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生百態

    個人覺得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題糧價比較重要。很多專家說,低糧價是為了保證城市人口都有飯吃,但是人均每天能吃多少米多少面?低勞力強度一般一天4個饅頭足夠了,合計不過兩塊錢。其他都是肉蛋奶蔬菜等根據自己消費水平差異很大。很多人也許會說糧食漲價會影響到畜牧業發展,造成肉蛋奶漲價,但是即使養殖成本翻上一倍,其他環節不變的話。最終售價也不過最多上漲二分之一。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大量農業人口可以安居樂業,而不是現在這樣風險高投資大,甚至成本都收不回來。

    調結構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現在種植種類豐富,都是根據市場形成的,不以市場為目的的調結構根本就是耍流氓,農民承擔不起。

    其實人們的壓力大多來自於三座大山,養老,教育,醫療,再加上現在的城鎮化造成的房價高企,農村建房各種限制,硬生生的將農村人趕向城市。

    如果能夠提糧價,農民能夠安居樂業,有了富裕錢,市場再有更高需求的話,農民才有錢去調結構,也願意將錢投入土地,改良土壤。在現在種什麼都不掙錢的情況下,讓農民去調結構,根本就不符合實際。所以說適當提高糧價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 2 # 風的浪漫gga1

    增加糧食價格,改善種植結構,無非就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問題!

    我的看法就是增加糧食價格,更直接,更快的增加農民的收入!

    首先,我們對兩種思路進行現實的分析一下,增加糧食價格,農民直接受惠,收入直接提高,改變種植結構呢,先要改變農民的思維,且存在風險,還得投入,農民是很難接受的!

    其次,現在的農業生產,年輕人沒有在家種地的,基本都是60.70後,已經在大腦裡現實的種植結構,很難接受新的方式生產,他們更喜歡接受糧食價格提高的方法增加收入!

    三,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產業結構的調整一直在繼續,農民已經經歷了很多,吃虧是福的事情已經讓他們想不起什麼是福了!

    四,好的產業結構,勢必就是國家補助,刺激農民轉變思想,可那些補助真正到農民手的又有多少,三分之一都到不了!

    五,就是現在種地的農民,老齡化,文化水平較低,已經經歷太多,比較喜歡現在的種地模式!

    綜上所述,我感覺還是增加糧食價格要比改變種植結構來的實在,更實惠!

  • 3 # 飛翔70750

    我個人觀點,我認為一是,適當提高糧價,控制生產資料價格。其他商品都漲了幾十倍了,只控制糧價,有什麼用,要成正比。生產資料逐年漲價導致糧食成本過高,國家給再多的補貼,也跟不上其他商品的漲價。農民能增加收入嗎?

    二是怎麼調整種植結構,讓農民種啥,種了能賣出去嗎?現在是市場經濟,種菜爛地裡,沒人要。我們這裡村幹部說種辣椒,有人種了,可是秋後算賬賠了,還沒有收的,找誰說理去,自認倒黴。這樣的例子很多。我認為政府應該有計劃的調整,種什麼都要有銷路,產品不能過剩。

    三是農業應該搞高科技,機械化,提高產值,降低成本,就現在這樣一家一戶,老人農業,怎麼能提高農業效益,農民也不能增收。

  • 4 # 1522098879

    磚家們都不要吹的天花亂墜,怎樣改變種植結構?你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糧價適當提一下有什麼不好,最起碼農民從中能受點益,提高種糧的極積性,增加點收入,你們大話連篇,試問,誰願意放棄一月幾幹元的工資,來農村承包幾百畝地到幾幹畝地,你包一下試試看,把老本不賠上算我輸,我們這裡現在就有一干多畝地,過去承包人也搞的轟轟烈烈,今年一敗塗地,到現在的土地承包款群眾都沒有拿上,所以說,改變種植結構,不是說一說就能實現的,必須要依託國家的大政方針,才能逐步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個人觀點,。

  • 5 # 昕瑞生態

    1、糧食採取低價格高補貼。

    現在的糧食價格不如礦泉水的價格,糧食價格的干預太多了。現在的問題是糧食價格低,消費者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優惠。糧食價格一塊多錢一斤,而消費者購買大米的價格卻是三四塊錢一斤。農民和消費者都沒有得到實惠,農民種糧不掙錢,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卻很貴。現在採取了低糧價高補貼的方式,彌補種植戶的損失。但並沒有增加種糧的積極性,甚至有些人乾脆撂荒,小規模種糧,一年收入就幾百塊錢一畝,如果算上自己的人工成本,根本不掙錢。還不如不種糧,人也輕鬆,補貼也有。

