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空物語

    我覺得還是擔心以後,我就是這樣的,本該可以好好享受大學時光,可是心裡充滿了各種焦慮,對以後生活的和工作的焦慮,其實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這些都是多餘的,在最美好的年紀應該大膽去生活,去享受,以後的事放在以後,不然就會出現生活不好,一事無成。我覺得在該玩的年紀好好去玩,改努力工作的年紀好好去工作。學會享受生活。

  • 2 # 惟泰

    可能與現在的社會價值觀有關吧,社會浮躁,一切向錢看,而忽略了我們本來應該珍惜的,包括健康,家庭,身邊的小幸福,也許我們換個角度看生活,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美好。不要總是盯著我們得不到的,先去發現我們擁有的,好好珍惜。

  • 3 # 月光下的鳳尾竹

    焦慮什麼?大學畢業,看到為供應自己上大學而身心憔悴,兩鬢斑白的父母,高昂的生活費用,醫療費用。自己工作還沒有著落,高啟的房價使自己舉步維艱,還有還有…你不焦慮嗎?

  • 4 # 秦風幽谷

    感覺不到幸福感,許多人累死累活上班,賺不到錢。而且時間感覺一晃而過,更主要的是現在社會很浮躁,許多時候身心落不到實處。

    現在也很亂,尤其是賺錢啊創業的,有點春秋或三國戰亂的感覺。冷不丁你的之前同事人家就開好幾個分公司,估值20億了。我們圈子就有這樣的事兒。這人那些此前一起的同事朋友能不焦慮嗎

  • 5 # 俞敏洪

    在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發展一直是停滯不前的。從辛亥革命到民國時期,中國有了第一次現代化發展,但因為抗日戰爭時期被迫中斷。解放後,種種原因導致中國成為一個以農業為主的不發達國家。

    中國真正的發展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的,接近40年中國完成了別的國家可能要用200年甚至3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我們從一個不流動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非常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開放先進的、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是巨大的。巨大的進步對人民生活產生的影響是生活不斷地改變,包括城市社會的發展、社會關係的改變。有的人變得更好,也有的人變得更差。變革給人們心裡帶來了焦慮

    第一種焦慮是自己能否跟上這種變化。大部分人是有惰性的,並且喜歡相對安逸的生活,這是人的本性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人們心理上自然會產生某種焦慮,覺得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第二種焦慮是自己能否跟上週圍人的改變。在固定的社會中,社會角色是很少改變的,所以大家安於現狀。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革,我們發現每個人的角色都開始產生變化。有人昨天還是一個你看不起的農民,今天就變成了一個農民企業家;昨天還是你看不起的一個普通技術人員,第二天就成了一個發明家。所以,我們會面對自身能否跟得上社會不斷變革的焦慮,能否跟得上週圍人的改變的焦慮。焦慮,來自於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巨大的進步。隨著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的到來,我們的焦慮也一併而來。

    第三個焦慮,體現在社會變革帶來的物質財富增加,而物價隨之迅速提高。尤其是中國的有些物價,可以說非常畸形,比如說房價。在美國,一箇中產階級攢錢買房子只要幾年的時間。但是,現在中國頂級大學的畢業生在北京上海等地區買一個公寓卻需要至少100年、200年,甚至是500年的時間。面對物質財富的不可企及(尤其是房子這種生存必需品),年輕人產生內心焦慮就會是必然的。就很像我當初想要去美國留學,美國不給我獎學金,要求我自己提供學費。經過計算,我需要100年不吃不喝才能夠攢夠學費。這兩者所產生的焦慮、恐懼、絕望的感覺是一樣的。

    第四個焦慮,來自於周圍的夥伴。在一個平穩發展的社會中,夥伴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平穩發展的關係,大家都是齊頭並進,慢慢進步。但是,在一個變動的時代,人與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迅速能抓住機會,有的人卻抓不住。有的人能夠在某個領域迅速發展,有的人卻走入了一條死路。在這種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的時候會變得非常的大,巨大的差距必然帶來內心的焦慮。

    第五個焦慮是差距所帶來的婚姻上的焦慮。在一個安定的社會中,家庭成員的相處相對來說是最為安全的。比如說,娶一個老婆,嫁了個丈夫,原則上她或他就是我們自己的了,正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現在,即使你娶了一個你認為真心愛你的老婆,或者嫁了一個你認為真心愛你的丈夫,你卻依然會沒有安全感。因為你不知道他或她哪天就會碰上一個比你更加有吸引力的人,並且在現在社會中這種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們看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的離婚率由5%提升到了現在的45%,正是因為生活上的焦慮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巨大的不安全感。

