇帝高瞻遠矚的大手筆了!太他媽坑兒孫了!軍戶制度啊,幾百年了,已經讓各地世襲將門擰成一股了,真的是用也難不用更難。尤其是邊軍……大家讀多了穿越小說的也知道。除了你這皇帝的老師孫承宗,誰能鎮住他們?還有你那些莫名其妙的堂哥堂弟堂爺爺之類的宗室親戚。數量大的簡直嚇人啊!海瑞那出名的治安疏說過了,國庫收入都不夠給宗室發生活費了。講道理,這兩個東西從嘉靖皇帝那時候就已經讓他很噁心了。但是他不敢動啊!動了就別說你這個皇帝了,恐怕大明朝都給你翻了。不過嘉靖還是頒佈了一個《宗潘條例》,具體我不清楚,應該是有一定效果的。那咱們怎麼辦?講道理我也不知道,這不是一代皇帝能解決的。而且尤其是我們穿越在崇禎身上,生死存亡之秋時間緊迫啊!我的想法是募兵制和軍戶制共存!而且募兵制招來計程車兵,不單單是保衛國家了。還是為國家利益可以侵略他國!說白了為了國家利益而戰就是為了你這皇帝和你背後的工商新貴掙錢而戰,要不這募兵錢哪來啊!!然後,這個已經成了頑疾的軍戶和世襲將門集團……大家能養起一直新軍之後吧。他們畢竟是軍隊,輕易動不得,而且我覺得我們也沒有主角光環大手一揮就解決了問題。太祖皇帝曰過,宗室不能上班,要當豬養。但是我們這個熱乎乎剛剛出爐的朱元璋的後代,可真養不起這麼多親戚啊!那怎麼辦?還是依靠貿易!宗室也是分什麼公、侯、伯之類的,最小的好像叫什麼將軍啊什麼郡玩意兒的。對付宗室的方法就是:保住大的,拋棄小的!不是讓你一刀剁了小親戚的活路。而是“最低俸祿和參與工商”之間選擇!我看過哪本書,說那些小宗室都有餓死的,活的還不如個平頭百姓。相信只要想奔著有錢幸福生活去的,都會選擇參與工商的!那些大的公侯伯之類的,用海外貿易來拉攏他們,讓他們主動拋棄那些小親戚吧。等到小爵位的親戚都沒有了,再慢慢分解他們吧。具體有什麼方案怎麼實施,我馬後炮也放不出來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最最最最後,我會先殺了袁崇煥!!!
-
10 # 懶的蟲
崇禎朝雖然號稱積弊,但實際上,很多事情是崇禎自己作的。
魏忠賢。魏忠賢號稱九千歲,無論他如何忠勤王事,都必須殺。崇禎死前後悔,其實是後悔當初沒有認清魏忠賢在牽制,監督文臣上的作用,殺是沒錯的。如果兩朝九千歲,皇帝就真要完蛋了,魏忠賢的恐怖做法也註定無法長久的。
黨爭。 黨爭源自萬曆朝,但是崇禎對於閹黨過分地清算大大加劇了黨爭。作為一個統治者,平衡各方勢力是基本功,這一點崇禎零分。
北虜。建奴之興並不是建奴有多強,根源還是自毀長城。袁崇煥則是大大推進了這個過程,擅殺毛文龍,毀掉戰略均勢。並間接促進遼東將門平日威福自操,戰場逃命自保。崇禎還在缺乏牽制的情況下,毫無節制地加遼餉。使得遼東將門步入自飽,自保的惡性迴圈,更拖垮了大明的經濟,催生了農民起義,最終搞死了自己。
農民軍。農民軍就是崇禎朝失敗經濟政策的產物,放棄工商稅,暴斂農稅,生生逼反了農民,逼死了自己。作為工商的代表,東林獲得的好處最大,但是東林的短視最終也玩死了自己。冰河期並不是很好的藉口,因為前朝也安然度過了,農民起義在崇禎朝爆發主要是人禍。
文臣集團。文臣集團歷來被批判詬病,不過崇禎急功近利,多疑少斷,很喜歡清算閹黨,只要有黨都不行。結果閣臣年年換,政策顛來倒去。崇禎還特別喜歡甩鍋,只要一有問題,就讓臣子背鍋,十七年實力甩鍋,有忠臣才見鬼。
綜上,怎麼才能不亡。沿襲祖上政策,平衡各方勢力,體恤民生疾苦,這就夠了。至於建奴,守好關牆,搶不到東西,自己就餓死了,根本不可能興風作浪。
-
11 # Skin_Wang_1zz