    2、很多人改變種植結構,卻遭遇滯銷。

    2018年,大蒜、生薑、荔枝、蜜桔等都出現很嚴重的滯銷情況。正因為種糧食不掙錢,看到種植大蒜賺錢,就跟風種植,結果虧了。最近幾年非常流行種植各種水果,前幾年水果價格堅挺,水果種植戶賺錢了。現在全國各地,各種水果的種植面積,每年都在大幅增長。今年的荔枝、南豐蜜橘就是改變種植結構的失敗案例 以後幾年內會出現大量的水果滯銷。水果雖然投資回報週期長,但行情穩定時,種植一畝的水果的收入是種植糧食的幾倍。這也是為什麼全國的水果種植大幅擴張的原因。

    結語:農產品價格不一樣,有些是暴利有些卻滯銷。農產品價格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使人們逐利種植,跟風種植。要想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必須各種農產品都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才會保證農產品的多樣性,才能使農產品更豐富,而不是農民因為種地不掙錢卻不願意種植。

  • 6 # 恆信品9

    糧食漲價和調產並不矛盾,其實是相輔相成。

    糧食安全是國家的根本,不能打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穿破些住差點尚可活著,沒有了糧食要的是命!

    有人說中國糧食足夠吃,科技的發展是增加了產量,但科技發展到可以控制氣候了嗎?還有人說只要有錢,市場上多的是,可以買外國的糧,試問有哪個國家能夠滿足供應中國?且不說價格提多少倍,給不給你還是未知數,別忘了晶片!相對於房.車.醫療.教肓,食品在生活中所佔的比例簡直太低了,糧食適當漲價,不是不可承受。別說什麼外國糧價低,我們有我們的國情,我的糧價我做主。

    再說調產,種什麼合適?往往是什麼掙錢跟風上,隨之而來的就是過量滯銷,這樣的例子不少了吧?市場風雲變幻,老百姓有什麼能力預測未來市場需求?倒是某些部門某些專家該為農民辦點正事,不是有大資料嗎?走向田間地頭,分析供需預測市場,不正是他們可以大有作為的工作嗎?給農民做做預警提提合理化建議,農民增收了,拿出萬分之一的收入來獎勵,就讓他們吃不了還兜著走,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

    農村不富起來,國家就不算真正的強盛。幫助農民,刻不容緩。

  • 7 # 駿景農業

    先不說哪個更加重要,不管是糧食提價,還是農民改變種植結構,都是很難的事情。不論前者後者,二者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為了提高農民收入!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前者,估計很費勁!

    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無法去改變其他的東西,也就只能盡力去改變自己了。改變種植結構,這六個字說著容易!十多年了,我都是這樣種田的,你突然說這樣種不行,雖然老農也知道:我這樣確實也不掙錢,但是改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農民在準備種地的時候明白哪裡有變化,在種的時候也明白哪裡有變化,但是一旦真種上了,可能就不明白了。有點像孩子學習一樣,真開始做題,就開始錯!在實踐操作開始的時候,長年的習慣總是很難改變的,等真的做了,就開始糊塗了。

    還是建議種地的朋友們,抱團前行,真擁有著農業的夢想和希望的話,我們需要改變

    種植結構,當你們足夠好之後,各種好事自然也就來了!

    駿景——裡脊

  • 8 # 鄉村關中
    第一,使糧價與社會物價漲幅水平保持同步。

    因為我們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很大,我們看到,還有許多普通百姓處在貧困線上,或者處於半脫貧的狀況下,面對這樣的情況,調高糧價,對這個龐大的群體來說,生活無異於雪上加霜。但我們又看到,現在社會物價又大幅上升,而農民生產的糧食作為商品,在市場供求方面一直處於最低狀態,根本沒有實現糧價與社會物價漲幅同步,這是最關鍵的。既然糧價也是商品,那麼就應該與社會物價同步,這才是正常的物價體系。所以說,糧食價格的提高不是盲目無止境的提高,而是以社會物價作為參照,形成穩定的價格體系,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也才能確保農民留在土地上生產糧食。