    第六,資源的分配不平均帶來的焦慮。中國社會貧富懸殊是越來越大,富人有富的道理,窮人也有窮的道理,這跟社會體制、社會結構、社會管理有直接的關係。當一個社會貧富懸殊過大,必然會給年輕人帶來焦慮。大部分年輕人都是白手起家,看到社會資源被人佔有,富人家的孩子什麼都不用幹就已經擁有了很多很好的機會,那麼焦慮自然會從內心產生。

    那麼,面對如此之多的焦慮我們如何應對?

    第一個要素是,改善社會機制。中國的政府體制、機制,必須從懸殊的貧富差距朝著儘可能均等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要使社會的各種福利保障制度不斷完善。這樣就會有一個最底線的保障制度,從而免除年輕人的部分擔憂。

    第二個要素是,不要太過關注外在世界。特別是透過比較後,發現周圍夥伴的變化、發展所帶來的焦慮。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成長、自己的發展、自己的身心健康。在這個基礎上,努力使自己的焦慮逐漸消失。就像我當初100年都交不起美國學費,但是後來經過自己努力,美國的學費我能夠交得起了。我們要相信自己,並且充分發揮和發展自己的潛能和才能。

    第三個要素是,我們要認識到在現實社會中只是焦慮是沒有用的,而是需要透過自己敏銳的思考,去獲得抓取機會的能力。在一個變動的世界中,儘管有的資源已經被人佔用了,但是仍有新的資源在源源不斷地產生。例如,網際網路的出現讓一大批本來不太可能變成億萬富翁的人變成了富翁。在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中,機會總是有的,並且會不斷湧現。因此,年輕人懂得如何抓住機會比較重要。

    第四個要素是,調整心態。對於年輕人來說,成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漸進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所以,當你還處在“還不行”的狀態時,擺脫焦慮最重要的是“腳踏實地”去付出努力。這種努力表面上看上去好像並不顯眼,但是透過積累和不斷探尋後,人生總會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後依然能夠引導我們走向輝煌燦爛的人生。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想要克服焦慮,努力進取是至關重要的。

  • 6 # 李東67275172

    我認為俞老師回答的有些複雜了。焦慮的其實不光是青年,應該說當下大部分的人相比過去變的都更焦慮了,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看:客觀上在於不確定性的提高。社會高速發展的一個結果是連線愈來愈緊密寬廣,隨之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就是不確定性提高,努力和結果之間的關聯性更弱了,這是客觀上的一個現象。主觀上,社會價值導向對個人主義的追求過於拔高了,追求個性,追求自我,話倒是沒錯,但過度了就存在問題了,有可能變成自戀症,自以為自己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主觀上的自我放大,客觀上的困難重重,二者差距愈大,焦慮困擾也會愈大。

  • 7 # 百姓需求

    我們自己經歷多了,體驗多了,懂的多,就不焦慮,就不恐懼了,【關鍵是大部分人喜歡安逸,喜歡依賴父母或者依賴老闆,或者依賴朋友。。。我們不是給老闆做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鍛鍊自身,讓我們自身具備價值,財富自然就會有。。。。。強大我們自己,是正解】

  • 8 # 王牌健言王健

    外部環境的不完善,對未來的不安全感,還沒畢業的是不是焦慮能不能找個好工作?已經工作了的,是不是擔心競爭激烈下自己的職位是否會被替代?即便是所謂的中產,難道不焦慮子女的教育?不光是年輕人 每個人都在焦慮

  • 9 # 清請情感

    其實不是年輕人在焦慮,是年輕人缺乏信仰,如果現在年輕人的信仰是金錢,就會焦慮不安了,看看周邊的不丹,或者印度,人雖然很窮,但每個人都有信仰,都很幸福,所以人如果有信仰了,那麼就不大會有焦慮感,而社會會更加和諧。美國信仰基督,泰國信仰佛教,印度信仰印度教,有信仰無焦慮。所以人要有信仰哦

