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澳叔

    這個問題好解釋,希特勒參加過一戰,沒記錯是參軍是巴伐利亞陸軍,西線跟法國人作戰!而且貌似作戰英勇,得到鐵十字勳章!

    一個自願主動為德國作戰,而且表現出色的奧匈帝國子民,德意志沒道理不吸納他的!

    最最最關鍵的,德意志統一後,德意志和奧匈帝國,一個積極向上,一個遲暮老矣!希特勒不會覺得自己是奧地利人的!

  • 2 # 千佛山車神

    德國和奧地利其實是一家,大家都是日耳曼民族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他畢生主張德奧合併)

    與英國、法國、俄國不同,日耳曼人在歷史上一直是諸侯林立,即便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也沒能真正統一整個大德意志地區。

    (18世紀四分五裂的德國)

    在19世紀之前,日耳曼人都沒能建立一個強力的統一國家。當時的日耳曼人分裂成許多諸侯國,其中普魯士和奧地利是最為強大的兩個日耳曼國家。

    在神聖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普魯士和奧地利都希望由自己領導德國統一。最終普魯士漸漸的佔得上風,但卻無法徹底打敗奧地利。

    為此,普魯士放棄了一統整個日耳曼的“大德意志”方案,轉而採取了將奧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統一方案。並在1870年透過普法戰爭完成統一,成立德意志帝國。

    (德國統一的第一功臣,鐵血宰相——匹斯麥)

    而被排除在德國統一之外的奧地利則選擇與匈牙利結成聯邦國家,建立了奧匈帝國。

    至此德意志和奧地利完成了分家,開始各自的獨立生活。

    與英美一樣,德國和奧地利同文同種的血緣和歷史還是讓兩國的關係十分親密。此後兩國在一戰結為同盟共同對抗英法。

    但不幸的是,一戰中德奧兩國戰敗,受到了嚴厲地懲罰。其中奧匈帝國更是被肢解為十個國家,奧地利也由此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為了防止德國再度做大,在《凡爾賽和約》中英法明確禁止德國和奧地利合併。不過隨著之後納粹德國的崛起,《凡爾賽和約》變成了一紙空文。

    一戰後英法對戰敗國嚴厲的懲罰加速了德奧兩國的民族主意抬頭,兩國合併的呼聲越來越高。

    希特勒就是這麼一個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他本人雖然出生於奧地利,但作為一個日耳曼人他從小就抱有統一整個德國的夢想。在他年輕的時候便前往德國學習並加報名參軍,為德國參加了一戰。

    (希特勒出生的房子)

    戰後希特勒加入德國國籍,並利用德國人對《凡爾賽條約》的憎恨建立了“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德文簡稱“納粹黨”。

    之後希特勒攫取了德國政權,使德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帶路。在1938年,德國正式兼併奧地利,完成了數百年來日耳曼民族追求的統一大業。

    如果不是在後來希特勒繼續挑起二戰,估計現在的奧地利現在已經是德國的一個州了。

    (德國在二戰前夕的版圖)

  • 3 # 桃花石雜談

    希特勒是奧地利人,為什麼能成為德國元首?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揭示了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真相,原來希特勒根本不是德國人,而是奧地利人,那麼他又是怎麼成為德國元首的呢?青年時即“脫奧入德”

    現代喜歡歷史的朋友恐怕都知道希特勒是一個種族主義者,這一點確實沒錯,希特勒不是在後來從政之後為迎合民粹才成為種族主義者的,而是從非常年輕時起就是一個種族主義者。

    希特勒青年時代在奧地利的家

    但身為日耳曼人的希特勒,卻並不是普魯士所建立的以日耳曼民族為主體的德國人,而是同樣由日耳曼人所建立,但民族構成卻極其複雜的奧匈帝國的公民。希特勒非常向往加入軍隊打仗,但種族主義觀念根深蒂固的希特勒卻不願意為奧匈帝國的軍隊效力,因為如果加入奧匈帝國的軍隊,他就有可能猶太人、斯拉夫人或者無數其它奧匈帝國境內少數民族軍人的戰友,甚至是下屬,而這是他所極其憎惡的。所以他在1913年,自己24歲時移民到了民族構成要“純粹”的多的德國慕尼黑。

    希特勒在德軍服役時照片

    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希特勒不是因為討厭多種族的奧匈帝國軍隊才移民德國的,而是因為他父親在德國慕尼黑有一塊地產,所以他移民德國是為了繼承地產。而且1914年他還收到奧匈帝國的徵兵令,到薩爾斯堡接受體檢,但卻被軍醫認為不適合服役而被拒絕入伍。但不管怎樣,希特勒年輕時就移民到了德國是沒有疑問的。

    艱難的入籍過程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希特勒就以志願兵身份加入德國巴伐利亞陸軍。並參加了伊普爾戰役和索姆河戰役等多場戰役,並因在索姆河戰役中負傷而被授予鐵十字勳章。不過比較諷刺的是,希特勒可能是為逃避成為猶太人的手下而移民德國,但他在德軍裡的上司卻是個名叫雨果·古特曼的猶太中尉,而授予希特勒鐵十字勳章正是基於這個古特曼的建議。

    希特勒(中排最右)與巴伐利亞陸軍戰友的合影

    而在德軍服役並被授勳的經歷也成為希特勒後來從政的資本。不過此時的希特勒,卻並沒有德國國籍。戰後希特勒被德國情報部門看中,成為了滲透進當時的極右政黨德國工人黨的一名特工。但希特勒卓越的口才卻使他迅速被該黨黨首安東·德雷克斯勒看中,成為該黨核心成員。之後希特勒也順勢假戲真做地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並憑藉其反猶太鼓譟給自己積累了一定的名聲,而德國工人黨也很快改名為納粹黨。

    希特勒在德國從政的起點——德國工人黨黨證

    1923年,希特勒因為參加試圖推翻巴伐利亞州政府的暴亂而被逮捕,被判刑5年。但一年之後獲假釋出獄。不過在他出獄之後,巴伐利亞州政府本想把他驅逐回奧地利。但奧地利政府卻也不願意接收這個麻煩製造者,所以以他曾在德軍中服役為由,說他已經喪失了奧地利國籍。而希特勒本來就不願意回到奧地利,所以也立即宣佈自己放棄奧地利國籍。

    希特勒極富煽動性的演講是他在德國政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後7年裡,希特勒其實是以一個無國籍人士的身份生活在德國的。但沒有國籍卻並沒有妨礙他繼續從政,他在政壇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但沒有國籍肯定是不能在德國擔任任何公職的,所以在1932年,希特勒透過“曲線救國”的方式獲得了德國國籍。當年2月25日,擔任德國布倫瑞克州內政部長的納粹黨人迪特利希·特拉格斯宣佈任命希特勒為布倫瑞克州在德國議會議員團的團長,從而使希特勒自然成為了布倫瑞克州的公民身份,也因此正式成為了德國公民。