到崇禎繼位時大明王朝已經是必亡了,只是遲早的問題了。首先,政治方面,東林黨做大,提現不僅僅是在朝堂之上,而是整個社會文人集團知識分子都被東林黨人所控制,也就是整個社會輿論被其所控制。這樣直接導致了中央權利被嚴重分化,政令不同,中央的各項措施根本不能在地方有效落實。其二、軍事方面,關外除關錦防線以外基本為後金所控制很難有大的作為,固守自保而已。而後金縷縷繞過關錦防線進入中原地區掠殺,而明軍不能阻擋。在關內流寇四起,中央軍作戰能力低下不能阻擋。而作戰能力強的基本都是地方武裝。即便能夠透過地方武裝剿滅流寇,最終又會形成軍閥割據的結局,中央被架空,最終還是落得當年唐末的結果。其三、經濟層面,小冰河期,天災不斷,這是不可抗的。而明末土地兼併嚴重,農民多無生計。大戶富商地主又多與東林黨人有極大的利益關聯,想要從這些人身上拿錢拿糧更是難上加難,要知道觸動人的既得利益是要比觸動靈魂還難。所以即便崇禎南遷,依然無法使整個政府機構有效運轉起來,最終還是不能避免失敗的命運。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崇禎繼位時明王朝滅亡的命運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了。它的社會已經完全僵化,處於極端病態的狀況。
-
12 # 牆頭草隊長
任何一個人都不敢說在哪個時局下會完美解決危機,國運已盡了。1.遷都南京在我們後人看來確實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但那等於是“主動”放棄了北方以及中原大地。會招無數罵名,而且失去了北方屏障將會整體處於弱勢,中原必將不保,結局就是第二次“衣冠南渡”。2.同意李自成的“自請詔安”?更是狼子野心之輩,無異於與虎謀皮。3.我個人更傾向於在闖賊兵臨城下之前清洗北京,掠盡那些達官顯貴的資財,資軍飽民,就像《大明劫》裡孫傳庭做的那樣,同闖賊一絕生死。雖說未必有一線生機但總比上吊強。
-
13 # 山間白衣人
歷史給了崇禎幾次機會,第一次:當孫傳庭把李自成等農民軍殺得只剩十多人時,不應該放虎歸山,而是繼續絞殺殆盡;第二,當李自成百萬大軍攻到北京時,李自成並不想取代崇禎,相反還提出幫崇禎攻打皇太極,但條件是請求崇禎封他為西北王,給千金。但是崇禎礙於面子,拒絕了,李自成無奈之下只能繼續攻城,最後崇禎上吊。第三,當李自成快打到北京城時,有人勸崇禎搬到南京,或者將太子送到南京,以圖遇到不測後東山再起,但是因為崇禎的喜怒無常,在上朝時大臣不敢提出來,再加上一位不知名的二百五大臣“義正言辭”地說到不能遷都,因為有損天威,崇禎又是一個死要面子的人,所以遷都一事未能實施,錯過了最佳時間。
當時大明王朝的精銳是關寧鐵騎,但是一直用於對抗後金(清),其實滿洲人才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他們要得只是得到發大明朝的認可,所以崇禎大可承認其地位並封東北王。將東北給後金用作緩兵之計。再找人告訴李自成,大家都是漢人,應該一致對外,而不是內訌,並且離間李自成與皇太極的關係,坐山觀虎鬥,最終漁翁得利。
有人說大明王朝已經千瘡百孔,大廈將傾,其實崇禎時期還是還是有很多機會的,只是被崇禎這個“偵探皇帝”給浪費了,諸多帝國的中流砥柱被直接或間接的害死。諸如:孫傳庭,盧象升、袁崇煥,哪一位不是棟樑之才?)然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才給了滿清入主中原的機會。
加上當時正值地質歷史時期的小冰河時期,瘟疫橫行,鼠災嚴重,糧食欠缺,到處哀鴻遍野,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而政府又要面對兩個敵人,所以賦稅繁重,百姓無奈只能加入造反隊伍,這就是剿匪剿不盡的根本原因!