    第二,農民要著力改變種植結構。

    把農民留在土地,下來就要做好種植結構的調整,改變種植結構,就要改變盲目跟風生產的現狀,有條件的農村就要改變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必須發展規模化生產,發展訂單式農業生產,使生產的農產品有銷路,有市場,從而確保農民生產的農產品能賺錢。農民改變種植結構,就要發展經濟農作物,發展果品作物,發展適銷農作物,那就是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要種植生產什麼,這就要改變過去單一的糧食種植,當然說這些,最重要的農民要改變思維,扭轉做法,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提高自己的作業技能,這些最基本的條件必須達到。

    第三,要著力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不管是提高糧價也好,還是調整產業結構也好,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提高單位面積農作物的產量。面對目前農業農村農民出現的問題,為改變現狀,對於農民種地給予多方面的資金補貼的同時,號召鼓勵農民根據糧食市場需求改變種植結構,實現兩條腿走路,從而終結過去的做法。但是,一些地方在改變種植結構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主要還是未能有效把握市場所需,幾乎都是一窩蜂式的齊上陣,最終還是造成農產品滯銷,嚴重挫傷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必須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宣傳,努力改變這種現實存在的問題。

    第四,要增加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含量。

    不管是調整糧價也好,還是調整產業結構也好,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農產品的商品率,提高農產品的科學技術附加值,從而形成品牌農業,這樣才能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就需要加強產業鏈整合,實現種植結構與市場需求配套,鼓勵發展種養結合迴圈農業,推廣主要農作物輪作和間作套作,大力發展“養殖企業+種植大戶”、“養殖企業+種植合作社”等多種種養結合模式,以全面調整種植結構。與此同時,還要發展糧食就地加工銷售模式,做到用地養地、農牧產銷結合,打造全產業鏈,保障農作物結構調整有序推進,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要打通從上游種植生產、中游農產品深加工到下游市場銷售的大動脈,把糧食生產與糧食消費整合,構建市場化糧食供銷體系,達到農業增產又增收,從而使糧食生產的品牌效應得到提高,這樣市場競爭力也得到顯著提升,農民肯定高興,也肯定會留在土地上。

    第五,把提高糧價與調整種植結構要統一起來。

    其實,我們目前農業發展的狀況是,單一的農作物種植,導致糧食生產供大於求,而其他類別的農產品,卻供應不足。我們肯定地地說,不管提高糧食價格,或改變種植結構,都無法改變目前農業農村農民的現狀。但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雙管齊下,在改變調整種植結構的同時,提高農民的糧食價格,才會徹底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農民看到農業未來發展的希望。如果能夠提高糧價,農民能夠安居樂業,有了富裕錢,市場再有更高需求的話,農民才有錢去調整結構,也願意將錢投入土地,從而形成良性的農業發展格局。而現在,農民種什麼都不掙錢,甚至虧本,你還要讓農民去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根本就不符合實際。所以說,適當提高糧價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也才能推動糧食產業結構的穩步發展,也才能二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農業有序發展。

  • 9 # 北國飄雪

    農業是國家的千年大計、萬年大計,關係著國家的國計民生!糧價的穩定,對農業生產的穩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業穩,農民安居樂業,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基礎。糧食價格的穩定提高,才能充分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增加農民的收入!適當調整種植結構,也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那是區域性的調整,隨市場之調整。糧價的穩定或提高是基礎,有壓艙石之作用!願國家對三農、對農民對農業、對農村真正扶持,造血不是輸血!真正有一套切合實際的好政策、方針,讓農民早日富起來!!

  • 10 # 詩卒

    如何種地,怎麼種,種什麼,結構怎麼調,農民不知道,他們沒有那麼多錢去幹未知的事,種地不掙錢,傷的是幾億農民。透過耕地確權,政府能掌握耕地面積,透過統計,也能掌握下一年能進口多少糧油,事先把預測告訴農民,他們會設定種植計劃,種什麼種多少,心中有數,把剩下的耕地另做安排。政府再把糧價設定在合理區間。農民不會怨聲載道。撂荒也能恢復地力。少生產化肥也能節省能源。農民真正體會到富裕在希望的田野上。

  • 11 # 朱增林呀

    要說糧食漲價,那是一個字,難!