  • 10 # 筱薔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巨大進步,中國的年輕人似乎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而被遠遠的甩在後面。隨時都有一種被社會淘汰出局無法在社會立足的趨勢。 過去七八十年代,那時候中國的經濟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是貧窮落後的面貌。然而那時我們的父母對於物質上並沒有太大的需求,也無法去索求更多物質上的滿足。可是他們卻過的比現在的80後90後開心幸福。他們幸福的源泉來自於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逐漸過上好日子的滿足感,他們的幸福感來源於美滿的家庭婚姻生活和他們的孩子。但是如今的80後90後依舊對買不起房娶不到老婆而焦慮發愁。時代是進步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可是幸福感卻成了這代年輕人難以觸及又是自我需求最基本的東西。畸形的人生價值觀是毒害年輕人的罪魁禍首。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中,年輕人逐漸迷失了自己,過重於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卻沒有自己的信仰。他們常常為錢而焦慮不安,錢似乎就是他們的信仰。所以他們就成了錢的奴隸,現在的房奴車奴就是他們的綽號。我們不該去批評這群可憐的年輕人,他們是悲哀的,他們努力奮鬥一輩子也買不起北京房子裡的一間廁所。這是時代的悲哀。更多的希望8090後能夠明白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體現在哪裡,而不單單為了生存而生存。在喧囂浮華背後中能夠放平自己的心態,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和坎坷,找到自己,找到自我認同感才是最重要的。不再受利益驅使而迷失自我。

  • 11 # 一味甘藍

    七八十年代多數人為生存需求而努力,這是最強烈的渴望,那時候大家從貧窮線出發,那一代人轟轟烈烈的,多有些悲壯與拼命,所以有兩種結果格外珍惜與格外的揮霍,隨著社會的發展,多數人達到了溫飽,生存需求解決了,可以說衣食無憂,各種享樂的需求漸生,物慾氾濫,攀比心理,更多的物慾無法滿足,兩一方面就是貧富差距加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各種心理落差,就出現了各種焦慮,總歸還是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整個風氣又是物慾橫生,導致年輕人的焦慮與迷茫。

  • 12 # 彈球小姐Lydia

    我們的上一代,他們的世界很單純,學習,高考,當狀元,進國家機關或者事業單位,老老實實按資排輩,大多數人止步於科級但也平安喜樂了。他們沒什麼豐富的想象力,就算想發財,大多數人也只能炒炒股,做做小生意,違法亂紀的就挖空心思以權謀私,賺了錢也只知道買房子,貧乏的很。

    我們這一代就不一樣了,我們從小就開始培養獨立的意識,強調自我意識,網際網路的浪潮和留學浪潮又再一次把我們分化成不同特徵的群體。二次元,遊戲宅,極限運動愛好者,古典音樂愛好者,烹飪都變成了一項愛好而不是生活必備技能了。同時,我們成功的方式也不僅僅只有升官發財一種了,老一輩根本不理解的沒有實際買賣交易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什麼幾千萬幾千萬的有人砸錢,不瞭解什麼是比特幣區塊鏈,理解不了亞文化,不懂在家裡對著電腦唱歌跳舞為什麼會有一堆堆的人打錢過來。我們的選擇太多,所以我們開始焦慮和迷茫,不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該怎麼擁有真正想要的生活。

    同時,新時代的到來也打破了階級的流動模式和速度。BAT造就了一批技術新貴的財富自由,我們越發焦慮,想抓住機會。人就是這樣,閒雲野鶴的心態更多是因為絕望和麻木,對未來沒有太多的期望,當你知道有很多條件還不如你的人跑到了你前頭,大多數年輕人還是會被刺激的,也就造就了我們這一代如此的焦慮。

  • 13 # 一李

    | 有一種焦慮叫三十不立 |

    Spenser

    三十而立,在如今社會是個偽命題,因為在大城市,過了三十,一般都“立”不起來。所以,或許我們要用新的角度去詮釋——三十而立,不是立業,而是立志向。

    一、三十歲左右,

    真是一生最焦慮的年紀

    我的直屬領導Effie是個愛折騰的職場女強人,畢業後在麥肯錫一路做到了高管,然後跳到甲方公司華潤香港去當總監。本可以舒舒服服過養老的日子,結果又辭職,加入網際網路金融這個風口;肚子裡懷著第二個小孩,還保持著一週一飛的節奏。

    前幾天她參加了上海交大同學會,和我說現在的同學們多麼牛逼。我說,同學會嘛,永遠都是一些人高調愛裝逼,另一些人在低調秀優越,傷害對方又傷害自己的場子。

    她說這一次沒有,像她們這年紀,這輩子能飛黃騰達還是平平庸庸,已經能看透。混得出來的,在穩定的快車道;沒混出來的,也看開了,家有老婆孩子,有房有車,孩子能上得起學,沒有大富貴,也有小日子。