明朝滅亡後,吳三桂一怒衝冠為紅顏,與滿洲人合作擊敗了大順軍,後來清軍一路燒殺搶虐,製造了許多大屠殺,華夏山河再次動盪,漢人被奴役了三百年,還剃髮易冠,毀我漢家衣冠文化,這是漢民族永遠的傷疤!
“大明王朝的滅亡,是明朝的不幸,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不幸,從此之後的文明開始了下坡路”電影《大明劫》語錄
-
14 # null121815496
首先是平外患—遼東策。
第一,大戰略方面執行堅壁清野,絕不啟用袁崇煥。小細節方面支援皮島毛文龍,加大對瀋陽的騷擾,與正面戰場形成挾制,務必讓韃子不得輕離。堅壁清野的原因是小冰河時代的影響不止是大明,其實韃子影響更甚,因為他們不從事生產,正因為如此韃子才會加緊南侵,堅壁清野就是對耗,看誰耗死誰,如無內患大明穩贏。
第二,嚴厲打擊晉商,打擊走私糧食鐵器等戰略資源。韃子之所以在小冰河時期能撐下來,走私,晉商居功至偉,因此一定要杜絕韃子使用大明的糧食跟大明對耗。細節上一是可以扶持南方官員和浙商對山西官員和晉商進行打壓。二是開海禁,鼓勵晉商資本投入海上貿易,讓他們嚐到甜頭。
其次是拓財源—海外策
一是,開海禁,開海禁,開海禁。重要的事說三遍,海運進財擴充國庫,如此必然成立國營經濟為主私營經濟為輔的海商團隊,海上經濟利潤巨大,用之擴軍強兵。
第二,靠海外貿易帶回土豆種子,此乃絕內患重中之重,1586年土豆從美洲帶回歐洲,崇禎1627年即位1644年斃命煤山,李自成1629年起義,也就是說起碼有十年時間推廣土豆種植逐步消除饑荒。
再次是絕內憂—國內策
第一,推廣種植土豆,逐步解決饑荒,李自成當越加勢弱不成氣候。
第二,掌握輿論,打擊囤糧商販。朝廷主導平糧價,這點在開海禁後海上貿易興起,國庫充實,晉商投資吸引到海上貿易後會越來越容易操作。
第三,還是四面合圍,堅壁清野,李自成剛起義叛亂僅僅山西一地,萬萬不能讓李自成做大,此時官兵戰力堪憂,但我不求一戰,只求高牆大城守住,野外不留存糧,餓死起事災民,原諒我這麼狠。
以上僅僅大方針實際操作起來有方方面面的難度,但是大體思路是這樣。
-
15 # 唐哥說卡
看了前面的回答,大多是馬後放炮將軍,所謂的李自成兵臨城下而自封西北王只不過是嘲笑崇禎皇帝的冷笑話,崇禎弒殺完全繼承了朱家的基因,參照朱元璋和朱棣的形式方法,崇禎和祖先果然一脈相承,再說議和失敗固然有很多原因,蛋崇禎依然有翻盤的機會,崇禎朝華夏大地戰事不斷,災荒不斷,國庫沒有兵餉可發,災區沒有放賑之銀,縱使有良臣猛將也難有回天之力,與此相反的是天下諸藩皆姓朱,每位王爺都富甲天下,例如皇叔福王朱宥淞,洛陽王宮雕欄玉砌,媲美京城,周邊萬畝良田,當地的鹽稅,長江的漕運收入等等全部歸福王私人所有,放眼望去,大明發達地區都有蛀蟲藩王,以至於李自成打下西安王宮後直接當做新王朝的首都,只是疏通了下護城河。
所以說,一個聰明的領袖上任後第一件事應該打老虎,而崇禎為了維護朱家臉面,依然對天下諸王不斷賞賜,一味的對百姓徵收賦稅,此舉民心盡失,當政府不在庇佑人民,你的執政地位已經不具備合法性。
所以,一切失敗都應在內部找原因!