    糧食全國有十八億畝耕地,雖說荒蕪不少,但單產增加,全國總產還是年年豐收,國外的農產品以低價向國內傾銷,這些都是糧食不能漲價的基礎條件,更重要的是國家穩定糧價的決心,因為一旦放開糧價,民心不穩,投機盛行,其’他物資竟相漲價,局面不可收拾。一旦出現一個蒜你狠,姜你軍現象,你知道後果…。

  • 12 # 周米5

    最主要的還是糧食要漲價,糧食再不漲價,土地真的全部要荒廢了,沒人種了,農村的老人種不動了,年輕人也種不起地,一斤糧食,買不一瓶礦泉水,土地扭轉承包就是一個笑話,你看看這幾年多少種地大戶都跑了,有的賠的傾家蕩產,土地扭轉不是不可以,主要是我們國家的國情和地理條件不允許,真正倫種地還是農民是專家,因為農民種了一輩子地,他知道怎麼種,怎麼管理?水稻小麥漲到五塊錢一斤,你看看還有人出去打工嗎?外國進口的優質大米,幾十塊一斤,都搶著去買,到城裡去,城裡人都在炫耀我這大米幾十塊錢斤哪裡哪裡進口的?沒一個人說大米貴,拿著國家的錢,吃著外國幾十塊錢一斤的大米,為什麼中國的糧食就不能漲價?

  • 13 # 純正農家蜂蜜

    你要是真正瞭解農業的種植結構,你不會提出這個問題。總的來說,提高糧食價格和改變種植結構那一項,農民也過不上好的生活。要想農民增加收入,要想改善農民的生活,增加農民的收入的根本只有靠國家的好政策,和把農民一起納入到國家的分配當中,才是維一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使農民增加收入的好辦法。

    靠糧食漲價,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農民。因為糧食的漲價會直接拉動一切生活用品,生產資料,等一切市場物價的上漲,其實現在有的商家盼望著糧食漲價,可以跟風漲價,最後受益的是各商家,受害的還是農民。最近的豬肉漲價,帶動了牛,羊肉也跟著漲價了,這就是很好的例子說明。

    做種植調整種植結構,想著是好的辦法,其實你的產品還沒有成熟,別人的產品己經佔領了市場,等你的產品上市己經是到了賠錢的價位,算下來還不如種糧食,這種例子也是舉不盛拳。在改變種植結構上,只有一小部分人獲利,就是提前佔領市場的人,其他人照樣無有收入,什至賠的血本無歸。

    所以農民朋友們,咱農民要想過上好的生活只有靠國家的好富民政策,盼望國家把農民也納入到國家的統一分配方案中,這才是咱農民盼望的硬道理。

  • 14 # 農資人實錄

    不管是提高糧價,還是改變種植結構,目的都是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提高農民實際收益。而這兩者並不是提升農民實際收益的全部,還包括新技術的應用、機械化水平、用工的多少等。 一、糧食價格一定是隨著市場而變化的

    我們在不同時期都對糧食價格進行過剖析,按照道理,糧食價格應該隨著市場進行調整,可是我國的農業水平和人均耕地水平並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是實行半保護糧食政策的,如果完全糧食市場化,也許農民的實際收益會更低。

    所以,我們不要指望糧價上漲,糧價上漲一定是市場決定的,而不會因為上漲就會有好的收益。在我們現在的糧價情況下,已經是國際上較高水平了,所以,不可能再高了。而相對的高低只會依靠成本的降低來實現。

    二、種植結構調整對農民的重要性

    種植結構的調整也是國家在實現國計民生的基礎上做的,同時也是為農民實現收益最大化來實現的。從實際看,種植結構的調整真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按照國家糧食戰略進行種植一定不會錯,而只是憑著自己的一相情願去搞種植,總是跟不上好價格,今年價格好就明年種這個,明年價格往往就下跌了。這樣往復幾次,永遠不會得到好的價格。種植結構調整的關鍵點在於根據國家需求和市場需求來種植,這正是農民種植實現高收益的前提。

    您問的提高糧價還是實現種植結構調整,我認為結構調整是正確的、必須的。而糧價提高並不是你我說了算的,正是在種植面積、作物情況、機械化水平、新技術應用等各方面因素的具體體現,當糧價提升,也可能其它農資、人工等也會提高,只有當市場需求旺盛時,才會出現真正的高價高收益。