    而獲取德國國籍之後,希特勒執掌德國政權的法律障礙得到消除,他也憑藉煽動民粹贏得的支援和在政壇的縱橫捭闔,在次年1月被任命為德國元首。而後來德國在希特勒執掌下還吞併了奧地利,使希特勒擔任德國元首更加“名正言順”了。不過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希特勒這個奧地利人給世界、德國乃至奧地利都帶來了巨大災難。

  • 4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希特勒曾經是奧地利人,成為國家元首之前已經加入了德國國籍。1932年,已經混出名堂的希特勒在德國布勞恩施魏格市正式加入德國國籍。當人們祝賀希特勒成為德國公民時,希特勒回答道:“你應該祝賀的物件不是我,而是德意志。”

    歐洲的理念跟咱們不同,比如18世紀的俄羅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國公主,透過政變上臺,領土擴張和富國強兵有一套,成了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個可以和彼得一世並稱大帝的葉卡捷琳娜大帝;英國17、18世紀的不少國王的德國血統遠遠大於英國血統,喬治一世甚至在54歲繼任英國國王時都不會說英語。

    一、奧地利和德國主體民族都是日耳曼人,都說德語。

    二、德國和奧地利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和文化,兩國在歷史上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後來普奧戰爭獲勝的普魯士把奧地利排擠出了德意志,所以,在近現代,德國人眼裡奧地利就是德國的一部分,而部分奧地利人也這麼想。

    《凡爾賽和約》裡也有著很明確的規定,不允許奧地利和德國合併。

    三、希特勒一戰時加入了德國國防軍(一種說法是,因為他過於瘦弱,參加奧匈帝國計程車兵體檢不合格,但是德國的體檢不太嚴格,結果通過了,注意:1914年德國國防軍徵兵的身高標準是不低於171com;另一種說法是身為狂熱的日耳曼主義者,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國家 ,希特勒可不屑與斯拉夫 猶太 匈牙利人成為袍澤)。希特勒在德國國防軍巴伐利亞步兵第16團,成為陸軍下士,擔任團部傳令兵。據作者親身體驗,巴巴利亞地區的德語已經非常接近奧地利口音,與柏林一帶的德語有明顯差異。當時,在國防軍裡,希特勒被嘲諷為:“巴伐利亞口音的鄉下人”。雖然德國的巴伐利亞非常富饒,但因為主要是農業區,往往被北部工業區的人們看成鄉巴佬。

    1918年,當得知德國投降的訊息,希特勒哭暈在地上,因為在他心中,自己就是德國人。

    四、1932年,納粹黨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已經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於是希特勒決定參加總統選舉,但他此時依然是奧地利國籍,沒有資格參選。於是希特勒透過各種上層人士的的斡旋,和舉薦正式獲得了德國國籍。

    與興登堡共坐的希特勒,30年代初,希特勒已經打入德國上層生活。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除了極具煽動性的演講,希特勒還是相當高的治國能力。三十年代初的德國經濟幾近崩潰,600多萬人失業。家裡生火取暖都不用再去買柴火了,而是直接燒鈔票取暖,因為燒鈔票比燒柴火還便宜。生活困頓的人們一般更為關心物質和生活方面的需求,而不怎麼關心有關行使公眾權力的人應當怎樣推選出來的任何理論。大蕭條為肆無忌憚的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冒險家,為希特勒這樣的獨裁者開闢了道路。

  • 5 # 青年維也納

    這個問題牽扯到幾個基本的事實,第一希特勒到底是奧地利人還是德國人,第二希特勒到底是怎麼成為德國元首的。而這兩個問題剛好是希特勒自己和納粹刻意迴避,我國地攤兒文學也不甚明瞭的,所以地攤兒文學讀者往往用大而化之的方法回答這個問題。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總統逝世之後希特勒以總理代行總統職權,從此成為“德國元首”)

    事實上只要對希特勒的生平稍有了解,我們就會發現希特勒是一個奧地利人。1918年11月奧地利共和國建立以前希特勒是一個奧匈帝國的臣民,他1913年移居慕尼黑,1914年作為志願步兵加入了巴伐利亞王國陸軍。這裡牽扯到另外兩個經常被忽視的常識,那就是德意志帝國其實並沒有自己的陸軍,只有包括普魯士、巴伐利亞、符騰堡等國在內的各邦陸軍。這些陸軍在戰爭爆發的情況下接受普魯士國王兼德意志皇帝的指揮而成為德國陸軍。同樣的德意志帝國雖然設定統一的德國國籍,但是除了帝國直轄領地的阿爾薩斯-洛林之外,所有領有德國國籍的人都必須首先獲得組成帝國的某一個邦的國籍。

    (1914年宣戰時人群裡的阿道夫希特勒)

    換而言之阿道夫-希特勒雖然1914年成為德國士兵,但他在軍籍上首先是巴伐利亞王國士兵,其次他也沒有因為服役而自動得到巴伐利亞王國的國籍,自然也就無法獲得德意志帝國國籍。雖然如果戰爭勝利,希特勒憑藉戰爭期間的貢獻和獲得的勳章很可能會得到國籍作為獎賞,但是因為一戰德國戰敗了,而且巴伐利亞爆發了革命,希特勒並沒有因為他獲得的勳章而獲得國籍。也就是說1918年底1919年初回到慕尼黑的阿道夫希特勒雖然是幾百萬退伍軍人之一,但卻是一個奧地利籍的退伍兵。

    (一戰中的巴伐利亞王國士兵希特勒)

    希特勒1925年以自己十幾年來僑居國外而且為德國服役為由放棄了奧地利國籍,從此開始了他長達七年的黑戶生涯,也就是說從1925年開始的七年裡希特勒既不是奧地利籍也不是德國籍。所以你們可以發現,雖然納粹黨在這七年裡不斷壯大,不斷在各邦議會里獲得議席,1928年的大選甚至讓納粹黨在魏瑪共和國議會里擁有了十二個代表,赫爾曼-戈林就是此時成為議員的。但希特勒自己卻既不是邦議員也不是國會議員,。希特勒自己當然喜歡從驕傲或者蔑視魏瑪共和國的角度來解釋,但是事實上希特勒也的確不能擔任這樣的公職,因為他根本不是德國人。

    (1918年以前希特勒是奧匈帝國臣民,1918年-1925年之間他是奧地利共和國公民,1925年-1932年之間他是德國的奧地利裔非法移民)