    “你都不知道上一次同學會,六七年前,當年我們都差不多三十歲,那時候,大家都好焦慮,事業,結婚,生孩子,特別在大城市打拼的,更加明顯,活得很緊。”

    她嘆了口氣。三十歲左右,真是一生中最焦慮的年紀。

    二、還沒完成逆襲,

    賽道卻已縮緊

    去年寫過一篇文章,說畢業五年決定你的一生。當時也許有些偏激,因為這兩年自己的職場轉型,也算是實現了彎道超車。但現實是,畢業五年也許決定不了一生,卻基本上決定了你未來的走向,三十歲後,人生逆襲的天花板開始收窄;職場的其他條賽道開始閉合,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那條。

    這時候你會驚恐的發現,這條賽道看上去並不美好,路上坑坑窪窪,賽道也並不開闊,自己無法施展身手;更糟的是,賽道未來軌跡並不大幅上揚,似乎很快就要走到盡頭,甚至出現拋錨的風險(所謂職場的天花板)。

    比如,教了幾年書的當老師的在困惑中國教育體制下,這份陽光下最美好的事業是否真的是那麼光榮偉大正確,到底是在“誨人不倦”還是“毀人不倦”?

    比如,一路實習加輪崗終於做了醫生,開始反思為什麼操著賣白粉的心賺的卻是賣白菜的錢,在國外醫生不都是高收入人群麼,新聞開始呼籲保護和尊重醫生了,醫生怎麼還成了弱勢群體了?

    比如,搞金融的開始懷疑自己當年覺著高大上的職業本質上是人民幣的搬運工外加拉皮條和吹牛逼。這兩年經濟下行,眼見每天早上賣煎餅的大媽賺的都比自己多了。實體金融已經被網際網路金融打得潰不成軍,要不專業創投,才是出路。當年的蔡崇信,前幾年的柳青,都是活生生的金融職場華麗轉型的鮮活案例啊。掩面長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十歲出頭的我們,有吐不完的槽,裝不完的逼,扯不完的蛋,但裝完逼,我們還要還房貸。而更多人是三十歲還買不了房,連裝逼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

    活在青春尾巴的我們,看著自己開始發福的身體——還能換賽道麼?能不焦慮麼。

    於是只能用詩人歌手李健的話安慰自己——嗯嗯,我覺得男人三十而立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現在社會,男人四十能立就不錯了。嗯,是這樣的。

    所以這時候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畢業後的這幾年,我們都在忙些啥?畢業時說好的走向人生巔峰的節奏呢?

    終於意識到,有一種失敗叫瞎忙。

    三、年輕其實充滿陷阱

    有句話我很贊同,年輕人的特點是什麼?第一是有足夠多的可能性;第二是沒有自知之明。

    早些年我們可愛的文化商人餘秋雨老師早就說過,青年不值得歌頌,而是一個充滿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會遇到,但青年時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險。

    青年時代擁有最多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落實在一個具體人身上,卻是窄路一條。我們的青春,只能揮霍在自己的這種可能性,對自己的未來下注,青春是唯一的籌碼。

    但問題是,同樣的年輕人,有些人覺得青春易逝,拼命學習成長,外練能力,內練氣質,幾年之後,時機成熟,完成逆襲;而大多數人,嚴重低估了自己這幾年美好青春的寶貴价值,覺著腰纏大把時間,配上一副好身板,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好像也在做事,卻不善於思考和佈局,最後陷入忙碌卻盲目的尷尬。

    真的,好些年輕人,看他現在的狀態和姿態,一般判斷出來未來三五年後的樣子。

    所以,青春的籌碼太貴,別下錯注,因為多半翻不了局;別犯錯,因為一般回不了頭;別走彎路,因為很可能走不回來。

    四、努力未必能成功,

    不努力卻絕對不能

    還記得BBC的那部著名的紀錄片《七年》,追蹤採訪應該十四位不同階級的七歲小孩,到十四歲、二十一歲、二十八歲、三十五歲以及四十二歲。多年過去了,得到的結論是,他們似乎都沒有逃出自己的階級,上層社會的還在上層,下層社會的還是下層,除了有個小孩出生貧困,後來當了大學教授。