  • 15 # 農村老徐

    這個問題問得好,這是當前農民非常關心的問題。我認為糧食提價,和改變種植構結都很重要。

    一,糧食提價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說糧食價格是有市場經濟控制的。但我認為中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以糧食生產為主

    在糧食價格上,國家要有一定量的控制能力, 糧食價格偏低,國家可以減少糧食的進口量,或者是,在糧食價格上一定量的補助。

    有人說糧食價格上漲勢必會引起物質價格上漲和人工工資的上漲,我認為現在的問題是物質價格上漲了,人工工資上漲了,而糧食價格還在下降。這樣,種糧食沒有錢賺,影響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增加土地拋荒了數量。長此下去,拋荒的土地就會更多,後果不可想象。

    二,改變種植結構的重要性。

    改變種植結構,我認為主要是國家採取一定的措,農民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知識面不廣,獲取的資訊很少,往往是什麼賺錢種什麼?這樣勢必會造成一窩蜂的形式,這種形式下,需要靠國家調控,在糧食種類上就會合理佈置,不會引起某種糧食價格偏低或偏高,這樣糧食的價格就會穩定,種糧食就會賺錢,農民就會把心思放在種糧食上,土地也不會拋荒。

    因此,我個人認為糧食價格的提高,種種植結構的改變都很重要。

  • 16 # 蘇北申哥

    這個問題很有現實意義啊,尤其對於佔據了我國多數人口的農民。我說句實話,還是首先要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最為重要。

    其實道理大家想想就明白了,你看現在的農村還有多少人真正的種地呢。還在堅持種地的也都是出去也幹不了啥的老人了。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的話,真是不敢想象了。

    那麼多年來,看見很多東西在漲價。房子在漲價、物價在漲、生活成本都在水漲船高,但是農民辛苦的種的糧食就是沒見過有多麼明顯的上漲過。

    我知道提高糧食價格,雖然也不是根本之策,但農民是實在的,看見了種糧食也能賺錢,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會願意迴歸田園的。

    其實在我看來,提高糧食價格與改變種植結構並不存在其根本的矛盾。改變種植結構,讓農民種植高附加值的產品,的確可以讓農民多多賺錢。

    但這個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先行試點,然後再鋪開,而且搞高效農業需要多方面的支援,單靠農民搞不好會適得其反。對於多數農民來說還是提高糧食價格來的實在,如果與此同時,國家透過有效的調控抑制其他價格的高位執行就更好了。

  • 17 # 李廣眾66866

    糧食提價是錯誤的。如果糧食提價農民更慘。糧食不提價中央做的非常正確。中央看到了國際糧食的大問題。中國人口多。中央必須控制國際糧食價格。糧食提價他關係到世界糧食貿易的大問題。國際糧食會隨著臺高糧食的價格。給中國14億人口代來很大的問題。國際糧食會不斷的攀升。老百姓過的日子會更窮啊。農民改變種植結構是正確的。大棚蔬菜各種用量大的農作物。會給農民帶來實惠。我希望農民越過越好,越過越富。

  • 18 # 農民小毛

    提高糧食價格重要,大面積改變種植結構只有死路一條。糧價低,農民就失去種植糧食的積極性,產量少了國家糧食安全如何保障?靠進口是長久之計嗎?我們這現在己經有很多農民都不種糧食了,為什麼?

    1.種糧食賺不到錢,傻瓜才種。今年現在雜交水稻收購價:每100斤80到90元左右,而且還沒人收。每畝谷種要3斤,一斤一般要40元左右;化肥每畝100斤,一般要160元左右,好一點的要200多;農藥一次成本20元左右,一季噴5次;請收割機100塊一畝。育種材料:秧盤,保溫膜等一畝30元;耕田油費,配件等一季也要200元。畝產900斤幹稻穀,共810元,減去各種費用,最多剩200一畝,我數學不好,不知有沒有這麼多。一個人種20畝的勤快了吧,週期4個月,每月1000塊,每天累得像狗一樣,誰還種糧食?種一年糧食老婆都要跟別人跑了。現在肉這麼貴,又買不起,還幹這麼重的活,哪天死掉都不知道。如果遇到天災,收成不好,內褲都要虧完。

    2.今年政府給予種植水稻每畝400元左右的補貼,重要事情說三遍:只補貼種水稻……。其他農作物就不要想啦!政府可能統計出水稻大面積減少了。

    3長期惡性迴圈下去,到時候大家以水果,玉米等一些副食品為主食,有錢的可以吃到昂貴、優質的進口大米。像我窮鬼一個只能吃吃空氣充飢了。

    4.很多年了,各種物價都在大幅度的漲,唯獨糧食價格還在原地踏步,無力前進,太難了!