    正因為如此普魯士邦政府曾經下達禁令嚴禁希特勒入境,也就是說面積佔整個德國三分之二,人口占整個德國60%的普魯士邦,視希特勒為非法移民禁止希特勒入境,事實上宣告了希特勒政治生涯的終結,後來全靠親納粹的魏瑪共和國內政部才得以解除這項禁令。希特勒的國籍問題納粹黨其實早就想解決,只是一直都沒能找到體面的方式解決。但是隨著1932年希特勒要參加總統大選,這個問題就非解決不可了。因為如果希特勒連德國人都不是,他怎麼有競選德國總統的資格?所以到1932年希特勒的國籍問題就成了納粹黨的頭等大事。

    魏瑪共和國的國籍法和德意志帝國的基本相同,雖然《魏瑪憲法》一再強調其中央集權的色彩,但事實上要成為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人,和成為德意志帝國時期的德國人一樣,首先也必須取得組成魏瑪共和國的各邦裡的任何一個的國籍,一旦成為其中一個邦的公民,也就自動獲得了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國籍。

    (看林人的兒子克拉格斯為希特勒取得德國國籍做出了重要貢獻)

    而在魏瑪共和國的各個邦里納粹最有發言權的就是布倫瑞克邦。在這個邦納粹黨在1930年的選舉中拿到了22.9%的選票,並且加入了州政府,納粹黨的安東-弗蘭岑成為這個邦的內政部長。但是真正為希特勒弄到國籍的人是1931年起擔任內政部長和教育部長的克拉格斯。

    克拉格斯本來希望以一種比較體面的方式為希特勒拿到德國國籍,那就是類似今天的高科技人才引進。他想出的辦法是在布倫瑞克技術學院設定一個“政治和社會組織學”學科,然後聘請希特勒為副教授,這樣希特勒就得到了入籍的機會。但是如前所述雖然納粹黨在布倫瑞克拿到了內政部這樣的強力部門,但是納粹黨的議席其實只有22.9%。所以其他黨派就拿希特勒的學歷問題來阻撓這個計劃,希特勒連中學都沒讀完卻要當布倫瑞克的教授成了轟動一時的醜聞。而且在布倫瑞克技術學院引起激烈抗議,於是克拉格斯只能放棄這個計劃。

    但是選舉不等人,所以克拉格斯也不能再考慮什麼體面了,於是他接受了德意志人民黨議員提出的建議,援引公務員制度在布倫瑞克駐柏林的代表處設定了一個職位,然後讓希特勒成為布倫瑞克邦的政府僱員這樣就自動獲得了布倫瑞克的邦籍,自然也就得到了魏瑪德國的國籍。1932年2月25日希特勒宣誓就職,然後自動得到了德國國籍,然後投身總統大選。

    (興登堡總統任命的最後一個總統內閣總理希特勒,相比前幾任總理希特勒的軍銜是最低的,布呂寧和施萊歇爾戰爭期間是上尉,巴本是中尉希特勒只是個士兵)

    那麼希特勒是怎麼成為德國元首的呢?首先希特勒成為德國公民是為了競選總統,因為理論上德國總理並不必須是德國公民。但是1932年總統選舉失敗以後希特勒就轉而試圖成為德國總理,透過幕後運作和巴本的介紹,1933年希特勒真的成為德國總理。1933年到1934年8月2日興登堡總統逝世以前,希特勒都是魏瑪共和國的總理。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總統的死搬開了希特勒道路上最後一塊絆腳石)

    但是興登堡總統逝世之後就出現了一個重要問題,1932年當選的興登堡總統在任期內死去,按照魏瑪共和國的傳統應該提前舉行大選。1925年艾伯特總統逝世的時候就是這樣處理的。但是按照興登堡自己的遺願他希望在自己死後在德國恢復君主制,讓皇儲威廉登上德國皇位。但是希特勒則既不希望復辟也不希望舉行大選。他希望作為總理代行總統職權,這種行為理論上是可行的,也就是由內閣總理攝行總統職權組成攝政內閣。

    (1934年德國國防軍向希特勒宣誓之後,希特勒事實上已經成為德國元首,之後的公民投票只是走個過場)

    在得到軍隊的支援和宣誓之後,希特勒成為攝政總理,自然也就成為憲法意義上的國家元首。德國軍隊向希特勒宣誓之後的8月19日又舉行了公民投票,在這次公民投票裡希特勒得到3800多萬贊成票,只有425萬人反對和87萬人棄權。希特勒從此成為“德國元首”。

    這兩個事實搞清楚之後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奧地利人希特勒理論上是可以成為德國總理的,但從1925年開始希特勒其實連奧地利人也不是了,他是一個在德國的奧地利裔非法移民。而作為非法移民理論上希特勒是可以成為總理的,因為根據《魏瑪憲法》,總理並不必須是國會議員。但是1934年的“德國元首”,是總統職位和總理職位結合在一起,而總統必須是德國公民,這樣希特勒就必須成為德國公民了。而1932年為了參加總統競選希特勒為自己弄到了德國公民權,這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 6 # 我是越關

    希特勒的的確確是一個奧地利人,1889年4月20日,他出生在奧地利邊境城市布勞瑙。而希特勒的父親是奧匈帝國布勞瑙市的海關督察,叫做阿洛伊斯·希特勒。

    希特勒個人意志

    希特勒幼年經歷

    在阿道夫三歲的時候,父親得到升遷,全家搬到了多瑙河對岸的德國小城巴索。所以希特勒自幼與德國孩子們玩耍,這對他的身心發展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在成年後,希特勒極其崇拜鐵血宰相俾斯麥,擁有著強烈的英雄情節,閱讀了大量普法戰爭的書籍,逐漸成長為了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

    希特勒是民族主義者

    希特勒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一戰前奧匈帝國不僅僅有日耳曼民族,還有猶太人、斯拉夫人還有其他少數民族。這樣一來,對於極其嚮往加入軍隊的希特勒而言極其不願意為本國效力。反而極為願意加入純粹的日耳曼民族國家德國。

    希特勒青年時的遭遇

    希特勒青年時代,曾經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流浪,但是眼看著奧地利社會的不公,豪門貴戚榨取著大量的不義之財,希特勒變得極具批判精神,也漸漸的對奧地利這個國家失望透頂,因此希特勒在心裡已經放棄了自己是奧地利人的本質。