    階級和圈層的流動也是符合正態分佈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包在那條曲線“穹頂”之下,只留少數成為命運手掌裡的漏網之魚。

    真的,努力都不定能逆襲,何況不努力呢。

    既然焦慮不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帶著焦慮前行,這同醫學上講的帶菌生活是一個道理。

  • 14 # 娛樂島主

    當今社會正處於大變革時期,各類傳統文化正被打破和顛覆,導致各種意識形態共存,呈現出空前繁榮又相對雜亂的現狀,尤其是發展不平衡導致各類矛盾並存。不只是年輕人在焦慮,大多數人處在這個焦慮的社會,正接受新思想新發明的衝擊。當然趨勢是發展的,這個大環境正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逐步步入正常積極的軌道,我相信這種焦慮在不久的將來會減輕的。

  • 15 # 時尚滕州

    春天是一個容易抑鬱的季節。

    不,應該說二十多歲是一個容易焦慮的年齡。總之身邊的這群二十多歲的人,在這個春天陷入了集體性焦慮、間歇性抑鬱。

    焦慮大概是因為不可得,抑鬱就是長期的不可得。關於工作、人生規劃、戀情、此處與他處、不可控不可阻擋的未來。在一個人生新階段的節點上,人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一些哲學的迷思,即將踏入工作,戀情面臨新的臺階,重新選擇生活的地點,都是二十多歲一定會遇到的節點。

  • 16 # 張小姐說

    沒那麼多高大上,我連今晚吃什麼都很焦慮啊親。

    每次朋友、家人問我晚上吃什麼,我都焦慮得要死,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能吃的飯館,能做的菜倒騰來倒騰去都做爛了,到底能吃什麼啊?

    凡事有個平衡,如果說我能去新餐館(包括成本、時間、路程全部算上)的次數能抵消掉我不知道吃什麼的次數,我並不會因此而焦慮。

    事實上是,我不能每天都去新餐館,很簡單,我能付出的成本有限。

    所以說白了,焦慮是由於你的能力達不到你的慾望而導致的,所謂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慾望太多了,我今天想吃魚翅明天想說走就走,但我能達成的慾望,可能只能佔到1%。

    所以我們要學會降低自己的慾望,不要天馬行空也不要白日做夢,包括對待感情。

    我也想和彥祖一起玩耍,可我也許一輩子都沒有這個機會。

    首先,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慾望。

    如果你覺得近期自己的慾望太多又不太切實際,你應該停一停,放空也好、轉移注意力也好。

    一個人連自己的思維、慾望都控制不了,活該你焦慮咯。

    我們知道有一類朋友就是怨婦,天天的沒啥可聊不停的和你說這個人嫁得好、那個人出身好,除了帶來焦慮還有屁用啊。

    第三,認認真真去做些什麼。

    我個人經驗是,當你沉下心去做點什麼,整個生活都會美好起來,包括你的情緒和精神面貌。

    除了慾望過大,你的能力過低也是問題根源。

    每天回到家後,不停得刷手機、玩遊戲無所事事,你不焦慮才怪。

    隨便做點什麼,看書啊練字啊找個興趣愛好啊,只要你去做,就會好起來。

  • 17 # 從點子到產品

    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焦慮感受,人們更多的是多自由的焦慮。

    以前我們選擇的東西是確定的,計劃經濟,從服裝到大米,都是被確定好的,我們倍感安定,因為我們內在的奴性讓我們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東西多的數不勝數,就像我們買衣服,選不好你喜歡哪一件,於是你就焦慮了。

    隨著我們的網際網路知識如爆炸般的從網路那段傳過來的時候,我們開始焦慮了,因為我們可以學任何東西。知識焦慮不就是如此嗎?

    我們的幸福指數就在這種焦慮中變的越來越低,我們被這份“自由”喪失了幸福感。

    對策:

    1,看清現狀,認識自己。可以停下腳步,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然後專心去做。

    2,給自己做減法,以前過年為什麼幸福,不就是因為過年能夠吃到平時吃不到的食物,穿不到平時不買的新衣服嗎?所以要給自己做減法,讓自己變的簡單。

    3,讓自己在一方面強大,我們這個社會更加公平,你只需要在某個點發光,網際網路就不缺欣賞你的人,要保有自我。

  • 18 # 一看就懂的心理學

    看到這個標題進來的,回答“焦慮什麼”之前,我先說一個觀點:焦慮其實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含義有兩個:第一這個焦慮是全人類共有的情緒體驗 ,不只是年輕人還有中年人、老年人,只是焦慮程度和具體方向不同而已;第二個就是這個不只是現在,過去以及未來的年輕人還會繼續體驗這種焦慮,那為什麼現在大家把這個詞彙提及的頻率這麼高呢?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如今網路時代,資訊比過去傳播的更快,過去的人也焦慮只是焦慮程度確實沒有現在嚴重還有就是沒有渠道去表達自己的焦慮。

    好,你認可焦慮是普遍存在後,我在從我的角度說下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焦慮什麼?