-
16 # 斯特瑞克35112158
看到下面洋洋灑灑的回覆,我笑了,你們有啥資格嘲笑品評崇禎皇帝,我們現在拿著最全面的資料,還有那麼多專家的研究,知道利弊得失所在,還沒有情感等感性因素的牽扯,可是崇禎皇帝那時候知道那麼多麼,能這麼超脫麼,還在哪裡指點江山!上臺能不能幹掉魏忠賢還是被魏忠賢幹掉還不知道呢,你以為政治鬥爭和治理國家那麼容易,那人人都是堯舜禹湯了,勸大家一句,事非經過不知難,事情不落在自己身上你永遠不知道有多難,都這麼容易還用活著這麼累麼,還是先想想自己怎麼做好工作,過好生活再想怎麼去當皇帝吧
-
17 # 手機使用者5893597561
我要是崇禎,那就說明穿越了。別說扶社稷於傾倒了,就算統一世界也是有可能的。因為現在看來,可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哪些大臣該重用,哪些文官,東林黨該斬草除根,李自成打下北京,從貪官汙吏手上獲得銀兩7000萬兩,關寧鐵騎100萬兩的軍餉可都沒有啊!看過明朝那些事的朋友們都清楚,毛文龍,盧象升,孫傳庭是多麼牛逼。也知道李闖,張獻忠的威名。針對他倆,斬首行動,因為前前後後他倆投降很多次。魏忠賢領銜的宦官集團,安撫,拉攏為主,利用他們打壓文官集團,懲治腐敗,自己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合理利用各方面矛盾,各方面的資源。攘外必先安內,外患以和為主,李世民都能對突厥忍辱負重,崇禎也行。先收拾本朝的阿貓阿狗,整頓整頓。在收拾滿洲八旗!!!
-
18 # 元摔摔哥
事後諸葛應該還是有辦法的。大明的現狀主要就是清兵和闖軍。首先談闖王,個人對他並不反感,反而覺得他的思想屬於民主,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並改變當時社會的陋習。所以就是拉攏,闖王也曾經主動提出歸順,要求封個什麼王的。滿足他,不但如此還要重用,當時思想最端正的兩個人如果合作,首先可立解起義之憂,還能多個力量為將來肅清貪官,給社會發展提供公正的土壤,實在是必備力量,民族之幸。有了起義軍加入,清軍其實就沒多大威脅了,最大的困擾是國家沒糧食!清軍要地趕緊給,不要也硬給,不過是一大堆吃飯的嘴,誰拿誰倒黴。然後就可以開始發展了,明末不是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支援!大炮幾乎世界最先進,再繼續支援!有文官反對?闖王拿來幹嘛吃的?咱有槍!明末文官不行,武將牛上天,我們有闖王做打手,事情好辦。最主要是發展商業和大炮,為大航海時代做準備。我們當時是最牛的,有底氣!到了迎接大航海時代來臨的時候了,開海禁吧,地球霸主來了。後面的美好還很多,自己腦補吧,當初割給清軍的東西,可以連帶清軍一起收回來了,太窮的地方我們還不想要!
-
19 # 沐風說史
這讓我想起了許多穿越到明末的網路小說,基本沒有穿越到崇禎身上得,都是自己重新開始,推到重來,從這個角度看明朝末年崇禎有多難,作者們都不看好他,因為他得處境太難了。
從國家戰略層面分析,政治經濟軍事,可以看看他的難處,經濟上明朝末年處於小冰河時期,北方農業大減產,民不聊生,這是明末起義不斷的根子,南方由於經濟作物得推廣,糧食產量降低,特別是明朝得財政收入基本都是從底層農民哪裡搜刮,士大夫階層不收稅,這就要了親命了,多收稅老百姓造反,鎮壓造反就要收稅,成了惡性迴圈了。經濟問題是根本,士大夫階層得急著崇禎敢觸動嗎?這一點就不好弄。
政治方面,文官勢力太大,都是明朝一代,宦官牛逼,但是文官就不牛了,在明朝宦官是幹不過皇權得,不像唐朝後期,那才叫宦官亂政那。皇權宦官文官三大勢力相互制衡,崇禎這一塊也很難搞定。