    最終在1913時希特勒移民到了德國的慕尼黑。

    希特勒的入籍德國

    在1914年時,希特勒加入了德國巴伐利亞陸軍,參加了伊普爾戰役和索姆河戰役等多場戰役,並且在索姆河戰役中負傷從而被授予鐵十字勳章。

    雖然此戰之後希特勒並沒有加入德國國籍,但是卻被德國工人黨看中,成為了這個極右政黨的一名特工,在政黨內部,依靠著卓越的口才成為了工人黨的核心人物,並且在之後為工人黨改名納粹黨。

    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納粹黨成為了德國第一大黨,這樣一來希特勒加入德國國籍非常容易;德國布倫瑞克州內政部長迪特利希·特拉格斯是納粹黨人,1932年2月25日,他宣佈任命希特勒為布倫瑞克州在德國議會議員團的團長。因此希特勒成為了德國公民。

    因為此時的納粹黨已經成為了第一大黨,所以之後的選舉中希特勒輕鬆勝出。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希特勒於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事實上德、奧本是一家——奧地利的主體民族和德國一樣也是日耳曼人,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實際上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裡奧地利一直是德意志境內的一個邦國。在希特勒出生的23年前德意志邦國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擊敗奧地利,從而將奧地利排擠在德意志之外,隨後普魯士又擊敗了法國並於1871年成功構建了統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國。

    儘管隨著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奧地利已被徹底排擠在德意志之外,與此同時奧地利境內生活著大量非日耳曼民族,於是在失去在德意志地區同普魯士競爭的資格後奧地利轉而同境內的匈牙利人合作將奧地利帝國改組為二元制的奧匈帝國。當時的希特勒自然對這樣的國家大局無能為力,但一直對此心存不滿,這是因為希特勒一直是一個堅定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他排斥奧匈帝國境內的一切非日耳曼民族,同時他認為奧匈帝國已被非日耳曼民族玷汙,不能真正代表日耳曼民族的利益。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被徵召入伍,然而希特勒卻當起了逃兵。這倒不是因為他熱愛和平不願打仗,如果是這樣他還會發動二戰嗎?事實上希特勒只是不願當奧匈帝國的兵,他想做的是為日耳曼民族而戰,於是他越境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由於在一戰中德、奧是同盟國,所以奧匈帝國也沒追究他逃避兵役的責任。就這樣希特勒先後參加了第一次伊普雷戰役、索姆河戰役、阿拉斯戰役、巴斯青達戰役。

    戰後作為戰勝方的協約國對德、奧進行了嚴厲的制裁:德國受到凡爾賽體系的諸多限制;而奧匈帝國更是直接被拆分。從奧匈帝國分化出來的奧地利儘管已是一個日耳曼民族佔絕對優勢的國家,然而這個國家實在太小了,已不足以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角色。希特勒認為:奧地利絕不可能擔負起振興日耳曼民族的歷史重任,於是他選擇加入了德國國籍,成為了一名奧地利裔的德國人。

    當然希特勒入籍德國的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23年希特勒因參加試圖推翻巴伐利亞州政府的暴亂而被捕並判刑5年,但一年後就獲得假釋出獄。在他出獄後巴伐利亞州政府本想把他驅逐回奧地利,但奧地利政府卻也不願意接收這個麻煩製造者,所以以他曾在德軍中服役為由說他已經喪失了奧地利國籍。而希特勒本來就不願回到奧地利,所以也立即宣佈自己放棄奧地利國籍。儘管希特勒自稱放棄奧地利國籍,但德國方面並沒立刻接受他——畢竟此時德國還把他視為麻煩製造者而打算將其驅逐出境。

    此後的7年時光希特勒一直是作為一個無國籍人士在德國居住生活,儘管如此卻並未妨礙他在德國影響力的日益提升:他利用德國戰後的混亂局面以及經濟危機帶來的人民生活困境大力鼓吹他的納粹種族主義,以打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和發展國民經濟改善民生為號召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收穫了大量忠實擁護者。這時希特勒從政的唯一障礙就是他的國籍問題了,因為儘管擁護他上位的呼聲很高,然而作為一名連德國國籍都沒取得的人就法律意義而言:是無法擔任德國國家政府公職的。直到1932年2月25日擔任德國布倫瑞克州內政部長的納粹黨人迪特利希·特拉格斯宣佈任命希特勒為布倫瑞克州在德國議會議員團的團長,從而使希特勒自然成為了布倫瑞克州的公民身份,希特勒由此獲得了德國國籍,消除了自己從政的法律障礙。

  • 8 # EyelashFloyd

    奧地利和德國都是德意志民族的,一戰後曾想統一,被法國堅決反對,其實他們是同一個民族。原來德國都是小邦聯國家,普魯士統一了大部分,但奧地利在奧匈帝國中所以沒統一到德國,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分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國家。因為怕德國更強大一戰後沒能統一。建議看《曉松奇談》2018有幾期專門講一戰戰後秩序的,裡面說的很清楚。

  • 9 # 石頭說歷史

    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不假,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德國元首,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德國和奧地利的主體民族是日耳曼人,兩國曾長期是一個整體。德意志地區在很長時間內是一個邦國林立的鬆散政治聯盟,而奧地利一直是整個德意志地區的老大,也就是說奧地利曾是德意志的代言人。直到普奧戰爭後,普魯士統一了分散的各德意志邦國,才把奧地利正式排除出德國的範圍之內。而奧地利和德國的主體民族都是日耳曼人,官方語言是德語,兩國的文化基本相同,所以兩國存在天然的親近感。

    二、近代歐洲存在“跨國政治家”的先例。比如俄國著名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個德國人,但這並不影響她成為俄國女皇。再比如拿破崙還兼任義大利國王。所以歐洲民眾是可以接受外國人成為本國元首這種情況的。

    三、希特勒獲得了德國國籍。希特勒參加過一戰,服役於巴伐利亞軍團,為德國而戰。他戰後長期生活在德國,並在1932年取得了德國國籍,成為一名德國公民。在1932年之後,希特勒可以說他是一個出生在奧地利的德國人,希特勒可以光明正大的成為德國元首。

    四、希特勒透過議會選舉上臺。雖然希特勒在執政後大搞獨裁,但希特勒卻是透過合法手段——贏得議會選舉上臺的。而希特勒之所以能夠贏得選舉,是因為他抓住了德國民眾的心,贏得了德國人選票。30年代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讓德國深受其害,德國人普遍生活困難。希特勒抓住這一機會,用極富煽動性的演講大肆鼓吹日耳曼民族優越論,並許下諸多美好願景,博得了對現實強烈不滿的德國人的支援。而上臺後的希特勒則透過國家干預經濟、進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國家軍事化轉型,僅僅兩年時間就基本解決了德國失業問題,讓德國人過上了“有牛奶和麵包的生活”,從而在國內樹立了絕對的個人權威,成為名副其實的元首。