    總之,提高糧價有利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擴大或保持種植面積,提高產量,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反之,後果很嚴重!

  • 19 # 三農廣訊

    關於這個問題,就目前的市場環境而言,應該是糧食提價重要一些,而農民自行調整種植結構的問題,要辯證的看,對於多數農民來講並不是很好的選擇。結合二十多年的三農工作經驗,下面分兩部分闡述一下原因:第一部分:什麼說糧食提價,對於農民增收來講更為重要一些呢?這是個很淺顯的問題,因為在我國的耕地中,絕大部分耕地是種植糧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小麥、水稻等,提高糧食價格,會惠及絕大部分的農民,大家都能夠得到實惠,比如,小麥價格如果能提高到1.2元或者1.3元一斤的話,農民種植小麥每畝地就會增加個100、200塊錢的收入,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所以在本人看來,如果提高糧食價格,對農民來講是確定的增收。第二部分:為什麼說農民改變種植結構,對於增收來講並不是很好的選擇呢?多數農民自行調整種植結構很容易“碰壁”。現在是市場經濟,除了玉米、大豆、小麥、稻穀、花生等幾大作物之外,其他的作物價格不確定性太大,由於其他作物需求量小,體量小,受面積的影響、國際市場的影響較大,價格極不穩定。而我們的農民很容易出現,什麼賺錢就一窩蜂的種,這樣就很容易賠錢,比如說前幾年的水果,很多產區的水賣不掉,扔到壕溝裡,出現了“穀賤傷農”。而種植這些玉米、小麥、稻穀等糧食作物就不一樣了,你再賤也有人收、有人要,價格再低,也只是少賠一點錢。而種植這些自行調整的所謂經濟作物,貴的時候可能就成了“蒜你狠”、“姜你軍”,賤的時候就是沒人要,損失慘重。比如,我們這提倡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2015年有個農民種了5畝地西紅柿,由於收穫時正是大量成熟期,市場飽和了,0.2元一斤,僱人採收運輸不夠工錢,最後5畝地西紅柿全部扔在地裡,一分錢沒賣,損失慘重,成了我們本地活教材。

  • 20 # 惠農圈

    調整種植結構固然是好,但糧價也要提升,這是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種地的農民都知道,如今的種地成本是一年比一年高,而糧價卻一直不漲,這不擺明讓農民放棄種地,走上城市裡打工的嗎?其他的物價年年提升,糧食就算是再基礎也應該上漲,絕對不會影響物價,但有些專家非要拿糧價上漲威脅論說事。

    要知道2014年的糧價比現在還要高,而那時候的物價卻比不上今天,而今天的農資費用增加,人工成本提高,糧價反而降低了,這個操作讓人看不懂。看官方的資料就知道,我國的種地面積是年年減少,就拿今年來說,3大主糧的種地面積依舊比去年少,而去年比前年少,再這樣下去,進口量也會增加,實際上今年的大豆進口價格就提升了,人家就是惡意提價,咱們也不敢說話。 而改變農民的種植結構,看似很高大上,但我國的產業鏈還沒有建立起來,如何才能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

    不能在第一時間知道什麼短缺,如何平衡種地的面積?如今的大資料是建立起來了,但還沒有廣泛的運用,而國家也沒有成立相應的機構去調整農業的種植,但在發達國家,都有相應的“農協”,控制全國的種地結構,但在我國卻很難建立起來,畢竟我國沒有這樣的組織,就算是有也沒有實際的作用,不能發號施令。

    這兩個都很重要,只是為了能夠讓農民都進城,為了我國的城市化率,糧價只能跟著降低才行,不然誰願意去城市裡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對停擺中濃眉續約湖人,有幾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