軍事,攘外必先安內,這一點放在明朝末年沒錯,可惜了前面得兩點拖累了明朝,崇禎在軍事上差一點翻身。明朝有太多的遺憾,也許假設了改變,難度係數很大,畢竟推到重來都比他簡單一些。
-
20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如果我是崇禎,只要重用一個人就行了。這個人就是獨世無雙的戰神袁崇煥。
首先,袁崇煥能擔當。要知道,努爾哈赤攻打明邊疆江東,明朝內部卻是一團糟,君臣之間、宦官之間,東林黨人之間內鬥爭正鬧的不可開交。這也讓金軍節節勝利,步步逼近山海關,進而威脅京城的安危。
崇禎的父皇明熹宗這才 重用主動請纓的袁崇煥。當時的袁崇煥還只是職方司(掌管圖籍的部門)的主事。但他有皇帝的支援,第一時間趕到了寧遠(今遼寧興城)聞屯,安置難民,修築工事,形成新的防線,很快保持了邊疆的安寧。
在群臣都退縮畏懼時,袁崇煥挺身而出,一腔熱血,為國為民,展示的擔當精神是很難人可貴的。
其次,袁崇煥有謀略。袁崇煥和金軍正式交鋒後,很快便鬥智鬥勇。1626年正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軍隊對寧遠發起進攻。袁崇煥組織明軍用火炮、弓箭、石塊還擊。決戰的關鍵時刻,袁崇煥派一隻精銳部隊繞到敵後,攻擊後金兵的後方大營盤,金兵頓時慌亂,最後潰敗。
在逃跑途中,努爾哈赤中炮受傷,不久,他就含恨而死。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接替了汗位。總之,這一戰役是明朝與清軍開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偉大的勝利。
袁崇煥如此有膽有識,有勇有謀,是位不可多得的絕世將才。
再次,袁崇煥夠忠誠。袁崇煥之死是小人所賜,大明王朝所亡也是小人所賜。
1627年,明熹宗去世,他的弟弟朱由檢繼承皇位,也就是崇禎皇帝。皇帝換了,但袁崇煥的心卻沒有變,依然兢兢業業的守護著明朝邊疆。兩年後,皇太極率十多萬大軍繞道喜峰口、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越過長城,向北京撲來。儘管這幾個關品屬於薊遼總督劉策管轄的範圍,已是兵部尚、督師的袁崇煥還是認為他有保衛京城的責任,他派了一支軍隊趕到薊州,以阻攔後金的軍隊,結果卻失利了。
對此,袁崇煥自己帶著重兵,日夜兼程來保衛京城。關鍵時刻,太監魏忠賢左右一個人的命運,他造謠說:“袁崇煥與皇太極相互勾結,他們已經講和。這次皇太極進攻北京,是袁崇煥引來的。”多疑的崇禎皇帝不由得對袁崇煥產生了懷疑,為了防微杜漸,他想出了一招請君入甕之計,用聖旨招袁崇煥進宮。結果忠誠的袁崇煥不停蹄地趕回了宮中,就被送上了斷頭臺。
失去了戰神袁崇煥,京城很快被金兵攻破,崇禎無奈之下只好吊死。
而袁崇煥直到到死,也無怨無悔,絲毫沒有反叛之心,背叛之意。可見其忠誠。如此之人,如果能重用,何愁不能力挽狂瀾,使大明江山繼續沿承下去。
總之,崇禎如果能一直堅定不移地重用袁崇煥,恐怕就會落得如此悲慘的結果了。
回覆列表
首先我不會一上臺幹掉魏忠賢,聽信東林黨廢掉隆慶開關和萬曆礦稅鹽稅茶稅等商業稅,把錦衣衛指揮史換掉錦衣衛掌握自己手裡,皇宮裡御馬監換成信王府的太監,集皇宮兵權於一手,在皇宮裡安全得到保障,帝王之策在與平衡,讓魏忠賢與東林黨鬥,提拔孫承宗為首輔,利用黨爭運用錦衣衛抄家罷官,獲得土地和財富,提拔新人掌握朝政,改組神策營重用慶家軍狼兵和白杆軍,換掉袁崇煥用孫承疇為遼東總督,袁崇煥則鎮壓反叛,加大毛文龍的援助,加大紅衣大炮投入,鼓勵種植玉米土豆,利用叛軍廢掉大部分宗室,沒收其財產,減輕財政負擔,廢除賤人階層的限制,鼓勵發明待政局穩定則重修戰船,參與世界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