  • 10 # 度度狼gg

    1938年納粹德國武裝吞併奧地利,蓋世太保特別行動隊奉命查抄奧地利兵役署,目的只有一個:找到並銷燬該軍事單位與希特勒曾經的往來信件,因為奧地利兵役當局認為希特勒在1913年前往德國有逃避兵役之嫌,儘管希特勒在信件中否認了這一說法並在居住地慕尼黑進行了徵兵體檢,但後來的第三帝國元首仍然感覺此事有損榮譽,然而蓋世太保一無所獲,希特勒為此大為惱火。

    需要釐清兩個歷史事實,其一是奧地利與德國都是以日爾曼民族為主體,官方語言亦同,而歐洲列強為防止好戰的普魯士過於強大,始終關注並反對德奧合併,一戰結束後的《凡爾賽和約》中此為單獨且重要的一個條款;其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與奧匈帝國是一個戰壕的。

    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於德奧邊境的奧地利一側,這一點對希特勒具有重要意義,他青年時代就認為,這兩個德語民族之間不應該有邊境,而應該成為一個國家。他在《我的奮鬥》開篇即寫道:“今天在我看來,命運竟然選擇萊茵河畔勃勞瑙作為我的出生地,似乎是一種天意,而我們年輕一代的人已把竭盡全力統一兩國作為我們畢生的工作”,他也確實這麼做了,上臺五年後就吞併了奧地利,使納粹德國一下子多了3000萬人口。

    希特勒上溯三代就居住在距離維也納50英里的“下奧地利”地區,他在16歲時就已經熱衷於政治,並在奧地利期間修煉了兩個重要“功力”,一是非凡的演講才能,日後作用甚大;二是接受了“泛日爾曼思想”,這也是他掌握權力後民族政策的核心。

    1913年5月,希特勒離開奧地利首都前往德國,對於離開的原因他自己的說法是看不慣維也納的民族雜居現象,尤其是“沒完沒了的猶太人使我憎厭,這個大城市使我覺得是人種退化的象徵” ---- 這多少有點矯情,其實更主要的原因是希特勒的生活無著和對德國政治的嚮往,用我們中國人常說的話就是“樹挪死,人挪活”。

    由於肺病的底子使希特勒沒有透過徵兵體檢,1914年一戰爆發後讓特想從軍的希特勒非常苦惱,8月3日直接上書德國國王路德維西三世,申請志願參加巴伐利亞步兵團為第二祖國作戰,不料競然獲准。

    於是這個“波西米亞下士”以傳令兵的初始身份來到西線,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並在戰爭中因作戰英勇兩次負傷兩次受獎,分別獲得二級鐵十字勳章和一級鐵十字勳章,尤其是後一種極少授予普通士兵的,這個榮譽讓希特勒吹噓了大半輩子,成為他後來號令普魯士軍官團的軍事資本和口頭禪。

    (一戰時期的希特勒下士)

    而希特勒能從一個奧地利青年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跟把大象塞進冰箱一樣,攏共分為三步:

    一、加入納粹黨並逐漸成為黨魁。

    1919年9月仍然被德國陸軍留用的希特勒奉命去幕尼黑調查一個叫作“德國工人黨”的小團體,這就是納粹黨的前身,然而參加完一次會議的希特勒就收到通知他被髮展入黨了,帶著好奇心加入後不久就負責了納粹黨的宣傳工作,很快成為該黨最優秀的煽動家和組織家。在希特勒的努力下,1921年7月納粹黨修改了黨章,任命希特勒為委員會主席並確立了“領袖原則”,這個原則先是成為了納粹黨的黨紀,到第三帝國成立後又成為國法,在德文中“領袖”和“元首”是一個字,實際上此時希特勒已經有了元首這一稱謂。

    二、納粹黨透過選舉成為執政黨。

    透過“啤酒館暴動”和坐牢等一系列表演,納粹黨在德國的特定歷史時期發展非常迅猛,得到失業工人、退役軍人和壟斷財閥的多重支援,黨員人數呈幾何形增加,到1930年成為國會第二大黨。出獄後的希特勒為了防止被當局驅逐出境,1925年4月7日正式申請放棄了奧地利國籍,使他一時成為無國籍人士,但是他公開宣稱不會要求魏瑪共和國政府批准他的德國國籍,因為他認為曾經在德國軍隊中服役併為第二祖國作戰,理所應當獲得德國國籍,但當局沒有鳥他。

    1932年希特勒決定參加總統選舉,為了取得合法參選身份,是年2月25日,不倫瑞克邦(德國是聯邦制)的內政部長(納粹黨成員)任命希特勒為該邦駐柏林公使館的工作人員,於是這個納粹黨領袖就成為了不倫瑞克邦公民,進而也成為了德國公民,希特勒透過這種近乎滑稽的手段輕易解決了國籍問題。雖然希特勒在競選中敗給了現任總統興登堡,但納粹黨的聲勢已經十分浩大,在7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得1300多萬張選票,一躍成為德國第一大黨,興登堡於1933年1月30日不得不任命希特勒為總理。

    三、興登堡逝世後獲得絕對權力。

    作為德國陸軍的老牌元帥和資深政治家,興登堡在德國國內有著巨大的威望,所以希特勒在上臺之初是非常小心翼翼的,包括尊重國防軍和清洗衝鋒隊等,隨著興登堡年邁多病,希特勒開始逐步囊括權力,廢除議會的民主制度,將各邦權力上繳政府,到1933年3月23日,希特勒已經實際成為德國的獨裁者。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德國再沒有人可以阻擋希特勒的野心,他集總統與總理於一身,正式成為第三帝國“元首”了。

    那一天,據戈培爾回憶,回到住處的希特勒“眼裡充滿了淚水”,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也註定即將開始了。
  • 11 # 關東俠客

    阿道夫.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卻當上了德國國家元首,熟習這兩個國家歷史的人都知道一點都不奇怪。在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以前,在法理上德奧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公民都是日耳曼民族。公元九六二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奧托王朝的奧托一世被羅馬教皇加冕成皇帝,但這個國家不是中央集的,而是由眾多公國,自由幫,自由市,教皇自由地組成的一種四分五裂的鬆散聯盟。到了十八世紀帝國境內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王國最強大。其中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還當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英國工業革命後,普魯士臨波羅的海平原地區平原地帶,工業化發展比較快經濟發達人囗眾多。奧地利位於神聖羅馬帝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地,以農業和畜牧業為生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奧托-馮-俾斯麥為宰相透過三次王朝戰爭: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完成了國家統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但把奧地利排除之外。迫使奧地利和匈牙利合併成奧匈帝國。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法國,在1881年,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組成"三國國同盟”。1914年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國同盟失敗。德國丟失13%的土地,12%的人囗。奧匈帝國分成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德奧兩國同源,同宗都是日耳曼族。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一個偏避地區,他長大成人後去德國柏林經濟發達地區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12 # 世界真的很大