    1、作為一個稍微有點上進心的年輕人,我關注自己的成長:職業和個人心靈的成長

    2、作為有點愛國情懷的年輕人,我還擔心臺灣沒有迴歸,國內人民的幸福指數和國家整體競爭力(好吧,我這心操的有點大,但是自從聽完一個社會學教授的講座後,我才知道要有國家意識,沒有國哪裡有家和個人,所以。。吐槽我吧哈哈)

    3、沒有一個王健林的爹,也沒有網紅的臉,也沒趕上好時候買雄安的房子,簡而言之就是-窮,還沒買房我的,焦慮房子到底是漲還是跌,該買還是不該買,啥時候有錢買

    4、作為一個女青年,日後面臨結婚生娃的女青年我還焦慮自己生完孩子後,工作的晉升空間是否有限,在相對男權的社會是不是得受歧視?

    5、霧霾越來越嚴重了,我還擔憂著自己的健康。。。

    以上就是我一個年輕人的焦慮,這些焦慮確實是真切存在的,不能否認也不能逃避,你我都有,所以只要控制到一定程度內就可以,適度焦慮會讓你更好的成長和前進,我的心理學導師跟我說的:就像你以前上學考試一樣,如果有點焦慮發揮的比較好,過度焦慮和一點都不焦慮反而成績不理想。

    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不要為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擔憂

    降低自己的慾望(你想要的真是你迫切需要的麼?)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 19 # 張梓坤007

    焦慮,是人們對未知的發展前景的一種表現。處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可以說是既幸福又煩惱多多,社會競爭異常激烈,一不小心就可能處於社會邊緣甚至被淘汰。

    作為一名大學畢業出來,剛工作一年多的90後年輕人,可以說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很多焦慮,也是眾多年輕人通病。

    第一的焦慮是工作問題,近幾年來每年國家都報道說今年是最難就業年,每年的大學畢業生都比上一年增加多少萬人。然而,工作崗位卻就那麼幾個,就業成了畢業生的一大難題。有些好的院校畢業生,認為自己高學歷,辛辛苦苦讀了十幾年,父母花費了多少財力才讓自己讀完大學。然而,剛出來工作,只有那麼少的工資,感覺太低了,對不起自己多年所學,於是乎遲遲為就業。有的則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不想從事自己專業工作,卻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能夠勝任什麼工作,迷茫中。有的已經找到了工作,卻發現工作內容與自己想象的差距太大,又看不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於是乎焦慮中。

    第二的焦慮是住房問題,看著如今社會房價物價那麼高,一二線城市房子一平方都得好幾萬,隨便買個百來平方的房子都得好幾百萬。如果按照自己一開始工作月薪只有幾千,何時才能夠買得起?

    第三個焦慮的婚姻問題,雖然報道說如今單身男女都有好幾千萬甚至上億,但是真正能找到互相喜歡的是有多難。當有了互相喜歡的另一半,到了談婚論嫁之時,卻發現婚禮需要的消費,需要的禮金是多麼高。特別是一些男士,經過了幾年的打拼,卻還沒多少存款,先別說女士現實,想要雙方過上簡單幸福的家庭生活,也得需要一大筆花銷,如果你沒賺到那錢的能力,能過好日子嗎?

    第四個焦慮是與周圍人對比的差距,當你的親戚家庭都比你富有過得比你好,當你看到原來的同學很多賺的比你好得多,或者升職加薪,留學深造等等,你難道不會焦慮?

  • 20 # 熱愛運動的曼巴

    現代人由於受當下文化影響,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缺乏耐心,腳踏實地的精神,達不到期望的時候就會覺得焦慮甚至無意義感導致輕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打老師的常某的妻子和家人現在的做法,是真誠的認識到常某的錯誤了嗎?