    希特勒一戰時加入德國軍隊,戰後在1919年加入了納粹黨的前身德國工人黨。那時德奧兩國之間,這種人員往來、服役就業,幾乎沒有邊界。只是一個有野心無名小卒的希特勒,是哪一國人都無關宏旨也沒人關心。

    1920年,希特勒成為德國工人黨的黨魁。該黨也更名為德國民族主義社會工人黨,25條綱領,也是希特勒一手擬訂的。1923年,該黨因發動政變和暴動失敗被取締,最著名的便是“啤酒館政變”,希特勒也被關進監獄。

    1925年,納粹黨經過重建後迅速發展,到1930年代初,已成為德國國會最大的政黨。20年代中,由於希特勒的影響和名氣都越來越大,他的奧地利人身份,成為政敵攻擊的話題之一。希特勒就此還發表了一份公開宣告。

    希特勒在宣告中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名奧地利人,反而總認為自己只是德國公民。這是一戰期間,我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德國軍隊、為日耳曼民族而戰的原因。發表宣告後不久,他公開宣佈放棄奧地利國籍。但此時,他也並未申請加入德國國籍。

    1920年代接下來的時光,納粹黨和希特勒本人都迅速崛起,在德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問鼎權力已指日可待,希特勒才加入了德國國籍。那時候入籍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基本上是一申請即可,何況是在德奧兩國之間,何況已經成為政治上最熾手可熱新星的希特勒。

    所以,當1933年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時,他早已是德國人,後來便又順理成章地當上元首,德國的最高統治者。

  • 13 # 山水羽甜

    第一,您覺得是不是他不配?第二,您覺得是不是奧地利不配?第三,種族化、地域化看待問題正是“第三帝國”最為後世所詬病的,您在當下持這樣的觀點,提這樣的問題,真的好嗎?

    言歸正傳。“元首”能以“外人”身份成為德國的掌權人,這本身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但在一個大的民主語境下,其合理性更多的壓倒不合理性。一戰後的歐洲需要的是一個統一的理由,這在許多理想主義者那裡是很容易找到共鳴的,於是思想意識就代替了國家意識,思想認識的界定代替了國家認識的界定,最終會出現一個“外國人”領導本國人,這種看起來是問題的的問題,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那個歷史語境裡,是順理成章的。

  • 14 # 諶人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德國和奧地利的關係。

    德國奧地利歷史上同屬於一個國家(至今也屬於一個民族,同種語言),這就是德意志聖神羅馬帝國。這個名字有點彆扭,因為,這個帝國是泛德意志地區數百個諸侯國組成的鬆散聯邦,勾心鬥角,並不聖神。而且首都也不在羅馬,而在維也納。歷史學家為了驗明正身,又將它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

    奧地利是德意志第一帝國裡的老大,長期出任帝國皇帝。後來受法蘭西帝國等的欺凌,德意志第一帝國名存實亡,處於分裂狀態。

    發起德國重新統一戰爭的是普魯士公國,這個公國雖不在傳統德意志地區,但它是德意志人組成的條頓騎士團在波蘭北部、波羅的海南部,經過數百年打拼出的一個國家。後來它們與德意志第一帝國裡的勃蘭登堡公國強強合併,建立了普魯士—勃蘭登堡王國,並打敗法蘭西拿破崙帝國,重新統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定都柏林。史學上又稱之為德意志第二帝國。

    本來,奧地利是最有機會重新再次統一德意志的,但被戰魂附體的普魯士取得了這一榮譽。

    再次統一後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無獨有偶,普魯士把昔日的老大奧地利踢了出去。這就造成了德國奧地利成為兩個國家。

    一戰歐洲列強吃夠了普魯士領銜的德意志第二帝國苦頭,慶幸強大的奧地利沒在這個帝國中。因懼怕德國再次坐大,在《凡爾賽和約》中強行規定,不允許德國和奧地利再次合併。

    後來德國復仇之星希特勒正本清源,復辟了德意志第一帝國,將奧地利並回了德意志帝國,史學家稱之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當時的合併(吞併)並沒有費多大周折,懾於希特勒的強大和同個民族的向心合力,奧地利舉行了象徵性的全民公投,就平靜地迴歸了德國。

    德國二戰戰敗後,戰勝國堅持《凡爾賽和約》舊規,再次將德奧強行拆散,這就是今天獨立的德國和奧地利現實。

    現在回答提問

    希特勒雖出生在奧地利,但在日耳曼人心中他就是出生在德國,希特勒為德國而戰不是欺世盜名,他得到了德奧兩地日耳曼人一致認可。他為德國的復興和日耳曼人的復仇展現出了天才的領袖才能,當然能成為德國國家元首。在當時,這沒有人會質疑。

  • 15 # 走進伊拉克

    德意志帝國是由許多州組成的聯邦,但由普魯士統治,這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這有點類似於英國由幾個國家組成,由英格蘭統治。)只有德國公民才能當選德國元首,只要擁有德國國籍,無論他是哪國人,便擁有競選資格,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於1913年移居德國,在德國陸軍服役。1919年加入德國工人黨。

    1924年,希特勒被關押在巴伐利亞州,當他被釋放後,巴伐利亞試圖將他驅逐到奧地利,但奧地利拒絕收容希特勒,在他們看來,希特勒是個十分危險的人物。

    從1925年到1932年,希特勒至少有七次嘗試加入德國國籍,但都以失敗告終。因為在過去,希特勒是一個危險的鼓動者。他討厭所有的非日耳曼人。

    1932年,納粹為了能夠讓希特勒成功參加選舉,利用了德國各州公務員自動獲得該州國籍的規則,使希特勒成為了一名沒有工資的警官。2月25日,希特勒成為德國公民。

    希特勒的新身份使他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作為一個公民,他可以競選公職,他承諾自己當選後,會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這一承諾在希特勒當任初期就已經實現,從而使更多人擁護希特勒。

    作為元首,希特勒重新定義了公民身份以服務於他的信仰。他利用種族和泛德的傳統,為大群人提供公民身份並從中獲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希特勒對德國至高無上的看法正在推動一場摧毀整個歐洲邊境和整個人口的軍事行動。

  • 16 # 四川達州人

    希特勒是奧匈帝國的奧地利人。

    奧地利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同文同種,又是盟友關係,所以1913年希特勒來到德國居住。第二年爆發一戰,希特勒上書德國皇帝威廉,得到允許加入德國軍隊,擔任下士。所以戰爭結束後,希特勒自然獲得德國的永久居民身份。

    納粹黨逐步興起,為了正式獲得德國國籍,納粹黨執政的州政府聘請希特勒為職員,加上希特勒本身的永久居民身份,所以1931年希特勒正式加入德國國籍。自此具備了參加德國選舉的資格 。

  • 17 # 觀察哨

    曾經有人認為,二戰後德國之所以對希特勒能夠進行徹底清算。主要原因是因為,希特勒是一個奧地利人,但似乎很多人都忘記了為何一個奧地利人能成為德國的元首。

    首先,就是希特勒和德國人對於日耳曼人的認同感。按照一般史書記載,所謂的德意志第一帝國時代,就是各地的日耳曼國家共同構築,不過其皇帝是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擔任的一個鬆散的聯盟。所以,從人種和血緣上,決定了希特勒作為日耳曼人是可以被德國人所接納的。尤其是到了19世紀中後期,由於奧地利實力不斷下滑,所以控制其他民族的區域不斷銳減。以至於到了一戰之後,成為一個純粹的日耳曼人國家。所以,希特勒從身份認同上並沒有多少障礙。尤其是一戰時,希特勒就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懇求國王能批准他參加巴伐利亞軍隊。在獲得批准後,希特勒獲准作為志願兵加入了巴伐利亞步兵第16團,成為陸軍下士,並在戰爭中榮獲一枚鐵十字勳章。

    除了身份認同之外,希特勒很好的適應了德國人的各種需求。第一,希特勒成功的利用了德法之間的世仇,讓德國人對於《凡爾賽條約》生物痛覺,一心要尋找可以帶領他們進行復仇的領袖。於是,宣揚日耳曼人優越性和對法國復仇的希特勒,抓住了德國所謂選民的認同。於是,成為了德國的總理。之後,作為德國總理的希特勒,不僅成功的出兵萊茵河,讓人們看到了希特勒強硬,相信希特勒是一個敢於對西方下手的狠角色。同時,希特勒在國家治理方面,以及人民的福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德國人認為希特勒就是它們所要找的領袖。再加上納粹宣傳機構不斷利用各種媒介,對希特勒進行宣傳,將其“神話”。最終讓德國人對於希特勒產生了嚴重的個人崇拜,難以自拔。所以,當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成為了總統,然後其將總理和總統合並,成為了“元首”。

    最後,就是法國人的愚蠢。德國投降之後,雖然簽訂了各種條約。但是,依然無法讓法國人滿足,曾經悍然出兵德國,讓德國的物價飛漲,紙幣貶值。所以,德國人從骨子裡,希望找到一個能夠反擊法國的領袖。所以,當希特勒很空出世之後,立即受到德國人的追捧。

    由此可見,希特勒能成為德國的元首是多種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 18 # 漩渦鳴人yy

    首先希特勒一直吹噓自己的德意志帝國是第三帝國,那麼第一帝國大家可能有所耳聞,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包括普魯士,奧地利還有匈牙利在內,當時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真正強大,作為主導的國家是奧地利。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俾斯麥鐵與血的政策對普魯士進行軍事改革以後,第二場戰爭會選擇對於強大而且看似無法戰勝的奧地利動手,要知道這一場戰爭的時候,俾斯麥甚至已經帶好自殺用的藥物了。前線的戰報傳過來的時候,他高興得欣喜若狂,大喊我們贏了。

    雖然說普魯士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但是奧地利怎麼說也是以前你的老主子以前對你發號施令的人,所以說德意志和奧地利之間實際上並不怎麼排斥,雙方都是以前同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簡單說白了普魯士跟匈牙利之間祖上數三代,同是一家人。

    照道理來講,奧匈帝國內部的人加入德國人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隊去抵抗英國人和法國人沒有任何意義,大家都是戰友,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頂多就是奧匈帝國那個地方的主任官,稍微抱怨兩句,發兩句牢騷,說你這樣會增加點兒文書作業的,自己國家的平民去參加其他國家的軍隊,這是叛國事件嗎?絕對不是啊。

    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因為作戰勇敢獲得鐵十字勳章,在這之前,關於鐵十字勳章和德國人之間的關係,我已經做過很詳細的變數了。鐵十字勳章對於德國人來講是不可磨滅的榮耀。在軍事的血液融入的這個國家裡面,鐵十字勳章代表的榮耀是其他人無法否定和無法泯滅的,只要你在這個國家拿到鐵十字勳章,無論你是來自於天涯海角,還是何處的人,不能得到這個國家的尊敬。

    有了鐵十字勳章,希特勒可以利用第一次是一大戰期間,他在戰壕裡面度過的日子,去和當時所有的年輕的德國士兵和退休下來,被政府強制退役的德國士兵一起發出呼喊我來自於軍政,我可以用軍隊裡面的俚語跟你們溝通,我最理解你們最想報仇,我可以帶領你們去報仇。

    同時在民間,希特勒又可以德國軍人身份告訴所有的德國民眾我曾經替這個國家流過血,我曾經替這個國家贏得過榮耀,今天我來領導你們,我作為德國軍人的一份子,難道我沒有那個資格嗎?

    恰巧在這個時候國際幫了希特勒一個忙,我們知道共產國際在德國曾經發展過共產黨,但是失敗了,誰把他擊敗的,就是希特勒的納粹黨。這也解決了當時德國總統新登堡的一個重要難題,他知道德國是一個西方的國家,雖然說它是馬克思主義的故鄉,但是她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已經融入到了德意志每一個人的心血裡面,不可能改變。如果說發展共產主義,那麼這對於他這樣的軍事貴族出生的人來說,他們的利益將無法得到保障,所以,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共產主義在德國的盛行和蔓延。

    作為德國的總統,他當然得想辦法把這個共產主義勢力給推出去,否則的話,西方世界是不會饒過德國的,前蘇聯也不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幫助德國人度過這一次難關,這個時候,希特勒站了出來,希特勒把民族主義再加上反抗共產主義的兩大武器攥在手裡面,德國人是不想跟著她也難呢!

    民族主義代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德國人對於《凡爾賽和約》,對於當時西方各個國家對於德國不公正的處理的那種憤怒而反對共產主義,則是德國人希望保留資本主義的一種思想。這兩種東西希特勒從來都沒有把他們給撒手,緊握著這兩樣武器的希特勒在加上出色的政治運作,希特勒就這樣當上了德國元首的地位,你也不得不佩服希特勒在民族主義的利用上面可以說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 19 # 李三萬的三萬裡

    說一個比方,不知恰當不恰當,大意就是我們春秋戰國,不管什麼趙國齊國楚國,都是中國人。德意志跟奧地利,差不多意思,原本都是大德意志邦國而已,後來普魯士逐步統一德意志,奧地利作為地方,一直被排擠,但主要問題是原大德意志邦國,都是以日耳曼民族為主,奧地利則參雜了比較多的別的民族。儘管如此,三八年希特勒納粹德國出兵奧地利,情況基本也是奧地利人膳食壺漿,以迎王師。希特勒本身,是極端民族主義者,所以更看重的是日耳曼民族認同,而且就法理上來說,他本人也在一九三二年,正式入籍德國,一直到死,一直到今天,德國人,奧地利人,從沒有因希特勒這個國籍關係,有什麼糾紛,他活著時也從沒有政治對手在這個事情上糾纏不清過。歐洲本身,其實也都是一堆羅馬帝國分封的王國,公國,所以都只能稱王,沒叫皇帝的,叫皇帝就屬於暨越,羅馬之後只有拿破崙皇帝,是合法的,其他都是扯蛋。從名義上說,歐洲至今也還是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羅馬帝國皇帝的帝冠,還一直由教皇掌握,隨時準備戴在那個統一歐洲的人的腦袋上呢,希特勒第三帝國,別以為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國,他就是準備在拿破崙之後,成為第三個歐洲羅馬皇帝呢!誰在乎到底是歐洲那裡的人?只要是日耳曼民族主導的第三羅馬帝國治下,那裡的都行!

  • 20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是老生常談了。

    要解釋希特勒作為奧地利人,為什麼能成為德國的元首,我們是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的。

    我們知道在我國和西方國家的古代,都無數次發生著一個國家的人到他國謀生甚至身居要職的例子,比如商鞅作為衛國人在秦國闖出了一片天地;而歐洲似乎更過分,比較典型的是沙俄時代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德意志的公主,在嫁入沙俄之後,這位之前完全不懂俄語的她苦心學習,甚至赤腳踩在冰涼的宮殿大地上驅趕睏意,以期迅速融入沙俄社會。最後,當她在受洗儀式上用並不流暢的俄語和神父對話時,在場的所有俄國人留下了熱淚。

    而到了近代,還出現了喬治亞人斯大林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案例,而斯大林的對手,就是出生於奧地利的希特勒,而希特勒,則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國家元首。

    1、奧地利和普魯士本就是一家人

    希特勒之所以能夠跨國“求職”成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普魯士和奧地利本身就是一家人。

    在中世紀時期,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這使得二者在長時間的發展中表現出更多的相似性。

    而之所以後來的分道揚鑣,只是因為1864年開始的德意志統一戰爭中,為了減輕國際壓力,確立普魯士在德意志帝國中絕對的領導地位,俾斯麥於1866年發動普奧戰爭,擊敗奧地利帝國,將奧地利從德意志家族中驅逐出去,從而確立了普魯士對德意志的領導。

    被擊敗後的奧地利和匈牙利於1867年組成二元制的奧匈帝國,雖然被排除在德意志之外,但是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為共同的敵人英國和沙俄最終保持了密切的聯絡,一戰期間,二者組成了同盟國陣營。

    希特勒於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並於1914年8月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德國和奧地利合併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是凡爾賽體系的制約使得這注定只能是德奧兩國的設想。

    後來隨著希特勒的上臺,就將德奧和平作為自身擴張的重要一部分。1938年3月15日,德國吞併奧地利,希特勒透過強制性投票,使得99%的投票者贊成德奧聯合。

    2、西歐社會相對模糊的民族劃分

    之前說過,在西歐,跨國主政的情況非常之多,甚至一戰都是歐洲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代之間進行的戰爭。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歐洲國家長期以來模糊的民族和國家觀念,因為大家統屬於基督教覆蓋的區域,因此在歐洲境內教權長期高於王權,大部分國家的世俗政權長期受到教權的壓制,和教權的鬥爭也非常激烈。

    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大陸的狀態就類似於我國的春秋和戰國時期,大家雖然彼此獨立,但是很多國家上層都有姻親關係,而且幾乎都受到教權的影響。

    但是,歐洲一直沒有進行蘇聯式的民族甄別工作,更沒有按照地域進行強制的民族劃分,這就使得歐洲長期以來民族概念相對模糊。今天的歐洲,面積雖然比我國稍大,但擁有48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民族都有自己的國家,歐洲的國家劃分,實際上也是歐洲的民族劃分,在歐洲的國家內部,並沒有明確的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的區分,比如德國人對德國的認同要高於對日耳曼民族的認同。

    從歷史的大環境下看,奧地利和德國都屬於日耳曼人,如果不是人為的強制分裂,今天的德國和奧地利應該組成一個日耳曼民族的國家。

    所以,希特勒雖然是奧地利人,但同在日耳曼人的民族認同之中,這是希特勒能夠獲得德國民眾支援的重要原因。

    3、希特勒本人對德意志的“忠心”

    今天的很多人非常不理解斯大林的做法。作為一個喬治亞人,斯大林完全站在俄羅斯人的角度,對少數民族的喬治亞進行殘酷的打壓和鎮壓,完全就是數典忘祖。

    希特勒也是一樣,在成為德國的元首之後,一個重大的步驟就是吞併奧地利,自己的家鄉。

    之所以如此匪夷所思,其實也不難理解。這就和古代投降敵人陣營的貳臣一樣,比如洪承疇,為了取悅新主子,也為了減輕自己良心的譴責,他會對自己的同胞痛下殺手,妄圖以同胞的毀滅否定自己之前的堅持,自我強化變節的選擇正確性。

    對於希特勒,同樣也是這樣,首先希特勒明白德國要遠遠強於奧地利,從骨子裡使希特勒想要成為一個德國人而不是奧地利人,畢竟誰也希望自己的背後,是一個強大的祖國。

    而為了贏得德國民眾的支援,希特勒選擇吞併自己的家鄉,將奧地利併入德國,以奧地利作為取悅德國的籌碼。而當吞併奧地利之後,希特勒這個外來戶才真正贏得了德國人民的由衷擁護,大家才把真正為德國謀福利的他當成一個真正的德國人。

    另外,希特勒特殊的家庭環境也促使他更喜歡德國。在三歲時,他就跟隨父親來到奧德邊境,在德國人的耳濡目染中長大。甚至一戰時期,拒絕奧匈帝國兵役的希特勒主動向德國請纓,作為德國士兵參加對協約國的戰爭。

    所以,從德國的發展可以看出,希特勒是哪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給德國人民帶來希望,至少是暫時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老闆給你十塊錢,讓你去買十五塊錢的煙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